名画赏析
世界名画赏析
世界名画赏析1、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
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2、路易斯.利奥波德.布瓦伊--桌球这可是人家1807年画的,看看两百年前欧洲人的生活吧。
3、达维特--拿破仑穿越阿尔卑斯山此幅作品是达维特第一次刻画现世的英雄,此前,作者只塑造和歌颂古代和已故的英雄,由此可以看出他对拿破仑的崇拜之情。
本画的妙处在于,远景的简约和近景的细腻,色彩的冷暖对比极为强烈,人物和战马的细节刻画非常到位。
对于这个理想化的形象,拿破仑本人也十分满意。
4、普基廖夫--不相称的婚姻该画描绘了一青春少女与一老者结合的爱情悲剧。
老者被画家描绘得苍老憔悴,而少女则面色红润,充满青春活力。
画家以同情少女的笔调,鞭挞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5、安格尔--大宫女这幅画在巴黎展出时,曾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抨击。
评论家德·凯拉特里说得较为尖锐,他曾对安格尔的学生说:“他的这位宫女的背部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
”然而安格尔的学生阿莫里·杜瓦尔则辩解说:“凯拉特里可能是对的,可是这又怎么样呢?也许正因为这段秀长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子慑服住观众。
假如她的身体比例绝对地准确,那就很可能不这样诱人了!”6、约翰.埃.密莱--盲女两个相依为命的孩子,一个是盲女,另一个更小的女孩紧紧依偎在盲女怀里,一边抬头去观看天上的彩虹,一边在给盲女讲解大自然的美丽。
云际彩带当空,原野一片金黄,空气是润湿的,在远景的小道上有几头走动着的牛羊,近处有飞鸟起落。
小学美术课《名画赏析》教案
实践活动环节,孩子们分组讨论和模仿创作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孩子在创作过程中过于拘泥于原作,缺乏创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将所学知识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小学美术课《名画赏析》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课《名画赏析》教案,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章《欣赏·评述》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为赏析中国古代名画,包括:
1.《清明上河图》:了解画家张择端及其创作背景,分析画卷中的构图、人物、景物等元素,感受古代都市的繁华景象。
2.《簪花仕女图》:认识唐代画家周昉,分析画中人物形象、服饰、妆容等,了解唐代宫廷女性的生活状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名画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视觉元素,以及它们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名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名画的构图技巧、色彩运用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名画模仿创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名画的基本原理和技法。
3.《溪山行旅图》:学习北宋画家范宽的山水画风格,赏析画中的山石、树木、水流等自然景观,体会古代文人墨客的山水情怀。
4.《百鸟朝凤图》:了解明代画家吕纪的工笔花鸟画,分析画中的鸟类、花卉等形象,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各代名画赏析1
唐朝1.《捣练图》唐张萱《捣练图》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
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
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个不一,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
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捣练图》描绘了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
“练”是一种丝织品,又是一种丝绸加工手段(即脱胶,将生坯加工成白练)。
刚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草木灰碱性溶液沸煮、日晒氧化漂白,再用杵捣,加强草木灰水对丝胶的渗透能力,使脱胶均匀彻底,才能使丝绸变得柔软洁白。
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在周围玩耍。
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熨练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端丽的仪容,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从容的心情。
在绢下好奇地窥视的女孩,以及畏热而回首的煽火女童,都生动引人。
画家表现妇女捣练活动,不只是描绘捣练、络线、织修、熨烫等的活动过程,他既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又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节,使得所反映的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人物造型有唐代人物画的共同特点:脸型丰满,设色工丽。
《捣练图》作者:张萱张萱,唐,汉族,长安(今西安)人。
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
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1. 张萱是处于吴道子和周舫前后的一位重要的盛唐人物画家。
和唐代许多著名人物画家一样,张萱的绘画才能深得统治者赏识,并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对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熟悉,从而为其绘画“写真”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
2 .张萱的人物画特点却不能单以“写真”来加以概括。
名画赏析
1. 圣安娜与圣母子当我们初见到这幅作品时,我们立刻就会注意到动态明显的圣母。
玛丽亚坐在圣安娜的膝盖上,深深地弯着腰,手远远伸向小耶稣,就像要抱起自己的孩子一样。
这不太自然的姿态使她的衣服出现许多褶皱。
与圣母相呼应,幼儿耶稣上前去前小羊,一只脚还想要骑上羊背,同时又回头看着母亲。
羊羔好像要挣脱耶稣的双手。
他们的动作幅度都很大。
动态最小的要算圣安娜了。
可是她也由于玛丽亚的动作而身体拧向左边,脸又转向耶稣(右边),还有她的左肘不得不后戳。
三个人物和一只羊复杂地组合在一起,使这幅画的构图显得很复杂。
尽管这样,这幅作品还是给人以安详的印象。
原因就在于所有这些动作幅度很大的描绘对象都被稳稳地安置在一个金字塔式的构图中。
卢佛尔美术馆的这幅《圣安娜与圣母子》里,圣母的双臂、脚和头,几乎所有的部位都倾斜着,连圣安娜的脚也斜放着。
如此动作复杂的群像被恰到好处地安排在金字塔式的构图中,形成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艺术效果。
在此,我们也能对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技巧见之一斑。
最令人赞叹的是,在构图最重要的地方,即金字塔的塔尖——圣安娜的脸上浮现出神秘动人的微笑。
它使这稳定的构图染上了永恒的色彩。
现实和理想在达·芬奇的笔下结合得如此完美!2. 拾穗者《拾穗者》是法国画家米勒在1857年创作的著名油画,画面描绘了描写农村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
这幅画原来的题目是《八月》。
表现的是一个欢乐的夏收场面,但由于画家的现实主义手法,使富饶美丽的农村自然景色与农民的辛酸劳动形成了对比。
《拾穗者》是最能够代表米勒风格的一件作品,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
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
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
100幅世界名画赏析(建议收藏)
01乔托《犹大之吻》Kiss of JudasGiotto1305乔托《犹大之吻》聚焦于基督和犹大之间心理交锋的瞬间。
基督坚定的目光回应犹大的注视,眼神中只有对背叛者的谦卑和同情。
在指控、欺骗和背叛的喧嚣中,基督保持着始终如一的怜悯。
乔托首次赋予形象鲜明的人性动机,以及传统绘画欠缺的心理深度与逼真感。
02马萨乔《纳税银》The tribute moneyMasaccio1427画面描绘了《马太福音》里的故事:税吏质问耶稣是否缴纳了税。
画面中央税吏正在索要纳税银,场景延续至画面左边,彼得从鱼口中取出钱币。
右侧,彼得交给税吏纳税银。
马萨乔将三个独立场景浓缩于一幅画面之中,赋予角色人性化的感情,同时在古典主义基础上加入了技法的革新。
03扬 · 凡 · 艾克《阿尔诺芬妮夫妇像》 Arnolfini portraitJan van Eyck1434这幅谜一般的双人像,描绘阿尔诺芬尼和新妻宣誓的场景,展示出 扬 · 凡 · 艾克 卓尔不凡的传递细节和光线的能力。
夫妇的姿势和不同寻常的细节设置,都有独特涵义和象征性,镜中反射出夫妻背影和画家本人。
装饰性拉丁铭文写着:「1434年,扬 · 凡 · 艾克在此。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不但是新型油画深入表现的最早尝试,也是后世风俗画和室内画的最早先例。
04保罗 乌切洛《圣罗马诺之战》Battle of san RomanoPaolo Uccello1440乌切洛名作《圣罗马诺之战》,显示出直线透视法领域的突出成就。
前景是交战双方,后面是持矛的队伍,地上横七竖八丢弃的武器盔甲。
背景经过几何式的抽象处理和透视安排,具有强烈的空间效果。
乌切洛首次在理性层面上,探索总结出「焦点透视法」,不仅使二维空间艺术在视觉上趋于科学性,而且使东西方绘画的空间经营从此分道扬镳。
05波提切利 《维纳斯的诞生》The Birth of VenusSandro Botticelli1482-1486希腊神话中,克罗努斯阉割了乌拉诺斯,重伤的生殖器坠入大海,孕育出美女维纳斯。
68幅著名书画赏析
68幅著名书画赏析1、王原祁《卢鸿草堂⼗志图(之⼀)》【赏析】此图借《草堂⼗志图》之名,以泼墨设⾊⽽成,运以诸家笔意。
卢鸿为唐代隐⼠、⽂⼈,擅书法、绘画,曾作《草堂⼗志图》描写其隐居之处的⼭林景物。
王原祁的《卢鸿草堂⼗志图》以唐宋各家笔意拟之,图中峰峦浑厚,林⽊苍厚,笔墨细密严实,松秀浑然,柔中带刚。
2、陈逸飞《弦乐四重奏》【赏析】细致的⼈物造型充满雕塑感,精密的构图与柔和的线条把四名乐⼿⼿连琴,琴连⼿,互相连系,增添了视觉上的和谐感。
熟练的灯光处理把光线聚焦在⼈的脸孔上,营造出庄重⾼贵的⽓氛。
画作不只是把题材画得写实,更具有内涵精神的深度,焦点尖锐,形神兼备。
3、陆抑⾮《苍兰》【赏析】此作虽⼯笔重彩但仍富于秀丽⽂儒的⽓息。
画中⽣动⾃然的穿插、精致⽽灵动的线条、艳丽⽽⾼雅的⾊彩、法度严密⼜不失性情的造型,“清绝秀巧,⽣意盎然”。
墨⽯因构图需要⽽塑造,不仅稳定了画⾯,也更衬托出苍兰优美的倩影。
4、林风眠《秋岚》【赏析】画⾥层峰迭障,秀丽宜⼈,满⼭的树⽊晕染了红、黄、蓝⾊彩学三原⾊,富丽万千,粉墙黛⽡的屋舍,形成⿊⽩对⽐。
⼭岚轻轻飘过林端、群峰之间,敷施⽩粉使透明感、光线⽴现,有⼀种云⽓蒸腾的空灵。
整幅画作意境幽缈,秋季才有的丰实华美,林风眠对美好景物的绮想彷佛跃然纸上。
5、黄胄《驯马图》【赏析】黄胄⼀⽣以新疆少数民族风情为创作主题,少数民族⼈民群众的朴实⽽鲜明的形象是他艺术创作的主⾓,⽽驴、马、狗等动物形象则是他艺术创作的重要内容。
本幅《驯马图》就是这样充分地体现出了黄胄⾃⾝的创作特征。
2011年5⽉22⽇,中国嘉德春拍夜场《⼤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在北京国际饭店开拍。
当晚8点12分,这幅黄胄《驯马图》从380万起拍,以5250万的落槌价被3113号买家收⼊囊中。
6、陆俨少《⽇出天开⼭川映辉》【赏析】陆俨少画重章法,长于⽤线勾云划⽔,常⽤⽩云笔勾勒层峦叠嶂,尤⽤墨块压挤留⽩为云为⽔,烟雾起伏画⾯之上,别具特⾊。
世界传世十大名画赏析(附图)
世界十大名画之一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该作品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喜爱的作品,作者生前一直把它留在自己的身边。
直到达·芬奇去世后,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用了一万二千金币,才从达·芬奇的弟子手中买下。
现藏|法国罗浮宫世界十大名画之一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是艺术家达·芬奇于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大型壁画,是达·芬奇代表作之一,世界著名画作,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
达·芬奇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将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1980年该画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
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
现藏|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世界十大名画之一格尔尼卡《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长7.76米,高3.49米。
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暴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采用了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渲染了悲剧性色彩,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这幅画运用立体主义的绘画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完整版)1-4年级重点名画赏析
(完整版)1-4年级重点名画赏析---------------------------------------1.作品名称:花狮子,类别:农民画,作者:张芝兰。
作品赏析:这是一幅陕北安塞农民画,农民画既是一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又是一种逐渐成熟的新兴画种。
这副图画着五颜六色的狮妈妈带着两只稚嫩可爱的小花狮子,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爱意。
2.作品名称:蓝天,,类别:油画。
作者:康定斯基(俄国)作品赏析:康定斯基的抽象画基本属于热抽象,这幅画我觉得偏意象艺术当然也有抽象的成分,首先给人的感受是充满了童趣、童真,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3.作品名称:春如画,作者:吴冠中。
作品赏析:这副作品中,用流畅、活泼的线条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美好感受。
4.作品名称:自画像,类别:油画,作者:徐悲鸿,作品赏析:这是一幅油画作品,虽然是人物头像,但动态明显,侧坐的身体、扭动的头部、回转的眼神,目光凝视前方,表现了年轻画家的淡定和自信。
5.作品名称:艰苦岁月,类别:雕像,作者:潘鹤,作品赏析:这件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就出现过: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轻贴笛孔,老战士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
个满脸稚气的十ー二岁的小战士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憧憬美好的未来。
6.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铅笔淡彩)毕加索(西班牙)作品中毕加索用直线、曲线和交又线等丰富的线条画出了朵拉,并在衣服、头发等地方施以比较单纯的淡彩,人物周围是大面积的单纯的线条,使人物比较突出。
座椅上运用了有秩序的交叉线,表现了座椅上的纹路。
背景上布满了指向四面八方的线条,在平面上表现出纵深感,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7.枣园来了秧歌队(年画),这幅作品巧妙地利用秧歌队形成的圆形,将毛主席和拜年的农民围绕在中间,洁净的画面自然地突显了毛主席的身姿。
四周五颜六色的服装、花灯、锣鼓更加营造出节日的欢快气氛。
中方古代名画赏析
中方古代名画赏析古代名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些名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和研究者。
本文将就几幅中方古代名画进行赏析,以探索其独特之处。
我们来欣赏《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所创作的一幅卷轴画,描绘了一幅繁忙的城市景象。
画中人物众多,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确的透视法,画家成功地表现了城市中各种不同的活动和建筑物。
观赏这幅画时,人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千年前的繁荣与喧嚣。
我们来观赏《千里江山图》。
这幅画是明代画家王世杰所绘,展现了中国壮丽的自然风光。
画中山水相间,江河纵横,形成了一幅壮丽而宏大的景观。
画家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赏这幅画时,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
我们来赏析《百鸟朝凤图》。
这幅画是清代画家钱维城所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鸟类的热爱和崇敬。
画中鸟类栩栩如生,姿态各异,树木花草也栩栩如生。
画家运用了细腻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将鸟类的美丽和生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赏这幅画时,人们仿佛能够听到鸟鸣声,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我们来赏析《百子图》。
这幅画是明代画家郑燮所绘,描绘了一幅欢乐祥和的家庭场景。
画中孩子们天真可爱,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活泼和快乐。
画家运用了柔和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将孩子们的童真和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赏这幅画时,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和幸福。
通过以上几幅中方古代名画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名画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
这些画作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风景,更展示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些名画通过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和精湛的技巧,将人们带入一个美好而神奇的世界,让人们在赏析中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美的力量。
中方古代名画的赏析不仅是对艺术的欣赏,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不可不知的《世界名画500幅》赏析(1-100)
不可不知的《世界名画500幅》赏析(1-100)《世界名画500幅》赏析(1-100)1、无名女郎1883年克拉姆斯柯依俄国75.5cm×99cm 布油彩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
画中的无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着俄国上流社会豪华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蓬马车上,背景是圣彼得堡著名的亚历山大剧院。
究竟“无名女郎”是谁,至今仍是个谜。
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展示出一个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女性形象。
2、入睡的维纳斯约1510-1511年乔尔乔内意大利108.5cm×175cm 布油彩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这是乔尔乔内最成功的油画作品,最后由提香完成。
作品中的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在自然风景前入睡的维纳斯,躯体优美而温柔,形体匀称地舒展,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为呼应。
这种艺术处理不是为了给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为了表现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一。
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美的创造,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的。
3、蒙娜丽莎1503年-1506年莱奥娜多·达·芬奇意大利77cm×53cm 板油彩巴黎卢浮宫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
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
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
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长。
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
4、亚威农少女毕加索西班牙1907年油画244×233.5厘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5、日出·印象1873年克劳德.莫奈法国48cm×63cm 布油彩巴黎马蒙达博物馆藏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
中外名画赏析课件
近现代名画赏析
总结词
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注重个性表达和情感渲染,代表了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方向。
《父亲》
当代画家罗中立的代表作,以一位老年农民为创作原型,采用写实手法,描绘了这位农民 的朴实、勤劳和艰辛。画中人物形象逼真,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中外名画的创作背景比较
东方名画的文人气息
东方名画多出自文人画家之手,作品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体 现了东方文化的哲学思考和人文精神。
西方名画的宗教与历史背景
西方名画多与宗教、历史事件相关联,作品反映了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强调对个体和社会的关注。
中外名画的鉴赏与收藏
鉴赏技巧
01
02
03
04
传统绘画材料
如油画颜料、水彩颜料、丙烯 颜料等。
绘画工具
如画笔、画刀、画板、画布等 。
辅助工具
如调色板、清洗工具、画架等 。
新兴绘画材料
如数字绘画板、数字绘画软件 等。
中外名画的艺术流派与风格
现实主义
以真实的笔触表现生活,强调 绘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浪漫主义
强调情感和个性的表达,追求 自由和激情。
代表作品:《大卫》、《自由引导人 民》、《晚钟》、《记忆的永恒》等 。
亚洲名画赏析
总结词:亚洲名画以其丰富的历史背 景、多元的文化交流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展现了亚洲文明的辉煌历程。
详细描述:亚洲名画涵盖了中国、印 度、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绘画艺术。 这些作品在技法和主题上都有着鲜明 的特点,如中国画的水墨写意、日本 的浮世绘等。亚洲名画在材料和技法 上也有着丰富的创新,如使用天然颜 料和手工纸等传统材料,结合现代科 技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它们反映了 亚洲人民的生活、信仰和价值观,是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十大名画赏析
《西斯廷圣母》拉斐尔 尺寸:265×196cm
《西斯廷圣母》为拉斐
尔“圣母像”中的代 表作,它以甜美、悠 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 遐迩。这幅祭坛画, 指定装饰在为纪念教 皇西克斯特二世而重 建的西斯廷教堂内的 礼拜堂里的。最初它 被放在教堂的神龛上, 至1574年,一直保存 在西斯廷教堂里,故 得此名。现为德国德 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 古代艺术大师馆收藏。
耶稣:“主啊,是我吗?”的瞬间情景。唯有坐在耶稣右侧(即画面
正方左边第五位)的叛徒犹大惊慌地将身体往后倾,一手抓着出卖耶
稣的酬劳,一个装有三十块银币的钱袋,脸部显得阴暗。
•
达芬奇是怎样把犹大的画得如此形象呢?据说当时达芬奇为塑造
犹大的形象已停笔几天,他常站在画前沉思。当时请芬奇作画是按时
付酬金的,后几天不动笔使院长十分恼火,并打算扣芬奇的工资。院
长将想法通过总管告诉芬奇,芬奇说了停笔的原因。总管虽能理解,
但扣工资非他本意,而是承院长旨意。这时芬奇转首看看院长,立即
表示可以很快完成犹大的形象,如果实在找不到犹大的模特儿,就把
院长的头像画成犹大,总管会意地笑了。芬奇之所以用院长作模特儿,
并非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报复,而是发现院长和犹大都很贪婪金钱,他
•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于1512年到1513年间为罗马西 斯廷教堂绘制的作品,长2.65米,宽近2米,画中人物与 真人大小相仿。这幅作品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 圣母决心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圣母 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 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 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思想的隐秘,这是拉 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 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圣母的 塑造是全画的中心。
世界名画赏析
世界名画赏析世界名画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内涵,吸引着无数观者的目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欣赏几幅世界名画,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赏析。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之一,由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艺术家达·芬奇创作。
这幅画以其神秘的微笑而闻名,蒙娜丽莎的眼神似乎能够与观者进行直接的对话。
达·芬奇通过精细的细节和逼真的光影效果,创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这幅画作的背景是一个风景壮丽的山水,使得蒙娜丽莎的形象更加突出。
通过欣赏《蒙娜丽莎》,我们可以感受到达·芬奇对于人物形象和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他对于光影和色彩运用的独特见解。
另一幅世界名画《星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作以其独特的画风和浓烈的表现力而闻名。
梵高运用了大胆的色彩和明暗对比,创造出了一个充满动感和梦幻氛围的星空。
画中的星星、月亮和天空都被梵高赋予了生命力,仿佛在跳动和呼吸。
通过欣赏《星夜》,我们可以感受到梵高内心深处对于自然界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以及他对于色彩运用的独到见解。
除了达·芬奇和梵高,还有许多世界名画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例如,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吉尔伯特和乔治特》展现了他对于立体主义的独特理解和创新。
这幅画作通过拆解和重新组合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创造出了一个多面立体的形象。
毕加索通过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表达了对于物体和人物的多重视角和感知。
另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拉斐尔的作品《圣母像》也是世界名画中的经典之作。
这幅画作展现了拉斐尔对于人物形象的精湛描绘和对于人物关系的细腻表达。
圣母像中的圣母玛利亚和婴儿耶稣形象逼真而又充满温情,画面中的光线和色彩运用使得整个画面充满祥和和宁静。
通过赏析这些世界名画,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们对于形象、色彩和光影的独特见解和创新,以及他们对于情感和内涵的深入探索。
这些画作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
28幅中国名家名作赏析「作品精选」
1、王有政《悄悄话》【赏析】画面作为精神的栖息地,不加整理,不事雕琢,形具神生,以形写神,这使他的人物画显出了原色原味,显出了鲜活的生活气息,由此让人感受到淳厚自然、朴实无华的美学境界。
此作获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2、郑燮《甘谷菊泉图》【赏析】此幅以南阳甘谷菊花益寿延年之传说入画。
巍峨的高山,峭壁陡立,一股飞泉奔突直泻崖下,悬崖下长着两丛茂菊,叶壮花艳,华滋优秀,构图奇峻,意境高旷清逸。
笔墨放纵,挥洒淋漓,新意独具。
款题:“南阳甘谷家家菊,万古延年一种花。
”郑燮画作多兰竹,写菊甚少,此图殊为难得。
3、黄宾虹《漓江纪游》【赏析】全图运笔飞动,以草篆笔法出之,放逸淋漓。
溪畔江边一段山石,乃破墨渍墨并用,铺水恰到好处,水石俱活。
杂木错落有致,穿插在江岸岩石间,画家用浓墨、宿墨,层层堆积,显得郁郁苍苍,实中透气。
画作苍莽雄伟,却在流泉和溪涧畔留有委蛇曲折的空白,其势婉转流动,显得淡荡空灵。
4、郑板桥 书法作品【赏析】郑板桥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称「六分半书」,他以黄山谷笔致增强作画的气势,以「乱石铺街、浪里插篙」形容其书法的变化与立论的依据。
5、陈逸飞《船家》【赏析】陈逸飞以江南水乡中船家为题,以深沉的橄榄绿色为主调,把船布置在中心,细致地把生活痕迹及渔民的劳动表现出来:描绘小船运载竹杆,渔民正在插竹,准备捕鱼,小船前方出现的鸭群侧面地烘托河中的生机。
画家运用了熟练的厚彩磨砂技巧及其深厚的写实功底。
6、元 赵孟頫《窠木竹石图》【赏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赵孟用实践论证他的“书画同源”思想的体现。
画家在画的中下部作一巨石,用“飞白”画出石的轮廓,皴擦之法也以“飞白”成之。
中锋画窠木,线条“如锥划沙”,淡墨写老枝显出苍劲挺拔而圆润,透出力度。
以浓墨间以略淡之墨画竹叶,自然而不做作。
7、李可染《布袋和尚》【赏析】布袋和尚是李可染钟爱的人物题材之一,以流畅自由的笔线,勾画出弥勒并不端正的头部和五官,赋予人物一副活动着的脸部表情,闭着的双眼更赋予人物怡然自得和豁达脱俗的精神面貌,此图笔墨恣肆、行笔迅捷、画风潇洒、活泼自如,表现出作者早期写意人物画的特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
属一级国宝。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二、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五牛图》五牛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麻纸本,纵28.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
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
这幅《五牛图》,其用笔之细,描写之传神,牛态之可掬,几可呼之欲出。
它的珍贵还在于,中国古代留存今世的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且如此生动者,《五牛图》堪称孤品。
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汉宫春晓图》《汉宫春晓图》鉴赏《汉宫春晓图》堪称仇英的代表作,与沈周、文徵明、唐寅为画史合称“明四家”。
《汉宫春晓图》原件为绢本,纵30.6厘米,横574.1厘米,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仇英在此长卷中用精细的工笔画,描绘出春季宫闱中妃子、宫娥的日常琐事,一百余人,百人百态。
人物中有梳妆、吹奏、弹唱、斗草、观书、赏画、图像、戏婴。
其中还有引人注目的围棋活动。
棋枰上布子寥寥,纵横棋道清晰可辨,弈棋、观弈诸人包括旁侧执扇侍从都专注棋局,眉目传神。
四、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後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後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千里江山图》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五、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年代: 五代(原迹已佚失,今版本为宋人临摹本) 作者: 顾闳中顾闳中的原迹早已佚失,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传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被认为是存世最古的一件摹本,一说是北宋摹本,一说是南宋摹本。
名画百幅赏析知识归纳
人文素养知识点归纳第一篇名画百幅赏析1、字虎头,晋陵人。
这幅画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画面中对场景的再现,反映了当时绘画艺术已开始追求纵深表现。
2、《采薇图》为南宋画家李唐的名作。
李唐,字晞古,河南三城人。
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家”。
这幅画描述的识《史记》记载的历史故事,我国学贯中西、艺通古今的艺术大家。
倡导现代美术,以激进的现代艺术主张著称。
江苏常熟人。
这是一幅为油画创所所做的水彩画稿。
在这件作品中,庞薰琹以当时亲眼目睹江南大旱,民不聊生的现实情景为背景,刻画了农民模样的男人,掩面而泣的女人和瘫软将死的孩子一家三口的形象,构图稳健、用色肃穆。
这幅画描述了一个古罗马的历史故事。
作者以古喻今,借用古人的献身精神表现男性阳刚的正义之气,画面结构单纯而肃穆,从而成成为遍及欧洲的样式。
这幅画反映了1808年人民反抗拿破仑侵略的历史事件。
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人们面对暴力遭遇牺牲时恐慌、惊惧、愤怒等复杂的心理状态。
7、《梅杜萨之筏》作者热里科,又译籍里科,法国画家。
这幅画是作者最后一幅作品,也是他的巅峰之作。
表现了人类悲剧命运的杰作,是法国19世纪艺术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德拉克罗瓦等浪漫主义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这幅画是作者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油画作品。
作者将神话中的自由女神与浴血奋战的法国市民安排在一幅画中,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反映了画家对自由理想、对市民社会的向往。
史画卷是19世纪后期俄罗斯艺术中的光辉一页。
这幅画是作者的巅峰之作,表现17世纪俄罗斯宗教改革中的历史事件。
苏里柯夫对俄国发生的历史悲剧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所塑造的历史人物有一种庄严而动人的美。
这幅画创作于1893年,这幅画被视为现代人类充满焦虑的精神的描述,表现力现代社会中人的一种极端孤独和痛苦的情感。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簪花仕女图》唐 周昉 绢本设色 纵:46cm横:180cm。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簪花仕女图》取材宫廷妇女的生活,装饰华丽奢艳的嫔妃们在庭园中闲步。人物 体态丰腴,动作从容悠缓,表情安详平和,嫔妃们的身份及生活特点表现得很充分。环境 只是借两只鹤和小狗暗示出来而未加以直接的描写。这幅画的主要成功是在形象及动 态的刻划方面。这些仕女画中最通行的主题就是古代贵族妇女们狭窄贫乏的生活中的 寂寞、闲散和无聊。描写了她们的华丽的外表,也通过她们的神态揭示了她们的感情生 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束缚。
一、《洛神赋图》 作品年代:东晋 作者: ·顾恺之 简介: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洛神赋图 宋摹 文物原属 :原属圆明园珍品 概况:取材于三国时期文学名家曹植 曹子建 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
年代 :宋
文物现状 :这幅画现在有四个摹本,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等处
起首第一段为“挥扇”,凡四人:一位戴玉莲冠的妃子按纨扇慵坐,其右一女官紫袍束带,两 手横扇,另有两女持梳洗用具侍立于左侧。第二段为“端琴”,凡两人:一拖髻者抱琴至,另一垂 鬟女子在协同解囊抽琴。第三段为“临镜”,凡两人:一戴唐巾人持镜却立,一姬拥髻对镜,衣锦 灿若。第四段为“围绣”,凡三人:其中一姬持团扇,倚绣床,支颐有倦态,两女对绣,第五段为 “闲憩”,凡两人:一妃妆者背坐挥小纨扇,引颈远眺,另一姬倚桐凝伫,茫然出神。五个段落似 离还合,从不同的侧面,刻画了人物在不同场景中的各种心理状态。在画中,作者通过对嫔妃的生 活的描绘,表达出她们寂寞、沉闷、空虚、无聊、幽恨暗生的心情。画面结构井然,线条秀劲细 丽,赋色柔丽多姿,艳而不俗。
洛神赋图 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多处,大多为宋代摹本 是根据曹植的同名文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激流中前进》作者:杜键《黄河激流》原名为《在激流中前进》。
创作始于1962 年,完成于1963 年,是画家在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
画家以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沉着凝厚的色调,表现了船工们齐心协力搏击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
画家没有从正面表现人与激流搏斗的表情,而是通过飞旋激荡的河水与沉着稳健的人物的对比,那如一叶小舟般的黄河渡船与大面积的汹涌奔腾的浓浆浊浪对比,通过对水势的夸张表现反衬了人的力量和精神,较完美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
“文革”中,此作品被冠以隐喻“载舟之水可以覆舟”,“把矛头指向无产阶级专政”的罪名受到批判,致使原作被毁。
1991 年底,为参加“二十世纪·中国”画展,画家重画此画,尺寸比原图略小,画面亦与原作小有差异。
原大小为:14.8厘米X528.7厘米。
杜键作的《在激流中前进》是一幅感染力很强的作品。
翻腾着层层巨浪急驰而下的河水和一只全身十分倾斜的木船,使整个画面产生强烈的运动感。
右下角一个大大的漩涡打破了自上而下的直线,活跃了画面,也更加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那站在船头的青年水手,随时准备着对付迎面而来的一切险关,他和船后历尽过无数风险的老艄公,共同以十分警惕的目光沉着地注视着前面。
《在激流中前进》是一首"力"的颂歌;是坚强与勇敢的颂歌;是同心协力、团结一致的颂歌。
船工们齐心协力波及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
从而知道了在生活的激流中,也只有稳掌舵、紧划桨,奋勇前进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粮食》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雅布隆斯卡娅(1917—),是苏联卫国战争之后涌现出来的当代著名女油画家.她一面在基辅美术学院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一面勤奋创作.油画《粮食》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在这幅宽约4米的巨幅作品中,作者表现了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着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牛耕》牛耕图制造年代: 汉材料: 石介绍:墓室装饰石刻,画像石西汉晚期出现之后,被大量用于地下墓室或地面祠堂的装饰,因而它的内容和形式也都与当时的丧仪和祭祀等密切关联,成为受丧仪制约的艺术品。
汉画像石的题材受到同时代的社会审美影响,以略带绘画风格的表现手法描绘,除西王母、月宫等题材外,也出现牛车、耕种等世俗情调画像石。
牛耕图是东汉时期的减地浅雕画像石。
画面正中为汉代建筑中的斗栱,下方雕出农夫鞭驱赶耕牛犁地的生活场景。
斗栱左右两侧有手执羊鞭伫立的羊倌和他牧养的羊群。
整幅画面充满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代表了汉代审美风格。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
关于“清明”二字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是指入画时间为清明时节,还有人认为是在粉饰太平。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和扁舟。
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
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
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
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
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
宛如飞虹,故名虹桥。
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
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
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
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
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
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
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
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第一、内容丰富。
《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
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在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及驴、马,牛、骆驼等牲畜。
有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
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
《清明上河图》中画有1695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
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
各色人物从事的各种活动,不惟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令观者看业,饶有无穷回味。
第二、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
可贵的是,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
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
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
第三、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
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划每一位人物、道具。
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
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
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
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
《捣练图》《捣练图》唐代作品,原属圆明园收藏。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捣练图》卷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
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
《捣练图》工笔重彩,亦系宋徽宗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捣练图》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
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
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个不一,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
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熨练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端丽的仪容,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从容的心情。
在绢下好奇地窥视的女孩,以及畏热而回首的煽火女童,都生动引人。
画家表现妇女捣练活动,不只是描绘捣练、络线、织修、熨烫等的活动过程,他既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又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节,使得所反映的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人物造型有唐代人物画的共同特点:脸型丰满,设色工丽。
《养鸡女》俗称"养鸡女"。
展现的是一位农家少妇掀开鸡笼,两只鸡正在争啄一条蚯蚓的场面。
雕像充满诗意般的乡村风情。
《弋射收获图》(东汉画像,砖高39.6厘米,宽46.6厘米。
1972年四川大邑安仁乡出土,四川省博物馆藏)画像砖画像石,是汉代统治阶级盛行厚葬的产物。
它主要用于地下墓室,也包括少数地上祠堂。
这是一种介于绘画和浅浮雕之间、更多的属于绘画性质的艺术形式。
已发现的画像砖,主要集中在四川。
《弋射收获图》画像砖是其中著名的作品,整个画面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弋射图,右为莲池,池内浮着莲叶,水中有鱼鸭遨游,空中有大雁飞行。
下部为收获图,一人挑担提篮,三人俯身割穗,另外两人似在割草,整个画面,简洁分明,但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将不同的空间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所表现的劳动场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推磨》北宋浮雕。
宁夏泾源宋墓出土。
长31厘米,宽19厘米,嵌于左室右壁券门一侧。
圆形磨盘上横穿一长条推扛,一个头梳高发髻的妇女,着圆领短上衣,长裙,系带,双手握推扛工胸前,眼睛注视推扛另一端的小孩;小孩全身裸露,背朝外,头向上昂起,双手作推磨状。
似为母子推磨,母怜子状溢于画面,推磨妇女状似病贫交困,描写逼真,为写实佳作。
《北方的九月》作者晁楣作者于1958年初,转业黑龙江的“北大荒”,创作许多表现北大荒的版画。
本作品描绘经过开垦的北大荒金秋世界红高粱丰收的壮观景色,宏伟的构图,浓重的色彩,豪放的刀法,美得令人陶醉的意境,使这幅作品成为一首对自然对劳动的赞美诗,同时也体现了画家对这块曾经洒下许多汗水的土地的无比深情。
在这幅作品中,写景使为了抒情,景与情得到了有机的统一,丰收与劳动紧密相连,劳动创造了美好世界的主题得到了突出的表现。
《倒牛奶的女佣》作者:弗美尔(旧译微米尔,1632.10.-1675)是17世纪荷兰最独特的风俗画家。
他一直生活在德尔夫特,故又称"德尔夫特城的扬·弗美尔"。
他一生的绘画作品,据有案可查的仅40余幅。
这是他去世后的几十年,一度湮没无闻的缘故,在荷兰美术的著录中也几乎找不到他的名字。
后来人们曾把他有限的作品与荷兰另两位画家德鲍赫与霍赫的作品相混淆。
这一幅《倒牛奶的女佣》作于1658年,构图不很复杂,轮廓较清晰,环境纯朴。
将一个简朴的厨房画得很有感情,甚至能令不少观者产生不同的怀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