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问题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引言概述:混凝土裂缝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本文将详细讨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并提供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该问题。

正文内容:一、施工质量问题1.混凝土配比不合理:混凝土配比中水泥、骨料、砂浆等比例不当,导致混凝土硬度不均匀,容易引发裂缝。

2.施工操作不规范:施工过程中,如浇筑速度过快、震动不均匀、采用不适当的施工工艺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1.温度收缩: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收缩,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产生裂缝。

2.温度变化速率过快:如果温度变化速率过快,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不均匀会导致内部应力的差异,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三、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1.设计不合理:如果建筑结构设计不符合实际使用情况,荷载分布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承受不均匀的力,从而引起裂缝产生。

2.超载:如果对结构施加超过其承受能力的荷载,混凝土会发生破坏,从而产生裂缝。

四、材料问题1.水泥质量不合格:如水泥含有过多的硫化物,容易引发脆性裂缝。

2.骨料质量不符合标准:如果使用骨料中含有过多的细沙、粘土等杂质,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

五、环境因素1.地基沉降:如果建筑物所处的地基不稳定,随着地基沉降,混凝土结构会受到不均匀的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2.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对建筑物施加巨大的力,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破坏,引发裂缝。

处理方法:1.加强施工质量管理:通过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和施工过程,确保质量控制到位,避免施工质量问题导致裂缝产生。

2.温控措施:采取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如增加伸缩缝、使用防裂剂等,以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3.设计优化:在结构设计阶段考虑不同荷载情况,合理分配荷载,确保结构承受力均匀,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4.选择合格材料:严格把关水泥和骨料的质量,确保材料符合标准,减少因材料问题导致的裂缝。

5.预防措施:加强地基处理,采取适当的防震和自然灾害预防措施,减少环境因素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减少混凝土板面裂缝防治措施

减少混凝土板面裂缝防治措施

减少混凝土板面裂缝防治措施混凝土板面裂缝是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减少混凝土板面裂缝的防治措施。

一、合理设计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温度变化、收缩变形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例如,增加构造钢筋、采用小直径、小间距的钢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同时,应合理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以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二、控制材料1.选用优质水泥:选择低水化热、低收缩的水泥,避免使用早强水泥。

2.控制骨料质量:选用级配良好、含泥量低的骨料,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裂性能。

3.添加外加剂:适当添加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水化热。

三、施工方法1.优化配合比: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以降低水灰比、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控制浇筑温度:在高温季节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如加冰、使用冷却水等。

同时,应避免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中进行混凝土浇筑。

3.充分振捣:在浇筑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振捣设备,确保混凝土充分振捣密实,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

4.及时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缝。

四、保湿养护混凝土保湿养护是预防裂缝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采取覆盖薄膜、浇水等保湿措施,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状态。

同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气候条件,合理确定保湿养护时间,以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五、监测与修复在施工过程中和工程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裂缝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对于较小的裂缝,可采用环氧树脂等材料进行封闭处理;对于较大的裂缝,应及时进行加固处理,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

同时,应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长期安全使用。

混凝土常见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混凝土常见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温度 裂缝 及预 防 。 4
温度 裂缝 多发 生在 大 体积 混凝 土 表 面或 温差 变化较
大地 区的混凝 土 结构 中 。混凝 土 浇筑 后 , 硬化 过程 中 , 在 水 泥水 化产 生大 量 的水化 热 , 于混 凝 土 的体积 较 大 , 由 大
度 不 同 而 导 致 变 形 不 同 的 结 果 ,混 凝 土 受 外 部 条 件 的 影 响 , 面 水 分 损 失 过 快 , 形 较 大 , 部 湿 度 变 化 较 小 变 表 变 内
预 舫 与 处 理
刍 l 5 世
塑 性 收 缩 是 指 混 凝 土 在 凝 结 之 前 , 面 因失 水 较 快 而 表
产 生 的收缩 。塑性 收缩裂缝 一般 在干热 或 大风天气 出现 .
裂缝 多呈 中间宽 、 端 细且 长短不 一 , 不 连贯状 态 。 两 互
主要 预防措施 : 选用 干缩 值较小 早期 强度 较高 的硅酸 盐 或普 通硅 酸盐 水泥 ; 格 控制 水 灰 比 , 加 高效 减水 剂 严 掺
主要预 防措 施 : 尽量 选用 低 热或 中 热水 泥 , 矿渣 水 如 泥、 粉煤 灰 水 泥等 ; 减少 水 泥 用 量 , 水 泥 用 量尽 量 控 制 将
邹世昌 ,混凝土常见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
在 4 0k / 以下 : 低水 灰 比 , 般 混 凝 土 的水 灰 比控 5 gm 降 一 制 在 06以下 : . 改善 骨 料 级配 , 加 粉煤 灰 或 高效 减 水 剂 掺 等来 减少 水泥 用量 , 降低 水 化热 ; 改善 混 凝 土 的搅 拌加 工 工艺 , 传 统 的“ 冷 技术 ” 在 三 的基础 上采 用 “ 次 风 冷 ” 二 新 工艺 , 降低 混凝 土 的浇 筑温 度 ; 混凝 土 中 掺加 一 定量 的 在 具 有 减 水 、 塑 、 凝 等作 用 的 外 加 剂 , 善 混 凝 土 拌 合 增 缓 改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收缩,而在水分稳定后会膨胀。

如果温度变化较大,混凝土受热后膨胀,受冷后收缩,容易产生裂缝。

2.过早干燥:在混凝土表面脱水速度过快而导致混凝土变干燥过快,会引起表面和内部的应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3.混凝土成分问题: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掺入的掺合材料质量不合格,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静载荷:施工过程中如果超载、区域集中、不均匀等情况产生,都会给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带来不均衡的应力分布,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合理设计配合比:根据施工环境、工程要求和材料实际情况,合理配比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

2.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通过加水量、养护等措施,使混凝土的水分含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过早干燥导致的裂缝。

3.加入抗裂措施: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材料,例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控制温度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温度控制设备,如覆盖保温材料、使用冷却水等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5.控制静载荷: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工序、控制施工速度等,以确保混凝土受力均匀,避免因静载荷过大而引发裂缝。

6.加强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需进行养护,如覆盖保湿膜、定期喷水等,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裂缝的产生。

7.做好施工质量管控:施工中要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把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裂缝。

在建筑施工中,避免混凝土裂缝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还会影响建筑的美观。

因此,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都加以重视,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建议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建议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建议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问题几乎是每个工地都绕不开的话题,真的是让人头疼啊!大家都知道,混凝土看起来坚硬无比,但其实它也有脆弱的一面。

你可能没想到吧,它可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铁”。

从混凝土刚浇筑完成那一刻开始,它就有了裂缝的“潜力”,只要一不小心,裂缝就像是冬天的冷风一样,一下子吹过来,让人措手不及。

混凝土裂缝到底是怎么来的呢?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裂缝的成因可是多种多样,简直是让人眼花缭乱。

我们最常见的,就是那种因为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挥发导致它体积缩小,这样一来,它就容易出现裂缝了。

你想啊,混凝土在浇筑时可是“膨胀”得不行,水分一干,体积一收,哪里会不裂呢?就像是你穿了一件小码的衣服,穿久了自然就容易撕裂,不是吗?天气也会“捣乱”。

如果施工的时候温度过高,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太快,收缩就更加严重,裂缝也就更容易产生了。

试想一下,在一个烈日下,混凝土就像是忍受着酷热的“烈火”,水分跑得比谁都快,留下来的只有越来越多的裂缝。

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也是造成裂缝的罪魁祸首之一。

就拿浇筑来说吧,如果混凝土浇筑不均匀,或者振捣不充分,里面可能会有空洞或者密度不均的情况,这可不好。

你看,混凝土就像是做饭时的食材,一旦没有搅拌均匀,成品就不可能完美,哪怕它看起来挺漂亮的,内部早已出现了问题。

再说了,水泥、沙子、石子的配比如果不准确,也可能导致强度不足,长时间下去,裂缝就会悄悄冒出来。

至于养护问题,更是一个不得不提的“硬伤”。

你想想,混凝土是个“娇气”货,刚刚浇筑完的它需要好好“休息”。

如果没有及时保湿,或者养护时间不够,混凝土就容易干裂。

就像人一样,谁能忍受几天没水喝,混凝土自然也不行。

如果缺乏水分,它的强度就会受到影响,裂缝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别看它现在坚如磐石,时间一长,裂缝出来了你可就后悔莫及了。

说到这里,问题都分析得差不多了,那怎么才能治理这些烦人的裂缝呢?嘿,这里可有几个“锦囊妙计”了!选材得慎重,千万别掉以轻心。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问题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问题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问题的预防与处理措施摘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预防处理1 前言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

由于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结构的安全。

2 混凝土中常见裂缝及预防2.1 干缩裂缝及预防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

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

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

干缩裂缝通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引起钢筋的锈蚀影响耐久性,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水力劈裂影响混凝土的承载力等。

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

二是其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

三是严格控制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

四是加强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五是在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2.2 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

混凝土施工中预防裂缝的方法

混凝土施工中预防裂缝的方法

混凝土施工中预防裂缝的方法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裂缝的出现可能会导致结构损坏和使用寿命的缩短,而预防裂缝的方法则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这种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施工中预防裂缝的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准备工作1.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选择适当的水灰比和材料比例,并加入适量的抗裂剂。

2. 施工前的基础处理:确保基础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避免由于基础问题引起的裂缝。

二、施工过程中的预防措施1. 浇筑前的充分浸水:在混凝土浇筑前,要对基础进行充分地浸水,以提高基础的湿度。

这样可以避免基础过早干燥,导致混凝土收缩并产生裂缝。

2.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混凝土的温度是导致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a. 使用合适的混凝土中和剂:中和剂可以减缓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度,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b. 使用遮阳网或湿棉被等覆盖材料进行遮阳保温,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和温度升高。

c. 采取适当的水泥掺量和水泥类型,以减少混凝土的温升。

3. 合理的浇注方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浇注方式,避免产生温度梯度和收缩应力。

可以采用分段浇筑的方法,控制每次浇筑的混凝土量和温度。

4. 控制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在干燥和自身水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从而产生裂缝。

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a. 使用外加剂:添加一些收缩抑制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b. 使用合适的膨胀材料:适量添加膨胀剂可以通过膨胀抵消混凝土收缩带来的内部应力,减少裂缝的生成。

c. 控制水灰比:合理的水灰比可以控制混凝土的收缩量,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三、养护阶段的注意事项1. 及时进行保养:混凝土施工后要及时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导致收缩和裂缝的产生。

2. 湿润养护:可以通过喷水、铺设湿棉被等方式进行湿润养护,保持混凝土湿润状态,有助于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和养护强度的提高。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道路工程建设力度逐渐增加,对施工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目前道路中较为重要的组成形式。

但是,在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中,存在着较多工程质量通病现象,这些现象若不能得到及时预防,会影响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因此,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构建有效的预防策略,是道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

标签: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措施1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问题1.1混凝土路面裂缝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形式主要有干缩裂缝、施工裂缝等。

当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缝时,混凝土中的水汽会大量蒸发,导致混凝土干缩相对严重,使混凝土的拉伸超过了标准的承受能力,从而引发裂缝。

在道路施工裂缝现象分析中,还存在着施工人员操作不当的原因,在施工中没有预留施工缝隙,导致路面出现裂缝现象。

1.2混凝土路面断板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过程中,进行混凝土搅拌时,若出现水灰比不协调、水量过多以及煤粉灰量减少,会造成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在路面铺设中会引发断板的现象。

而且,在道路施工的钢筋安装中,尤其是结构物周边位置,当出现位置不准确以及切缝之间存在的缝隙问题,抗弯、抗压、应力强度不足从而引发道路断面,对道路安全造成影响。

1.3混凝土路面出现蜂窝现象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蜂窝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出现砂、石、水泥计量错误或是水量不准的现象,导致石子无法集中,减少泥浆的形成。

第二,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施工人员没有按照浇筑标准进行施工,出现漏振、振捣不密实等问题,导致混凝土路面的气泡没有及时排除,从而引发路面蜂窝现象。

1.4混凝土路面脱皮、起砂在混凝土路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分析中,混凝土路面脱皮、起砂的现象较为常见。

其主要原因:首先,在水泥安定性不稳定的状态下,混凝土搅拌时水灰比过大,降低了道路表面的施工强度,施工完成之后当道路投入使用,就会出现磨损以及起砂的现象。

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方法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方法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度,也会影响其结构安全性。

因此,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十分重要。

一、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1. 施工原因:不合理的施工方式,工程质量不合格等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

例如,在浇注混凝土时,若未能及时震动,混凝土中的气泡无法排出,就会形成裂缝。

2. 设计原因:设计不合理,比如基础过小、墙体过厚等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

3. 材料原因:材料质量不过关,如水泥品质不好、骨料不均匀等都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导致裂缝的产生。

4. 外界因素:自然因素如气温、湿度、风力等都会对混凝土产生影响,长期累积后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1. 表面处理法:对于表面裂缝较小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表面处理法来处理。

将裂缝处的混凝土切割成V形或U形,再涂上专用的填缝材料,填补裂缝。

2. 桥式处理法:对于裂缝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桥式处理法。

将裂缝处的混凝土彻底去除,再用钢筋网加固,再将混凝土重新浇注,使其与原有混凝土结构紧密结合。

3. 预防措施:预防混凝土裂缝是最好的办法。

在施工前,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选用合适的材料,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 加固处理法: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加固处理法。

加固处理可以采用加固钢筋等方式,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5. 现浇加固法:对于裂缝较多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现浇加固法。

即在原有混凝土结构上浇筑一层新混凝土,以增强整个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结论混凝土裂缝是建筑物常见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在处理混凝土裂缝时,要根据裂缝大小和深度以及混凝土结构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同时,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有效地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其优点是强度高、耐久性好。

但是,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问题也是十分常见的,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因此,预防和处理混凝土裂缝问题是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一、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方法1.合理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是预防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手段。

建筑工程中的结构设计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包括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配筋数量和位置、构造形式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因素,避免在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过大的应力和变形,从而避免裂缝的产生。

2.合理施工合理的施工方法也是预防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手段。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

水灰比过大会导致混凝土收缩过大,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2)控制混凝土的拌和时间。

拌和时间过长会导致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过多,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3)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方式。

浇筑方式不当会导致混凝土中应力过大,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4)控制混凝土的硬化过程。

硬化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湿润和保温,避免混凝土过快干燥和过快硬化,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3.加强维护加强混凝土结构的维护也是预防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手段。

在混凝土结构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维护,包括湿润和保温等工作。

在冬季或潮湿环境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避免混凝土结构受潮引发裂缝。

同时,需要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发现和处理混凝土裂缝问题。

二、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1.表面修补表面修补方法是一种简单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

其原理是将混凝土表面进行局部修补,填补裂缝,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

表面修补方法适用于裂缝较浅、较小的情况。

在使用表面修补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清洁裂缝处的杂物和灰尘,确保表面干燥。

(2)使用合适的修补材料进行修补。

修补材料需要与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相同,以达到相同的膨胀系数和强度。

地下室施工中裂缝的预防及处(三篇)

地下室施工中裂缝的预防及处(三篇)

地下室施工中裂缝的预防及处地下室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地下室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处理措施。

一、地下室常见施工裂缝1、地下室底板裂缝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底板一般较厚,属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化热高,与环境气温温差大,或养护不当,裂缝严重的可导致底板渗漏。

若混凝土温度较高时,突然浇冷水养护,也会产生无规则的多条微裂缝。

2、地下室外挡土墙裂缝由于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普遍较高,采用C40、C45,甚至C50、C60,这样水泥用量多达500~550公斤/立方米,势必造成混凝土收缩量大,不易养护,地下室外挡土墙又很长,因此往往形成多条较有规律的竖向裂缝,肉眼可明显地看到收缩裂缝形状。

3、地下室阴角裂缝在地下室施工完后,通常在外墙截面刚度变化处,平面形状转折处的阴角存在结构竖向裂缝,由顶部向下开裂,上宽下窄,这是由于收缩应力和沉降、温度应力等共同作用,在角部形成集中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所造成的。

二、施工裂缝的预防1、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施工,可采取下列措施: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掺加高效减水剂,以减少用水量;掺加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掺加UEA微膨胀剂,以补偿收缩;分层分段浇筑混凝土,并加强养护,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外界),使温差25℃。

采取这些相应的措施后,完全可以控制裂缝的发生。

2、对地下室外挡土墙裂缝的预防,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通过加外加剂(减水剂、高效泵送剂、UEA微膨胀剂、粉煤灰等),力求减水、减少水泥用量来防止裂缝,注意加强养护,及时覆盖、淋水,或喷洒养护剂,墙体模板尽可能晚拆一些。

3、为了防止阴角部位混凝土产生裂缝,除从设计方面尽量少用凹凸的平面形式,并且在阴角处采用附加钢筋等构造措施外,在施工方面还必须保证阴角部位的混凝土施工质量,及时覆盖、淋水,或喷洒养护剂进行养护,控制拆模时间,不宜过早。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和处理方法一、混凝土裂缝1、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原因分析:1.基础夯实不够,地表和地下水排不畅,挖填接触处沉降不一致;2.自然环境的冻融,环境干旱和温差影响;3.骨料含泥量大,骨料粒径大,比例不当,砂率较小;4.水灰比控制不严,拌和时间短不匀,振捣不实,压光拉毛不当;5.设计强度偏低,养护不及时,路面过早行车;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的水灰比宜小,用水量应小,适当掺入减水剂;2.石子不应过粗,减少表面含泥量,确保骨料级配良好;3.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避开高温施工时间;4.气温陡然降低采取防护措施,加强施工后养护及保护,切缝及时准确;2、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原因分析:1.楼板表层混凝土水分蒸发的速度比内部快得多,表层混凝土的收缩受到下层相对不收缩的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引起拉应力,造成混凝土表层很容易产生塑性开裂;2.楼板混凝土的收缩受结构的另一部分如混凝土梁,柱的约束而引起拉应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将会产生裂缝,并且能够在比开裂应力小得多的应力作用下扩展延伸;3.因养护不及时,水未洒到,受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过快,内部温度变化小,表面干缩变形时受内部混凝土约束而产生较大拉应力;4.新浇混凝土楼板容易在模板,支撑变形或沉陷的情况下产生裂缝;主要预防措施:1.模板及其支撑系统要有足够的刚度,施工期间不要过早拆除楼板的模板支架,在楼板的混凝土施工完具有一定的强度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2.预拌混凝土应严格控制水泥及拌和水用量,减少塌落度,不选用增加混凝土干缩的外加剂,同时力求砂石级配最优;3.防止过度振捣楼板混凝土,过度的振捣会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使其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沙浆层和水泥浆层,易产生干缩裂缝;同时要在混凝土沉淀收缩基本完成后才开始楼板的最终抹面;4.加强混凝土养护,保持混凝土楼板表面湿润,特别是在混凝土终凝初期,要严格按要求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提前至浇筑后4小时以内洒水,在常温下养护不少于两周;养护期后,在施工期间特别干燥时也应进行浇水养护;3、季节交替期的裂缝在南方季节交替期气候温度变化较大,特别是白天与晚上的温差有时温差达20℃以上,同时空气相对湿度变化大,在春夏季空气相对湿度大,秋冬季相对湿度较低;在此期间施工用户对于混凝土裂缝的反映相对集中;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水化硬化过程直接与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及其变化情况相关;在夏、秋季节交替期间高风速,低相对湿度,高气温和高的混凝土温度等复合作用下,混凝土表面脱水的速率过大,失水可以超过渗出水到达混凝土表面的速率,并造成毛细管负压,引起收缩,造成干缩裂缝;若温度波动较大,中断湿养护会使早期混凝土遭受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开裂而产生温差裂缝;2.在季节交替期昼夜温差大时,易忽略夜晚的养护;同时进入秋冬季节气候干燥,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时,如认为气温适宜,而忽略水泥混凝土的养护或振动成型时间,将使混凝土裂缝产生几率增加;主要预防措施:1.季节交替时,用户尤须特别注意水泥混凝土的养护,确保水泥混凝土养护期间适宜的温湿度,对控制干缩与温差裂缝的最有效方法,是确保混凝土表面在完成抹面并开始常规养护以前一直保持湿润;2.热天避免砂,石及暴晒,施工时水泥混凝土必须在水泥初凝前振实成型,同时要避免水泥混凝土成型12h或1d后才开始养护的习惯作法;二、混凝土表面“起粉砂”混凝土表面“起粉”对其抗压强度等级影响不大,但严重者会破坏混凝土路面或楼地面耐磨性,抗渗性,美观性与长期耐久性,对工程质量不利;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泌水引起表层水灰比高,表层水化产物之间搭接不致密,空隙率大,结构松散,造成强度偏低;2.施工养护不当,施工早期水分散失过快,形成大量的水孔,表层的水泥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进行水化;3.骨料级配不合理,含泥量高,过细的土砂也易导致地面起砂;4.为了节省成本混凝土公司加入了过多的粉煤灰做掺合料,导致混凝土表层起砂,起粉;5.压光时间掌握的不好,混凝土表面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上人作业,低温下施工混凝土表面受冻等;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合理,防止严重的泌水导致混凝土表层水灰比过大;2.砂,石集料要符合国家质量要求,减少细骨料含土量,水泥的凝结时间要适宜;3.施工过程要防止振捣过度造成混凝土严重的离析与泌水,在混凝土接近终凝时,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抹面或压面,使混凝土表层结构更加致密;4.施工后要注意及时保温保湿养护不少于14天,要防止混凝土表面硬化前被雨水冲刷造成混凝土表面水灰比过大而使强度降低,又要防止表层水在强度建立起前散失,表层无足够水化产物封堵大的毛细孔,形成水孔;5.控制粉煤灰等掺和料的掺入量,避免其由于振捣过度等原因在混凝土表面富集,影响表层混凝土强度并导致起砂;三、混凝土泌水严重水泥凝结中,密度大的粒子要沉降,产生固体粒子与水的分离,即新拌不可避免的产生泌水现象,严重时用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或拌和物静止一段时间后,在混凝土表面会产生较多水出现;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大,自由水多,水与水泥的分离时间长,过多自由水在表面,影响表层凝结硬化;2.在大磨高效旋粉机的生产工艺下,中细颗粒3-5ūm含量少,不足以封堵毛细孔,水分自下而上运动;3.砂石含泥多,颗粒粗,砂率小,混凝土凝结时间长,外加剂中缓凝组分多,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前,水泥的沉降时间延长,导致泌水;4.一般情况下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其中复合水泥的泌水现象相对严重,水泥中掺非亲水性混合材或使用矿渣,粗粉煤灰等做混凝土掺和料时,泌水量会增大;5.施工养护不规范,过度振捣加剧泌水;主要预防措施:1.减少单位用水量,控制水灰比不过大,凝结时间适宜;2.混凝土配制时优先选用保水性能较好的品种水泥,可掺些粉煤灰,火山灰等掺合料增强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砂石集料符合施工规范,选择合理的砂率,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且针片状含量小;3.施工防止过度振捣,注意养护;4.要求混凝土外加剂不过掺,同时改善外加剂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增稠性;5.当发生泌水现象时应该考虑减少用水量或改变混凝土的配比,并将分泌到表面的水分排除出去;当轻微泌水时可不予处理,因为少量泌水可以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同时可一定程度上减低混凝土内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实际强度;四、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损伤1、混凝土麻面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主要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4.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排出时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块表面,形成麻点;主要预防措施:1.模块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模板缝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3.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4.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5.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抹平.2、混凝土蜂窝蜂窝主要现象表现为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润;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在浇筑中下料不当,石子过于集中造成混凝土离析;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因漏振而造成蜂窝;4.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2.混凝土应拌和均匀,按规范把握最短搅拌时间,确保振捣密实;3.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高度不得超过2米,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度,不宜超过1米,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筹措施下料;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5.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左右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修补捣实,加强养护;3、混凝土露筋主要表现在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主要原因分析: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主要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配料所用石子最大粒径不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左右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3.振捣时先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梁腹混凝土,使其下部混凝土溢出与箱梁地板混凝土相结合,然后再充分振捣使两部分混凝土完全融合在一起,从而消除底板与腹板之间出现脱节和空虚不实的现象;4、混凝土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主要原因分析: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下料被卡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模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主要预防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2.下料时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3.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5、混凝土缺棱掉角主要表现在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主要原因分析: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主要预防措施: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一定强度;2.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时,防止撞击混凝土结构棱角;3.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左右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五、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主要原因分析:1.未严格按照科学的混凝土施工要求控制水灰比,当用同一种水泥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主要取决于水灰比,而水泥水化时所需的结合水,一般只占水泥重量的25%左右,但为了便于拌制和振捣,使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施工中需要用较多的水,当混凝土硬化后,多余的水分就残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水泡或蒸发后形成气孔大大地减少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实际有效面积,而且可能在孔隙周围产生应力.并且水灰比愈大,水泥浆与骨料粘结为也愈低,因而混凝土中水灰比愈大,强度就愈低;如为求施工便捷随意加水,或虽有配合比设计,但因现场砂,石料含水率过高,施工配合比没有扣除骨料的水分,增大混凝土中的水灰比,将造成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2.和易性欠佳,混凝土拌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水灰比小固然从理论上讲可获得较高混凝土强度,但水灰比大小,势必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致使混凝土拌合物不易振捣密实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3.混凝土施工时原材料选用不符合要求:水泥混凝土强度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水泥硬化的结果,使用的水泥品种是否符合要求及是否受潮,水泥贮存时间等都对混凝土强度产生重要影响;骨料,砂、石骨料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如果其质量达不到要求很难配制出强度较高的混凝土;拌和用水质量对混凝土强度会产生影响;4.低温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增长与养护时期的气温有密切关系;当气温在零度以下时,水化作用基本停止;当气温低于-3℃时混凝土中的水冻结,而且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近9%左右,从而混凝土有被胀裂的危险,使混凝土强度降低;5.混凝土试块取样没有代表性,不按规定制作试块,试块没有振捣密实,或浇筑温度太低;试块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6.施工方法不当,如施工中计量不准,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等因素均会造成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主要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重点关注水灰比,控制水泥及拌和水用量;2.确保混凝土施工用原材料符合规范要求,使用符合施工要求的相应品种,等级水泥,对各种原材料有条件的施工方应送检检验,确保品质符合要求;3.规范施工,按顺序上料,施工中加强搅拌,振捣,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确保混凝土均匀性及密实性;4.注重养护,确保养护温度及水泥水化速率;5.规范混凝土的试块检验,确保试验的代表性,准确性;六、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不佳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本身问题,包括水泥中的碱含量,游离钙过高,细度不稳定,掺入的混合材无法有效提高水泥的流动性等;同时熟料矿物组分对水化速率及外加剂的吸附能力直接相关:C3A>C4AF>C3S>C2S, C3A含量较高的水泥,塌落度损失快,保水性好,与外加剂的适应性相对较差;2.水泥生产工艺中熟料急冷措施控制,石膏粉磨时的温度等,造成水泥中矿物组分,晶相状态,石膏形态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3.外加剂自身性能欠缺,如减水剂的减水率低,针对不同品种,等级及生产厂家的水泥无较好的适应兼容性等;4.环境温,湿度高低直接影响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水泥存放一段时间后,温度下降,使外加剂高温适应性得到改善;5.配合比中砂,石级配及混凝土配合比也影响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主要预防措施:1.优化水泥性能,加强水泥生产工序控制,严格控制有害组分的含量,确保适宜的熟料矿物组份及水泥粉磨细度,优选混合材掺入品种,寻求与外加剂适用性好的如矿渣,粉煤灰,优质石灰石等混合材;2.优选外加剂品种,施工单位及水泥厂家积极开展对不同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并进行优选,同时外加剂生产厂家要针对水泥性能变化不断优化外加剂性能;3.严格按施工规范控制施工温,湿度,做好砂,石及掺和料的材料选择,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七、混凝土塌落度经时损失大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好引起塌落度经时损失大;2.外加剂掺量不够,缓凝,保塑效果不理想;3.气温高,某些外加剂在高温下失效,水分蒸发快,尤其在夏季;4.配合比不当,水灰比小,水泥用量少,造成水泥水化时的石膏溶解度不够;5.选用水泥的需水量大,使用时水泥温度高;6.工地与搅拌站协调不好,压车,塞车时间长,导致塌落度损失过大;主要解决措施:1.调整外加剂配方,确保其与施工用水泥性能相适应,同时施工前必须做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试验;2.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高砂率,用水量,将初始塌落度调整到20cm以上,同时适量加大外加剂掺量,延缓凝结尤其在高温时;3.施工中加强养护,防止水分蒸发过快;4.改善混凝土运输车的保水,降温装置;5.关注水泥性能,有条件的可掺加适量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八、混凝土凝结时间异常1、凝结时间偏长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凝结时间长,在配制成混凝土后水泥凝结时间波动将被放大近5倍,对混凝土凝结影响严重;2.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掺量过大;3.环境养护温度过低,影响水化及凝结;4.掺和料活性未达要求及水泥细度过粗;5.施工水灰比大,水泥用量低;主要预防措施:1.强化工地养护,在低温时延时拆模;2.控制合理的配合比,减少外加剂中的凝剂组分,优选掺和料,确保其活性符合施工要求;3.跟踪水泥凝结时间等性能变化,与水泥厂家及时联系;4.冬夏季应作外加剂调节,环境温度低时不掺缓凝剂;2、凝结时间偏短主要原因分析:1.外加剂掺入不当;2.水泥凝结时间短,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工业副产石膏或助磨剂;3.施工环境温度高,水化速率快;主要预防措施:1.关注水泥凝结时间等相关指标,对生产厂家生产工艺,材料发生变化的,及时沟通联系;2.控制施工环境温度及水泥温度,降低水化速率;3.优选外加剂品种及掺入量;九、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不好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强度等级选用不当,当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数值之比大于时,混凝土配制时水泥用量较少,混凝土拌合物松散;当水泥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数值之比小于时,混凝土配制时水泥用量过多,混凝土拌合物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2.配合比设计不合理,不符合施工工艺对和易性的要求,砂,石级配质量差,空隙率大,配合比中砂率过小,拌合物中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之间的孔隙;3.混凝土拌和物配制时用水量偏大,施工坍落度过大,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难以控制其均匀性;4.搅拌时间过短,混凝土拌合物拌合不均匀,施工中计量管理不符合规范要求; 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方法,应按有关技术规定执行,通常配制普通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3,普通钢筋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 kg/m3,泵送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2.合理选用水泥品种等级,使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控制在之间;客观情况做不到时,可采取在混凝土拌合物掺加适量混合材如磨细粉煤灰等或减水剂等技术措施,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3.加强施工管理,各原材料计量岗位应建立岗位责任制,计量方法力求简便易行,可靠,特别是水,外加剂的计量,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控制范围应满足施工工艺要求;4.在混凝土拌合浇注过程中,应按规定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特别是砂石骨料中含水量的变化,如混凝土配合比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调整;5.随时检查混凝土搅拌时间,不低于混凝土连续搅拌要求的最短时间;十、混凝土外表面泛白泛白物质基本是不融于水的碳酸钙CaCO3,也有其它碱类泛白;由于这些盐类多数是可融性的,在雨雪的作用下会流去消失;初次泛白一般比较均匀地出现在表面,背风背光处出现的频率要比向阳迎风面小得多,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经过外界水分重新渗入混凝土产生的泛白为二次泛白;主要原因分析:与水泥品种,用量,混凝土密实度,吸水率和空隙有关,表面粗糙易积水,内部疏松吸水率大的部位最容易产生多次泛白;主要预防措施:。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的预防与处理方法1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1.1 干缩裂缝及预防措施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

二是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也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应掺加适量的减水剂。

三是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设计配合比所给定的用水量。

四是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

因混凝土前期强度增长较快同时混凝土内部进行水化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表面水分损失较大。

因此适时养护极为重要。

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至少要达到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后方可撤除保温材料,同时在混凝土表面涂刷养护剂进行养护。

五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1.2 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一是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二是严格控制水灰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搅拌同时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

三是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四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以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

五是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并及时进行养护。

1.3 沉陷裂缝及预防一是对松软土、回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

二是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

三是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

四是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过早,并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

五是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1.4 温度裂缝及预防一是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和技术标准,选用低水化热水泥,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尽量减少(1—1.5%以下)。

优选混凝土各种原材料。

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优先选用收缩性小的或具有微膨胀性的水泥。

混凝土裂缝及解决方法

混凝土裂缝及解决方法

混凝土裂缝及解决方法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裂缝的产生可能对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造成严重影响。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采取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

本文将从裂缝的产生原因、裂缝的分类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1.自然干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水泥浆体的水化反应,从而产生热释放。

随着水泥浆体逐渐变硬,水分会逐渐蒸发,导致体积收缩。

当混凝土体积收缩受到约束时,就会产生干缩应力,从而造成裂缝的产生。

2.温度变化混凝土结构在面临温度变化时,会发生材料的热胀冷缩。

当混凝土受到约束时,温度变化会导致结构内部产生应力,进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3.荷载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结构会承受不同方向和大小的荷载。

如果荷载作用超过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就会引起结构发生变形和应力集中,从而产生裂缝。

4.不均匀沉降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受到地基沉降的影响。

如果地基沉降不均匀,就会导致结构受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的分类1.劈裂劈裂是指混凝土发生断裂并沿着一定方向分开的裂缝。

劈裂通常是由于水泥浆体的收缩、温度变化或荷载作用引起的。

2.环裂环裂是指混凝土表面产生的绕圆形或环形分布的裂缝。

环裂通常是由于混凝土表面的干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

3.弯曲裂缝弯曲裂缝是指在混凝土构件中出现的形如曲线形状的裂缝。

弯曲裂缝通常是由于混凝土构件受到不均匀沉降或荷载作用引起的。

三、混凝土裂缝的解决方法1.加强设计措施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结构的设计参数,合理选择材料的强度等级,以提高结构的抗裂能力。

2.合理施工工艺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水泥用量,以减少水泥浆体的收缩,从而降低裂缝的产生可能性。

3.适当添加外加剂在混凝土中适量添加外加剂,如减水剂、粘结剂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和抗裂性能。

4.加强养护措施混凝土在初期硬化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裂缝修复与防止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裂缝修复与防止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裂缝修复与防止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材料,其强度和耐久性使其成为开展重要工程项目的首选。

然而,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裂缝的出现可能会对结构的稳定性和美观性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修复和防止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裂缝问题,本文将探讨相关的工艺和措施。

一、裂缝修复工艺裂缝修复是解决混凝土工程施工后裂缝问题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裂缝修复工艺。

1. 填缝填缝是一种常见的裂缝修复方法,适用于小型和浅层的裂缝。

首先,需要使用专业的填缝材料,如聚合物修理材料,根据裂缝的宽度和深度选择合适的填缝剂。

然后,清除裂缝周围的杂质和松散物,并使用胶水粘结剂固定填缝材料。

最后,平整填缝材料并确保其与周围混凝土表面相协调。

2. 粘贴修复粘贴修复适用于大型和较深的裂缝,其原理是通过粘结剂和增加的钢筋等材料将裂缝重新连接起来。

在进行粘贴修复之前,需要先清洁和抛光裂缝表面,使其与粘贴修补材料更好地粘合。

随后,使用专业的粘贴修补材料填充裂缝,并在表面施加恢复层,以保证修复部位的强度和稳定性。

3. 压浆修复压浆修复是一种通过注入高压浆液来填充和密封裂缝的方法。

这种修复工艺适用于较大和较深的裂缝,并具有良好的防水和结构修复效果。

首先,需要在裂缝周围的混凝土表面钻孔,并放置注浆管。

随后,在注浆管中注入高压浆液,直到裂缝完全填充。

最后,关闭注浆管并清洁混凝土表面,使其恢复原貌。

二、裂缝防止措施除了裂缝修复,采取预防措施也是降低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裂缝发生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裂缝防止措施。

1. 控制混凝土收缩混凝土的收缩可能是导致裂缝出现的常见原因之一。

为了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可以采取添加延缓剂或使用膨胀剂的方法。

延缓剂可以减慢混凝土的凝胶收缩速度,有效降低裂缝的发生。

膨胀剂则可以通过在混凝土中生成气泡来减少内部应力,从而降低裂缝的风险。

2. 控制温度变化温度变化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混凝土开裂的原因与预防

混凝土开裂的原因与预防

混凝土开裂的原因与预防一、引言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最常见的结构之一,混凝土的优点是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常常会出现开裂的现象,这不仅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美观性,还会影响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是建筑工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混凝土开裂的原因1. 强度不足:混凝土强度不足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一个主要原因。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比抗压强度低,因此在混凝土受到拉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出现开裂现象。

2. 施工不当:施工过程中不当操作也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比如,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充分,混凝土表面未及时覆盖保养,混凝土的成分比例不合适等。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一个原因。

比如,气温变化、湿度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

4. 基础沉降:建筑物的基础沉降会导致混凝土受到不均匀的受力,从而出现开裂现象。

5. 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也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一个原因。

比如,地震、风力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

三、混凝土开裂的预防措施1. 混凝土材料的选用:混凝土的材料选用对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选用材料时,应该选择优质的水泥、骨料和砂等材料。

2. 施工工艺的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开裂情况。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混凝土的充分振捣,混凝土表面应该及时覆盖保养。

3. 加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在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内力的分配情况,尽可能减少不均匀受力的情况。

4. 加强基础的处理:基础的处理对于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基础处理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地基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减少基础沉降的情况。

5. 加强结构的维护:在混凝土结构的使用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结构的维护。

比如,对于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和缺陷应该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其扩大。

四、结论综上所述,混凝土开裂是建筑工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其原因多种多样。

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是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处理,会严重影响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因此,本文将从预防和处理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理混凝土裂缝。

一、混凝土裂缝的预防1.合理设计:在建筑设计阶段,应合理选择混凝土的配比、等级和类型,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混凝土的工艺和施工方法。

同时,要结合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设置伸缩缝、变截面等,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2.加强施工管理: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和控制,防止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

同时,要精细化施工,加强对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管理,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减少裂缝的发生。

3.控制施工温度和湿度: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而产生裂缝。

因此,要根据混凝土的配比和工艺要求,控制好施工时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或过度收缩而导致裂缝的发生。

4.合理设置伸缩缝:伸缩缝是预防混凝土裂缝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吸收混凝土因温度变化和收缩变形而产生的应力,减少裂缝的发生。

根据具体情况,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理的伸缩缝,控制裂缝的宽度和数量。

二、混凝土裂缝的处理1.裂缝的检测:在建筑竣工后,应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修,及时发现和处理裂缝。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目视检测、触摸检测、超声波检测等,可以较准确地判断裂缝的类型和程度。

2.裂缝的修复:对于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裂缝,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常见的修复方法有填缝、破碎与重铺等。

填缝是最常用的一种修复方法,可以选择合适的填缝材料进行填充。

破碎与重铺是对严重裂缝的一种处理方式,将裂缝部分破碎,再重新浇筑混凝土,使其恢复原状。

3.注意养护:对于修复后的裂缝,要及时进行养护,保持养护期内的湿润环境,以促进填缝材料的固化和与混凝土的粘结。

4.加强维护管理:建筑竣工后,要定期进行维护,避免外界因素对混凝土结构产生损害,如重物碰撞、渗水等。

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措施现浇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自身收缩、温度变化、外力作用等原因,很容易出现裂缝问题。

这些裂缝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甚至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性产生隐患。

因此,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处理混凝土结构裂缝是非常必要的。

1.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荷载、温度变化、材料的选择等因素,合理确定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混凝土投入使用前的预处理、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都符合规范要求。

2.控制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如果收缩过大,容易引起裂缝。

因此,可以在混凝土配合比中适当加入收缩剂,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

同时,可以选择适当的水泥和细集料,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3.控制混凝土温度变化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影响,导致温度应力产生,从而引发裂缝。

为了控制混凝土温度变化,可以在施工现场采取遮阳措施,避免日照直射;可以适当加强养护,避免混凝土过早失水,造成温度变化过快;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膨胀剂,减少温度应力的产生。

4.加强混凝土的伸缩性为了预防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合适的纤维材料,如钢纤维或聚丙烯纤维等。

这些纤维能够增加混凝土的韧性和伸缩性,减少裂缝的发生和扩展。

5.加强结构的连接性混凝土结构中,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性很重要,可以采用钢筋等金属连接件来加强,减少裂缝的产生。

此外,可以在结构设计中合理设置伸缩缝,使结构的变形能够集中在伸缩缝处,减少裂缝带来的不良影响。

6.及时处理已有裂缝如果已经发生了混凝土结构裂缝,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裂缝扩大和进一步影响结构的安全。

可以采用填缝剂填充裂缝,加强局部的防水和密封性,防止水分和气体渗入;可以采取碳纤维布等材料进行加固,增加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进行裂缝的钻孔注浆,增加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2024年混凝土工程中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2024年混凝土工程中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2024年混凝土工程中裂缝的预防与处理混凝土裂缝的预防:
1. 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均匀、凝固均匀。

2. 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如添加剂和外加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使用适当的混凝土施工工艺,如合适的浇筑和振捣方式,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4. 建立合理的施工温度控制系统,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温度变化,以避免温度差引起的裂缝。

5. 定期检查和维护混凝土结构,及时修复已发生的裂缝,以防止扩大和深化。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1. 初步处理裂缝前,首先要查明裂缝的产生原因和性质,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2. 对于较小的裂缝,可以使用填充材料,如胶黏剂、聚合物改性材料等来填补裂缝。

3. 对于较大的裂缝,可能需要进行裂缝封堵,如使用填充材料和钢筋加固等技术来修复裂缝。

4. 对于严重的裂缝,可能需要进行结构加固和维修,如使用钢板、碳纤维加固等措施。

总之,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既需要技术实力,也需要施工管理的细致和严谨。

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该由专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负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问题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标签混凝土;裂缝;预防
一、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1.干缩裂缝及预防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

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

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

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

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 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

干缩裂缝通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引起钢筋的锈蚀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水力劈裂影响混凝土的承载力等等。

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

二是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

三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

四是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

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

五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

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

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

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二是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

三是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

四是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

五是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

3.沉陷裂缝及预防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

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

二是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

三是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

四是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

五是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4.温度裂缝及预防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

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当水泥用量在350~550 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将释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达70℃左右甚至更高)。

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实践证明当混凝土本身温差达到25℃~26℃时,混凝土内便会产生大致在10MPa左右的拉应力)。

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

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

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

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

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

二是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

三是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

四是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五是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六是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

七是高温季节浇筑时可以采用搭设遮阳板等辅助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升,降低浇筑混凝土的温度。

八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尺寸相关,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越大,因此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

九是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管道,通冷水或者冷气冷却,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十是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

十一是预留温度收缩缝。

十二是减小约束,浇筑混凝土前宜在基岩和老混凝土上铺设5mm左右的砂垫层或使用沥青等材料涂刷。

十三是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

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置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十四是混凝土中配置少量的钢筋或者掺入纤维材料将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二、结论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
[2]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混凝土,2002. 5.
[3]鞠丽艳,张雄.混凝土裂缝防治的两种新方法.施工技术,2002.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