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与价值评价的关系教学资料

合集下载

《价值评价理论》课件

《价值评价理论》课件

通过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进行评价,如 货品验收、文物鉴定和心理评估等。
价值评价的实践
本节将阐述价值评价在商品定价、产品设计和品牌建设中的应用,让您深入理解价值评价的实践 价值和效果。
商品定价
定价时可通过市场价值、消费者评价等参考价值进行定价。
产品设计
根据消费者需求和评价,进行形状、材质等方面的设计。
系统地阐述价值评价的过程、方 法和特点的理论体系。
价值评价方法
本节将介绍市场价值评价方法、消费者评价方法和专业评价方法等常用的价值评价方法,让您熟悉不同领域的 应用场景。
1
市场价值评价方法
基于市场交易价格、人气度等数据进行
消费者评价方法
2
评价。
根据消费者的实际购买体验和使用感受
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评价。
3
专业评价方法
价值评价理论的基本概念
Highlights
价值评价理论的特点和主要 内容
价值评价理论的基本概念
本节将深入剖析价值、价值评价和价值评价理论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让您全面了解价值评价的核心概念。
价值
商品或服务在满足需求时的实用 性和满足程度。
价值评价
根据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和价格 等探寻价值的过程。
价值评价理论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让评价更加 快速、准确和自动化。
重视消费者的感受和需求,提高 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
总结
本节将总结价值评价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并展望价值评价未来的发展方向,增强您的学 习成果和实践能力。
1 基本概念
了解价值、价值评价和价值评价理论的核心概念。
2 常用方法
熟悉市场价值评价、消费者评价和专业评价等常用的价值评价方法。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12.1《价值与价值判断》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12.1《价值与价值判断》教案

价值与价值判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价值的含义(2)价值观的含义二、【重点、难点】: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三、【辅助教学】PPT四、【教学过程】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一、价值与价值观——即什么是价值与价值观及价值观的作用(一)、人的价值◇课堂探究: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你是怎样认识人的价值的?◇探究提示:不是一回事。

物的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具有的积极意义,而事物本身是没有需求的。

但人的价值不同于物的价值的重要标志在于,人以自己的创造来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身也有需要。

可见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1)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

所以哲学上的价值就应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东西具有不同的价值。

粮食、水果等食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满足人们穿、住需要的属性;书籍、艺术等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

可见,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

而这些具体的价值又可以概括为几个领域,即经济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这是具体事物、具体领域的价值。

而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是在具体价值的基础上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它比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更广泛、更抽象。

这些具体领域的事物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这些领域的事物的属性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这一点是共同点。

(2)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如衣服、粮食、房子、车辆等物质产品能够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

音乐、电影、图书等精神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它们具有各自的属性。

它们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就是哲学上的价值。

2.人的价值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把握该知识点可分为两个层次:(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第六讲 价值与评价

第六讲 价值与评价
价值标准是主体性的客观存在——一个人的饮 食价值标准,应该从他的生理学特征、营养学 状况、器官发育特征等方面来理解,而不应从 他的口味习惯、他为自己制定食谱的规则方面 去理解。
26
马克思指出
“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 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 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 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实践不仅是真理标准也是评价标准。 关于“应不应该搞市场经济”也是如此,
这个“客观的应该”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的成功实践。
35
三、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的主体——个人的、群体的、 权威的、社会的和人类历史的评价。
与主体不同相联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性。
36
1、关于个人评价
个人评价标准的差异性 个人评价具有一定普遍性、共
7
对“评价是实践与认识之间的中介”的说明
评价是主体性的精神活动,但它不会仅仅在主体精神 范围内存在着。 ♫ 评价是实践的向导 ♫ 评价是认识发展的指南
评价产生价值,评价对主体的实践、认识活动具有决 定论意义。一般说来: ♫ 肯定性评价产生正价值, ♫ 否定性评价产生负价值。
8
3、评价与认知
价值事实具有主体的客观性。不仅满足主体需 要的事实是客观的,主体的尺度也是客观的或 者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
16
2、关于评价主体 要注意区别“价值评价主体”和“价值关
系的主体”,两者不总是一致的。
17
评价主体是评价客体所包含的价值关系中的价值 主体,因此,评价是“我”的评价。
评价
价值主体 评价主体
42
3、社会评价
也叫 “狭义的社会评价”,它是以“社 会身份”,站在社会整体的立场上,以社 会的共同价值标准为评价标准。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高二政治高效课堂优质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精练(统编版必修4)(2024年)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高二政治高效课堂优质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精练(统编版必修4)(2024年)

6.1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人的价值在于贡献,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科学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法治意识:明确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公共参与: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实现美好人生。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难点: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解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及具体举措。

三、【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四、讲授新课1、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张桂梅》,你知道张桂梅吗?你知道她都获得了哪些荣誉吗?她为什么会获得这么多荣誉呢?2、【学习过程】总议题:从时代楷模张桂梅感悟价值与价值观议题一:素心托高洁——人的价值探究与分享:请观看视频《感动中国:中国梦颁奖词》并思考:1.什么是价值?2.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3. 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学生交流并回答。

探究提示: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全身心投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

她把所有财产和爱给了学生,她和同事们一起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用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经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发热烈反响,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称号;获得“20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等荣誉,近日,张老师的先进事迹更是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教师点拨:一、人的价值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的含义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人的价值(1)含义: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公开课《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公开课《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公开课《价值与价值观》教案第一章:价值观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价值观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价值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过程1.2 教学内容价值观的定义与内涵价值观的重要性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过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价值观的定义与重要性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过程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价值观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与表达能力第二章:不同文化下的价值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差异培养学生尊重与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分析不同文化价值观对个人行为的影响2.2 教学内容不同文化下的价值观特点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不同文化价值观对个人行为的影响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了解不同文化下的价值观差异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培养尊重与理解的态度2.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不同文化价值观差异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表现与态度第三章:个人价值观与决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价值观对决策的影响培养学生根据价值观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观与社会责任的关系3.2 教学内容个人价值观与决策的关系基于价值观的决策方法个人价值观与社会责任的关系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观对决策的影响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根据价值观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3.4 教学评估小组决策报告:评估学生根据价值观做出决策的能力个人反思报告:评估学生对个人价值观与社会责任关系的理解第四章:价值观的塑造与传承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个人价值观的塑造过程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价值观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价值观在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中的作用4.2 教学内容个人价值观的塑造过程传承和弘扬优秀价值观的方法价值观在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中的作用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观的塑造过程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价值观的能力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个人价值观塑造过程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价值观方面的表现第五章:价值观与人生规划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价值观对人生规划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根据价值观制定和调整人生规划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观与人生目标的关系价值观对人生规划的影响基于价值观的人生规划方法个人价值观与人生目标的关系5.3 教学方法个人反思法: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观与人生目标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根据价值观制定和调整人生规划的能力5.4 教学评估个人人生规划报告:评估学生根据价值观制定人生规划的能力个人反思报告:评估学生对个人价值观与人生目标关系的理解第六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的实践6.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与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的实践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与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的实践案例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七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成长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7.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成长的关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个人成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7.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7.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个人成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表现第八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和谐8.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8.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8.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和谐重要性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表现第九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际交流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在国际交流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际友好关系的影响9.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国际交流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际友好关系的影响9.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际友好关系的影响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在国际交流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9.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交流中作用的理解角色扮演报告:评估学生在国际交流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总结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对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规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2 教学内容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总结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实践的意义日常生活中践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划10.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并进行深入讨论个人反思法:培养学生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实践的思考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总结与深入思考个人反思报告:评估学生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实践的理解与规划第十一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律规范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律规范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法律实践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规范11.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律规范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法律实践中的重要性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规范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律规范的关系及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律规范关系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能力第十二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修养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修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修养12.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修养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修养讲授法: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及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修养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修养关系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修养的思考第十三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态环境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态环境保护13.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态环境保护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及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态环境保护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第十四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产业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产业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产业14.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性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产业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及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产业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产业关系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产业的思考第十五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未来社会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未来社会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构建未来社会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未来社会15.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未来社会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构建未来社会中的重要性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未来社会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及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未来社会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未来社会影响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未来社会的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价值与价值观》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价值观的定义与重要性、不同文化下的价值观、个人价值观与决策、价值观的塑造与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际交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律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态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产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未来社会等主题。

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4)

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4)

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特点;树立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关键能力::利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吴天一先进事迹”。

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原理,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做到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正确价值取向的判断标准教学难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6.1主要学习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给我们的启示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那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需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今天学习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二)新课讲授:总议题::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议题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探究一:展示视频:《吴天一的价值选择》思考:吴天一为什么要守护高原人民和建设者的生命健康?学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高原地区的空气相对稀薄,因此会出现低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不足和血氧浓度降低。

因此,它会导致人体供氧不足,导致缺氧。

因此,缺氧会导致各器官功能不足。

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对缺氧非常敏感,缺氧会导致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视觉旋转和短暂的黑斑等,甚至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

守护高原人民和建设者的生命健康是吴天一做出的人民利益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议题追问:那什么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学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1.含义: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2.关系: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比如:高原地区的空气相对稀薄会导致人体供氧不足,导致缺氧,甚至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吴天一做出守护高原人民和建设者的生命健康的选择。

第十四章 价值与评价

第十四章  价值与评价

三、评价的合理性
价值评价是主体对价值关系的能动反映,存 在着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 影响价值评价合理性的因素: 评价对象; 评价主体; 评价能力; 评价标准; 社会历史条件。




社会实践是检验价值评价是否科学、合 理的最终标准。
实践作为检验认知真理性的标准与检验 评价合理性的标准的区别。

价值创造活动具有双重效益。 负面价值活动的反思、批判与价值创造 活动的健康发展。

三、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
在人的活动中,“对象、客体的外在尺度” 与“主体(人)的内在尺度”具有不同的 要求与作用: 前者要求从客体出发,依照客体的本性和 规律行动; 后者要求从主体(人)出发,依照主体本 性、目的和需要行动。

二、价值的存在形态
价值形态的多样性。 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物质价值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价值; 精神价值是满足人的精神、心理、文化等需 要的价值。

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几种基本价值
真(知识价值) 善(道德价值) 美(审美价值) 利(功利价值) 自由。

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第四节 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
一、价值观的本质与功能 二、个体的价值取向与社会的价值导向 三、社会与价值观变革

一、价值观的本质与功能

价值观是人们的价值信念、价值标准和价值 理想的综合体系,是人们利益、需要、心理 和行为的内心定向和调节系统。

价值观的分类。
价值观的功能。 价值观是一定主体进行价值评价和选择、 作出价值判断的思想根据,是决策、行 动的思想动机和出发点之所在。

评价过程的基本环节和阶段: 价值感受,即客体作用的结果引起主体 在生理或心理上的反应; 价值认知,即主体对价值事实加以分析、 综合,以达到初步的把握;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培养学生对不同价值观的辨析和评价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概念a. 价值判断:对事物是否有价值、有什么价值的判断。

b. 价值选择:在多种价值观中,作出对自己认为最有利的选择。

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a.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b. 价值选择受价值判断的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道德现象,引发学生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概念及其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道德案例,让学生辨别其中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价值观下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道德案例时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辩证思考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课堂笔记。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

3. 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情境,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2. 小组竞赛:设置有关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小游戏,通过竞赛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辩论:划分正反两方,就某一价值观进行辩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辨析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重要性。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价值与价值评价_主客体关系的深层思考

价值与价值评价_主客体关系的深层思考

价值与价值评价:主客体关系的深层思考朱志君(辽宁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Ξ摘 要:价值是属于主客体之间深层关系的范畴,它所揭示的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

价值评价是价值主体对客体属性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价值与价值评价,从更深层意义上反映着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价值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

建立科学的价值与价值评价观,是建立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体系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价值;价值评价;价值标准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51(2003)0120001206V alue and V alue Evaluation :Deep R eflections on the R elationshipbetw een Subject and ObjectZH U Zhi 2jun(School o f Politics and Law ,Liaoning Normal Univer sity ,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 :Value ,a categ ory of the inner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reveals a definite relation between the need of subject and the nature of object.Value evaluation is a positive or negative judgement about whether and how much the nature of object can satis fy the need of subject of value.Value and its evaluation ,reflecting ,in a deeper sense ,the relations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is another im portant issue of fundamental theories in the study of philos ophy of value.I t is a vital premise of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of Marxist philos ophy of value to form a scientific value and philos ophy of value evaluation.K ey w ords :value ;value evaluation ;value criteria 价值、价值评价,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2023-2024年人教版高中政治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满分教学案

2023-2024年人教版高中政治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满分教学案

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根据课标要求制定目标1.政治认同:认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

3.法治意识:明确建设法治国家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

学习目标:学习完本堂课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堂清内容)1.识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

2.理解如何正确的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3.理解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二、教学重难点(日清内容)1.重点: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基本特征。

2.难点: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三、学情分析与应对策略学情分析:根据每次月考及周考成绩,把全部学生分成四个教学层次:A层:班级内考试成绩70分及以上(这层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基础牢固,组织表达能力较强,在班级中有一定带动能力,是老师培优的重点)。

该层学生课堂要求:完成课堂老师授课内容(堂清+日清),教学案上标注A层学生完成的所有内容。

B层:班级内考试成绩50—70分阶段学生(该层在班级里属于踏实认真、勤奋积极的学生,基础比较好,都有较强的自律能力和学习习惯。

但主要问题是缺乏学科思维,没有形成解题思路,需要老师加强学习指导,具体教授方式方法,逐步形成学科思维和答题思维,从而提升到 A层)。

该层学生课堂要求:达到学习目标,完成教学重点,教学案上注明B层学生需完成的所有内容。

C层:班级内考试成绩50分阶段学生(本层学生主要是宏志班学生和特优班中的后进生,活泼好动,有一定的自律能力和学习习惯,但介于学与不学、一般和学好的状态之间)。

该层学生需要老师更加关注,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激励。

重点在于巩固日常行为习惯、课堂学习习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打牢基础知识,形成知识框架(完成每天学习目标,并检查堂清和日清完成情况,对于没有及时完成的,及时查缺补漏);加强学习指导,掌握解题思路,做题方法。

12.1《价值与价值观》(新人教版必修4)PPT课件

12.1《价值与价值观》(新人教版必修4)PPT课件
有后悔药。”价值观

正确 价值观
作出正确的 对社会作 人生选择 出 贡 献


错误 价值观
作出错误的 人生选择
人生误入 歧途
结论二: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 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②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 导向作用。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 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而在今天,就是看 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请简要评析该厂长的所作所为。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
上,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材料一:大庆石化公司重视环保增产不增污

大庆石化公司把发展与环境的和谐放在第一位,实
八号艇救生员对67岁的斯特劳斯先生提 议:我保证不会有人反对像您这样的老先生 上小艇。斯特劳斯坚定地回答:我绝不会在 别的男人之前上救生艇。然后挽著63岁罗莎 莉的手臂,一对老夫妇蹒姗地走到甲板的藤 椅上坐下,等待着最后的时刻。 纽约市布朗 区矗立着为斯特劳斯夫妇修建的纪念碑,上 面刻著这样的文字: 再多再多的海水都不能 淹没的爱。
C.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人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个人价值
做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
抓,加大了减排和环保治理力பைடு நூலகம்。确定了环保隐患治理
项目20项,按计划完成了装置防护围堤、厂区应急污染
设施完善等6项中油股份公司要求2006年6月30日以前完

公开课《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公开课《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公开课《价值与价值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价值的含义,认识到价值是人们对事物的重要性或优劣性的评判。

2. 引导学生理解价值观的概念,明白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取向。

3. 帮助学生认识到价值观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分析和评估不同的价值观。

5.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价值的含义与分类价值的定义与特点价值的分类: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2. 第二节:价值观的概念与特征价值观的定义与特点价值观的构成:核心价值观与具体价值观3. 第三节:价值观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价值观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作用价值观对个人选择的决策影响4. 第四节:价值观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价值观对社会风气的塑造作用价值观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5. 第五节:批判性思维与价值观评估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与特点价值观评估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价值的含义、价值观的概念及其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价值观进行判断和决策。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价值观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性等。

3. 情景模拟评估: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包括价值观的运用、决策能力等。

4.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价值与价值观》教科书。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包含图片、图表、动画等多媒体元素。

3. 案例资料:提供一些与价值观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4. 情景模拟道具:用于情景模拟实践活动的一些道具或物品。

高二政治《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精选6篇)

高二政治《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精选6篇)

高二政治《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政治《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两目: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第一目在介绍价值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说明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标准主要看他的贡献。

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

(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

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3)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深入领会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搜集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悟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

(3)运用目击者的沉默和已故文人的气节事例,感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运用课堂讨论等形式,深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树立奉献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在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教学难点:对价值和人的价值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策略】实例分析与文本解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着价值选择,也会产生各种烦恼与困惑。

人为什么要活着?应该怎样活着?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目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个了解。

二、讲授新课(一)价值的含义教师:当同学们外出旅行时,要带哪些东西呢?学生:一个小组依次回答。

高中政治 第十二课《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新人教必修4).doc

高中政治 第十二课《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新人教必修4).doc

必修4第十二课《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价值、人的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人和物的价值不同,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通过贡献来获得自我满足,奉献着的人是幸福的,奉献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教学方法(1)结合具体领域的价值,深入领会哲学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搜集在汶川地震中的普通人的先进事迹,感悟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

(3)师生共同设置教学情境,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采取课堂辩论、讨论等形式,进一步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奉献意识。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阅读小故事飓风洪水中救人一位平民被困在洪水浸泡的树上已经六七个小时。

救援队接到任务后马上派出直升机和救援人员。

风疾水猛,还有树枝叉的阻挠。

直升机上绳索吊下的救援人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甚至一度直升机也面临着坠毁危险。

但是,他们依然行动。

经过艰难万险,救援终于取得成功。

这件事情过后,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用几个人的生命和直升机坠毁的危险作为代价去救援一个人,是否值得。

问: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并说明理由。

(设置学生探究活动,展开讨论,学生代表回答)老师总结:不论是同学们持哪一种观点,其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那么究竟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题价值与价值观(板书)老师:要想理解什么是价值观,我们先弄明白什么是价值。

首先我们先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对于人来讲有什么价值。

过渡:2020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强烈地震,人员、财产损失惨重,大量幸存的百姓没有基本的生活必需品。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高中教案教学设计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高中教案教学设计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高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培养学生对不同价值观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培养其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概念解析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探讨3. 不同价值观的案例分析4.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实践指导5.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解析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概念,阐述其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价值观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4. 实践指导法:给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实践指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概念及其关系,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价值观的案例,分析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

4. 实践:给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实践指导,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应用经验。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问题,准备下节课分享。

3. 收集相关的价值观案例,进行分析,以便在下节课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性,评估他们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案例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社会工作者或道德伦理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认识。

2.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价值观下的决策过程,提高其应用能力。

价值与价值评价

价值与价值评价

结合马克思的论述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及价值评价的含义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用处越大,价值越大。

所以马克思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都有不同的价值评价。

马克思所列举的这些例子都是主体和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在我们这个时代,现代工业和科学飞速发展,一项项高科技产品记入历史史册,然而我们是否考虑过各项产品的利与弊?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过度的饥饿和疲劳;地球的各项资源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却也导致了许多资源的衰竭;各种高科技化工产品为人类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却也导致了环境污染、白色垃圾和温室效应的产生。

随着人类对生物学以及机体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克隆得到与人类相同的机体已成为可能。

这种克隆一方面体现了人类智慧和技术的进步,却也违反了伦理道德。

试想:如果我们的未来各种劳动、工作、交际、生活均由机器人来代替,那又会是怎样的场面呢?我不禁要问: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价值又是什么?这些似乎都表明了我们时代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对抗,这就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方式评价其价值。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其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为反映内容,以获得关于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即“善”、“美”的认识为目的的;第二,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以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知。

正确的评价各种事物的价值是必要的。

马克思的论述反映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价值和价值评价:第一,价值具有多维性,客体满足主体需要关系是复杂的,可以是双重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第二,价值具有客观性。

“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共3篇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共3篇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共3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1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方法和技能。

3. 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1.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概念。

2.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方法和技能。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一、价值判断1. 概念:价值判断是指对某种事物或行为进行评价,判断其是好或是坏、对或错的过程。

2. 基本原则:价值判断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念和标准进行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标准。

3. 方法和技能:(1)辩证思维:对于同一个问题,需要考虑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和矛盾点,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

(2)科学态度:对于待判断的事物或行为,需要具有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而不是凭空臆断。

(3)客观公正:对于价值判断,需要摆脱个人情绪和利益的影响,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二、价值选择1. 概念:价值选择是指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决策,选择最符合自己价值观念和标准的方案的过程。

2. 基本原则:价值选择需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标准来作出选择,同时也需要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3. 方法和技能:(1)权衡利弊:对于待选择的方案,需要权衡其中的利弊,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2)对比选择:对于多个选择方案,需要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最符合自己价值观念和标准的方案。

(3)适应环境:需要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环境因素对于价值选择的影响和限制。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能。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3. 实践教学法:通过调查、分析真实的社会问题,让学生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检测学生对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价值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价值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关系以及其对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意义何在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关系:价值依托于价值判断而存在。

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于主体的意义。

离开了主体,自然没有了意义。

所以,意义之所以能够成立,显然离不开主体。

价值是某些人的价值,“有效的价值和主体联系在一起——它们仅仅相对于一定的主体,才能够成为价值。

”价值评价是价值的主观载体,即,价值终究依靠主体的言说而获得存在。

如果说价值是一种思想的话,那么,价值评价便是语言。

价值和价值判断的关系便是思想和语言的关系。

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

同样,思想也只有、只能、必然地通过语言获得现实形式,并且因此而存在。

价值只有、只能和必然地通过价值判断而存在。

出于道德考量的评价便是道德评价,如善、恶;出于审美欣赏考量的评价,便是审美判断,如美、丑;出于实用考虑的评价便是功利评价,如利、害。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给出了两个价值载体,一个是价值物,另一个是价值评价或价值判断。

价值依托于这两个载体而存在。

这似乎是矛盾的。

价值到底依托谁而存在呢我们来看看价值评价的形式。

“泰山很雄伟。

”是一个审美价值评价。

在这个价值评价中,它具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言说者对其的美丽的喜欢、感叹与惊讶。

这便是主体的主意。

另一个内容便是对泰山的高、大的事实描述。

这个高大的泰山,便是美丽的载体,即价值物。

于是,在价值评价中,已经包含了价值物。

或者说,客观事物通过事实陈述而在场。

换一句话说,在价值评价中,价值物通过陈述的形式而存在。

同样,在道德价值评价中,善不仅表达了主体的喜爱、接受和普遍它的欲望,而且它一定是合理的(right)。

善是合理的。

合理性表明:善是一种陈述。

陈述,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只能是对既成事实的陈述。

于是,合理陈述了一种事实。

善是合理,于是,善陈述了事实。

这个事实便是价值物。

事实、价值物在善的道德价值评价中得以在场。

因此,价值评价不仅包含了主体的主意,而且通过陈述客观事实,再现了价值物。

于是两个价值载体,即价值物和价值判断,二者有重合的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与价值评价的关

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关系以及其对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意义何在
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关系:
价值依托于价值判断而存在。

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于主体的意义。

离开了主体,自然没有了意义。

所以,意义之所以能够成立,显然离不开主体。

价值是某些人的价值,“有效的价值和主体联系在一起——它们仅仅相对于一定的主体,才能够成为价值。

”价值评价是价值的主观载体,即,价值终究依靠主体的言说而获得存在。

如果说价值是一种思想的话,那么,价值评价便是语言。

价值和价值判断的关系便是思想和语言的关系。

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

同样,思想也只有、只能、必然地通过语言获得现实形式,并且因此而存在。

价值只有、只能和必然地通过价值判断而存在。

出于道德考量的评价便是道德评价,如善、恶;出于审美欣赏考量的评价,便是审美判断,如美、丑;出于实用考虑的评价便是功利评价,如利、害。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给出了两个价值载体,一个是价值物,另一个是价值评价或价值判断。

价值依托于这两个载体而存在。

这似乎是矛盾的。

价值到底依托谁而存在呢?我们来看看价值评价的形式。

“泰山很雄伟。

”是一个审美价值评价。

在这个价值评价中,它具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言说者对其的美丽的喜欢、感叹与惊讶。

这便是主体的主意。

另一个内容便是对泰山的高、大的事实描述。

这个高大的泰山,便是美丽的载体,即价值物。

于是,在价值评价中,已经包含了价值物。

或者说,客观事物通过事实陈述而在场。

换一句话说,在价值评价中,价值物通过陈述的形式而存在。

同样,在道德价值评价中,善不仅表达了主体的喜爱、接受和普遍它的欲望,而且它一定是合理的(right)。

善是合理的。

合理性表明:善是一种陈述。

陈述,从知识论的角度
来看,只能是对既成事实的陈述。

于是,合理陈述了一种事实。

善是合理,于是,善陈述了事实。

这个事实便是价值物。

事实、价值物在善的道德价值评价中得以在场。

因此,价值评价不仅包含了主体的主意,而且通过陈述客观事实,再现了价值物。

于是两个价值载体,即价值物和价值判断,二者有重合的部分。

价值物完全可以通过价值评价来表示,即体现在价值物里的价值,完全可以通过价值评价得以呈现和表达。

于是两个载体最终可以合并为一个载体,即价值评价是价值的真正载体。

由于,价值评价是价值的载体,从事实上来看,我们看到的、经验到的仅仅是一个个价值评价。

这些评价蕴含着一些价值。

因此,从经验的层面来说,价值和价值评价没有什么两样。

价值评价的系统便是价值观。

价值对价值评价的依赖便是对价值观的依赖。

价值并不能独立存在。

与其说它存在于价值物中,毋宁说它存在于人们的价值观中。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从经验的角度来看,价值观和价值没有什么区别:价值表现为价值观。

价值观显示了价值。

当然,我们说价值与价值观的相通,并不否认二者之间的区别,至少从逻辑(李德顺先生称理论)上来说,价值不同于价值观。

而这便是一种哲学的分析和追问。

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个人的价值观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息息相关,同属于个人意识形态的范畴;同时,人的价值,体现在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密切联系、并且能够主观能动性地认识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但人作为社会及其历史的主体,却不是单纯的有生命的生物,只有他们结合成为社会并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时,才能成为真正的、现实的人。

人具有两方面的属性,既有生物所固有的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的肉体组织、形态、生理过程和需求等自然属性只是人的自然前提,而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

就是说,正是社会属性规定着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且同一般动物从根本上区别开来。

同时,人具有思维与意识形态,能够主观能动性的认识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且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劳动能力,可以利用和改造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同时改变自身的主观世界。

这样,人的生命就成为无价之宝。

正如中国的古语所喻:人命关天。

人的价值,在创造性地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完全有了展示。

作为个人意识范畴中所形成个人的价值观,由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所评估与对待客观存在的物质和现象,比值率也就不同,对钱财的欲望与态度也有区别。

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改造主观世界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必要条件;在改造客观世界来创造美好的物质条件的过程中,不断地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已的认识能力,这是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因为,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就能正确的选择人生的道路、正确的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能积极地去创造与享受物质财富,并能产生正确的幸福感而愉快一生。

故此,为能在构建和谐的社会中愉快地享受生命的幸福,每一个人都应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