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PET诊断

合集下载

乳腺癌18 F-FDG PETCT显像SUV max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乳腺癌18 F-FDG PETCT显像SUV max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乳腺癌18F FDGPET/CT显像SUVmax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徐 鑫,李继会,周夜夜,邓胜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江苏苏州215006)DOI: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20.12.008收稿日期:2020 09 29;修回日期:2020 11 07基金项目:江苏省青年医学重点人才项目(编号:QNRC2016749);苏州市民生科技计划(编号:SYS2019038)通讯作者:邓胜明。

E mail:dshming@163.com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癌18F FDGPET/CT显像SUVmax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18F FDGPET/CT对预测乳腺癌病理特征的价值。

方法 40例初诊乳腺癌患者参与回顾性分析。

根据不同病理特征分组,包括病理类型、核分级、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Ki 67增殖指数、HER2表达、ER表达、PR表达及Luminal分型。

独立样本t检验、ANOVA检验比较组间SUVmax差异;选择与SUVmax相关的病理特征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预测Ki 67高表达的SUVmax截取值。

结果 t检验示高T分期组(T3~T4期)SUVmax高于低T分期组(T1~T2期)(t=2.089,P=0.044);Ki 67高表达(≥20%)SUVmax高于低表达(<20%)(t=6.909,P<0.001);高核分级(III级)SUVmax高于低核分级(I、II级)(t=8.14,P<0.001)。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示Ki 67、核分级与SUVmax值明显相关(P=0.017、0.001)。

当SUVmax截取值为5.15时,预测Ki 67高表达的诊断效能最大,灵敏度为87.5%,特异性为85.0%(曲线下面积:0.921,标准误=0.043,P<0.05)。

结论 乳腺癌Ki 67高表达、高核分级与高SUVmax相关,18F FDGPET/CT对于预测乳腺癌病理特征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8F—FDG PET/CT对乳腺癌分期及疗效监测的价值探讨

18F—FDG PET/CT对乳腺癌分期及疗效监测的价值探讨
trHo p t l L o e 4 2 0 C i a e s i , u h 6 0 0, h n a
【 bt c】 O j te one itt pctnla e f A sat r b c v T vsgeh a laoav u o ei i ta e p i i l F —F GP T C e i ns e tacr D E / Tit a os fr sc e nh d g iob a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e od Bescne; F— D E / T C ; A p c i a e K y r 】 r t acr w a F GPT C ; T p lao v u itn l
乳 腺 癌 常见 于 女 性 , 发 病 年 龄 越 来 越 年 轻 , 女 性 的 且 对 健康 和生 活 质 量 产 生 很 大 的 威 胁 。 其 发 病 原 因 至 今 还 不 清
【 关键词】 乳腺癌 ;
F D E / T C ; 应用价值 —F G P T C ; T
F —FDG P ET / CT t g n fbr a tc n e ndt e e e to h a u fmon t r n Y sa i g o e s a c r a h f c ft e v l e o i ig o ANG t n . u h o e - t g L o eT wn C n o
的灵 敏 度检 查 为 6 . % , 异 性 为 2 . % , 21 特 9 8 准确 性 为 5 . % 。在 对 淋 巴结 转 移 的 诊 断 上 , F— F GP T C 56 D E / T的 灵 敏 度 ( 98 ) 于 胸 部诊 断 C 9.% 高 T的灵 敏 度 ( 3 1 ) 5 . % 。而 在 对 肺 部转 移 灶 检 测 上 胸 部 C T的 灵 敏 度 ( 89 ) 于 F— 9 % 高 F G P T C (2 9 ) 结 论 F— F G P T C D E / T 4 . % 。 D E / T在 对 乳房 原 发 肿 瘤 、 巴结 转 移 和 术 后 诊 断 复发 的发 现 和 判 断 上 淋 显 示 出 明显 优 势 ; 胸 部 C 但 T在 发 现 肺部 转 移 灶 的 作 用 不 容忽 视 , 地位 不 可取 代 其

乳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及最新进展

乳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及最新进展

乳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及最新进展摘要:影像学诊断技术在乳腺癌疾病早期诊断与疗效评估中意义重大,临床中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包含: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技术、超声诊断技术以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等。

所以需更为深入的探析各种影像学检验方法的价值,以期提升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关键词:乳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MG;超声;BIS;MRI乳腺癌作为临床中好发的乳腺上皮组织恶性肿瘤之一,患病人群中男性占比仅为1.00%,女性占比为99.00%。

依照我国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国内乳腺癌疾病概率在女性全部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

每年新增的概率在3%~4%,经常发病于30岁~55岁的女性群体中。

现阶段,临床瑞乳腺癌疾病致病因素并不明晰,处于疾病早期患者并无显著症状表现,对此早日发现与诊断,尽早给予其治疗可降低疾病致死率,改善预后。

影像学诊断技术作为乳腺癌疾病诊断与筛查中的主要手段,所以需对全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进行分析,提升诊断的准确度。

1钼靶X线摄影(MG)MG诊断技术为现阶段对乳腺癌疾病筛查的主要方式,此诊断技术具备简便性、易行性、方便性、重复性高以及分辨率高等诸多优势,其运用在乳腺癌诊断中特异度在87%~94%左右,敏感度在82%~89%左右。

MG诊断技术主要是运用X线将乳腺组织穿透实施投射,而后运用定影和胶片感光等相关程序全面成像。

MG诊断技术主要是对结节性质病变和肿块状病变诊断,可明确诊断无症状患者或是临床接受触诊表现为阴性患者,对早期乳腺癌诊断至关重要。

对于恶性钙化检出概率在30%~50%范围内,作为对乳腺癌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

国外诸多学者研究指出,MG诊断技术早期运用在乳腺癌疾病诊断中,检出率在25%左右,可减少疾病致死概率。

可MG诊断技术存在局限性,受到患者体态、形态、病变或是小癌灶等等均会引起假阴性诊断结果出现,使得临床出现误诊和漏诊。

有的时候不能够为医生提供定性的诊断,亦需将其他的影像学诊断技术联合运用,增强诊断准确度。

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与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与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18
2017 to October 2019 were examined by
18
F⁃FDG PET / CT. SUVmax was compared with different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and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SUVmax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SUVmax of patients with tumor maximum diameter ≥ 3 cm, low
patients to chemotherapy is enhanced, but the postoperative event⁃free survival period is shorter.
[ Key words ]
18
F⁃fluorodeoxy 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gy / computed tomography; local advanced breast cancer;
分化、T 分期 T1 ~ T2、Ki⁃67 < 14%、无淋巴结转移者( P < 0 05) 。 化疗效果无效者 SUVmax ( 4 13 ± 0 95) 低于有效者 ( 5 54 ±
1 34) ,未完全缓解者 SUVmax(4 57±1 12) 亦低于完全缓解者(5 70±1 3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SUVmax≥4 87
2 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Chongqing University Central Hospital / Chongqing Emergency Medical Center,

PET-CT的临床应用

PET-CT的临床应用

张家港澳洋医院

(六) Na18F Na18F是一种亲骨性代谢显像剂。18F通过与羟基磷灰石晶体中的羟基进行离子 交换沉积于骨质中。Na18F主要用于骨转移 癌的诊断及移植骨的监测。
张家港澳洋医院
14

(七)乏氧显像剂 18F-fluoromisonidazole (18F-MISO)是一种硝基咪 唑化合物,与乏氧细胞具有电子亲和力,可选择性地与肿 瘤乏氧细胞结合,是一种较好的乏氧显像剂。18F-MISO可 通过主动扩散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硝基(NO2)在硝基还 原酶的作用下被还原,在非乏氧细胞内,硝基还原产物可 立即被氧化;而在乏氧细胞内,硝基还原产物则不能发生 再氧化,还原产物与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发生不可逆结合, 滞留于乏氧细胞中,其浓聚程度与乏氧程度成正比。研究 结果证明,对于放射治疗,细胞在有氧状态下比在乏氧状 态下更敏感,因此,乏氧显像可用于预测放疗效果。18FMISO主要用于头颈部肿瘤如鼻咽癌的放疗效果预测。也可 用于估价心肌存活状态。
张家港澳洋医院 FDG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 诊断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临床分期、评价疗 效及监测复发等。 根据大脑的葡萄糖的代谢特点,18F-FDG主要用 于癫痫灶定位、早老性痴呆、脑血管疾病、抑郁 症诊断及研究;也用于研究大脑局部生理功能与 糖代谢关系,如视觉、听觉刺激、情感活动、记 忆活动等引起相应的大脑皮质区域的葡萄糖代谢 改变。 对于心肌主要用途是估测心肌存活。
12
张家港澳洋医院

(五) 11C-乙酸盐 11C-乙酸盐可被心肌细胞摄取,在线 粒体内转化为11C-乙酰辅酶A,并进入三羧 酸循环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能反映心肌 细胞的三羧酸循环流量,与心肌氧耗量成 正比。可用于估测心肌活力及肿瘤显像, 特别是对分化较高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 重要的诊断价值。

PET-CT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应用价值研究

PET-CT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应用价值研究

PET-CT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应用价值研究郏振功【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0)012【总页数】2页(P969-970)【关键词】乳腺癌; PET-CT; 临床分期【作者】郏振功【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安徽蚌埠 233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乳腺癌约占女性肿瘤的31%,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手术可提高生存率,但术后易复发,早期诊断并进行准确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常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B超、乳腺钼靶X线摄影及MRI,其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有限,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PET-CT显像可同时具有功能代谢成像与形态解剖成像的双重优势,实现分子影像与解剖影像同机图像融合,提供更为丰富的诊断信息[1-2]。

本研究旨在探讨PET-CT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与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6-73岁,平均(54.09±4.12)岁;左侧病变19例,右侧病变17例,两侧均病变4例。

经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确诊,术前均行PET-CT检查。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愿意配合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未接受乳腺或腋窝手术;②近6个月内未进行抗肿瘤治疗。

排除标准:①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史;②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③精神异常,沟通障碍。

1.3 方法 PET-CT扫描仪为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Biograph mCT Flow 64 PET/CT机,显像剂为日本住友回旋加速器生产的18F-FDG,放化纯度>95%,注射剂量为0.1~0.12 mci/kg。

注射前叮嘱患者禁食6~8 h,当空腹血糖不超过10 mmol/L时进行静脉注射,完成显像剂注射后静卧40~60 min,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并根据扫描部位的密度及厚度进行管电流的实时动态自动调节,层厚5 mm,分为7~9个床位,每个床位采集2 min,主要采集视野为双侧乳房、腋窝、锁骨上下区。

浅谈PET在乳腺癌成像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PET在乳腺癌成像中的重要作用

福建省 医疗器械公司经理 c l30 0 )倪萍 女士 福 州 503:
福 _军区总院 州
( inM dcl ei ¥C Ld Fzo 50 3 F i eI v e o ua aD C t uhu3 00 )
4 3

们并不期望磁共振成 为乳腺 癌普查的设备。 但在某些情 况T
高。
2 数字钼靶摄像 带有固态平板探测器的数字钼靶摄像 给钼靶摄像图像 的 改善带来一线 曙光 由于放射科 医生可 以控制和提高图像的
锐利度 因此太幅度地 降低乳腺癌的漏谚率。 对于普通胶片
收稿 日期. 20 — 5 2 02 0— B 作者简介 魏丹云女士 .工程师
由于磁共振检查的昂贵 和时间限制 从 实用性而言 人
4 磁 共 振
洋 中发现白色的肿瘤组织非常困难 因此它可能有19 的 6 5 漏诊 . 但如果你只能做 一种检查 那么钼靶摄影是最好 的选 择 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里 . 铝靶摄影使乳腺癌的死亡率降低 了大约 3%[ 。 5 3 随着传统胶片筛选钼靶摄影技术的改进 其 】
辐射计量进一步降低 图像分 辩率改善 其效果会进一步提
维普资讯
巾 国医 疗 器 械 瘩 息
V N
n20 eJ 2
● :兰篙

中 图分 类号 R 1 用 E
魏丹云 倪萍
文 献 标识 码 B
I p t c f PET n M amm ar m or an e o i y Can E magi g c rI n
维普资讯
有真正提高检 出率 .因此患乳腺小叶增生和正在进行替代治
如钼靶摄像普查中发现的可 疑对象
磁共振图像可能具有极 疗的女性非 常需要真 正的筛选设备PT 减少排除乳腺癌所需 E.

18F-FDG PETCT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18F-FDG PETCT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Jan 32(2)乳腺病变是一种常见女性疾病,可分为良性、恶性病变,乳腺癌属于恶性病变的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与病死率,因此,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1,2]。

穿刺活检作为目前临床上诊断乳腺病变的“金标准”,可准确诊断乳腺病变,但其属于有创检查,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组织出血、皮下血肿等并发症[3]。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作为功能性显像系统,利用人体内正常元素辅以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作为显像剂,可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图像,具有无创、快捷等优势[4]。

但目前临床鲜有关于此类报道的专项研究。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CT 对于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乳腺科收治的疑似乳腺病变患者90例,年龄23~61(41.53±2.46)岁。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精神状态良好且沟通交流无障碍患者;(2)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入院前接受过相关治疗患者;(2)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患者;(3)合并全身性免疫系统异常患者;(4)合并精神功能异常患者;(5)合并血液系统异常患者;(6)合并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

1.3方法所有患者予以18F-FDG PET/CT 检查,仪器选择美国GE 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PET/CT Elite 扫描仪,显像剂18F-FDG 由回旋加速器自动合成,其放化纯度大于95%。

检查前8h 嘱咐患者禁食,维持患者空腹血糖于4.0~8.0mmol/L ,指导患者以平卧位安静平躺20min 后静脉注射18F-FDG ,注射标准为0.15mCi/Kg ,最大活度不超过20mCi ,注射完毕后嘱咐患者安静平躺40~60min ,平躺期间常规予以饮水,饮水量需>800ml ;而后指导患者转至仰卧位,将其双上肢尽量向上举起并置于头部两侧行显像处理,扫描范围为自患者头部至膝盖处,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 扫描,设置仪器参数为:管电压120Kv ,管电流110mA ,螺距0.8,矩阵512×512,扫描层厚3.75mm ,重建层厚5mm ,进床速度3.7mm/床位;而后进行PET 显像,进床速度设定为2min/床位,图像采集完成后分别获取冠状层、横断层以及矢状层CT 、PET 以及PET/CT 融合图像。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对比时应用18F-FDGPET-CT的临床价值探究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对比时应用18F-FDGPET-CT的临床价值探究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对比时应用18F-FDG PET-CT的临床价值探究【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对比时应用18F-FDG PET-CT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30例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前18F-FDG PET-CT以及CT图像。

金标准为术后病理,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时不同影像方法的价值。

结果:经乳腺癌腋窝阳性与腋窝阴性患者对比,其淋巴结大小与SUV max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诊断时,不同标准结果如下:PET-CT总体诊断准确率最高,且其余病理吻合度Kappa值最高。

A标准灵敏度最高,B标准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最高,相对而言,C标准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差,并无优势项。

PET-CT图像与半定量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诊断准确性以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诊断,在90%以上;相比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其也高兴单独CT检测;相比阴性组,阳性组的SUV max值也较高,二者差异显著,P<0.05。

由此可见,在对乳腺癌患者诊断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时,不同诊断方式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对乳腺癌患者评估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时,与CT诊断相比,18F-FDG PET-CT诊断效果更佳,其属于一种更为直观且有效评估乳腺癌患者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检测方式。

【关键词】乳腺肿瘤;CT;18F-FDG PET-CT;腋窝淋巴结;疾病诊断中图分类号:R737.6文献标识码:A就当前研究资料可知,目前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便是乳腺癌,且其近年表现出年轻化趋势,发病率在不断提高[1]。

当前在对乳腺癌患者治疗以及预防方案制定时,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是否转移对其具有直接影响[2]。

当前在对乳腺癌淋巴结分期进行确定时的常见术式便是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但该术式属于有创性措施,且创伤性大,患者术后较易出现并发症,对ALN阴性患者实施该术式后,对局部控制率以及生存率并无正向影响。

PETCT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附7例报告

PETCT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附7例报告
【Key w静rds】PET—CT;”王LFDG;11C—MET;Breast c8ncer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各种恶 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但近年来有超过子 塞颈瘗鲍簸窥,尽零准穗诊鼗魏艨瘗嚣发戆及其转移极为重 要。目前,临床常用盼乳腺检焱设备有X线铝靶摄影、超 声探查、磁共振成像、CT及pET—CT等。临床应用表明 PETf_CT在瑰腺癌的诊断、分期及疗效观察簿方面具有更多 的优越畿,现报告7铡。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10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 ”F—FDG妒EFCT检查嚣膝癌瘸入7撰(葵孛l餐治疗懿病
aesthesia induced and maintained with propof01. Br J Anaesth,
1988,60:3—6.

Gtant 鹣, Macken源自ie N. Recovery f。liowing pfopofol
( ‘Dip靠van’) anaesthesi矗review of tbree di程erent ana£stbetIc
grated information to diagnosis breast cancer. Results Pre—therapy 6 focus of infection had been detected in 3 patients and me—
tastas呈S had been deteeted汝2 patients+ The metabolisIn of foeus of infection}lad been detected decfe魏sing in王参atient after chemotherapy. Pos分operation rnulti—metast鑫sis had b£en detected in 2 patients among 3 patients. Conc重Ht蚤D珏 PET。CT bave much advantages in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evaluation on staging, therapeutic effect of breast cancer.

18F-FDG PET-CT CT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对比研究

18F-FDG PET-CT CT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对比研究
F F G P T C 是 一 种 直 观 有 效 的评 价 乳 腺 癌 腋 窝淋 巴 结 转移 状 态的 方 法 。 — D E - T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腋 窝淋 巴结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 断层 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
di 036 /i n10 - l92 1 . . 8 o: . 9 .s. 0 8 7.0 0 70 1 9 js 0 0 0
果: 乳腺癌 患者腋 窝阳性与 阴性淋 巴结在 大小及 S V U …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 学意义 。不 同诊 断标准 中, E - T的总体诊 断 以P T C
准确 率及 与病理 吻合度 K p a 最高 , 中A标准灵敏度最 高(93 而特异度 最低 (35 ; 标 准特 异度和 阳性预测值 最高 ap 值 其 5. %) 8. %) B ( 别为 9 . 7 .%) 而灵敏度和 阴性预 测值 最低 (71 8 . ; 标 准各项诊 断指标相对较 差 , 突出项 ;E - T图像 目测 分 8 %、2 2 7 , 2. %、 8 %)C 4 无 PTC 与半定量诊 断结果相 同 , 其诊断准确性 (01 、 9 .%) 阴性预 测值 (25 均优 于单独 c 诊 断 , 9. %) T 且与病理诊断吻合度较好( 印p 值为 K a 05 )在诊断灵敏度 (59 、 .7 , 5. %)特异度(61 及 阳性预测值( 1 %) 9. %) 7 . 方面与单独 C 比较也具较高诊 断价值 , 7 T 阳性组 S V u 较 阴性 组明显为 高, 者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0oo 。不 同影像 方法在诊 断腋 窝淋 巴结转移 时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5 。结论 : 二 . ) o P0 ) 0
ZHU Xi n , e g i MA e c a SONG u u, a g XU W n u , W n h o, Xi y DAI n ZHU e Da g, L i

PET简介

PET简介

1、化工中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化学式为-[OCH2-CH2OCOC6H4CO]- 英文名: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为高聚合物,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发生脱水缩合反应而来。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发生酯化反应所得。

PET 是乳白色或浅黄色、高度结晶的聚合物,表面平滑有光泽。

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电绝缘性优良,甚至在高温高频下,其电性能仍较好,但耐电晕性较差,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都很好。

作为包装材料PET优点:①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冲击强度是其他薄膜的3~5倍,耐折性好。

②耐油、耐脂肪、耐稀酸、稀碱,耐大多数溶剂。

③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可在120℃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短期使用可耐150℃高温,可耐-70℃低温,且高、低温时对其机械性能影响很小。

④气体和水蒸气渗透率低,既有优良的阻气、水、油及异味性能。

⑤透明度高,可阻挡紫外线,光泽性好。

⑥无毒、无味,卫生安全性好,可直接用于食品包装。

塑料瓶的底部都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形,三角形里面有一个数字,以下这些塑料瓶底三角形中的数字,指代的是该瓶子包含的成分和该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常见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

温度达到70℃时易变形,且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了。

1号塑料品使用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

这类瓶子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能装酒、油等物质。

2——HDPE高度密聚乙烯常见于白色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

不要用来做水杯,或者做储物容器装其他物品。

3——PVC聚氯乙烯常见于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

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故使用很普遍,耐热至81℃时达到顶点,高温时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

难清洗、易残留,不要循环使用。

4——PE聚乙烯常见于保鲜膜、塑料膜等。

高温时有有害物质产生,有毒物质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腺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

乳腺PET影像的定量分析研究进展

乳腺PET影像的定量分析研究进展

乳腺PET影像的定量分析研究进展高东芳1,2,赵书俊1,贠明凯2,李琳2,朱研佳3*1.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1;2.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北京100049;3.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60;*通讯作者朱研佳 185****************【基金项目】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人才启动基金(B1605)【关键词】乳腺肿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综述【中图分类号】R737.9;R730.4 【DOI】10.3969/j.issn.1005-5185.2020.09.019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早发现、早治疗能大幅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1]。

PE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功能成像技术能够在病变组织发生结构变化前发现其代谢异常,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了可能。

然而,传统的全身PET在对乳腺组织进行成像时,成像精度特别是图像空间分辨率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因此,研制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乳腺专用PET(positron emission mammography,PEM),并针对PEM的特点研究其图像特征以及这些图像特征与临床诊断指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充分发挥其在个性化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估方面的作用是影像组学领域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

PEM作为一种专用PET设备,获取的影像具备PET的一般性特征,并且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有效提升PET的一般性特征的精度,同时也将进一步丰富量化特征的种类,为乳腺癌的早期精准诊断提供了更为全面系统的影像信息。

本文对目前乳腺PET影像的定量分析方法分类及其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并在分析自主研制的PEM 设备前期临床影像的基础上,针对乳腺PET特点对一些可能拓展应用到这一领域的图像特征提取方法进行阐述。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PET-评估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PET-评估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是局部晚期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PET能够通过早期观察肿瘤代谢变化预测新辅助治疗疗效,有望指导个体化治疗决策的制定。

本文将综述PET多参数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影像组学和PET特异性分子影像探针等介绍其研究进展。

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是指术前进行的全身系统性治疗,包括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NET)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T3N1-N3M0)和炎性乳腺癌(T4dN0-N3M0)。

NAT可降低临床分期、提高保乳成功率以及早期获得体内相关药敏信息。

对乳腺癌的NAT进行早期疗效评估,尤其是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判断,将有助于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决策的制定。

181.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18F-FDG的摄取程度:乳腺癌可分为3 种分子亚型:Luminal 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研究证实,不同亚型乳腺癌间18F-FDG摄取存在较大差异,TNBC 摄取程度最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 max)为13.9,而Luminal 型仅为8.2。

研究证实,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乳腺癌SUV(5.5)较ER阴性低(7.6),TNBC(9.2)较非TNBC具有更高的SUV(5.8)。

2.SUV评估指标:SUV是反映肿瘤代谢情况的半定量指标,包括SUV max、平均SUV (SUV mean)和最大标准峰值(SUV peak)、瘦体重(非脂肪体重)校正SUV(SUL max)、体表面积标准化后SUV(SUVBSA)等。

HER-2 阳性乳腺癌PET 及SPECT 靶向探针研究进展

HER-2 阳性乳腺癌PET 及SPECT 靶向探针研究进展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JMedRadiol2021Jul 鸦44穴4雪:456-460HER-2阳性乳腺癌PET 及SPECT 靶向探针研究进展陈旖文1李小凤1,2,3尹国涛1陈薇1,2,3*【摘要】HER-2阳性乳腺癌的恶性度高,易复发和转移。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 )和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 )可特异性提供靶组织的HER-2表达信息,并能对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实时评估,在乳腺癌诊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HER-2靶向分子探针研究不断深入,降低正常器官和组织的非特异性摄取成为研究的重点。

对PET 及SPECT 成像的HER-2分子靶向探针作一介绍,并综述HER-2分子探针的应用现状及进展,客观分析各种靶向探针的优势及不足。

【关键词】HER-2;乳腺癌;靶向成像;分子成像;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分子探针中图分类号:R737.9;R445.5文献标志码:AProgress in HER -2-targeted probes for PET and SPECT imaging in breast cancerCHEN Yiwen 1,LIXiaofeng 1,2,3,YIN Guotao 1,CHEN Wei 1,2,3.1Department of Molecular Imaging and Nuclear Medicine,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Tianjin 300060,China;2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Tianjin ’s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3Key Laboratory of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Ministry of Education.Corresponding author:CHEN Wei,E-mail:***************.cn【Abstract 】Breast cancer with HER-2positive is more invasive and more likely to present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and single photon emission tomography (SPECT)can specifically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of HER-2expression in target tissues,this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in real time,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With the deepening of HER -2targeting molecular probe research,i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to reduce the non-specific uptake of normal organs and tissue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ER2-targeting probes used for PET and SPECT imaging in recent years,and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ose probes.【Keywords 】HER -2;Breast cancer;Targeted imaging;Molecular imaging;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Molecular probeIntJMedRadiol,2021,44(4):456-460作者单位: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分子影像及核医学诊疗科,天津300060;2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信作者:陈薇,E-mail :***************.cn *审校者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H2018206600)DOI:10.19300/j.2021.Z18649乳腺癌可分为4种亚型,其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占乳腺癌总发病率的20%~30%[1-2]。

PET_CT与胸部诊断CT在乳腺癌术后随访中的比较

PET_CT与胸部诊断CT在乳腺癌术后随访中的比较

第30卷第2期2010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NANJING (Natural Science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新发现的乳腺癌病人有100万人,37万人死于进展期乳腺癌[1]。

乳腺癌术后容易发生复发和转移。

PET /CT作为一种新颖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逐渐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监测[2-3],并作为判断侵袭性乳腺癌分期的首选方法[4]。

本文通过对乳腺癌术后病例随访,比较PET /CT 图像与吸气末期屏气状态下的胸部诊断CT 图像,评价PET /CT 与CT 在乳腺癌术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

PET /CT 与胸部诊断CT 在乳腺癌术后随访中的比较陈建伟,王杰1*,刘标,丁其勇,黄庆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ET /CT 中心,1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29)[摘要]目的:探讨PET /CT 与胸部诊断CT 在乳腺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7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共进行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 /CT 检查81人次;同日行胸部诊断CT 扫描。

以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或随访结果作为参考标准,比较PET /CT 与胸部诊断CT 图像。

结果:其中31人次PET /CT 及对应的胸部诊断CT 图像均未见病灶。

另外50人次共检出372个病灶。

PET /CT 的总体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50.0%、84.9%、95.3%、26.8%;而胸部诊断CT 检查分别为60.5%、31.6%、57.5%、88.6%、8.3%。

对淋巴结转移,PET /CT 的灵敏度(100%)高于胸部诊断CT 的灵敏度(52.3%)。

对骨骼及胸壁软组织转移,PET /CT 的灵敏度(98.1%)也高于胸部诊断CT 的灵敏度(25.0%)。

但是,PET /CT 对肺转移灶检测的灵敏度(58.8%)低于胸部诊断CT (98.9%)。

PETCT检查的临床应用

PETCT检查的临床应用

肿瘤的早期诊断
肿瘤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常规检查难以发现,而PET-CT 通过高分辨率图像和功能代谢信息的结合,能够更早地发现 肿瘤的存在。
PET-CT在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常见肿瘤的早期诊断中 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肿瘤分期的评估
肿瘤分期是判断肿瘤扩散程度的关键步骤,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 要意义。
脑功能研究
PET-CT可用于研究大脑的 功能,如神经退行性疾病 、脑缺血等,帮助深入了 解疾病的发病机制。
心血管系统的应用
冠心病诊断
PET-CT能够检测心肌的代 谢活性,辅助诊断冠心病 和评估心肌存活情况。
心功能评估
通过PET-CT观察心肌的代 谢情况,评估心脏功能和 预测心衰风险。
血管病变检测
PET-CT可以检测血管内斑 块的活动性,有助于早期 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 病变。
疗效评估
通过PET-CT检查,可以评估肿瘤对治疗的反应, 帮助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复发监测
PET-CT可用于监测肿瘤的复发情况,及时发现肿 瘤的复发或转移。
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1 2 3
技术改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PET-CT的图像质量和分 辨率将进一步提高,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 息。
02
它能够提供全身各部位的功能和 代谢信息,以及解剖结构的影像 学资料。
PET-CT检查的工作原理
PET-CT检查通过向体内注射放射性 示踪剂,利用示踪剂在体内发生衰变 释放的正电子与周围组织中的电子发 生湮灭辐射,产生湮灭辐射光子。
光子被PET探测器捕捉后,通过重建 算法重建出三维图像,显示出人体各 部位的功能和代谢情况。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肿瘤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PET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标志物与肿瘤细胞相结合,通过显像技术来观察肿瘤细胞的生长状况以及治疗后的变化情况,从而评价肿瘤治疗的疗效。

PET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注射放射性标记的葡萄糖类物质(如18F-FDG)来检测不同组织和细胞的代谢情况,因为肿瘤细胞的代谢活跃度较高,所以在PET图像中往往会显示出高浓度的代谢物质,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肿瘤细胞的分布和生长情况。

在临床上,PET技术主要用于评价肿瘤治疗的疗效、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评估患者的生存预后。

下面将介绍一下PET在肿瘤疗效评价中的一些常见标准。

1. 治疗前PET评价在肿瘤治疗的初期,医生通常会进行治疗前的PET评价,通过观察肿瘤的代谢活性和分布情况,来确定肿瘤的生长状态和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治疗前PET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宜性和手术边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医生会定期进行PET评价,通过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的PET图像,来观察肿瘤的变化情况。

如果肿瘤的代谢活性减弱或消失,说明治疗效果良好;反之,如果肿瘤的代谢活性增强或者扩散,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的PET评价还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PET技术在肿瘤疗效评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情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管理计划。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PET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字数已达到要求,可以结束】。

第二篇示例: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检测癌细胞代谢活性来评估肿瘤治疗效果的影像学方法。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评估标准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评估标准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评估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新辅助治疗则成为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和研究的不断进步,针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评估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评估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对乳腺癌患者及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一、新辅助治疗的作用与意义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前对肿瘤进行治疗,其主要目的是缩小肿瘤体积,达到手术切除的目的。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新辅助治疗可以使肿瘤在短期内得到缩小,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减少对乳腺的切除范围,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转移的风险。

新辅助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评估标准的主要内容1.肿瘤的临床分期:评估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分期是进行新辅助治疗的首要步骤。

分期的结果将决定治疗的方案和疗效评估标准。

2.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家族史:年龄、身体状况和家族史是影响患者治疗选择和疗效的重要因素。

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治疗选择和疗效评估需要更加谨慎。

3.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不同类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乳腺癌对于治疗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需要评估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子特征,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患者的乳腺癌治疗史:患者的乳腺癌治疗史对于新辅助治疗的选择和疗效评估有一定影响。

对于曾经接受过乳腺癌治疗的患者,需要结合之前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5.患者的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情况:激素受体和HER2是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靶点,患者的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情况将决定治疗选择和疗效评估的方向。

6.其他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除了上述主要内容,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其他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肿瘤的增殖指标、代谢指标等,以制定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

1.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根据乳腺癌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新辅助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T/CT 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韩丽君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妇女的生命健康全世界每年有几百万人发病,北美、北欧是其高发区虽然我国是低发区,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发病绝对人数庞大,尤其如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乳腺癌已跃居城市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准确分期能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并使部分病人获得治愈或姑息治疗机会目前主要包括:身体检查乳腺钼靶X 线照相(MM )MM 是筛查和探测乳腺病变的常规影像方法超声(US )超声检查是钼靶的辅助检查,对发现的可疑病变进一步明确并指引经皮穿刺活检获取病理结果 计算机体层扫描(CT ) 核磁共振(MRI ) 雌、孕激素受体测定等核医学在乳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的作用99Tc m —MIBI应用于原发乳腺癌的探测和肿瘤复发PET 和PET/CT 应用于乳腺癌的良恶性诊断、临床分期和疗效监测临床筛查和诊断乳腺癌PET 是一种进行功能代谢显像的影像设备通过病灶部位对示踪剂的异常摄取了解病灶功能和代谢状态能探测原发乳腺癌和术后复发病灶同时能发现腋窝、纵隔淋巴结、肝脏和骨等全身转移灶但是单纯PET解剖定位不如CTCT 可以清晰地显示人体的断层影像,准确描述病变(如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等解剖学特征 但仅靠病变的解剖学特征诊断疾病有一定的局限性PET/CT 实现了分子影像与解剖影像的同机图像融合PET/CT 一次显像可同时完成PET 和CT 检查 CT 本身足够清晰的解剖图像可提供诊断信息 有助于鉴别18F-FDG 生理性摄取与病变组织的摄取 能够提高探测和定位乳腺癌的早期病变 PET/CT 除了具备PET 和CT 各自的功能外 它还获得了两种设备原本不具有的融合图像功能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形态结构和病理生理变化 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正常乳腺的生理性摄取正常乳腺由多少不一的乳腺体、脂肪及纤维基质组成 在不同个体之间,乳腺结构存在广泛的变异性 即使在同一妇女中,因其年龄、激素水平的不同,乳腺结构也存在明显变化乳腺的密度不仅决定乳腺钼靶X 线照像(MM )的表现,也同样影响乳腺组织对18F-FDG 的摄取正常妇女乳腺对18F-FDG的摄取与受检者的年龄和乳腺实质及激素水平有关在全身PET冠状断层图像上表现正常乳腺组织对18F-FDG的生理性摄取随着乳腺实质的密度增加而增高,致密型乳腺的放射性摄取最高 两侧乳腺呈大致对称性放射性摄取 放射性分布较均匀双侧乳头部位18F-FDG PET摄取可稍增高 同机CT显像中表现同机CT平扫见两侧乳腺对称两侧乳腺皮下脂肪组织呈明显低密度 腺体组织呈略高密度18F-FDG正常乳腺的生理性摄取33岁,18F-FDG PET 全身显像(前位)正常妇女乳腺(较致密)同一妇女正常乳腺18F-FDG PET/CT 显像同一妇女正常乳腺18F-FDG PET/CT 显像双侧乳头部位18F-FDG PET 摄取可稍增高双侧乳头部位18F-FDG PET 摄取可稍增高乳腺癌18F-FDG PET/CT异常影像不同组织类型的乳腺癌对18F-FDG摄取程度不同大部分恶性病变在PET显像均表现为18F-FDG摄取明显增高临床上可通过对18F-FDG摄取增高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部位、大小、形态和病灶数目同时可以准确探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它远处转移的病变 乳腺癌18F-FDG PET显像见肿瘤较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呈局灶性放射性摄取增高有时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小片状或团块状放射性摄取稍高、增高或浓聚在致密乳腺腺体组织呈弥漫性放射性摄取增高的高本底中探测轻度或中度放射性增高的肿瘤有时比较困难乳腺癌18F-FDG PET/CT异常影像PET示:左侧乳腺外上象限放射性摄取增高灶最大值SUV5.3平均值4.3;大小约1.8×1.9cm同机CT平扫示:相应部位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边界清晰,密度尚均女性,28岁盆腔左附件区低密度灶,代谢活性增高,为生理性摄取女性,51岁右侧多中心乳腺癌18F-FDG PET/CT见右乳较对侧明显增大,其皮肤放射性稍高,内有多发大小不等的代谢活性增高病灶(SUV4.9~7.2)同机CT平扫:相应部位示多发不规则结节影鉴别原发乳腺肿物的良恶性许多恶性肿瘤葡萄糖代谢率增高,而代谢活性的改变通常早于解剖结构变化之前PET显像最早用于原发乳腺癌的探测和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特别应用在MM检查结果不确定或乳腺腺体组织致密或乳腺癌术后瘢痕或乳腺植入假体的病人 文献报道18F-FDG PET显像探测原发乳腺癌和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在64%~96%,特异性在80%~100% 国外文献报道乳腺良性病变SUV值在1.5±0.9,恶性病变SUV值在6.8±3.718F-FDG PET显像探测乳腺癌病变的灵敏度与病灶对18F-FDG的摄取程度和病变大小有关研究报道恶性程度高的病变(SUV 6.2)要比恶性程度低的(SUV 4.9)摄取高弥漫性生长的肿瘤其SUV值明显低于边界清晰的病变侵润性导管癌的平均SUV值(5.6)高于浸润性小叶癌(3.8)鉴别原发乳腺肿物的良恶性左乳外上象限代谢活性增高的软组织密度结节F/42右侧乳腺癌术后B超发现左侧乳腺有一小结节PET示:左侧乳腺有一局灶性放射性摄取稍高灶同机CT平扫示:相应部位较致密同一病人上2排:早期显像下2排:延迟显像放射性摄取进一步减低结论:不符合典型恶性病变表现F/50右侧多中心性乳腺癌同上病人右侧多中心性乳腺癌并右腋窝淋巴结转移作者病种例数PET/CT灵敏度特异性祖德贵等乳腺癌原发灶2780.95%90%淋巴结转移2789.39%88%PET/CT诊断乳腺癌的研究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18F-FDG PET/CT是探测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术前分期较灵敏和特异的检查方法乳腺癌最常见的局部转移是腋窝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的状态是乳腺癌分期和判断预后的主要指征,也是术后放、化疗的重要参考因素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十年生存率(65%~80%)高于有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38%~63%)和超过3个腋窝淋巴结累及者(13%~27%)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意义过去对腋窝淋巴结的准确评价是通过对腋窝淋巴结的清扫组织的筛选和病理检查获得而术后病理证实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仅占25%~30% 如能在手术前对腋窝淋巴结状态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可使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免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PET/CT显像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90%和86.7%在术前评价是否需要做淋巴结清扫术和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F/37左乳腺(乳头下方)代谢活性增高的软组织结节左腋下多个代谢活性增高软组织结节两肺多发代谢活性增高的结节,为肺内广泛转移左乳腺(乳头下方)片状代谢活性增高(SUV平均2.3,最大3.4,大小约1.9×0.9cm)同机CT平扫:见乳头下方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局部皮肤粘连凹陷,乳头内陷左腋窝代谢活性增高的淋巴结同前患者:右腋下多个大小不等转移淋巴结同前患者:右腋下多发代谢活性增高淋巴结部分相互融合(SUV 3.2~7.2)同机CT 平扫:相应部位示多发淋巴结影临床分期、探测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乳腺癌在发展过程中常出现血行转移,好发部位依次为肺(63%)、骨(58%)和胸膜(44%)等18F-FDG PET/CT显像对肿瘤分期的准确性高于单纯PET或单纯CT,已得到广泛认可另外,同机CT的应用可避免一些FDG摄取假阴性的病变漏检PET/CT显像在判断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方面与单独PET和临床常规分期方法(查体、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CT和骨显像)相比具有一定优势Lind P 等报道了41例乳腺癌切除术后临床可疑复发的PET/CT 显像发现22例(54%)恶性病变,其中5例为局部复发,7例淋巴结转移,10例包括骨、肺、肝脏和肾上腺等远处转移其探测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和89%Buck 应用PET/CT 发现了77%的病变,使36%的病人改变了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临床分期、探测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在进展期和复发乳腺癌的病人,常发现有内乳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转移与腋下淋巴结转移相比,内乳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样本均不容易常规获得,过去通常是依靠胸部CT 等常规分期方法,即用淋巴结大小的标准判定,内乳淋巴结转移对治疗效果反应差,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对内乳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率极低,造成部分病例治疗失败及远处转移而18F-FDG PET 显像诊断内乳淋巴结转移,无疑是目前最好的诊断方法FDG PET 显像发现内乳及纵隔淋巴结异常比传统CT 扫描提高了约2倍,提高了这些患者的术前分期,改变了她们的治疗方案有作者对33例乳腺癌病人行18F-FDG PET显像探测内乳淋巴结转移,发现10例病人有内乳淋巴结转移,特异性90%,至少有9例病人提高了临床分期对于病人的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安排具有重要影响 使用PET/CT进行分期的优势在于: 1改变病人的局部治疗,扩大放疗照射野;2改变了系统治疗方案; 3确定了疾病的范围F/62 右侧乳腺癌代谢活性增高的右侧内乳淋巴结转移文献报道乳腺癌骨转移总的发生率是8% 而进展型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可能达70%一致认为99m Tc-MDP 骨显像是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最灵敏方法然而单纯溶骨性病变或有骨髓侵润时,骨显像是很难探测到的,这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成骨性反应有学者对23例乳腺癌病人同时进行18F-FDGPET和骨显像探测骨转移,结果发现除成骨性转移组外,18F-FDG PET 探测骨转移明显较99m Tc-MDP 骨显像发现更多病灶 18F-FDG PET探测溶骨性骨转移灵敏度高,对成骨性病变灵敏度低,有时颅骨和四肢的病变容易漏诊骨转移是发生远处转移的常见部位18F-FDGPET/CT探测乳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增高这是因为18F-FDG PET探测溶骨性病变较灵敏 同机CT 具有对高密度的成骨性病变诊断及准确定位能力PET和CT两者信息互补,进一步避免FDG摄取阴性病变的漏检F/50 1994年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2002年5月发现骨转移,至2005年7月发现骨转移数目较前增多,范围增大2005年11月22日查CEA 及CA153较前增高,目前患者感腰部及双下肢痛胸椎骨转移骶骨及双侧髂骨多发代谢活性增高灶腰椎骨转移灶左侧坐骨转移灶左侧盆壁代谢活性增高淋巴结两肺多发代谢活性增高的软组织结节另一患者:F/48左乳腺癌术后左肺转移癌术后左侧胸膜和两肺及骨多发转移右肺代谢活性增高转移灶胸骨代谢活性增高转移灶多发成骨性骨转移右肺尖微结节监测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早期了解乳腺癌放疗和化疗疗效,对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无效治疗费用和减轻病人痛苦都是非常必要的治疗过程中肿瘤的代谢变化明显早于其形态、结构的变化PET/CT显像对早期判断乳腺癌的治疗疗效具备明显优势其功能与解剖图像的融合,可更好地确认病变组织、水肿、坏死等边界,精确制订治疗计划及疗效评估左侧腋窝代谢活性增高灶完全消失上两排图:化疗后下两排图:化疗前肺内代谢活性增高灶完全消失上两排图:化疗后下两排图:化疗前肝脏多发代谢活性增高的转移灶肝脏多发代谢活性增高的转移灶多发代谢活性增高的纵隔淋巴结转移z18F-FDG PET/CT显像已经被证明是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良恶性和临床分期及再分期的有效检查方法,对监测治疗反应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z PET/CT显像可以发现一些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发现的乳腺癌原发灶,探测乳腺内是否存在多中心病灶z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对病人进行准确临床分期z对于手术及放、化疗后的局部复发及探测远处转移,准确性明显高于其它常规方法z对于那些临床检查或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进行或无明确结论的病人,PET/CT则应作为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最佳选择,特别是那些不愿接受创伤性诊断的患者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