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论文
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摘要】小儿支气管哮喘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有着相当高的发病率,是一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呼吸道疾病,每年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措施不当而导致成年性哮喘。
本文针对我院6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中一组进行常规治疗,另一组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对比临床效果发现,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具有显著地优势。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中医辩证治疗;临床治疗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患,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和以气道高反应性(BHR)为特征的疾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痰饮留伏,触遇诱因而发,痰阻气道,宣降失常而为本病。
中医药治疗能达到祛痰、降气、平喘作用,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等。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免疫学和炎症研究的不断发展,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研究提高到新水平,已有不少新发现。
中医药防治哮喘的研究已日趋深入,从细胞、分子、基因学水平阐述了哮喘发病机制。
治疗哮喘的中药剂型多样丰富,从经方改造到自拟临床经验方,从单味中药到复方制剂,从中药内服到外治敷贴等,中医药防治哮喘的优势也逐步彰显:减少激素副作用及改善体质固本防哮。
然而,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西医病理的基础上,即实验对象多是以西医的哮喘疾病模型作为参照物,另外关于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作用靶点和途径还不甚明了,从分子、基因水平上的研究较少,使中医药防治哮喘水平难以与国际水平接轨。
因而今后需加大研究力度,从更高层次、更新的角度来探索中医药防治哮喘的机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0 年 1 月~2011 年12月60例住院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全部患儿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平均病程、急性发作期病程上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38例临床观察论文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38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索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中医科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3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中药方剂煎服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后临床效果。
结果本组3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治愈22例,占578%;好转15例,占395%;无效1例,占27%;总有效率973%。
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副作用及药物反应,部分患者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未予以其他治疗症状自行消失。
结论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6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54-02我国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所指的“哮病”。
它是呼吸系统常见慢性气道疾病,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性别无明显差异性。
支气管哮喘任何年龄段皆可发病,发病高峰期为秋冬季节。
以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为主要特征。
多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胸闷和哮鸣音。
饮食不节、病后体质虚弱、局部环境恶化、过度饮酒和抽烟是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
我国支气管哮喘患病率为1%-3%,发病人群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该病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
支气管哮喘中医药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稳定,毒副作用小,基本无用药后不良反应。
因此,中医药治疗支气管的临床诊疗方案备受越来越备受重视。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选取中医科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并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38例,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12-85,平均年龄(472±58)岁,病程05-35年,平均病程(15±41)年。
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标准》[1]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哮喘诊疗标准[2]。
着凉,淋雨,寒邪内侵以及过敏性致病原感染等属于支气管哮喘的主要诱因。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由于支气管壁肌肉的痉挛、黏液分泌过多、气道狭窄等因素引起的。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包括气喘、呼吸急促、咳嗽且难以止住等症状。
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于肺气虚弱、肺气不畅所致,因此中药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
一、中医药干预措施1、调护正气,以正为主中医认为,人体有正气和邪气之分,正气充足则身体健康,邪气过盛就会导致疾病。
支气管哮喘发生时,身体内部的正气会受到损伤,而邪气则会悄然入侵。
因此,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时,要调护正气,以正为主,使身体内部始终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
2、调理脏腑,强化肺气功能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各个脏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时也要注重脏腑的调理。
特别是要注重强化肺气功能,使肺气得以充盈、运行畅通、阻力减小。
3、采用中药进行干预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也有显著的效果。
中药可以通过激活肺气功能、调理气血、消炎止咳等途径,对支气管哮喘产生治疗作用。
二、临床观察1、患者资料本次在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共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在25岁至55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作,病程在10天以内。
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药治疗方法,治疗期为10天。
具体方法为: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治病情,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加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3、疗效观察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本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其中有效率为70%,显效率为20%,无效率为10%。
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呼吸急促和气喘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4、不良反应观察在本次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均能按时完成治疗。
总之,中医药对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病情和身体状态不同,因此治疗时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中医辨证施治,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1年至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副作用小等优点,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
【关键词】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104-01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气促、喘息、胸闷和咳嗽,该病在夜间或凌晨时发病比较严重,通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
据临床相关资料显示,支气管哮喘发病与大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吸烟刺激等因素有关。
而中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是属于“哮证”、“喘证”范畴,其诱因在于内伏之痰所触发,表现为痰阻气闭、病久痰郁化热、痰热云结于肺,以邪实为主,病位在肺,久哮不愈[1]。
目前临床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且副作用大,导致患者病症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为此,笔者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临床中医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8.5±2.1)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为(4.5±1.5)年。
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反复发作性气喘、胸闷、咳嗽和喘息为主要症状。
在西方医学中,哮喘主要通过祛痰、扩张支气管和抗炎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和药物依赖。
相比之下,中医药作为一种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医学,其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一、中医药对哮喘症状的缓解作用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主要采用中草药治疗、针灸和中医按摩等方法。
中草药治疗是中医药最常见且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方式。
多项研究表明,中草药可以缓解哮喘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中,银翘解毒片、黄连素片等中草药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哮喘的治疗中,这些中草药具有抗炎、镇咳平喘、祛痰等作用,可以有效减轻哮喘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针灸也是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施加刺激,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免疫功能,缓解哮喘患者的症状。
一些临床实验显示,针灸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哮喘患者的气喘指数,并改善肺功能。
此外,中医按摩也被应用于哮喘治疗中,通过按摩背部和胸部的相关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气喘症状。
二、中医药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中医药对哮喘的治疗不仅仅体现在缓解症状上,还涉及到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过敏等作用。
例如,川贝母中的川贝碱可以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减轻支气管痉挛;板蓝根中的蓝芩素则具有抗炎和抗病毒作用,可以缓解哮喘的症状。
此外,中医药在免疫调节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中草药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减轻哮喘的发作。
中医药对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其在哮喘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三、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综合应用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与西医药的综合应用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并提高疗效。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研究进展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40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大多数患者无需特殊治疗即可自行缓解或者在治疗后得到缓解。
对此疾病的治疗上中、西医各有其优势。
目前,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时,西医治疗可快速缓解患者的病发症状,但对其反复发作及肺功能的持续下降的治疗存在不足。
从古至今,祖国医学在治疗该病上累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来治疗,可明显加强体质,减少哮喘的复发,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将近几年来中医药在对于哮喘慢性持续期的诊断与治疗上的进展作一简单概述,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更好的临床思路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
经查阅文献发现,在对哮喘的治疗上,中医药有着悠远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中医将哮喘归于“哮病”的范畴[1]。
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西医治疗多会选择糖皮质激素作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且临床效果较好,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快速的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是长期使用激素容易引起患者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
在停药后也会出现复发等情况。
大多数患者对于激素的使用也存在不能接受和坚持等状况。
中医在治疗疾病时,讲究辨证论治,面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实施个体化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
本文就中医药对于支气管哮喘治疗研究进展进行如下论述:1.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哮病发生的主要病因是脏腑功能的失调,津液集聚成痰,内伏于肺,成为了诱发哮病的潜在“夙根”。
《病因脉治•哮病》也指出:“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
”通过学习这些古代医家的传统思想,现代的学者对于哮喘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李燕[2]认为痰虽时引起哮喘的主要病因,但是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寒盛阳虚。
中医药对哮喘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哮喘的治疗研究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为呼吸道的反复发作性收缩和炎症。
哮喘的发病因素多种多样,但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体质、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哮喘的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中医药对哮喘的治疗作一综述。
一、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哮喘基于其较为完整的气象理论,将哮喘视为气机紊乱所致,即肺气郁滞,外邪入侵所致。
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气机、通经活络、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开窍益气等。
其中,以调理气机为核心,强调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提升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二、中医药治疗哮喘的药物及其作用1. 麻黄麻黄为有效的中药治疗哮喘的常用药物之一,其主要成分为麻黄素。
麻黄能够扩张呼吸道,增加气道通透性,缓解哮喘的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麻黄也有一定的副作用,若使用不当,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2. 杏仁杏仁为另一种常用的中药治疗哮喘的药物,其主要成分为苦杏仁甘汁。
杏仁具有祛痰散结的作用,能够缓解哮喘的症状。
此外,杏仁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改善呼吸道炎症状态。
3. 干姜干姜为较为常用的中药治疗哮喘的药物之一,其主要成分是姜辣素。
干姜具有温阳散寒、祛痰止咳的作用,能够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
三、中医药治疗哮喘的常见方法及疗效1.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一种常见方法,目的在于调理患者的气机,增强人体免疫力,缓解哮喘症状。
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对哮喘的缓解有一定的作用,但疗效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操作技巧、病情严重程度、针灸治疗时间等。
2. 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中医药治疗哮喘的另一种常见方法,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并缓解炎症。
研究表明,中药汤剂对哮喘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但汤剂的药物组合要因人而异,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药治疗哮喘的另一种常见方法,其目的在于调理患者的气机,缓解哮喘症状。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94例与对照组92例,治疗组口服温肾补肺颗粒(黄芪30g,党参30g,制附子15 g(先煎),巴戟天20g,五味子10g等)。
每一付从治疗开始服,日1剂,连服7d。
连用2个月为1个疗程,间隔2个月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服用4个疗程;同时吸入辅舒酮气雾剂每次125ug,每天2喷,对照组只吸入辅舒酮,疗程、剂量同治疗组。
两组患者如遇哮喘发作,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有必要时输入抗生素、氨茶碱等药物。
结果:治疗组总控制率95.75%,优于对照组(80.4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药;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5-0021-02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已经随访治疗半年以上的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186例,诊断均符合全国内科哮喘防治协作组于1998年修订的哮喘防治常规[1],并排除了先心病等影响心、肺功能的疾病。
治疗前均参考Nathan设计的哮喘控制测试(ACTTM)评分,随机分为两组,详细资料见表1。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ACTTM评分等方面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温肾补肺颗粒(黄芪30g,党参30g,制附子15g(先煎),巴戟天20g,五味子10g,女贞子10g,淫羊藿10g,肉桂6g,川贝母10g,郁金10g,甘草10g)。
每一伏治疗开始服,日1剂,连服7d。
以上药物由我院制剂室按一定相关技术工序制成颗粒剂,分装成盒,每包重0.5g,连用2个月为1个疗程,间隔2个月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服用4个疗程;同时吸入辅舒酮气雾剂每次125ug,每天2喷,再进行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所选中药为:菟丝子120g,白芥子30g,白僵蚕30g,延胡索30g,细辛10g。
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疾病,其能够对病人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病人生活品质下降。
目前临床上对支气管哮喘进行治疗时,多会采用西医治疗手段,以此控制气管炎症,防止疾病反复发作,但极易出现不良反应,且疗效欠佳。
因此为提高支气管哮喘控制效果,保证病人生活品质,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文献资料,围绕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方法展开研究,以期可以为医疗人员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病因引言:在中医药文化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中医治疗方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率正在增加。
但当前部分医疗人员对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存在质疑,未对该种治疗手段形成正确认知,导致中医治疗难以充分展现自身价值。
因此需要加大对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了解中医治疗方法在支气管哮喘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应用,明确该种治疗方法的要点,并在临床中对该种治疗手段进行合理运用,该点对提高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通过对《黄帝内经》进行分析,可发现其未记录与哮喘病名相关的内容,但具有大量与哮喘病症状、病因、治疗方法的内容;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哮喘病称作“上气”;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不仅将哮喘病称作“上气”,还将其称作“呷嗽”;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将“哮喘”作为独立病名,并使该种疾病分离出“上气”、“喘鸣”等笼统病名;《医学正传》中进一步区分哮、喘,并通过“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描述哮、喘特征[1]。
在病因病机上,认为以痰为主,内外因并见;《素问·阴阳别论》中认为哮喘的病因是“阴争于内,阳扰于外”,并指出该种疾病的症状是导致人喘鸣;《金匮要略》具有与哮病症状、治疗手段相关的记录,且已描述哮病急性发作时表现出的特点及应对方法;宋代张季明在《医说》中指出,饮食因素与哮喘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关系;《症因脉治·哮病》认为,导致哮病形成的原因是痰饮停留在机体内,而在人体感受风寒之邪或具有饮食之伤时,将患有哮喘;近代医家认为,饮食不当、外邪侵袭、体虚病后等因素不仅将引起哮病,而且还将造成该种疾病发作,尤其在气候状况欠佳时,发作的频次将显著增加。
中医药在治疗哮喘方面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治疗哮喘方面的应用研究哮喘,又称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支气管痉挛、黏液分泌增加,并伴有气道炎症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最突出的症状是发作性呼吸困难和喘息,常常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传统的中医药学在哮喘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治疗方法不仅可以缓解哮喘的症状,还可以从根本上治疗哮喘病因。
本文将从中医药学的角度介绍哮喘的病机病因以及中医药学在治疗哮喘方面的应用研究。
哮喘的病机病因中医学认为,哮喘的病机病因主要是由外感、内伤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肺气不调,肾精亏损等。
其中,外感风寒、燥热和湿邪的入侵是导致哮喘发作的主要原因。
在肺病变初期,肺腑环节不畅,气机郁滞,气滞则血瘀,血瘀则气滞,继而形成气滞血瘀的局面,这也是哮喘发作的主要病理基础。
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方法中医药学治疗哮喘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拔罐、艾灸、推拿等。
其中,药物治疗是中医药学治疗哮喘的核心,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药治疗哮喘的方法。
1. 清热解毒法清热解毒法主要是用于哮喘由外感病因引起的急性发作。
这种方法的治疗原则是通过引导邪出领气,清热解毒,使肺气畅通,减轻哮喘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黄芩、连翘、板蓝根等,可以口服或者加入清水蒸气中吸入。
2. 祛痰化湿法祛痰化湿法主要是用于哮喘由痰湿堵塞导致的慢性发作。
这种方法的治疗原则是通过祛痰化湿,让痰湿得以排除,从而减轻哮喘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半夏、陈皮、莲子心等,可以口服或者加入蒸气中吸入。
3. 益气养阴法益气养阴法主要是用于哮喘由气阴两虚导致的病症。
这种方法的治疗原则是通过益气养阴,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气血不足状况,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药物包括人参、黄芪、枸杞子等,可以口服或者泡制成汤水饮用。
4. 祛风活血法祛风活血法主要是用于哮喘由气痰阻塞肺窍导致的急性发作。
这种方法的治疗原则是通过祛风化痰,活血化淤,让肺部的气血得以流通,从而减轻哮喘症状。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临床研究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临床研究【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很多行业领域的发展水平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中医临床研究领域也不例外。
近年来,很多中医临床研究团队都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高了重视,并对相应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为相关患者的治疗与恢复提供有利条件。
但是在实际研究支气管哮喘病症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难点问题,需要中医临床团队能够对其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
本篇文章就支气管哮喘的中医临床研究进行简单的论述,并提出一些观点,希望能对相关人士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哮喘;中医;临床中医临床研究在国家医疗领域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很多中医临床科研团队都提高了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重视与研究。
一方面是由于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中会存在很多难点问题,需要相关医疗团队能够对相应问题进行合理的控制,降低不利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由于很多先进的治疗手段和理念被应用到了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研究中,需要医疗团队能够其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为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一、中医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概述哮喘中医称为哮、哮证、哮病等,在古医籍中属于喘鸣、上气、痰饮等范畴。
哮病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遇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的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以邪实为主,平时表现为正虚。
中医药治疗哮喘,除了可以直接控制哮喘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缓解期的治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通过滋补肾阴法减轻皮质激素所引起的柯兴氏征不良反应,通过温阳补肾法用于激素减量过程中的辅助治疗,帮助临床撤减激素,防止撤减激素时发生反跳现象。
目前,中医临床研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部分研究的深度不够,盲目跟从,缺乏创新。
课题设计不够规范,缺乏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研究等,多数研究为孤立性研究,缺乏必要的联合,没有很好进行资源组合,样本量偏少,研究周期过短,研究结果不够稳定,重复性差,研究结果不能很好推广和普及,因而降低了研究价值,损害中医研究的整体形象。
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气道的慢性炎症和可逆性气道阻塞。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哮喘治疗中有着独特的应用效果。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理论基础、治疗方法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对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中医药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的核心,其中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中医认为哮喘是由于外邪侵袭、气机失调等原因导致的。
在中医理论中,哮喘属于“喘证”范畴,主要表现为气喘、咳嗽、胸闷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哮喘的基本原则是疏肝理气、清热化痰、益气养阴等,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推拿等。
其中,中药内服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如桑白皮、防风、柴胡等。
这些中药具有疏肝理气、清热化痰等功效,能够缓解哮喘患者的症状,改善气道通畅性。
此外,中药外用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如艾灸、草药熏蒸等,能够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渗透,调节气机、消炎止咳。
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一项对比研究发现,中医药联合西医药治疗哮喘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西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和病情恶化的风险。
此外,中医药治疗还能够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对激素类药物的依赖。
然而,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医药治疗需要个体化的方案,因为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其次,中医药治疗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期望一次治疗就能奏效。
最后,中医药治疗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方法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和途径。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并且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中药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探究

中药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探究中药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探究引言: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气道炎症。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综述中药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中药的治疗作用:1. 抗炎作用中药中含有一系列天然植物成分,如黄芩、黄连、黄柏等。
这些植物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减轻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
2. 支气管扩张作用部分中药具有支气管扩张作用,如牛蒡子、苏子、紫苏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支气管痉挛,改善患者的气流动力学。
3. 免疫调节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如升华石斛、党参、黄芪等。
这些药物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
4. 抗氧化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如甘草、枸杞、双花藿香等。
这些药物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损伤,保护支气管黏膜。
5. 止咳平喘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止咳平喘作用,如杏仁、连翘、苦杏仁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支气管分泌物,改善支气管痉挛,缓解患者的咳嗽和喘息。
二、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1. 抑制炎症反应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改善气道炎症。
例如,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2. 调节免疫功能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例如,升华石斛中的多糖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3.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通过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抑制细胞的收缩,达到扩张支气管的效果。
例如,牛蒡子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阻断细胞内钙离子的进入,从而减少细胞的收缩。
4. 抗氧化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损伤,提高气道的抗氧化能力。
例如,甘草中的甘草酸可以抑制氧化酶活性,减少氧化应激的损伤。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支气管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增加,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气道狭窄和喘息。
在支气管哮喘的缓解期,中医药干预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发作次数,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就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进行探讨。
一、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与病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炎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主要与外感风邪、内伤情志、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
气滞、痰浊、肾虚等中医病机也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和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气虚弱,气道抵抗力降低,容易受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因此需要中医药进行干预,以增强体质、调整气机,达到缓解症状、减少病情发作的目的。
二、中医药干预措施1. 中药治疗(1)调理气机:选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中药。
如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半夏等。
这些药物可调理气机、益气健脾,提高机体抵抗力,使得气道对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增强,从而达到减少发作次数的目的。
(2)清热解毒:在支气管哮喘的缓解期,往往伴有肺部炎症,需要清热解毒。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连翘、板蓝根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可以有效地缓解炎症反应。
(3)化痰平喘:支气管哮喘的病机中,痰浊是一个重要病因。
在缓解期应选用化痰平喘的中药进行干预,如桔梗、紫菀、杏仁、海螵蛸等。
这些药物能够减少痰液的分泌,促进痰液咳出,从而减轻气道痉挛、缓解喘息等症状。
2. 食疗调养中医药认为,饮食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食疗调养也是一种重要的干预措施。
建议患者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樱桃等,这些食物对增加机体抵抗力、减少支气管炎症有一定效果。
还可以采用艾灸、拔罐等中医传统疗法进行治疗,这些疗法能够促进气血畅通、调整脏腑功能,起到缓解症状、改善体质的作用。
中医治疗哮喘病论文

浅议中医治疗哮喘病【关键词】哮喘病因病机治疗经验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392-02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急促,甚至喘息不能平卧,因哮必兼喘,故合称为哮喘。
是临床常见、多发、难治愈的一种疾病,不仅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
哮喘病在中医学中归为“哮证”、“喘证”范畴。
然“哮必兼喘”,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很难把二者截然分开来。
哮喘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
笔者运用中医药治疗哮喘病取得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总结如下:1 病因病机哮喘病的病因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
其发病与持续时间长短,与患者的体质强弱密切相关。
正气不足,抗邪力弱是易感受外邪、诱发哮喘的原因。
正如《内经》所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祛邪力弱则哮喘发作的时间延长,故正气的盛衰与哮喘持续发作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虚实挟杂证侯,既有痰涎壅肺、气道不利而致胸闷、咳喘的实证,又有脾失健运、胃纳不佳,饮食不能化为精微,反而留湿生痰的虚实挟杂症,还可见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喘不平的虚象。
2 治疗经验2.1 急则治标,侧重肃降肺气《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气胰郁,皆属于肺。
”肺主气司呼吸,哮喘证责之肺系病变。
治实证当急则治标,除解表宣散外,尤重肃降肺气。
急性发作的哮喘,多因感受外邪所致,然又有寒热之分,寒哮因感受风寒,寒邪束肺,或有寒痰交阻,肺气不宣,初起可有恶寒、头痛、身疼等表证,尚见咳嗽气喘或喉间有喘呜声,胸闷,痰多稀薄,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等症。
治宜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常用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等。
热哮因感受风温之邪或痰热雍滞于肺,肺气上逆,可见恶寒或寒战,发热,咳嗽,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痛,痰多稠黄,苔黄腻,脉浮滑而数。
治宜清热宣肺,平喘止咳,常用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
不论寒哮与热哮,都有肺失宣肃,气机逆乱的病机,故在治疗实证哮喘时除分别给宣散、清解外,尤重肃降肺之气逆,常选降气之品配伍应用往往收到喘平嗽减之效。
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为气道慢性炎症,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闷。
在西方医学中,对于哮喘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如糖皮质激素和长效支气管舒张剂。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认为,哮喘是由肺部功能失调、气机瘀滞和痰湿内蕴所致。
根据中医药理论,治疗哮喘的关键是疏通肺气、活血化痰,并且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
中医药通过多种方法实现这些治疗目标,包括内服药物、针灸、推拿等。
二、草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中草药是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主要方式之一。
有许多研究表明,某些中草药具有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可以减轻哮喘患者的症状。
例如,百部粉、杜仲、苦参等草药在哮喘的治疗中常被使用,能够舒缓气道炎症、扩张支气管,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
三、针灸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针灸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医药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包括哮喘。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调节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提高气道通畅度,并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
因此,针灸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哮喘患者减少症状发作和药物的使用。
四、推拿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对患者进行按摩、揉捏等操作的中医药疗法。
研究发现,推拿可以刺激患者经络的流动,调节气血运行,从而改善哮喘的症状。
一些临床研究发现,推拿结合针灸或草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已经积累了不少有益的临床经验。
中医药治疗哮喘具有独特的优势,如针灸、推拿等疗法能够调整患者的整体平衡,减轻症状。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药治疗哮喘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并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发掘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为哮喘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中医药治疗哮喘也需要科学合理地结合西医药治疗,实现两者的协同作用,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中药对支气管哮喘的缓解作用研究

中药对支气管哮喘的缓解作用研究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呼吸道高度敏感,以气道慢性炎症、支气管收缩和黏液分泌增多为主要表现。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历史悠久,被广泛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对支气管哮喘的缓解作用及其相关研究。
一、中药的取证基础中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外邪入侵、内伤情志、饮食不慎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中药的治疗理念是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清除病邪、祛除湿热、行气化痰等。
常用中药有苦杏仁、薏苡仁、川贝母、白前、冬葵子等。
二、中药的主要功效及机制1. 清热解毒中药中的川贝母、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炎症反应,减少气道黏液生成。
2. 祛痰止咳中药中的白前、淡竹叶等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气道痉挛,缓解哮喘症状。
3. 调节免疫中药中的黄芩、金银花等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降低支气管哮喘患者过敏反应,减轻气道炎症和病情发作。
4. 抗炎抑制中药中的桑白皮、连翘等具有抗炎抑制的功效,可以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缓解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
三、中药研究的方法和结果1. 动物实验许多研究采用小鼠、大鼠等模型进行实验,观察中药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动物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中药能够减轻气道炎症、抑制支气管收缩,并且能够改善气道通畅度。
2. 临床研究有许多临床研究证实,中药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某研究显示使用中药复方可以明显缓解哮喘患者的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病情恶化。
四、中药的优势和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中药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病情,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缓解副作用相对于西药,中药的副作用较小,能够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药物反应。
3. 注意中药质量中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患者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选择正规生产商的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中药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能替代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法。
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

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的80例患者服用玉屏风散、三子养亲汤、小青龙汤综,接受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的80例患者服用氨茶碱、喘康速以及其他常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结果实验组的80例患者中,24例病情得到控制,26例显效,18例好转,12例无效,总的有效率为85%。
对照组的80例患者中,10例病情得到控制,30例显效,12例好转,28例无效,总的有效率为65%,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疗效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医综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被归类于哮病、喘证的范围,其发病较为频繁,是一种常见病症。
就目前医学发展来看,治疗哮喘的主要方式依旧是药物治疗[1]。
近些年来,随着对于支气管哮喘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逐渐在哮喘的治疗研究中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本文中,笔者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论述了中医综合治疗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现汇报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19~56岁,病程为1个月~8年。
实验组中有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参选范围参选患者均签署了治疗知情同意书。
以下人群不得纳入实验范围:①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胸、支气管扩张等系列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浅析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研究

浅析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都是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医治疗。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仅为83.3%,而观察组的优良率高达9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
另外对照组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为16.7%。
观察组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为3.3%,观察组的副作用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结合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有利于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疗效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Methods: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are selected from December 2012 to Jan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each group is 6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excellent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83.3%,while the excellent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s high as 96.7%.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 addition,the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6.7%. The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3.3%,and the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of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control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of drugs and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Keyword:bronchial asthma;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efficacy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支气管哮喘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以往使用西药治疗不仅有较大的副作用,而且患者常常难以坚持服药,一般不主张单纯使用西医治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摘要】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气管炎患者也日益多起来。
气管炎是怎么形成的?支气管哮喘是主要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患,属中医学“哮病”范围,从古至今,中医学的临床工作者对此病就有着很多的研究。
【关键词】哮喘;中医药疗法;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23-02
1 辨证方法的论治
近两年从各个脏腑辨证哮喘的文章层出不穷,但仍以从脾肾两脏辨证者为多,并多重视补脾益肾治疗哮喘的机理的研究,在补肾方面,中医认为哮喘无论缓解期或发作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肾虚,尤其是肾阳虚,提出补肾培元为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哮喘的治本之法。
中医提出肝肺功能失调可以导致肝郁气逆、木火刑金、郁痰犯肺、风摇钟鸣等表现,治疗上主张调肝理肺。
调肝即疏肝、平肝、清肝养肝(柔肝);理肺指宣肺、肃肺、清肺、温肺,合为一法,分则数法另外,从肺虚肝旺及从胃辨治哮喘等从它脏论治者也有人提及。
2 病因辨证从病因辨治哮喘的论著不少,尤以从瘀血论治者为多,洪佳璇[7]以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顽固性哮喘105例,总有效率92。
38%提出:对于哮喘反复发作不愈的患儿均可试用活血化瘀治疗;张占伟[8]亦以温阳化瘀法治疗哮喘总有效率92。
1%,提示
活血化瘀在哮喘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亦有或认为“气阳虚弱,卫气不足”是哮喘。
2.1 时方治疗定喘汤的研究为多,临床显示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并对哮喘发作期热症者尤为适,实验研究也表明,定喘汤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纠正哮喘患者存在的t淋巴细胞亚群不平衡的现象。
另外对于升降散加减治疗哮喘发作期的临床观察认为此方可能有抗气道炎症的作用。
3 经验治疗
吴银根[17]教授治肺不远温,提倡急性期发作温阳散寒,祛邪为先,缓解期则健脾补肾固本为主。
则提倡急性期宣肺降气,迁延期从痰从瘀考虑,而恢复期从脾从肾养阴润肺。
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强调宣畅肺气,并提出治哮喘调肝不应为常法所囿,缓解期则强调扶正固本重在健脾,治哮重视治鼻,常分寒热虚实以利鼻窍,并主张疏肝解郁利气机升降,亦主张哮喘久病当用虫药。
提出“防哮不远温和补”的学术观点,指导临床治疗获得良效。
中医认为哮病属本虚标实,尤以阳气亏虚为本,气郁痰凝血瘀,治当补虚泻实,而风邪为标者治疗又当温肺散寒,祛风化痰,止咳平喘。
4 成药治疗
目前,治疗哮喘的成药种类繁多,各种剂型也是应有尽有。
对于现在常用的桂龙咳喘宁胶囊的临床观察发现其治疗96例哮喘患者,总有效率达88.54%并且疗程与疗效呈正相关。
另外,临床观察发现: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辅治哮喘,可收到良好疗效,
与单纯西药治疗组差异显著,证明活血化瘀在治疗哮喘中的不可或缺。
5 单味药治疗
这方面报道较少。
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所成银杏苦内酯片对哮喘的治疗有标本兼治的双重作用,即可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所致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扶正固本治疗哮喘的目的。
对雷公藤多甙的研究发现:其在降低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数的同时有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而对补骨脂的研究则表明,其醇提物对豚鼠滴鼻给药,可使其过敏性哮喘潜伏期延长。
另外,人工发酵虫草菌粉对致敏豚鼠抗原攻击引起的肺阻力增高和肺顺应性降低及肺灌洗液中嗜酸细胞增多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其可用于哮喘缓解期的治疗。
6 针灸治疗
针刺或艾灸治疗哮喘取得良好效果仍屡见报道。
通过对19811998年200多种刊物上有关针灸治疗哮喘的临床观察和实验报道的论文240余篇进行分析其取穴经络多在任、督、膀胱、肺、胃、大肠取穴多在胸背部,十二经均有取穴。
而对针灸治疗哮喘机理的研究亦有进展。
现发现:针刺可升高哮喘患者总t淋巴细胞、cd3、cd4水平,并可使cd4/cd8明显改善,提高哮喘患者的细胞免疫能力;而艾灸则可能通过降低哮喘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使平滑肌舒张而治疗哮喘。
另外对于天灸的研究发现:夏季初、中、末伏的第一天穴位贴敷可降低哮喘患者血清可溶性il2cd4、及cd4/cd8,证明其通
过调节淋巴细胞的活化而影响哮喘的病理,同时对节气灸的观察也发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个节气中灸贴法在夏至时效果最佳。
7 其他治疗
临床上有以止喘口罩、膻中穴埋藏兔脑垂体、中药凝胶剂直肠给药、中药腧穴灸疗仪、自热式护肺屏等器械及拔罐、推拿、食疗等民间疗法治疗哮喘的报道,皆能取得较好疗效。
8 小结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严重威胁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日益受到各国医疗卫生组织的重视,而再中国,作为民族医药学代表的中医药治疗哮喘,以其治法多样、疗效确切、价格低廉而受到青睐。
近两年对于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报道体现出以下特点:①证明中医药在治疗哮喘方面疗效确切,途径多样;②经方治疗仍处主导地位。
体现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①医家各持己见,不能形成统一的治疗原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治疗该病的可重复性差;②中医药对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但针对缓解期治疗的研究近两年较少,应该加强;③中药剂型落后,针对哮喘急性期,有效方药虽多,但服用不便,临床上急需中药剂型改革,尽快实现中药气雾吸入和静脉给药。
总之,中医药治疗哮喘有其独特疗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医药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期望能通过大家的努力,在新的世纪让中医药在治疗哮喘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崔红生,武维屏,张文君.试从心身医学角度谈支气管哮喘
从肝论治[j].北京中医药大学,1998,2(1):5053.
[2] 洪侍璇.活血化瘀法疗小儿顽固性哮喘105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2):126—127.
[3] 张占伟,王春玲,王鹏,等.温阳化瘀法在治疗哮喘中的应用[j].中医药研究,2000,16(4):55—57.
[4] 季凤刚.乌梅丸汤剂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2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1,1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