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与孩子人格上的平等,同样需要相互的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长与孩子人格上的平等,同样需要相
互的尊重!
12-28
说起平等意味着父母要尊重子女的人格。张口就骂、伸手就打势必会引起子女的反感、抵触以至直接对抗,弄不好还会使子女产生心理上的疾病。家庭教育,其实是家长与孩子心理沟通的过程,是一场心理战,所以,讲究策略是必须的。有些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认为孩子理所当然地应该听父母的,他们常常以自己为长辈而自居,习惯于对孩子居高临下,喜欢对孩子发号施令,要求孩子对自己惟命是从,稍有些不顺从,稍有些异议,便采取高压政策把孩子的嘴堵上。看看我们周围,有多少家长对子女任意发号施令、训斥、打骂、体罚,甚至轰出家门?有多少家长小到看电视换频道、吃什么穿什么,大到子女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把自己摆在“权威”的位子上,从不肯听听孩子的意见,完全是自己说了算。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景,皆源于父母的观念中,孩子是自己创造的“作品”,父母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时,就会通过言语、行动、表情等形式把不满传送给孩子。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是这样,您就得自我反思了:您是将子女作为平等的人来对待的吗?当然,父母先于子女走上人生旅途,无论年龄、经济实力、知识经验、社会阅历与子女都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在这种情形下对子女的尊重才更加具有人性的光辉。因为这种尊重是一种出于自觉自愿的行动,源于父
母内心对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的肯定,而不是出于许多功利的目的与考虑。当然有许多父母并不是有意地压制子女,而是因为旧观念的影响或出于角色的习惯等原因而对子女处处呵护、不敢放手;也有因子女确实已形成不良品德习惯才对之严加管束。但无论如何,平等才有尊严,而有尊严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进步的动力。
但是这些家长忘了,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他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简单地服从和遵守家长的命令,当他们认为自己是对的时候他们会坚持自己的意见,当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家长公平待遇的时候他们会表示不满,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逆反行动。
因此,平等就意味着父母要善于听取子女的不同意见。让子女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子女才能对父母讲心里话,父母才能了解子女,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同时,畅所欲言,能激发起子女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思维能力的正常发展;还能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个性。某些有经验的家长,善于把孩子真正当作家庭的一员,在家庭做出一些重要决定时,允许孩子参与意见,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做法。相反,如果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总是独断专行,总是“一言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战争”迟早会爆发。要想减少和孩子冲突的发生,家长必须改变原有的做法,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上,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孩子,像对待朋友一样与孩子沟通交流。遇到事情时,应当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孩子说的确实有道理,家长应该积极
地采纳并对孩子做一番表扬,即使孩子的观点不正确,家长也不能指责或者训斥孩子,而应当耐心地教育和引导,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利与弊,让他明白为什么应当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孩子一定会理解父母的苦心,不仅不会发生冲突,相反父母会赢得孩子的尊重。
主动向孩子求教也是寻求平等的重要做法。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的最高意境就是培养出值得你崇拜的学生。很多父母一直在研究同事爱听什么话,领导爱听什么话,而偏偏忽视孩子爱听什么话。所以主动向孩子求教一些家庭教育的问题,不失为一种接近孩子、求得平等的好方法。向孩子请教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对他的尊重、对他的关心,并且让他自己也参与到教育中,发挥互动作用。譬如,父母主动询问孩子:希望爸妈做哪些改变?爸妈这样做你能够接受吗?一下子就能拉近两者之间的关系。当然,这种求教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不正确的要求,仍然要驳斥,只是在驳斥时要委婉一点,讲清道理。再比如,对孩子容易犯的一些问题,像沉溺于看电视、玩游戏而不写作业,不是由家长来制定处罚措施,而是让孩子自己来想: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你说该怎么处罚?这种措施的出台就不是强硬地加在孩子身上,而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收到了教育效果,又不伤孩子的自尊。
有的父母可能会担心:平等对待子女后,孩子会不会不尊重自己呢?在这里我们要把平等与没规矩区别开来,平等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妄为。在这个前提下,父母能放下架子,认真听取、虚心接受子女的意见,给子女相应的自主权、选择权,向子女学习,子女会更加尊
重父母,一切教育措施才能更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