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章_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河床的稳定性 (2)特征流量的大小
第一节
河床的稳定性
(1)定义 假如河段在一个长时期内输沙平衡, 并且 河床变形不大, 河床可以认为是稳定的 (2)河床稳定性与泥沙输移平衡 不平衡=不稳定 平衡≠ 稳定 平衡但是不稳定
假如河段在一个长时期内输沙平衡,但是成型 的泥沙淤积以及泥沙输移会逐渐削弱河道的相 对变化,此时,河道却是不稳定的。
3 个方程 需要添加一个公式
1 2 3 12 U= h J n 3 U m S* = k ( ) ghω
Eq.4?
寻求基本河相关系 谢鉴衡方法 采用格鲁什科夫提出的宽深经验关系式作为第四个 方程
整 理 得 到
最小活动假说 窦国仁方法:认为在给定来水来沙条件及河床边界条件 下,河床在冲淤变化过程中力求建立活动性最小的断 面形态,引入河床活动性指标:
B max 表征河岸的控制程度 B 表征滩槽高差 h Qmax Qmin 表征流量变幅
Qmax Qmin
Q 表征洪峰陡度 0.5TQ
L 为一次洪峰过
程中深泓线摆 动的累积距离, 以m计; 荡强度
L BT 表示相对游
当Θ>5时属于游荡性河流 当Θ<2时,属于非游荡性河流 当2<Θ<5时,属于过渡性河流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
河床演变及整治
RIVER BED DEFORMATION AND REGULATION
主讲人:张晓雷
第三章 河流的水力几何形态
水力几何形态:能够自由发展的冲 积平原河流的河床,在挟沙水流长期作 用下,有可能形成与所在河段具体条件 相适应的某种均衡形态。 水力几何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
Q B A1 ( 2 ) x1 d d gdJ Q h A2 ( 2 ) x2 d d gdJ
②联解公式法
河 相 关 系 与 流 量 之 间 的 关 系
B 1Q 1
H 2Q 2
U 3Q 3
Q = BhU
取代约束方程中的变量
1 2 3 12 U= h J n
J 4Q 4
U 2 Qf B Kn 0.15 Qm aU cb h
最小能耗假说
最早由赫姆霍尔茨提出,代表人物:维利坎诺夫、杨志 达、张海燕等 QJ min
UJ min
QJ
B min
③断面河相关系法
B 1Q 1
H 2Q 2
f 3 J 0.00056 1 Q6
5
1
给出 R, χ和 J的表达式 泥沙粒径 d50 ,流量Q d50 单位mm,其他采用英尺, s.
f = 1.59 d 50
早期的经验性河相关系 格鲁什科夫经验性河相关系(1924):
B H
河宽B及平均水深h是相应于平滩流量而言 ζ通称河相系数,山区河段为1.4, 细沙河段为 5.5 阿尔图宁
对英格兰的河流,第一造床流的发生频率是0.6% 上荆江的漫滩流量为 36400~39500m3/s, 发生的时间间隔 1.02~1.50years. 下荆江的漫滩流量26000m3/s (1955) 高村上游的游荡型河流,漫滩流量9000~10770m3/s, frequency: 0.3~0.4% 高村下游河段,漫滩流量5100~6950m3/s, frequency: 1.7~3.5%
结论: 平原河流的QmJP通常有两个峰值 较大的为第一造床流量 相对小一点的称谓第二造床流量 讨论---第一造床流量 第一造床流量 ---漫滩流量,约相当于多年平均最 大洪水流量。 不同河流和不同河段, 第一造床流量或者漫滩流量 的发生频率是不同的。
对俄罗斯的平原河流, 第一造床流的保证率在 1%~6%, 每年漫滩天数3.65 ~21.9d,重现期100~16.7 days
)
当造床流量Q、相应含沙量S及床沙粒径d为定值,既不 因时而变,也不沿程变化,则纵剖面为一稳定的比降 沿程不变的直线,可以称之为绝对平衡纵剖面。 在现实中只存在一种准平衡纵剖面,通常其流 量沿程增大,含沙量及床沙粒径则沿程减小,因而纵 剖面的比降是沿程减小的。
(3)持续堆积纵剖面
①定义:与平衡纵剖面不同,持续堆积纵剖面是一种 处于持续堆积状态,但形态仍基本不变的纵剖面。 ②形成条件 上游来水量小,来沙量大,进入平原地区后发生严重 堆积。 河口地区水深浅,潮流弱,使得入海泥沙沉积在河口 附近,使河口三角洲不断向外延伸。 eg.黄河下游 纵剖面发展模式:由超饱和挟沙引起的自上而 下的沿程淤积与由河口延伸引起的自由而上的溯源淤 积结合起来,形成多年情况下纵剖面平行抬升的格局
河 流 纵 剖 面
河床纵剖面
在冲积河流上呈起伏不平的 正弦曲线 在冲积河流上起伏不明显
水流纵剖面
研究河流纵剖面规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eg.泥沙淤积造成洪水水流纵剖面抬高对平原河流防 洪的影响; 水库淤积造成的回水末端洪水位太高。
(2)准平衡纵剖面
1 S d J ( A Q1 5
11 15 13 15
U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0.84h 0.64
单位英尺(ft), s。 实际上表达平均水深h与平均单宽流量q:
h 1.11q 0.61
以印度冲淤平衡河流实测资料为基础 缺乏含沙量及粒径级配 不能广泛应用
早期的经验性河相关系 拉塞(G.Lacey)经验性河相关系(1929):
2.668Q
1 2
Q3 R 0.467 1 f 3
(4)造床流量的保证率
造床流量(平滩流量)的保证率或累计率是一个令 人关注的问题。 目前,要用某种特定保证率或重现期确定平滩流量 是困难的。 钱宁根据美国河流的资料建议,作为粗略的近似,暂 时可取重现期为1.5年的洪水流量作为平滩流量。 注意:根据整个流量过程或历年最大洪峰流量绘制累 计频率曲线,其保证率和重现期的涵义是很不相同 的,数值上的差异很大,必须经过换算,才能相互 比较。
Bm h
早期的经验性河相关系
不同河型ζ值变化表
河名 长江 汉江 黄河 黄河 河段河型 荆江,蜿蜒型河段 马口以下,蜿蜒型河段 高村以上,游荡型河段 高村至陶城埠,过渡河段 ζ 2.23~4.45 2.00 19.00~32.00 8.60~12.40
(3)近代的河相关系
①量纲分析 法(Velikanov)
U3 m S* = k ( ) ghω
河 相 关 系 与 流 量 之 间 的 关 系
B 1Q 1
H 2Q 2
U 3Q 3
Q = BhU
取代约束方程中的变量
1 2 3 12 U= h J n
J 4Q 4
Q = BhU
U3 m S* = k ( ) ghω
4 个未知变量
讨论---第二造床流量 第二造床流量稍大于多年平均流量 第二造床流量水位近似等于边滩高程 第二造床流量一般用于航道整治工程
(3)造床流量的计算方法---平滩水位法
造床流量水位与河漫滩齐平,水位平滩时,造床流 量才最大; 水位升高漫滩,水流分散,造床作用降低;水位低 于河漫滩时,流速较小,造床流量也不强; 选取若干代表性断面 ,取其平均。 注意: 此法概念清楚,简便易行,实际工作中应用较 广泛。
希尔兹数的倒数 对于天然泥沙,
s d
hJ
s
是常数,因此: h 1
d hj
d --- 床沙粒径 h ---相对于造床流量的水深 j ---相对于造床流量的比降
结论: 纵向稳定系数愈大,泥沙运动强度愈弱, 河床变形的可能性愈小。
纵向稳定系数被洛赫庆进一步延伸 :
造床流量 ≠ 洪峰流量 洪峰流量具有很强的造床作用 洪峰流量持续的时间很短 造床流量 > 枯期流量 枯期流量造床作用不强 枯期流量持续的时间比较强
(2)造床流量的计算方法---马卡维也夫法
断面流量过程分成不同流量级; 确定各级流量出现的频率P; 绘制流量~比降关系曲线,以确定各量级比降; 计算QmJP (m=2.0) 绘制QmJP~Q关系曲线 查出QmJP最大值,相应的流量Q即为造床流量 第一造床流量 第二造床流量
b1
b2
0.87~1.56
0.67~0.77
O.18~0.45 0.09~0.17
3、综合稳定系数 河床稳定和河岸稳定同样重要; 综合考虑构成综合稳定系数; 钱宁提出的游荡指标:
hJ 表征河床的可动性 d 35
B
Bmax为历年最高水位下的水面宽度 Qmax, Qmin为汛期最大及最小日平均流量 ΔQ为一次洪峰中流量涨幅 Q、B、h为平滩流量及与之相应的河宽 和水深(channel-forming discharge) T为洪峰历时
针对冲积河流,河床稳定性需要引进特征参数。 1、纵向稳定系数
1 f ( s ) d 3 泥沙抗拒运动的摩阻力 6 h1 2 水流拖曳力 2 ud c1 d 4 2g
u d c hJ
s d h1 c2 hj
拖曳力:水流作用于泥沙颗粒
泥沙抵抗运动的摩阻力
两种水动力几何关系
相应于某一特征流量的沿程个断面的河相关系— —沿程河相关系 同一断面相应于不同流量的河相关系——断面河 相关系 一般情况下是指沿程河相关系,利用沿程河相关 系确定断面的总体轮廓之后,再用断面河相关系 确定变化细节。
(2)早期的河相关系
早期的河相关系基本都是经验性质的
肯尼迪(R.G.Kennedy)经验性河相关系(1895):
第三节
(1)基本概念:
河相关系
水沙条件随时空变化,不同河段边界条件变化万千 河道输沙是不平衡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相对平衡与稳定是存在的 特定河段造床流量下河道形态变化很小 不同河段由于边界条件变化,造床流量下河道形态 变化很大 对一个河流来说,在水力几何形态与水沙、地质等 条件之间应该存在某种关系——河相关系 B = f1(Q,S,d) H = f2(Q,S,d) J = f3(Q,S,d) U = f4 (Q,S,d)
U 3Q 3
J 4Q 4
注意:
对河相系数ζ随流量变化的分析表明,对于游荡性 河流,关系十分散乱,ζ具有随流量增大而增大 的趋势。对于顺直、弯曲及分汊(限于一汊)河 流, ζ具有随流量增大而减小的趋势。
第四节
河流纵剖面
(1)基本概念及分类
河流纵剖面是断面水力几何形态,也属于河相因素。
2、横向稳定系数 (1)决定河岸稳定的主要因素:
水流强度与方向 河岸抗侵蚀能力 岸坡坡度 很难以找出一个代表性系数描述这种关系 (2)表示方法
谢鉴衡: 间接用河岸变化的结果描述河岸的稳定性。 借用阿尔图宁计算稳定河宽的经验公式计算河宽 Bs,并与实际河宽B作比较
Q 0 .5 0 .2 Bs b J B B
讨论 : 1.床沙组成0.25mm,水深15m,比降1.0/10000 ,纵 向稳定系数? 2. d 、j 在洛赫庆系数中的关系
河名 长江 黄河 高村至陶城扑埠,过渡段 河段及河型 荆江,蜿蜒段 高村以上,游荡段
h1
h2
φh 2
d = j
0.27~0.37 0.18~0.21 0.17
2.9~4.1 0.31~0.34 0.42~0.54
Q 0.5 b1 0.2 J B
Φb 消除ξ影响得到Φb1
b2
b B
Φb2 采用枯水河宽b与中水河槽平滩河宽B的比值
Φb2 越大,枯水期处露河滩越小,河槽越窄,河
床越稳定。
河 名 长 江 河段及河型 荆江,蜿蜒段 高村以上,游荡段 黄 河 高村至陶城埠,过渡段 0.48~0.75 0.17~0.21
谢鉴衡提出另一种表达方式
河名 长江 黄河
河段及河型 荆江,蜿蜒段 高村以上,游荡段 高村至陶城埠,过渡段
0.235~0.515 0.032~0.095 0.082~0.127
第二节
造床流量(Dominant discharge)
(1)定义 造床流量是其造床作用与多年流量过程的 综合造床作用相当的某一种流量。 注意:
B and Bs are the actual and characteristic width respectively ξis the coefficient of stable width: 稳定的中游河段, ξ=1.0-1.1 较稳定的下游河段, ξ=1.1-1.3 较不稳定的下游河段, ξ=1.3-1.7 Φb越大, 河岸越稳定 φb越小, 河岸越不稳定
第一节
河床的稳定性
(1)定义 假如河段在一个长时期内输沙平衡, 并且 河床变形不大, 河床可以认为是稳定的 (2)河床稳定性与泥沙输移平衡 不平衡=不稳定 平衡≠ 稳定 平衡但是不稳定
假如河段在一个长时期内输沙平衡,但是成型 的泥沙淤积以及泥沙输移会逐渐削弱河道的相 对变化,此时,河道却是不稳定的。
3 个方程 需要添加一个公式
1 2 3 12 U= h J n 3 U m S* = k ( ) ghω
Eq.4?
寻求基本河相关系 谢鉴衡方法 采用格鲁什科夫提出的宽深经验关系式作为第四个 方程
整 理 得 到
最小活动假说 窦国仁方法:认为在给定来水来沙条件及河床边界条件 下,河床在冲淤变化过程中力求建立活动性最小的断 面形态,引入河床活动性指标:
B max 表征河岸的控制程度 B 表征滩槽高差 h Qmax Qmin 表征流量变幅
Qmax Qmin
Q 表征洪峰陡度 0.5TQ
L 为一次洪峰过
程中深泓线摆 动的累积距离, 以m计; 荡强度
L BT 表示相对游
当Θ>5时属于游荡性河流 当Θ<2时,属于非游荡性河流 当2<Θ<5时,属于过渡性河流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
河床演变及整治
RIVER BED DEFORMATION AND REGULATION
主讲人:张晓雷
第三章 河流的水力几何形态
水力几何形态:能够自由发展的冲 积平原河流的河床,在挟沙水流长期作 用下,有可能形成与所在河段具体条件 相适应的某种均衡形态。 水力几何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
Q B A1 ( 2 ) x1 d d gdJ Q h A2 ( 2 ) x2 d d gdJ
②联解公式法
河 相 关 系 与 流 量 之 间 的 关 系
B 1Q 1
H 2Q 2
U 3Q 3
Q = BhU
取代约束方程中的变量
1 2 3 12 U= h J n
J 4Q 4
U 2 Qf B Kn 0.15 Qm aU cb h
最小能耗假说
最早由赫姆霍尔茨提出,代表人物:维利坎诺夫、杨志 达、张海燕等 QJ min
UJ min
QJ
B min
③断面河相关系法
B 1Q 1
H 2Q 2
f 3 J 0.00056 1 Q6
5
1
给出 R, χ和 J的表达式 泥沙粒径 d50 ,流量Q d50 单位mm,其他采用英尺, s.
f = 1.59 d 50
早期的经验性河相关系 格鲁什科夫经验性河相关系(1924):
B H
河宽B及平均水深h是相应于平滩流量而言 ζ通称河相系数,山区河段为1.4, 细沙河段为 5.5 阿尔图宁
对英格兰的河流,第一造床流的发生频率是0.6% 上荆江的漫滩流量为 36400~39500m3/s, 发生的时间间隔 1.02~1.50years. 下荆江的漫滩流量26000m3/s (1955) 高村上游的游荡型河流,漫滩流量9000~10770m3/s, frequency: 0.3~0.4% 高村下游河段,漫滩流量5100~6950m3/s, frequency: 1.7~3.5%
结论: 平原河流的QmJP通常有两个峰值 较大的为第一造床流量 相对小一点的称谓第二造床流量 讨论---第一造床流量 第一造床流量 ---漫滩流量,约相当于多年平均最 大洪水流量。 不同河流和不同河段, 第一造床流量或者漫滩流量 的发生频率是不同的。
对俄罗斯的平原河流, 第一造床流的保证率在 1%~6%, 每年漫滩天数3.65 ~21.9d,重现期100~16.7 days
)
当造床流量Q、相应含沙量S及床沙粒径d为定值,既不 因时而变,也不沿程变化,则纵剖面为一稳定的比降 沿程不变的直线,可以称之为绝对平衡纵剖面。 在现实中只存在一种准平衡纵剖面,通常其流 量沿程增大,含沙量及床沙粒径则沿程减小,因而纵 剖面的比降是沿程减小的。
(3)持续堆积纵剖面
①定义:与平衡纵剖面不同,持续堆积纵剖面是一种 处于持续堆积状态,但形态仍基本不变的纵剖面。 ②形成条件 上游来水量小,来沙量大,进入平原地区后发生严重 堆积。 河口地区水深浅,潮流弱,使得入海泥沙沉积在河口 附近,使河口三角洲不断向外延伸。 eg.黄河下游 纵剖面发展模式:由超饱和挟沙引起的自上而 下的沿程淤积与由河口延伸引起的自由而上的溯源淤 积结合起来,形成多年情况下纵剖面平行抬升的格局
河 流 纵 剖 面
河床纵剖面
在冲积河流上呈起伏不平的 正弦曲线 在冲积河流上起伏不明显
水流纵剖面
研究河流纵剖面规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eg.泥沙淤积造成洪水水流纵剖面抬高对平原河流防 洪的影响; 水库淤积造成的回水末端洪水位太高。
(2)准平衡纵剖面
1 S d J ( A Q1 5
11 15 13 15
U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0.84h 0.64
单位英尺(ft), s。 实际上表达平均水深h与平均单宽流量q:
h 1.11q 0.61
以印度冲淤平衡河流实测资料为基础 缺乏含沙量及粒径级配 不能广泛应用
早期的经验性河相关系 拉塞(G.Lacey)经验性河相关系(1929):
2.668Q
1 2
Q3 R 0.467 1 f 3
(4)造床流量的保证率
造床流量(平滩流量)的保证率或累计率是一个令 人关注的问题。 目前,要用某种特定保证率或重现期确定平滩流量 是困难的。 钱宁根据美国河流的资料建议,作为粗略的近似,暂 时可取重现期为1.5年的洪水流量作为平滩流量。 注意:根据整个流量过程或历年最大洪峰流量绘制累 计频率曲线,其保证率和重现期的涵义是很不相同 的,数值上的差异很大,必须经过换算,才能相互 比较。
Bm h
早期的经验性河相关系
不同河型ζ值变化表
河名 长江 汉江 黄河 黄河 河段河型 荆江,蜿蜒型河段 马口以下,蜿蜒型河段 高村以上,游荡型河段 高村至陶城埠,过渡河段 ζ 2.23~4.45 2.00 19.00~32.00 8.60~12.40
(3)近代的河相关系
①量纲分析 法(Velikanov)
U3 m S* = k ( ) ghω
河 相 关 系 与 流 量 之 间 的 关 系
B 1Q 1
H 2Q 2
U 3Q 3
Q = BhU
取代约束方程中的变量
1 2 3 12 U= h J n
J 4Q 4
Q = BhU
U3 m S* = k ( ) ghω
4 个未知变量
讨论---第二造床流量 第二造床流量稍大于多年平均流量 第二造床流量水位近似等于边滩高程 第二造床流量一般用于航道整治工程
(3)造床流量的计算方法---平滩水位法
造床流量水位与河漫滩齐平,水位平滩时,造床流 量才最大; 水位升高漫滩,水流分散,造床作用降低;水位低 于河漫滩时,流速较小,造床流量也不强; 选取若干代表性断面 ,取其平均。 注意: 此法概念清楚,简便易行,实际工作中应用较 广泛。
希尔兹数的倒数 对于天然泥沙,
s d
hJ
s
是常数,因此: h 1
d hj
d --- 床沙粒径 h ---相对于造床流量的水深 j ---相对于造床流量的比降
结论: 纵向稳定系数愈大,泥沙运动强度愈弱, 河床变形的可能性愈小。
纵向稳定系数被洛赫庆进一步延伸 :
造床流量 ≠ 洪峰流量 洪峰流量具有很强的造床作用 洪峰流量持续的时间很短 造床流量 > 枯期流量 枯期流量造床作用不强 枯期流量持续的时间比较强
(2)造床流量的计算方法---马卡维也夫法
断面流量过程分成不同流量级; 确定各级流量出现的频率P; 绘制流量~比降关系曲线,以确定各量级比降; 计算QmJP (m=2.0) 绘制QmJP~Q关系曲线 查出QmJP最大值,相应的流量Q即为造床流量 第一造床流量 第二造床流量
b1
b2
0.87~1.56
0.67~0.77
O.18~0.45 0.09~0.17
3、综合稳定系数 河床稳定和河岸稳定同样重要; 综合考虑构成综合稳定系数; 钱宁提出的游荡指标:
hJ 表征河床的可动性 d 35
B
Bmax为历年最高水位下的水面宽度 Qmax, Qmin为汛期最大及最小日平均流量 ΔQ为一次洪峰中流量涨幅 Q、B、h为平滩流量及与之相应的河宽 和水深(channel-forming discharge) T为洪峰历时
针对冲积河流,河床稳定性需要引进特征参数。 1、纵向稳定系数
1 f ( s ) d 3 泥沙抗拒运动的摩阻力 6 h1 2 水流拖曳力 2 ud c1 d 4 2g
u d c hJ
s d h1 c2 hj
拖曳力:水流作用于泥沙颗粒
泥沙抵抗运动的摩阻力
两种水动力几何关系
相应于某一特征流量的沿程个断面的河相关系— —沿程河相关系 同一断面相应于不同流量的河相关系——断面河 相关系 一般情况下是指沿程河相关系,利用沿程河相关 系确定断面的总体轮廓之后,再用断面河相关系 确定变化细节。
(2)早期的河相关系
早期的河相关系基本都是经验性质的
肯尼迪(R.G.Kennedy)经验性河相关系(1895):
第三节
(1)基本概念:
河相关系
水沙条件随时空变化,不同河段边界条件变化万千 河道输沙是不平衡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相对平衡与稳定是存在的 特定河段造床流量下河道形态变化很小 不同河段由于边界条件变化,造床流量下河道形态 变化很大 对一个河流来说,在水力几何形态与水沙、地质等 条件之间应该存在某种关系——河相关系 B = f1(Q,S,d) H = f2(Q,S,d) J = f3(Q,S,d) U = f4 (Q,S,d)
U 3Q 3
J 4Q 4
注意:
对河相系数ζ随流量变化的分析表明,对于游荡性 河流,关系十分散乱,ζ具有随流量增大而增大 的趋势。对于顺直、弯曲及分汊(限于一汊)河 流, ζ具有随流量增大而减小的趋势。
第四节
河流纵剖面
(1)基本概念及分类
河流纵剖面是断面水力几何形态,也属于河相因素。
2、横向稳定系数 (1)决定河岸稳定的主要因素:
水流强度与方向 河岸抗侵蚀能力 岸坡坡度 很难以找出一个代表性系数描述这种关系 (2)表示方法
谢鉴衡: 间接用河岸变化的结果描述河岸的稳定性。 借用阿尔图宁计算稳定河宽的经验公式计算河宽 Bs,并与实际河宽B作比较
Q 0 .5 0 .2 Bs b J B B
讨论 : 1.床沙组成0.25mm,水深15m,比降1.0/10000 ,纵 向稳定系数? 2. d 、j 在洛赫庆系数中的关系
河名 长江 黄河 高村至陶城扑埠,过渡段 河段及河型 荆江,蜿蜒段 高村以上,游荡段
h1
h2
φh 2
d = j
0.27~0.37 0.18~0.21 0.17
2.9~4.1 0.31~0.34 0.42~0.54
Q 0.5 b1 0.2 J B
Φb 消除ξ影响得到Φb1
b2
b B
Φb2 采用枯水河宽b与中水河槽平滩河宽B的比值
Φb2 越大,枯水期处露河滩越小,河槽越窄,河
床越稳定。
河 名 长 江 河段及河型 荆江,蜿蜒段 高村以上,游荡段 黄 河 高村至陶城埠,过渡段 0.48~0.75 0.17~0.21
谢鉴衡提出另一种表达方式
河名 长江 黄河
河段及河型 荆江,蜿蜒段 高村以上,游荡段 高村至陶城埠,过渡段
0.235~0.515 0.032~0.095 0.082~0.127
第二节
造床流量(Dominant discharge)
(1)定义 造床流量是其造床作用与多年流量过程的 综合造床作用相当的某一种流量。 注意:
B and Bs are the actual and characteristic width respectively ξis the coefficient of stable width: 稳定的中游河段, ξ=1.0-1.1 较稳定的下游河段, ξ=1.1-1.3 较不稳定的下游河段, ξ=1.3-1.7 Φb越大, 河岸越稳定 φb越小, 河岸越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