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难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三.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在这一节课里:大家把思维的指向反过来: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达?(二)、实践探究1.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如课本P21图5.3-1).2.3.学生根据测量所得数据作出猜想.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在详尽分析后,让学生写出猜想.4.学生验证猜测.学生活动: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c b a4321平行线具有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内错相等.性质3:两条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教师让学生结合右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线的这三条性质,教师同时板书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因为a∥b, 因为∠1=∠2,所以∠1=∠2 所以a∥b.因为a∥b, 因为∠2=∠3,所以∠2=∠3, 所以a∥b.因为a ∥b, 因为∠2+∠4=180°, 所以∠2+∠4=180°, 所以a ∥b.6.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区别. 学生交流后,师生归纳:两者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由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论述是平行线的判定,这里角的关系是条件,两直线平行是结论.由已知的两条直线平行得出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的论述是平行线的性质,这里两直线平行是条件,角的关系是结论. 7.进一步研究平行线三条性质之间的关系.教师:大家能根据性质1,推出性质2成立的道理吗?结合上图,教师启发分析:考察性质1、性质2的结论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1换成∠3,教师再问∠1与∠3有什么关系?并完成说理过程,教师纠正学生错误,规范地给出说理过程. 因为a ∥b,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1(对顶角相等),所以∠2=∠3.教师说明:这是有两步的说理,第一步推理根据平行线性质1,第二步推理的条件不仅有∠1=∠2,还有∠3=∠1.∠2=∠3是根据等式性质.根据等式性质得到的结论可以不写理由. 学生仿照以下说理,说出如何根据性质1得到性质3的道理. 8.平行线性质应用.例 (课本P23)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线全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教师把学生情况,可启发提问:①梯形这条件如何使用?②∠A 与∠D 、∠B 与∠C 的位置关系如何,数量关系呢?为什么? 讲解按课本.(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P22). (四)课堂小结: 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五)课堂作业:练习卷 (六)课堂反馈 一、判断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同位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 二、填空题.1.如图(1),若AD ∥BC,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_______=180°; 若DC ∥AB,则∠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ABC+∠_________=180°.87654321DCBAFEDC B A(1) (2) (3) 2.如图(2),在甲、乙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 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56°,甲、乙两地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 则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D C BA3.因为AB∥CD,EF∥CD,所以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4.如图(3),AB∥EF,∠ECD=∠E,则CD∥AB.说理如下:因为∠ECD=∠E,所以CD∥EF( )又AB∥EF,所以CD∥AB( ).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过程与方法.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的距离,命题等概念. 难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注意: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三种,另外还有平行公理的推论)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3.完成下面填空.已知:BE 是AB 的延长线,AD ∥BC,AB ∥CD,若∠D=100°,则∠C=_____, ∠A=______,∠CBE=________.4.a ⊥b,c ⊥b,那么a 与c 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二、进行新课已知:如上图,a ∥c,a ⊥b,直线b 与c 垂直吗?为什么?学生容易判断出直线b 与c 垂直.鉴于这一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1)要说明b ⊥c,根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意义, 需要从它们所成的角中说明某个角是90°,是哪一个角?通过什么途径得来?(2)已知a ⊥b,这个“形”通过哪个“数”来说理,即哪个角是90°.(3)上述两角应该有某种直接关系,如同位角关系、内错角关系、同旁内角关系,你能确定它们吗? 让学生写出说理过程,师生共同评价三种不同的说理.(1)下列各图中,已知AB ∥EF,点C 任意选取(在AB 、EF 之间,又在BF 的左侧).请测量各图中∠B 、∠C 、∠F 的度数并填入表格.通过上述实践,FECBAFECBA(1) (2) 教师投影题目:学生依据题意,画出类似图(1)、图(2)的图形,测量并填表,并猜想:∠B+∠F=∠C.在进行说理前,教师让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对解题有什么帮助? 教师视学生情况进一步引导: ①虽然AB ∥EF,但是∠B 与∠F 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或同旁内角. 不能确定它们之间关系.②∠B 与∠C 是直线AB 、CF 被直线BC 所截而成的内错角,但是AB 与CF 不平行.能不能创造条件,应用平行线性质,学生自然想到过点C 作CD ∥AB,这样就能用上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BCD. ③如果要说明∠F=∠FCD,只要说明CD 与EF 平行,你能做到这一点吗?以上分析后,学生先推理说明, 师生交流,教师给出说理过程.E D CB AFEDCB A作CD ∥AB,因为AB ∥EF,CD ∥AB,所以CD ∥EF(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所以∠F=∠F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CD ∥AB.所以∠B=∠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F=∠BCF. (2)教师投影课本P23探究的图(图5.3-4)及文字.①学生读题思考:线段B 1C 1,B 2C 2……B 5C 5都与两条平行线的横线A 1B 5和A 2C 5垂直吗?它们的长度相等吗?②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线段B 1C 1,B 2C 2……,B 5C 5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直线A1B5和A 2C 5,并且它们的长度相等.③师生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下定义.学生分清线段B 1C 1的特征:第一点线段B 1C 1两端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即它是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第二点线段B 1C 1同时垂直这两条平行线. 教师板书定义:(像线段B 1C 1)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 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④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定义两条平行线的距离.F EDCBA教师画AB ∥CD,在CD 上任取一点E,作EF ⊥AB,垂足为F.学生思考:EF 是否垂直直线CD?垂线段EF 的长度d 是平行线AB 、CD 的距离吗? 这两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教师归纳: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 教师强调: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改变而改变. 3.了解命题和它的构成.(1)教师给出下列语句,学生分析语句的特点.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②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③对顶角相等;④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这些语句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2)给出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教师指出上述四个语句都是命题,而语句“画AB ∥CD”没有判断成分,不是命题.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是命题和不是命题的语句. (3)命题的组成.①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②命题的形成.命题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有的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与结论不明显,这时要分清命题判断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已知事项,再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师生共同分析上述四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重点分析第②、③语句.第②命题中,“存在一个等式”而且“这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是题设,“结果仍是等式”是结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平行线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行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同学们有了实际操作的机会,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消化吸收理论知识。但我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会偏离主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讨论主题的引导。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和学习的机会。学生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不过,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突破方法:通过动态几何软件或实物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两条直线从不平行到平行的过程。
-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可能会在具体应用判定方法时感到困惑,尤其是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
专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北师大版)
专题相交线与平行线章末重难点题型【北师大版】【考点1 点到直线的距离】【方法点拨】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1】(2019春•厦门期末)如图,三角形ABC中,∠ACB=90°,CD⊥AB于点D,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线段AB的长度B.点A到直线CD的距离为线段AD的长度C.点B到直线AC的距离为线段BC的长度D.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为线段CD的长度【变式1-1】(2019春•雨花区期末)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则下面的结论中正确的是()①BC与AC互相垂直;②AC与CD互相垂直;③点A到BC的垂线段是线段BC;④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CD;⑤线段BC是点B到AC的距离;⑥线段AC的长度是点A到BC的距离.A .①④③⑥B .①④⑥C .②③D .①④【变式1-2】(2019春•娄星区期末)如图所示,点A 到BC 所在的直线的距离是指图中线段( )的长度.A .ACB .AFC .BD D .CE【变式1-3】(2019春•天河区校级月考)如图,AC ⊥BC ,CD ⊥AB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结论有( ) ①线段CD 的长度是C 点到AB 的距离;②线段AC 是A 点到BC 的距离;③AB >AC >CD ;④线段BC 是B 到AC 的距离;⑤CD <BC <AB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考点2 相交线的交点问题】【方法点拨】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5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0个交点,n 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2+3+…+(n ﹣1)=21n (n ﹣1)个交点. 【例2】(2019秋•旌阳区校级月考)在同一平面内的n 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共有36个交点,则n =( )A .7B .8C .9D .10【变式2-1】(2019秋•鄄城县期末)两条直线最多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最多有三个交点,四条直线最多有6个交点,……,那么7条直线最多( )A .28个交点B .24个交点C .21个交点D .15个交点【变式2-2】(2019春•沙坪坝区校级月考)同一平面内两两相交的四条直线,最多有m 个交点,最少有n 个交点,那么m n 是( )A.1B.6C.8D.4【变式2-3】(2019秋•江阴市校级月考)观察下列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如图所示:两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三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像这样,11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A.40个B.50个C.55个D.66个【考点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断】【方法点拨】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第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特点。
2. 能够识别和判断直线之间的相交与平行关系。
3.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
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定义及特点。
2. 平行线的定义及特点。
3. 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
2. 利用几何工具(直尺、三角板)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关系。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
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几何工具,画出两条相交线和两条平行线。
2. 请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并加以证明。
第二章:相交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1. 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性质。
2. 相交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活动:1. 通过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相交线的性质。
2. 利用几何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相交线的判定方法。
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请学生总结相交线的判定方法,并加以证明。
第三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性质。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活动:1. 通过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利用几何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请学生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加以证明。
第四章:平行线的应用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应用方法。
2.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应用方法。
2. 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活动:1. 通过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应用方法。
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课 题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相交线、平行线、补角、余角、对顶角的定义,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观察、猜想、交流、推理等获取信息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量和图形的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教学重、难点1. 2.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可根据学生实际增减内容 第一环节 走进生活 引入课题 活动内容一: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 巩固练习:教师展示下列图片,学生快速回答:2.1—1 2.1—2 结论:1.一般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和 . 2.定义分别为: 。
问题1:在2.1—1中,直线m 和n 的关系是 ;a 和b 是 ;a 和n 是 。
问题2:在2,1—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第二环节 动手实践 探究新知动手实践一m nab请先画一画:两条直线直线和,交于点O,再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观察2.1—4:∠1和∠2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顶角的定义。
问题2:剪子可以看成图2.1—4,那么剪子在剪东西的过程中,∠1和∠2还保持相等吗?∠3和∠4呢?你有何结论? 问题3: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问题4:如图2.1—6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吗?你能说出所量角是多少度吗?为什么?动手实践二补角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 余角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 动手实践三打台球时,选择适当的方向,用白球击打红球,反弹后的红球会直接入袋,此时∠1=∠2,将图2.1—7抽象成图2.1—8,与交于点O ,∠∠900,∠1=∠2小组合作交流,解决下列问题:在图2.1—8中 问题1:哪些角互为补角?哪些角互为余角?1 2 1 2 1 212A B CD 注意:互余与互补是指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与它们的位置无关。
相交线与平行线重难点详解
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内,点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分为两种:①点在线上②点在线外同一平面内,两条或多条不重合的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①相交②平行一、相交线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反之,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产生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邻补角:两角共一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邻补角互补。
要注意区分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的异同。
对顶角:两角共顶点,一角两边分别为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注:①、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对顶角相等。
反过来亦成立。
②、表述邻补角、对顶角时,要注意相对性,即“互为”,要讲清谁是谁的邻补角或对顶角。
2、垂直是两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注意:两直线垂直,是互相垂直,即:若线a垂直线b,则线b垂直线a 。
垂足: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垂直时,一定要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这一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3、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段: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线的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垂线与垂线段:垂线是一条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或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注:距离指的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这条垂线段的本身。
所以,如果在判断时,若没有“长度”两字,则是错误的。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线六面八角: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将平面分成了六个部分,形成八个角,其中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和2对同旁内角。
注意:要熟练地认识并找出这三种角:①根据三种角的概念来区分②借助模型来区分,即:同位角——F型,内错角——Z型,同旁内角——U型。
特别注意:①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互为同旁内角;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称呼并不一定要建立在两条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前提上才有的,这两条直线也可以不平行,也同样的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新人教七年级数学下册_第五章_相交线与平行线_全章讲与练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一节、知识梳理:相交线与平行线一、学习目标1.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掌握其性质,会用其性质进行有关推理和计算;2.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3.掌握“三线八角”的内容.二、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邻补角、对顶角以及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2.掌握两直线平行的三个判定方法.学习难点: 1.对顶角的性质、垂线性质;2.灵活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来解题.三、知识概要1.要正确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含义:(1)判断两个角是否是邻补角,关键要看这两个角的两边,其中一边是公共边,另外两边是互为反向延长线;(2)邻补角是成对的,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互补的角;(3)判断两个角是否是对顶角,看这两个角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且有相同的邻补角,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2.垂线、垂线段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不要混淆:(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特殊在交角都为直角,垂线是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称呼;(2)垂线是直线,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图形.(3)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垂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不能说成垂线段是距离.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在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前提下提出来的,它们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一是相交(有一个公共点),二是平行(没有公共点):(1)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要抓住“三线八角”,只有“三线”出现且必须是两线被第三线所截才能出现这三类角;(2)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时要正确判断出是什么角,什么关系,由此可以推出哪两条直线平行.四、知识链接1.本周相交线、平行线是以前学的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延伸.2.通过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等角度的比较得到平行线.而由平行线又可得到下周的平行线性质.五、中考视点平行与相交线中的垂直是经常考的内容.一般考其基础知识,以填空选择为主.平行线的性质与平移一、学习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会应用.2.理解命题并会判断.3.理解平移的定义并会应用平移的特征.二、知识概要1.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对于这个概念,应注意三点:(1)两条直线必须是平行的;(2)第三条直线同时垂直于它们;(3)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个具体的数,而不是线段这个图形.3.关于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每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4.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就称做为平移. 5.平移的基本特征平移的基本特征是: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三、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2.平移的特征.学习难点:1.命题的判断.2.平移变换及其性质应用.四、知识链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有互逆性,平移变换及性质是研究动态几何的基础内容之一.五、中考视点平行线的知识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在填空选择中经常直接考平行线的性质.在解答题中经常与其他知识联系,综合考查.平移知识也是考的比较多的内容,尤其是在做辅助线时经常用到.第二节、教材解读:理解“三线八角”当两条直线AB和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如图),可得到八个角.根据位置特征不同,把∠1和∠5、∠2和∠6、∠4和∠8、∠3和∠7这样的称作同位角;把∠4和∠6、∠3和∠5这样的称作内错角;把∠4和∠5、∠3和∠6这样的称作同旁内角.在数学中也常把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相关的问题称作“三线八角”问题.1.所谓同位角也就是位置特征相同,如∠1和∠5同在“左上”(AB和CD左侧,EF上方);∠2和∠6同在“左下”(AB和CD左侧,EF下方);∠4和∠8同在“右上”(AB和CD右侧,EF上方);∠3和∠7同在“右下”(AB和CD右侧,EF下方).2.所谓内错角是指在两条被截直线之内,在第三条直线左右错开的位置的角,如∠4和∠6在AB和CD之内,而在EF左右两边错开的角;∠3和∠5在AB和CD之内,而在EF左右两边错开的角.3.所谓同旁内角是指在第三条直线同旁,而在两条被截直线之内的位置的角,如∠4和∠5同在EF 上边而在AB和CD之内;∠3和∠6同在EF 下边而在AB和CD之内.第三节、错解剖析【例1】填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____,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错解:垂线段.【思考与分析】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垂线段的长度,它是一个数量而不是图形.错误的原因是概念不清.正解:垂线段的长度.【例2】判断正误:有公共端点且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错解:正确.【思考与分析】此题错在没有抓住对顶角概念的实质,出现了扩大概念实质和概念外延的错误,把一些不是对顶角的角看成了对顶角,如下图中∠1和∠2有公共顶点且没有公共边,但它们不是对顶角.错误的原因是概念不清.正解:如果一个角与另一个角有公共端点且两边分别是这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例3】如图,若AB∥CD,CD∥EF,则AB∥EF.理由是什么?错解:等量代换.【思考与分析】上面的回答把相等和平行混为一谈,相等说的是两个量的大小关系,平行说的则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完全不是一码事,所以,平行线的传递性是不能用"等量代换"来表达的.错误的原因是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混淆正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例4】判断正误: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是平行线.错解:正确.【思考与分析】平行线是讲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或线段有可能延长或反向延长后相交.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分清“三线”的区别和联系.正解: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例5】判断正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错解:正确.【思考与分析】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但在空间里很容易找到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而且它们并不平行,错误的原因是思考不周.正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第四节、思维点拨【例1】已知,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BOD且∠AOE=150°,你能求出∠AOC的度数吗?【思考与分析】观察图形我们可知,∠AOE与∠BOE是邻补角,所以∠BOE的度数可求,又由OE是∠BOD的角平分线可求得∠BOD=2∠BOE,而∠AOC与∠BOD是对顶角,故∠AOC 可求.解:∵ AB是直线(已知),∴∠AOE与∠BOE 是邻补角(邻补角定义).∴∠AOE+∠BOE=180°(补角定义).又∠AOE=150°(已知),∴∠BOE=180°-∠AOE=180°-150°=30°(等式性质).∵ OE平分∠BOD(已知),∴∠BOD=2∠BOE(角平分线定义).即∠BOD=2×30°=60°.∵∠AOC与∠BOD是对顶角(由图可知),∴∠AOC=∠BOD(对顶角相等).∴∠AOC=60°.反思:在思考过程中抓住角平分线DE与各个角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例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点O,OF平分∠AOE,∠1=15°30′,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2=45°B.∠1=∠3C.∠AOD与∠1互为补角D.∠1的余角等于75°30′思考与解: ∵OE⊥AB,∴∠AOE=90°.∵OF平分∠AOE,∵∠1与∠3是对顶角,∴∠1=∠3.∴B正确.∵∠AOD与∠1互为补角.∴C正确.∵∠1=15°30′,∴∠1的余角=90°-15°30′=74°30′.∴D不正确.故选D.【小结】我们在做这类选择题时,首先把题中条件与图形一一对应,然后看每个结论是否与条件冲突.【例3】已知,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垂足为O,直线EF过点O,∠DOF=32°,你能求出∠AOE的度数吗?【思考与分析】我们由AB⊥CD可知∠AOC=90°,因此,∠AOE与∠EOC 互余.又因为∠EOC与∠DOF是对顶角,于是∠EOC=32°,于是∠AOE可求.解法一:∵直线CD与EF交于O(已知),∴∠EOC=∠DOF (对顶角相等).∵∠DOF=32°(已知),∴∠EOC=32°(等量代换).∵AB、CD互相垂直(已知),∴∠AOC=90°(垂直定义).∴∠AOE+∠EOC=90°.∴∠AOE=90°-∠EOC=90°-32°=58°.解法二:∵直线AB、CD互相垂直(已知),∴∠BOD=90°(垂直定义).∴∠BOF+∠DOF=90°.∵∠DOF=32°(已知),∴∠BOF=90°-∠DOF=58°.∵直线AB与直线EF交于点O(已知),∴∠AOE=∠BOF(对顶角相等).∴∠AOE=58°.反思:第一种解法先用对顶角后用互余,第二种解法先用互余后用对顶角,我们在平时做题时也应该多想多做,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例4】如图3,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F,EF⊥CD,则∠AFE与∠DFB之间的关系是______.【思考与分析】我们由所给的条件EF⊥CD,得∠CFE=90°,也就是说∠AFE+∠AFC=90°,又根据对顶角相等,得∠AFC=∠DFB,所以∠AFE+∠DFB=90° .本题也可利用平角的定义来解,即由∠AFE+∠DFB+∠EFD=180°,又因为∠EFD=90°,所以∠AFE+∠DFB=90°.解:∠AFE与∠DFB互为余角(或∠AFE+∠DFB=90°).【小结】这类题目的特点是有条件而无结论,要从所给的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比较、猜想,寻找多种解法和结论,再进行说理证明.这类题目具有较强的探索性,思维空间较大且灵活,突破了死记概念的传统模式.【例5】平行直线AB和CD与相交直线EF、GH相交,图中的同旁内角共有()对.A. 4对B. 8对C. 12对D. 16对【思考与解】我们可将原图分解为八个“三线八角”即“直线AB和CD 被直线EF所截”、“直线AB和CD 被直线GH所截”、“直线EF和GH被直线AB所截”、“直线EF和GH被直线CD所截”、“直线AB和EF被直线GH所截”、“直线EF和CD 被直线GH所截”、“直线AB和GH被直线EF所截”、“直线GH和CD 被直线EF所截”.每一个“三线八角”都有两对同旁内角,故原图中共有16对,因此选择D.【小结】解这类问题,关键是如何用图形分解法把图形分成若干个“三线八角”.【例题】(1)如图1,在△ABC中,∠ABC=90°,∠A=50°,BD∥AC,则∠CBD的度数是°.(2)已知:如图2,直线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BEF的平分线与∠DF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你能说明∠P=90°吗?(3)如图3,已知AB∥CD,∠C=75°,∠A=25°,则∠E的度数为 .【思考与解】(1)解法一:由题意我们知BD∥AC.所以∠ABD+∠BAC=180°.所以∠CBD=180°-50°-90°=40°.解法二:由题意我们知∠C=90°-∠A=90°-50°=40°.又因为BD∥AC. 所以∠CBD=∠C=40°.(2)因为AB∥CD.所以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BEF+∠EFD=180°.又因为EP、FP分别平分∠BEF和∠EFD.所以∠P=180°-(∠1+∠2)= 180°-90°=90°.(3)因为AB∥CD. 所以∠BFE=∠C=75°.所以∠AFE=180°-∠BFE= 180°-75°=105°.所以∠E=180°-∠A-∠AFE=180°-25°-105°=50°反思:我们在做这类题的时候,一定要想是不是这样做最简单,是不是只有这一种解法?【例6】如图1,如果∠B=∠1=∠2=50°,那么∠D= .【思考与分析】我们通过观察图形,由∠B=∠1=∠2=50°可得AB∥DC、AD∥BC,再利用其性质同旁内角互补可得∠D的度数.解:因为∠B=∠1,所以AB∥DC,所以∠B+∠BCD=180°,∠BCD=130°.又因为∠B=∠2,所以AD∥BC,所以∠BCD+∠D=180°,∠D=50°.反思:我们解题时用的是同旁内角互补.还可以利用∠D=∠1=∠B=50°.也可以利用∠D=∠2=∠B=50°.大家可以试一试.【例7】如图2,直线l1、l2分别与直线l3、l4相交,∠1与∠3互余,∠3的余角与∠2互补,∠4=125°,则∠3= .思考与解:因为∠1与∠3互余,∠3的余角与∠2互补,所以∠1+∠2=180°.所以l1∥l2.所以∠3=∠5=180°-∠4=55°.反思:我们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1+∠2=180°?我们可由题意列式∠1+∠3=90°,90°-∠3+∠2=180°.两个式子相加可得∠1+∠2=180°.在解决有关平行问题的时候,有时需要添加必要的辅助线,而添加平行线作为辅助线,更是解决此类问题好的帮手.下面举几例说明.【例8】如图1所示,直线a∥b,∠ACF=50°,∠ABE=28°,求∠A的大小.【思考与分析】要求∠A的大小,关键是确定辅助线的位置.于是我们会想到过点A作AD∥b,这样利用平行线的知识即可求解.解:过点A作AD∥b,则∠DAC=∠ACF=50°.又因为a∥b,所以AD∥a.所以∠DAB=∠ABE=28°.所以∠BAC=∠DAC-∠DAB=50°-28°=22°,即∠A的大小是22°.反思:在解题时我们做AD∥b,那么是不是必须要做辅助线呢?我们继续思考:∠A在△ABG中,∠ABE也在△ABG中且等于28°,那么只要求出∠AGB的度数,就可求∠A的度数.【例9】如图2,AB∥CD,EO与FO相交于点O,试猜想∠AEO、∠EOF、∠CFO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思考与分析】由于∠BEO、∠EOF、∠DFO三个角的位置较散,设法通过辅助线使之相对集中,我们可以考虑AB∥CD,可以过点O作MN∥AB,这样即可找到三个角之间的关系了.由此猜想∠AEO+∠CFO+∠EOF=360°.解:过点O作MN∥AB.因为AB∥CD,所以CD∥MN.所以∠AEO+∠EOM=180°,∠MOF+∠CFO=180°.所以∠AEO+∠CFO+∠EOF=∠AEO+∠EOM+∠MOF+∠CFO=180°+180°=360°.反思:我们解这道题是用的两组同旁内角之和.其实我们还可以连结EF,正好把这三个角分成一组同旁内角和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由同旁内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可得出同样的结论.【例10】如图3,已知AB∥ED,α=∠A+∠E,β=∠B+∠C+∠D.试探索β与2α的数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思考与分析】我们由已知条件AB∥ED可知α=∠A+∠E=180°,于是只需知道β=∠B+∠C+∠D的大小即可探索出β与2α的数量关系.此时可以过点C作CF∥AB,从而求出β=∠B+∠C+∠D=360°,即有β=2α.解:猜想β=2α.理由是:过C作CF∥AB,因为 AB∥ED,所以∠α=∠A+∠E=180°.又因为AB∥ED,所以CF∥DE,即(∠B+∠1)+(∠2+∠D)=360°.故β=2α.【小结】这道题的思路与我们做的上题是相同的,也可以连结BD来解.第五节、竞赛数学在竞赛试题中,平行和垂直是做为基础知识应用在一些综合性的题目之中,单独出题的情况很少,但当平行和垂直的性质与实际情况结合时,往往也会被做为新题型来考查.【例1】请说明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交点个数.【思考与分析】本题有多种分类,如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类,再考虑第三条直线的位置;又如以三条直线交点的个数分类等.下面我们就第二种分类加以说明.解:(1)如图1,三条直线互相平行,此时交点个数为0;(2)如图2,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此时交点个数为1;(3)如图3,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交于同一点,此时交点个数为3;(4)如图4,其中两条直线平行,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此时交点个数为2.综上所述,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0或1或2或3个.(如果按第一种情况进行分类研究,又该如何呢?请大家思考一下.)反思:求解中(2)、(3)两种情况称为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当题目中图形不全或不确定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分类.【例2】(1)请你在平面上画出6条直线(没有三条共点),使得它们中的每条直线都恰与另3条直线相交,并简单说明画法.(2)能否在平面上画出7条直线(任意3条都不共点),使得它们中的每条直线都恰与另3条直线相交,如果能,请画出一例,如果不能,请简述理由.【思考与分析】“6条直线相交且任意3条都不共点”,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首先画出两条相交直线,这样可以发现若不出现3条直线共点可以出现平行线.对于(2)中所求,可以根据(1)得到的结论先对其进行推理,不要盲目的画图.解:(1)在平面上任取一点A,过A作两直线m1与n1.在n1 上取两点B、C,在m1上取两点D、G.过B作m2∥m1,过C作m3∥m1,过D作n2∥n1,过G作n3∥n1,这时m2、m3、n2、n3交得E、F、H、I四点,如图所示.由于彼此平行的直线不相交,所以,图中每条直线都恰与另3条直线相交.(2)在平面上不能画出没有3线共点的7条直线,使得其中每条直线都恰与另外3条直线相交.理由如下:假设平面上可以画出7条直线,其中每一条都恰与其它3条相交,因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又因没有3条直线共点,所以每条直线上恰有与另3条直线交得的3个不同的交点.根据直线去数这些交点,共有3×7=21个交点,但每个交点分属两条直线,被重复计数一次,所以这7条直线交点总数为因为这与交点个数应为整数矛盾.所以,满足题设条件的7条直线是画不出来的.反思:本题在说明理由时应用了假设法.利用假设推导出结果是否与题中条件冲突.这与我们以后要学的反证法相类似.【例3】平行直线AB和CD与相交直线EF、GH相交,图中的同旁内角共有()对.A. 4对B. 8对C. 12对D. 16对【思考与解】我们可将原图分解为八个“三线八角”即“直线AB和CD 被直线EF所截”、“直线AB和CD 被直线GH所截”、“直线EF和GH被直线AB所截”、“直线EF和GH被直线CD所截”、“直线AB和EF被直线GH所截”、“直线EF和CD 被直线GH所截”、“直线AB和GH被直线EF所截”、“直线GH和CD 被直线EF所截”.每一个“三线八角”都有两对同旁内角,故原图中共有16对,因此选择D.【小结】解这类问题,关键是如何用图形分解法把图形分成若干个“三线八角”.【例4】有10条公路(假设公路是笔直的,并且可以无限延伸),无任何三条公路交于同一个岔口,现有31名交警,刚好满足每个岔口有且只有一名交警执勤,请你画出公路示意图.【思考与解】我们可以把公路想象成直线,岔口想象成交点,由警察的人数及题意可知,10条直线刚好有31个交点.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平面上的10条直线,若两两相交,最多出现45个交点,现在只要求出现31个交点,就要减去14个交点,这种情况下,通常采取两种办法:(1)多条直线共点;(2)出现平行线.根据题意,方法(1)不能实现,所以想到使用平行线.在某一方向上有5 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减少10个交点,若6条直线平行,则可减少15个交点,所以这个方向上最多可取5条平行线,这时还有4个点要去掉,换一个方向取3条平行线,即可再减少3个交点,这时还剩下2条直线与1个要减去的点,只须让其在第三个方向上互相平行即可,如图所示:【小结】本题考查我们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做题时,要牢牢把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图形结合,从简单的图形推理找出问题的入手点.【例5】把正方形ABCD边AD平移得到EF,作出平移后的正方形能有几种作法?【思考与分析】据题意,平移是指正方形整体平移,只有一个.我们根据以前学过的作图方法和本周学的平移作图,作法有如下几个:作法1:过E作EF的垂线,截取EG=EF,过G点作EF的平行线,截取GH=EF(注意截取方向),连接FH就得到平移后的正方形.如图(1).作法2:过E、F分别作EF的垂线,截取EG=EF,FH=EF(注意截取方向),连接GH,就得到平移后的正方形.如图(1).作法3:过F作EF的垂线,截取FH=EF,过H点作EF的平行线,截取GH=EF(注意截取方向),连接EG就得到平移后的正方形.如图(1).作法4:过E作AC的平行线,过F作BD的平行线,截取EH=AC,FG=BD(注意截取方向).连接EG,GH,HF,就得到平移后的正方形.如图(2).作法5:连接EA,FD,过B点作EA的平行线,过C作FD的平行线.截取BG=EA,CH=FD (注意截取方向).如图(3).连接EG,GH,HF,就得到平移后的正方形.【小结】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要描述一个平移变换,必须指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例6】电脑游戏上有一种俄罗斯方块的游戏,游戏规则:在所给各种各样的方块中,通过平移、旋转的方式,罗列方块使之排满每一横行,每排满一行,便消去一行,得100分,依次类推(本题特殊规定,只准平移),小方块在屏幕顶端居中出现(奇数列时居中偏左).现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如图所示).(1)若按规定,想得分,甲方块需要怎样平移,才可能直接得分或为以后打下得分基础?乙方块呢?(2)若你把甲方块放到左侧,发现屏幕已暗示出丙方块为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丙方块只需如何移动,便可得多少分?(注:屏幕上一共有10行10列)【思考与分析】第(1)题观察甲方块与底部方块的特点,我们可得出平移方式.第(2)题将丙方块通过平移嵌入空隙之中,即可得分.解:(1)甲方块可左移3个单位,下移7个单位放到屏幕左侧;乙方块需向右平移3个单位,下移8个单位,放到屏幕右侧.(可用其他平移方式)(2)丙方块下移7个单位,便可排满2行,得200分.【小结】解本题的关键是将各个方块通过平移嵌成一个长方形,需根据方块和现有图形选择合理的平移方式.【例7】如图1,已知直线l1∥l2,直线l3和直线l1、l2交于点C和D,在C、D之间有一点P,如果P点在C、D之间运动时,问∠PAC,∠APB,∠PBD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试探索∠PAC,∠APB,∠PBD 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思考与分析】若P点在C、D之间运动时,我们只要过点P作出l1的平行线即可知道∠APB=∠PAC+∠PBD;若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则可以分为如图2和如图3两种情形,同样分别过点P作出l1或l2的平行线,即有∠APB=∠PBD -∠PAC或∠APB=∠PAC-∠PBD.解:若P点在C、D之间运动时,则有∠APB=∠PAC+∠PBD.理由是:如图1,过点P作PE∥l1,则∠APE=∠PAC,又因为l1∥l2,所以PE∥l2,所以∠BPE=∠PBD,所以∠APE+∠BPE=∠PAC+∠PBD,即∠APB=∠PAC+∠PBD.若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则有两种情形:(1)如图2,有结论:∠APB=∠PBD-∠PAC.理由是:过点P作PE∥l1,则∠APE=∠PAC,又因为l1∥l2,所以PE∥l2,所以∠BPE=∠PBD,所以∠APB=∠BPE-∠APE,即∠APB=∠PBD-∠PAC.(2)如图3,有结论:∠APB=∠PAC-∠PBD.理由是:过点P作PE∥l2,则∠BPE=∠PBD,又因为l1∥l2,所以PE∥l1,所以∠APE=∠PAC,所以∠APB=∠APE-∠BPE,即∠APB =∠PAC-∠PBD.【小结】我们做这类题的时候可以发现:点的移动带动角的位置变化,角的位置变化决定了角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分类思想来分析题意,解决多种情况的讨论.第六节、本章训练基础训练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5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的关系是().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相交但不垂直D.不能确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同旁内角互补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互补3.如图1所示,已知DE∥BC,CD是∠ACB的平分线,∠B=72°,∠ACB=40°,那么∠BDC等于().A.78°B.90°C.88°D.92°4.下列说法: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是().A.①B.②和③C.④D.①和④5.船向北偏东50°方向航行到某地后,依原航线返回,船返回时方向应该是()A.南偏西40°B.北偏西50°C.北偏西40°D.南偏西50°6.线段AB是由线段CD经过平移得到的,那么线段AC与BD的关系为().A.平行B.相交C.相等D.平行且相等7.如果两个角有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而另一条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没有关系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5分)8. a∥b,a∥c则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9.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______.和______.分别相等,图形的______.和______.没有发生改变.10.在同一平面上,如果AB⊥EF,AC⊥EF,那么点C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11.把△ABC向右平移4cm得△A1B1C1,再把△A1B1C1向下平移3cm得△A2B2C2,若把△A2B2C2看成是由△ABC经一次平移得到的,请量一量,其平移的距离是______.cm.12.船的航向从正北方向依逆时针方向驶向西南方向,它转了_____度.13.已知梯形ABCD,AD∥BC,BC=6,AD=3,AB=4,CD=2,AB平移后到DE处,则△CDE的周长是_____14.如果△ABC经过平移后得到△DEF,若∠A=41°,∠C=32°,EF=3cm,则∠E=______,BC= ______ cm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5.如图,AC⊥AB,∠1=30°,∠B=60°,(1)你能确定AD与BC平行吗?(2)能确定AB平行于CD吗?16.如图,AD平分∠EAC,AD∥BC,你能确定∠B与∠C的数量关系吗?17.如图所示,AB∥CD,AD∥BC,∠A的2倍与∠C的3倍互补,求∠A和∠D的度数.答案一、 1.B 2.B 3.C 4.A 5.D 6.D 7.C二、 8. b,c,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9. 对应角、对应边,形状、大小10. 在直线AB上11. 512. 13513. 914. 107°,3三、15.【思考与分析】通过观察图形并结合题中条件我们可以得到:∠ACB=180°-∠BAC -∠ABC=180°-90°-60°=30°.由此可得AD∥BC.但是由题中条件我们求不出∠D或者∠ACD,因此不能判定AB与CD是否平行.解:(1)因为∠BAC=90°,∠B=60°,且∠BAC+∠B+∠ACB=180°,所以∠ACB=180°-∠BAC-∠B=180°-90°-60°=30°.所以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不能确定.因为求不出∠D或者∠ACD,找不到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所以AB与CD不一定平行.16.【解题思路】我们通过观察图形并结合题中条件可知,要想知道∠B与∠C的数量关系,就得利用AD∥BC,从而得到∠B=∠1,∠C=∠2.只要∠1=∠2,那么∠B=∠C.而题中给出了AD平分∠EAC,正好得到∠1=∠2!解:因为AD∥BC,所以∠B=∠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C=∠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因为AD平分∠EAC,所以∠1=∠2.所以∠B=∠C.17.【思考与分析】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可知,题目要求∠A和∠D的度数,而条件只给出了∠A和∠C的关系.因此,分清∠A、∠C和∠D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解:因为AB∥CD,所以∠A+∠D=180°.所以∠A=180°-∠D.因为AD∥BC,所以∠C+∠D=180°.所以∠C=180°-∠D.所以∠A=∠C.再由2∠A+3∠C=180°解得∠A=∠C=36°.所以∠D=144°.提高训练题一、填空题1. 直线l1,l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则它们的位置关系是.2. 若直线l1// l2,l2// l3,则 ____ // ____,其理由是.3. 若直线l1//l2,一条射线与l1有交点,那么这条射线与l2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种情况,直线l1和l2不一定是平行线()A. l1和l2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B. l1和l2都平行于直线l3C. 在同一平面内l1和l2没有一个公共点D. 在同一平面内,l1⊥l3,l2⊥l32. 若∠1与∠2的关系为内错角,∠1=40°,则∠2等于()A. 40°B. 140°C. 40°或140°D. 不确定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B.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是相等C.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D.所有的对顶角相等三、解答题1. 如图,已知三角形ABC,分别过A,B,C三点作它们的对边BC,CA,AB的平行线.。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线与平行线研讨说课复习课件
对顶角相等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1利用对顶角的性质求角的度数
例 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 ∠2,∠3,∠4的度数.
解:由平角的定义可知, ∠2=180°-∠1
=180°-40°=140°;
b
1( 2
a
4 )3
由对顶角相等可得,
12 43
58 67
所以∠2的补角有∠1,∠3,∠6和∠8.
连接中考
1.(2020•金昌)若α=70°,则α的补角的度数是( B ) A.130° B.110° C.30° D.20° 2.(2020•陕西)若∠A=23°,则∠A余角的大小是( B ) A.57° B.67° C.77° D.157°
DO
C
12 34
AN B
图2
图3
探究新知
将图2简化为图3,ON 与 DC 相交所成的 ∠ DON和∠CON
都等于90° ,且∠1=∠2.在图 3 中: (1)有哪些角互为补角?有哪些角互为余角? 互补的角: ∠1与∠AOC, ∠1与∠BOD,
DO
C
12
34
∠互2余与的∠角B:OD∠,1与∠∠2与3,∠∠AO1C与,∠∠4,D∠ON2与与∠∠4N,O∠C.2与∠A3,N图3 B (2) ∠3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第一课时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核心要点 1垂线的有关概念: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 直角 ,那么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 的 垂线 ,它们的交点叫做 垂足 。 2.垂线的性质: (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 只有一条 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 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B,线段 AB 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教学相交线和平行线时需要注意的易错点
教学相交线和平行线时需要注意的易错点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几何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初中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知识点本身的难度和学生对知识点的疏忽,很容易出现一些易错点,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相交线和平行线时需要注意哪些易错点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易错点一:对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基本概念理解不清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初中数学中的两个最基本的几何概念,学生需要掌握相交线和平行线分别指哪些线段。
相交线是指彼此交叉的两条线段,交点为它们的交点;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它们永远不会相交。
其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对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定义清晰化,让学生通过举例、画图等方式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二、易错点二:对相交线的夹角概念理解不准确当我们掌握了相交线的定义之后,就需要了解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夹角。
夹角是指两条相交线段之间的角度,它可以是锐角、直角、或者是钝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夹角的概念,做到“看得懂”“说得清”,同时要教会学生利用角度计算器对夹角进行度数测量、角度转化等操作,从而巩固学生对夹角的认识。
三、易错点三:对相交线的性质理解不充分相交线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图形,除了了解它的定义和夹角的概念之外,学生还需要掌握相交线的一些重要性质。
例如,相交线夹角对应角相等;相邻角互补;垂直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大量例题来让学生掌握这些性质,激发学生对相交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易错点四:对平行线的性质理解不全面平行线是数学中的另一个基本图形,它是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它们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保持相同的间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同时也要重点强调平行线的三个重要性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补角相等和交叉线段成比例,让学生对平行线有更全面的认识。
五、易错点五:对平行线的证明方法掌握不熟练在初中数学中,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套教案
1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2、会运用条件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3、能运用条件确定两平行或垂直直线的方程系数.二:教学重点、难点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的应用.三:教学设计(一)情景引入A :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当中平行为简单;现在我们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关系. ①先入为主的思想;在研究直线问题时首先考虑特殊情况:α=90°时,画图.这个情况很简单:当α=90°时只要x 1≠x 2,则两条直线平行.②一般情况:α≠90°时,则k 存在,∴y 1=kx +b 1 y 2=kx +b 2已知直线l 1,l 2的斜截式方程为:l 1:y =k 1x +b 1 l 2:y =k 2x +b 2,若l 1//l 2,则有α1=α2且b 1≠b 2,∴tan α=tan α [α1∈[0,180°),α2∈[0,180°)]∴k 1=k 2反之,是否成立?若k 1=k 2且b 1≠b 2则有tan α=tan α,∵0≤α1,α2<π,∴α1=α2且b 1≠b 2,∴l 1//l 2结论一:①特殊情况:若两条直线l 1,l 2斜率都不存在也不重合,则两直线l 1,l 2平行; ②有斜率的两条直线l 1//l 2 <=> k 1=k 2且b 1≠b 2∴判断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平行的程序:两条直线方程——两条直线斜率都不存在且不重合→平行.两条直线方程——化为斜截式方程→求两条直线斜率.若k 1=k 2且b 1≠b 2→平行若k 1≠k 2→相交或者若A 1B 2≠B 1A 2且B 1C 2≠B 2C 1或A 1B 2=A 2B 1且A 1C 2≠A 2C 1 则两条直线平行.例1:已知两条直线l 1:4x +2y -7=0,l 2:2x -y -5=0求证l 1∥l 212122∵l 1的斜率为,l 2的斜率为 ∴k 1=k 2∴l 1∥l 2 例2:求过点A (1,-4)且与直线2x +3y +5=0平行的直线的方程?解:已知直线的斜率为-,因为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因此它的斜率也是-. 根据点斜式,得到所求直线的方程是:y +4=-(x -1)即2x +3y +10=0 例3:如果直线ax +2y +2=0与3x -y -2=0平行,那么系数a =()A .3B .-6C .-D . 例4:求与直线3x +4y +1=0平行,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之和为的直线l 的方程? 法一:设直线方程为3x +4y +m =0,交x 轴于点(-,0)交y 轴于点(0,-),由题意可得(-)+(-)=即m =-4, ∴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3x +4y -4=0, 法二:设直线方程为+=1, ∴a +b =,-=-,可得a =,b =1, ∴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3x +4y -4=0B :平时我们已经理解了;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两直线相互垂直的关系.①同样的先考虑特殊情况:若已知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90°,x =x 1,则求其另一条与它垂直的直线方程.②一般情况:若已知两条直线l 1:y =k 1x +b 1,l 2:y =k 2 x +b 2,相互垂直则k 1与k 2有何关系? α+(π-β)= ∴α-β=- ∴β=α+ 21213232322332373m 4m 3m 4m 37a x b y 37a b 43342π2π2π3tan β=tan (α+)=-cot α ∴tan α·tan β=tan α·(-cot α)=-1∴最后我们得证:若两条直线垂直则k 1k 2=-1.③α=90°时=>β=0°(特殊情况)k 1=0,k 2不存在.或者k 1不存在,k 2=0.例4:已知直线l 1:ax -y +2a =0与l 2:(2a -1)x +ay +a =0互相垂直,求a 的值一、①当α=90°即a =0时,l 2:x =0 ∴l 1:y =0 ∴l 1⊥l 2②当α≠90°则k 1·k 2=a ·(-)=-1 ∴a =1 二、A 1A 2+B 1B 2=0 =>a (2a -1)-a =0 2a ²-2a =0 =>a =1或a =0例5:求与3x +4y +1=0平行,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之和为7/3的直线l 的方程.(一)设直线方程为3x +4y +m =0,交x 轴于点(-,0)交y 轴于点(0,-) ∴(-)+(-)= ∴m =-4∴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3x +4y -4=0(二)设直线方程为+=1 =>a +b =;-=-=>a =,b =1 ∴l :3x +4y -4=0例6:已知三角形两条高线为x +y =0和2x -3y +1=0且一个顶点C (1,2),求三角形AC ,BC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AC ,BC 与两条高线垂直∴AC ,BC 的斜率为1和- ∴边AC ,BC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2=1(x -1),y -2=-(x -1) 即x -y +1=0,3x +2y -7=0《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一、导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识别同位角;2πaa )12(-3m 4m 3m 4m 37a xb y 37a b 433423232.使学生会用同位角相等判定二条直线平行.二、重点难点1.重点(1)识别同位角.(2)用同位角相等判定二条直线平行.2.难点用同位角相等判定二条直线平行.三、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操作---观察---探索如图:3根木条(或硬纸条)相交成∠1、∠2,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问:1.在木条a的转动过程中,木条a、b的位置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与∠1的大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改变图中∠1的大小,按照上面的方式再试一试,当∠2与∠1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二、合作探究:活动一:利用平移三角尺的方法画平行线,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当∠1与∠2相等,直线a、b就;当∠1与∠2不相等时,直线a、b平行吗?活动二: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同位角”,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而成的8个角中,像∠1与∠2这样的一对角称为.请问图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同位角?4归纳:相等,两直线.活动三:例题讲解.例:如图,∠1=∠C,∠2=∠C,请找出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三、拓展提高:1.∠1与∠C、∠2与∠B、∠ 3与∠ C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截成的同位角?2.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35°,∠2=145°,问:直线a与b平行吗?四、达标检测:1.如图,∠1与∠B是直线和被直线所截构成的同位角;∠2与∠A直线和被直线所截构成的同位角.2.如图,∠1、∠2、∠3中,和是同位角.3.如图,如果∠B=∠1,根据,那么可得DE//BC;如果∠B=∠2,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那么可得// .4.如图,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如果∠BMN=∠DNF,∠1=∠2,那么MQ∥NP,为什么?AB CD EF13256《2.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理解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应用.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与判定公理的区别.教学过程:一、梳理旧知,引出新课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问题:反过来也成立吗?过去我们学过: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反过来,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句子都是正确的.现在换一个例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它是对的.反过来,如果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对吗?再看下面的例子:“如果一个整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那么它一定能够被5整除.”对吗?这句话反过来怎么说?对不对?【结论】如果一个句子是正确的,反过来说(因果对调),就未必正确.二、动手操作,归纳性质上一节课,我们学过: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反过来怎么说?它还是对的吗?(板书)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P Q M N21F ED C B A7如果把平行线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看作是基本事实(公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公理证明平行线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例】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且a ∥b ,求证:∠1=∠2.证明:∵a ∥b ,∴∠1=∠3(__________________).∵∠3=∠2(对顶角相等),∴∠1=∠2(等量代换).(板书)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变式】下面我们来证明平行线的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请模仿范例写出证明.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且a ∥b ,求证:∠1+∠2=180º.证明:(略)(板书)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三、巩固新知,深化理解例1、如图,平行线AB ,CD 被直线AE 所截.(1)从∠1=110º.可以知道∠2是多少度吗?为什么?(2)从∠1=110º可以知道∠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3)从∠1=110º可以知道∠4是多少度吗?为什么?例2、如图,已知AB ∥CD ,AE ∥CF ,∠A = 39°,∠C 是多少度?为什么?ab1 2 3 c ab 1 23c ED CB A12348方法一解:∵AB ∥CD , ∴ ∠C=∠1.∵ AE ∥CF ,∴ ∠A=∠1.∴ ∠C=∠A .∵∠A = 39º,∴∠C = 39º.方法二解:∵AB ∥CD ,∴ ∠C=∠2.∵ AE ∥CF ,∴ ∠A=∠2.∴ ∠C=∠A .∵∠A = 39º,∴∠C = 39º.练习1: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在括号内为下面各小题的推理填上适当的根据: (1)∵a ∥b ,∴∠1=∠3(___________________);(2)∵∠1=∠3,∴a ∥b (_________________).(3)∵a ∥b ,∴∠1=∠2(__________________);(4)∴a ∥b ,∴∠1+∠4=180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2,∴a ∥b (___________________);(6)∵∠1+∠4=180º,∴a ∥b (_______________).练习2:教材第51页 随堂练习四、盘点收获,布置作业1、(1)平行线的性质是什么?(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研究平行线性质的过程吗?(3)性质2和性质3是通过简单推理得到的,在推理论证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作业G FED C B Aa b12 3 c 49《2.4用尺规作角》教案教学目的:1、经历尺规作角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和研究意识.2、能按作图语言来完成作图动作,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学重点:能按作图语言来完成作图动作,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学难点:作图步骤和作图语言的叙述,及作角的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一、问题的提出如图,要在长方形木板上截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它的一组对边在长方形木板的边缘上,另一组对边中的一条边为AB .(1)请过点C 画出与AB 平行的另一条边.(2)如果你只有一个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二 、新课内容一:(请按作图步骤和要求操作,别忘了留下作图痕迹)(一) 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2)已知:∠10求作:∠AOB ,使∠AOB=∠(二)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倍数:(3)已知:∠1求作:∠MON ,使∠MON=2∠1∠COD ,使∠COD=3∠1(三)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和:(4) 已知:∠1、∠2、∠3求作:①∠AOB ,使∠AOB=∠1+∠2②∠POQ ,使∠POQ=∠1+∠2+∠3③∠MON ,使∠MON=2∠1+∠2(四)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差:已知:∠、∠、∠求作:①∠AOB ,使∠AOB=∠-∠②∠POQ ,使∠POQ=∠-∠-∠③求作一个角,使它等于2∠-∠(五) 综合练习:(通过以下练习,意味着你掌握了作角的真本领,多动一下脑筋,你一定会完成得很出色的)1、已知:线段AB 、 ∠、∠αα1αβγαβγαβαβγβγαβ13211求作:分别过点A 、点B 作∠CAB=∠、∠CBA=∠2、如图,点P 为∠ABC 的边AB 上的一点,过点P 作直线EF//BC .3、已知:直线L 和L 外一点P ,求作:一条直线,使它经过点P ,并与已知直线L 平行.4、已知:△ABC ,求作:直线MN ,使MN 经过点A ,且MN//BC .5、如图,以点B 为顶点,射线BA 为一边,在∠ABC 外再作一个角,使其等于∠ABC .(六)小结(七)作业αβLA αβ。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章:平面图形的性质与证明第三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第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五章:概率初步【教学重点与难点】一、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相交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难点:平行线性质的证明。
二、平面图形的性质与证明重点: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与证明。
难点:几何图形性质的证明。
三、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
难点: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
四、不等式与不等式组重点: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
难点: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五、概率初步重点:概率的定义,概率的计算。
难点:概率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一、相交线与平行线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中的应用。
2.讲解: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3.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二、平面图形的性质与证明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
2.讲解:讲解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与证明方法。
3.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三、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据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
2.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
3.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四、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在实际中的应用。
2.讲解:讲解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
3.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五、概率初步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概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讲解:讲解概率的定义,概率的计算。
3.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识别和绘制相交线与平行线。
3. 学生能够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几何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培养解决问题、勇于尝试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
2.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绘制方法。
难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断与证明。
2. 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图片或实物。
3. 练习题和答案。
学生准备:1. 笔记本和笔。
2. 学习几何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绘制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4.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绘制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图形,并写上对应的性质。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平面上的相交线与平行线,还有哪些情况下的相交线与平行线?例如,在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相交线与平行线。
2.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进行解决,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布置课后反思题目,要求学生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学习效果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相交线与平行线》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的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等基础知识,为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章内容不仅为后续的平面几何学习奠定基础,而且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几何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但相交线与平行线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
2.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应用,以及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运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篮球场上的线条、书桌上的直线等,引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
3.课堂讲解: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几何模型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课堂所学。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本章使生了解在平面不重合的直相交平行的位置系,究了直相交的形成的角的学内两条线与两种关研两条线时特征,直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直平行的期共存件和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形平移的两条线两条线长条它关图变换性,利用平移一些美的案质设计优图.。
重点:垂和的性线它质,平行的判定方法和的性,平移和的性,线它质它质以及些的用这组织运.5.1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直相交所成的四角中存在几不同系的角,的念及性如下表:两线个种关它们概质形图点顶的系边关大小系关角对顶∠1∠与2有公共点顶∠1的两边与∠2的互两边为反向延长线角相等对顶即∠1=∠2角邻补 ∠3∠与4有公共点顶∠3∠与4有一公共,另一条边互反向延边为长。
线∠3+∠4=180°注意点:⑴角是成出的,角是具有特殊位置系的角;对顶对现对顶关两个⑵如果∠α∠与β是角,那一定有∠对顶么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角对顶⑶如果∠α∠与β互角,一定有∠为邻补则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角邻补。
⑶直相交形成的四角中,每一角的角有,而角只有一。
两线个个邻补两个对顶个2、垂线⑴定,直相交所成的四角中,有一角是直角,就直互相垂直,其中的一直叫做义当两条线个个时说这两条线条线另一直的垂,的交点叫做垂足。
条线线它们符言作:号语记 第1页共7页1243A BCDO如所示:图AB⊥CD ,垂足为O⑵垂性线质1:一点有且只有一直已知直垂直 过条线与线(平行公理相比与较记)⑶垂性线质2:接直外一点直上各点的所有段中,垂段最短。
:垂段最短。
连线与线线线简称线3、垂线的画法:⑴直上一点已知直的垂;⑵直外一点已知直的垂。
过线画线线过线画线线注意:①一段或射的垂,就是所在直的垂;②一点作段的垂,垂足可在段上,也画条线线线画它们线线过线线线可以在段的延上。
线长线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直角靠在已知直上,⑵二移:移三角尺使一点落在的另一直角上,⑶画条边线动它边边三:沿着直角,不要成人的印象是段的。
相交线与平行线 相交线 第一讲
数学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121=2∠∠∴∠∠与果两个角是对顶角,则它们一定相等(如果两个角相等,它们一定是对顶角(2.如图,在线段AB、AC、AD、AE、AF中AD最短.小明说垂线段最短, 因此线段AD的长是点A到BF的距离,对小明的说法,你认为_________________.二、解答题.1.(1)用三角尺画一个是30°的∠AOB,在边OA上任取一点P,过P作PQ⊥OB, 垂足为Q,量一量OP的长,你发现点P 到OB的距离与OP长的关系吗?(2)若所画的∠AOB为60°角,重复上述的作图和测量,你能发现什么?2.如图,分别画出点A、B、C到BC、AC、AB的垂线段,再量出A到BC、点B到AC、点C到AB的距离.5、1、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工人在建筑施工时都用的一种工具:梯子。
抽象出几何图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提出问题:1、有多少组对顶角?多少组邻补角呢?问题探究:∠1与∠5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接上面的方法,先观察上面的4个角,他们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形成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逐步思考它们的位置关系:(1)它们在被截直线a、b的位置?(2)它们在截线c的位置?学生表述得到的位置关系,可能会得出右侧、上方等说法,利用教具规范说法,得到关键词:同侧、同旁,再给出概念:我们把在被截直线同侧、截线同旁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并完整叙述:∠1与∠5是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得到的一对同位角。
(在图中把∠1与∠5分离出来)(3)还能发现其他同位角吗?(依次把同学得到的另外3对同位角分离出来)(4)分离出来的4对同位角,从形状上观察,发现了什么?(字母F型)问题探索:类比上面的探索过程,小组合作完成∠1与∠6 、∠1与∠7的位置关系(见附表1),班级交流规范说法后,再统一给出名称。
1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一等奖创新教案(含2课时)
1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等奖创新教案(含2课时)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4.1 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4.1.1 相交与平行【教学目标】1.了解相交与平行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会画平行线.2.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论的内容,并初步了解几何推理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的画法、平行公理及推论.难点:平行公理的应用、平行线的画法.【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初步认识】向同学们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课前播放幻灯片,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图形出发,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总结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体会本章内容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引入新课做好准备.通过亲身经历提炼有关数学信息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平行线的概念1.小明家客厅的窗户由两扇窗页组成,下图表示两扇窗页开合的状态,当我们把两扇窗页近似地看成在同一平面内,并且考虑每扇窗页的四条边所在的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什么关系?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呢?3.我们把两根筷子看成向两方延长的直线,桌面看成一个平面,在桌面上摆一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有几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归纳结论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探究2:平行线的表示方法1.如图,直线AB与CD是平行线.记做“________”,这里“________”是平行符号.读做“_________”.2.若用a、b表示这两条直线,那么直线a与直线b平行,记做“________”,读做“_________”.探究3:平行线的画法1.你能用几种方法画出一组平行线?2.你能过直线a外一点P画直线a的平行线吗?画法:①把三角尺的BC边靠紧直线a,再用直尺(或另一块三角尺)靠紧三角尺的另一边AC;②沿直尺推动三角尺,使原来和直线a重合的一边经过点P;③沿三角尺的这条边画直线b.则直线b就是过P点且与直线a平行的直线.如图:3.你能过P点画几条直线与直线a平行?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归纳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公理).4.在下图中,分别过C、D画直线AB的平行线EF、GH.那么EF与GH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归纳结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几何语言:∵a∥b,a∥c,∴b∥c(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动手画图,从而得到平行公理及其推论.【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2.两条直线l1与l2相交点A,如果l1∥l,那么l2与l 相交或既不相交也不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行线中的另一边必相交.4.两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是 1 ,两条直线平行,交点的个数是0 个.5.工人师傅在架设电线时,为了检验三条电线是否互相平行,只检查了其中两条是否与第三条平行,这种做法是否正确?正确.理由是: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6.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X )7.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它与另一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8.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X )9.如图所示,过点P画PE∥OA,交OB于点E,过点P画PH ∥OB,交OA于点H.解:如图所示.【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学生把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收获,有知识方面的、有能力方面的、有生活实际方面的、也有情感方面的,但只要有收获我就会予以充分的肯定.【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1”中第1、2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2.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重难点】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难点:分析图形.【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初步认识】1.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2.经过直线外一点怎样画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么b∥c.教学说明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准备.【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对顶角1.观察思考: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和剪刀,观察剪刀剪开纸张的过程,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度也相应变小.我们把剪刀的构成抽象为两条直线,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将其简单地表示为下图:2.图中∠1和∠3、∠2和∠4它们有什么特征?归纳结论有公共的顶点,其中一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3.∠1和∠3、∠2和∠4有什么关系?量一量或用其它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完成下面的问题.∵∠1+∠2=________,∠2+∠3=(邻补角定义).∴∠1=180°-________,∠3=180°-________(等式性质),∴∠1=∠3(等量代换);或者∵∠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1=∠3(同角的补角相等).由上面推理可知,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归纳结论对顶角相等.探究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如图,两条直线l1、l2被第三条直线l3所截,构成了8个角.1.根据已有知识,你能找到对顶角吗?那么除了对顶角,角与角还有哪些位置关系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2.观察∠1与∠5的位置:(1)它们在被截直线l1、l2的什么位置?(2)它们在截线l3的什么位置?学生回答:它们在被截直线l1、l2的上方,在截线l3的右侧.教师归纳:它们在被截直线l1、l2的同侧,在截线l3的同旁.我们把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归纳结论同位角概念:在第三条直线l3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l1、l2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3.观察∠3与∠5的位置:(1)它们在被截直线l1、l2的什么位置?(2)它们在截线l3的什么位置?归纳结论内错角概念:在第三条直线l3的异侧,并且分别位于直线l1、l2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4.观察∠3与∠6的位置:(1)它们在被截直线l1、l2的什么位置?(2)它们在截线l3的什么位置?归纳结论同旁内角概念:在第三条直线l3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l1、l2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5.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构成的一对角可以看成是什么角?类似地,你还能用两只手的手指构成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吗?教学说明采用分类分步的方法,从简单开始探索.由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名称已经固定,所以探索的重点应放在发现位置关系和用准确词语概括这种位置关系上,按照观察—描述—归纳—再现的流程,认识同位角.在认识了同位角的概念后,自主探索同旁内角、内错角.这是一种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事物的过程.【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77例1.2.下列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C )3.如图,∠1与∠2是同位角的对数有( D )A.1对B.2对C.3对D.4对4.如图,直线AB、CD被DE所截,则∠1和________是同位角,∠1和________是内错角,∠1和________是同旁内角,如果∠1=∠5.那么∠1________∠3.答案:∠3,∠5,∠2,=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5.如图,∠1和∠4是AB、________被_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_角;∠3和∠5是________、________被_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_角;∠2和∠5是________、________被________所截得的角;AC、BC被AB 所截得的同旁内角是________.答案:CD,BE,同位角;AB,BC,AC,同旁内角;AB,CD,AC,内错角;∠4和∠56.如图,AB、DC被BD所截得的内错角是________,AB、CD 被AC所截是的内错角是________,AD、BC被BD所截得的内错角是________,AD、BC被AC所截得的内错角是________.答案:∠1和∠5;∠4和∠8;∠6和∠2;∠3和∠7.7.如图请指出图中的同旁内角.(提示:请仔细读题、认真看图) 解:∠1与∠5;∠4与∠6;∠1与∠A;∠5与∠A【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1”中第4、5、6、10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解析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例题解析知识点1【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1、相交线相交线的定义:两条直线交于一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相对的,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知识点2【对顶角和邻补角】两条相交线在形成的角中有对顶角和邻补角两类,它们具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1、邻补角(1)邻补角的概念: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如图,∠1与∠2有一条公共边OD,它们的另一条边OA、OB互为反向延长线,则∠1与∠2互为邻补角(2)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即和为180°。
例如:若∠1与∠2互为邻补角,则∠1+∠2=180°注意:①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互为邻补角;②相交的两条直线会产生4对邻补角。
2、对顶角(1)对顶角的概念: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图,∠3与∠4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3的两边OB、OC分别是∠4的两边OA、OD的反向延长线,则∠1与∠2互为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注意:两条相交的直线,会产生2对对顶角。
3、邻补角、对顶角成对出现,在相交直线中,一个角对顶角只有一个,但邻补角有两个.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相对与两个角而言,是指的两个角的一种位置关系.它们都是在两直线相交的前提下形成的.注意:如果多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那么产生的邻补角的数量是对顶角的2倍。
【例题1】如图所示,∠1的邻补角是( )A、∠BOCB、∠BOE和∠AOFC、∠AOFD、∠BOC和∠AOF【解析】】据相邻且互补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进行判断,∠1是直线AB、EF相交于点O形成的角,所以它的邻补角与直线CD无关,即它的邻补角是∠BOE和∠AOF,故选B【答案】B【例题2】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邻补角的是( )【答案】D【例题3】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考察对顶角的概念【答案】A【例题4】下列说法中:①因为∠1与∠2是对顶角,所以∠1=∠2;②因为∠1与∠2是邻补角,所以∠1=∠2;③因为∠1与∠2不是对顶角,所以∠1≠∠2;④因为∠1与∠2不是邻补角,所以∠1+∠2≠180,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 (填序号)【解析】对顶角、邻补角【答案】①【例题5】如图1,直线AB、CD、EF都经过点O,图中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解析】考察对顶角的概念。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2.平移的概 念
从上述问题中归纳:把图形上 所有的点都按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叫作平移.
3.上例中的平 移中的对应点A与A′,B与B′等等,原来的图形叫作原像,在新位置的图形叫作该图形在平移下的像.
4.平移的特点: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还不改变直线的方向.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对同旁内角互补,那么另一对同旁内角也互补,并且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也相等.
三、实效训练:
1.练习P77练习第3题
2.如图:下列各对角是什么角,它们是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形成的?
①∠2和∠3②∠1和∠4③∠1和∠3
2、如图,填写理由
已知:∠1=∠2
∵∠2=∠4( )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两条直线相交后产生了几个角?每两个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三条直线之间也可以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上节课是对相交的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四个角进行研究,今天我们就对三条直线相交后形成的八个角进行研究,简称为:三线八角
二、新课学习
1.讲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同位角:我们把具有∠1和∠5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1和∠5分别在直线AB和CD的同一方向,并且都在直线EF的同侧)
2.如右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一点O,∠AOD的对顶角是_____,
∠AOC的邻补角是_______,若∠AOC=50°,则∠BOD=______,
∠COB=_______,∠AOE+∠DOB+∠COF=_____.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AOC,若∠AOD-∠DOB=50°, 求∠EOB的度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交线与平行线重难点
【知识点拨】
一.余角、补角、对顶角
1,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3,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4,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
①∠1+∠2=90°,则∠1、∠2互余;反过来,若∠1,∠2互余,则∠1+∠2=90°;
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十∠2=90°,∠1+∠3=90°,则∠2=∠3.
5,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
①若∠A+∠B=180°,则∠A、∠B互补;反过来,若∠A、∠B互补,则∠A+∠B=180°.
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C=180°,∠A+∠B=180°,则∠B=∠C.
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认识及平行线的性质
7,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
8,“三线八角”的识别:
三线八角指的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八个角.
正确认识这八个角要抓住:同位角位置相同,即“同旁”和“同位”;内错角要抓住“内部,两旁”;同旁内角要抓住“内部、同旁”.
三.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9,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10,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1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在一条直线上任意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1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3,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4,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难题巧解点拨】
例1求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例2如图,AB、CD两相交直线与EF、MN两平行直线相交,试问一共可以得到同旁内角多少对? 例3已知:∠B+∠D+∠F=360o.求证:AB∥EF.
例4如图,∠1+∠2=∠BCD,求证AB∥D E。
【典型热点考题】AB
ED
C
A
B
C
例1 如图2—15,∠1=∠2,∠2+∠3=180°,AB ∥CD 吗? AC ∥BD 吗?为什么?
例2 已知直线a 、b 、c 在同一平面内,a ∥b ,a 与c 相交于p ,那么b 与c 也一定相交.请说明理由.
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
1.图2—17中,同旁内角共有 ( )
A .4对
B .3对
C .2对
D .1对
2、光线a 照射到平面镜CD 上,然后在平面镜AB 和CD 之间来回反射,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已知∠1=35°,∠3=75°,则∠2=( )
A .50°
B .55°
C .66°
D .65°
3、如图3,把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使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65EFB =∠,则AED '∠等于( )
A .50
B .55
C .60
D .65
第2题图 第3题图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所成8个角中有一对内错角相等,那么 ( )
A .8角均相等
B .只有这一对内错角相等
C. 凡是内错角的两角都相等,凡是同位角的两角也相等 D .凡是内错角的两角都相等,凡是同位角的两角都不相等
5、如图,在ABC 中,已知AB=AC ,点D 、E 分别在AC 、AB 上,且BD=BC ,AD=DE=EB ,那么A
∠的度数是( B )
A 、30°
B 、45°
C 、35°
D 、60°
6、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
平行前进,则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以是 ( ) C A
B
D
E
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
B.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C.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
D.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7、已知:如图,AB//CD ,则图中、、三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A 、++
=360 B 、++
=180 C 、+-
=180 D 、--
=90
8、如图,把三角形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ED 内部时, 则∠A 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 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 (A)∠A =∠1+∠2 (B)2∠A =∠1+∠2 (C)3∠A =2∠1+∠2 (D)3∠A=2(∠1十∠2) 二、填空题
1、用等腰直角三角板画45AOB =∠,并将三角板沿OB 方向平移到如图17所示的虚线处后绕点M 逆时针方向旋转22,则三角板的斜边与射线OA 的夹角α为______
2、如图2—30,直线CD 、EF 相交于点A ,则在∠1、∠2、∠
3、∠
4、∠B 和∠C 这6个角中.
(1)同位角有______; (2)内错角有______; (3)同旁内角有_____。
第1题图
第
2
题图 3、如图2—31,直线a 、b 被直线AB 所截,且AB ⊥BC ,
(1)∠1和∠2是_______角;
(2)若∠1与∠2互补,则∠1-∠3=_______.
4、如图,图中有_________对同位角,_________对内错角,_________对同旁内角.
三、解答题
O M
B A
22 α
1、已知:如图2—33,∠ABC=∠ADC ,BF 、DE 是∠ABC 、∠ADC 的角平分线,∠1=∠2.
求证:DC ∥AB .
2、在3×3的正方形ABCD 的方格中,1+2+3+4+5+6+7+8+9之和是多少度? 解:
3、已知:如图,CD//EF ,∠1=65,∠2=35,求∠3与∠4的度数. 解:
4、如图,哪些条件能判定直线AB ∥CD?
5、如图,已知DE 、BF 平分∠ADC 和∠ABC ,∠ABF =∠AED ,∠ADC =∠ABC ,由此可推得图中哪些线段平行?并写出理由.
1
4 3
2 A D
C
B
6、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 (1)如图,一束光线m 射到平面镜a 上,被a 反射到平面镜b 上,又被b 反射.若被b 反射出的光线n 与光线m 平行,且∠1=50°,则∠2= °,∠3= °.
(2)在(1)中,若∠1=55°,则∠3= °;若∠1=40°,则∠3= °.
(3)由(1)、(2),请你猜想:当两平面镜a 、b 的夹角∠3= °时,可以使任何射到平面镜a 上的光线m ,经过平面镜a 、b 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 与反射光线n 平行.你能说明理由吗?
7、潜望镜中的两个镜子MN 和PQ 是互相平行的,如图所示,光线AB 经镜面反射后, ∠1=∠2,∠3=∠4,试说明,进入的光线AB 与射出的光线CD 平行吗?为什么?
8、如图:已知DEF ABC ∆∆与是一副三角板的拼图,在同一条线上D C E A ,,,.
3
2
1n
m
b
a
(1)、求证BC EF // ; (2)、求21∠∠与的度数
P O
F
D
B E
A
C Q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