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牡丹纹样文化渊源与象征
磁州窑常见的纹饰
磁州窑常见的纹饰磁州窑装饰内容带有鲜明的民间色彩,装饰图案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植物、动物、人物故事等。
在北宋神宗时期(1068一1085),以剔、划为主要装饰方法,还有文字。
北宋晚期,特别是在金代成熟的磁州窑白地黑花装饰,由于装饰材料和技法的改变,借鉴了中国水墨画的技法,将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艺术引用到瓷器装饰上,并影响了中国陶瓷装饰的审美趋向,增强了装饰技法的表现力。
一些新的纹样内容如吉祥图案、山水、书法、福寿以及人物故事均成为很受人们欢迎并十分流行的题材。
以下以图文并茂形式向大家展示其风采,以供各位参考:植物类图案纹样牡丹纹:此类纹样为磁州窑陶瓷使用最多最久的纹样,牡丹在中国传统装饰中被称为“富贵花”,自唐以来见诸于各类装饰。
牡丹寓意幸福美满,富贵昌盛。
唐宋之际牡丹曾被封为花中之王,牡丹花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绘工根据牡丹花生长规律,从多种不同角度描绘牡丹,尽力表现它的娇艳和雍容华贵。
仅牡丹花头形象的画法就不下几十种。
元代磁州窑缠枝牡丹纹,使用三瓣叶形,不画叶筋。
莲花纹:磁州窑陶瓷装饰主要纹样之一。
莲纹的出现和中国佛教盛行于民间有关。
佛教文化中,舒展的荷叶上配着盛开的莲花,缠枝莲纹也很常见。
在民间老百姓咏莲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含有神圣的意义。
莲纹在磁州窑陶瓷装饰中被广泛地使用,更大意义在于取其吉祥的含义,莲花纶鱼取谐音“连年有余”、儿童戏莲寓意“连生贵子”。
菊花纹:中国传统花卉纹样。
菊深秋开花,不畏寒。
据传以其花泡水可以治病,朱孺子长饮用于菊和梧桐子泡的茶,以后成了神仙。
古人认为菊花能轻身益气,令人长寿。
菊花还被看成是群花中的隐逸者,并赞它凤劲斋逾远,霜寒色更鲜。
故常喻为君子。
菊花是文人喜爱的花,将菊花纹样赋予多种含义,磁州窑陶瓷装饰中经常使用。
忍冬纹:古代寓意纹样,多作为佛教图案使用,可能取其“益寿”的涵义。
磁州窑常用做边饰。
忍冬是一种缠绕植物,俗称金银藤,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伴,凌冬不凋,所以称为忍冬。
中国瓷器花鸟纹演变及历史象征意义研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对于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中国陶瓷技术名列前茅,无论是陶瓷技术还是陶瓷艺术,我国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陶瓷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所见的陶瓷,是古代人对美的追求和塑造,在瓷器上加纹饰,是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
其中花鸟纹是中国传统纹样的一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古代人对花鸟的喜爱。
探究中国瓷器花鸟纹的演变历史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们只有了解其历史象征意义才能够将中国瓷器花鸟纹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达到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目的。
任何一种纹样都需要我们了解其创作过程,汲取历史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现代设计应用中实现无缝衔接,通过花鸟纹来表达人们对美的追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1 花鸟纹的起源与发展传统图案纹样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丰富多彩,不仅体现了古代人对美的追求,而且代表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其中图案纹样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也是中国古代文化进步的重要表现。
中国瓷器花鸟纹的起源、发展与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它既是古代工艺的进步,又是现代工艺的先导。
自中国瓷器花鸟纹出现、发展以来,它在中国各个时期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风格。
中国花鸟画在瓷器上的应用起源于唐朝,成熟于五代,鼎盛于宋代,创新于明清。
随着历史潮流的发展,中国瓷器花鸟纹正在逐步地走向成熟,同时不同时代的画作也有不同的特征。
中国瓷器属于日常使用器皿,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我国劳动人民开始从艺术的角度进行陶瓷生产。
器皿上进行花鸟画创作后的陶瓷,一般会用作茶几摆件,摆放在客厅,以起到欣赏性的作用。
尤其是一些瓷器还可以进行空中悬吊等,具有极强的观赏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陶瓷花鸟纹的应用范围也逐步广泛,由实用性的瓷器转变为观赏性瓷器,为花鸟纹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创作空间。
唐代以前的陶瓷纹饰,线条比较粗犷,用色并不讲究,部分花鸟纹饰由一些简单线条组成。
其中凤纹在前期只是锦鸡的形状,后期演变为孔雀的形状,最后逐步出现了飞天凤凰之类的图案。
宋代牡丹纹在陶瓷上的运用
宋代牡丹纹在陶瓷上的运用作者:冯星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15期摘要:牡丹是中国的八大国花之一,中国人爱牡丹,常常以牡丹作为典型的汉族瓷器纹样。
尤其是富贵人家、在古代有一定资历或者官位的人,常常以富贵牡丹作为典型的装饰,应用在服饰、织锦、装饰、陶瓷等各个方面。
牡丹花由于花繁叶茂、颜色富贵绚丽,应用在瓷器上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因此,在宋朝时被作为“富贵之花”广泛使用,成为瓷器上的流行装饰。
在本文当中,作者将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该领域的研究经验,及对大量文献的阅读与研究,对宋代牡丹纹在陶瓷上的运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宋代牡丹纹陶瓷运用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041-02中国文化绵延不绝、亘古流畅,陶瓷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其不但吸引了历史收藏家的瞩目,更加吸引了当代热爱中国文化群体的关注。
在较多传统陶瓷艺术当中,经常会为了留住美好、留住记忆,在陶瓷器皿上进行纹理的绘制,以增强陶瓷的观赏、使用与收藏价值。
牡丹是中国的八大国花之一,中国人爱牡丹,常常以牡丹作为典型的汉族瓷器纹样。
采用牡丹纹作为陶瓷艺术的装饰纹理,主要的表现技法有刻花、印花、绘画等;形式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等。
尤其到了宋代,由于人们对于牡丹花纹非常推崇和喜爱,达官贵人独爱牡丹花,刻划牡丹的纹制品成为各大瓷窑争相推崇和效仿的花纹样式。
宋代的定窑对于牡丹花纹的陶瓷纹理研究颇深,为了迎合人们对于牡丹花纹的喜爱,瓷器设计师们利用了广泛的沟通方式,采用适合式、对称式、均衡式等,参考和仿制了各种各样形态的牡丹花,一个个不同的瓷器上纷纷展现出牡丹,花朵盛开,枝叶繁茂,布满全器的效果。
一、两宋时代瓷器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分布(一)宋代瓷器的概念和特点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为主要组成部分,外表采用古法或现代工艺,使用玻璃质釉彩或者彩绘的一种中国传统的器物。
陶瓷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渊源流长,在宋代陶瓷已经达到了制作工艺非常精良的水平,很多陶瓷出口国外、或被珍藏至今,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磁州窑的陶瓷历史及艺术表现特征
20磁州窑陶瓷工艺简练流畅、挥洒自如、历史悠久、中外闻名,其典型代表是白釉瓷、黑釉瓷和白地黑花釉下彩瓷。
这种表现手法,一改过去以刀在瓷胎上刻画的奔放笔法,转而以娴熟的绘画技巧,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蓬勃的生命力,无论是花鸟鱼虫、山水人物,还是诗文书法都洗练潇洒、简洁明快,将古代制瓷工艺与传统绘画艺术高度结合,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朵绚烂多彩的奇葩。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一带,因地属磁州而得名。
磁州窑始烧于宋神宗元丰年间,是宋代北方民间瓷窑之一,所烧瓷器均供邻近地区百姓实用。
多少年来,由于民间色彩浓郁,一直不为士大夫阶层赏识,因此宋代文献不曾见记载,直到明初《格古要论》一书才提到它。
此后记载磁州窑的文献逐渐增多,但多数带有文人雅士的偏见,对磁州窑陶瓷艺术品缺乏公允的评价。
翼云磁州窑的陶瓷历史及艺术表现特征Ci zhou yao de Tao ci li shi jiYi shu biao xian Te zheng. All Rights Reserved.21上最早出现的釉上彩工艺。
到了元代器物造型变得硕大、浑圆、厚重、粗犷,以大型罐、盆、瓶类居多,其中白地黑花枕是主要产品之一,其枕面上绘满人物故事、花卉图案,或题以诗词,而且以“张家造”最为著名。
元代磁州窑装饰除白地黑花外,或加以棕色,或在黑花上罩以孔雀绿釉,色彩更显得丰富多彩。
磁州窑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千古民窑,虽说到了元代逐渐走向衰败,但也一直没有停止生产。
据《大明会典》记载:“在彭城镇设官窑四十余座,岁造瓷坛堆集官坛厂,舟运入京纳入光录寺。
明弘治十一年,进贡于皇家之瓶坛达一万一千九百三十六个。
”这段文字说明当时这一地区的窑场再次兴旺发达,上承宋、金、元民间工艺传统,下启清代粉彩装饰艺术。
特别是设立了官窑后,大批精美的瓶坛征用入宫,提高了磁州窑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器物造型更加稳定、秀气,无论是日用瓷的碗、盘、碟、罐,还是供皇家用的瓶、坛,都更加注重装饰,绘画娴熟,线条流畅,色彩艳丽。
中国古代磁州窑的奇趣发展史
中国古代磁州窑的奇趣发展史 磁州窑的发展最早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宋代,磁州窑开始步⼊兴盛时期,⽆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美观和经济。
单从装饰技法来讲,磁州窑突破了当时流⾏的五⼤名官窑的单⾊釉局限,运⽤了数⼗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
元代彭城地区的磁州窑⼜掀起了⼀个制瓷⾼潮,除继承宋⾦时期传统品种外,⼜扩⼤了⽣产规模,⼤型器物的⽣产也增多。
产品趋向厚重,器型硕⼤、圆浑。
明清彭城磁州窑可以说历经⾟苦,终成正果,朝廷在彭城设置了官窑,于磁州南关设⽴了存放官家酒坛的仓库——“官坛⼚”,以备顺滏阳河⾈运⼊京。
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北⽅瓷都。
磁州窑是汉族传统制瓷⼯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最⼤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汉族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
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与⼀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
磁州窑以⽣产⽩釉⿊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汉族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装饰内容带有鲜明的民间⾊彩,多为⼈们喜闻乐见的植物、动物、⼈物故事等,其中也随着磁州窑装饰⼯艺的演变⽽发⽣变化。
磁州窑前期,即北宋神宗时期(1068⼀1085),以剔、划为主要装饰⽅法时,装饰的纹样内容,以植物类的各种花卉、草叶最为多见,如缠枝忍冬纹、缠枝牡丹纹、缠枝蔓草纹、连续草叶纹、莲花荷叶纹。
其次为动物类的鸦鹊、鸭、⿅、虎、鸳鸯、鹤、龙纹、凤纹、鱼纹等,还有⽂字。
磁州窑纹饰的题材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花鸟,龙凤,⼭⽔,⼈物等,线条都⽐较流利,画⾯⽣动活泼。
磁州窑剔花器中,最后罩透明釉烧成,但还有少量器物是罩了⼀层低温绿釉,⼗分难得,完整传世者就更为稀少,此北宋磁州窑绿釉⿊彩剔花牡丹纹撇⼝瓶便是⼀例,透明釉可以经受陶瓷器的烧成温度,但含铅的低温绿釉则不然,所以此类绿釉器必须⼆次⼊窑,⼯艺难上加难。
从磁州窑瓷枕看宋代民俗文化
从磁州窑瓷枕看宋代民俗文化作者:余可欣来源:《景德镇陶瓷》2017年第02期摘要:瓷枕虽小,却浓缩了历史与社会。
通过瓷枕我们不仅能了解一个时代的制瓷,而且更多地了解了当时社会的民风民俗,感悟到古人的思想、情感、希望与追求。
关键词:宋朝磁州窑瓷枕吉祥纹样民俗宋朝是我国瓷器生产的巅峰时期,有官、哥、汝、钧、定五大官窑并存,生产的产品各有特色,流传千古。
而磁州窑是我国北方古代著名的一个民间瓷窑,生产的瓷器大多面向的是贫民百姓,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的陶瓷国度里,仅存在于寻常人家的磁州民窑,仿佛是一股清流。
从磁州窑里我们可以接触到当时人们真真切切的生活,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喜欢什么,他们的本色和他们的平凡。
而提到磁州窑,就不得不说到磁州窑烧造的瓷枕了,我国古代烧造瓷枕的窑场虽多,但磁州窑烧造的数量和技术都是其他窑场所望尘莫及的。
瓷枕的制作始于隋代,盛行于宋元时期,明清以后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瓷枕作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用途较为特殊而又非常普遍的一种器物,在民间流传极为广泛,我国南北方诸多窑系都有烧制,其中以磁州窑系的瓷枕尤负盛名。
磁州窑瓷枕工艺发展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具有实用的民俗特征。
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还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表达了人们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的寄托,这正是磁州窑源远流长的平民本色基调。
磁州窑瓷枕外观不仅仅是单纯的美,枕上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与民俗生活紧密相连。
但民俗并不等于民间艺术,民俗因素在磁州窑民间装饰艺术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使生活充满祥瑞感觉的意识上。
在民俗观念的引导下,尤其是由此而产生的精神力量的作用下,人们对装饰内容、造型、图式进行表现时,会以丰富的想象力、巧妙的搭配来体现祥瑞意识。
在磁州窯瓷枕林林总总的图案题材中,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反映出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各种珍禽瑞兽,狮子、龙、凤、鹿,各种花卉,牡丹、莲花、岁寒三友(松、竹、梅),各式缠枝花图案等等,作为民间的集体创作不断丰富和发展,都在瓷枕上面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磁州窑“铁锈花”装饰再表达--以现代“陶艺铁绘”壁画为例
邱一峰磁州窑“铁锈花”装饰再表达——以现代“陶艺铁绘”壁画为例HUNDRED SCHOOLS IN ARTS 188□文章编号:1003-9104(2021)02-0188-06磁州窑“铁锈花”装饰再表达—以现代“陶艺铁绘”壁画为例邱一峰(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铁锈花”装饰是我国宋代磁州窑传统装饰技艺在新时代的艺术创新形式,兼 具文人画写意之美和民间艺术风格,承载着我国黄河流域陶瓷绘画语言表达的智慧。
然而,新时期由于传统技法以白地黑花为主,导致表面装饰色阶变化不丰富,缺少层次感,无法迎合当下审美需求。
文章以现代“陶艺铁绘”壁画为例,将“铁锈花”装饰技法与现代“陶艺铁绘”壁画设计理念相结合,通过融合多种现代艺术装饰语言来解决传统技法在陶瓷表面的层次性、空间感和体量感等方面表达力不足的问题,探索“铁锈花”装饰的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实现传统技法在新时期的新生与再表达。
关键词:磁州窑;铁锈花;装饰技艺;陶艺铁绘;壁画设计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陶艺铁绘”壁画沿袭磁州窑“铁锈花”装饰艺术,其表面装饰主要以高纯度的三氧化二铁作为绘画颜料,并在充分挖掘材料特性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绘画和其他形式的绘画语言,使得“陶艺铁绘”作品具有色彩层次分明、色阶变化丰富、永不褪色的特点。
可以说,“陶艺铁绘”壁画设计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表达。
一、磁州窑“铁锈花"工艺溯源磁州窑创始于五代末期,历经宋、金、元而获得长足发展,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公认的黄河流域最大的民窑体系。
磁州窑因其瓷器上所绘的精美纹饰而闻名,其独特的装饰风格一直延续至今。
白地黑花是磁州窑最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表面装饰,又称“铁锈花”。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古窑器论”有关于磁州窑“铁锈花”的最早描述:“好者与定相类,但无泪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价低于定器。
新者不足论o,,:1]871清代兰蒲所编著的《景德镇陶录》记载:“始磁州者属河南漳德府,今属直隶广平府,称磁器者盖此,又本磁石制泥为坯陶成,所以名也,器之佳者与定相似,但无泪痕,亦有划花锈花,其素者价高于定,在宋代固著,今人讹以陶窑瓷器,概称为瓷器,不知另有种窑。
浅析陶瓷装饰中的牡丹纹
浅析陶瓷装饰中的牡丹纹作者:陈怀庆李渊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5期摘要:在中国的陶瓷装饰中,牡丹纹以其姿态优美,寓意吉祥为世人所喜爱,在古代,不论是民窑还是官窑,都不乏牡丹纹的影子。
牡丹凭借其艳丽的色彩,姿态的优美被誉为花中之王,在陶瓷装饰中,许多陶瓷制品上例如瓶子,罐子,盘子等上有可以运用牡丹花进行装饰,尤其是在唐代的时候,牡丹花更是为人们所推崇,被奉为富贵之花,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美好幸福。
关键词:牡丹;图案;陶瓷装饰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331-01在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牡丹就已经被歌颂过,从此之后,歌颂牡丹的佳作更是多不胜数,相传,唐玄宗在花园观赏牡丹的时候,问随从的大臣有关牡丹的诗句那个最佳,大臣说,有人姓李名正封的,有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唐玄宗听罢便说,牡丹不愧为国色天香之城,以后便作为国花吧。
牡丹花纹样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这些各具特色的牡丹花纹样更是中国人民一直所十分喜爱的装饰纹样。
牡丹花形态丰满华贵,色彩艳丽,美好的事物往往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寄托,牡丹花纹正式因为如此才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在陶瓷装饰的历史长河中被保留下来。
一、装饰牡丹花纹的特点在唐代的时候,牡丹花就被奉为花中之王,它花团锦簇,群芳斗艳,花姿丰满,色彩丰富,气味芳香,令人喜爱。
牡丹花花朵大,花瓣有单瓣,重瓣之分,花瓣根部颜色深,头部色彩淡。
与梅花,兰花,竹子,菊花,水仙花并称六清。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牡丹花开始逐渐的成为一种在工艺美术当中经常被采用的装饰题材之一。
将牡丹花纹应用于陶瓷装饰,主要技法有刻划花,印花,绘画等。
表現的形式有独头,折枝,缠枝等。
宋代时期,无论是北方的窑口还是南方的窑口,在装饰方面均采用了牡丹花这一题材,方法以刻划花为主。
景德镇的影青刻划花,也多采用牡丹作为装饰的题材。
耀州窑的器物上多出现两朵对称的牡丹花,两两相对,磁州窑出土的瓷枕上海经常有云头形状的牡丹缠枝花,构图方式出了对称,均衡之外,还有适合器物形状的适合纹样式。
同题异趣从牡丹题材传统美术作品看审美趣味的文化分层
同题异趣#从牡丹题材传统美术作品看审美趣味的文化分层周纪文,周雨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在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牡丹母题伴随着自上而下的赏花活动兴起,引发了皇家、文人、民间三个阶层的广泛兴趣,而三个阶层从社会地位与资源到文化心理和艺术观念上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了审美趣味的 分野。
在对艺术功能的认识上,文人牡丹以“美”为最高标准,而宫廷和民间则更重视其伦理价值;在对艺 术之“真”的理解上,宫廷牡丹以“形似”即“物象之真”为最高追求,而文人和民间则更偏爱经由“神似”所 折射出的“心灵之真”。
从审美范畴上看,文人尚“清”,宫廷主“雅”,而民间则难以免“俗”。
受此影响,皇 家以富丽堂皇为美,尚工致,喜华贵;文人以气韵生动为美,好墨色,重机趣;民间以质朴健康为美,偏重彩,祈福佑。
关键词:传统美术;牡丹题材;审美趣味;文化分层中图分类号:J 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 -0012(2021)01 -0036 -07赏价值相伴而生的,由于魏晋隋唐以来统治阶层 盛行牡丹栽培和观赏之风,故而以牡丹为题材, 包括绘画、工艺美术在内的多种文学艺术样式得 以逐步发展起来。
从纵向来看,牡丹母题在中国 传统美术作品中大致经历了魏晋的孕育、隋唐的 滥觞、宋元的成熟、明清的定型这样一个脉络较 为明晰的演变路径。
就现有资料分析,艺术作品中牡丹形象出现 的时间下限应当为魏晋六朝,这一时期的工艺领 域里已零星可见刻在碑石上的牡丹纹饰,绘画领 域里也出现了关于北齐杨子华善画牡丹的文字 记载。
由于没有相关画作流传下来,绘画作品中 的牡丹形象无从得知,但就北魏云冈石刻中的缠 枝牡丹纹而言,这一时期的牡丹纹样具有明显的 写实风格,其花头硕大,花瓣与枝叶纹路深刻,整体构图呈带状的二方连续式样,并且由于佛教文 化的渗人,牡丹图案的表现手法与早先出现的莲 花、忍冬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其寓意也打上了鲜 明的宗教色彩,预示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陶瓷装饰中牡丹纹饰的演变特征
第36卷第142期2021年04月陶瓷研究Ceramic StudiesVol.36No.142April.2021陶瓷装饰中牡丹纹饰的演变特征俞锦昌(景德镇市第三中学,景德镇市,333000)摘要:陶瓷中的纹饰多种多样,而其中牡丹纹饰在众多的陶瓷花卉纹饰中最为受世人追捧。
牡丹纹饰在传统的陶瓷纹饰当中,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其中从装饰技法、纹饰的装饰内涵来说都在不同程度的发生演变,并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根据这些规律可以看出陶瓷装饰中的牡丹纹饰不断的推陈出新,形成独特的陶瓷纹饰图样。
关键词:陶瓷装饰;牡丹纹饰;演变;特征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92(2021)04—116—(02)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ony pattern in ceramic decorationYu Jinchang(Jingdezhen No.3middle school,Jingdezhen,333000)Abstract:There are many kinds of patterns in ceramics,among which peony is the most popular.Peony decor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ceramic decoration,has undergone a very significant change,which from the decorative techniques,decorative connotation of decoration in varying degrees of evolution,and presents a certain law.According to these rules,we can see that the peony pattern in ceramic decoration is constandy bringing forth new things,forming a unique ceramic pattern.Key words:ceramic decoration;Peony decoration;evolution;characteristics1陶瓷牡丹纹饰符合时代精神需求牡丹纹饰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牡丹纹饰的发展,总体也体现了世人的时代精神需求。
浅析宋代陶瓷牡丹纹饰的文化符号性
浅析宋代陶瓷牡丹纹饰的文化符号性作者:张玉领来源:《佛山陶瓷》2016年第03期摘要:牡丹纹样作为宋代陶瓷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之一,其装饰技法多种多样,形式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也是历代人们所喜爱的传统图案。
而宋代陶瓷牡丹纹饰更多的是受文人士大夫所推崇的文人画的影响而表现在宋瓷纹饰上,线条往往简约洒脱,表现出活泼生动的画面效果,表达了一种生动旷达、简洁质朴的感觉,更多的是寓意着富贵繁荣,表达了宋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关键词:宋代陶瓷;牡丹纹;文化渊源;吉祥寓意;情感象征1 引言宋代在瓷器发展史上是名窑遍立、百花齐放的时代,其中哥窑、汝窑、官窑、龙泉窑、耀州窑以及景德镇窑烧造的青瓷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瓷器品种。
此时牡丹纹饰不仅在青瓷上有所呈现而且在宋代的各个窑口几乎都可以找到其身影。
而在中国传统陶瓷纹饰中,牡丹纹一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
它以多样化的构图形式和造型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并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长久以来,人们都把牡丹作为美好、富贵、繁荣昌盛的象征,因而牡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以牡丹纹为装饰的陶瓷,从唐宋时期开始流行一直沿用至今,在中国传统陶瓷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2 牡丹纹饰的文化符号渊源牡丹纹样作为宋代陶瓷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之一,其装饰技法多种多样,形式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也是历代人们所喜爱的传统图案。
牡丹以其富丽饱满的形态和艳丽夺目的色彩,在我国人民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当陶瓷器表上出现各种有意识描绘的各种纹样图案并赋予特定涵义时,人的观念和心灵便已被熔铸其中,这就不仅是一种器物,而且是一种文化符号了。
”[1]因此,在牡丹纹饰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体现着人们将现实符号转变为艺术符号的努力,也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要了解瓷器上牡丹纹饰的文化渊源,就不得不从牡丹花本身的的文化渊流开始了解。
牡丹作为我国的特产名花,花姿美、花品多、形态富贵、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关于磁州窑的故事
关于磁州窑的故事
摘要:
一、磁州窑的起源与发展
二、磁州窑的技艺特点
三、磁州窑作品的鉴赏与收藏价值
四、磁州窑在我国陶瓷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正文:
磁州窑是我国著名的民间陶瓷窑场之一,起源于北朝时期,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繁荣与发展。
它以地处磁州(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而得名,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间陶瓷窑场之一。
磁州窑的技艺特点独具魅力。
其作品以民间生活为题材,形式多样,寓意丰富。
磁州窑的陶瓷制品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日用陶瓷,如碗、盘、罐、壶等;另一类是观赏陶瓷,如瓶、尊、罐、壁画等。
磁州窑的作品以釉下彩绘和釉上彩绘为主要装饰手法,独具风格。
釉下彩绘技艺高超,画面清晰,色彩艳丽,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釉上彩绘则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图案生动,具有浓厚的民间风情。
磁州窑作品的鉴赏与收藏价值在于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首先,磁州窑作品具有悠久的历史,见证了我国陶瓷工艺的演变与发展,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其次,磁州窑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题材,使其成为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磁州窑作品的稀有性和市场需求使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成为收藏家们追逐的热门藏品。
在我国陶瓷史上,磁州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我国陶瓷工艺的进步,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
同时,磁州窑的影响深远,不仅传播到我国各地,还影响到国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总之,磁州窑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独特的技艺和丰富的作品成为民间艺术和陶瓷文化的瑰宝。
史上最全的古陶瓷纹饰寓意大全
史上最全的古陶瓷纹饰寓意大全古代陶瓷的纹饰,反映出中国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瓷器上的纹饰图案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值得文学家去探讨研究,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不同的纹饰有其独有的韵味,也有对生活美好的憧憬。
古代陶瓷的纹饰,反映出中国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瓷器上的纹饰图案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值得文学家去探讨研究,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不同的纹饰有其独有的韵味,也有对生活美好的憧憬。
古代陶瓷的纹饰之婴戏纹所谓婴戏,即以婴儿为画面的主角,描写儿童钓鱼、玩鸟,蹴球、赶鸭、放鹌鹑、抽陀螺、攀树折花等种种活动,着墨不多而情趣盎然。
古代陶瓷的纹饰之渔家乐图“渔家乐”图案在康熙瓷器上大量出现。
有渔夫们边捕鱼边交谈的画面,有渔舟唱晚、渔翁举杯共庆丰收的画面等等,均为表现渔家劳动欢快的场景。
古代陶瓷的纹饰之仕女图仕女图在五彩瓷器上比较常见,有游园的,执扇的,乘凉的,戏婴的,也有在器物上突出画一个仕女。
飘逸凌云,形象优美,画笔传神,栩栩如生。
古代陶瓷的纹饰之鹤纹瓷器上的鹤纹初见于唐代,但为数甚少。
宋耀州窑青釉碗有双鹤展翅、群鹤飞舞以及飞鹤与古图案相间的画面。
明清瓷器上多画丹项鹤。
因其体形优美,潇洒秀丽,常为文人墨客诗画题材。
又因丹顶鹤的寿命可达50一60年,所以绘有鹤纹的瓷器,多用作祝寿的礼品。
古代陶瓷的纹饰之鹿纹鹿在民间绘画中作为“仁”兽,以表示太平无事。
鹿与禄同音,所以也是官“禄”的象征。
定瓷双鹿盘,盘面两鹿奔跃在枝叶缠绕的石榴花丛,前鹿回首顾盼,后鹿追赶呼唤。
磁州窑瓷枕的鹿纹更多,描绘了小鹿的种种形态,或立、或卧,或奔跑于山间,或漫步于林莽,均极秀美生动。
吉州窑小鹿衔灵芝纹,风格则古朴典雅。
古代陶瓷的纹饰之花鸟纹花鸟纹宋代北方民窑常用的装饰题材,笔触流利生动,风格活泼豪放。
如磁州窑残荷秋叶纹枕,枕面画野塘芦鸦、残荷败草,大雁南飞,呈现一派深秋景色。
格调与此相反的竹雀图,只是草草几笔,便描绘了白头鸟停落在挺拔的竹枝上,竹枝似在微微摇颤, 充满逗人情趣和盎然生机。
牡丹纹,中国最富贵的陶瓷纹饰
牡丹纹,中国最富贵的陶瓷纹饰牡丹纹是明清瓷器装饰纹样之一。
牡丹是中国著名的观赏植物,然而在古代却没有牡丹之名,统称为芍药。
秦汉时期人们用木芍药来称呼牡丹。
品种繁多。
枝多挺生,叶片宽大互生,羽状复叶,具长柄。
花或单瓣或重瓣。
有黄、白、紫、粉、红诸色,谷雨时节花始盛开,大而艳,有“国色天香”之谓。
这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以牡丹花为主题。
自唐代以来,牡丹颇受世人喜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
唐代刘禹锡《牡丹》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逐渐成为瓷器上的流行装饰。
古人将其作为幸福、美好、繁荣、昌盛的象征。
牡丹纹的陶瓷表现技法有刻花、印花、绘画等;形式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等。
五代越窑、宋代定窑、耀州窑有刻划牡丹纹制品,磁州窑则为白地黑花品种。
定窑器上常出现一枝独秀的单朵牡丹,耀州窑瓷器上多见花朵两两相对,磁州窑枕面上还可见随云头形曲线绘画3朵牡丹。
越窑青釉划牡丹纹盘口瓶五代耀州窑青釉牡丹萱草纹北宋构图方式有适合式、对称式、均衡式等。
这段时期多刻划一枝牡丹,花朵盛开,枝叶繁茂,布满全器,作适合式构图。
又有刻划两枝牡丹,花枝相交,花朵相对的对称式构图。
耀州窑青瓷刻花牡丹纹执壶五代越窑刻花执壶北宋宋辽金时期牡丹纹布局和组织手法变幻多样,既有一枝独放的牡丹,花容娇娆,枝叶舒展;或两枝相交,茎蔓交错,花朵怒放环抱枝头;还有花叶缠绕牡丹。
也有将牡丹纹用作辅助纹饰的,如定窑、磁州窑的刻花、印花凤衔牡丹纹等。
定窑酱釉剔花开光牡丹纹枕北宋三彩釉印牡丹双蝶纹海棠式长盘辽磁州窑牡丹纹梅瓶金牡丹纹饰瓷器走过了发展的初期,到了元代开始盛行,尤以元青花和釉里红最负盛名,作为主题纹饰或辅助纹饰。
花瓣内填色,外以细线勾边。
叶粗壮而有规则,多为两个角裂,勾叶脉后填色。
青花牡丹纹塔式盖瓶元伊朗馆藏青花牡丹纹带盖梅瓶元青地白花凤凰穿花纹菱口盘元釉里红牡丹纹大碗元元代牡丹纹饰多为横带式二方连续构图,也有环绕式四方连续构图和花瓣边缘为多组圆曲形状,造型别致,纹饰布局严谨,并且突破了宋代牡丹纹只有正、侧面造型的束缚,俯仰相映,千姿百态。
磁州窑装饰中的吉祥民俗
磁州窑装饰中的吉祥民俗磁州窑是中国宋代一种非常著名的陶瓷。
它质地坚实,采用手工捏制成型,种类繁多,风格独特。
磁州窑的装饰,除了体现出它高超的技艺和艺术水平之外,还体现了中国的许多吉祥民俗。
磁州窑装饰的吉祥民俗包括图案、符号和文字。
这些吉祥民俗的元素不仅是窑民的信仰和文化的表现,还寓意着丰收、幸福、和平、吉祥等吉利的含义。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1. 花卉图案磁州窑装饰中最常见的是花卉图案,例如菊花、牡丹、荷花等。
在中国文化中,这些花卉都代表着吉祥、美丽和富贵。
此外,花卉也象征着四季轮回、生命延续,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2. 龙凤纹龙、凤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象征,象征着天上的神明和尊贵的地位。
磁州窑中的龙凤纹则体现了祥瑞、权贵、吉祥等寓意。
纹样中的龙和凤则经常被用作吉祥祝福和祭祀用品。
因此,龙凤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是被广泛欣赏的。
3. 吉祥物磁州窑中的一些装饰还包括各种吉祥物,例如蝴蝶、鹤、蟾蜍、鱼等。
在中国文化中,这些吉祥物代表幸福、长寿、财富、人际关系和身体健康等。
相信拥有这些吉祥物的人会具有更好的命运。
4. 符号磁州窑中的一些装饰还包括不同的符号,例如“福”、“寿”、“吉”等。
这些符号在中国文化中都代表着吉祥、长寿和好运。
一般来说,人们会在中国新年或婚礼等特别的场合使用这些符号,以祈求幸福和吉祥。
磁州窑的装饰中体现出的吉祥民俗丰富多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些吉祥民俗源于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磁州窑的装饰成为了现代人们欣赏的艺术品,也成为了一种文化遗产,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体验和思考。
金代陶瓷装饰纹样的图像学阐释——以牡丹纹、龙纹为例
陶瓷研究Ceramic Studies第35卷第140期2020年12月Vol.35 No. 140December .2020金代陶瓷装饰纹样的图像学阐释——以牡丹纹、龙纹为例山丹(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包头市,014010)摘要:本文以金代陶瓷装饰纹样中的牡丹纹和龙纹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其形式特征、演变过 程的基础上,从女真族、汉族的神话传说中解读其象征意义,然后将其与金代具体的社会文化相联系起来,从而挖 掘出隐藏在形式下面的深层的文化内蕴。
通过层层深入地分析,本文最终得出金代陶瓷牡丹纹和龙纹中隐藏着女真 族的社会和谐意识及勇武精神,也蕴含着古代中原汉族的等级观念和以集体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关键词:金代陶瓷;牡丹纹;龙纹;图像;文化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92(2020) 12—034—(04)Image analysis of decorative patterns of ceramic in Jin Dynasty —Taking peony pattern and dragon pattern as examplesShan Dan(Inner Mongolia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 city,Inner Mongolia 014010 )Abstract : In this paper, peony patterns and dragon patterns in the ceramic decorative patterns of J in Dynasty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ir form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process, the paper interprets their symbo 丘c significance from the myths and legends of Nuzhen and Han nationality, and then connects them with the specific social culture of J in Dynasty, so as to dig out the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 hidden under the forms. Through deep analysi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Nuzhen people's sense of social harmony and bravery are hidden in the patterns of peony and dragon in the Jin Dynasty, which also contains the hierarchy concept of the Han nationality in the Central Plains and the overall situationconsciousness of focusing on collective interests.Key words : Jin dynasty ceramics; peony pattern; dragon pattern; image; cultural1引言金代(1115年一1234年)是公元12世纪初,生 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历时 119年,与南宋、西夏并立。
磁州窑牡丹纹样的文化渊源与象征
磁州窑牡丹纹样的文化渊源与象征作者:王立彬来源:《祖国·建设版》2013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J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43-011牡丹纹饰的文化渊源牡丹纹是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以大自然颇为大气的牡丹花为主题。
牡丹花颇受中国人所喜爱,自唐代以来,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
宋朝时被称为“富贵之花”。
所以便成了瓷器上的主要的流行装饰。
牡丹纹因为其吉祥的寓意深深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古典家具的雕刻中,也被大量使用。
五代越窑、宋代定窑、耀州窑都有刻划牡丹纹饰的制品,磁州窑则为白地黑花品种。
定窑器上常出现一枝独秀的单朵牡丹,耀州窑瓷器上多见花朵两两相对,磁州窑枕面上还可见随云头形曲线绘画3朵牡丹。
构图方式有对称式、适合式、均衡式等。
耀州窑青釉碗的内壁刻划着一枝牡丹,花朵怒放,枝叶繁茂,布满全器,作适合式构图。
又有刻划两枝牡丹,花枝相交,花朵相对的对称式构图;耀州窑青釉瓶上的刻划牡丹枝茎缠绕,花叶纷披,作均衡式构图。
宋代亦见将牡丹纹用作辅助纹饰的,如定窑、耀州窑的刻花、印花凤衔牡丹纹。
到了元、明、清三代牡丹纹久盛不衰,多用作主纹,装饰在瓶、碗、盘、罐等器皿的主要部位。
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瓷器上的牡丹纹更丰富多彩,有折枝牡丹、缠枝牡丹等。
明宣德青花玉壶春瓶的缠枝牡丹、纹青花盘上的折枝牡丹纹,图案非常精致,并且装饰效果非常强烈。
明嘉靖酱釉描金孔雀牡丹纹执壶,在器型腹部桃形开光中贴金描画孔雀牡丹纹,尤其显的富贵华丽。
清朝雍正时期的粉彩牡丹纹盘口瓶、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都是工笔重彩,一丝不苟,将牡丹花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表现得淋漓尽致。
历史上的记载,隋炀帝曾在洛阳建立西苑,并将牡丹移于西苑之内,自此牡丹进入园林,并且与园艺学发生了关系。
现在洛阳、菏泽等处牡丹,蔚为大观,其种植逐渐向着园林化发展,由此便大大提高了它的观赏价值。
唐代特别得看重牡丹,牡丹成了国运昌隆的标志,种植、观赏牡丹成为一种社会习尚。
磁州窑:千年窑火生生不息(学术研究)
磁州窑:千年窑火生生不息(学术研究)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阅读提示它具有极为鲜明的民窑特色,所生产的瓷器被称为白与黑的艺术,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创造性地将中国毛笔书画,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开创了我国瓷器书法绘画装饰的新篇章。
它自北朝创烧,于宋金元时期达到鼎盛,经明清至今,历千年而不衰。
它传播广泛、影响深远、蜚声中外,形成了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
它,就是中国北方民窑的杰出代表——磁州窑。
在邯郸峰峰矿区彭城镇滏阳西路上,有一座特别的建筑——朱门、灰瓦、青砖,古香古色,造型朴素而不失别致。
门楣上鎏金的“中国磁州窑”几个大字和旁边的标识,让人轻易就能认出,这里是大名鼎鼎的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内,有元代、明代、民国窑址各一座,老作坊三间。
而在距此几公里外彭城镇富田村的南山坡上,是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
遗址内,两座完整的元代馒头窑,数座明、清、民国时期的馒头窑被保存至今。
在彭城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磁州窑窑址有数十处。
而在彭城镇数米深到数十米深不等的地下,更是有数以百计的古窑址在沉睡。
这些窑址,无不彰显着磁州窑——这个延续千年老窑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磁州窑真正为人们所熟知,却不过百年时间上世纪初的彭城老建筑(资料片)重现人间:巨鹿古镇的惊人发现“虽然磁州窑历史悠久,但因其民窑的身份,历史上关于它的记载不多,长期以来,人们都没能认识磁州窑,直到上世纪初巨鹿古城的那次出土……”磁州窑艺术文化研究会会长郭光华的一番话,把记者拉回到90多年前。
1918年,巨鹿县遇到罕见的大旱,当地人掘井自救,意外挖出了被埋在地下6米、已淹没长达810年的宋代城邑——巨鹿古城。
更让人意外的是,在古城遗址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白地黑花的古代瓷器。
惊人的发现让欣喜若狂的人们忘了挖井的初衷,一时间奔走相告。
然而,这个足以载入中国陶瓷史册的事件,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却演变成了一场文化灾难。
“巨鹿出土大量精美瓷器的消息不久就传遍各地,一时间,国内各地的古董商云集巨鹿,大量购买这些瓷器并运到京城,销往欧美等地区,获取巨额利润。
北宋磁州窑黑釉留白缠枝牡丹梅瓶 描述
北宋磁州窑黑釉留白缠枝牡丹梅瓶描述北宋磁州窑黑釉留白缠枝牡丹梅瓶,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北宋时期磁州窑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件瓷瓶采用了黑釉留白的技法,使得整个瓷瓶呈现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美感。
黑釉的运用使瓷瓶看起来非常典雅,同时也凸显了磁州窑工匠们对技艺的精湛掌握。
留白的部分则以精细的缠枝牡丹梅花纹饰为主,勾勒出了一幅生动而美丽的画面。
缠枝牡丹梅花纹饰是磁州窑的特色之一。
枝条盘绕,牡丹梅花绽放,形成了一种繁花似锦的景象。
工匠们运用细腻的刻线和浑厚的线条,将花卉的形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牡丹象征着富贵和荣华,梅花则寓意着坚韧和纯洁,两者的结合使得这件瓷瓶更具有象征意义。
整个瓷瓶的造型也非常独特。
瓶颈高挑修长,瓶腹丰满饱满,底座稳固。
瓶颈的高度和瓶腹的曲线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感。
瓷瓶的底部采用了钝化处理,使得整个瓷瓶更加稳定,不易倾倒。
这件北宋磁州窑黑釉留白缠枝牡丹梅瓶不仅在艺术造型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还展示了磁州窑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对细节的精雕细琢。
他们不仅在瓷瓶的制作过程中注重形态的美感,还追求细节的完美,力求将每一处纹饰都雕刻得栩栩如生。
这件瓷瓶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北宋磁州窑的艺术形态,也为后世的陶瓷艺术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经典之作,被广泛收藏和研究。
北宋磁州窑黑釉留白缠枝牡丹梅瓶是一件独具特色的陶瓷艺术品。
它以其独特的黑釉留白技法、精湛的缠枝牡丹梅花纹饰和优雅的造型,展现了北宋时期磁州窑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这件瓷瓶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陶瓷牡丹纹饰
陶瓷牡丹纹饰作者:徐斌张文佳来源:《理财·收藏版》2021年第05期中国人喜欢牡丹由来已久,牡丹色泽艳丽,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唐代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千古名句妇孺皆知,在清代末年,牡丹花被当作中国的国花流传至今。
由于人们喜爱牡丹,牡丹纹饰也就成为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
在宋代,由于文人治国,文化百花齐放,特别是瓷器名窑林立,瓷器行业空前发展,并创造了名扬四海的宋代五大历史名窑汝、官、哥、定、钧和六大窑系,达到了一个时代的巅峰。
在宋代瓷器上特別盛行牡丹纹装饰,如宋代定窑、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在瓶、罐、盘、碗、盒、枕等器皿上大量采用,表现技法有剔花、刻花、印花、绘画等,形式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等。
定窑与磁州窑器皿上常出现一枝独秀的单朵牡丹,耀州窑瓷器上多见花朵两两相对,磁州窑以黑白为主,多朵牡丹交织一起非常常见。
构图方式有适合式、对称式、均衡式等。
耀州窑青釉碗内壁刻画一枝牡丹,花朵盛开,枝叶繁茂,布满全器,作适合式构图。
又有刻画两枝牡丹,花枝相交、花朵相对的对称式构图。
耀州窑青釉瓶上的刻画牡丹枝茎缠绕,花叶纷披,作均衡式构图。
宋代亦见将牡丹纹用作辅助纹饰的,如定窑、耀州窑的刻花、印花凤穿牡丹纹。
到元明清时期,牡丹纹更久盛不衰,多用作主纹饰,装饰在瓶、碗、盘、罐等器皿的主要部位。
元明时多作图案式布局。
明代还盛行牡丹与莲菊等花卉相配组成四季花的纹饰。
牡丹花也出现在园景纹饰中,如明嘉靖酱釉描金孔雀牡丹纹执壶,在器腹部桃形开光中贴金描画孔雀牡丹纹,尤显富贵华丽。
清代彩瓷都是工笔重彩,一丝不苟,将牡丹花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表现得淋漓尽致。
清代还喜以诗配牡丹纹。
由于牡丹纹饰美观漂亮,具有观赏性强的特点,有牡丹纹的瓷器近几年在国内外大拍上,价格一路走高,深受藏家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州窑牡丹纹样的文化渊源与象征
【中图分类号】j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43-01
1牡丹纹饰的文化渊源
牡丹纹是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以大自然颇为大气的牡丹花为主题。
牡丹花颇受中国人所喜爱,自唐代以来,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
宋朝时被称为“富贵之花”。
所以便成了瓷器上的主要的流行装饰。
牡丹纹因为其吉祥的寓意深深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古典家具的雕刻中,也被大量使用。
五代越窑、宋代定窑、耀州窑都有刻划牡丹纹饰的制品,磁州窑则为白地黑花品种。
定窑器上常出现一枝独秀的单朵牡丹,耀州窑瓷器上多见花朵两两相对,磁州窑枕面上还可见随云头形曲线绘画3朵牡丹。
构图方式有对称式、适合式、均衡式等。
耀州窑青釉碗的内壁刻划着一枝牡丹,花朵怒放,枝叶繁茂,布满全器,作适合式构图。
又有刻划两枝牡丹,花枝相交,花朵相对的对称式构图;耀州窑青釉瓶上的刻划牡丹枝茎缠绕,花叶纷披,作均衡式构图。
宋代亦见将牡丹纹用作辅助纹饰的,如定窑、耀州窑的刻花、印花凤衔牡丹纹。
到了元、明、清三代牡丹纹久盛不衰,多用作主纹,装饰在瓶、碗、盘、罐等器皿的主要部位。
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瓷器上的牡丹纹更丰富多彩,有折枝牡丹、缠枝牡丹等。
明宣德青花玉壶春瓶的缠枝牡丹、纹青花盘上的折枝牡丹纹,图案非常精致,并且装饰效果非常强烈。
明嘉靖酱釉描金孔雀牡丹纹执壶,在器型腹部桃形开
光中贴金描画孔雀牡丹纹,尤其显的富贵华丽。
清朝雍正时期的粉彩牡丹纹盘口瓶、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都是工笔重彩,一丝不苟,将牡丹花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表现得淋漓尽致。
历史上的记载,隋炀帝曾在洛阳建立西苑,并将牡丹移于西苑之内,自此牡丹进入园林,并且与园艺学发生了关系。
现在洛阳、菏泽等处牡丹,蔚为大观,其种植逐渐向着园林化发展,由此便大大提高了它的观赏价值。
唐代特别得看重牡丹,牡丹成了国运昌隆的标志,种植、观赏牡丹成为一种社会习尚。
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留下了无数歌咏牡丹的佳章妙辞、引人入胜。
今天,中国牡丹适逢盛世,盛况空前,沐浴便万人空巷春晖,在许多生产牡丹的地方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牡丹花会,弘扬牡丹文化。
那牡丹花盛开之时,花城中,看花人摩肩接踵,笑语欢歌,万紫千红的花光,如醉如痴的人流,汇成欢乐的海洋。
“国运昌时花运昌”,历史又一次证明了这一深刻的哲理。
2牡丹纹饰的象征
2.1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
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
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
唐代诗人刘禹锡不禁赞誉:“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以后李正封又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名句,更有皮日休写牡丹的好诗:“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春”。
北宋昭文馆大学士韩瑜的牡丹诗中,又以“国艳”嘉誉牡丹。
由此,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
2.2对富裕生活的期盼与追求
牡丹花姥紫婿红,富丽堂皇,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
自宋以来,牡丹即被称为“富贵花”。
此说起自宋哲学家周敦颐《爱莲说》①,他写道:“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从此,牡丹与“富贵”二字紧密联系在一起。
明著名画家徐渭题墨牡丹诗写道:“五十八年贫贱与,何曾妄念洛阳春?不然岂少姻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
”他也称牡丹为“富贵花”清代菏泽赵世学写《牡丹富贵说》,他写道;“吾观牡丹一花,谷雨开放,国色无双,有独富焉,群芳圃中孰堪比此艳丽者乎?”“即以牡丹之富贵言之,其富也,富而无骄,非君子而实君子者也;其贵也,贵而不挟,非隐逸实亦隐逸者也”。
在历代绘画及各种工艺美术作品中,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与其他花鸟、山石的不同组合,就表现出与富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2.3劲骨刚心、不畏权贵的高风亮节
人们喜爱牡丹,还赋予了牡丹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优秀品
格。
在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中,武则天冬日游园,一时兴至,竟下令百花限时开放,百花慑于权势,不得不开,独牡丹没有按时开花,而被武则天下令放火烧之,贬出长安。
在《秋翁遇仙记》中,一伙恶奴毁花霸园,是牡丹仙子及时赶来救活了被毁坏的牡丹花,严惩了暴徒。
牡丹不畏权贵和恶势力,倍受称赞,认为她“不特芳资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
作为“富贵花”,牡丹并不娇嫩脆弱,她原来生长在莽莽群山中,近代因为森林面积日渐缩小,滥挖药材,以至野牡丹只能在悬崖峭壁中顽强生长。
在黄土高原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她仍然开出绚丽的花朵,正如《牡丹之歌》所歌颂的那样,她真正地表现出“把美丽献给人间”,一种无私奉献的美德。
国尊繁荣昌盛,家重富贵平安,人喜幸福吉祥,这些特点和寓意,牡丹身上兼而有之。
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宫廷都追求“吉祥”二个字,大家都祝着愿吉祥如意,不仅仅会用到语言还常常以事物的自然形态来表现,所表达的内容极为丰富。
大凡飞禽走兽、奇花异木,要形、音、义中的任何一项能显示某种喜乐、安康、祥和、吉庆事物的,都能拿来为我所用,因此“吉祥物”也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
吉祥图案以它已特有的装饰风格和民族语言,几千年来在民间装饰美术中流行,给人们带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上的愉悦。
牡丹作为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之一,以其独特的形态、习性等在长期的发展中具有了多重的意蕴。
历代文人专门描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还有大量的传说、散文、论著,人们用文字将牡丹赋
子了特殊的象征与吉祥寓意。
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牡丹被普遍赋子了美丽,高尚,富贵和不畏权贵的象征。
在李白的诗句中将美人与牡丹融为一体,使得牡丹成为美丽的象征,而目文人墨客除了赞颂牡丹的美丽,还赋子了牡丹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优秀品格。
唐代殷文辛在《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中写道“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称赞了牡丹花敢让群芳先的风格。
在民间传说中有记载,武则天冬天游园时,一时兴起下令百花限时开放,百花嚎于权势不得不开,唯独牡丹没有按时开花,人们普遍认为它“不特芳资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
到了宋代牡丹开始被称为“‘富贵花”。
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从此牡丹与“‘富贵”二字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代表了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意义。
北宋昭文馆大学士韩瑜的牡丹诗中,又以“国艳”嘉誉牡丹。
牡丹除了具有美丽、高尚、富贵、不畏权贵、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也寓意了吉祥。
如“一盆盛开的牡丹团花通常是指‘金玉满堂’,象征繁花似锦,幸福吉祥:正午的牡丹则被喻为富贵全盛。
”而牡丹与不同的事物组合也代表了不同的吉祥寓意,有关牡丹图案吉祥意义的组合有很多,如有“牡丹、海棠、玉兰花组合成一幅图指‘玉堂富贵’,寓意家宅辉焊富贵:牡丹配石榴,寓意‘富贵多子’:牡丹周围有月季、长春草等,象征‘富贵长春’:牡丹与石头或梅花
组成的图案寓意‘长命富贵’”。
从这些吉祥图案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牡丹图案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正是因为它已具有祈求、祝贺与吉祥的基本内涵。
牡丹纹饰在长期的发展中所普遍具有的象征和吉祥寓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种时尚、风俗,成为一种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广大民众在传统文化、传统意识长期影响下所形成的习俗活动,包括人民众亲手创造的各种民间、民俗艺术。
民俗的产生,是人类对社会生活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创造,是指人类在群体(民间)中风行的程式化的规矩,是一种不成文的文化心理模式和行为规范。
它已不经意地流行于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惯制、观念、器物中”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发展最终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