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明渠河床演变
河床演变基本原理
河床演变基本原理王浩霖 201101021530摘要:河床演变是指自然情况下及修建整治建筑物后河床发生的冲淤变化过程。
广义上是指河流形成和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狭义方面则仅限于近代冲积河床的演变发展。
天然河流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
而且天然河流的河床形态复杂,演变规律差异很大。
人类在开发利用河流的过程中,要有效地整治河流,必须充分认识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及各类河床特殊的演变规律。
本文着重讨论平原冲积河流的问题,但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对具有一定冲积层的山区河流也是适用的。
关键字:河床演变基本原理平原冲积河流河型一、平原冲积河流的一般特性1.河床形态与山区河流不同,平原河流的河床形态是在特定条件下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平原河流在平面上具有顺直、弯曲、分汊、散乱等四种外形。
其横断面可概括为抛物线形、不对称三角形、马鞍形和多汊形等四类。
河漫滩和成型堆积体是河床形态中涉及的两个基本概念。
河漫滩是位于中水河槽两侧,在洪水时能被淹没的高滩。
河漫滩既有由侵蚀作用造成的,如石质河漫滩,多见于山区河流,滩面较窄,且向中水河槽一侧倾斜;更多的是由堆积作用造成的,如冲积河漫滩,多见于平原河流,滩面较宽,左右河漫滩分别向两侧倾斜,这是洪水漫滩落淤的结果。
成型堆积体是冲积河流的河底分布着各种形式的大尺度沙丘(尺度远大于沙坡)的统称。
成型堆积体的尺度,包括宽度、深度和长度,和河流的尺度(河宽和水深),是同数量级的。
成型堆积体经常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是平原河流河床演变中最活跃的因素。
2.河道水流的一般特性2.1河道水流的基本性质(1)河道水流的二相流特性。
天然河道的明渠流是挟带着泥沙的水流运动,本质上属于二相流。
(2)河道水流的三维性。
河道水流的过水断面一般是不规则的,因此河道水流为三维流动。
过水断面的宽深比愈小,三维性愈强烈。
(3)河道水流的不恒定性。
一方面,来水来沙情况随时空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河床经常处于演变之中,因此河道水流的边界也随时空变化。
河床演变与整治要点
河床演变:在不恒定的进岀口条件及复杂可动边界的水沙二相流运动的一种体现形式.整治:用工程的手段达到兴利除害.防洪农田水利,水力发电,给水和排水,航运及水产养殖等山区河流河床形态:断面形态:U或V字形(下切),谷坡为阶梯状. 阶地是河流下切的产物.海面湖面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及气候变迁带来的沙量减少来水量增大,使河流侵蚀作用加强.平面形态:河道曲折多变,沿程宽窄相间,比降大,急滩深潭上下交替,二岸与河心常有巨石突出,岸线和床面极不规则.河流走向由地质构造运动决定.水流及泥沙运动:1河流流态:河床形态不规则. 流态紊乱险恶,常有回流,旋涡,水跌,水跃,急弯,剪刀水,横流•洪水暴涨暴落2洪枯流量相差大3悬移质含沙量视地区而异(岩石风化不严重和植被好的地区含沙量少)4河道的推移质多为卵石及粗沙河床演变:1山区河流比降大流速大含沙量不饱和:利于河床向冲刷方向发展2部分河段暂时性淤积和冲刷1卵石运动引起的演变(汛期淤积增大,枯季冲刷,年内基本平衡)2悬移质运动引起(1 一般为冲泻质2宽谷段由主流摆动出现的回流淤积3宽谷段由下游峡谷壅水引起的淤积)3溪口滩形式岀现的(1大的山区河流,当二岸溪沟发生洪水或泥石流时,常在溪口堆积成溪口滩2冲积物量大粒粗,不易被主流带走,表现为冲冲淤淤)4地震山崩滑坡引起(大规模地地震山崩滑坡引起河道堵塞,引起上下游岀现壅水和跌水,剧烈改变水流和河床形态)开发与利用1开发旅游2能源宝库3航运具潜力平原河流概述:平原河流流经地势平坦,土质疏松的平原地区.形成过程主要表现为水流的堆积作用河床形态:平原河流在平面上具有,顺直,分汊,弯曲,散乱四种.横断面分抛物线形,不对称三角形,马鞍形,多汊形.河漫滩是位于中水河槽两侧,在洪水时能被淹没的高滩.由堆积作用造成的平原河漫滩.成型堆积体:冲积河流的河底有规律地分布着各种形式的大尺度沙丘,统称〜主要5种:1边滩2浅滩3 沙咀4江心滩5江心洲枯水期边滩有漂亮心型沙洲岀露--浅滩--支流河口三角洲--江心滩/水流及泥沙运动:平原河流集水面积大,流经土壤疏松,坡度平缓地带,汇流时间长,且降雨分配不均,支流入汇有先后,故洪水没有陡涨陡落的现象,持续时间较长/平原河流水沙运动的基本模型是滩槽水沙交换•两种情况:1 河漫滩和中水河槽平行2具有弯曲外形的中水河槽位于顺直或微弯的洪水河槽之中河漫滩和中水河槽平行/河床的演变:体现在河槽中成型堆积体的发展变化上.规律是汛期淤积壮大,枯季冲刷萎缩冲积河流类型:平面形式--演变规律:顺直型--边滩平移型,弯曲型--蜿蜒型,分汊型--交替消长型,散乱型--游荡型.//河床演变分类:1时间特征:长期,短期.2空间特征:大范围,局部.3演变形式:纵向,横向.4方向性特征:单向,复归性.5引起演变的外力:自然,人工干扰.//影响因素:1进口条件(上游来水条件,上游来沙条件)2岀口条件(侵蚀基点条件:河面、湖面、海面等)3河床周边条件:(地理、地质条件: 河流比降、宽度,河底、河岸的组成)河床演变的根本原因:输沙平衡的破坏.G o G i:岀入区域的输沙率,B、L:区域的宽度和长度匚y°:时段.It内的河床冲淤厚度(淤+ ,冲—”'淤积物的干密度/河流自动调整作用:当外部条件变化引起输沙平衡的破坏,河流进行自动调整以达到新的输沙平衡.特征1平衡趋向性2调整多样性3 反应的整体性4河床变形滞后性 5 能耗最小河流水力几何形态:能够自由发展的冲积平原河流的河床,在挟沙水流长期作用下,有可能形成与所在河段具体条件相适应的某种均衡状态.与河床的稳定性、特征流量密切相关.河床稳定指标:研究冲积河流的河床演变特性时,引入一特征参数之一河床稳定指标:纵向,横向,综合/纵向稳定系数:河床在纵深方向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泥沙抗拒水流运动的摩阻力与水流作用于泥沙的拖曳力的对比.洛赫庆系数-h1愈大,河床愈稳定/横向稳定系数:横向稳定与河岸稳定密切相关,决定河岸稳定的因素是主流顶冲地点及走向,河岸土壤抗冲能力./ 造床流量:造床作用与多年流量过程的综合造床作用相当的流量.马卡维也夫法:相应于最大峰值的流量值约相当于多年平均最大洪水流量,其水位约于河漫滩齐平,此流量为第一造床流量.决定中水河槽流量,通常所说的造床流量为二/相应次大峰值的流量略大于多年平均流量,其水位约与边滩高程相当,此为第二造床流量,仅对枯水河槽有作用. 平滩水位法在河段内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断面,取平滩水位时平均流量作为造床流量/造床流量保证率不同国家相差很大/河相关系:自由发展的冲积平原河流河床在水流长期作用下形成与所在河段条件相适应的均衡水力几何形态,在这种均衡形态的有关因素和表达来水来沙条件及河床地质条件的特征物理量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称为河相关系或均衡关系//沿程河相关系:相对某一特征流量的河相关系.适用一个河段不同断面,同一河流不同河段,甚至不同河流/断面河相关系:同一断面相应于不同流量的河相关系/早期河相关系是经验性质的.选比较稳定或冲淤幅度不大,年内输沙率接近平衡的可自由发展的人工渠道和天然河道进行观测,在形态因素与水力泥沙因素之间建立经验关系/近代量纲分析法,联解公式,量纲分析/匚河相系数,河型有关.B0.5/h=C 反映天然河流随河道尺度或流量的增大,河宽增加远较河深增加为快的一般性规律/河流纵剖面:也属于一种河相关系,分为河床纵剖面和水流纵剖面/河道整治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修建整治建筑物或采用其他整治手段,调整水流结构及局部河床形态,使河床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河道整治规划1洪水整治规划2中水整治规划(河势规划)3枯水整治规划/河势指一条河流或一个河段的基本流势,也称基本流路.河势规划遵循因势利导综合整理的原则/堤防工程:包括规划. 设计.施工.防汛抢险和岁修管理等.. 规划与设计包括1堤线选择2堤顶高程和堤防间距3堤身横断面(一般设计为梯形.主要设计参数是堤身稳定性、堤顶宽度及临、背水边坡系数”护岸工程1下层工事(枯水位以下,包括护底护脚,总称护脚)2中层工事(两者之间,块石护坡可分为抛石和砌石两种)3上层工事(洪水位加波浪爬高和安全超高以上,平整岸坡,栽种树木,修建集水沟”枯水河床整治:在碍航浅滩上修建整治建筑物,以改善通航条件/通航保证率:在规定的航道水深下一年内能够通航的天数与全年天数之比,常用百分率表示/航道尺度:1航道最小水深2航道宽度3航道曲率半径14流速及流态5过河设施/设计水位:根据通航标准达到航道尺度的起算水位1算术平均2保证率法3保证率频率法/整治水位:与整治建筑物头部高程齐平时水位1经验数据法:由边滩高程确定2造床流量法:第二造床流量相应水位//整治手段:枯水河床整治是要解决枯水期碍航问题,整治手段与浅滩整治相同1修建枯水整治建筑物:丁坝(长丁坝束狭河槽改变主流位置,短丁坝迎托水流外移)顺坝(束狭河槽导引水流,调整河岸)锁坝(塞支强干)导流建筑物(激起人工环流)2采用疏浚或爆破工程:山区石质河流.爆破工程多用于山区河流质河床的疏浚/顺直型河段/ 几何形态:从平面看,这种河段比较顺直,河槽两侧分布的犬牙交错的边滩和深槽或上下深槽之间存在的较短的过渡段,常称浅滩/主要判断指标是曲折系数:顺直型河段一般小于1.2(蜿蜒型河段曲折系数更大)边滩长宽比为5./曲折系数:自上游过渡段中点起沿河道中心线至最后一个过渡段中点止的曲线长度与起点至终点的直线长度之比/水流:造床流量下,边滩头部水位沿程降低,滩尾水位略有升高,深水部分相反. 低水位浅滩段水深小比降陡流速大,深槽段水深大比降缓流速小.流量增加时,浅滩段比降减小,深槽段比降增大/输沙:横向分布看,边滩的推移质输沙率远大于深槽.纵向分布,边滩中部输沙率大于滩头和滩尾的.深槽相反,中部输沙率小于深槽头部和尾部的,此规律与流速场相应// 边滩长度定量b=0.57B,l=2.8B/流量变化浅滩影响:1洪水期浅滩淤积深槽冲刷2枯水期浅滩冲刷深槽淤积3推移质和悬移质中的床沙质参加造床运动/演变规律:通过推移质运动使边滩深槽浅滩作为一个整体下移/不利结果:1边滩下移使河道不稳定2航运困难3港口淤积4取水困难/整治原则固定边滩使其不向下游移动,稳定整个顺直型河段.措施修建上挑式淹没丁坝群/蜿蜒型河段/几何形态:由一系列正反相间的弯道和介乎其间的过渡段衔接而成横断面:弯道段呈不对称三角形,凹岸坡陡水深,凸岸坡缓水浅.过渡段呈对称的抛物线形或梯形/水流:横比降导致凹岸凸岸纵比降不同,形成横向环流,环流的方向,上部恒指向凹岸,下部恒指向凸岸/横向环流:是否产生环流:水流是否弯曲来确定.横向环流:上部恒指向凹岸,下部恒指向凸岸./输沙:横向环流存在,决定泥沙运动特点1洪水期弯道段水流挟沙力大于过渡段,枯水期弯道段水流挟沙力小于过渡段2洪水期槽冲滩淤,枯水期槽淤滩冲3床沙:异岸输移同岸输移,聚散现象/演变:2种/一般:曲折程度加剧,河长增加,曲折系数增大.横断面变形表现为凹岸崩退凸岸淤长.两岸冲淤面积接近相等,断面形态不变,断面接近平衡/突变1自然裁弯:河段发展由于某些原因使同一岸两个弯道弯顶崩退,形成急剧河环和狭颈.狭颈的起止点相距很近,水位差较大,如遇水流漫滩,在比降陡流速大时可将狭颈冲开,分泄部分水流形成新河2撇弯:曲率半径很小的急弯,凹岸淤积3切滩:凸岸边滩较低,抗冲能力低/形成条件:1从能量观点解释:要求河流比降小流速小2认为顺直水流的不稳定性是形成蜿蜒型河段的原因/裁弯工程规划设计:引河线路与引河平均形式(根据地质,引河平面形态,与上下游河段的衔接统筹考虑.引河长度以裁弯比为控制标准.断面为梯形)/引河断面可设计成最终过水断面的1/5〜1/15/分汊型河段/1平面形态:上端放宽,下端收缩中间最宽2横断面:分流区汇流区均呈马鞍形,分汊段为江心洲分隔复式断面3纵剖面:两端低中间高上凸形态,呈起伏相间形态/演变规律:汊道演变特点:主支汊易位(上游水流动力轴线摆动,引起分流分沙变化”整治措施1分汊河段固定:在上游节点,汊道入口及江心洲首尾修建整治建筑物2改善汊道(调整水流调整河床)3堵汊工程:塞支强干,修挑水坝锁坝/水流/分流区高水下移低水上提.水位:支汊高于主汊/汇流区水位:支汊高于主汊/输沙:分流区两侧含沙量大中间较低.汇流区两侧含沙量小中间大,底部含沙量更大/游荡型河段/形态特征:河身顺直,曲折系数小于1.3.较长范围内往往宽窄相间.河段内河床宽浅,洲滩密布,汊道交织/水流:河床宽浅,平均水深小,流速大.洪水暴涨暴落.年内流量变幅大/输沙:含沙量大,同流量下含沙量变化大,流量与含沙量关系不明显/演变规律1多年平均河床逐年抬高2年内冲淤变化是汛期主槽冲刷滩地淤积.非汛期主槽淤积滩地冲刷3平面变化规律:主流摆动剧烈,主槽位置摆动,摆动幅度大,河势变化迅速/形成原因:流量一定时比降陡流速大.组成河槽物质为颗粒细的散粒泥沙,在较强水流作用下易冲易淤.来水量小来沙量大河床比降大/整治措施:综合治理.水土保持修建水库发展灌溉和河床整治/浅滩特征类型:处于两反向弯道间的沙梗即常见浅滩.五部分:上边滩. 下边滩.上深槽.下深槽.浅滩脊.类型1正常2交错3复式4散乱/演变因素:1流速减小2环流变化3洪枯水流向不一致4输沙不平衡//规律:有纵向变形横向变形,单向变形与复归变形,主要为复归.即随河道水文过程而呈周期性变化,浅滩与淤积周期性交替.整治:修建整治建筑物和浅滩疏浚(维护性.基建性”挖槽水力计算:1设计挖槽横断面2确定挖槽方向角9.3估算水位降落.。
河道演变规律(课堂PPT)
B
h
其中河宽B及平均水深h是相应于平摊流量而言的、单位为米, ξ通称河相系数,山区河段为1.4,细沙河段为5.5
上反映了天然河流随着河道尺度或流量的增大,河宽增加远 较水深增加为快的般性规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ξ与河型密 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水沙两相流动床的平直状态是不稳定的, 施加一个小的扰动波之后就会转变成为波动状态,并在相 当大的范围内,有能力将这种波动状态保持下去,这是由 水沙两相流的内在矛盾决定的,它反映了输沙不平衡的绝 对性,从而也反映了河床演变的绝对性
5
使河流经常处于输沙不平衡状态的另一重要原因 是,河流的进出口条件经常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之 中
进口水沙条件几乎总在变化
这主要是由气候因素,特别是降水因素在数量及地区分布上 的不稳定性造成的,由此产生的水沙量的因时变化比较显著
其它因素,如地形、土壤、植被等也存在一些缓慢的变化, 对进口水沙条件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出口条件
如果着眼点是前面提到的侵蚀基面,其变化是很缓慢的;
如果着眼点是水流条件的变化,如干支流的相互顶托,潮汐 破对洪水波的影响等,仍可能产生很大的变化
蜿蜒型河段是冲积平原河流最常见的一种河型, 在流域条件变化十分广泛的范围内,都存在这种 河型
从土壤地质看,绝大多数河岸是粘性土壤和中细 沙或沙砾组成的二元相结构,河谷都比较开阔
在我国这种河型分市得十分广泛
32
下荆江弯曲河道
33
形态特征
从平面上看,蜿蜒型河段是由一系列正反 相间的弯道和介乎其间的过渡段衔接而成 的
4
当外部条件,即进口水沙条件、出口侵蚀基点条件和河床 周界条件保持恒定,且整个河段处于输沙平衡状态时,河 段的各个部分仍可能处于输沙不平衡状态
03 河床演变学(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节
河相关系
4、沿程河相关系 沿程河相关系是指不同河流的断面上或同一河流 沿程的不同断面上断面尺寸与特征流量 特征流量之间的关 沿程的不同断面上断面尺寸与特征流量之间的关 称为沿程河相关系。 系,称为沿程河相关系。 5、断面河相关系 断面河相关系是指同一河流上的同一断面, 断面河相关系是指同一河流上的同一断面,在不 同流量下的断面尺寸与流量的关系。 同流量下的断面尺寸与流量的关系。 6、沿程河相关系和断面河相关系的区别
K
n
=
Q
f
Qm
U λ a U cb
2 B + 0 . 15 h
③、活动性最小假说的数学表达形式
∂K n =0 或 ∂U ∂K n =0 或 ∂B ∂K n =0 ∂h
14
第三节
2、联解公式法 、
河相关系
㈡、窦国仁最小活动性假说(将最小活动性假说作为补充方程) 窦国仁最小活动性假说(将最小活动性假说作为补充方程) ④、将最小活动性假说作为补充方程推导河相关系式 水流连续方程
3、从理论上推导均衡河流河相关系的方法如何?如何补充 从理论上推导均衡河流河相关系的方法如何? 第四个约束条件? 第四个约束条件? 4、在一条河流上,下游测站A的平滩流量是上游测站B处平 在一条河流上,下游测站A的平滩流量是上游测站B 滩流量的4 滩流量的4倍,试估算测站A处平滩流量下的水面宽比测站B 试估算测站A处平滩流量下的水面宽比测站B 处大多少?(提示:利用Leopold河宽与流量关系求解) 处大多少?(提示:利用Leopold河宽与流量关系求解) ?(提示 Leopold河宽与流量关系求解 推求Leopold沿程河相关系中系数和指数的约束关系。 Leopold沿程河相关系中系数和指数的约束关系 5、推求Leopold沿程河相关系中系数和指数的约束关系。
河床演变基本原理 平原冲积河流一般特性、河床演变分类和影响因素 PPT
中水河槽分汊,一般为双汊,也有多汊的. 形态特征 各汊周期性地交替消长。 演变特征
23
8.1.3 平原冲积河流的河型分类 2 不同河型的特点 散乱型或游荡型主要特点:
散乱型或游荡型
沙滩密布,汊道纵横; 变化迅速,出没无常。
形态特征 演变特征
24
8.1.3 平原冲积河流的河型分类 3 成型堆积体分布
21
8.1.3 平原冲积河流的河型分类 2 不同河型的特点
弯曲型或蜿蜒型主要特点:
弯曲型或蜿蜒型
形态特征 中水河槽具有弯曲外形,深槽紧靠凹岸,边滩依附凸岸; 演变特征 自由弯道: 凹岸冲蚀,凸岸淤长;
河身在无约束条件下向下游蜿蜒蛇行; 约束弯道: 平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22
8.1.3 平原冲积河流的河型分类 2 不同河型的特点
图8-1
3
8.1 平原河流的一般特性 8.1.1 河床形态
①、平原河流的河谷 通常所说的河槽指中水河槽,中水河槽比较宽浅,枯水期 常用边滩、心滩出露,断面宽深比一般在100以上。
图8-1
4
8.1.1 河床形态 ②、 平面形态 有顺直、弯曲、分汊、散乱四种典型平面形态。
5
8.1.1 河床形态 ③、 横断面形态 顺直河段过渡段多为抛物线形,弯曲河段多为不对称三角 形,分汊河段中则为马鞍形(W形),游荡型河段则为多 汊形(宽浅不规则形)。
顺直型或边滩平移型
弯曲型或蜿蜒型
边滩呈犬牙交错分布在河道两岸
边滩依附凸岸
25
8.1.3 平原冲积河流的河型分类 3 成型堆积体分布
分汊型或交替消长型 散乱型或游荡型
江心洲、心滩稳定、成型
水力学与桥涵水文复习题
《水力学与桥涵水文》( A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连续介质:对于液体的宏观运动而言,可以把液体视为由无数质点组成、没有空隙的连续体,并认为液体各物理量变化也是连续的,这种假设的连续体称为连续介质。
2、渐变流与急变流:当流场中的流线虽然不是相互平行的直线,但几乎近似于平行直线的流动,称为渐变流。
它是一种近似的均匀流。
若水流的流线之间夹角很大或流线弯曲较大,这种水流称为急变流。
3、累积频率及重现期:水文统计中,等于或大于某一随机变量值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该随机变量的累积频率。
等于或大于某一随机变量值在多年观测中平均多少年或多少次可能再现的时距,称为重现期。
h三者全部4、河槽最低冲刷线:桥梁墩台处桥下河床自然演变等因素冲刷深度△h,一般冲刷深度h p及局部冲刷深度b完成后的最大水深线,称为桥下河槽最低冲刷线。
5、水力最优断面:是指当渠道过水断面面积A、粗糙系数n及渠道底坡i一定时,渠道通过最大流量的断面形状。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25分。
)1、径流形成过程一般分为降雨、流域蓄渗、坡面漫流、河槽集流四个阶段。
2、河流的基本特征,一般用河流长度、弯曲系数、横断面积及纵向比降等表示。
3、作用于静止液体表面上的力有压力,质量力有重力。
4、静水压强有绝对压强、相对压强和真空值三种表示方法。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正确的在括号填“√”,错误的填“×”)1、恒定流一定是均匀流,层流也一定是均匀流。
(×)2、紊流光滑区的沿程水头损失系数仅与雷诺数有关。
(√)3、河床比降大,流速大,易于淤积,反之冲刷。
(×)4、满宁公式只能适用于紊流阻力平方区。
(√)5、当明渠均匀流水深大于临界水深,该水流一定是急流。
(×)6、墩台局部冲刷深度与冲向墩台的水流行进流速有关。
(√)7、梁式桥的标准跨径是指两桥墩之间桥中心线长度。
(×)8、恒定总流能量方程只适用于整个水流都是渐变流的情况。
河床演变名词解释
河床演变名词解释
河床演变是河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连续性变化过程。
它是地貌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学科之间的一个重要接口,它使有机沉积和无机沉积的当量相结合,为形成新的河流沿岸代表和最终湖泊而介入。
河床演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泥沙累积
泥沙累积是河流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河床物质会在洪水洪侵下被沿河输送和大量累积在河床上。
二、河床腐蚀
河床腐蚀,也称河床侵蚀,通常指的是由洪水通过冲刷和冲积作用,使河段变得更深、更陡,从而改变了原来的河床形态。
三、流通床抬升
流通床抬升是指由潮汐动力或气候变化引起的水位升高,使河床灌溉水淹没而产生的抬升作用。
四、代向床抬升
代向床抬升是指水流伴随沉积物被累积到河床上,从而使河床升高而发生的抬升作用。
五、地形抬升
地形抬升是指随着构造活动造成地形变化,导致山脉变高,从而导致河床抬升而发生的作用。
六、河流分支
河流分支是指河流在河流淤积变化下,由于水流路线被阻挡,新的支流形成的现象,从而改变了河流的分要结构。
七、河口展开
河口展开是河口在河道演变过程中,河口处的河流广度和深度发生对比,导致河口往海洋方向展开,使得河口的宽度和海岸功能越来越重要的演变现象。
第2章 河床演变
河 弯曲 弯曲 自由弯曲 非自由弯曲
型
分
类 辫状 缓坡辫状 分汊 陡坡辫状
顺直或微弯 顺直 单股
弯曲或蜿蜒 曲流 单股弯曲 曲流 弯曲 河曲 弯曲 弯曲或蜿蜒 蜿蜒 弯曲 有限弯曲 弯曲 蜿曲
周期展宽或顺直 顺直 微弯边滩 顺直 网状 微弯分汊 分汊 江心洲 顺直微弯 顺直微弯 顺直或边滩平移 顺直 顺直微弯 顺直 分汊
第二章 河床演变
河床演变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广义的河床演变是指河流从河源到河口的各个 部分的形成和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 其时间尺度以地质年代计, 它属于河流地貌学的研究范 畴,这部分可参见第一章有关内容;狭义的河床演变是指在来水来沙的作用下,近期的河流 形态与河床边界的变化, 它则属于河床演变学的研究范畴。 本章所说的河床演变是指狭义的 河床演变。但是,应该指出,由于近期的河床演变是建立在历史的演变过程基础之上的,因 此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不能加以截然分开。
第一节 河型分类、成因及转化
一、河型分类
河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山区、平原、河口)和具有的水动力特性(坡降、流速、输 沙能力、水流方向等),一般可分为山区河流、平原河流和潮汐河流 3 大类型。山区河流在 发育过程中,通常以侵蚀下切为主,因此河谷横断面多呈“V”形或“U”形。平原河流河谷 开阔,地势平坦,有深厚的冲积层,河道横断面也呈多种形式。 平原河流由于河段所在位置的差异, 来水来沙条件以及河床边界条件各不相同的河段其河床形态和演变规律 也各有不同,会形成各种不同的河型。关于平原河流的河型划分,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研究 工作,表 2-1 为国内外学者根据平原河流的平面形态和动态特征对河型划分的部分研究成 果。
游荡 辫状 顺直分汊 辫状 摆动 分汊 散乱 散乱或游荡 游荡 分汊 潜洲型 江心洲型 分汊 游荡 游荡
河床演变
3.1主要问题
理论
目前国内外对河床演变中的诸如河床自动调整机理、河相 关系、不同河型的成因等重要问题,并无完全一致的定论,许 多方面尚在争议之中 。 河型转化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非线性特性。时间上;河 型转化过程中因水沙条件变化过程的统计涨落而可能出现的突 变现象 。空间上;局部河势的发展趋势有可能完全不同于整体 河段的河型转化趋势 对边界条件的限定和对河流系统的判定(开放系统还是封闭 系统)。 变量 径流过程、水力比降、含沙量、泥沙粒径等主要控制变量 引发的河型转化既可能是渐变、也可能是突变。
稳定性理论:由稳定性理论出发研究河形问 题的方法,一般都是先假定河床上有一个小 的周期性的可衰减、可增大也可稳定的扰动, 结合反映床面沙波形态的阻力公式及泥沙纵 向和横向输沙的连续方程求解得到扰动传播 的有关参数,最后根据初始扰动有关参数随 时间变化的稳定性分析或根据假定来给出相 应的河流平面形态。
1.5河型分类
国外:Leopold 和Wolman的顺直、弯曲、辨 状3 种。 Leopold 和Wolman的分类法偏重于平 面形态的描述, 没有明确区分不同类型河流 的演变特性 国内:顺直型,弯曲型,游荡型,分汊型
2.1河型转化机理及判别指标
关于河型的成因及转化有不同的出发点, 也有不同的成果,大致有如下几类:从河道 边界组成出发;从河道形态出发;从地壳运 动出发;从水动力学出发;从能量耗散出发; 从来水来沙条件出发。
河床演变
1.概念定义
河床演变是指河流在自然条件下,受两 岸的土质、植被影响,或受人工建筑物的影 响时所发生的变化,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 的结果,水流作用于河床,使河床发生变化, 河床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水流结构。水流与 河床构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他们互依互存、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同类型河流的河床 演变规律各不相同。
水力学及河道整治基础知识
水力学基本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单位体积的物体所含有的质量称为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是()(A)kg/m3(B)g/ m3(C)N/m3(D)kN/ m32.单位体积的物体所具有的重量称为容重,容重的单位为()。
(A)kg/ m3 (B)N/m3或kN/m3(C)t/ m3(D)g/ m33.黏滞力的存在可使水流的流速分布()(A)均匀 (B)处处相等(C)不均匀 (D)处处相同4.液体静止时不能承受拉力和剪切力,但却能承受()。
(A)压力 (B)水平力(C)垂直力(D)作用力5.水在静止状态下对固体边壁的压力称为()。
(A)静水压力(B)动水压力(C)水重(D)作用力6.静水压力的大小与受压面在水中的深度和受压面积的大小()(A)成反比 (B)成正比(C)成比例(D)无关7.单位面积上的静水压力称为()。
(A)静水压强 (B)静水压力(C)动水压力(D)动水压强8.静水压强的单位是()。
(A)t /m3 (B) kg /m3(C)g/m3(D)N/㎡或kN/㎡9.流速是指液体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流速的单位为()(A)kg/m3(B)N/㎡(C)m/s (D)m/s210.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道某一过水断面的液体()(A)体积 (B)重量(C)质量(D)面积11.一般所说的流速是指同一断面上的()(A)平均流速 (B)最小流速(C)水面流速(D)最大流速12.江河渠道中不同过水断面及同一过水断面上不同点的流速往往是()。
(A)不同的(B)相同的(C)没有关系的(D)不能确定13.若在任意固定空间点上,水流的所有运动要素都不随()变化,称为恒定流。
(A)时间 (B)空间 (C)位置 (D)方向14.运动要素不随()变化的水流称为均匀流。
(A)时间 (B)流程 (C)横向 (D)水深方向15.明渠均匀流的特征不包括()。
(A)过水断面的形状、尺寸和水深沿程不变 (B)流速分布沿程变化(C)断面平均流速沿程不变 (D)总水头线、水面线和渠底线相互平行16.产生明渠均匀流的条件包括:水流(),渠道必须是长而直、底坡不变的正坡渠道,过水断面的形状、尺寸、粗糙程度沿程不变,不存在阻水建筑物和干扰。
浅谈河床演变
浅谈河床演变摘要:河流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产物。
水流与河床,二者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水流作用于河床,使河床发生变化;河床反作用于水流,影响水流的特性。
由因生果,倒果为因,循环往复,变化无穷,尤其河道上修建各类工程之后,受到建筑物的干扰,河床变化将更为加剧。
关键词:河床演变均衡稳定演变类型河床演变是指河床在自然条件下或受人工建筑物影响而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水流、泥沙与河床相互作用的反映。
河流存在两个反馈系统:水流挟带泥沙,泥沙的存在又影响水流结构;水流作用于河床,使河床发生变化,河床形态反过来又影响流速分布。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河流中泥沙的冲刷、搬运和堆积而实现的,泥沙在其中起着纽带作用。
当流速增加,组成河床的泥沙遭到冲刷,使河床降低或拓宽;当流速减小,水中挟带的泥沙沉积于河床上,使河床抬高或束窄,河床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河床演变理论研究进展综述河床演变是一门新兴学科。
目前尚无统一理论如何表达河床演变自动调整作用基本原理是河床演变学研究的难题之一,前人进行了长期艰苦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极值理论和假说,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 Leopold(1962)提出河流能量沿程均匀分布的最大统计熵理论[1]:相当于UJ=常数。
Leopold最先提出应用统计熵理论来研究河床演变,由于沿河各段的能量分布受地质地貌条件控制不能沿河自由调整,能量沿程分布不满足构造统计熵的条件,因而河流能量难以达到沿程均匀分布。
(2)窦国仁(1964)提出最小河床活动性假说[2]:在给定的来水来沙和河床边界条件下,不同的河床断面具有不同的稳定性或活动性,而河床在冲淤变化过程中力求建立活动性最小的断面形态。
由于河床活动性指标为经验表达式,难以在理论上阐明,也缺乏实测资料进行严格的验证。
(3)Langbein(1964)提出最小方差假说[3]:随着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当地的水力因子将发生调整以趋于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对应的是使各水力因子变化的方差达到最小。
河床演变
第六节河床演变一、河床演变的基本知识(一)河床形态变化的类型河床的几何形状,称为河床形态。
河床形态变化,称为河床演变,它是河床泥沙运动的结果,可有两种类型:1.纵向变形河床沿水流方向的高程变化,称为河床的纵向变形,它是河流纵向输沙不平衡造成的结果。
河源与上游的河床下切、下游河床的淤高,均属此类,其变化幅度随岩石性质而异,细沙河床的变化幅度可能很大。
它对于桥梁工程设计的影响不可忽视。
2.横向变形河湾发展、河槽扩宽、塌岸、分汊、改道等河床平面形态的变化,统称为横向变形。
河湾的发展与弯段水流离心力有关,它可使凹岸不断受到冲刷,凸岸不断出现淤积,产生横向比降,可导致河流截弯取直或河流改道。
(二)河床演变的影响因素河床演变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有:1.流域的产沙条件流域的产沙量及泥沙组成等对河床演变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黄河及华北地区一些河流,河水含沙量很大,因此下游河道淤积十分严重。
2.流量变化流量越大,水流的挟沙量就越多。
流量变化越大,泥沙运动和河床的变形就越剧烈。
设河水的含沙量为ρ,流量为Q,输沙率为Q s,则有Q s=ρQ (8-17)3.河床土质土质坚实的河床变形缓慢,土质松软的河床易受冲刷。
4.水流比降河床比降大,流速大,冲刷力强,河床受冲刷厉害。
反之则易于淤积。
5.副流作用水流中由于纵、横比降及边界条件的影响,其内部形成一种规模较大的旋转水流,如图8-12所示,称为副流。
它从属于主流而存在,是河床冲淤的直接原因。
229厚桥涵图8-121-冲刷坑;2-回水区;3-路堤;4-主流6.人类活动如兴修水利工程,建造堤坝、桥、涵等活动,都会对河床演变产生重大影响。
二、建桥后对河床演变的影响建造桥梁后导致的河床演变属人类活动影响因素之一,它只是发生在桥位上、下游不远的范围内。
主要为:(一)平原弯曲型河段(属于次稳定河段)在这类河段上建桥,其孔径一般都大于或等于河槽宽度,建桥对河床的影响小。
但是,当桥位通过水深较大的河湾时,因河床自身的天然演变,有可能形成河湾逼近桥台、桥头引道或导流堤,危及桥台基础。
河床演变
第六节河床演变一、河床演变的基本知识(一)河床形态变化的类型河床的几何形状,称为河床形态。
河床形态变化,称为河床演变,它是河床泥沙运动的结果,可有两种类型:1.纵向变形河床沿水流方向的高程变化,称为河床的纵向变形,它是河流纵向输沙不平衡造成的结果。
河源与上游的河床下切、下游河床的淤高,均属此类,其变化幅度随岩石性质而异,细沙河床的变化幅度可能很大。
它对于桥梁工程设计的影响不可忽视。
2.横向变形河湾发展、河槽扩宽、塌岸、分汊、改道等河床平面形态的变化,统称为横向变形。
河湾的发展与弯段水流离心力有关,它可使凹岸不断受到冲刷,凸岸不断出现淤积,产生横向比降,可导致河流截弯取直或河流改道。
(二)河床演变的影响因素河床演变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有:1.流域的产沙条件流域的产沙量及泥沙组成等对河床演变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黄河及华北地区一些河流,河水含沙量很大,因此下游河道淤积十分严重。
2.流量变化流量越大,水流的挟沙量就越多。
流量变化越大,泥沙运动和河床的变形就越剧烈。
设河水的含沙量为ρ,流量为Q,输沙率为Q s,则有Q s=ρQ (8-17)3.河床土质土质坚实的河床变形缓慢,土质松软的河床易受冲刷。
4.水流比降河床比降大,流速大,冲刷力强,河床受冲刷厉害。
反之则易于淤积。
5.副流作用水流中由于纵、横比降及边界条件的影响,其内部形成一种规模较大的旋转水流,如图8-12所示,称为副流。
它从属于主流而存在,是河床冲淤的直接原因。
229厚桥涵图8-121-冲刷坑;2-回水区;3-路堤;4-主流6.人类活动如兴修水利工程,建造堤坝、桥、涵等活动,都会对河床演变产生重大影响。
二、建桥后对河床演变的影响建造桥梁后导致的河床演变属人类活动影响因素之一,它只是发生在桥位上、下游不远的范围内。
主要为:(一)平原弯曲型河段(属于次稳定河段)在这类河段上建桥,其孔径一般都大于或等于河槽宽度,建桥对河床的影响小。
但是,当桥位通过水深较大的河湾时,因河床自身的天然演变,有可能形成河湾逼近桥台、桥头引道或导流堤,危及桥台基础。
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
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第二节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自然界的河流无时不刻都处在发展变化过程之中。
在河道上修建各类工程之后,受到建筑物的干扰,河床变化将人为加剧。
由于山区河流的发展演变过程十分缓慢,因此,通常所说的河流演变,一般系指近代冲积性平原河流的河床演变。
河流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产物。
水流与河床,二者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水流作用于河床,使河床发生变化;河床反作用于水流,影响水流的特性。
由因生果,倒果为因,循环往复,变化无穷,这就是河床演变。
水流与河床之间相互作用的纽带一泥沙运动。
泥沙有时因水流运动强度减弱而为河床的组成部分,有时又因水流运动强度的增强而成为水流的组成部分。
换句话说,河床的淤积抬高或冲刷降低,是通过泥沙运动来达到和体现的。
因此,研究河床演变的核心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关于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问题。
一、河床演变分类天然河流中,河床演变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是极其复杂的。
根据河床演变的某些特征,可将冲积河流的河床演变现象分为以下几类:(1)按河床演变的时间特征,可分为长期变形和短期变形。
如由河底沙波运动引起的河床变形历时不过数小时以至数天;蛇曲状的弯曲河流,经裁直之后再度向弯曲发展,历时可能长达数十年、百年之久。
(2)按河床演变的空间特征,可分为整体变形和局部变形。
整体变形一般系指大范围的变形,如黄河下游的河床抬升遍及几百km的河床;而局部变形则一般指发生在范围不大的区域内的变形,如浅滩河段的汛期淤积,丁坝坝头的局部冲刷等。
(3)按河床演变形式特征,可分为纵向变形、横向变形与平面变形。
纵向变形是河床沿纵深方向发生的变形,如坝上游的沿程淤积和坝下游的沿程冲刷;横向变形是河床在与流向垂直的两侧方向发生的变形,如弯道的凹岸冲刷与凸岸淤积;平面变形是指从空中俯瞰河道发生的平面变化,如蜿蜓型河段的河弯在平面上的缓慢向下游蠕动。
(4)按河床演变的方向性特征,可分为单向变形和复归性变形。
第三章河床演变2007
二、河相关系式
• 1、纵剖面河相关系式: • 河床纵剖面是非连续的光滑曲线,一般呈波 浪形或阶梯型。在实际问题分析中,近似处 理成连续的光滑曲线 • 纵比降:沿程河相关系 1.3 黄河下游 J=41d50 荆江河段 J=25d50
2.38
河流纵剖面及其影响因素
• 纵剖面一般是下凹的,可用指数、对数或幂函 数曲线描述。 • 下凹度,A 为一半河道长度处,河底距纵剖面 上下游端点连线的长度。
三、河床演变的特点
• • • • • 1、河床演变的绝对性; 2、影响河床演变因素的相对性 3、河床变形的集中性; 4、河床变形的滞后性; 冲积河流的河道形态是在一定外界条件 下由水流和泥沙运动塑造而成的。演变 的物理过程涉及到的变量很多,可以应 用的力学和数学定律及条件却不够,许 多问题不能进行精确的分析运算,常常 需要依赖于简化假定。
• 马卡维也夫计算方法: • (1) 将历年或典型年的流量分级; (2)确定各级流量出现的频率; (3)绘制河段的Q~J关系; m (4)计算每级流量的Q JP m • (5)绘制Q~ Q JP关系; m • (6)从图中查出Q JP最大值的Q。 • 平滩流量(bankfull discharge) • 平滩水位(bankfull stage) :指在滩槽分明的河道 里,主槽充满后,与新生河漫滩表面齐平的水位。
2、河道演变过程研究的时间尺度
• Schumm在1971年提出可以把时间尺度分为三 种:稳定时段(量级为天)、准衡时段(量级 为百年)和地质时段(量级为百万年)。 • 对于实际工程有重要影响的的泥沙输运问题其 时间尺度限于百年以内,流域中的气候、地形、 植被、岩性可视为确定的自变量,地质构造可 以忽略,侵蚀基面视为稳定。河道形态的因变 量包括:流量、输沙率、泥沙粒径、河谷比降、 岸壁阻力等。如果研究的是地质时间尺度,则 气候、地形、植被、岩性不再是确定的自变量, 而为不确定因变量。见表6-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19
5
6
2 3
8
7
10
11
1:洪水位;2:中水位;3:枯水位;4:堆积阶地谷坡;5:谷坡与谷底交界坡脚; 6:河漫滩;7:边滩;8:滩唇;9:堤防;10:冲积层;11:原生基岩
图 3.1 平原河道典型断面
(1)顺直型
(2)分汊型
(3)弯曲型
(4)游荡型
图 3.2 平原河道不同类型河道断面图
边滩
3.1.3 造床流量
河道中的流量条件总是在不断变化。而在进行长期河床演变分析时,直接引入流量过程 是非常困难的。若引入一种代表流量,其造床作用与实际流量过程的造床作用相当,则这一 代表流量称为造床流量。水位低于平滩水位时,水流所能挟带的泥沙较少,对河床的作用也 较小;水位略超过河漫滩后,尽管流量剧增,但水流被分散到广阔的河漫滩上,河漫滩上水 深小,阻力大,流速小,故其综合造床作用也不大。并且,超过河漫滩的流量出现的频率也 比较低,从长期来看,造床流量不应比平河漫滩流量高。当水位恰好平河漫滩时,水流比较 集中,其造床作用最大。所以,经常把平滩流量作为做造床流量。
河流的在河床组成及河谷坡降相同的条件下,流量及其变幅越大,河流越不稳定,越容易发 展成游荡型河道;在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比降小的河流容易保持适当弯曲的外形,河道也较
42
稳定;另外,当流量和坡降一定时,两岸组成物质的抗冲性越差,河身越容易向两侧发展。
所考虑因素不同,得到的划分河道类型的准则及方法也相差很大。通过分析世界多条河流资
山区河流河床多由卵石或裸露的岩石构成,河谷狭窄,多呈“V”字形,其形态受地质 构造影响很大。由于山区河流流域坡面陡峻,径流系数大,其水位和流量变幅很大,如长江 支流嘉陵江北碚站的洪枯水流量变幅达 180 倍。洪水历时短,枯水历时长,没有稳定的中水 期。河流水面比降大,且沿程分布不均匀,大多数山区河流的水面比降超过 1‰,有的甚至 超过 20‰,造成流速急,流态险恶。山区河流含沙量一般处于不饱和状态,河床常年冲刷 下切,但由于河床抗冲性强,短期内变化微弱。
冲积河流的形态尽管相差很大,但有一定共性。根据河槽平面外形特点以及自身稳定程 度一般将河流分为顺直(或微弯)型、弯曲型、分汊型和游荡型(图 3.2)。
顺直(或微弯)型河道的中洪水河槽为顺直状,一般出现在河岸组成物质的抗冲性较强 或植被较好的情况。顺直型河道两岸分布有犬牙交错的边滩(见图 3.3)。边滩是与岸相接的 水下泥沙堆积体。边滩的对面一般为深槽。低水时深泓线(各断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呈弯 曲状,中洪水时边滩被淹没,河槽顺直或略呈微弯。
河相关系有反映横断面尺度之间关系的,有反映横断面尺度与水力泥沙要素之间关系 的,还有反映河弯平面尺度与水力泥沙要素之间关系的。兹举几例如下。
从流量的连续性出发,Leopold 和 Maddock 提出了如下关系式
B = CaQa
(3.4)
h = CbQb
(3.5)
44
U = CcQc 式中 h 为平均水深。由于 Q = h BU ,从而有
A1
A2
x1
x2
长江荆江弯曲型河段
1.16
1.63
0.386
0.311
黄河游荡型河段
15.6
0.272
0.385
0.325
45
3.2 弯曲型河道及其演变
弯曲型河道一般是由正反相间的河弯通过直线过渡段连接而成的。河弯是平原河流中最 普遍的地貌形态。分汊河段的汊道也常呈现弯曲的外形。所以,研究河弯的演变特点具有一 定普遍意义。 3.2.1 河弯的概念
⎜⎛ ⎜⎝
d2
Q gdJ
⎟⎞ x1 ⎟⎠
(3.10)
h
=
A2
d
⎜⎛ ⎜⎝
d2
Q gdJ
⎟⎞ x2 ⎟⎠
(3.11)
式中:Q 为造床流量; B 、 h 造床流量时的河宽和水深; A1 、 A2 系数; x1 、 x2 指数。根
据我国一些河流资料得到的系数和指数如表 3.2 所示。
表 3.2 我国一些河流的指数和系数
平原河流的流域面积大,且一般由多条支流汇集而成。平原地区坡面和缓,径流系数小, 河流汇水时间长。所以,平原河流洪枯水流量变幅较小,有比较稳定的中水期。平原河流的 水面比降一般小于 1‰,且沿程分布比较均匀。因此,流速小也较,流态也和缓。
平原河流河面宽阔,河谷中分布着广阔的河漫滩(图 3.1),中水河槽下还有边滩、心滩 等泥沙堆积体。河床经多年沉积而成,冲积层厚度可达数十米至数百米。水流中的泥沙大部 分从流域挟带而来,粒径较细的为冲泻质,较粗的与床沙粒径接近,为造床质。当水流挟沙 量不足时,可以从河床上得到补充,河床因此受到冲刷;而当来沙量超过水流挟沙能力时, 多余的泥沙就会在河床上落淤,成为河床的一部分,这种河流称为冲积河流。平原河流基本 上都属冲积河流。
造床作用归根结底是床面泥沙运动的结果,即泥沙输移的结果。通过分析输沙率与流量 间的关系,可确定造床流量,具体方法如下。
(1)将实际观测的流量过程资料按流量大小分为若干级,计算每级流量的频率 p;
(2)选择适当输沙率公式计算在该流量下的输沙率 GT ;
43
(3)绘制 GT p ~ Q 关系曲线, GT p 取得极值时对应的流量即为造床流量。
料,钱宁提出以下冲积河流的游荡指标公式
ς
=
⎛ ⎝⎜⎜
ΔQ 0.5tQn
⎞ ⎠⎟⎟
⎛ ⎝⎜⎜
Qmax Qmax
− Qmin + Qmin
⎞0.6 ⎠⎟⎟
⎛ ⎝⎜⎜
hJ d35
⎞0.6 ⎛
⎠⎟⎟
⎜ ⎝
B ⎞0.3
b
⎟ ⎠
(3.1)
式中: h 为平滩流量下的水深(m); B 历年最高水位时的水面宽度(m); b 平滩流量下的
深槽
图 3.3 顺直(微弯)型河道平面形态
弯曲型河道是最常见的一种河型,是由一系列弯曲段和直段连接而成。弯曲河道一般出 现在冲积平原的中下游,两岸组成物质抗冲性有一定差异、洪水起落平缓的区域。
分汊型河道出现在两岸组成物质的抗冲性沿程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抗冲性较差的区段河 面开阔,河中心形成江心洲;抗冲性较强的区段形成控制节点,河槽为顺直型。河道往往呈 宽窄相间的藕节状。
上式未考虑河床与河岸的抗冲性,Henderson 对此进行了改进,在式中引入泥沙粒径 d, 得到
J = 0.002d 1.15Qn−0.46
(3.3)
式中 d 的单位用 mm。 尽管在弯曲型河道和游荡型河道之间存在临界指标这一观点已经被普遍接受,但在具体
的公式形式上会有相当大差异。Carson 根据新西兰河流的一些资料甚至认为,河谷坡降与 流量之间的相关并不十分明显,他强调了泥沙粒径在河流形态形成中的作用。这一切都说明 影响河流形态形成的因素很多,形成的机理也十分复杂,有待于深入研究。
游荡型河道一般出现在两岸均由松散的颗粒组成、流域来沙量大且多为冲泻质的地区。 游荡型河道的河面宽阔,主河槽横向摆幅大。在水库回水区,由于河面展宽,也容易促成回 水区形成游荡型河段。
3.1.2 河流形态的划分指标
河道是水流、泥沙和河床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河流形态的形成与流域来水来沙及当地
地貌特点是密不可分的。促使河道形成某种具体形态的因素一般包括流量 Q 及其变幅 ΔQ 、 断面输沙率 GT 、河宽 B 、水深 h 、河道底坡 J 及组成河床与河岸的颗粒大小等因素。冲积
水面宽度(m); Qn 平滩流量( m3 s ); t 洪峰历时(d); Qmin 、 Qmax 汛期日最大平均流 量和日平均最小流量( m3 s )。根据钱宁的研究结果,当 ς > 5 时,为游荡型河流;ς < 2
时,为非游荡型河流;ς = 2 ~ 5 时,为过渡型河流。
弯曲河道属较稳定河型,而游荡性河道属于不稳定河型,二者之间应该存在一种过渡指
河流
河段
ξ
长江 黄河
下荆江蜿蜒性河段 上荆江蜿蜒性河段 城陵矶以下分汊型河段 高村以上游荡型河段 高村以下过渡性河段
2.55~2.70 2.67~3.27 3.42~4.63 19.0~32.0 8.6~12.4
维利卡诺夫根据洛赫金的床面稳定性概念,得到河宽、水深与水力、泥沙因子间的关系
如下
B
=
A1d
Q
QI
QII
O
GT p
图 3.4 造床流量定义图式
3.1.4 河床的平衡概念及河相关系 河道的冲淤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但在某一较长时期内,河床形态经过调整,可以达
到恰好能输送流域来沙的状态,称此时河道处于平衡或准平衡状态,即河道从长期来看既不 冲,也不淤。但从较短时间看,由于来水、来沙条件不断发生变化,河床边界的调整有一定 滞后,一次大的水沙过程之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再次达到平衡或准平衡。处于演变之中 的河道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来流较多,来沙较少,特别是若床沙质含沙量处于不饱和状态, 河床将发生冲刷,冲刷的结果是河床向着冲刷停止方向演变;另一种是来流较少,来沙较多, 特别是床沙质含沙量处于超饱和状态时,河床将发生淤积,淤积的结果是河床向着使淤积停 止的方向演变。所以,河道的平衡往往是相对的,而演变是绝对的,演变的结果是使河道向 着平衡的方向发展。而一旦建立起相对平衡,河道的演变将在此平衡状态的基础上进行。
(3.6)
CaCbCc = 1
(3.7)
和
a+b+c =1
(3.8)
系数 Ca 、 Cb 、 Cc 、 a 、 b 和 c 需要结合河道实测资料确定。Leopold 和 Maddock 根据美
国一些河流的资料得到:a=0.26,b=0.40,c=0.34。我国黄河下游弯曲河段:a=0.16,b=0.30,
根据当地河床特点,造床流量可能不止一个(图 3.4),较大的一个称为第一造床流量, 相当于多年平均最大洪水流量,其保证率为 1~6%,水位与河漫滩大致齐平。较小的一个为 第二造床流量,其保证率约为 25%,水位与边滩大致齐平。造床流量一般比年平均流量大。 第一造成流量主要对中水河床起重要作用,第二造成流量主要对枯水河床起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