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毛概 第6章第2节
毛概 第六章第二节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 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 文明”一起写入基本路线。 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 ,我们党对奋斗目标的认识 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 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第六章 第二节
一 二 三
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 基本途径
领导力量 依靠力量
根本 立足点
课本第147页——148页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 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 的矛盾。但它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相比具有不同的性质 和情况。它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矛盾, 一般地并不表现为对抗的性质,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 本身的自我调节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与党的八大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是基本一致的。
第六章 第二节
一 二 三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它回答了社会主义 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首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 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 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要; 最后,是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只有 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 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六章 第二节
一 二 三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87年十三大 ) : 其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毛概第(6)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八,从精神文明建设来看,是广大人民
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 史阶段; 第九,从实现目标看,是逐步缩小同世界 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新民主 主义总 路线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2、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
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党在过 渡时期 的基本 路线
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发展阶段上的历史经验
苏联共产党的认识与经验
斯大林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短暂阶段, 1939年他在联共(布)十八大上说:“我们正向共产主义 前进。” 赫鲁晓夫制定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间表”。 勃列日涅夫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的入口处”。 安德罗波夫提出苏联处于“发达社会主义漫长历史阶段的 起点”的论断。 戈尔巴乔夫则指出苏联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对苏联 国情做出了较为实际的判断。
新中国的物质基础
1949 年全国人均占有粮食 209 公斤,棉花 O.8 公斤,油料 4.8 公斤,生猪 O.11 头。 1949 年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大体为 100 年 至 200 年间。当时我国人均原煤量为 59 公斤, 落后于法国 119 年、德国 109 年、英国 250 年 左右、美国 160 年以上。人均生铁 O.46 公斤, 落后于美国 190 年、法国和德国 160 年、英国 210 年。人均钢产量为 O.29 公斤,落后于美国 89 年、德国 94 年、 法国 106 年、英国 120 年以上。人均水泥产量为 1.22 公斤, 也都落后 于这些国家 70 年至 120 年左右。
毛概第六章第二节共30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 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 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 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奋斗。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作了新的概括。
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
• 毛泽东:“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 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 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 把中心任务忘记了 ”。
八大会场
1956年党的八大
•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 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 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 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 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 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 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 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 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 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 的矛盾”。
邓小平1979年在理论务虚会上
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明确回 答了什么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的问题。他说:“什么是目前时期 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 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 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 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 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 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
3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2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Nhomakorabea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第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 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只有 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 你。” 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社会 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有了根本保证, 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有了希望。
毛概第6章
(一)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二)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三)坚持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路线, 路线,是在总结过去制定和贯彻基 本路线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本路线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 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从建国到现在, 从建国到现在,我们党一共提 出过四个基本路线—— 出过四个基本路线
1987年党的十三大,概括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 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 两个基本点” 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 路线。 路线。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 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 要矛盾, 要矛盾,反映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的要求, 的要求,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 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
(一)主要矛盾问题的提出 ♣ 1.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 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 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 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 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 我国 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 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 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 国内的主要矛盾 已经是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的矛盾。 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奋斗目标 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 奋斗目标、 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 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 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 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紧紧抓 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 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 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 实现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要求。 实现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要求。
第六章 毛概
第二.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二.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 第三 . 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 ,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 段; 第四.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 第四 . 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 、科技教育文化落后, 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 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 , 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 ,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 第五 . 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 裕的历史阶段 第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 第六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 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 ,逐步缩 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第七.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七 .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 历史阶段; 历史阶段; 第八.树立共同理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八.树立共同理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九.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第九 . 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阶段。 历史阶段。
现代化标准 人均GNP:3000美元以上 非农业产值占GDP比重 85%以上 农业产值在12-15%以下 第三产业服务业产值GNP比重45%以上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50%以上 非农业就业人口比重:70%以下 大学生占20-24岁人口比重 12.5% 成人识字率 80%以上 人口净增长率为1%0以下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50%以上 每名医生负担人口800人以下 平均预期寿命70岁以上 每天每3人以下有一张报纸
毛概整理笔记(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在1959年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专门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第一次明确地划分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阶段可能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在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这是在党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系统阐述,是党的十三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即从本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毛概第六章第二节
2
领导和团结 全国各族人民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第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 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只有 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 你。” 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社会 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有了根本保证, 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有了希望。
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明确回 答了什么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的问题。他说:“什么是目前时期 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 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 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 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 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 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内和国 际因素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 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已经不 是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 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路线,是在总结过去制定和贯彻基 本路线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 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1957年以后,越来越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 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进一步 提升为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以此为 根据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 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进而对我 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概括。
怎样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毛概课件之第六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 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 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富强
(人均4000美元)
(人均800美元)
小康
温饱
80年
90年
2000年
2050年
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五大)
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 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 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 4、孙中山:“三民主义”和 “军政、训政、宪 政” 5、《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 可以安然度日。” 6、邓小平:“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 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 家’。( 1979年12月6日) 7、“小康社会”:小康社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的标准是4000美金。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诗经》:“民亦荣止,汔可小康”。 2、《礼记· 礼运》(西汉)“小康”作为一种社会 模式,第一次得到了完整的表达:“以著其义, 以考其信,著有过,弄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 不由些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重要的是“示民有常”——用规则来规范社会, 用信义来润滑社会。 3、大同:《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 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013版毛概第六章第二节PPT
杨利伟
神舟六号
神舟七号 神舟八号 神舟九号
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 秒
费俊龙、聂海胜
翟志刚、刘伯明、景 海鹏 无人飞船 景海鹏、刘旺、刘洋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 秒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 秒
2011年11月17日19点32 分
2012年6月29日10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内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内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内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内涵?科技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1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十八大强调:
•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 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 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 • 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三、坚持科学发展
• 1、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 2、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 持续 • 3、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 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毛概第六章
毛概第六章毛概论第六章知识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仍然在曲折中获得了发展;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在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各国之间的科技竞争也因此空前激烈。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进一步发展,这给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影响。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同年6月9日,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正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6月28日,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
2013版毛概第六章第一、二节PPT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中国早期领导人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 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社会主义的
• 再贫穷的地方,小孩 的笑脸总是灿烂的, 再肮脏的泥土也挡不 住这些明亮的眼眸。
• 当前的贫富差距若不解决,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 问题。
无法忽略的存在:贫富差距
• 这是一段记者与出租车司机的对话: 问:你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 • 答:说起来,我也算有车、有房。 可是,拉着客人出入那些高档场所,心 里总有些不平衡:人和人怎么会有这样 大的差距呢?这样一想,就不满足了, 就烦,甚至还有些恨。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始终 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中国人口
多 、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4)较强的时代特征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为我国
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严峻挑 战,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是关系 到社会主义命运的一件大事。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
“社会和谐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这个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 本质的认识,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 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 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3、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鲜明特色
(1)较强的针对性(忽视生产力的缺陷)
毛概第六章
这九条基本特征,体现了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从不发达的社会 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 程。
30
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 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 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 发展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 层次矛盾和问题;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 配差距拉大趋势还为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 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 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32
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 会组织形势、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 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 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 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易 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 开放要求更高。
33
(四)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 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 战略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 二 要特征 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
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重要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立论基础。也是 制定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根本依 据。
7
在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 需要强调的是为什么需要提出这个命 题?什么样的实践基础使我们能够形 成这个理论?特别要分析对这个问题 的认识过程。
8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未来社 会大体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讲稿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授课教案]一、教学理念新学生观:突出“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的“教”服务学生的“学”。
新质量观:力求做到“三个以”:以高质量教学课件吸引学生,以精讲亮点打动学生,以真诚的信仰感动学生。
新课堂观:改革传统的“一言堂”,提倡“群言堂”。
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深刻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意义,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努力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全面了解我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关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本章基本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四、课时安排 6课时本章教学内容[导入新课]中国社会主义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发展战略?所有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前我们党进行过探索但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中国之所以会发生“文化大革命”等“左”的错误,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缺乏科学的认识,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统一认识和把握,从整体上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起点问题。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1、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对未来社会区分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2、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低级阶段,第二阶段称为高级阶段。
毛概6第六章社会主义初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奋斗。
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一,从现代化发展水平上看,
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第二,从产业结构和产业现代化方面来看
是由农业人口 占很大比重、 主要依靠手工 劳动的农业国, 逐步转变为非 农业人口占多 数,包含现代 化农业和现代 服务业的工业 化国家的历史 阶段。
中国各地区实现现代化时间表
最早实现:
上海2015年。 北京2018年。 广东省2021年 天津市2026年 最后实现: 甘肃(2062年) 青海(2065年) 贵州(2070年)
西藏(2075年)
江苏省 2033年
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
第一,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实事求是 。 第二,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 和归宿点。 第三,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第四,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形成和发展
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 段,才能够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正确 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不断地引导社会 主义事业走向胜利。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
• (5)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 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 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 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导入新课】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提问学生)通过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手段和目的统一起来,廓清了不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讲授新课】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没有经历一个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因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尤为艰巨。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图片说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关系落后或超越生产力的水平,都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过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但由于当时认为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了简单排斥的做法,使生产关系超越了我国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这不但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改革,下气力多方面地改变了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开辟了道路。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图片说明)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充分显示其优越性,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马克思曾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
早在1953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1958年,毛泽东提出,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要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在技术革命上来。
1963年,他在一次谈话中说:“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
”“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多年的努力,我国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一批重要成果。
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一些重要的科学分支和新兴应用技术,如生物物理学、分子物理学、地球化学、射电天文、高能物理以及喷气技术、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自动化技术、无线电技术等,也逐步发展起来。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我国的科技水平在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落后状态。
(图片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十分关注世界科技革命对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紧迫要求。
邓小平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革命。
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在各个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根据现代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1988年9月,邓小平进一步强调:“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此后,江泽民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胡锦涛提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习近平提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等重要论断,进一步强调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极端重要性。
为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党中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又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建设创新型国家。
人才强国战略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强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创新”一共使用了56次。
温家宝曾在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指出:没有核心技术,我们永远受制于人。
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没有保障。
党的十八大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十八大还强调,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
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
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补充】创新型国家什么是创新型国家?为什么要构建创新型国家?如何构建创新型国家?(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第一,要依靠创新支撑经济的发展;第二,使创新成为社会普遍行为;第三,能够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基础。
四大特征: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70%以上。
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2%以上。
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在30%以下。
获得的专利数量多,欧美日三方获专利总数占到世界总量的97%。
(二)21世纪初的中国为什么要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回应世界科技革命挑战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促进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战略蒸汽机启动了18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英国“日不落”;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第二次产业革命。
德国崛起。
20世纪下半叶,第三次产业革命。
美国超级大国。
二次大战结束以来,许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探索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第一次:中国的辉煌时代李约瑟博士:“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往往是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以前,更是如此,这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在3-13世纪,中国保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马克思对中国四大发明的评价:中国人都是发明家,他们比法国人文明开化得多。
中国人发明火药的时候,法国人还在用棍棒厮杀,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而法国人那时还不会写字,中国的三大发明预告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
火药把骑士阶级打得粉碎;指南针导致了地理大发现,拓宽了世界市场,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第二次:英国产业革命1733-1830科学革命作为先导:15-16世纪英国形成了崇尚科学的思想。
出现了思想巨匠培根;出现了科学巨匠牛顿。
工具机纺纱机-蒸汽动力机-工作机机床的改进和发明。
第三次:德国化工技术革命1861-1900德国化学之父:李比希,首创了肥料业,发展了合成化学工业。
科学革命:科研走在生产前面。
思想解放:康德宇宙进化论,谢林对立统一,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次:美国电力技术革命1879-1930电力“四大发明”,照亮人类电气化道路:马可尼尼电力通讯、西门子的电机、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电灯,完善三大技术: 铁路、化工、电力;完成三大发明: 汽车、飞机、无线电技术;放映视频材料:大国崛起第十集《新国新梦》1:22-1:30第五次:日本技术综合创新1950-1980日本科技发展的历程,正是科学技术进入第一生产力的历程。
他们提出“科技立国”、“技术称霸时代”、“高技术时代”的口号,利用各国技术之长,走出一条不断创新不断综合的发展生产技术的道路。
战前80年,日本年均经济增长4%~5%。
战后,长时间经济增长为10%以上,是同期联邦德国的1.5倍,美国的3一4倍,人均产值增长是美国的9倍。
半导体技术的改进--索尼会社创始人盛田昭夫:半导体收音机--半导体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电子表挤占瑞士市场,傻瓜相机占领德国市场,机器人占领美国市场。
世界家庭主妇的钱大量流入日本家电企业本田公司是日本的著名企业,靠摩托车起家,其发展所依靠的正是综合各家之长为我所用。
1952年,考察小组,走遍主要工业发达国家,花了几百万美元,,最新发动机样机,综合,设计成功本田发动机——世界最好的发动机,装配成世界一流的摩托车,只用3年就占领了国际市场。
1958年本田从创业到发家前后只用6年就成为大企业家,本田宗一郎成为管理大师,名扬天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竞争2009年,美国奥巴马实施“绿色新政”: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2009年,日本紧急出台“数字日本”计划;“ICT鸠山计划”……2010年,欧盟成立项目组研发绿色光电网络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与大国地位不相符合,高端人才指数、教育等指数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