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池设计计算书

合集下载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之欧阳数创编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之欧阳数创编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 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 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001/2 =4.5m3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5/5=1. 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4m,B=0.70 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7×1.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 ×24=10.8h,V2=(10÷24)÷1.125=0.37m3/ (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 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0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 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001/2=4.5m3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5/5=1.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7×1.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 ×24=10.8h, V2=(10÷24)÷1.125=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0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 /s.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ABR、UASB、AO系统设计计算书

ABR、UASB、AO系统设计计算书

ABR 、UASB 、A/O 系统设计计算书(1)ABR 厌氧池 主要设计参数:厌氧池设置成2组并联,每组共6口串联。

配套污泥收集池1座,现浇半地下式钢砼结构。

收集厌氧排出的剩余污泥,池内设置污泥泵、泵提升装置及泵自控装置。

构筑物尺寸:红泥塑料厌氧池:1-4口:L 1×B 1×H 1 = 4.5×6.9×6.5m ; 5-6口:L 1×B 1×H 2 = 4.5×6.9×6.0m , (厌氧池平均水深H 平均=5.8m );污泥收集池:L 2×B 2×H 3 = 2.5×1.2×4.2m ,(有效水深H 3有效 = 3.7m ); 水力停留时间(HRT ):d Q H B L Q V HRT 4.54008.59.65.4121211≈⨯⨯⨯=⨯⨯==平均总有效; 厌氧池容积负荷:()d m kgCOD V C Q S cr i V ⋅=⨯=•=3/25.1216075.6400总有效S v <1.5kgCOD cr /(m 3·d) 符合设计要求;式中:L 1、B 1、H 1、H 2、L 2、B 2、H 3——分别表示构筑物长度、宽度及深度,m ; Q —— 设计污水数量,400m 3/d ;12 —— 表示12口厌氧池;S v —— 厌氧池容积负荷,kgCOD cr /(m 3·d) ; C i —— 厌氧池进水COD cr ,6.75kg/m 3; V 总有效 —— 厌氧池总有效容积,2160m 3。

构筑物数量:第一级与第二级合建,共1座;厌氧池单口宽度4.5m ,下流区与上流区宽度比取4:1,考虑施工方便,下流区宽度取0.9m ,上流区宽度3.6m 。

厌氧池下流区流速u 下:s mm h m B L Q u /54.0/93.19.09.62242311≈≈⨯⨯==下 厌氧池上流去流速u 上:s mm h m B L Q u /13.0/48.06.39.62242411≈≈⨯⨯==下 当进水COD cr 大于3000mg/L 时,上向流速度宜控制在0.1~0.5m/h ,u 上符合要求。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1。

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 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

001/2=4.5m3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

5/5=1。

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

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

7×1。

4×6=5。

88m3,有效容积为4。

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24=10。

8h, V2=(10÷24)÷1。

125=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

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

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4、排泥系统的设计一般认为,排出剩余污泥的位置在厌氧池的1/2高度处,但大都推荐把排泥设备安装在靠近厌氧池的底部,也有人在三相分离器下0.5m处理设计排泥管,以排除污泥床上面部分的剩余絮状污泥,而不会把颗粒污泥排走,对于厌氧池排泥系统,必须同时考虑在上、中、下不同位置设排泥设备,应根据生产运行中的具体情况考虑实际的排泥要求,来确定排泥位置。

A2O工艺计算书

A2O工艺计算书

A2O工艺计算书一、概述A2O 工艺(AnaerobicAnoxicOxic,厌氧缺氧好氧)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功能。

该工艺通过在不同的反应区域创造不同的环境条件,使微生物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

本计算书将对 A2O 工艺的主要设计参数进行计算,以确定工艺设备的尺寸和运行参数。

二、设计基础数据1、设计处理水量:_____m³/d2、进水水质:COD(化学需氧量):_____mg/LBOD₅(五日生化需氧量):_____mg/LTN(总氮):_____mg/LTP(总磷):_____mg/LNH₃N(氨氮):_____mg/L3、出水水质要求:COD:_____mg/LBOD₅:_____mg/LTN:_____mg/LTP:_____mg/LNH₃N:_____mg/L三、反应池容积计算1、厌氧池容积(V₁)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HRT₁)一般取 1 2 h,本次设计取 15 h。

V₁= Q × HRT₁其中,Q 为设计处理水量。

计算可得:V₁=_____m³2、缺氧池容积(V₂)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HRT₂)一般取 2 4 h,本次设计取 3 h。

V₂= Q × HRT₂计算可得:V₂=_____m³3、好氧池容积(V₃)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HRT₃)一般取 4 8 h,本次设计取 6 h。

V₃= Q × HRT₃计算可得:V₃=_____m³四、污泥负荷计算1、好氧池污泥负荷(Ns)Ns =(L₀ Le)× Q /(XV₃)其中,L₀为进水 BOD₅浓度,Le 为出水 BOD₅浓度,X 为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一般取 2500 4000 mg/L,本次设计取 3000 mg/L。

计算可得:Ns =_____kg BOD₅/(kg MLSS·d)2、校核污泥龄(θc)θc = 1 / Ns计算可得:θc =_____d五、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计算1、好氧池 MLSS(X)X =R × ρ × 10³ / SVI其中,R 为污泥回流比,一般取 50% 100%,本次设计取 70%;ρ 为回流污泥浓度,一般取 8000 12000 mg/L,本次设计取 10000 mg/L;SVI(污泥体积指数)一般取 70 150 mL/g,本次设计取 100 mL/g。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001/2=4.5m3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5/5=1.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7×1.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24=10.8h, V2=(10÷24)÷1.125=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

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A2O生物池(厌氧缺氧好氧)计算书

A2O生物池(厌氧缺氧好氧)计算书
SALK-SALK2+SALK4+SALK6=
Px×k4= Nw×1000/Q= Nt-Na-Nw= Nt-Nte-Nw= Q×NN/1000= SALK1×NNH= 165 mg/L 27.7835 mgNH3-N/L 17.7835 mgN03-N/L 124.485 kgN03-N/d 7.14 0.1 11 3.57 mg/mgNH3-N mg/mgBOD5 mg/L mg/mgNO3-N 198.374 mg/L
1126.78 kgO2/d 177.678 kgO2/d 949.102 kgO2/d 966 kgO2/d 合成细胞,未耗氧 71.3713 kgO2/d 894.629 kgO2/d 356.026 kgO2/d 1487.71 kgO2/d 61.9877 kgO2/h 2082.79 kgO2/d 86.7828 kgO2/h 1.93209 kgO2/kgBOD 9.17 mg/L 查表附录十二 查表附录十二 当地气压比标准气压 mg/L 合成细胞,未耗氧
工艺计算 设计参数 (一) 序号 进水水量 项目 工程设计规模 总变化系数 平均日、平均时流量 最高日、最高时流量 (二) 水质参数 CODcr BOD5 TSS NH3-N TKN NO3--N TN TP PH 碱度 Tmax Tmin 污水处理 一 (一) 序号 A2O生物反应池(厌氧/缺氧/好氧) 判断是否可采用A2O工艺 项目 BOD5/TN(碳氮比) BOD5/TP(碳磷比) (二)
计算值 3.42857 40 7000 0.08 3500 1 m3/d
单位
备注 ≥4 ≥17
A O生物反应池容积计算(污泥负荷法) A2/O生物反应池设计流量 BOD5污泥负荷 混合液悬浮物固体浓度MLSS 污泥回流比 脱氮率 混合液回流比

厌氧池和DE氧化沟污水处理毕业设计计算书

厌氧池和DE氧化沟污水处理毕业设计计算书

X X 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作者: XX 学号:XXXXXX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系(专业):给水排水工程题目: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某市25万吨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指导者: XXX 讲师评阅者:(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2016 年 12 月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中文摘要 (1)外文摘要 (2)1绪论................................................................. - 1 -1.1污水处理厂的基础资料 (1)1.1.1设计资料....................................................... - 1 -1.1.2水质特点....................................................... - 1 -1.2我国水污染现状 (2)1.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1研究现状....................................................... - 3 -1.3.2处理工艺的比较................................................. - 4 -1.4工艺流程的确定 (6)2 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 8 -2.1格栅 (8)2.1.1设计概述....................................................... - 8 -2.1.2设计要点....................................................... - 9 -2.1.3设计参数:..................................................... - 9 -2.1.4设计计算....................................................... - 9 -2.2污水提升泵房设计计算 (12)2.2.1泵房选择条件................................................. - 12 -2.2.2设计计算..................................................... - 13 -2.3泵后细格栅的计算 (14)2.3.1设计参数:.................................................... - 14 -2.3.3进水与出水渠道................................................ - 16 -2.4平流式沉砂池的计算 (16)2.4.1设计概述...................................................... - 16 -2.4.2设计要点...................................................... - 17 -2.4.3设计参数...................................................... - 17 -2.4.4设计计算...................................................... - 17 -2.5.厌氧池+DE型氧化沟工艺计算 (20)2.5.1.设计参数...................................................... - 20 -2.5.2厌氧池计算.................................................... - 21 -2.5.3 DE型氧化沟计算............................................... - 22 -2.5.4设计参数的较核................................................ - 24 -2.5.5剩余污泥量计算................................................ - 24 -2.5.6需氧量的计算:................................................ - 25 -2.5.7供气量计算.................................................... - 26 -2.5.8曝气机数量计算(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 28 -2.6二沉池的计算 (28)2.6.2设计计算...................................................... - 29 -2.6.3进水部分设计.................................................. - 31 -2.6.4出水部分设计计算:............................................ - 33 -2.7消毒设施计算 (34)2.7.1消毒剂的选择.................................................. - 34 -2.7.2消毒剂的投加.................................................. - 35 -2.7.3平流式消毒接触池.............................................. - 36 -2.8计量设备 (37)2.8.1计量设备的选择................................................ - 37 -2.8.2设计参数...................................................... - 38 -2.8.3巴氏计量槽.................................................... - 38 -3 污泥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 41 -3.1.1回流污泥量计算................................................ - 41 -3.2辐流浓缩池的设计计算 (42)3.2.1设计说明...................................................... - 42 -3.2.2设计计算...................................................... - 42 -3.3贮泥池的设计计算 (44)3.3.1.贮泥池设计进泥量.............................................. - 44 -3.3.2.贮泥池的容积.................................................. - 44 -3.3.3.贮泥池高度.................................................... - 45 -3.4污泥脱水 (45)4 污水厂平面布置...................................................... - 46 -4.1平面布置概述 (46)4.2布置的一般原则 (46)4.3具体平面布置 (48)4.3.1工艺流程布置................................................. - 48 -4.3.2构(建)筑物平面布置......................................... - 48 -4.3.3污水厂管线布置............................................... - 50 -4.3.4厂区道路布置................................................. - 51 -4.3.5厂区绿化布置................................................. - 51 -5 污水厂高程布置...................................................... - 51 -5.1高程布置概述 (51)5.2高程布置的主要任务 (52)5.3高程布置的主要原则 (52)5.4高程布置计算部分 (53)5.4.1构筑物之间管渠的连续及污水水头损失的计算..................... - 53 -5.4.2构筑物之间管渠的连续及污泥水头损失的计算..................... - 59 -5.5其他附属设施的设计 (61)5.5.1门的设计...................................................... - 61 -5.5.2窗的设计..................................................... - 61 -5.5.3走廊......................................................... - 61 -5.5.4通风设计..................................................... - 61 -5.5.5排水设计..................................................... - 61 -结论 ................................................................. - 62 -参考文献 ............................................................. - 63 -致谢 ................................................................. - 64 -附录: . (65)1绪论1.1 污水处理厂的基础资料1.1.1设计资料(1) 气候条件荣成属暖温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2℃左右,年平均日照2600小时左右,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

AO生物池厌氧缺氧好氧计算书

AO生物池厌氧缺氧好氧计算书

工艺计算(一)序号(二)水质参数CODcrBOD5TSS NH-N3TKN NO3- -NTNTPPH碱度Tmax Tmin 污水处理一设计参数进水水量项目符号公式计算值单位备注工程设计规模Q =70003m /d总总变化系数K z= 1.47平均日、平均时流量Q h=Q总/24=291.6673m /hQ s=Q h/3600=0.081023m /s最高日、最高时流量Q =Q*K =428.753max h z m /h=Q max/3600=0.11913m /s进出水水质进水指标( mg/L)符号出水指标( mg/L)符号去除率%备注400COD50COD87.5t te120S010S e91.6666666790%~95% 220T SS10T S95.4545454525N o5N a8035N k5Nke85.7142857101035N t15N te57.1428571460%~85%3P t0.5P te83.333333336~96~9280S ALK20℃14℃A2O生物反应池(厌氧 / 缺氧 / 好氧)(一)序号(二)判断是否可采用A2 O工艺项目符号公式BOD/TN(碳氮比)k =S /N=510 tBOD5/TP(碳磷比)k2=S0 /P t =A2O生物反应池容积计算 ( 污泥负荷法)去除水中B OD5,N和PA2/O生物反应池设计流量Q=Q总=BOD污泥负荷N=5混合液悬浮物固体浓度M LSS X=污泥回流比R=脱氮率ηN=N t -N te /N t =混合液回流比R内=ηN/ (1- ηN)==取值2V=Q ( S o S e)A O生物反应池有效容积NX计算值单位备注3.42857≥440≥1770003m /d0.08kgBOD/(kgMLSS5·d)0.1~0.23500mgMLSS/L3000~4000mg/L1100%回流0.5714360%~85%1.33333100%~400%2200%27503m(三)A2O生物反应池总停留时间厌氧 / 缺氧 / 好氧段停留时间之比厌氧区停留时间缺氧区停留时间好氧区停留时间厌氧区有效容积缺氧区有效容积好氧区有效容积校核氮磷负荷=HRT==k3=HRT=1HRT=2HRT3=V厌=V缺=V好=取值V/Q=24×HRT=HRT*1/(1+2+8)=HRT*2/(1+2+8)=HRT*8/(1+2+8)=V*1/(1+2+8)=V*2/(1+2+8)=V*8/(1+2+8)=27503随停留时间需要确定m0.39286d9.42857h1:2:80.85714h1.71429h6.85714h2503m5003m20003mQN t0.05N0.035 kgTN/(kgMLSS d)XV 好厌氧段总磷负荷(四)剩余污泥量计算污泥总产率(增殖)系数MLSS中MLVSS所占比例内源代谢系数 ( 污泥自身氧化率 )生物污泥产量非生物污泥产量剩余污泥产量(五)碱度校核K P=QP t<0.06 ,符合要求0.024 kgTP/(kgMLSS·d)XV 厌Y=0.6kgMLSS/kgBOD0.3~0.65f=0.7kgMLVSS/kgMLSS0.7~0.8K d=0.05d-1P =YQ(S-S )-k VfX=125125g/dx o e d=125.125kg/dP s=Q( T ss-T s)× 50%/1000=735kg/d△ X=P X+P S=860.125kg/d生物污泥中含氮量每日微生物同化 ( 合成 ) 作用除氮量被氧化的N H3-N的量所需脱硝量需要脱去的硝态氮总量氧化 1mgNH3-N消耗碱度氧化 NH3-N消耗总碱度去除 1mgBOD产生碱度5去除 BOD产生的总碱度5还原 1mgNO-N产生碱度3还原 NO-N产生总碱度3剩余碱度(六)A2O生物反应池尺寸计算反应池组数单组反应池池容单组反应池有效水深单组反应池有效面积单组推流式反应池廊道数量廊道宽度单组反应池宽度单组反应池长度校核宽深比校核长宽比反应池超高反应池总高(七)反应池进、出水管渠计算反应池总进水管设计流量进水管流速进水管截面积k4=N w==N NH=N N=N T=S ALK1=S ALK2=SALK3=SALK4=SALK5=SALK6=S ALK7=n=V单=H=S单=n1=B=W=L==k4=k5=H1=H2=Q0=v=S=P x×k4=N w×1000/Q=N t -N a -N w=N t -N te -N w=Q×N N/1000=S ALK1×N NH=S ×(S-S )=ALK3o eS ×N=ALK5NS ALK-S ALK2+S ALK4+S ALK6=V/n=V单/H=B×n=1S单/W=取值B/H=L/B=H+H1=Q =sQ0/v=0.124以12.4%计15.5155kg/d用于生物细胞合成2.2165mg/L27.7835mgNH-N/L317.7835mgN0-N/L3124.485kgN03-N/d7.14mg/mgNH-N3198.374mg/L0.1mg/mgBOD511mg/L3.57mg/mgNO-N363.4871mg/L156.113mg/L>100mg/L(CaCO计)32组31375 m5m2275 m2个9m18 m15.2778m62.5m1.81~26.944445~100.5m0.5~1.0m5.5m0.081023m /s0.8m/s0.7~2.0m/s0.101272m进水管直径校核管道流速回流污泥管设计流量回流污泥管流速回流污泥管截面积回流污泥管直径4 SD=π0.35909m=取值 0.6m DN600 v1=Q 01πD20.28654m/s0.7~2.0m/s4Q =R×Q=0.08102310m /sv=0.8m/s0.7~2.0m/s S=Q0/v=0.101272mD=4 S0.35909mπ=取值0.6m DN600单组生物反应池进水孔设计流量进水孔流速进水口过水断面积进水孔边长出水堰流量出水堰宽出水堰堰上水头流量系数过堰流量出水孔过流量出水孔流速出水孔过水断面积出水孔边长出水管设计流量出水管流速出水管截面积出水管直径校核管道流速(八)曝气系统设计计算BOD5分解速度常数BOD试验时间5去除B OD5需氧量剩余污泥中 BOD氧当量碳化需氧量去除N H3-N需氧量剩余污泥 NH-N氧当量3硝化需氧量反硝化脱氮产生氧量好氧池实际总平均需氧量好氧池实际总最大需氧量去除1kgBOD需氧量520℃清水溶解氧饱和度T℃清水溶解氧饱和度标准大气压压力修正系数好氧池中溶解氧浓度污水与清水传氧速率比污水与清水中饱和溶解氧之比微孔曝气器距池底微孔曝气器安装深度微孔曝气器出口处压力微孔曝气器氧转移效率Q2=v2=A=L孔==Q3=B堰=H=m=Q堰=Q4=v3=A出=L孔出==Q5=v4=S=D==v5=k=t=D o1=D o2=D o3=D N1=D N2=D N3=D N4=AOR==AOR max==AOR =BODC s(20) =Cs(14)=p标=ρ=C L=α=β= H4=H5=p b=E A=(1+R)Q/n=0.0810230m /s0.6m/sQ /v2=0.1350322mA0.36747m取值0.6m(1+R+R )Q /n=0.162043内0m /sB=9m0.083m0 .00270.437530 .405H33m B 堰 2 g H 20.41708m /sQ =0.162043m /s30.6m/sQ /v3=0.2700624mA0.51967m取值0.9mQ =0.1620433m /s0.8m/sQ5 /v 4=0.202552m4 S0.50783mπ取值0.8mQ 5120.32236m/sπ D40.23d-15dQ(S0S e )1126.78kgO2 /d1000 (1 e kt )1.42 ×P =177.678kgO /dX2D o1-D o2=949.102kgO2 /d4.6Q(N t -N a)/1000=966kgO2 /d4.6 ×12.4%×P =71.3713kgO /dX2D N1-D N2=894.629kgO2 /d2.86 ×N =356.026kgO /dT2D03+D N3-D N4=1487.71kgO2 /dAOR/24=61.9877kgO2 /h1.4 ×AOR=2082.79kgO2 /dAOR max/24=86.7828kgO2 /h1000AORQ ( S0 S e ) 1.93209kgO2 /kgBOD9.17mg/L10.17mg/L101300Pa12mg/L0.820.950.2mH-H4= 4.8mp +9800×H=148340Pa标50.221(1E A )79 21(1E A )由进水竖井潜孔进假设为正方形孔取值保证过堰流量≈Q3DN8000.7~2.0m/s合成细胞,未耗氧合成细胞,未耗氧查表附录十二查表附录十二当地气压比标准气压根据安装要求定由设备性能参数定空气出池时氧的百分比好氧池溶解氧饱和度好氧池标准状态总平均需氧量O t21(1E A )=E A )79 21(1C sm(14) = C s(14)(p b O t)2.066 1050.42AOR C s(20)SOR=(T 20)α ( βρC sm(T)C L ) 1.0240.1753711.5485 mg/L2138.11 kgO2 /d由实际需要量换算好氧池标准状态总最大需氧量好氧池平均时供气量单组好氧池平均时供气量好氧池最大时供气量单组好氧池最大时供气量3采用鼓风曝气时毎m 污水供气量供风管道局部阻力曝气器淹没水头曝气器阻力富余水头好氧区所需风压单个曝气器通气量单个曝气器服务面积单组好氧区配置曝气器数量单组好氧区表面积单格曝气器服务面积单组好氧池供风干支管风速供风干管管径需双侧供气供风支管风量需双侧供气供风支管管径(九)缺氧池搅拌设备计算缺氧池组数单组缺氧池容积3毎m污水所需搅拌功率单组缺氧池所需搅拌功率(十)混合液回流设备计算混合液回流量毎组好氧池设回流泵台数单台回流泵流量=SOR =maxG s==G1S==Gsmax===G smax1===G sp=h1=h2=h3=h4=△ h=p气==q=S q=n3=F o=Fo单=v风=d风==Gsmax2=d支2==n4=V缺单=p搅拌=p搅拌1=Q R==n5=Q R单=SOR/24=1.4 ×SOR=SOR/0.3E A=G s/60=G s/n=G1S/60=1.4 ×G=sG smax/60=G smax/3600=G smax/n=G/60=smax1G smax1/3600=24×G s/Q=0.01 ×( H-H4)=h1+h2+h3+h4+△ h=p气×1000=G1max/q=V好/H/n=F o /n 3=4Gsmaxπv 风取值G/n =smax1 14 G smax2πv 风取值V缺/n 4=p搅拌×V缺单 =Q×R内=Q r /24=Q / (n×n)= R589.0878kgO2 /h124.723kgO2/h31484.8m /h324.7466m /min3742.398m /min312.3733m /min32078.71m /h334.6452m /min30.57742m /s31039.36m /min317.3226 m/min30.28871m /s335.09073m /m 污水0.001Mpa.1Mpa.48Mpa.4Mpa.5Mpa0.059Mpa59kPa32m /h0.3~0.725m519.679 个2200 m20.38485 m10m/s0.27114 mDN50030.14436 m /s0.13557 mDN2502组3250 m5w1.25 kw140003m /d583.3333m /h1台291.6673m /h风机选型参考风机选型参考3 3≥3m/m 污水需要根据情况计算需要根据情况计算1m水头为 0.01MPa≤0.004~0.005MPa0.003~0.005MPa风机选型参考数据由厂家提供数据由厂家提供≤0.75m210~15m/s32~8w/m搅拌设备选型参考可考虑再备用一台回流泵选型参考计算值设定值反校值已知条件设计标准。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001/2=4.5m3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5/5=1.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7×1.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24=10.8h, V2=(10÷24)÷1.125=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

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001/2=4.5m3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5/5=1.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7×1.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24=10.8h, V2=(10÷24)÷1.125=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

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每小时设计容积负荷为Nv=(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2=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5=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B=;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其中超高。

厌氧池的总容积V=××6=,有效容积为,则体积有效系数为%,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10)?×24=, V2=(10÷24)÷=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

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4、排泥系统的设计一般认为,排出剩余污泥的位置在厌氧池的1/2高度处,但大都推荐把排泥设备安装在靠近厌氧池的底部,也有人在三相分离器下处理设计排泥管,以排除污泥床上面部分的剩余絮状污泥,而不会把颗粒污泥排走,对于厌氧池排泥系统,必须同时考虑在上、中、下不同位置设排泥设备,应根据生产运行中的具体情况考虑实际的排泥要求,来确定排泥位置。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1.设计参数33设计流量: 10m/d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d),COD去除率为 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 1500-600)× 0.001/2=4.5m 3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 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 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 h=5m,则横截面积 S=4.5/5=1.125m 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 2 倍,则可取 L=1.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 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 H=6.5m,其中超高 0.5m。

厌氧池的总容积 V=0.7×1.4 ×6=5.88m3 , 有效容积为 4.5m3, 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 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 HRT)和水力负荷率V232T=(4.5/10)×24=10.8h, V2=(10 ÷24) ÷1.125=0.37m /(m ·h)32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9 m /(m ·h), 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 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 45°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

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
1.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10m3/d 每小时0.5m3
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001/2=4.5m3
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
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5/5=1.125m2
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4m,B=0.70m;
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7×1.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
T=(4.5/10) ×24=10.8h, V2=(10÷24)÷1.125=0.37m3/(m2.h)
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
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0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 /s.
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4、排泥系统的设计
一般认为,排出剩余污泥的位置在厌氧池的1/2高度处,但大都推荐把排泥设备安装在靠近厌氧池的底部,也有人在三相分离器下0.5m 处理设计排泥管,以排除污泥床上面部分的剩余絮状污泥,而不会把颗粒污泥排走,对于厌氧池排泥系统,必须同时考虑在上、中、下不同位置设排泥设备,应根据生产运行中的具体情况考虑实际的排泥要求,来确定排泥位置。

本次设计在三相分离器下0.5m开始设置三个排泥口。

厌氧池每三个月排泥一次,污泥排入集泥池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