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资料
恐龙的历史资料大全
![恐龙的历史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5a56fd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e.png)
恐龙的历史资料大全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的中生代爬行动物。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恐龙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恐龙的历史资料或为恐龙和与它同一时代的蛇颈龙、翼龙等的模糊总称。
恐龙在某一时期突然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迷至今仍无人能解。
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
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
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
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
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
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
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关于恐龙绝种的真正原因,自古以来即众说纷云,但都没有一个一定的论点,因此到目前为止仍究是一个未解的谜题,在此仅将一些较为人所知的说法分述如下:恐龙的历史资料之一.陨石碰撞说: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曾撞击地球,使得君临地球长达一亿数千万年的恐龙绝种。
此理论是由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路易.阿尔巴列斯博士等四位科学家所提出的。
这一颗巨大的陨石,直径大约十公里。
因撞击而造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径达两百公里。
因撞击而产生的能量,若换算成黄色炸药,则相当于一百万亿吨(megaton)。
粉尘经由大气层扩散至成层圈。
导致地球持续了数个月的黑暗状态。
在这段期间中,以恐龙为首的许多生物都因之而绝种。
恐龙的历史资料之二.彗星碰撞说:「彗星碰撞说」是以古生物学者——戴维•劳普以及约翰•塞普柯斯基发表的「古生物的绝种是每两千六百万年发生一次」论点为开端而产生的。
路易•阿尔巴勒兹将这个论点及自己的理论送给天体物理学者—查理•谬拉,后来谬拉就认为是由于太阳的半星复仇女神星的引力,周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缘故。
恐龙的历史资料之三.造山运动说: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就无法再生活下去。
关于恐龙的基本知识介绍
![关于恐龙的基本知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c384e9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8.png)
关于恐龙的基本知识介绍恐龙是地球上已经灭绝的一类史前生物,它们在地球上生活了近1.6亿年的时间。
恐龙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分布在各个大陆上,包括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它们的体型巨大,有些甚至可以长到40米长,而有些则只有鸽子大小。
恐龙的种类繁多,以下将对一些常见的恐龙种类及其特征进行介绍。
1. 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霸王龙是恐龙中最著名的一种,它被认为是最大的陆地肉食动物。
霸王龙的身长可达12米,体重可超过8吨。
它们拥有强壮的后肢和锋利的牙齿,能够以极高的速度追捕猎物。
霸王龙生存在白垩纪晚期,它们生活在现今北美洲的地区。
2. 长颈龙(Brachiosaurus)长颈龙是恐龙中最大的植食性恐龙之一。
它们的颈椎非常长,使它们能够够到较高的植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长颈龙可长达25米,身高约为13米,体重可以达到80吨。
这些巨大的生物生活在侏罗纪时期,主要分布在现今的北美洲。
3. 三角龙(Triceratops)三角龙是一种拥有大量角和鳞甲的草食性恐龙。
它们有一对巨大的眼角和一根顶骨上方延伸的鼻角,以及一道由骨板组成的颈圈,为自身提供了一定的防御能力。
三角龙的长度可达9米,体重可超过12吨。
它们生活在白垩纪晚期,主要分布在现今的北美洲。
4. 迷惑龙(Velociraptor)迷惑龙是一种小型的肉食性恐龙,身长约为2米,体重约为15公斤。
它们拥有锐利的爪子和尖锐的牙齿,用于捕捉猎物。
迷惑龙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生活在白垩纪晚期。
5. 始祖鸟(Archaeopteryx)始祖鸟是被认为是恐龙和现代鸟类之间的过渡物种。
它们拥有羽毛,可以飞行。
始祖鸟约有50厘米长,最早发现于德国的石灰岩中。
始祖鸟生存于侏罗纪时期,是已知的最早的飞行动物之一。
这些恐龙只是众多种类中的一小部分,它们的存在丰富了我们对地球历史的了解。
恐龙曾经统治地球数百万年,但最终因某种原因导致它们的灭绝。
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理论,包括气候变化、环境灾难和地质灾害等。
恐龙历史资料简介
![恐龙历史资料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a4d48b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1.png)
恐龙历史资料简介恐龙,是地球上已经灭绝的一类古生物。
它们生存在距今约2.3亿年至约6,500万年前的地球上,并在那个时代占据了陆地生物的统治地位。
恐龙的历史悠久、形态各异,引发了人们对于古生物的无尽想象和探索。
在本篇文章中,将简要介绍恐龙的起源、分类、特征以及灭绝等资料,为读者提供一个恐龙世界的概览。
一、起源与演化恐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3亿年前的中三叠世,当时地球上的环境与现在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恐龙最早的化石发现于北美洲,随后在全球范围内陆续发现了更多种类的恐龙化石。
恐龙的演化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进入侏罗纪时期,恐龙开始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科属,形态和生态类型也趋于多样化。
二、分类与特征根据恐龙的特征和进化关系,科学家将恐龙划分为两个主要的目:蜥脚类恐龙和兽脚类恐龙。
蜥脚类恐龙是恐龙群体中髙大的一类,它们拥有长脖子和长尾巴,以四肢行走并以植物为食。
而兽脚类恐龙体态较为灵活,大多数具有倒三角形的牙齿和锋利的爪子,以捕食其他动物为主。
恐龙的种类繁多,根据化石的发现,科学家目前已经鉴定出超过1,000种恐龙。
这些恐龙在体型、习性和栖息地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例如,著名的暴龙就是一种兽脚类恐龙,它是最大的陆地捕食者之一,体长可达13米。
三、恐龙的灭绝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界存在着多种理论。
最广为接受的观点是“陨星撞击说”,即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陨石撞击事件,导致了恐龙以及其他大量生物的灭绝。
这一事件发生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留下了众多的陨石撞击坑和遗迹。
此外,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其他可能的原因,例如气候变化、火山喷发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恐龙的生存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导致它们无法继续繁衍和适应新的环境。
四、恐龙研究的重要性恐龙在地球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的灭绝也标志着新的生物时代的开始。
对恐龙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生命的演化历程,还可以为生物学、地质学等学科提供重要的研究线索。
各种恐龙的资料简单介绍
![各种恐龙的资料简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f20980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5.png)
各种恐龙的资料简单介绍
1. 暴龙(Tyrannosaurus rex):
●时间:晚白垩世
●特征:巨大的食肉恐龙,拥有强大的颚部和短臂,可能是陆地上最强大的捕食者之一。
●分布:北美洲
2. 三角龙(Triceratops):
●时间:晚白垩世
●特征:头部有三角状角和一对长角,身体庞大,是植食性恐龙。
●分布:北美洲
3. 剑龙(Stegosaurus):
●时间: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
●特征:背部有大而扁平的板状骨壳和一对直立的尖刺,属于植食性恐龙。
●分布:北美洲、欧洲
4. 迅猛龙(Velociraptor):
●时间:晚白垩世
●特征:小型、敏捷的食肉恐龙,拥有锐利的爪子和发达的智力。
●分布:亚洲
5. 雷龙(Brachiosaurus):
●时间: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
●特征:巨大的四足恐龙,拥有长颈和长尾巴,是一种植食性恐龙。
●分布:北美洲、非洲
6. 雷克斯(Styracosaurus):
●时间:晚白垩世
●特征:头部有一个大而扁平的盾状角和一圈小角,是植食性角龙类恐龙。
●分布:北美洲
7. 始祖鸟(Archaeopteryx):
●时间:晚侏罗世
●特征:被认为是早期的鸟类,拥有羽毛和鸟类特征,但仍保留一些恐龙的特征。
●分布:欧洲
8. 三角洲龙(Delta Dromeus):
●时间:晚白垩世
●特征:中型食肉恐龙,具有类似迅猛龙的外观,但有一些区别。
●分布:非洲。
恐龙的资料大全
![恐龙的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c09db3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b.png)
恐龙的资料大全关于恐龙的资料大全恐龙500万年至6595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陆生动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栖息在陆地上的)爬行动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一亿六千万年之久.说是脊椎动物而不说是爬行动物的原因是,恐龙曾经被归为爬行动物,但是其不符合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匍匐的行走方式,以及现在一直被质疑的冷血动物一说.出现灭亡时间恐龙最早出现在约两亿四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恐龙最终灭绝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名称由来实际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 直到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这是一群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 1842年,英国古生学家查理德欧文创建了dinosaur这一名词.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意思是恐怖的)Saurosc(意思是蜥蜴或爬行动物).对于当时的欧文来说,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则不是).实际上,那个时候发现的恐龙并不多.自从1989年南极洲发现恐龙后,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龙的遗迹.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龙至少有650至700多种(生物学上的物种). 后来,中国、日本等国的学者把他译为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与鸟类关系在1862年发现的始祖鸟化石,与美颌龙化石极其相似,差别在于始祖鸟化石有明显的羽毛痕迹(美颌龙虽然也有羽毛,但它们很原始),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食肉恐龙具有原始羽毛,这显示恐龙与鸟类可能是近亲.自从1970年以来,许多研究报告指出现代鸟类极可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直系后代.现在,大部分科学家视鸟类为唯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而少数科学家甚至认为它们在生物学中应该分美学者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海平面忽然上升[1]类于同一纲(即现未建成的恐龙纲)之内.鳄鱼则是另一群恐龙的现代近亲,但两者关系较恐龙与鸟类远.恐龙、鸟类、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的初龙类演化支,该演化支首次出现于晚二叠纪,并在中三叠纪成为优势动物群. 从发现恐龙到20世纪前60年,由于对恐龙了解不足,科学家与大众媒体都视恐龙为行动慵懒、缓慢的冷血动物.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恐龙文艺复兴,提出恐龙也许是群活跃的温血动物,并可能有社会行为的观点.近期发现的众多恐龙与鸟类之间关系的证据,支持了恐龙是温血动物的观点.但事实究竟如何,还需进一步的考证.多样性发展恐龙从早侏罗纪到晚白垩纪,恐龙家族适应环境因而发展迅速,使得恐龙向着多样性方向发展,恐龙的种群数目增加,使恐龙这一类具有优势,恐龙由此得以支配地球陆地生态系统.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吃植物的恐龙)和凶暴的肉食者(吃动物的恐龙),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恐龙的资料与图片
![恐龙的资料与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491126e5e009581b6bd9eb63.png)
一些常见的恐龙1、霸王龙暴龙,又名霸王龙,名字的意思是残暴的蜥蜴王。
是史上最庞大的肉食性动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龙,它是恐龙中生存年代最晚的种类之一,平均体长11.5米,最可达长达15米。
平均臀部高度3.6米,最高4.1米。
平均个体头距离地面5.1米,最高6米平均体重8-12吨,最重14.75吨。
咬合力居陆地生物和食肉恐龙第一,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生存于白垩纪末期,距今约6850万年到655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恐龙种类之一。
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以及墨西哥。
2、蛇颈龙蛇颈龙是海中爬行类的一种,海中爬行类包括了海洋鳄鱼和鱼龙以及沧龙。
它们由陆上生物演化而来,再回到海洋中生活。
这些中形的爬行类活在三叠纪到白垩纪晚期。
它们必须生活在乾净的水域中,主要以食用鱼类为生。
化石证实它们较常出现在海洋环境中,除了鹦鹉螺之外也吃鱼类。
从三叠纪开始它就是海洋中的霸王,体型硕大无比,其身体长度也随之变化,属于爬行纲的调孔亚纲,是一类适应浅水环境中生活的类群,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到侏罗纪已遍布世界各地,是白垩纪末灭绝的。
3、鱼龙鱼龙是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海栖爬行动物。
它们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数时期,最早出现于约2.5亿年前,比恐龙稍微早一点(2.3亿年前),约9000万年前它们消失,比恐龙灭绝早约2500万年。
在三叠纪中期今天还未能确定的陆栖爬行动物逐渐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为鱼龙,这个过程类似海豚和鲸的演化过程。
在侏罗纪它们分布尤其广泛。
在白垩纪它们作为最高的水生食肉动物被蛇颈龙取代。
4、翼龙翼龙又名翼手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爬行类动物,共有近100多个品种;它是飞行爬行动物演化支。
,生存于晚三迭纪到白垩纪末,约2亿2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翼龙类是第一种飞行的脊椎动物,翼龙的翼是从位于身体侧面到四节翼指骨之间的皮肤膜衍生出来的。
较早的物种有长而布满牙齿的颚部,以及长尾巴;较晚的物种有大幅缩短的尾巴,而且缺乏牙齿。
恐龙知识介绍资料
![恐龙知识介绍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db8811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7.png)
恐龙知识介绍资料恐龙是地球上已经灭绝的一类古生物,它们生活在距今约2.3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地球历史时期。
这篇文章将介绍恐龙的分类、生活方式、进化历程以及灭绝的原因。
一、恐龙的分类恐龙按照不同特征和体型可以分为两大类:蜥脚类和兽脚类。
蜥脚类恐龙一般具有长脖子和长尾巴,身形庞大,以植物为食。
兽脚类恐龙则多具有强壮的后肢和锋利的爪子,部分物种进化出能够奔跑和捕食的能力。
二、恐龙的生活方式恐龙主要生活在陆地上,但也有一些物种进化出了水生或半水生的生活方式。
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猎食或觅食,包括捕食其他动物、吃植物或尸体。
恐龙的群体行为也很常见,一些物种可能形成了群体,合作猎食或提供保护。
三、恐龙的进化历程恐龙起源于三叠纪晚期,最早的恐龙化石可以追溯到约 2.3亿年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恐龙逐渐繁衍和进化,形成了不同的物种和体型。
在侏罗纪时期,恐龙达到了巅峰,包括一些体型巨大的物种如布鲁塞尔龙。
然而,在白垩纪末期,恐龙遭遇了大规模的灭绝事件。
四、恐龙的灭绝原因恐龙灭绝的原因引发了科学界长期的争议。
目前,最有可能的理论是隕石撞击事件。
根据研究,距今约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陨石撞击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引发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地震和海啸。
这些事件导致了环境剧烈的变化,包括酸雨、火山灰遮蔽阳光以及全球气温骤变,最终使恐龙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综上所述,恐龙是地球上一类古老而神秘的生物。
通过对恐龙的分类、生活方式、进化历程以及灭绝原因的介绍,我们对恐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虽然它们已经彻底离我们而去,但恐龙的存在留下了重要的化石记录,帮助我们揭开地球历史的篇章。
恐龙的资料恐龙历史资料
![恐龙的资料恐龙历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a0a8f9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9.png)
恐龙的资料恐龙历史资料恐龙是地球上存在过的古老生物,属于爬行动物。
它们在距今约2.30亿年前的三叠纪出现,而在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灭绝。
恐龙的历史留下了许多有趣的资料,让我们了解到这些巨大生物的起源、进化以及它们在地球上的生存方式。
1. 起源与进化恐龙起源于古老的爬行动物,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现代鸟类相似的特征。
它们最早出现在三叠纪,最初是小型、两足行走的动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恐龙逐渐多样化,形成了各种不同体型和生活方式的物种。
2. 形态特征恐龙的体型各异,有些像鸟类,有些像蜥脚类恐龙高大而长脖子,还有一些像剑龙类拥有坚固的防御结构。
它们的背部通常覆盖着鳞片或鳞状皮肤,而不是羽毛。
恐龙的头部形状也各不相同,有些有角、有骨头或者装饰,也有一些头部比较小。
3. 食物来源根据恐龙的牙齿结构和颌骨形态,科学家们推断出不同恐龙的饮食习性。
有些恐龙是肉食动物,它们捕猎其他动物。
而另一些恐龙是植食性的,以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
恐龙世界中还有一些杂食性的恐龙,它们既吃植物又吃其他动物。
4. 生存环境恐龙曾经生存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包括陆地、海洋和湖泊。
它们在整个地球上分布广泛,可以找到它们的化石残骸。
一些恐龙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而另一些则适应了干燥的气候条件。
恐龙的生存能力使它们繁衍生息了几百万年。
5. 灭绝原因恐龙的灭绝一直是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最广为接受的理论是,约6500万年前的一次大规模陨石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这场灾难性的撞击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到了恐龙生存的环境,以及食物链的破裂。
此外,也有其他灭绝原因的假设,如火山爆发、疾病和气候变化等。
6. 研究与展览恐龙的历史资料主要依靠对化石的研究和分析而来。
科学家们通过挖掘化石、研究构造、重建模型等方式,还原了恐龙的外貌和习性。
这些研究成果被用于展览馆和博物馆中,以便向公众展示恐龙的历史和遗产。
恐龙的历史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对这些古老生物的了解。
关于恐龙的知识和资料
![关于恐龙的知识和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afe3a6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0.png)
关于恐龙的知识和资料恐龙是地球上生活了约1.6亿年的史前动物,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全球的陆地和海洋。
恐龙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生态环境的演变和生物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灭绝原因以及重要的化石发现。
一、恐龙的分类恐龙根据骨盆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鸟脚类恐龙和蜥脚类恐龙。
鸟脚类恐龙主要特点是后肢长而适合奔跑,牙齿呈扁平形状,适合咀嚼植物。
蜥脚类恐龙则以长颈、长尾、小头以及大型体型为特征。
另外,根据化石记录表明恐龙还可以分为肉食性恐龙和植食性恐龙。
肉食性恐龙主要以猎食其他动物为生,如霸王龙和迅猛龙;植食性恐龙则以植物为食,如蜥脚类恐龙和鸟脚类恐龙中的一些亚种。
二、恐龙的生活习性1. 鸟脚类恐龙鸟脚类恐龙主要以群体活动为主,它们生活在大范围的地域,建立了自己的社会结构。
这些恐龙善于奔跑,有着出色的适应性,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下来。
2. 蜥脚类恐龙蜥脚类恐龙以长颈为特征,这使得它们能够以较高的姿势觅食,覆盖更大的范围。
这些恐龙因其特殊的身体结构,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也能够生存。
3. 肉食性恐龙肉食性恐龙是恐龙中的掠食者,它们具有锋利的牙齿和强壮的爪子,适应于猎杀其他动物。
这些恐龙往往是孤独的猎手,利用巧妙的伏击策略进行捕食。
4. 植食性恐龙植食性恐龙主要以吃植物为主,这些恐龙通常具有大而结实的颚骨和特殊化的牙齿,用于咀嚼植物。
由于需要大量的食物维持体力,这些恐龙通常生活在丰富植被的环境中。
三、恐龙的灭绝原因恐龙的灭绝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1. 大规模灾难事件科学家认为,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可能是导致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次撞击事件导致大量尘埃和气体的释放,覆盖了地球,破坏了生态系统,造成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2. 气候变化地球上存在过一些重大的气候变化事件,如中生代末期的温暖气候转变为新生代初期的寒冷气候。
这种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恐龙栖息地的变化,使得它们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灭绝。
恐龙资料
![恐龙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b1958345a8102d276a22f83.png)
恐龙一、恐龙定义:恐龙(Dinosaur)是指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一类爬行类动物。
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查理德·欧文创建了“dinosaur”这一名词。
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动物)。
对当时的欧文来说,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则不是)。
后来,中国、日本等国的学者把它译为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
二、恐龙存在时期: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3500万年的三叠纪晚期,阿根廷月亮谷地区发现的始盗龙是距今最古老的恐龙。
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发生的末白垩[è] 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三、恐龙分类: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
这样的架构要比其他各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
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蜥臀目(Saurischia)、鸟臀目(Ornithischia)。
蜥臀目分为蜥脚类(Sauropoda)和兽脚类(Theropoda)。
蜥脚类又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类。
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是一类杂食--素食性的中等体型的恐龙,例如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种巨型恐龙--------板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安琪龙。
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
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大型的素食恐龙。
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
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的马门溪龙,世界上已知体形最大的动物-----易碎双腔龙。
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
它们都是肉食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为最聪明的一类。
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
关于恐龙的小资料
![关于恐龙的小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eea54d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14.png)
关于恐龙的小资料恐龙是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一类史前动物,它们生活在大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
恐龙的出现和灭绝对于地球的演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恐龙的小资料。
1. 恐龙的分类:恐龙被分为两大类:蜥脚类恐龙和兽脚类恐龙。
蜥脚类恐龙主要是以四足行走,身体庞大,如著名的阿根廷巨龙;兽脚类恐龙则多以两足行走,其中最著名的是霸王龙。
2. 恐龙的特征:恐龙拥有多样的形态特征,它们的体型大小各异,从几厘米到几十米不等。
恐龙的头骨具有多样的形状,其中一些恐龙还拥有各种各样的装饰物,如角、鞍状突起等。
此外,恐龙的牙齿种类繁多,适应不同的食性。
3. 恐龙的生活方式:根据恐龙的骨骼结构和化石记录,科学家们对恐龙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推测。
一些恐龙是草食性的,它们主要以植物为食;而有些恐龙则是肉食性的,以其他动物为食。
恐龙在生活方式上也有差异,有的是它们以群体形式生活,如食草恐龙;有的则是独居型,如霸王龙。
4. 恐龙的灭绝:恐龙的灭绝被认为是由于一系列的灾难性事件所致,其中包括巨大的天体撞击事件和全球气候变化。
白垩纪末期的一次大规模撞击事件导致了地球上大规模的生物灭绝,恐龙也不幸赤化其中。
5. 恐龙的研究和发现: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许多恐龙化石。
这些化石为科学家提供了恐龙的丰富信息,并推动了对于恐龙的研究。
同时,科学家们还通过骨骼结构的分析和比较,对恐龙进行了分类和归纳。
6. 恐龙的意义:恐龙是地球上生命多样性演化的重要见证。
通过对恐龙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上古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同时,恐龙的灭绝也提醒着人类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以上是关于恐龙的一些小资料。
尽管它们已经灭绝了数千万年,但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能够窥探恐龙的神秘世界,并加深对地球生命演化的理解。
希望这些资料对您对恐龙的认识有所帮助。
有关恐龙的知识
![有关恐龙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6a2621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2.png)
恐龙是地球上生活过的古代爬行动物,存在于距今约2.3亿年至约6,500万年前的地质时期。
以下是一些与恐龙相关的知识:
1. 恐龙种类:恐龙有各种各样的物种,包括肉食性恐龙(如暴龙)、植食性恐龙(如雷龙)和食肉与植食两者兼而有之的恐龙(如剑龙)。
它们在体型、习性和生态位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2. 恐龙特征:恐龙的特征包括两条直立的后腿,大部分恐龙行走时以后腿为支撑。
它们的前肢通常用于抓握和抓取食物,但并不用于行走。
恐龙的体型也各不相同,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3. 灭绝事件:恐龙灭绝事件发生在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可能是由于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气候变化和可能的陨石撞击。
这个事件导致了大多数恐龙以及其他生物的灭绝,但一些恐龙的后代演化成了现代鸟类。
4. 化石研究:科学家通过发掘和研究恐龙的化石来了解它们的外貌、生活习性和演化历史。
化石可以是骨骼、牙齿、足迹或印痕等遗迹,这些遗迹提供了对古代生物的重要线索。
5. 恐龙重建:根据化石的研究,科学家通过恢复恐龙的骨架和外貌,试图还原恐龙的原貌。
这包括对骨骼结构、皮肤、羽毛等进行推测和重建,以了解它们的外貌特征。
恐龙是古生物学中一门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了解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学家们对恐龙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新的发现和认识也在不断涌现。
关于恐龙的资料
![关于恐龙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8d68eb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3.png)
关于恐龙的资料恐龙是地球上已经灭绝的一类古代爬行动物,生存在约2.35亿年前至约6千万年前的中生代时期。
恐龙的历史留下了许多丰富的化石记录,科学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关于恐龙的许多有趣资料。
下面将介绍恐龙的分类、特征、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等方面的内容。
一、恐龙的分类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恐龙可以分为两大类:鸟脚类和蜥脚类。
鸟脚类恐龙主要特征是后肢长而适合奔跑,头部相对较小,身体相对较轻。
代表性的鸟脚类恐龙有暴龙、三角龙等。
而蜥脚类恐龙则拥有巨大的身体,特点是颈部和尾部都非常长。
蜥脚类恐龙的代表有梁龙、腕龙等。
二、恐龙的特征恐龙的骨骼结构与现代鸟类相似,但其体型远比鸟类庞大,平均身高可达到数米甚至十米以上。
恐龙有两只前肢,前肢通常用于抓握和捕食。
恐龙的足部适宜奔跑,在四肢下方有三至五趾。
恐龙的头部通常很大,有的恐龙还有角、骨盾等特殊结构,这些结构可能在求偶、防御或展示领域发挥作用。
此外,恐龙还拥有多样的牙齿,以适应不同的饮食习性。
三、恐龙的生活习性根据化石记录以及科学家的研究,恐龙一般为陆地动物,大部分是肉食性恐龙。
它们以猎物为食,有强大的狩猎能力和攻击方式。
另外,也有部分恐龙是植食性的,以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
这些植食性恐龙体型较大,耐力也较强,需要大量植物来维持体力。
恐龙生活在各种环境中,有陆地、河流、湖泊、森林等。
通过对恐龙足迹化石的研究,科学家还能推测出一些恐龙的迁徙、聚集等群体行为。
四、恐龙的灭绝原因长期以来,恐龙灭绝的原因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
现有的研究认为,恐龙灭绝可能是由于大规模的灾难性事件导致的,其中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一颗巨大陨石的撞击。
这次撞击可能造成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导致了许多植被和动物的灭绝,包括恐龙在内。
此外,也有科学家认为,长时间的气候变化、新的病毒和疾病等因素也可能对恐龙产生了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恐龙作为地球上已经灭绝的一类生物,其历史和特征给了我们许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恐龙知识大全
![恐龙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2fb10a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1e.png)
恐龙知识大全恐龙是地球上已经灭绝的生物群体,曾经统治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是地球生命史上的重要角色。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恐龙知识。
恐龙的起源和灭绝恐龙起源于约2.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是从一类叫做双孔目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约1.6亿年,直到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当时一次灾难性的事件导致了绝大多数恐龙的灭绝。
恐龙的特点恐龙是爬行动物,通常是双足行走,四肢成直立姿势。
它们的身体大小各不相同,从只有几厘米长的小型恐龙到体长超过30米的巨型恐龙都有。
恐龙的分类恐龙按照科学家对其特点的研究和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蜥臀目和鸟臀目。
蜥臀目的恐龙通常身体较大,四肢粗壮,鸟臀目的恐龙通常身体较小,四肢相对细长。
古生态学演化恐龙是地球生物演化史上的重要角色,它们成功地占领了陆地生态系统的顶端,并演化出了各种适应不同环境的特点。
恐龙的食物链有草食恐龙、食肉恐龙、杂食恐龙、食腐恐龙等。
恐龙还是种群动物,通常生活在群体中,有一定的社会行为。
恐龙的生活方式恐龙集中生活在地球的陆地上,但也有少数恐龙可以游泳或潜水。
恐龙的行为和习性与现代动物类似。
它们通过眼睛、听觉和嗅觉捕捉猎物,并使用尖锐的牙齿和利爪进行攻击。
有些恐龙还会产卵,而有些则会保护并孵化蛋。
恐龙的灭绝原因恐龙灭绝的原因至今仍存在争议。
最广泛接受的说法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于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而引起的。
这次撞击会产生巨大的能量释放和火山喷发等灾难性的事件,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巨大变化,对恐龙和其他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恐龙的遗骸和化石恐龙的遗骸和化石是我们了解恐龙的重要依据。
恐龙的遗骸通常以骨骼化石的形式保存,有时还可以发现残骸或化石化的蛋。
恐龙化石的收集和研究对于恐龙学的发展和了解地球历史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恐龙的研究和保护对于恐龙的研究和保护对于我们了解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过程都至关重要。
科学家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发展出了对恐龙外貌、行为和生态等方面的认识。
恐龙的历史资料
![恐龙的历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b3d501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e.png)
恐龙的历史资料恐龙,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令人着迷。
通过考古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研究,我们能够获取到关于恐龙的丰富历史资料。
本文将介绍恐龙历史的几个关键方面,包括恐龙的起源、进化、类别划分和灭绝等。
1. 恐龙的起源恐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地球约2.5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最早的恐龙化石出现在今天的南极洲和阿根廷地区。
这些化石显示出恐龙最初是一类小型两足动物,它们与现代鸟类的祖先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2. 恐龙的进化从起源开始,恐龙逐渐发展演化,并分化出不同的物种。
在侏罗纪和白垩纪两个时期,恐龙进化出了多种类型,包括兽脚类恐龙(如暴龙)、蜥脚类恐龙(如梁龙)、鸟脚类恐龙(如三角龙)和甲龙类恐龙(如剑龙)等。
这些恐龙在身体结构、食性和生活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3. 恐龙的类别划分根据恐龙的不同特征和遗传关系,科学家将恐龙分为两大类:鸟hào 脚类恐龙和蜥 lì脚类恐龙。
鸟脚类恐龙主要以植物为食,拥有类似鸟类的特征,包括喙状嘴和鸟类样式的足部结构。
而兽脚类恐龙则以肉食为主,它们通常拥有强壮的后肢、锐利的牙齿和爪子,是古代捕食者中的顶级存在。
4. 恐龙的灭绝恐龙的灭绝是科学界长期关注的话题。
目前,最普遍接受的理论是,恐龙在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因一系列灾难性事件而灭绝。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KT界线事件”,即白垩纪—第三纪界线事件,这是一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
据研究表明,这次事件的原因可能是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引起的。
这一事件导致了许多恐龙和其他生物的灭绝,为哺乳动物和鸟类等生物群体的进化提供了机会。
总结:通过考古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我们能够获取到大量关于恐龙的历史资料。
这些资料揭示了恐龙起源、进化、类别划分以及灭绝等重要方面。
恐龙的历史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也是人类认识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重要一环。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通过持续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些古老生物的奥秘。
恐龙的资料大全
![恐龙的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1eb47e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8.png)
恐龙的资料大全恐龙是一类已经灭绝的爬行动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了约1.5亿年,即从距今约2.4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开始,到距今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结束。
恐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爬行动物,也是现存爬行动物的远古祖先。
一、恐龙的分类根据解剖和生物学特征,恐龙目前被分为两类:鸟臀类恐龙和蜥臀类恐龙。
鸟臀类恐龙包括鸟脚类恐龙和兽脚类恐龙,它们的骨盆形状类似于现代鸟类。
蜥臀类恐龙包括蜥脚类恐龙、甲龙类恐龙、鳞龙类恐龙等,它们的骨盆与现代爬行动物一样,而且它们都是植食性恐龙,相比之下,鸟臀类恐龙则更注重狩猎和捕食。
二、恐龙的外貌和生活方式恐龙的外貌非常各异,有的长得像巨型蜥蜴,有的则更像鸟类。
其中最巨大的恐龙为阿根廷巨龙,它的身长达到36米,高度为16米,体重约为70000-90000公斤。
相比之下,普通恐龙的体重一般在几百到几千千克之间。
据研究,鸟臀类恐龙的活动方式类似于现代鸵鸟,它们能够奔跑、匍匐和跳跃,同时有很好的视力和嗅觉。
而蜥臀类恐龙则更多地采取慢步行和趴行的方式,身体大小和重量的限制也使它们普遍没有太过强壮的奔跑和垂直跳跃能力。
恐龙的生活方式也因不同种类而异。
兽脚类恐龙如迅猛龙等,通常是狩猎者,它们能够高速奔跑追捕猎物,并具备强壮的尖牙和利爪。
而鸟脚类恐龙则更多地以植物为食,体型也相对较大,一些种类如布鲁塞尔龙、巨蜥龙等,甚至发展出了长长的脖子和/或长长的尾巴,以便能够更好地觅食和保护自己。
三、恐龙的灭绝原因恐龙的灭绝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有一种假说认为是由于一颗撞击地球的陨石导致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和物种灭绝。
这个事件被称为“K/T极限事件”,即地质学上的白垩纪晚期和第三纪开始的第四纪交界。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证据,在加勒比海地区发现了一个450公里口径的撞击坑,而灭绝与这个时期相对应的恐龙化石也比较普遍。
其他的灭绝假说包括气候变化、地球自然灾害等。
但是,这些都没有得到足够证据的支持。
四、恐龙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恐龙是地球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类生物,它们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生物世界的演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恐龙有关资料
![恐龙有关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d9f19a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8.png)
恐龙有关资料恐龙是地球上最为神秘和令人着迷的史前生物之一。
这些巨大而强壮的爬行动物曾经在地球上统治了将近1.6亿年的时间,直到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灭绝。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恐龙的起源、多样性、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1. 恐龙起源和分类恐龙起源于距今约2.3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
根据其骨骼结构和特征,恐龙可以分为两大类:鸟脚类恐龙和蜥脚类恐龙。
鸟脚类恐龙身体庞大,后肢强壮,主要以植物为食;而蜥脚类恐龙则具有长脖子和长尾巴,主要以植物为食。
2. 恐龙多样性恐龙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物种,大小由仅有一米长的小型恐龙,到超过30米长的巨大恐龙。
一些著名的恐龙包括霸王龙、三角龙和鸟脚恐龙等。
它们拥有不同的体型、行为和生活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对史前生物多样性的深入了解。
3. 恐龙的生活方式恐龙在地球上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
一些恐龙以四足行走,如梁龙;而其他恐龙则以两足行走,如霸王龙。
一些恐龙有羽毛,可能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
恐龙的各种适应性特征使它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4. 恐龙的灭绝原因恐龙的灭绝原因一直是古生物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大部分科学家认为,约6500万年前,一颗撞击地球的大型陨石引发了一系列的灾难性事件,包括巨大的火山爆发和气候变化,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这一事件对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 恐龙的重要性和影响尽管恐龙已经灭绝了数千万年,但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
研究恐龙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古代生物的进化和适应性特征,推动古生物学的发展。
此外,恐龙也是电影、文学和儿童教育等领域的重要主题,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娱乐和想象空间。
结论恐龙是地球上一群令人着迷的生物,它们的起源、多样性、生活方式和灭绝原因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
了解恐龙的重要性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化历程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恐龙的资料与图片
![恐龙的资料与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1cbd2273be23482fb4da4c8a.png)
一些常见的恐龙1、霸王龙暴龙,又名霸王龙,名字的意思是残暴的蜥蜴王。
是史上最庞大的肉食性动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龙,它是恐龙中生存年代最晚的种类之一,平均体长11.5米,最可达长达15米。
平均臀部高度3.6米,最高4.1米。
平均个体头距离地面5.1米,最高6米平均体重8-12吨,最重14.75吨。
咬合力居陆地生物和食肉恐龙第一,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生存于白垩纪末期,距今约6850万年到655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恐龙种类之一。
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以及墨西哥。
2、蛇颈龙蛇颈龙是海中爬行类的一种,海中爬行类包括了海洋鳄鱼和鱼龙以及沧龙。
它们由陆上生物演化而来,再回到海洋中生活。
这些中形的爬行类活在三叠纪到白垩纪晚期。
它们必须生活在乾净的水域中,主要以食用鱼类为生。
化石证实它们较常出现在海洋环境中,除了鹦鹉螺之外也吃鱼类。
从三叠纪开始它就是海洋中的霸王,体型硕大无比,其身体长度也随之变化,属于爬行纲的调孔亚纲,是一类适应浅水环境中生活的类群,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到侏罗纪已遍布世界各地,是白垩纪末灭绝的。
3、鱼龙鱼龙是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海栖爬行动物。
它们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数时期,最早出现于约2.5亿年前,比恐龙稍微早一点(2.3亿年前),约9000万年前它们消失,比恐龙灭绝早约2500万年。
在三叠纪中期今天还未能确定的陆栖爬行动物逐渐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为鱼龙,这个过程类似海豚和鲸的演化过程。
在侏罗纪它们分布尤其广泛。
在白垩纪它们作为最高的水生食肉动物被蛇颈龙取代。
4、翼龙翼龙又名翼手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爬行类动物,共有近100多个品种;它是飞行爬行动物演化支。
,生存于晚三迭纪到白垩纪末,约2亿2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翼龙类是第一种飞行的脊椎动物,翼龙的翼是从位于身体侧面到四节翼指骨之间的皮肤膜衍生出来的。
较早的物种有长而布满牙齿的颚部,以及长尾巴;较晚的物种有大幅缩短的尾巴,而且缺乏牙齿。
恐龙资料
![恐龙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f6c7440852458fb770b56c2.png)
恐龙的秘密一、霸王龙(暴龙)恐龙体长: 13米恐龙体重:14吨恐龙食物:最大的陆生性食肉类生存年代:生于白垩纪末期,距今约6850万年到6550万年生存地点: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西部暴龙又名霸王龙,是一种大型的肉食性恐龙,身长约13公尺,体重约7公吨,生存于白垩纪末期,拥有大型头颅骨,并藉由长而重的尾巴来保持平衡。
相对于它们大而强壮的后肢,暴龙的前肢非常小。
暴龙可能是种顶级掠食者,以鸭嘴龙类与角龙目下恐龙为食,但有科学家认为暴龙是种食腐动物。
恐龙体长:27米恐龙体重:12吨恐龙食物:草食生存年代:1亿4500万-1亿5500万年前,晚侏罗纪生存地点:美国的科罗拉多州,蒙大拿州,犹他州和怀俄明州辨认要决:尾巴特别长梁龙生活于侏罗纪末的北美洲西部,是有史以来陆地上最长的动物之一,比雷龙、腕龙都要长。
梁龙是巨大的四足动物,有着长颈及像鞭子的长尾巴。
它的前肢较后肢短一些,形成巨大的水平姿势。
是体形与体重最大的陆栖动物。
恐龙体长: 12米恐龙体重:4吨恐龙食物:草食生存年代: 1亿5千5百万年前到1亿4千5百万年前,晚侏罗纪生存地点:四川非洲辨认要决:尾巴特别长剑龙的身体庞大且沉重,大概相当于一辆巴士。
牠们的背部曲线呈弓状弯曲,后肢比前肢更长。
头部靠近地面,而尾部则伸向空中。
剑龙身上的尖刺用来防御,而板状物除了防御之外,或许还能用来夸耀与调节体温。
可以用来防御一些属于兽脚类的掠食者,例如异特龙与角鼻龙。
恐龙体长: 20多米恐龙体重:100吨恐龙食物:肉食生存年代: 2.5亿年前,三叠纪中期鱼龙,是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海栖爬行动物,主要是以乌贼类为食。
除了乌贼,还吃鱼和其他海洋动物。
它体型与海豚极为相似,具有鳍状构造与流线形的头,十分适合游泳。
鱼龙的游泳速度快得惊人,依靠它那相互成直角的叶轮片状的尾巴,时速可达40千米。
鱼龙的口鼻部又窄又长,嘴上长有尖利的小牙,可以抓住鱿鱼或其他滑溜溜的动物。
五、三角龙恐龙体长: 7.9到9米恐龙体重:6.1到12吨恐龙食物:草食生存年代: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恐龙的资料恐龙,中生代的一种生物。
详细说明如下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之中生代的爬虫类。
恐龙在某一时期突然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迷至今仍无人能解。
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
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
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
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
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
关于恐龙绝种的真正原因,自古以来即众说纷云,但都没有一个一定的论点,因此到目前为止仍究是一个未解的谜题,在此仅将一些较为人所知的说法分述如下:一.陨石碰撞说: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曾撞击地球,使得君临地球长达一亿数千万年的恐龙绝种。
此理论是由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路易.阿尔巴列斯博士等四位科学家所提出的。
这一颗巨大的陨石,直径大约十公里。
因撞击而造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径达两百公里。
因撞击而产生的能量,若换算成黄色火药,则相当于一百万亿吨(megaton)。
粉尘经由大气层扩散至成层圈。
导致地球持续了数个月的黑暗状态。
在这段期间中,以恐龙为首的许多生物都因之而绝种。
二.彗星碰撞说:「彗星碰撞说」是以古生物学者——戴维.劳普以及约翰.塞普柯斯基发表的「古生物的绝种是每两千六百万年发生一次」论点为开端而产生的。
路易.阿尔巴勒兹将这个论点及自己的理论送给天体物理学者—查理.谬拉,后来谬拉就认为是由于太阳的半星复仇女神星的引力,周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缘故。
三.造山运动说: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就无法再生活下去。
因为气后变化,植物也改变了,食草性的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
草食性恐龙灭绝,肉食性恐龙也失去了依持,结果也灭绝了。
此一灭绝过程,持续了1,000—2,000万年。
到了白垩纪末期,终至在地球上绝迹。
四.气候变动说:由于板块移动的结果,海流产生改变,更引起气候巨幅的改变。
严寒的气候使植物死亡,恐龙缺乏食物而导致了灭亡。
五.火山喷火说: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温室效应,使得食物死亡。
而且,火山喷火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
六.海洋潮退说:根据巴克的说法,海洋潮退,陆地接壤时,生物彼此相接触,因而造成某种类的生物绝种。
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欧洲这种岛屿大陆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陆上遇见别种动物就宣告灭亡。
除了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以外,还有疾病与寄生虫等的传染问题。
七.温血动物说:有些人认为恐龙是温血性动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垩纪晚期的寒冷天候而导致无法存活。
因为即使恐龙是温血性,体温仍然不高,可能和现生树獭的体温差不多,而要维持这样的体温,也只能生存在热带气候区。
同时恐龙的呼吸器官并不完善,不能充分补给氧,而它们又没有厚毛避免体温丧失,却容易从其长尾和长脚上丧失大量热量。
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如果体温降到一定的范围之下,就要消耗体能以提高体温,身体也就很快地变得虚弱。
它们过于庞大的体驱,不能进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续几天,可能就会因为耗尽体力而遭到冻死的命运。
八.自相残杀说:有人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它们自相残杀的结果——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恐龙为食,肉食恐龙增加,草食恐龙自然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消失,肉食恐龙因无肉可食,就自相残杀,最后终于同归于尽。
九.压迫学说:恐龙的数目急增,在植物有限的情况下,造成了草食性恐龙的灭绝,接着靠食用草食性恐龙为生的肉食性恐龙也因为食物的不足而跟着死亡。
(疑点:何以恐龙会在历经了长达约两亿年的生态平衡之后突然增加?为此学说成立的重要关键,也直接地造成了许多学者对恐龙异常增产的原因检讨。
)十.哺乳类犯人说:在中生代后半,已有哺乳类的祖先生存。
根据化石的记录,当时的哺乳类体型甚小,数量也十分有限,直到白垩纪的后期,数量才开始急速增加。
推测它们属于以昆虫等为主食的杂食性,这些小型哺乳类发现恐龙的卵之后,即不断取而食之。
(本人意见:真的是如此吗?如果哺乳类战胜了恐龙,那么随着哺乳类化石的增加,恐龙的化石应逐渐减少才对,但事实上并没有出现这种化石交替的现象。
在其它书的记载,哺乳类化石真正的增加,是在恐龙的时代终了之后。
而且,恐龙的化石是在突然之间消失。
因此,恐龙被哺乳类消灭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 十一.种的老化说:认为恐龙由于繁荣期间长达一亿数千万年,使得肉体过于巨体化。
而且,角和其它骨骼也出现异常发达的现象,因此在生活上产生极大的不便,终于导致绝种。
恐龙中最具代表性的雷龙,体长二十五公尺,体重达三十吨,由于体型过于庞大,使动作迟钝而丧失了生活能力。
另外,三角龙等则因不断巨大化的三只角以及保护头部的骨骼等部位异常发达,反而走向自灭之途。
(本人意见:并非所有的恐龙体型都如此庞大,也有体长仅一公尺左右的小恐龙。
另外,也有骨骼像鹿一般,能够轻快奔跑的恐龙。
但为什么这种恐龙也同时绝种了呢?而且,异常发达的骨骼等部位,在冷血动物体内,推测能够吸收外界的温度,也能放出体内的热,以调节身体的温度,具有非常有利的功能。
由此,我对于恐龙因种的老化而绝种的说法表示怀疑。
)十二.生物碱学说:这种学说认为恐龙所生存的最后时期—亦即白垩纪,开始出现显花植物,其中某些种类含有有毒的生物碱,恐龙因大量摄食,引起中毒而死亡。
因为,哺乳类能够藉味觉和嗅觉来分辨有毒的植物,但是恐龙却没有这种能力。
不过,含有生物碱的植物并非突然出现于白垩纪后期,在恐龙绝种的五百万年前已经可以见到。
此学说未说明何以恐龙在这段期间内仍能生存。
除了上述的十二种说法之外,还有「传染病」、「来自宇宙的放射线或超新星的爆炸」「未乘上诺亚方舟」、「太阳系震动说」等较鲜为人知的说法,至于那一个才是最好的说法,全凭各人的想法,并没有一定的对与错,毕竟恐龙灭亡之谜还没有真正解开呀!最古老的爬虫类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之『宾西法尼亚纪』(31000万年前—27500万年前)。
追本溯源,当系由两栖类演化而来。
两栖类的卵需在水中能始发育。
爬虫类演化出卵壳,可阻止水分散发。
此一重大改革,使得爬虫类可以离开水生活。
到225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爬虫类成了地球上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称爬虫类时代。
大型爬虫类恐龙即出现于中生代早期。
草食性的梁龙和雷龙,是最大的陆栖动物。
霸王龙是肉食性恐龙。
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鱼龙及生活于空中的翼龙等。
爬虫类在地球上繁荣了约1亿5千万年左右。
这个时代的动物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龙。
人们一提到恐龙,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只巨大而凶暴的动物,其实恐龙中亦有小巧且温驯的小恐龙。
恐龙属脊椎动物爬虫类,曾产于中生代之陆上沼泽,中颈及尾皆长。
后肢比前肢长且有尾。
其中有数种好食肉,数种好食草,体概巨大,可认为陆生动物中之最大者。
其体格在下等之种类,有似最古之鳄及喙头类,在高等之种类略与鸟类相似。
研究恐龙,全凭化石。
古生物学家以其化石,推论其形态及习性。
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恐龙就像现生的动物一样: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两条腿走路;有的以四条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动物;有的皮肤光滑,有的皮肤上有鳞或骨板。
其共同相似之处是:所有的恐龙,脑子都很小,蛋下在陆地上(所有的爬虫类都是如此)。
(1)雷龙:有些恐龙的身躯十分庞大,像雷龙就是一个例子。
在侏罗纪时,地球上的气候温暖而潮湿,到处都有青葱的森林,因为这些丰富的植物性食物,带来了草食性恐龙的繁荣,雷龙在这个时后也活跃于现在北美洲的平原上。
雷龙的体重约在三十五公吨到五十公吨之间,它那粗壮的腿,有如树干一样;长长的脖子,直立起来有七层楼房那样高,可以说是地球有始最大的动物。
雷龙的身体虽然大得惊人,性情却很温和,平时以温带森林中的植物为食,有时会走入沼泽里,由于水具有浮力,可以减轻它身体的沉重负担,同时也能躲避像异特龙般凶暴的肉食性恐龙的攻击。
(2)三觭龙:剑龙和角龙身上的骨板和骨片,只能用做被动的防卫,而没办法做还击,到了觭龙出现,情势才逐渐改观。
三觭龙是觭龙中体积最大的,头上长着两只长矛似的角,另外一只角突起于眼睛和鼻孔之间。
这样尖锐的武器,连最可怕的肉食恐龙都要让它三分。
(3)剑龙:出现于一亿五千万年前的剑龙,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耸起的两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着尖棘。
剑龙是草食性的恐龙,行动缓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龙最好的防卫了。
(4)甲龙:剑龙身上有骨板保护,但骨板遮不到的地方,仍然易受攻击。
当剑龙逐渐绝迹,全身披着骨板的甲龙(犰狳龙)便代之而起。
甲龙好像刀枪不入的坦克车,连霸王龙对它也无可奈何。
(5)霸王龙:霸王龙(暴龙)是肉食性恐龙中最大也是最残暴的,霸王龙出现的时间已经是恐龙时代的最末期,距离现在大约八千万年前。
霸王龙的身体高达十四公尺,体重大约十公吨,它的后脚十分粗大强壮,甚至能各自撑起一只犀牛。
从霸王龙的化石发现,它的每一颗牙齿,都大如一个成人的手掌,即使是眼睛也比人头还大。
虽然身体大部份都大得惊人,但是霸王龙的一对前肢却是既小又短,短得甚至于没有办法把食物送入口中,凶手龙也和霸王龙有相同的习性,是很凶猛的动物。
〔6〕鸭冠龙:鸭冠龙与霸王龙一样,出现于恐龙时代的末期。
鸭冠龙最特别的地方在头部,它那扁而长的颚骨,像鸭的嘴巴,所以有了鸭冠龙这样的名字。
过去人们以为鸭冠龙的生活与鸭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并且以水中植物为生。
后来科学家研究鸭冠龙化石的时候发现,它们并不是吃水草为生的,而是以岸上的树木为食物,鹅冠龙也有同样的习性。
谁最先发现了恐龙曼特尔夫妇在英国南部的苏塞克斯郡有一个叫做刘易斯的小地方。
180年前,这里曾经住着一位名叫曼特尔的乡村医生。
这位曼特尔先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特别喜爱收集和研究化石。
行医治病之余,他常常带着妻子一起爬山涉水去寻找和采集化石,足迹踏遍了周围有岩层出露的沟沟坎坎。
久而久之,曼特尔夫人也成了一位“自然之友”和化石采集高手。
禽龙1822年3月的一天,天气非常的寒冷,可是曼特尔先生还是照常出门去给病人看病。
夫人在家里等着丈夫回来,心理总是惦记着他会不会着凉。
后来,曼特尔夫人实在坐不住了,就带上一件丈夫的衣服出门向着他出诊的方向去迎接他。
她走在一条正修建的公路上,公路两旁新开凿出的陡壁暴露出一层层的岩石。
她习惯性地边走边观察两边新裸露出来的岩层,忽然,一些亮晶晶的东西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是什么东西呢?”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走上前去仔细观看。
哇!原来是一些样子奇特的动物牙齿化石。
这些化石牙齿太大了,曼特尔夫人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牙齿。
发现的兴奋使得曼特尔夫人忘记了给丈夫送衣服这件事。
她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化石从岩层中取出来带回了家里。
晚些时候,曼特尔先生回到了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