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物外》学案_1

合集下载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2《神游物外》教案1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2《神游物外》教案1

《神游物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庄子及其文和道家思想。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神游物外》的第一章。

一、导入新课大约在公元前369年,“天崩地坼”(李泽厚语)血雨腥风的战国,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当时叫“蒙”的小国,一位思想家带着他的第一声啼哭诞生了,他,就是我国历史上与老子并称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周。

【知识预设】1.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2.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神游物外》。

3.《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鲁迅: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生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和断句。

三、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相关存在的疑难问题(字词)。

四、选三个学生读,随时正音,纠正错误,学生初步理解内容即学生谈本段讲了什么。

五、学生再读课文,简要分析课文。

神游物外1

神游物外1

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1 《神游物外》第一课时【自研课导学】预习课(晚自习20分钟) 晨读课:(45分钟)自读自悟《神游物外》完成如下任务: 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资料准备:查找庄子的有关生平和思想的资料。

(2)关注课下注释,识记重点词语自主积累:疏通文意,把不理解的字词画出。

关注文言现象;自我感悟:了解庄子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加强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

【展示课导学】课题:《神游物外》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2)总结文言现象;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文言词语:怒、抟、负、培、图、志、特、匹。

文言句式:其……邪?其……邪;奚以……为?奚以……也?恶……哉。

归纳“则”“乃”“而”的用法。

【合作探究环节】 六人互助组:小组长主持,深入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初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进行注音,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探究二:重点掌握本文的文言现象。

探究三:在掌握重要字词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预时:10分钟 【总结归纳环节】【随堂笔记】 探究一、初步感知课文,学生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和断句: 北冥( ) 鲲鹏( )抟( ) 迁徙( ) 坳堂( ) 草芥( ) 夭阏( )蜩蝉( ) 舂粮( ) 蟪蛄( ) 大椿( ) 斥鴳( ) 泠然( ) 万仞( ) 蓬蒿( )抢.榆枋而止( ) 探究二、(1)重点词语: 1、怒而飞: 2、抟扶摇而上者: 3、莫之天阏: 4、抢榆枋而止: 5、绝云气,负青天: 6、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7、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8、恶乎待哉 10、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1、志怪者也: 12、循其本: 13、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14、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15、而后乃今培风: (2)通假字 北冥有鱼 而后乃今培风 班级 姓名 编号:05 课型:新授课 编制人:陈彦华 审核人签名:知不及大知此小大之辩也而征一国旬有五日而后反御六气之辩(3)古今异义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野马也,尘埃也腹犹果然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羊角:(4)句式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3、彼且奚适也:4、奚以知其然也:5、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齐谐》者,志怪者也。

神游物外——精选推荐

神游物外——精选推荐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神游物外》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全面理解庄子的思想和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态度,学习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2、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3、感受庄子想象丰富奇特、气势非凡、思路纵横、意境开阔、文势汪洋恣肆、富于浪漫色彩的特点。

【学习难点】 1、对比手法的运用,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2、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知人论世】时代背景:及春秋之后,众贤辅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

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

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

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绝矣。

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

战国之时,君德浅薄。

贪饕无耻,竟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

当此之时,虽有道德,不得施谋;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

——汉·刘向《战国策序》 漫话庄周:庄周(约前369~前286),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任漆园吏。

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

生平行事,略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52篇,今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

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

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甚至羼入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

一方面社会经历剧烈的动荡,战争频发,生民涂炭,另一方面正值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文化成为一种强烈的需要,“士”这一阶层大量出现。

《神游物外1学生》优秀教案

《神游物外1学生》优秀教案

第四单元越世高谈自开户牗第15课《神游物外》1【使用说明】1、阅读自主学习内容,重点内容用红笔做标记,并整理到教材上。

2、认真独立完成学案,不明白的内容查阅教材,严禁照抄他人学案。

3、课前自学《秋水》节选课文,重点实词、虚词、注解标记在教材上。

上课认真讨论问题,红笔纠错。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化知识。

2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指导诵读,注意停顿。

研读“濠梁之辩”领略谈论的机趣。

4.体会庄子的哲学思想,认识价值判读的无穷相对性。

【自主学习】1介绍作者庄子,名周,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

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

曾经做过漆园吏。

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

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

《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

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2 课文探索庄子是先秦时代很具重要性的一位思想家。

他将“道”的观念以寓言的方式表现出来,将他的生命哲学融入寓言中,使后世的人可以追寻。

庄子的“道”衍生出来的理想人格,是逍遥人格。

从老子到庄子,“道”的本体论落实到人生观上,便是“自然”,即打掉生死、有无、彼此、是非的界限,一切顺归自然本性。

庄子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保存生命的本然状态,一切人为的都是造作的,都将使之丧失原始的淳朴,为人生带来无穷的困惑。

庄子的“我”是原始的、自然的“我”,而且他认为只有原始的、自然的“我”才是真正的本质自我,只有回归到原始、自然的生命状态,才能祛除来自社会的浑浊,来自仁义道德对生命的污染,追求得到本质自我。

【自主探究】一、填空1.庄子,名__,__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__家,__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并称“__”。

神游物外 教学设计

神游物外 教学设计

神游物外教学设计神游物外教学设计是指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深入了解和体验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和物体。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和物体。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的意识,提高其观察和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对自然界的探索兴趣。

二、教学内容:1.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2.物体:矿物、岩石、器具等。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想一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动物和物体,询问学生对这些动物和物体的了解程度。

第二步:概念解释(20分钟)通过图片、实物或视频等方式,给学生简要介绍生物和物体的概念。

对于生物,可以从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方面讲解。

对于物体,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矿物、岩石、器具等。

第三步:观察和讨论(30分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组观察和讨论一些生物和物体。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生物和物体的样本,鼓励学生亲自观察,并自由发表观点和疑问。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的观察和讨论。

第四步:实践和体验(30分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环境条件,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和体验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的花园或者实验室进行植物或微生物的观察;带领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进行动物的观察和记录;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物体实验等等。

通过实践和体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生物和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第五步:总结和展示(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展示。

可以通过绘画、口头表达、写作等方式展示学生的成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表达。

四、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对生物和物体的认识程度和观察分析能力的提高。

2.根据学生的总结和展示,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神游物外》学案语文版必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神游物外》学案语文版必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神游物外》学案语文版必《神游物外》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进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激发热爱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并提高对古代作品和古人思想的评判能力。

(2)重点掌握“怒、适、之”等文言词语;学习本文借助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的艺术特色。

二、课前预习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

宋国蒙(一说是今河南商丘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人。

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后世往往把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称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收录在《庄子》一书中,分内、外篇,共有53篇,现存仅剩33篇。

三、基础积累(1)正字音北冥(MíNG)鲲(KūN)抟扶摇而上(TUáN)坳(àO)蜩(TIáO)夭阏(YāO è)抢榆枋(FāNG)舂米(CHōNG)小知不及大知(ZHì)泠然(LíNG)朝菌(ZHāO)蟪蛄(HUì)穷发(Fā)斥鴳(YàN)恶乎待哉(Wū)数数然(SHUò)鯈鱼(TIáO)(2)通假字北冥有鱼(“冥”通“溟”,海)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而征一国者(“而”通“能”,能耐)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3)古今异义野马也,尘埃也(古义:游动的雾气。

今义:一种动物的名称。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动。

今义:海洋运输。

)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虽然这样,是两个词。

今义:连词,是一个词,用于上半句,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腹犹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

今义:①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②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蟪蛄不知春秋(古义:四季。

神游物外

神游物外

《神游物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2、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

【学习重难点】1、文章中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2、文章中重点语句含义的理解与把握。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知人论世·试论庄子】时代背景:及春秋之后,众贤辅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

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

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

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绝矣。

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

战国之时,君德浅薄。

贪饕无耻,竟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

当此之时,虽有道德,不得施谋;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

——汉·刘向预习案一、基础知识1、字音鲲.()抟.()坳.()蜩.()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小知.()斥鴳.()数数.()然泠.()然2.重点词语怒:奋发例:怒而飞,翻译:()斯:则,就例:风斯在下矣,翻译:()夭阏:阻塞例:莫之天阏,翻译:()枪:触、碰例:枪榆枋而止,翻译:()控:投,落下例:控于地而已矣,翻译:()效:显才能例:知效一官,翻译:()比:合例:行比一乡,翻译:()正:本所应有例:乘天地之正,翻译:()恶wū:何例:恶乎待哉,翻译:()3.通假字冥,通例:北冥有鱼培,通例:而后乃今培风辩,通例:御六气之辩知,通例:小知不及大知辩,通例:此小大之辩也而,通例:而征一国有,通;反,通范例;旬有五日而后反4.古今异义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野马也,尘埃也腹犹果然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5.词类活用而后乃今将图南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6.辨析下列句式,并翻译句子。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5课《神游物外》教案 语文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5课《神游物外》教案 语文版必修5

《神游物外》教案[教学目标]一、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二、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

三、在理解、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辩证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一、文章中文言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二、文章中语句含义的理解与把握。

三、文章中表现的哲学思想的理解与扬弃。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梳理语言现象,读懂文章,把握大意。

第二课时:理解文章,把握文中语句含义,思考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出自于《庄子》的成语或是寓言故事是。

(游刃有余、坎井之蛙、目无全牛、涸辙之鲋、薪尽火传等等)2简单介绍庄子及著作。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读三段庄子的文章,分别出自于《逍遥游》《养生主》《秋水》,三段文章都是节选。

二、学习过程1自读课文。

(1)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准字音。

(2)把不明白意思的词圈画下来。

(3)把文章和注解都认真阅读一遍。

2朗读课文。

(1)读出文句的语气。

(2)读中揣摩文章大意。

3梳理三段文章的重点实词、虚词。

第一段《逍遥游》节选: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大本,树干粗大;臃肿,这里形容树干弯曲、疙里疙瘩;中(zhòng),符合;绳墨,木工用以求直的墨线。

立之涂:通“途”,道路。

众所同去也:拒绝、排斥。

以候敖者:候,窥伺;敖,通“遨”,遨游。

不辟高下:通“避”。

中于机辟:落入。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第一个“树”,树木;第二个“树”,种植。

安所困苦哉:哪里。

第二段《养生主》节选: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宰。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2《神游物外》训练学案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2《神游物外》训练学案

《神游物外》训练学案——课后巩固训练提升一. 基础部分一)给下列加线字注音1、抟扶摇而上()2、北冥有鱼()3、覆杯水于坳堂让()4、莫之夭阏()5、我决起而飞()6、舂粮()7、未数数然() 8、泠然()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1、怒而飞()2、《齐谐》者,志怪者也()3、适千里者,三有聚粮()4、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5、此小大之辩也()6、犹有所待者也()三)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小知不及大知。

③奚以知其然也?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①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②绝云气,负青天。

③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④不负众望。

C.①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②举头望明月。

③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④不胜枚举。

D.①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②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③无所适从。

④适得其反。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C.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其翼若垂天之云②水之积也不厚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④汤之问棘也是已⑤鹏之徙于南冥也⑥楚之南有冥灵者⑦众人匹之⑧之二虫又何知⑨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①③⑥|②⑤|④⑦⑩|⑧|⑨B.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⑩C.①②③|④⑥⑩|⑤⑦⑨|⑧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四). 解释加粗的词。

①故夫知效一官。

__________②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__________③辩乎荣辱之境。

__________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__________五)特殊句式①南冥者,天池也②《齐谐》者,志怪者也_______③莫之夭阏者____________ ④之二虫又何知____________⑤奚以知其然也____________ ⑥彼且奚适也____________⑦彼且恶乎待哉____________ ⑧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⑨我知之濠上也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________六). 翻译下列各句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语文版语文必修五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神游物外导学案

语文版语文必修五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神游物外导学案

12神游物外一、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疏通文句,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核心知识)2. 讨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核心知识)二、课文助读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杂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

三、预习题(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 ) 鲲.鹏( ) 抟.扶摇( ) 夭阏.( ) 蜩.( ) 决.起( )舂.粮( ) 斥鷃.( ) 蟪蛄..( ) 泠.然( ) 数.数然( ) 恶.乎待(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北冥有鱼( 通, )(2)小知不及大知( 通, )(3)汤之问棘也是已( 通, )(4)而征一国者( 通, )(5)此小大之辩也( 通, )(6)而御六气之辩( 通, )(7)旬有五日而后反( 通,) ( 通, )3.作者用鲲鹏和蜩鸠的寓言故事想说明什么道理?答:三、预习题(二)1.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今义:海洋上的运输。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古义:();今义:野生的马。

(3)腹犹果然..古义:();今义:①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②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蟪蛄不知春秋..古义:();今义:春天和秋天。

(5)众人..匹之古义:();今义:很多人。

(6)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今义:转折连词,与“可是”相呼应。

(7)神人无功..古义:();今义:无功劳。

2.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答:3.请你提出预习中遇到的一两个问题。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4.15神游物外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4.15神游物外

《神游物外》学案第一模块:认知·探索1.课文探索庄子是先秦时代很具重要性的一位思想家。

他将“道”的观念以寓言的方式表现出来,将他的生命哲学融入寓言中,使后世的人可以追寻。

庄子的“道”衍生出来的理想人格,是逍遥人格。

从老子到庄子,“道”的本体论落实到人生观上,便是“自然”,即打掉生死、有无、彼此、是非的界限,一切顺归自然本性。

庄子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保存生命的本然状态,一切人为的都是造作的,都将使之丧失原始的淳朴,为人生带来无穷的困惑。

庄子的“我”是原始的、自然的“我”,而且他认为只有原始的、自然的“我”才是真正的本质自我,只有回归到原始、自然的生命状态,才能祛除来自社会的浑浊,来自仁义道德对生命的污染,追求得到本质自我。

庄子告诉我们要忘掉自己,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而现实中的我们,更多的却是还未找到自己,又怎么奢谈忘掉?从找到自己到忘掉自己的心灵历程,正是我们每个世间人解脱自己超越自己的必经之路。

这种解脱和超越吸引了多少曾经有所追求而最终又不得不放弃的人。

苏轼文采斐然,一读庄子,慨然而叹:“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这种一见钟情的知音之感,令人感动。

在当今这样一个物质财富高度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读庄子的文章,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方向。

2.领悟导析历来“老庄”并称,实际上两者间是有明显区别的。

老子言“道”,偏于客观,庄子则偏于主观。

老子以“道”概括世界,庄子追求的是个体如何与“道”为一,其思想的核心是如何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

《逍遥游》(节选)主要讲的是“无用为用”的道理。

惠施对庄子“无用”之说的指责,代表一般的世俗观点。

他们认为庄子的学说整个就像一棵臃肿卷曲的臭椿,一点用处也没有。

庄子的态度是,有用无用看怎样说。

用外在功利的观点看,狸狌有用,但难免“中于机辟,死开网罟”。

大的犛牛不能捕捉老鼠,也是无用,但那是以捕鼠的功利标准强加在犛牛身上。

庄子的意思是,有用无用不能仅从功利的外在标准看。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神游物外教学案语文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神游物外教学案语文版必修5

第12课神游物外本课话题——自由一、从课本中积累庄子以夸张和对比的手法给我们描写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给我们描绘了大鹏搏击风浪的勇气,追求理想的高远境界,表现了它力图摆脱束缚,追求“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崇高志向,让我们从那雄伟的大鹏形象中体会到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在庄子看来,只有完全摆脱了这些限制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遨游于天地之间达到绝对的精神自由。

二、从现实中积累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一生为自由而战,是个坚强的反种族隔离斗士,并曾因此入狱27年。

他的最高理想是建立一个人人有平等机会,和谐共处的自由民主社会,他表示愿意为实现理想而牺牲自己。

三、从历史中积累1775年4月19日,饱受英国残酷压制的美国民众再也遏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在莱克星顿打响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枪,开始了追求自由的艰苦斗争。

四、从名言中积累1.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没有堤岸,哪来江河?——艾伦·金斯伯格2.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

——罗曼·罗兰3.一个公民的自由是以另一个公民的自由为界限的。

——《法国国民公会宣言》4.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鲁迅5.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6.自由不仅为滥用权力而失去,也为滥用自由而失去。

——麦奇生7.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

——英格索尔8.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加缪9.正义和自由互为表里,一旦分割,两者都会失去。

——富尔克一、作者简介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前286),名(庄子周约前369一说子沐(今河南商丘东北),战国时代宋国蒙)子休(,字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庄子一生率性任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

高中语文必修五语文版学案:第四单元 第12课 神游物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语文版学案:第四单元 第12课 神游物外 Word版含答案

一、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北冥.有鱼:通“________” ②小知.不及大知:通“________” ③此小大之辩.也:通“________” ④而.征一国者:通“________” ⑤而御六气之辩.:通“________” 2.一词多义①知⎩⎨⎧ 小知.不及大知: 安知.鱼之乐: ②辩⎩⎪⎨⎪⎧ 而御六气之辩.: 此小大之辩.也:③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博闻强志.: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④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隳名.城,杀豪杰:⑤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请息.交以绝游: 长太息.以掩涕兮:⑥图⎩⎪⎨⎪⎧ 而后乃今将图.南: 图.穷而匕首见: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3.古今异义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古义: 今义: ②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古义: 今义: ③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 今义: ④众人..匹之 古义: 今义: ⑤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古义: 今义: ⑥穷发.之北 古义: 今义: ⑦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 今义: ⑧神人无功..古义: 今义:4.虚词归纳①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而莫之.夭阏者: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②于⎩⎪⎨⎪⎧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二、词类活用 (1)而后乃今将图南.: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彼于致.福者: (4)德合.一君: 三、特殊句式(1)《齐谐》者,志怪者也:(2)此小大之辩也:(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4)彼且奚适也:(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6)翱翔蓬蒿之间:(7)之二虫又何知:四、语句翻译(1)南冥者,天池也。

《神游物外》教案

《神游物外》教案

《神游物外》教案教案:《神游物外》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于科幻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能够准确理解和描述小说中的情节和主题;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2.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文学鉴赏和分析。

教学准备:1.电子版或纸质版《神游物外》小说;2.音频或视频资料;3.合适的文学理论和批判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科幻书籍封面的图片或播放与科幻相关的音乐,引发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阅读小说(30分钟):将小说的第一章进行朗读,鼓励学生跟读或默读。

然后以小组形式讨论读后感,共享理解和疑惑。

4.分析情节和人物(20分钟):请学生完成一份角色分析表格,以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学生可以讨论每个角色的特点、行为和变化,并推测他们可能发生的发展。

5.总结(10分钟):请学生就刚刚的讨论总结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对小说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请学生回忆上一堂课的内容,简单概述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2.审视主题和意义(20分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文学批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3.文学批评方法介绍(10分钟):通过简要介绍若干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如重层叙事分析法、女性主义批评法等,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

4.运用文学批评方法分析小说(30分钟):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的喜欢的文学批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分析和解读小说中的一些情节、人物或主题。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并撰写一篇短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分享和讨论(15分钟):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并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交流。

鼓励学生对彼此的观点提出批评和质疑,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分析能力。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神游物外教案(1)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神游物外教案(1)

《神游物外》教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二、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

三、在理解、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辩证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一、文章中文言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二、文章中语句含义的理解与把握。

三、文章中表现的哲学思想的理解与扬弃。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梳理语言现象,读懂文章,把握大意。

第二课时:理解文章,把握文中语句含义,思考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出自于《庄子》的成语或是寓言故事是。

(游刃有余、坎井之蛙、目无全牛、涸辙之鲋、薪尽火传等等)2简单介绍庄子及著作。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读三段庄子的文章,分别出自于《逍遥游》《养生主》《秋水》,三段文章都是节选。

二、学习过程1自读课文。

(1)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准字音。

(2)把不明白意思的词圈画下来。

(3)把文章和注解都认真阅读一遍。

2朗读课文。

(1)读出文句的语气。

(2)读中揣摩文章大意。

3梳理三段文章的重点实词、虚词。

第一段《逍遥游》节选: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大本,树干粗大;臃肿,这里形容树干弯曲、疙里疙瘩;中(zhòng),符合;绳墨,木工用以求直的墨线。

立之涂:通“途”,道路。

众所同去也:拒绝、排斥。

以候敖者:候,窥伺;敖,通“遨”,遨游。

不辟高下:通“避”。

中于机辟:落入。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第一个“树”,树木;第二个“树”,种植。

安所困苦哉:哪里。

第二段《养生主》节选: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宰。

语文版-语文-高二-语文版必修五备课精选同步学案 第12课神游物外

语文版-语文-高二-语文版必修五备课精选同步学案 第12课神游物外

第12课神游物外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鲲.鹏()②抟.()③坳.堂()④夭阏.() ⑤蜩.() ⑥蟪蛄..()⑦斥() ○8蓬蒿.() ○9泠.然()⑩恶.乎() ⑪舂.粮()(2)给多音字注音①邪⎩⎪⎨⎪⎧莫邪.()邪.恶()②且⎩⎪⎨⎪⎧彼且.奚适也()范且.()③识⎩⎪⎨⎪⎧博闻强识.()识.别()2.辨形组词①⎩⎪⎨⎪⎧徒()徙()②⎩⎪⎨⎪⎧朔()塑()溯()③⎩⎪⎨⎪⎧晦()悔()海()④⎩⎪⎨⎪⎧蒿()篙()膏()缟()槁()3.词语释义①坳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莫之夭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晦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以久特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神人无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圣人无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句填空①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游物外》学案
第一模块:认知• 探索
. 课文探索
庄子是先秦时代很具重要性的一位思想家。

他将“道”
的观念以寓言的方式表现出来,将他的生命哲学融入寓言中,使后世的人可以追寻。

庄子的“道”衍生出来的理想人格,是逍遥人格。

从老子到庄子,“道”的本体论落实到人生观上,便是“自然” ,即打掉生死、有无、彼此、是非的界限,
切顺归自然本性。

庄子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保存生命的本然状态,一切人为的都是造作的,都将使之丧失原始的淳朴,为人生带来无穷的困惑。

庄子的“我”是原始的、自然的“我”,而且他认为只有原始的、自然的“我”才是真正的本质自我,只有回归到原始、自然的生命状态,才能祛除来自社会的浑浊,来自仁义道德对生命的污染,追求得到本质自我。

庄子告诉我们要忘掉自己,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而现实中的我们,更多的却是还未找到自己,又怎么奢谈忘掉?从找到自己到忘掉自己的心灵历程,正是我们每个世间人解脱自己超越自己的必经之路。

这种解脱和超越吸引了多少曾经有所追求而最终又不得不放弃的人。

未能言;今见是书, 得吾心矣。

”这种一见钟情的知音之感, 令人感动。

在当今这样一个物质财富高度发展,社会竞争日 益激烈的时代,读庄子的,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方向。

2. 领悟导析 历来“老庄”并称,实际上两者间是有明显区别的。


子言“道”,偏于客观,庄子则偏于主观。

老子以“道”概 括世界,庄子追求的是个体如何与“道”为一,其思想的核 心是如何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

逍遥游》主要讲的是“无用为用”的道理。

惠施对庄
子“无用”之说的指责,代表一般的世俗观点。

他们认为庄 子的学说整个就像一棵臃肿卷曲的臭椿,一点用处也没有。

庄子的态度是,有用无用看怎样说。

用外在功利的观点看, 捕捉老鼠,也是无用,但那是以捕鼠的功利标准强加在犛牛 身上。

庄子的意思是, 有用无用不能仅从功利的外在标准看。

臃肿卷曲的大椿无用,但这恰好保全了自己的生命。

这不是 最大的用处吗 ?庄子又指出,这些“无用”之物,是不宜在 这个处处讲功用的世界中存在的,它另有天地,那就是“广 莫之野”“无何有之乡” 。

这个世界,也是庄子追求的摆脱功 利目标的自在世界。

养生主》主要讲的是依“道”而行、 “道法自然”的 苏轼文采斐然,一读庄子,慨然而叹: 吾昔有见,口。

” 狸狌有用,但难免“中 于机辟,死开网罟” 。

大的犛牛不能
自由境界。

这是一个著名的寓言,人们常从中引申出“把握
规律将如何”的解释。

实际上,这则寓言要表达的本意,是
寻求如何在矛盾丛生的世界里,获得自由的生存。

牛的机体
错综复杂,但总有其天然的构造和连接的缝隙。

这便是客观
上的“道”,自然而然。

有道者即“道法自然” ,就是要找到
这些构造的边际和缝隙。

它们是完成“解” 之途的“道”,
犹如由此及彼的道路。

更为关键的是要做到“心”与“道” 的合一,也就是彻底解除自己的主观性,而使全部精神与客观的存在合二为一。

如此方可做到“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才能从容于这些边际、缝隙而“游刃有余” ,无限宽阔,无限自由。

秋水》记录的是庄子与其论敌惠施之间一场意趣盎然
的哲学对话,内容关乎认识的相对性问题,带有诡辩色彩。

作为展示哲学家生活的文字,却非常具有文学价值。

它突出的是庄子的机趣。

他说的“鱼之乐”,是禁不住惠子追问的,人类如何能知鱼类的情感呢?庄子知道自己从这方面已不能
取胜,于是偷换概念,利用惠施“安知鱼之乐”的“安”做。

安”在惠子的本意是“怎么”如何”的意思,庄子偷换
了这样的语义,把“安”解释为“在哪里” “何处”,并说你既问我在哪里知鱼之乐,就等于承认我知鱼之乐了。

这是种朋友之间的耍赖,无伤大雅,反增意趣。

试想:两位哲学家,徜徉在流水之上,河水清澈,游鱼往来。

哲学家睹物生
知,兴致勃勃,就“鱼之乐”为题,一个追问不舍,个在
滑头地躲避,并且回身放箭。

天高地迥,流水倒映之间是场亲密无问的智斗,锋芒相对的言辞中闪烁着机智,流动着幽默,是何等的令人神往
第二模块: 演练•评估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人谓之樗不中绳墨狸狌
B. 中于机辟
死于罔罟砉然
c. 膝之所踦
技经肯綮儵鱼
D. 踌躇满志怵然为戒
濠梁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子所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B.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 c. 庖丁为文惠君解
D.无非全牛者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立之涂,匠者不顾
B.技盖至此乎 c .良庖岁更刀,割也
D.东西跳梁,不辟咼下
四、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今人之言,大而无用
B.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所见无非全牛者 c. 官知止而神
欲行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D.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五、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
包括内篇7篇,外篇15 篇,杂篇11篇,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

B.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庄子以追求
个人的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咼境界,因此,庄子的逍遥游不是简单的行动自如,无拘无束,而是精神的绝对自由。

C.庄子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其文汪
洋恣肆,仪态万方,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文学特色在历史上影响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艺术家。

D.《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篇章,
但没有《逍遥游》著名。

很多成语如“目无全批卻导
窾”“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都源于此篇。

、阅读《庖丁解牛》。

完成文后题目。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日:“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日:“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
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
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
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文惠君曰:“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为 1.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2.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3.视为止,行为迟
4.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②乎 1. 技盖至此乎?
2. 进乎技矣
3. 依乎天理
4. 而况大軱乎
5.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③然 1. 奏刀騞然
2. 因其固然
3. 虽然,每至于族
4. 怵然为戒
④于 1. 合于《桑林》之舞
2.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 虽然,每至于族2.概括本文的段落层次及大意。

答:3.简析本文的主题思想。

答:4.写出出自本文段的成语,并解释。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