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简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山县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六到位”

竹山县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呈现出良好态势。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县共动工各类水利工程732处,完成水毁农田恢复1400亩,基本农田改造1100亩,新改、扩、增各类小型水源工程320处,新增防渗渠道17公里,新建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3处,解决1.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平方公里。共完成工程量23万方、完成投工9.5万个、完成投资1840万元,分别占年度计划的62%、58%和63%。其主要做法: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竹山县政府成立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指挥长,县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审计局及各乡镇为成员单位,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各责任人及时到岗到位,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分管的工程项目检查督办,随时掌握工程进度和质量情况,分析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技术指导、人员培训、信息服务和资金及材料设备及时到位,各类工程按期顺利进行。

二是宣传发动到位。竹山县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以及召开现场会、动员会等多种形式,对农建工作进行宣传发动,已在竹山电视台、竹山信息网、《今日竹山报》上报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关文章50余篇,将“十七大”精神,省、市有关农业生产发展的意见和各项惠农政策,向全县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提高了对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广大群众投入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科学规划到位。竹山县在建设思路上实现了五个转变,即: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由单一为农业服务向农工商综合利用转变,由单一改变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向全面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条件转变,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举转变。在确定冬建重点项目之前,进行了统筹谋划,科学布局,按照《竹山县“十一五”水利规划》,紧密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做好每一处农建工程的规划和设计,通过层层效益比选,从950处项目中优选700余处进行建设。

四是民主决策到位。竹山县在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对于政府组织、农民参与的工程,大力推行“一事一议”、“以奖代补”和“民办公助”政策,把决策权和主动权交给群众。溢水镇华家湾村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扩大高标准蔬菜大棚建设面积和水利设施配套工程项目,由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全县蔬菜供销情况及经济效益进

行分析比较,最后由村民代表民主表决通过扩大蔬菜大棚种植面积80亩,并完善了水利配套设施,效果十分明显。秦古镇抓住“民办公助”政策机遇,分别组织召开了4个村的村民代表大会,对国家的“民办公助”政策进行宣传、解读,让群众了解国家的惠农政策,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拥护和参与。目前该镇10.8公里的渠道疏挖、衬砌已基本完工,共筹措资金23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2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110万元。

五是投入保障到位。竹山县采取“国家补一部分,地方筹一部分,群众集一部分,社会投一部分”的办法,来筹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全县共筹措各类建设资金2950余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1440万元,地方通过各类建设资金捆绑使用筹集资金920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劳折资510万元,吸收社会投入资金80万元。在项目实施上,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将扶贫资金、退耕还林资金、水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烟水配套资金等集中捆绑使用,发挥资金规模效益。

六是质量监管到位。竹山县坚持做到对投资额超过50万元的工程项目推行“四制”

管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霍河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小农水项目、重点河堤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项目都以县政府文件明确了项目建设法人,通过公开招标保证了施工及工程材料的质量,通过工程监理实现了工程建设的目标控制,通过与工程建设单位签订合同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对于全县面上的小型水利建设项目,全面推行政策公开、投入公开、补助公开和账目公开。麻家渡镇关东沟水库渠道配套,改造渠道1公里,经测算需投入资金6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3万元,在工程建设中,做到了事前让大多数村民通过,事中让大多数村民进行施工质量的监督,事后接受群众对工程帐目的审核,确保了群众对工程建设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当阳市健全“五大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当阳市健全“五大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健全规划机制。当阳市明确2007年重点突出五大建设任务:一是加强末级渠道建设。实行末级渠道硬化“以奖代补”政策,高质量完成120公里末级渠硬化。二是狠抓农田灌溉体系建设。抓好东风、漳河、巩河、沮河四大灌区和沮西、漳东两大排水区主

要干渠的清淤除障,以及当家堰、田间地窖建设。三是解决好农村安全饮水问题。高标准建设好惠及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工程。四是抓好防洪工程建设。完成沮漳河堤防重点一类险段、人工河堤防崩岸、险段整治。五是抓好泵站更新改造与维修。全面启动沮西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对市直12处排涝泵站和各镇(处)120处小型灌溉泵站进行全面整治维修。

二、健全责任机制。一是实行“四包”责任制。建立市领导包片、部门领导包镇(处)、镇(处)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四包”责任制,明确各镇(处)、村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水利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做到工作重心下移,工作关口前移。二是实行责任追究制。由镇(处)主要负责人向市政府递交责任状,明确凡未按责任状要求完成计划任务的,严格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取消单位年度评先资格。三是实行示范工程制。要求各镇(处)创办一个示范点,以点带面,典型引路。

三、健全投入机制。一是整合项目投入。今年有效整合利用各类水利资金7679万元。二是增加财政投入。2007年该市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达到828万元,在上年基础上增加了15%。三是鼓励镇(处)投入。各镇(处)出台了配套奖励政策,投入100多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四是引导农民投入。组织农民投工投劳和筹资建设,全年该市农民自筹建设资金达786万元。五是激活民间投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对2800多座堰塘、86座小型水库、36座村管泵站经营权进行了改革,明晰了38个农民用水协会所属渠道的所有权,吸纳125万元民间资金投入水利工程建设。

四、健全管理机制。重点是严把“四关”:一是严把项目建设前的测量、规划、设计关。二是严把施工质量关。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规格严格把关,督促施工人员按设计和规范操作。三是严把检查验收关。建立质量终身责任制,施工完成后由负责领导、技术员签字登记备查。四是严把资金拨付关。在项目资金的管理上,实行按进度拨款和现场审计制,做到财务公开。

五、健全督查机制。一是坚持领导督。采取书记、市长重点督战,分管县级领导巡回督战,包镇(处)县级领导驻点督战的方法,加强重点督查。二是坚持专班督。市水利建设指挥部组织专门督查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督查,并对各镇(处)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排队。三是坚持联合督。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部门配合,实行财政、水利等有关部门共同监督。市委、市政府抽调由市委办、政府办、财政局、水利局、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