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群与支气管哮喘表型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
哮喘常见表型和内型研究进展

哮喘常见表型和内型研究进展
秦梦瑶;梁譞;任蕾;张蓉芳
【期刊名称】《中国处方药》
【年(卷),期】2022(20)12
【摘要】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在不同的患者中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此,认为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支气管高反应性、气道阻塞和气道重塑为特征的单一疾病的简单概念已经过时。
本文基于病理生物学的哮喘分类的最新进展,对哮喘的主要表型和内型进行讨论。
【总页数】3页(P190-192)
【作者】秦梦瑶;梁譞;任蕾;张蓉芳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过敏反应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
【相关文献】
1.支气管哮喘表型分型的研究进展
2.支气管哮喘的表型及内型研究进展
3.重症哮喘表型及内型的研究进展
4.常见综合征型耳聋临床表型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5.2型固有淋巴细胞在不同气道炎症表型支气管哮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家兔建立动物模型研究哮喘的进展

利用家兔建立动物模型研究哮喘的进展发表时间:2014-08-28T11:24:55.4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0期供稿作者:吴孟闱张馨怡[导读] 家兔应用于哮喘模型制备的劣势在于价格较昂贵,成本较高,饲养较鼠类复杂,因而目前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吴孟闱张馨怡(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辽宁沈阳 110001)【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可逆性气道阻塞、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疾病,哮喘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人类哮喘的研究极为重要。
目前多种鼠类哮喘动物模型已被建立,并广泛应用,但以上模型均不能很好的模拟人类哮喘的全部特征。
利用家兔制备哮喘动物模型能较好的模拟人类哮喘的诸多典型特征,且家兔的呼吸系统与人类具有相似性,且体积较大,便于对其哮喘发作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对该模型的制备方法、相关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对该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家兔动物模型致敏【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116-02 【Abstract】Asthma is a chronic allergic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pulmonary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various features including reversible airways obstruction, airway inflammation and the status of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Asthmatic animal model is the key to the study of human asthma. Various asthmatic animal models have been established using murines. But none of those model is able to reproduce all the features of human asthma individually. With rabbits, a better asthmatic animal model can be established to reproduce more features of human asthma. Moreover the similarities of the pulmonary systems between rabbits and human add to the value of this models. These features are also beneficial to the study of asthma pathophysiology. 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methods to establish the asthmatic animal model using rabbits and its applicati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model are also analyzed. 【Key words】Bronchial asthma Rabbit animal model immunization;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一种以可逆性气道阻塞、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解释其发病机制的主要有变态反应学说、神经-受体失衡学说、气道炎症学说等1。
表观遗传修饰在哮喘中的作用

表观遗传修饰在哮喘中的作用①滕方舟魏颖王文倩崔洁吾尼且木·吐拉克董竞成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上海200040)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2021)21-2664-08[摘要]表观遗传学作为一种通过表观遗传修饰调控基因变化的机制,被认为与哮喘复杂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密切相关,目前已成为哮喘研究的重要领域。
因此,本文梳理表观遗传学机制及其对哮喘发病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该机制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哮喘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哮喘;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croRNA;治疗Role of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 in asthmaTENG Fang-Zhou,WEI Ying,WANG Wen-Qian,CUI Jie,TULAKE·Wuniqiemu,DONG Jing-Cheng.Department of Integrative Medicine,Hua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040,China[Abstract]Epigenetics,as a mechanism to regulate genes expression through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was considered to fre⁃quently involve complex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asthma,and had become an crucial field in asthmatic research.This article reviewed latest studies of epigenetic mechanism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pathogenesis and pathophysiology of asthma,and described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epigenetic mechanism in therapy of asthma,and provided clues for future research into asthma.[Key words]Asthma;Epigenetics;DNA methylation;Histone modification;microRNA;Therapy传统观点认为,哮喘是一种常见的由免疫和呼吸功能障碍引发的呼吸道疾病,多与过敏有关[1]。
支气管哮喘护理论文(共5篇)【护理医学论文】

第1篇:预防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护理体会支气管哮喘是急诊的常见病,我国患病率为1%~4%。
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在积极预防及治疗哮喘病发作的工作中,护理起着重要作用。
我院年~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入院时均有干咳、气促、喘息、双肺有哮鸣音,均符合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42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42.3岁。
79例患者每年均发作3~4次,轻度19例,中度49例,重度11例。
诱发因素:感染42例,吸入刺激性气体15例,劳累7例,精神紧张3例,无明显诱因12例。
排除COPD、肺心病、心脏病等其他慢性病患者。
1.2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对哮喘患者控制水平进行评估,具体分为完全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
1.3治疗与结果本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吸氧、支气管扩张剂、化痰药物、雾化吸入、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79例患行均以医师治疗方案为基础,采取综合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病情逐渐好转,完全控制39例(49.4%)部分控制36例(45.6%)未控制4例(5%)住院时间7~36d。
2护理2.1生活护理病室内保持清洁,注意通风;室内不放花草,不盖毛毯、羽绒被等易成为过敏源的物质;经常翻身、拍背、引流痰液;指导患者家属配制水分含量较多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谱,特别强调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鼓励患者多饮7水使尿量保持在1000ml/d以上;禁食可能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虾、奶及蛋类等;告知患者合理饮食可増强抗病能力。
2.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热情、主动地向患者介绍环境,体贴关心患者,减轻其心理压力,并说明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再通过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动员家属关心患者,使其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増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观察及预防意义研究论文(共6篇)

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观察及预防意义研究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需要长期、持续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药物,其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抑制病情的进展有着显著的效果。
但是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严格执行医嘱,方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反之,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差,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7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岁。
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20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岁。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照相仿(P>),对比研究具有可行性。
方法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常规抗感染、抗炎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普米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10)200~1600μg/d,2~4次/d,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时吸入82激动剂予以配合,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病情监测和生活指导,而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临床护理工作内容予以补充,给予更为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健康宣教:开展健康宣教活动,由护理人员向患者普及支气管哮喘的疾病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
同时向患者介绍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方法、步骤、目的和预期效果,告知患者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增加患者对其的了解程度,消除心中的顾虑。
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免疫研究进展(一)

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免疫研究进展(一)【摘要】将中医免疫调节治疗小儿哮喘方法进行文献综述,文中分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又分内治和外治。
免疫调节指标主要包括Th1,Th2、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CD3,CD4,CD8、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同时浅析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哮喘/免疫学;哮喘/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儿童;综述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这种气道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多种刺激因素时,气道发生阻塞和气流受限,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1〕。
据调查,全球约有1.6亿哮喘患者,国内的患病人数亦超过2千万,患病率为1%~4%。
2000年调查中国0~14岁城市儿童的患病率为0.5%~3.4%,平均为1.97%,个别地区则高达5%。
且患病率以每十年呈10%~50%的速度增加,死亡率亦超过30/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2〕。
患儿哮喘的发生、发展与遗传、环境等相关,更与免疫反应关系密切〔3〕。
免疫反应包括IgE介导,T淋巴细胞调控和非免疫球蛋白E介导,T淋巴细胞调控的炎症递质释放过程。
目前研究表明,Th1/Th2比例失衡和功能失衡是哮喘的主要免疫发病机制,表现为Th2细胞数目增多和功能亢进。
Th1能分泌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活化巨噬细胞等,而发挥细胞免疫功能。
Th2能分泌,,,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细胞因子,而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正常情况下,受环境信息的影响,Th细胞按一定比例向Th1和Th2型细胞分化,Th1和Th2型细胞因子互相抑制彼此表型的分化和功能,两者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维持机体正常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当两者功能失衡时就会出现疾病状况,其中Th2功能亢进可引发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
《2024年环境微生物对BALB-c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哮喘的影响》范文

《环境微生物对BALB-c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哮喘的影响》篇一环境微生物对BALB-c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哮喘的影响一、引言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环境微生物对宿主动物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
特别是对于BALB/c小鼠这一常见实验动物,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对其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篇论文将重点探讨环境微生物对BALB/c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与哮喘发病之间的关系。
二、BALB/c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1. 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BALB/c小鼠肠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在肠道内形成复杂的群落结构,共同参与着宿主的营养吸收、免疫调节等生理过程。
研究显示,BALB/c 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等组成。
2. 环境微生物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环境因素对BALB/c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显著。
饮食、居住环境、生活习性等都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
例如,不同地区的水质、食物种类和饮食习惯都会导致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差异。
此外,环境中的微生物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食物摄入等方式进入小鼠肠道,进一步影响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
三、环境微生物与哮喘的关系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和环境因素均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失衡与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
环境微生物可以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
对于BALB/c小鼠这一易感哮喘的品种,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特点与哮喘的发病关系尤为密切。
实验显示,通过改变BALB/c小鼠的饮食和生活环境,可以影响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影响其哮喘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四、结论综上所述,环境微生物对BALB/c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与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
最新:支气管哮喘与嗜酸粒细胞胞外陷阱

最新:支气管哮喘与嗜酸粒细胞胞外陷阱摘要嗜酸粒细胞胞外陷阱(EET)是DNA纤维和颗粒蛋白组成的网状复合物。
目前研究表明,它不仅可捕获并杀死各种微生物,起着宿主防御的功能,而且也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支气管哮喘中存在EET,本文主要就EET 结构、EET形成机制以及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做一综述。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以持续气道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伴有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的黏膜浸润,以及促炎细胞因子和脂质介质的释放,具有复杂的表型异质性[1,2]。
目前,详尽而精准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嗜酸粒细胞胞外陷阱(eosinophil extracellular trap,EET)是活化的EOS释放的一种网状结构,在抗微生物宿主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情况下(产生过量或降解不足时)具有致病性[3,4]。
随着对EET的不断深入研究,新近数据表明,EET 可以影响哮喘的转归。
EET可否作为哮喘的诊断、治疗、预后的一种潜在新靶点,本文就EET与哮喘的关系进行综述。
1 EOSEOS是Paul在140年前发现并命名[5],系骨髓来源的粒细胞,含有丰富的颗粒蛋白,如嗜酸粒细胞衍生神经毒素、嗜酸粒细胞过氧化物酶、主要碱性蛋白、夏科莱顿晶体等[6,7]。
长期以来,EOS在疾病中的作用一直是个谜。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EOS是哮喘发生发展的关键炎症细胞,在气道高反应性增加、黏液产生和气道重塑、组织损伤中起重要作用[8]。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血液或组织中的EOS增多不仅与哮喘的发作频次相关,也是哮喘严重程度的指标[9]。
哮喘患者支气管黏膜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哮喘加重期间有大量活化的EOS及其活化标志物[10,11]。
然而,EOS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确切作用一直存在争议。
2 EET2.1 定义胞外陷阱是细胞质颗粒中的蛋白质修饰去致密DNA的线状结构。
首次在中性粒细胞中观察到该结构现象,与病原体的清除有关[12,13],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特殊类型[14]。
药学毕业论文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新进展【摘要】综述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近年来的应用。
对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新型抗哮喘药物的临床使用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新型药物的不断开发,哮喘治疗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显示了良好的前景。
【关键词】哮喘;治疗;进展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10年来许多国家的患病率都有上升趋势[1],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
因此治疗哮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临床治疗哮喘的药物综述如下。
目前抗哮喘药物分为三大类及其他类:即消除非特异性炎症药物、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药物、支气管舒张剂及其他类[2]。
1 消除非特异性炎症药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消除气道非特异性炎症药物,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炎药,作用机制是:阻止炎症细胞特别是嗜酸细胞的趋化和激活;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干扰碳四烯酸的代谢;抑制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炎症介质的合成与释放;减少微血管渗漏;增加气管平滑肌对β2激动剂的反应性[2-3]。
其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
应用激素的不良反应大,故全身用药主要用于急性或重症哮喘的发作。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慢性持续性哮喘治疗的首选药物。
许多研究证实它们对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发作频率、减低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提高生活质量均有效。
常用的吸入药物有:布地奈德(BUD)、丙酸倍氯米松(BDP)、丙酸氟替卡松(FP)、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MF)等。
目前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发展方向:一个是改变分子结构,提高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另一个是用气雾剂方式将更多药物运送到发生炎症的大小气道,或可以吸入在局部就可以代谢的软激素(如环索奈德)。
环索奈德(ciclesonide)是新一代糖皮质激素吸入剂,它本身是以无活性的药物前体形式存在,到达肺部经肺内酯酶分解激活才具有抗炎活性。
该药的非活性部分能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被肝脏有效清除,故毒副作用极低。
与布地奈德相比,环索奈德每晚给药1次能够改善哮喘症状和病人早上肺功能[4]。
支气管哮喘护理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护理新进展摘要:支气管哮喘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支气管哮喘发病后具有典型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且很容易受到相关因素影响使其出现病情的反复发作。
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治疗同时需要认识到护理的重要性,并从多角度落实护理。
本文结合不同文献报道,对支气管哮喘护理新进展予以综述,便于探索并总结对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新方法,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改善支气管哮喘治疗与护理现状。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新进展支气管哮喘在儿童与成人群体中均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临床关于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深入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整体控制率明显提高[1]。
部分学者[2]在报道中指出,支气管哮喘患者通常只重视治疗工作,忽视护理工作,如忽视对支气管哮喘的日常预防、用药不规律等,致使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短期内重复入院率较高,造成支气管哮喘病情严重,不仅增加肺气肿、肺心病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呼吸衰竭、呼吸心搏骤停风险也进一步增加。
基于此,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通过护理巩固疗效,并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病次数。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支气管哮喘护理新进展综述如下。
1支气管哮喘的基础知识关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结合不同学者的文献报道,其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同时存在较多的诱发因素,如呼吸道病毒感染、过敏原、有毒有害刺激性气体、气候与温度变化等。
结合不同学者的研究报道,虽然支气管哮喘无法根治,但是通过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控制疾病,并使得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不受影响,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控制可减轻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而降低死亡率。
支气管哮喘在临床可分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与非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支气管哮喘通常存在一定的过敏原,患者接触后会快速发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
非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过敏无关,但是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比如运动等。
成人支气管哮喘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3019· E-mail:zgqkyx@ echo.2005.05.019.[26]AGRICOLA E,BOVE T,OPPIZZI M,et al."Ultrasound comet-tail images ":a marker of pulmonary edema: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wedge pressure and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J].Chest,2005,127(5):1690-1695.DOI:10.1378/chest.127.5.1690.[27]VOLPICELLI G,SKURZAK S,BOERO E,et al.Lungultrasound predicts well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but is of limited usefulness in the prediction of wedge pressure[J].A n e s t h e s i o l o g y ,2014,121(2):320-327.D O I :10.1097/ALN.0000000000000300.[28]CORRADI F,BRUSASCO C,VEZZANI A,et al.Computer-aided quantitative ultrasonography for detection of pulmonary edema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cardiac surgery patients [J].Chest,2016,150(3):640-651.DOI:10.1016/j.chest.2016.04.013.[29]KIEFER N,HOFER C K,MARX G,et al.Clinical validation ofa new thermodilution system for the assessment of cardiac output and volumetric parameters [J].Crit Care,2012,16(3):R 98.DOI:10.1186/cc 11366.[30]OJIMA M,MOTOOKA D,SHIMIZU K,et al.Metagenomicanalysis reveals dynamic changes of whole gut microbiota in the acute phase of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J].Dig Dis Sci,2016,61(6):1628-1634.DOI:10.1007/s 10620-015-4011-3.(收稿日期:2017-12-20;修回日期:2018-04-20)(本文编辑:赵跃翠)·新进展·成人支气管哮喘的特点及研究进展王世强,王雄彪*【摘要】 本文介绍了成人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叙述了成人哮喘和青少年期起病哮喘之间的差异以及成人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总结了既往国内外成人哮喘的研究成果,得出其发病机制可能和空气污染、肥胖、职业暴露等因素有关,为了使成人哮喘得到良好控制,应该避免职业暴露,并控制感染、进行自我管理等;同时指出哮喘表型的确定主要依靠其临床特点而非生物标志物,为研究新的方法治疗哮喘提供帮助。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50年代曾认为哮喘是一种气道平滑肌功能异常性疾病。
80年代初提出哮喘的本质是气道高反应性。
近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等技术的深入发展及“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方案的广泛推广,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建立的气道炎症学说,使哮喘的防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以下将从气道炎症学说、气道神经调节机制、遗传机制、呼吸道病毒感染角度、神经信号转导机制和气道重构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哮喘的发病机制作一简介。
一、气道炎症形成机制一)提出气道炎症机制的基础早在100多年前Laennec即提出哮喘是气道结构上的病变,然而未引起重视。
自上世纪80年代来,通过大量临床病理研究发现,无论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均存在气道慢性炎症性改变,这些依据包括:(1)死于重症哮喘的病人其气道粘膜明显水肿,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气道被粘液栓阻塞;(2)气道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气道上皮损伤及大量嗜酸粒细胞(EOS)浸润;(3)哮喘病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有大量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存在;(4)哮喘病人痰及血中EOS增多。
二)气道炎症的病理学特征(1)炎症细胞浸润,主要是EOS、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2)上皮细胞破坏、纤毛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坏死。
(3)基底膜假性增厚;(4)粘液腺肥大;(5)气道粘液栓形成。
三)参与气道炎症的炎症细胞1、肥大细胞(MC):MC被认为在哮喘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可是最近证明MC在接触变应原后的迟发哮喘反应(LAR)和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发生中作用甚微。
色甘酸钠(SCG)类的肥大细胞稳定剂对变应原引起的早期反应有预防作用,但用来防止LAR,减低AHR的效果不明显。
β2-受体激动剂对人体的MC也有很强的稳定作用,亦不能抑制LAR和AHR。
反之,糖皮质激素(GCS)对MC并无直接作用,却有防止LAR和AHR的效果。
基于聚类分析对慢性肺部疾病表型的研究进展

基于聚类分析对慢性肺部疾病表型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基于聚类分析对慢性肺部疾病表型进行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早期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于 COPD 等特定类型的慢性肺部疾病。
例如,一项研究将 COPD 分为四个亚型,包括“肺气肿型”、“肺功能严重障碍型”、“肺功能减退型”和“弥漫型”,并通过这四个亚型的表型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
此外,该研究还发现了基因表达、代谢物和肺微生物组成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不同亚型之间的生物学差异及其潜在的机制。
支气管哮喘也是另一个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类型。
聚类分析可用于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不同的亚型,根据哮喘自我报告量表、肺功能、过敏原暴露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方面的表型特征,进行分类研究。
研究表明,不同亚型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特征,如免疫反应、炎症状态和肺部结构改变等方面。
而针对其他慢性肺部疾病类型的聚类分析研究也在逐渐开展。
例如,一项针对肺间质纤维化的研究,通过对肺功能、组织病理学、影像特征和基因表达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两个亚型,发现了亚型之间的功能和生物学差异。
类似地,另一项研究通过分析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病理学、放射学和生理特征,将患者分为两个亚型,并发现存在不同的病理机制和表型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聚类分析研究可能会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在样本集数量较少、不同亚型之间的表型特征重叠和不够完整等方面,聚类分析可能会面临挑战。
此外,由于不同研究之间的分析方法和标准的不同,不同研究之间的结果也可能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聚类分析成为研究慢性肺部疾病表型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对不同类型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表型数据进行聚类,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亚型,并深入研究亚型之间的生物学差异及其潜在机制。
这些研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提供重要支持。
支气管哮喘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C E 1的 基 因 。其 中 GC 激 活 蛋 白一 R B R 1的异 常 与 激 素 抵 抗 型 哮 喘 有 关 l , —B、 P 1的 表 达 与 氧 化 8 NF A 一 j 应 激 水 平 有 关 , 呈 正 相 关 。 。 Mahe 并 。 ] tiu等 _ 。 明 I表 。 过度 表达 糖皮 质激 素受 体可 解决糖 皮质 激素 不敏感 型 哮 喘 受 体 表 达 及 功 能 缺 陷 的 问 题 。该 组 人 员 用 过
度表 达 鼠糖皮 质激 素受体 全 长 的腺 病毒 导人 人类肺
癌 细胞 ( 4 ) 观 察 到 在 未 增 加 糖 皮 质 激 素 剂 量 A5 9 ,
、
哮 喘 的 候 选 基 因
( ) 疫 识 别 基 因 一 免 包 括 编 码 T 细 胞 受 体 、 类 白 细 胞 抗 原 人
( HLA) I E 的 基 因 , 中 与 I E 连 锁 的 基 因 , 于 、g 其 g 位
中华 哮 喘 杂 志 ( 子 版 ) 2 1 电 o 0年 1 2月 第 4卷 第 6期 C i Ash hnJ t ma( lcr ncE i o ) D c mb r2 1 , 14 No 6 E e to i dt n , e e e 0 0 Vo. , . i
.
综 述 .
7 %不 等 … , 喘 易 感 基 因 暴 露 于 环 境 香 烟 烟 雾 或 9 哮
包括 编码 淋 巴细胞 糖 皮 质 激 素受 体 ( C 、 G R) 核 因 子  ̄ ( 一B 、 性 T 细 胞 核 因子 、 号 转 导 一 B NF ) 活 信 激
活 转 录 因 子 ( TAT一 、S S 1 TAT一 、AP 1 AK、 6) 一 、J
《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范文

《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篇一一、引言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了解其发生的机制,尤其是其与微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以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微生物种群生态学基础微生物种群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分布、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科学。
在人体内,微生物种群与宿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
呼吸道作为人体的重要部分,其微生物种群生态学研究对于理解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三、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种群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这些微生物在呼吸道内形成复杂的种群结构,相互作用,影响疾病的发病和病程。
其中,病毒和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四、微生物种群生态学在呼吸道感染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对呼吸道微生物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
首先,通过分析呼吸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其次,通过研究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揭示微生物种群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此外,通过分析宿主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过程和病程。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为了研究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种群生态学,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首先,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测序等,对呼吸道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
其次,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大量的微生物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此外,利用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可以更好地研究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六、研究展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种群生态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例如,如何更准确地鉴定和分类呼吸道微生物?如何更好地理解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这些都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基于聚类分析对慢性肺部疾病表型的研究进展

基于聚类分析对慢性肺部疾病表型的研究进展
二、聚类分析在慢性肺部疾病中的应用
在慢性肺部疾病的研究中,聚类分析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患者分类
聚类分析可以将患者按照其临床特征、生物标志物和影像学特征等进行分类,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疾病表型。
COPD患者可以根据其肺功能指标、炎症指标、氧合指标等进行分类,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2. 疾病亚型的识别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患者按照其疾病表型进行亚型的识别。
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asthma)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如嗜酸性细胞高、嗜碱性细胞高等,而这些亚型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对支气管哮喘的亚型进行识别对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治疗方案的制定
聚类分析还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个性化治疗。
对于COPD患者,聚类分析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临床表型,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三、基于聚类分析的慢性肺部疾病表型研究进展
近年来,关于慢性肺部疾病表型的研究进展迅速,聚类分析在该领域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以下为近年来一些相关研究的进展:
1. 基于聚类分析的COPD研究
相关研究表明,COPD患者可以根据其炎症指标、氧合指标、肺功能等进行聚类,从而将其分为不同的临床表型。
这些不同的表型对于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对于COPD的表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而聚类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不同表型的患者,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难治性哮喘的定义、表型与治疗进展

过 了哮 喘总 费用 的 5 O u J 。
种 同质 性疾 病 , 其 特 征是 肥 大 细胞 和 嗜 酸 粒 细胞
主导 的炎 症 , 并 且 对糖 皮 质 激 素 ( 激素) 有 良好 的 反 应, 可 通 过测定 气 流 阻 塞水 平度 来 反 应 哮 喘 的严 重 性 。而难 治性 哮 喘被 认 为 是 一 种 哮 喘 亚 型 , 具 有更 严 重 的过 敏 性 炎 症 , 并需 要更高剂量 的激素治疗 。 如果 难治 性 哮喘 患 者对 高 剂 量 激 素 的 治 疗 反应 差 , 则 认 为 细胞或 分 子层 面 的缺陷是 其 主要 原 因 。是 否
i n c i d e n c e a n d a c o n s i d e r a b l e f i n a n c i a l b u r d e n,p e o p l e S h e a l t h h a v e s e r i o u s l y a f f e c t e d .S o f a r , e t i o l o g y a n d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a s t h ma i s n o t c l e a r ,t h e r a p e u t i c me t h o d a n d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a r e p o o r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d i f f i c u l t — t O — t r e a t a s t h ma . Th i s a r t i c l e r e v i e ws t h e h i g h l i g h t s o f d e f i n i t i o n, p h e n o t y p e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d i f f i c u l t — t O — t r e a t a s t h ma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重症哮喘表型及内型的研究进展

【 A b s t r a c t 】 B r o n c h i l a a s t h m a( l a s o c a l l e d a s t h m a ) i s a c h r o n i c a i r w a y i n l f a m mi t h i n v o l v e m e n t o f a v a r i e t y o f i n f l a m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 0 1 7 年3 月2 8 E t第 1 6卷 第 3 期 C h i n J M u l t O r g a n D i s E l d e r l y , V o 1 . 1 6 , N o . 3 , M a r 2 8 , 01 2 7 ・ 1 6 9・
d i s e se a .B se a d o n i t s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c l i n i c a l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b i o ma r k e r s ,a n d S O o n,p r e c i s e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a n d i n d i v i d u a l i z e d t r e a t me n t
S c i e n c e a d n T e c h n o l o g y Mi n i s t r y( 2 0 1 2 Y Q 1 5 0 0 9 2 ) .
Co r r e s p o di n n g a u t h o r :HU t t o n g,E- ma i l :h u h o n g d r @a t o u n . c o n r
HAN G u o — J i n g,HU Ho n 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hibitor:comparison and mutation-negative
[J].J
Oncol,2014,32(5s):Abstr
T790M
mutation・・positive
populations[JJ.Cancer,2013,1 19(24):4325-4332.I)OI:10.
1002/cncr.28364.
EDN随着EOS脱颗粒而释放,并对气道造成严重损伤。过 氧化物生成是EOS另一促炎机制,能够引起气道黏膜组织 的氧化损伤。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d(tumor
necrosis
一系列的炎症级联反应,促进IL一8、IL一1及TNF-仅等细胞因 子的生成和Thl细胞向Thl7细胞的转换旧…,Thl7细胞可分 泌IL一17A、IL一17F及IL一22等因子,促进NE募集及活化,有 研究表明IL.17和IL-22可控制革兰阴性菌肺炎克雷伯杆菌 的感染ⅢJ。NE表面表达的G蛋白偶联受体(G
10.1056/
lO.1158/1078.0432.CCR一10-2692. H,Yamada T,Yano S,et resistance.related moleeules
an
『12]Sequist
LV,soria JC,Goldman
JW,et a1.Rociletinib in EGFR-
Engl
(收稿日期:2015-10,Khufi FR,RamMingam SS.The
next
generation
of
(本文编辑:李文慧)
微生物群与支气管哮喘表型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利周敏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不同 国家和地区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且城市发病率明显高于 农村旧J。哮喘以慢性气道炎症为主要特征,逐渐成为大多数 工业化国家的主要疾病p J。在世界范围内,哮喘影响着近3 亿的人群,预计到2025年,又会有1亿多人群将被诊断为哮 喘¨o。目前已有研究结果证实,下呼吸道不是一个完全无菌 的环境,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菌群‘4…。当出现包括哮 喘在内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时,下呼吸道菌群的种类和数 量都会出现很大的改变。“,气道微生物群在哮喘发生、发展 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常表 现为一系列不同的临床表型和炎症表型,近来很多研究从不 同方面阐述了微生物群与哮喘炎症表型之间的关系。本文 就微生物群在哮喘炎症表型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一、哮喘的炎症表型概述 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如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 EOS)、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组织结构细胞 (如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及其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 道炎症。这种慢性气道炎症会引起气道高反应,气道重塑, 产生可逆的气流受限,进而出现一系列反复发作的胸闷、气 喘、咳嗽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哮喘是一种炎症反应异质 性疾病,其中EOS炎症是哮喘疾病的重要特征,痰中EOS比 例可以预测激素治疗的反应性,诱导痰样本中EOS高的人 群对激素治疗较敏感’6。71,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有一部分患 者在使用大量激素治疗后,哮喘症状仍然持续,诱导痰样本 中EOS在正常水平,这种亚型称为无EOS哮喘,对激素治疗 不敏感,可见于重度难治性哮喘、职业性哮喘或者哮喘的急 性加重期患者中Is]。Simpson等p1通过诱导痰细胞计数,将 哮喘分为4种不同的炎症表型,即EOS型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EA,EOS>1.01%)、中性粒细胞型哮喘(neutrophilic asthma,NA,中性粒细胞>61%)、混合粒细胞型哮喘(mixed granulocytic,MA,EOS>1.0l%,中性粒细胞>61%)和寡细 胞型哮喘(paucigranulocytic asthma,PA,EOS<1.0l%,中性 粒细胞<61%)。国内有研究报道¨…,根据诱导痰细胞计数 分类结果,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表型分布为EA占46.6%,NA 占21.5%,MA占27.5%,PA占4.4%,这与国外的报道 相近‘9I。 二、气道微生物群定植 随着微生物研究技术的发展,微生物群在人体各系统研 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呼吸道是人体与外界环境微生物直 接接触的场所之一,气道微生物群的定植在人体慢性炎症发 展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J。研究结果显示,在无哮喘 和哮喘诱导痰样本中均有5种主要的菌群门系,即厚壁菌 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及拟杆菌门等,其中前3 种菌群超过90%的比例,在哮喘患者中,变形菌门系更常 见012]。Hihy等。41发现与健康人群相比,哮喘患者呼吸道中
主堡结筮塑哩哩盘查!Q!!生!旦筮!!鲞箜!塑£堕!』!!!!丝墅!囱!旦i!:垒!趔坠!!!!:!!!:塑:塑!:!
mutations found by routine clinical molecular
・629・
testing[J].Ann
to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J].Cancer,2015,121(8):E1-6.
JC,Kim DW,et a1.AZD9291
Lung in EGFR Engl
DOI:10.1002/cncr.29139.
[11]Janne
PA,Yang
patients Cancer
Inhibitor—Resistant Non.Small—Cell
sA)和链球菌属更多见,尤其是HI菌群,而拟杆菌门普菌属
(Prevotella sp,PS)在健康人群气道中更常见。近年来很多
万方数据
・630・
虫堡缝丝塑唑咝苤查!Q!鱼生!旦筮!!鲞筮!翅些i!』坠!!翌垦!!P生望蔓垒!鲤坠!Q!!:!!!:!!,堕!:! 有研究表明,微生物群与Toll样受体(toll-like
Cancer[J】.N
J
mutation[J].Clin [8]Uramoto
aquired
Res,2011,17(6):1616—1622.DOI:
a1.Pmguostic Japanese
value of
Med,2015,372(18):1689—1699.DOI:
NEJMoal41 1817.
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6.08.018
变形菌门流感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和奈 瑟菌属、厚壁菌门金黄色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aureu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81570029) 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 通信作者:周敏,Email:doctor_zhou-99@163.com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receptors,
TLRs)结合后能够直接激活2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innate lymphoid
2
cells,ILC2s),而不依赖于IgE的出现Ⅲ‘2“,
近来在小鼠试验中发现ILC2s能够释放Th2型细胞因子导
致气道上皮细胞损伤旧㈣J,也有研究表明来源于微生物表
in
patients
with
muta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N
SM,et
J Med,2015,
NSCLC treated with
EGFR—TKI[J】.Anticancer
Res,2012,
372(18):1700.1709.DOI:10.1056/NEJMcl506831.
32(9):3785-3790.
『13]Sequist
with acquired kinase resistance
to
L,Sofia
JC,Gadgeel
mutations of
a1.Fimt—in—human selective tyrosine
[9]Hata
cell
A,Katakami N,Yoshioka H,et a1.Rebiopsy of non—small lung
面低水平的脂多糖能够通过TLR4增强Th2免疫反应Ⅲ],这 些可能是气道微生物群促发哮喘反应的潜在机制。 2.微生物群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s,NE)是免疫反应中常见的炎症细胞,与气道感 染和损伤密切相关。国内研究报道在哮喘患者中约有20% 属于NA【l…,这类患者对激素治疗表现为不敏感或抵抗,常 见于严重难治性哮喘博o。NA被认为是没有Th2细胞驱动 的炎症反应,但与固有免疫激活有密切联系¨”“。有研究 表明诱导痰NE增高是重度哮喘的气道炎症特征之一【3
coupled protein—
factor,TNF-d)和IL-1B在哮喘患者中是过表达的,IL.10是 调节性T细胞产生的抗炎因子,能够抑制非特异性气道高反 应的发生。 近来,Hosoki等。1 8‘利用健康人群的EOS和体外获得的 菌种(HI、sA、Ps)进行试验,EDN作为EOS脱颗粒的标志, 研究了这3种菌群与EOS之间的作用联系。结果发现这3 种菌群都能够不同程度地诱导EOS脱颗粒、过氧化物生成 和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分泌。与HI和Ps相比,SA对 EOS脱颗粒和过氧化物生成诱导作用更显著,sA能显著诱 导TNF—d和IL-113的生成,而HI和PS能显著诱导IL-10的 生成。SA来源的肠毒素诱导机体产生的特异性IgE抗体在 有过敏体质青少年患者中是明显升高的,并与哮喘发生的危 险性密切相关¨9|;在成人重度哮喘患者中这种抗体升高更 明显‘2…,而HI诱导的特异性IgE抗体在这些患者中并没有 明显升高,并与哮喘危险性成负相关¨…,相比之下,HI和Ps 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炎症反应。这些研究结果表明,SA定 植能够促进EOS的炎症反应,而HI和PS可能发挥着一定 的抗炎作用。也有研究者证明HI是和新生儿喘息的临床症 状相关的拉…,能够促成激素抵抗性中性粒细胞型哮喘‘2“, 而sA不是哮喘患者发生喘息的危险因素¨“。这些研究结 果的差异可能受微生物群所处微环境因素的影响或者菌群 与EOS不同的受体结合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1“。 EOS炎症主要是由辅助性呓(Th2)淋巴细胞驱动产生 的,Th2相关因子IL4、IL-5及IL一13等能促进EOS的生成, 并能增加气道中IgE水平,不同气道菌群在宿主免疫系统中 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2…,但是气道微生物群定植引起机体 免疫反应的具体机制及信号途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