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诗歌赏析复习教案

初中诗歌赏析复习教案

初中诗歌赏析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能够识别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能够运用诗歌赏析的方法,独立解读并分析诗歌。

教学内容:1. 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分析。

2. 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识别和欣赏。

3. 诗歌赏析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提醒学生诗歌赏析的重要性和方法。

2. 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分析(15分钟)1. 讲解诗歌主题思想的含义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何通过诗歌抒发作者的情感。

3. 让学生举例分析一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识别和欣赏(15分钟)1. 讲解诗歌意象的含义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意象表达诗歌的意义。

2. 引导学生识别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何通过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 让学生举例分析一首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诗歌赏析的方法和步骤(15分钟)1. 讲解诗歌赏析的方法和步骤,包括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欣赏诗歌的艺术美等。

2.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赏析的方法,对一首诗歌进行独立解读和分析。

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赏析成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强调诗歌赏析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诗歌赏析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通过学生的赏析成果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识别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评价学生对诗歌赏析方法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诗歌素材库,包括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诗歌。

2. 诗歌赏析的参考资料和指导书籍。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常用诗句来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古诗词鉴赏的复习更要激发学生兴趣。

话说三遍不好听,要吸引学生,惟有增加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于是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我会经常在课堂上引用一些诗词名句,如学习李清照的《醉阴花》时,我便引用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诠释;有时课前活动时有些女生胆小羞涩,在同学们的一再鼓励下才会走上讲台,我就说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啊,一旦讲到人的奉献精神时,我又常常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讲到父母之爱时就“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哟。

积累了这些诗句的同学便与老师有了默契的交流,其他同学就会问老师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呀。

于是我就趁机在课余让他们抄录这些诗。

我发现当教师把自己的这份热情传递给学生后,他们也会对古诗词产生极大的兴趣。

二、紧扣考纲内容来精当选材选题必须紧扣高考考点,有针对性。

高考一般考察的都是学生的理解想象和初步鉴赏能力,从选题上看一般是相思、爱国、咏怀、立志、友情、状物抒情等方面的主题。

优秀的古代诗词中所张扬的是:执着而深沉的家国情怀,热烈而真挚的亲情主题,深味人生的理性思索,是我们的文学遗产中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

它表现了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于民族的自豪,对于社会的责任感。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解读了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执着;体味到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捕捉到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急切入仕心情;感受了屈原的坚韧,苏轼的豁达,李清照的纯真……古诗词中积极、蓬勃、昂扬的感情基调,激励着学生永远追求真、善、美,培养完整的、高尚的人格。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一、诗歌鉴赏1学习目标1.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练习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等方面的能力;3.熟悉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诗歌。

学习内容1.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将进酒》的鉴赏;3.唐诗宋词的鉴赏。

学习方法1.边听边读,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分析诗歌用词、修辞和表达的手法;3.空余时间多阅读、练习,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评价1.能够准确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3.能够熟悉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诗歌。

二、诗歌鉴赏2学习目标1.学习鉴赏古代诗词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2.掌握唐诗和宋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3.分析古代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手法。

学习内容1.《静夜思》;2.《清平调》;3.《秋夜寄邱员外》。

学习方法1.学习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2.对唐诗和宋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有一定了解;3.分析古代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手法。

学习评价1.能够准确分析诗词的文化和历史背景;2.能够理解唐诗和宋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3.能够分析古代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手法。

三、诗歌鉴赏3学习目标1.学习现代诗歌;2.探索城市诗歌的创作;3.设计自己的诗歌作品。

学习内容1.现代诗歌的鉴赏;2.成功的城市诗歌;3.设计自己的诗歌作品。

学习方法1.多阅读、多欣赏现代诗歌;2.深入了解城市文化和生活;3.设计自己的诗歌作品。

学习评价1.能够欣赏并分析现代诗歌;2.能够掌握城市诗歌的创作技巧;3.能够独立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们对诗歌鉴赏的技巧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分析和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同时,通过学习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诗歌,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提高。

最后,通过自己设计和创作诗歌,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发挥。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包括形式、韵律、意象等;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形式特点:分行、押韵、节奏等。

2. 诗歌的意象特点:自然意象、社会意象、抽象意象等。

3. 诗歌的情感表达:直接表达、间接表达、寓情于景等。

4. 诗歌的写作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5. 诗歌的鉴赏方法:抓住诗眼、分析意象、理解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手法和鉴赏方法。

2. 难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学生熟悉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手法和鉴赏方法。

3. 课堂练习:分析一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4.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3. 写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手法和鉴赏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

3.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七、教学策略1. 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3.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取不同风格、不同朝代的诗歌,丰富教学内容。

2. 参考资料:相关诗歌鉴赏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摘要】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作规定有两个考点是针对古代诗歌鉴赏的,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试卷,我们发现诗歌鉴赏命题有很多共同点。

在进行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时,要让学生明确考纲规定,引导学生通过近几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把握命题的共同点,积累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和解题技巧,开展有效复习。

【关键词】诗歌鉴赏考点阐释复习目标重点难点方法指导【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57-011 考点阐释(i)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能力层级为d级。

2 复习目标2.1明确考点内容,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题型。

2.2了解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特点。

2.3感悟诗歌鉴赏应积累的基础知识。

2.4感悟鉴赏的基本步骤和解题技巧。

3 重难点3.1重点熟悉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特点。

3.2难点从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问答模式、详解,感悟解题技巧。

4 方法指导自主阅读资料,独立解答07—12高考诗歌鉴赏题,总结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特点。

5 学时安排一课时预习,一课时展示。

6 直击湖北高考6.1链接2012年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第14课《诗词三首》(导学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原卷版

第14课《诗词三首》(导学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原卷版

14《诗词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

2.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熟读成诵。

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

4.能够当堂背诵。

【重点难点】1.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及情感意蕴。

【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1)李白(701—762):字 ,号,又号,是代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有《》文集(2)刘禹锡(772-842):字,朝家家,有“”之称,有文集(3)苏轼(1031-1101):字,又字,号,。

世称,,(朝代)家家家,为“”。

2.原句默写(1)《行路难》(其一)连用四个动词形象表现诗人内心苦闷之情的诗句是:,。

(2)《行路难》(其一)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被重用的诗句是:,。

(3)《行路难》(其一)体现诗人积极奋斗的精神和乐观进取人生态度的诗句是:,。

(4)《酬乐天扬舟初逢席上见赠》用典故表现物是人非,心中惆怅之情的诗句是:,。

(5)《酬乐天扬舟初逢席上见赠》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是:,。

(6)《水调歌头》表达对天下人的良好祝愿的诗句是:,。

(7)《水调歌头》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四、整体感知1.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本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

D.通过全诗,可以看到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著追求理想,满身豪气的诗人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类型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诗歌的能力,为高考作文和文学阅读提供支持。

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3. 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

4. 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

5. 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诗歌鉴赏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目标和意义。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如古诗、现代诗、民族诗等。

2. 解释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包括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

3.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首经典的高考诗歌,通过导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同时,让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第四步:练习与训练(20分钟)提供一些高考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解答。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思路。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延伸阅读和学习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估: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估。

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教师进行评阅和反馈。

教学资源:1. 高考诗歌鉴赏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经典高考诗歌选读材料。

3. 课堂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于不同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3. 学生可以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案撰写者:AI教育专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导学案

14 《诗词三首》导学案(一)行路难学习目标1.学习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领会诗句的含义,感知诗中塑造的艺术形象。

3.背诵积累诗词名句,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了解文学文化常识】1.作者作品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

有《李太白集》。

2.知识链接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掌握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金樽zūn 珍羞xiū投箸zhù心茫máng然冰塞sè川垂钓diào碧bì溪上歧qí路云帆fān 济jì沧cāng海2.词语解释。

(1)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

(2)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3)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4)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整体感知】1.句子翻译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珍贵值万钱。

我心情愁烦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是多么的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啊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如今身在何处?相信总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2.总体分析(1)(2)句:心事重重,四顾茫然;(3)(4)句:面对佳肴,食不下咽。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7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7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7复习教案第七节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

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

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

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

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教案标题:诗歌鉴赏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学生对于诗歌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诗歌的基本要素和鉴赏方法。

2. 了解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鉴赏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种类型的诗歌作品。

2. 备有诗歌鉴赏分析模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可通过提问或背诵经典诗句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诗歌的基本要素,如韵律、节奏、押韵等。

2. 解释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如古诗、现代诗、民族诗等。

三、示范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以一首经典诗歌为例进行鉴赏分析,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2. 分发给学生若干首诗歌,要求学生独立进行鉴赏分析,并按照提供的模板进行填写。

四、合作与交流(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互相交流并分享各自的鉴赏分析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就鉴赏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展开讨论,并指导学生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和完善。

五、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布置一道诗歌鉴赏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一首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并撰写相关的鉴赏文。

2.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上的诗歌鉴赏活动,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文学素养。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并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展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结合了理论讲解、示范实践、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提供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同时,个别学生需适当引导和辅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14课《诗词三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诗词三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4.诗词三首素养目标1.熟记三首诗词的作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关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三首诗词。

2.学会品味诗中的精妙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描绘的意境。

3.培养对祖国古代诗词文化的兴趣,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重点:1.通过吟咏背诵,理解诗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

情境预设本课的三位作者,他们一个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蔑视权贵,追求狂放自由的“诗仙”;一个是多次遭贬却性格刚毅的“诗豪”;还有一个是一生仕途坎坷,但学识渊博,诗文书画皆精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去感受他们的诗意诗情吧!·导学建议·读是本节课的首要任务,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预习导学】【走近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 。

其诗抨击黑暗现实,同情底层人民,热爱祖国山河。

他的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

杜甫称赞他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而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这两句诗也是对他自己的诗歌语言的最生动的概括。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现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晚年为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和白居易并称为“刘白”。

其代表作有《秋词》《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浪淘沙》等。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弟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背景介绍:《行路难》(其一):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有被唐玄宗重用,反而受到权臣的诋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被变相撵出了长安。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篇1第六节分类鉴赏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下面分别说明。

一、送别诗(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二)举例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解说]全诗从地点、景物特点写起,然后叙述史实,赞扬汉朝的威德,结点出全诗的主旨:你这次去安西一定要让外族惧怕,不要去寻找屈辱的“和亲”方略。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解说]: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是在暮雨时分送别李胄,用景物特征为送别定下了调子,建业──则是友人要去的地方。

“深深的海门看不到尽头,远处的浦树在雨中摇曳,诉不完的别情,就如同这无边的雨丝。

”这四句则把别情形象化,反衬了情义的深重。

(三)检测练习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常见诗歌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通过朗诵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课堂讲解: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征和意义。

3. 课堂练习:根据教师提供的课外经典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的分析与解读。

4.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

三、教学步骤与内容1. 课前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首经典诗歌的朗诵录音,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感受与思考。

2.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以幻灯片或黑板为辅助手段进行讲解)a. 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b.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征和意义,包括韵律、修辞手法、意象等。

3. 课堂练习(35分钟)a. 教师提供两首经典诗歌,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并做简要分析。

b. 学生展示分析结果,进行个人鉴赏分享,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与评价。

c. 课堂讨论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多角度思考和对诗歌的个人理解,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诗歌的内涵。

4. 课堂总结与扩展(15分钟)a. 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强调重点内容和思考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诗歌鉴赏与复习。

b.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与实践,提高诗歌的欣赏能力,并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资源1. 朗诵录音:经典诗歌的朗诵录音。

2. 幻灯片或黑板:用于教学讲解和展示。

3. 诗歌选集:教师提供的经典诗歌,供学生进行鉴赏分析与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与互动:观察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理解与表达。

2. 学生展示与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诗歌基本概念与术语复习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诗、词、赋、散文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定义与区分。

2. 各种诗歌形式(如古体诗、近体诗、词、赋、散文等)的特点和区别。

3. 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3. 教授诗歌的鉴赏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诗歌鉴赏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各种诗歌形式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七、作业布置:1. 整理并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分析一首诗歌的形式特点,写成小论文。

3. 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八、教学资源:1. 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资料。

2. 各种诗歌形式的案例分析。

3.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延伸:1. 深入研究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探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文化背景。

3. 组织诗歌朗诵和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

六、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七、章节名称:第二章诗歌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的能力。

九、教学内容:1.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例子。

2. 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分析。

3. 诗歌创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练习。

十、教学步骤:1. 介绍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一首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名称: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学对象:初中学生教学目标:1.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诗歌韵律、意境及情感表达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使用一首简单的小诗导入课堂,用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2.1 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包括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等。

2.2 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素,包括诗歌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等。

2.3 讲解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应该注意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如诗歌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等。

3. 实例分析(20分钟)3.1 选择一首经典的中国诗歌,向学生展示并解读,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3.2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其他两首诗歌,提问学生诗歌的韵律特点和情感表达手法等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 诗歌欣赏(15分钟)4.1 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中国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兴趣。

4.2 听唱一首由学生喜欢的诗歌改编的歌曲,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音乐和韵律。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5.1 简要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的必要性。

5.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鉴赏社团或参加相关比赛,拓展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与欣赏。

教学资源:1. 三首经典诗歌的复印件。

2. 录音设备和喇叭。

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讨论的质量,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2. 书面作业评估:布置一份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和解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理解,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评分和反馈。

3. 课后测验:根据本次教学的内容,出一份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掌握程度。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4周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4周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韵律规则,如平仄、押韵等,并能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举例:《将进酒》中的平仄变化及押韵格式,如何影响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掌握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能阐述其在表达情感时的效果。
-举例:《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夸张手法,如何表现诗人内心的苍凉感。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古代诗歌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古代诗歌韵律、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结合《将进酒》、《登高》等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如韵律、修辞手法、意象运用,强调难点,如隐喻和象征的理解,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讨论区可设置成小组形式,配备白板或便签纸,方便学生记录讨论成果。
-展示区可用于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如个性化诗歌创作、诗歌鉴赏分析等。
-教室前方布置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辅助教学材料和视频资源。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效果体现:学生在解读《静夜思》等诗歌时,能够描述意象的运用,体会诗人通过意象传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探究的方式,提高了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效果体现:在讨论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时,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观点,共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仿写诗歌,提高了创意表达和文学创作的能力。

语文总复习教案:诗歌鉴赏部分

语文总复习教案:诗歌鉴赏部分

语文总复习教案:诗歌鉴赏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掌握诗歌的分类和特点。

2. 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和思想内涵。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塑造、意象组合和形象表达。

4. 诗歌的情感:诗歌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和情感分析。

5. 诗歌的思想内涵:诗歌的思想主题、思想感情和思想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语言特点、形象塑造、情感体验和思想内涵。

2. 教学难点:诗歌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意象组合、情感分析和思想内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诗歌样本、鉴赏指导书籍、网络资源。

五、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0课时。

2. 教学安排:每个课时分为讲解、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环节。

教案示例:第1课时:诗歌的基本概念1. 讲解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案例分析:分析几首不同类型的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特点。

3. 讨论: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与练习:评估学生完成诗歌鉴赏作业和练习的质量,检查学生对诗歌鉴赏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诗歌表达技巧。

4. 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全面测试学生对诗歌鉴赏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诗歌样本:收集各种类型的诗歌,用于案例分析和鉴赏实践。

2. 鉴赏指导书籍:推荐一些诗歌鉴赏的书籍,供学生课外阅读和参考。

3.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诗歌鉴赏材料和相关信息。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

3.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4.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

5. 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的分析。

2. 难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运用,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介绍诗歌鉴赏的相关概念和术语,如意象、情感、主旨等。

3.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诗歌,如山水诗、边塞诗、豪放诗等,并总结它们的特点。

4.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讲解诗歌鉴赏的四个步骤,即读题、析题、答题和点评,并介绍常用的鉴赏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比较法等。

5.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分析意象的营造、情感的表达和主旨的揭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综合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对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深层含义的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鉴赏的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诗歌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意象、情感和主旨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高考诗歌鉴赏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诗歌的定义1.2 诗歌的特点:凝练、形象、音乐性、抒情性等2. 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2.1 古代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2.2 现代诗歌:自由诗、抒情诗、叙事诗等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选取代表性诗歌,分析其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及鉴赏心得,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诗歌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阶段性测试:定期进行诗歌鉴赏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诗歌鉴赏教材:提供权威的诗歌鉴赏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诗歌鉴赏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诗歌朗诵视频:选取经典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实践演练:创设诗歌创作和表演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综合素养。

七、教学实践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诗歌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纪念馆等,深入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班级:组名:姓名:等级:一、诗词阅读能力提升方法指导:1、读题目: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题目是诗词的眼睛。

题目常常是答题的切入点,它往往直接揭示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主旨等。

2、读作者:通过作者来确定时代背景。

适当了解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有助于准确地把握那个时代的诗歌艺术。

看作者的创作风格。

先看主体风格,是现实主义作品,还是浪漫主义作品;是豪放派作品,还是婉约派作品。

次看个体风格,一个作家的整体趋向和风格基本上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

3、读诗前小序和注释:有的古诗词的前面有一个不长的“序”,或交代了创作年代,或交代了创作缘由,或交代了创作背景,它对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4、读诗(词曲)的全文:反复品读原文,正确把握文本的主要信息,即该诗词的题材、思想内容等。

5、读要求:即读命题者所设问题,全面正确把握题干中的信息,全面指不能漏,命题者问了几个问题、几个方面、几个角度。

正确指不能歪,对题干的指令不能误解、不能曲解,避免所答非所问。

正确把握题干信息还能帮助考生正确理解文本。

二、考查题型:(1)分析意境(写些什么)(2)炼字型(炼句)(怎么样写)(3)鉴别写作技巧(怎么样写)(4)品析思想感情(为什么写)三、方法指导:第一类:分析意境(一)方法指导:(1)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还要加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答案模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或图景、景象等)。

学生普遍错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

(2)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清冷、雄浑壮阔、萧瑟凄凉,要准确抓住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答案模式】这是一幅……图。

(3)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

【答案模式】表现了诗人因……而……的心境(或情感、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
第四节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重点介绍: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
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二、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三、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四、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重点介绍:虚与实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今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
突出中心的。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

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五、检测练习
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用法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宝璐,
6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检测题答案
1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2“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铺垫。

“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
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

3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

4“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

另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

用“奇服”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行和崇高的理想。

6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李凭箜篌曲的艺术效果,从而烘托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7画面描写注意到近与远、高与低、声与色、动与静的搭配,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8、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9写思亲,从侧面设想对方对方如何思念自己,表现自己的思念之情,曲折有致。

10把对金陵城的昔胜今衰的感慨寄托在“曾经照古人”的“旧时月”之上,用月来见证古今的变迁,人世的沧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