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与板书设计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树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 实,知道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知道重庆谈判, 理解中国共产党 为争取和平民主 作出的努力认识 国民党实行独裁、 发动内战的本质。
人 民 解 放 战 争 的 胜 利
知道中国人修建铁路的事实 和制碱的方法
知道鲁迅、齐白石、 聂耳、冼星海 等人的成就。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现 代 史
通过查找、补充相关历史 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 象的资料,学会客观公正 的解释、评价历史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勤于思考, 善于合作、乐于交流 展示。 过程与方法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现 代 史
2、感悟近代中国人民 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 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每Biblioteka 的基本结构6 7 注释和注音
8
9
10 自由阅读卡
动脑筋
练一练
活动与探究
便于学生 参与课堂 教学,发 展想像力 和创造性 思维。
目的是浅 化教材, 便于学生 自学,扩 大知识面。
通过不同形 式的练习题, 检验自己对 本课核心知 识的理解和 把握。
用以启发学 生的思维能 力,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 力,以及与 其他学科交 叉、与现实 生活联系学 习的能力。
内容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 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兴 起
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 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 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知道南京大屠杀 的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 凶恶暴残的侵略本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第一十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并介绍了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本课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相关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人物关系等方面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线索,建立知识体系,并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中华民国的成立及其基本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奋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华民国的成立及其基本状况。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历史意义,以及中华民国时期的改革与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辛亥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中华民国的成立及其基本状况。
学生在观看课件的同时,跟随教师一起梳理历史线索。
八年级我国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及板书设计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与板书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4课洋务运动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6课戊戌变法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9课辛亥革命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5课北伐战争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3课内战爆发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材地位: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百年耻辱史的开始,同时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开始。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PPT播放一则禁毒视频)在学习本节新课之前呢,同学们先来看一则禁毒视频。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毒品对人的身心产生了严重危害,受到国家的大力打击。
那打击毒品是现在才开始的吗?(学生:不是)其实在180年前的中国就有过一次声势浩大的禁毒行动,那这次禁毒行动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带着以上问题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般一场战争大都是从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影响等方面展开讲解,因此本课也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PPT展示:一、风起云涌——寻背景,二、血雨腥风——看过程,三、风雨飘摇——论影响。
)一、风起云涌——寻背景1、战前中英形势对比(背景)用PPT展示图片,让学生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方面对鸦片战争的背景进行归纳。
紧接着用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情况对比图,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并展示一则材料,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当时英国的商品在中国滞销,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学生: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排斥)。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4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从筹备到成立的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材内容包括: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2. 中共一大的召开;3.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具体过程和意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掌握中共一大的召开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中共一大的召开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2.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中共一大的召开过程,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资料: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过程的详细资料。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资料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中共一大的召开过程,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中共一大的召开过程。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说课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说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历史,认识《辛丑条约》对近代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同时,学生对于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的学习,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辛丑条约》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等,生动展示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认识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 禁鸦片。
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 海滩当众销毁。
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带来的危害:1.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2.削弱军队的战斗力;3.腐蚀清朝的通知机构;4.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 原料。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时间:1842年6月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战争中牺牲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参与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结束:1860年10月,奕䜣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事人类文明史上 的一次浩劫。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俄国是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中,获利 最大的国家。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 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 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3)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战斗中 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知识解读课件-第八单元
教育、 教育发展 新闻 出版 业的 发展 报刊业发展
兴办新 式学堂
废除科 举制度
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福 州船政学堂 甲午战争后:北洋西学堂、 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著名报刊:《申报》《大公报》 《东方杂志》《新青年》等
出版业:商务图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新华书店等
文学 艺术 的成 就
文学:鲁迅《狂人日记》 《阿Q正传》
美术
齐白石:擅长绘花鸟草虫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音乐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田汉:作词《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电影: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单元框架构建
核心问题突破 核心一 根据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探究近代民族 工业的曲折发展。
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比较落后。它是中国近代民族工 业的一个缩影
例1 (贵州黔南)“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 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 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请回答:
(1)“忽如一夜春风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指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行业有哪些?
核心框架:
核心要点
(1)从洋务运动到清末是民族工业的萌芽时期,也是大 生纱厂的创办和发展时期 (2)一战期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大 经历 生纱厂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3)一战后,民族工业凋谢、萎缩,大生纱厂也由于帝 国主义又一次大量倾销棉织品而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时期短暂且艰难曲折,在 结论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
八年级上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一、四次侵华战争(屈辱史)四次侵华战争(屈辱史)战争名称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工业原料。
②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中国和英法联军交战双方中英起止标志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
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9 世纪中期到20 世纪初)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重大事件结果中国战败。
不平等条约①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赔款2100 万元。
③开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①开始的标志:1840 年6 月,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1839 年6 月的虎门销烟震惊世界,它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②1842 年8 月,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②结束的标志:1842 年8 月,地半封建社会。
①开始的标志:1856 年10 月,①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炮轰广州城。
中国和英法联军签订《北京条约》。
②1860 年10 月,咸丰帝逃奔热河。
订《北京条约》。
④沙俄采用武力威胁和政治讹诈的手段侵占我国东北、西北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瑷珲条约》是最多的。
()⑤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60 年8 月,青浦之战,华尔受伤;1862 年,太仓之战;1862 年,慈溪之战,华尔死。
⑥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捍卫了民族尊严。
(左宗棠民族英雄)②结束的标志:1860 年11 月,③1858 年,中国和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1860 年,中国与英法签中国战败。
甲午中日战争①根本原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把侵略扩张作为基本国策。
八年级上册历史23课知识框架
一、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夏朝的君主制度- 商朝的分封制度- 周朝的封建制度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国家分裂- 霸权争霸- 中央集权二、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1. 农业经济- 小农经济- 集体开垦-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2. 商代手工业- 青铜器- 织布- 商业的兴起3. 周代的社会结构- 封建制度- 贵族地主阶级- 农民工匠阶级三、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文化1. 甲骨文的出现- 甲骨文的含义- 甲骨文的破译2. 金文的产生- 金文的形态- 金文的内容3. 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的兴起-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道家思想的特点- 墨家思想的影响四、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外交与战争1. 周朝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的性质- 宗法制度的特点2. 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 诸侯国的兴起- 诸侯国的相争3. 韩康伯和孙子兵法- 韩康伯的思想- 孙子兵法的内容五、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科技1. 夏商周时期的农具- 木耜- 锄耨2. 夏商周时期的冶铁- 冶铁的起源- 冶铁的技术3. 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蜀绣渠- 匠人引水- 凿井灌溉六、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宗教1. 夏商时期的宗教信仰- 祭祀- 神像2. 周代的宗教改革- 伊尹的宗教改革- 司马迁的宗教改革3. 春秋战国时期的宗教多元化- 宗教纷争- 宗教融合七、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军事1. 军事制度- 军队组织- 军事技术2. 势力争霸- 诸侯争霸- 军事冲突3. 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 吴子兵法八、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艺术1. 甲骨文艺术- 甲骨文的艺术特点- 甲骨文的艺术价值2.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青铜器的纹饰3. 剧照艺术- 剧照的类型- 剧照的演变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3课知识框架的内容。
该知识框架为学生们提供了对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科技、宗教、军事、艺术等方面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梳理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 单元地位《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这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这部侵略与反抗史中最悲壮激烈、荡气回肠的部分,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
2.单元主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学习本单元,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日本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联系现实,认识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定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言行的危险。
学习本单元,就是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
3.单元结构本单元共有五课,分别是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就是1931—1945年的14年抗战时期的历史。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伴随着日军侵略的加剧,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在处理西安事变的关键时刻予以贯彻,为国共两党结束内战,走向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
在此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大规模阻击日军,以巨大的牺牲连续进行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主战场。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积极开展对日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继而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开辟了敌后战场。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说课稿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以及随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示了八国联军侵华的残酷性和对中国主权的破坏,以及《辛丑条约》对中国的严重压迫。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痛苦历史,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历史事件。
但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辛丑条约》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同时,学生对于帝国主义侵略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奋发向前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辛丑条约》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和数据等,生动展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讲述了1924年至1927年间,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的经过,以及北洋军阀的覆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意义,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叙述较为熟悉,但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可能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2.北洋军阀的覆灭过程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基本信息,阐述其历史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北洋军阀的覆灭过程及其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讲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
在此过程中,强调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北洋政府在1912年至1928年间的中国历史背景、状况以及军阀割据的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洋政府的统治特点,认识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状况和军阀割据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特点,以及军阀割据的形成原因、影响等方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特点,掌握军阀割据的形成原因、主要军阀势力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特点,军阀割据的形成原因、主要军阀势力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北洋政府时期的腐败、军阀割据的现象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洋政府统治与军阀割据的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北洋政府统治与军阀割据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特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军阀割据的形成原因、主要军阀势力及其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阐述北洋政府时期的腐败、军阀割据的现象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洋政府统治与军阀割据的情况。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1课鸦片战争一、课标解读1.内容标准内容要点: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
认知提示:了解鸦片战争前世界格局的变化,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由来及意义;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解读: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迫切需要进一步寻找原料产地和海外市场,中国是其重要的目标,这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在鸦片战争以前,因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逆差状态。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林则徐主持的禁烟运动触犯了英国的利益,因而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清政府终终因腐败无能而在战争中失败,结果签订了第一批包括《南京条约》在内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禁烟运动,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南京条约》的内容,简单分析其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观看影片《林则徐》的片段,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让学生走上讲台,利用地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通过学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的危害及影响。
二、教材分析2.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
三块内容之间联系紧密,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是导致英国发动将片战争的原因之一,而《南京条约》则是这次战争带给中国的恶果。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首先应了解片战争之前的世界格局。
19世纪中期,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缺乏活力;经济上仍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商品经济虽有发展,但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份额很小;对外仍然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初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导入:展示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虎门销烟》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矗立着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近代以来的民族英雄而建立。
在纪念碑的基座,镶嵌着八块石雕,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争的八个历史性场面。
其中第一座反映的历史事件就是虎门销烟。
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
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
师:英国经历工业革命,蒸蒸日上,为掠夺原料,开辟国外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而清政府却是江河日下,是没落的封建王朝。
【历史探究】1.为打开中国的市场,英国先后采取了哪些方式?教师出示中英贸易对比的柱状图,得出结论;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不利的局面。
教师指导学生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英国采取了第二种方式——走私鸦片。
当罪恶的鸦片贸易受到中国抵制,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战争是英国侵略者打开中国大门的第三种方式。
2.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教师出示《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图示》;教师出示鸦片输入的危害的视频……学生根据看到的材料归纳鸦片输入的危害。
各抒己见: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官员, 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势,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教师出示《林则徐》的奏折,林则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建国后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座浮雕是虎门销烟,这是为什么?教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视频材料,学生感受虎门销烟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师:国际上把虎门销烟结束的第二天作为国际禁毒日。
看一看:国际禁毒日(6月26日)各国的禁毒活动说一说:面对毒品,我们广大青少年应该怎么做?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部编人教8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一)一、说教材过渡语:教材是连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来自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主要有三个字目,分别是“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和“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分别涉及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
本课上承第一次鸦片战争,下接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构成了完整的近代屈辱史。
学习完本课,有利于学生对近代屈辱史进一步了解,完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的知识构建。
二、说学情过渡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对学情有所把握。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对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初步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但是由于近代史的渐进性、复杂性、联系性,学生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把握不准确。
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解决学生的知识短板,提升学习历史的综合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说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以及《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证据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正确认识到英法俄等国的侵略行为给近代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体会到近代国家主权丧失的屈辱感,激发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语: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我的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史料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过渡语:接下来就进入了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取多媒体导入的方式。
我会在多媒体展示圆明园遗址的图片,并提问:在哪一次战争中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学生回答之后我会这样引导: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给中国又带来怎样的影响?顺势引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与板书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4课洋务运动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6课戊戌变法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9课辛亥革命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5课北伐战争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23课内战爆发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