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孔乙己》思想艺术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鲁迅《孔乙己》思想艺术特色

汉语言文学覃尚东指导老师丁来先

【内容摘要】《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一篇反封建主义的著作。文中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麻木迂腐的孔已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摧残下终被社会所吞噬。作者有力地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和社会对苦难者的漠视,以及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的谴责。小说《孔乙己》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通过对《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的生活境遇以及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来探讨《孔乙己》的思想艺术特色。着重从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和语言艺术等方面加以分析、总结,从而深刻领悟到鲁迅在小说《孔乙己》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学艺术魅力。

【关键词】鲁迅;《孔乙己》;思想;艺术特色

小说《孔乙己》篇幅虽短,但却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还特别深刻地揭示了造成孔乙己悲惨结局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孔乙己是清朝末年下层知识分子形象的一个代表。他受到社会的践踏和歧视,是一个可怜、懒惰、卑微的人。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事物的人所代表的一些势力,在鲁迅的心中并没有占主要的位置。鲁迅只是在有心情的时候,顺便写了一些而已。他通常用轻快和嘲讽的语气来写这类小说。但《孔乙己》作为鲁迅自己“最喜欢的小说”,是他在五四运动的前夜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短而精,而且写得高度凝练,是中国现代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是一篇艺术精品。可以说《孔乙己》是“鲁迅最完美的艺术作品。”[1]无论是从主题思想、写作手法,还是从人物形象、语言艺术上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一、主题思想

《孔乙己》写于1918年,当时虽然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喊出打倒孔家店,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但是封建复古仍然很猖獗。这是因为“科举制度培养的一批反动文人还在,在它的毒害下养成的一批牺牲品还在,它的思想毒素还在人们中间散发着臭气,腐蚀着灵魂,这正是‘五四’以后复辟倒退逆流社会基础之一。”[2] 由此可以认为《孔乙己》的主题思想在于批判封建的科举制度。其实《孔乙己》的内容比较复杂,也不全是针对科举制度而发的。

从孔乙己方面看,这篇小说的思想内涵是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而从民众方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从而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若从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分析,小说的思想内涵也就可想而知了。具体地说,第一,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致使孔乙己成了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迂腐不堪,成为了社会的遗弃物——任人践踏。第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毒害了孔乙己的灵魂,而且使他不但不能成材,相反成为不能谋生的可怜虫。第三,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意识不到自己的奴隶地位,反而以嘲笑更不幸的孔乙己为能事,为乐趣。第四,以丁

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把孔乙己推上死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透析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通过孔乙己的性格和遭遇,来揭露封建教育的极端腐朽,来控诉封建社会以及封建教育吃人的本质。

二、艺术特色

(一)写法:以“喜”衬“悲”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一出场,就让人忍俊不禁。从文中我们知道,下层劳动人民的“短衣帮”是靠柜台外面“站着”喝酒的,而上层地主阶级的“贵人”是“坐着”喝的。孔乙己一亮相就以穿着和喝酒方式显示了他特殊的身份和与众不同。他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与“短衣帮”是一样的,可他偏又不肯脱下标志着知识分子的“长衫”,死要面子,硬摆“读书人”的架子,羡慕上层阶级,歧视劳动人民,这使得他与周围的人孤立起来,因而成为他们取笑的对象。作者通过对他身份、肖像、穿着、语言以及绰号的描写,展现了他现实处境与思想意识的矛盾、可笑。孔乙己是在笑声中登场的。

生活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优则仕”的理想世界中的孔乙己,在现实社会中与周围处境是对立着的。故孔乙己一到酒店,所有喝酒的人都会取笑他。“被取笑”其实是他的家常便饭,他会置之不理。但对于有伤“读书人”“清白”的话,他会极力争辩,甚至用“窃”来为自己的“偷”开脱罪责。至于“君子固穷”之类的话,纯粹是精神胜利法。这种自欺欺人又执迷不悟的辩白,只能引起众人的哄笑。

“落第”是孔乙己最痛的伤疤,可短衣帮偏偏喜欢揭开伤疤来。这种情况下,他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用全是“之乎者也”的话来搪塞。他只有在文言文构建的观念世界里是自由的。而他的观念世界恰恰堵死了他参与现实世界的道路。孔乙己本来有着纯朴善良的品质,但在封建教育的毒害下,他却被扭曲了,甚至成为了社会的“遗弃物”。他的命运不但引不起人们丝毫的同情,还遭到嘲弄。他内心深深的寂寞和痛苦,短衣帮是无法理解的,也是不愿了解和同情的。所以他们都“哄笑起来”,以至“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里,再一次写到孔乙己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却是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之上的,喜剧的氛围中上演着孔乙己科场失意的悲剧。

当人们开心到极点的时候,正是孔乙己悲苦到极点的时候。孔乙己再次出现在咸亨酒店时,他穿一件“破夹袄”,盘腿坐在一个用绳子挂在肩上的蒲包上“走”来。悲惨至极。可属于剥削阶级的掌柜还取笑他,短衣帮也附和着“笑了”。他恳求人们别再取笑他,可人们还是“说笑”着,看着他喝完酒,坐着用手“慢慢走去”。

孔乙己在笑声中登场,在笑声中展现,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冷酷,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作者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喜剧的形式加强了、深化了悲剧的内容。作者用“笔”来挖掘和鞭策人物可笑的灵魂,用“笔”来唤起和激发人民斗争的勇气,用“笔”来提出和回答社会现实的问题。“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3]这或者是作者写此篇的初衷。

(二)人物:“病态”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