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G蛋白分类
• G蛋白在信号转导中主要有两类: • 一类是与膜受体偶联的异三聚体蛋白,一般称之为经典G
蛋白或大G蛋白,它们有αβγ三个亚单位为组成,βγ 二聚体通过共价键结合结合于膜上起稳定α亚基的作用, 而α亚基本身具有GTP酶活性; • 另一类是存在于不同的细胞部位的小分子量G蛋白 ,也称 为“小G蛋白”,由一条肽链组成, • 所有G蛋白都是膜蛋白
• 化学信号
GPCR
Gs
AC
cAMP
• PKA
关键酶/功能蛋白
细胞效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Ca离子与蛋白激酶C(PKC)、钙调蛋白依 赖性蛋白激酶介导的信号传导
• 基本过程:化学信号通过细胞膜受体激活Gq型G蛋白,释 放Gqa.GTP。Gqa.GTP激活锚定于细胞膜胞质面的磷脂 酶C,催化水解细胞膜内层脂的PIP2,产生DAG和IP3。 IP3扩散到内质网表面,与IP3门控Ca离子通道结合,打 开Ca通道,使内质网腔Ca离子流出,导致细胞质基质Ca 浓度急剧升高;Ca离子与细胞质基质内游离的PKC结合, 引导其向细胞膜胞质面转运,并与细胞膜内质层上的DAG 结合,彻底激活PKC。PKC催化下游转导蛋白磷酸化,进 一步转导信号,最终产生效应。
(1)C端的GPCR结合位点;(2) N端的Gβγ二聚体结合位点;(3) GTP/GDP结合位点;(4)下游信号 转导蛋白结合位点(5)GTPase活 性中心
不同之处
(1)三聚体G蛋白直接与受体结合;小G蛋白不直接与 受体结合,而 是通过衔接蛋白
(2)游离Gα的GTPase活性很高;而小G蛋白的GTPase活性却很低,且 受下列因子调控GEP、GAP、GDI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一、G蛋白
1.G蛋白定义 • G蛋白——简称:鸟苷酸结合蛋白;是指能与
GTP或GDP结合,是(G蛋白偶联)受体与效应 酶(酶或离子通道)之间的中介物质,是一种酶, 在反应过程中与GTP结合故称为G蛋白。
• G蛋白的两种构象:1.与GTP结合形成的活性构 象;2.与GDP结合形成的无活性构象。
G蛋白异三聚体的分子结构
三聚体G蛋白信号转导循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GTP的水解速度决定开关蛋白维持活性构象并向下游转导信 号的时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小G蛋白
三聚体G蛋白
功能位点
(1)GTP/GDP结合位点(2) GTPase活性中心(3)衔接蛋白结 合位点(4)下游信号转导蛋白结 合位点
谢过程及基因表达功能。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cAMP与蛋白激酶A介导的信号转导
• 特征:cAMP浓度升高激活蛋白激酶A(PKA),是激素调
控细胞代谢或基因表达的主要途径。
• 基本过程:化学信号通过细胞膜受体激活Gs型G蛋白,释放 活性Gsa.GTP。Gsa.GTP激活锚定于细胞膜胞质面的腺苷 酸环化酶(AC)。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合成cAMP。 cAMP变构激活细胞质基质PKA。PKA催化关键酶或功能蛋 白磷酸化,产生细胞效应。
别与结合生物活性分子(配体),进而引起靶细胞生物学 效应的分子。 • 绝大部分受体为蛋白质,少数为糖脂。
• 能与受体呈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分子则称配体(ligand)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受体的功
受体功能

识别与结合
识别与结合
信号转导
信号转导
产生相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衔接蛋白
• 在信号转导途径中起连接作用的蛋白质。介导上游 信号转导蛋白与下游信号转导蛋白结合,本身没有 酶的活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二、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 什么是受体? • 受体(receptor)是指存在于靶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G蛋白生物学功能
• G蛋白均通过第二信使引起级联反应,产生生物 效应。
• 激动剂与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才能将信号 传递到效应系统
• 其作用特点是在一个细胞库可与不同受体和不同 的效应器,产生不同特定功能。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调控因子
• (1)鸟苷酸交换因子GEF: 促使小G蛋白释放GDP, 结合GTP,是正调控因子; (2)GTPase激活蛋白GAP: 增强小G蛋白的GTP酶活 性,催化GTP水解为GDP, 使小G蛋白失活,是负调 控因子(3)鸟苷酸解离抑制 因子GDI:抑制GTP的水 解,维持小G蛋白的活性 构象,是正调控因子。
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种与三聚体G蛋白偶联的细胞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面受体;为单体蛋白,GPCR的一级结构含七个跨 膜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信号转导途径
• 信号传递过程: • 1、配体与受体结合 • 2、受体活化G蛋白 • 3、G蛋白激活或抑制细胞中的效应分子 • 4、效应分子改变细胞内信使的含量与分布 • 5、细胞内信使作用于相应的靶分子,从而改变细胞的代
的生产物学生效应相应的
生物学效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G蛋白偶联受体
•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GPCR)又称蛇型受 体。此型受体通常由单一的多肽链或均一的亚基组成,其肽链可分为 细胞外区、跨膜区、细胞内区三个区;胞内部分可以与一种能和GDP 或GTP结合的蛋白(G蛋白)相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