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6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5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5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5复习教案一、背景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学好古典诗歌,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拓宽文化视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复习诗歌鉴赏中的基础知识,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学习目标•复习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韵律、格律、词牌等;•了解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典故等;•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如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美感等。

三、知识点1.韵律和格律诗歌的韵律和格律是古诗词的基本元素,主要包括平仄、押韵和对仗。

–平仄:古诗词的每个字都有“平”或“仄”的区别,平指音调平稳,仄指音调起伏。

–押韵:押韵是指句子不同部分的韵母相同,表现出了诗意的一致和统一。

–对仗:对仗是指在押韵的基础上,句子的结构、字句、句式等方面达到对称、平衡的效果。

2.词牌词牌是指词曲的定型模式,包括了一定的音乐表现形式、曲式和节奏。

在古代,每个词牌具有其特定的音调、音韵、韵律模式和适宜表现的情感内容等特点。

3.比喻和象征手法古诗词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本质上是运用了语言的多义性和联想性。

比喻是以某种事物为标示,向读者传达另一种事物的寓意;象征则是用某个符号指代某种抽象的事物或概念。

4.典故典故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重要方法。

通过引用历史传说中的故事或知名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等,增强诗歌的内涵和韵味。

四、教学重点1.对基本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2.训练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分析能力;3.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五、学习策略与方法1.阅读和背诵经典古文,提高鉴赏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积累词汇,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多读名家的鉴赏文章,掌握鉴赏方法和技巧。

4.多听、读、写、说,同时注重语感的培养和锻炼。

六、学习成果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掌握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和基本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完整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完整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诗歌鉴赏之形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一、诗歌鉴赏1学习目标1.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练习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等方面的能力;3.熟悉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诗歌。

学习内容1.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将进酒》的鉴赏;3.唐诗宋词的鉴赏。

学习方法1.边听边读,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分析诗歌用词、修辞和表达的手法;3.空余时间多阅读、练习,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评价1.能够准确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3.能够熟悉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诗歌。

二、诗歌鉴赏2学习目标1.学习鉴赏古代诗词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2.掌握唐诗和宋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3.分析古代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手法。

学习内容1.《静夜思》;2.《清平调》;3.《秋夜寄邱员外》。

学习方法1.学习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2.对唐诗和宋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有一定了解;3.分析古代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手法。

学习评价1.能够准确分析诗词的文化和历史背景;2.能够理解唐诗和宋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3.能够分析古代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手法。

三、诗歌鉴赏3学习目标1.学习现代诗歌;2.探索城市诗歌的创作;3.设计自己的诗歌作品。

学习内容1.现代诗歌的鉴赏;2.成功的城市诗歌;3.设计自己的诗歌作品。

学习方法1.多阅读、多欣赏现代诗歌;2.深入了解城市文化和生活;3.设计自己的诗歌作品。

学习评价1.能够欣赏并分析现代诗歌;2.能够掌握城市诗歌的创作技巧;3.能够独立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们对诗歌鉴赏的技巧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分析和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同时,通过学习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诗歌,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提高。

最后,通过自己设计和创作诗歌,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发挥。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包括形式、韵律、意象等;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形式特点:分行、押韵、节奏等。

2. 诗歌的意象特点:自然意象、社会意象、抽象意象等。

3. 诗歌的情感表达:直接表达、间接表达、寓情于景等。

4. 诗歌的写作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5. 诗歌的鉴赏方法:抓住诗眼、分析意象、理解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手法和鉴赏方法。

2. 难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学生熟悉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手法和鉴赏方法。

3. 课堂练习:分析一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4.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3. 写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手法和鉴赏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

3.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七、教学策略1. 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3.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取不同风格、不同朝代的诗歌,丰富教学内容。

2. 参考资料:相关诗歌鉴赏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一、前言近年来,我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中华文化自信的高涨,对于文学艺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诗歌作为汉语文学中的瑰宝,更是备受关注。

然而,诗歌鉴赏需要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学成的。

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打好扎实的诗歌鉴赏基础,以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二、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认识诗歌鉴赏的重要性;2.理解诗歌中的常用修辞手法,并通过练习掌握运用方法;3.培养对诗歌鉴赏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三、学习内容第一单元:诗歌基础知识1.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语言艺术为表现方式,运用韵律、节奏、声调、形象和意象等方式进行艺术虚构的文学体裁。

与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不同,诗歌具有高度压缩性、凝练性、音乐性和形象性等特点。

2.诗歌的种类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体系中,诗歌分为四大类:古体诗、近体诗、民间诗和现代诗。

其中,古体诗以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律诗等为代表,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词、赋等,民间诗包括词曲、花鼓戏、评书等。

现代诗则贯穿于民国至今。

3.诗歌的构成要素一首诗歌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韵律和意象两部分。

韵律是指诗中的韵脚、声调和节奏等元素,是诗歌音乐性和美感的基础。

意象则是指诗歌中所表现的景象、情感、思想和形象等,是诗歌意义和情感的表达。

第二单元:常用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是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以喻示实际含义的一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比喻手法包括直接比喻和间接比喻,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有形象化和生动性。

2.拟人拟人是将一些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和行为方式,以达到表现强烈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拟人可以使作品更富魅力和生动性,常被用于叙事和描写。

3.排比排比是将一种词语的形式反复运用以增加修饰的效果,以营造出铿锵有力、饱满激情的感觉,是一种运用变化和反复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排比手法有正反对仗、数量对仗、时间对仗等等。

第三单元:鉴赏实践1.名篇赏析选择一首经典的古代或现代诗歌作为阅读材料,通过学习诗歌的鉴赏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阅读能力,深入体会诗歌的意象、韵律和气韵,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意义和主题等,形成自己的鉴赏见解。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摘要】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作规定有两个考点是针对古代诗歌鉴赏的,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试卷,我们发现诗歌鉴赏命题有很多共同点。

在进行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时,要让学生明确考纲规定,引导学生通过近几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把握命题的共同点,积累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和解题技巧,开展有效复习。

【关键词】诗歌鉴赏考点阐释复习目标重点难点方法指导【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57-011 考点阐释(i)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能力层级为d级。

2 复习目标2.1明确考点内容,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题型。

2.2了解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特点。

2.3感悟诗歌鉴赏应积累的基础知识。

2.4感悟鉴赏的基本步骤和解题技巧。

3 重难点3.1重点熟悉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特点。

3.2难点从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问答模式、详解,感悟解题技巧。

4 方法指导自主阅读资料,独立解答07—12高考诗歌鉴赏题,总结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特点。

5 学时安排一课时预习,一课时展示。

6 直击湖北高考6.1链接2012年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最新语文教案: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7复习教案

最新语文教案: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7复习教案

最新语文教案: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7复习教案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

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

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

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

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类型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诗歌的能力,为高考作文和文学阅读提供支持。

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3. 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

4. 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

5. 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诗歌鉴赏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目标和意义。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如古诗、现代诗、民族诗等。

2. 解释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包括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

3.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首经典的高考诗歌,通过导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同时,让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第四步:练习与训练(20分钟)提供一些高考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解答。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思路。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延伸阅读和学习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估: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估。

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教师进行评阅和反馈。

教学资源:1. 高考诗歌鉴赏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经典高考诗歌选读材料。

3. 课堂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于不同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3. 学生可以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案撰写者:AI教育专家。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诗歌基本概念与术语复习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诗、词、赋、散文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定义与区分。

2. 各种诗歌形式(如古体诗、近体诗、词、赋、散文等)的特点和区别。

3. 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3. 教授诗歌的鉴赏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诗歌鉴赏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各种诗歌形式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七、作业布置:1. 整理并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分析一首诗歌的形式特点,写成小论文。

3. 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八、教学资源:1. 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资料。

2. 各种诗歌形式的案例分析。

3.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延伸:1. 深入研究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探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文化背景。

3. 组织诗歌朗诵和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

六、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七、章节名称:第二章诗歌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的能力。

九、教学内容:1.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例子。

2. 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分析。

3. 诗歌创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练习。

十、教学步骤:1. 介绍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一首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8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8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8复习教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判断古诗文中的主题和意境。

2.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

3.培养自己欣赏古诗文的能力,提高对文学的鉴赏水平。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

2.理解并判断古诗文中的主题和意境。

难点1.对诗歌中抽象词汇的理解和解释。

2.理解诗歌中典故和典型事物的含义。

三、学习内容第一章:“静夜思”赏析1.理解古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词语的含义。

2.分析古诗中的意境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3.采用创新的方式表达对古诗的感受。

第二章:“将进酒”赏析1.理解古诗中“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等词语的含义。

2.分析“将进酒”中的意境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3.探究古诗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手法。

第三章:“长恨歌”赏析1.理解古诗中“肠断白日千回顾”、“春花秋月何时了”等词语的含义。

2.分析“长恨歌”中的意境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3.探究古诗中的形象描写和色彩运用。

第四章:“登高”赏析1.理解古诗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等词语的含义。

2.分析“登高”中的意境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3.探究古诗中的情感表达和变化。

第五章:“凉州词”赏析1.理解古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等词语的含义。

2.分析“凉州词”中的意境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3.探究古诗中的韵律和节奏。

第六章:“江雪”赏析1.理解古诗中“白鹭洲边千树竞秋”、“潇湘夜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等词语的含义。

2.分析“江雪”中的意境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3.探究古诗中的意象描写和修辞手法。

第七章:“春夜喜雨”赏析1.理解古诗中“穿越绿窗红掌影,海燕南飞依返”等词语的含义。

2.分析“春夜喜雨”中的意境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3.探究古诗中的对比和借物抒情。

第八章:“墨梅”赏析1.理解古诗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等词语的含义。

2.分析“墨梅”中的意境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3.探究古诗中的写景和抒情。

四、学习方法1.阅读和理解古诗文中的词汇、句式等语言细节;2.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境;3.培养自己欣赏古诗文的习惯,多多欣赏优美的古诗和经典文学。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

3.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4.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

5. 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的分析。

2. 难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运用,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介绍诗歌鉴赏的相关概念和术语,如意象、情感、主旨等。

3.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诗歌,如山水诗、边塞诗、豪放诗等,并总结它们的特点。

4.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讲解诗歌鉴赏的四个步骤,即读题、析题、答题和点评,并介绍常用的鉴赏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比较法等。

5.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分析意象的营造、情感的表达和主旨的揭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综合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对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深层含义的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鉴赏的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诗歌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意象、情感和主旨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1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1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1复习教案一、课程内容回顾1. 什么是诗歌诗歌是人们通过语言来表达感情和思想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既有音韵、韵律和节奏的美感,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思考。

2. 诗歌的创作技巧•黄白•借景抒情•对偶•比喻•拟人•象征3.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是通过对诗歌内容、结构、风格、意境等方面的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内在的意义。

二、复习内容重点1. 什么是诗歌的黄白?黄白是汉语古代诗歌的重要韵文格式,是由一次性念出的两句十四个字的对仗句构成,其中“黄”指的是黄庭坚,他善于写黄色主题的诗;“白”指的是白居易,他擅长写白色主题的诗。

2. 诗歌鉴赏的误区诗歌鉴赏也有自己的误区,比如迷恋技巧、纠结作者、迷信注释等。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避免这些误区,从而更好地领略诗歌的美丽。

3.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精读全诗•分析诗句•解释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全面考虑诗人、时代和文化背景因素三、课后练习1. 黄庭坚《寄扬州韩绰判官》•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请结合课程回顾和重点内容中的方法,对这首诗进行鉴赏分析。

2. 尝试创作一首古体诗,体现出黄白的对仗结构。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教案,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诗歌的定义、创作技巧和鉴赏方法,同时也学习了如何应对常见的误区。

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诗歌,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导学案)诗歌鉴赏导学案一

(导学案)诗歌鉴赏导学案一

诗歌鉴赏导学案一2月22日李小菊【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类型和考点2、读懂诗歌,初步鉴赏诗歌【重点难点】读懂诗歌,鉴赏诗歌【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总决赛片段,激发兴趣。

二、了解诗歌鉴赏考点(一)、形象鉴赏(二)、语言鉴赏诗歌鉴赏(三)、表达技巧鉴赏考点(四)、思想内容评价(五)、诗人观点态度理解(一)、形象鉴赏1、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2、形象鉴赏方法:(1)、抓住有关“形象”描写的具体语句和表达技巧分析形象的特征。

(2)、结合对“形象”的评价句和诗中主旨句,分析形象蕴含意义。

诗歌形象鉴赏答题步骤:(1)、诗中塑造或描绘了具有什么特点的什么形象(2)、结合诗句和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3)、点出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抒发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什么理想追求、品格性情)(二)、诗歌语言鉴赏语言考查重点:1、语言特色2、炼字3、一词领全诗4、诗句赏析1、语言特色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语言特色(如:清新淡雅或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快浅显或简洁洗练、委婉含蓄;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语言特色(3)、指出表现了什么感情等2、炼字答题步骤:(1)、解释字词的语境含义(2)、结合具体诗句和手法,描述景象(3)、烘托什么意境,表达什么感情,体现什么主旨等3、一词领全诗答题步骤:(1)、内容上,思考对突出主旨、思想,奠定感情基调所起的作用(2)、结构上,思考有不有线索、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等作用4、诗句赏析答题步骤:(1)、翻译解说诗句的意思(注意省略的补充、倒装的调整语序)或分析诗句中传神的词语(2)、结合手法,概括景物特征或描绘意境(3)、表达什么感情,体现什么主旨等5、赏析叠词的表达效果:(1)、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2)、能够突出事物的什么特征(3)、便于抒发强烈的什么思想感情(三)、表达技巧(艺术手法)鉴赏1、艺术手法的判断及表达效果分析①手法本身的效果做题指导②写景状物、表达效果分析角度③表情达意④说明事理1、比喻:生动表现事物特征,形象说明道理,鲜明表达感情。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高考诗歌鉴赏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诗歌的定义1.2 诗歌的特点:凝练、形象、音乐性、抒情性等2. 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2.1 古代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2.2 现代诗歌:自由诗、抒情诗、叙事诗等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选取代表性诗歌,分析其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及鉴赏心得,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诗歌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阶段性测试:定期进行诗歌鉴赏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诗歌鉴赏教材:提供权威的诗歌鉴赏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诗歌鉴赏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诗歌朗诵视频:选取经典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实践演练:创设诗歌创作和表演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综合素养。

七、教学实践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诗歌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纪念馆等,深入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6复习教案第六节分类鉴赏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下面分别说明。

一、送别诗(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二)举例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解说]全诗从地点、景物特点写起,然后叙述史实,赞扬汉朝的威德,结点出全诗的主旨:你这次去安西一定要让外族惧怕,不要去寻找屈辱的“和亲”方略。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解说]: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是在暮雨时分送别李胄,用景物特征为送别定下了调子,建业──则是友人要去的地方。

“深深的海门看不到尽头,远处的浦树在雨中摇曳,诉不完的别情,就如同这无边的雨丝。

”这四句则把别情形象化,反衬了情义的深重。

(三)检测练习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

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写景诗(一)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共7页,当前第1页1234567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二)举例山居秋冥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解说]:本诗主要描写了几幅图画,刚下过雨,山上清新空阔,到了晚上,秋意很浓。

明月照在松林间,清泉在石头静静的流着。

竹林哗哗,是浣女归来了。

莲花摇动,是渔船归来了。

随着天气变化,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淡,这优美的山景可以让人们留下欣赏。

全诗主要在渲染一种优美、宁静的生活。

(三)检测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共7页,当前第2页1234567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答: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答: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

2.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答: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1.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仰视,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低头,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答: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答: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题义公禅房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1.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答:山谷秀美、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阴凉、自然幽雅。

2.这首诗的语言特征怎样?答: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谈秀丽。

三、咏物言志诗(一)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

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

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

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

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

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

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

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

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寄托。

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这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领悟的。

共7页,当前第3页1234567如“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李贺《南国十三首》)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

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

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

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

“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

末句则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的时候的状态。

从表面上看“嫁与东风”是自愿,“不用媒”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离开枝头。

“嫁与东风”虽“不用媒”,仍是不自主的事情。

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培增惆怅。

其实,这是一种悲剧的气氛,却从欣喜的情调来写它。

似乎反常,又合乎诗中旨趣之道。

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诗人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