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的内阁制度的差异
明朝内阁制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区别
明朝内阁制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区别明朝内阁的出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明太祖时期,废除宰相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2)明成祖时期,内阁制正式形成;(3)明宣宗时期,授予阁臣票拟权。
明内阁属于君主个人专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的作用。
尽管内阁权力日盛,但毕竟不同于宰相制。
虽有内阁大学时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是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
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
因此,尽管有人认为首辅即变相的重设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而在西方,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是民选议会中的多数党组织,它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成果。
另外,简单介绍宰相制度如下:“宰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
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
丞相,该制度起源于战国。
秦从武王开始,设左、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
秦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
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何死,曹参继任。
惠帝、吕后到文帝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丞相。
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改称为相。
总体而言,丞相和宰相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和清朝的大学士一样,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官职;唯一有区分的,在于朝代,早期的封建王朝设丞相、中后期的封建王朝设宰相;在有一个就是封建制度的发展,随着王权的渐渐集中,相权也在慢慢削弱,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宰相的实权没有丞相大。
“。
明代内阁制的演变及其缺点
明代内阁制的演变及其缺点一、明代內閣制的形成与演變明太祖取得南京後,沿用元制,設立中書省,置左右丞相主持,下設平章政事、左、右丞、參知政事等官作為丞相副手,統領六部尚書。
自胡惟庸案後,中書省已廢,明代改進入了一個沒有宰相的年代。
廢相後,六部尚書升為二品,又分設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機構,各司直轄於君主,形成高度集權的現象。
洪武十三年因胡惟庸案後廢相,太祖自理萬機,以便杜絕禍患。
但是公務繁重。
故設春、夏、秋、冬四輔官,皆以宿儒充任,職責是與君主論道、品評人物,但不能過問實際政事。
太祖卻批評他們“惇樸無他長”,(多年老)故此,在洪武十五年七月,太祖便又罷撤四輔官。
罷官後四月,太祖仿宋制,設置翰林院諸殿閣,一切文件奏章便委任翰林官員處理。
翰林官精通政事,後來更成為殿閣大學士的主體。
洪武十五年,太祖倣宋制置中极殿(又称华盖殿)、建极殿(又称谨身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共“四殿二閣”大學士,洪熙元年又建弘文阁,实际形成“四殿三閣”。
職掌由“備顧問”逐漸演化而成。
因此,所謂“內閣”,實際是皇帝內廷的辦公地方,內閣大學士就是皇帝的秘書。
明初的閣臣由皇帝直接任命,稱“特簡”,後轉為大臣推舉,稱“廷推”或“令推”,多選自翰林院。
(請記:當時只有內閣大學士,仍未有內閣之名)。
成祖以後,大學士的職掌有五項,1)起草詔令、2)票擬批答、3)收發章本、4)撰擬廟號、5)篡修《實綠》及史志。
最重要的是票擬制度。
由此可見大學士的職限與前代宰相相似,但制度的認受性,卻是有分別的。
前代宰相有固定職掌,可直接指揮屬員辦事,但大學士僅有“票擬”權,官品之低,按規定不能指揮別的行政機關。
內閣制的發展共分六期。
1、創設期為大祖朝,洪武十五年,初設殿閣,其時學士僅為皇帝侍從,以備顧問,由翰林院推升,職銜為“入文淵閣辦事”、“直文淵闊”、“掌文淵閣事”等,至於奏章批閱,仍皇帝親理,或會口授大學士意見,由大學士執筆,稱“傳旨當筆”,但實際決策權,仍由皇帝掌握。
明朝与西方君主制度的比较分析
明朝与西方君主制度的比较分析为了探讨明朝与西方君主制度的异同,我们需要回顾两种制度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征。
明朝是中国自然孕育出来的一种封建君主制度,其基本特征是皇权至上、宗法等级制、士农工商阶级分明和世袭制。
西方的君主制度则是从中世纪发展而来,其特征是国王至高无上、土地和权力分散、等级制度并存和宪政制度逐渐建立。
本文将从历史条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教育五个方面对明朝与西方君主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一、历史条件明朝的封建君主制度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与儒家思想、孔子文化和民族精神紧密结合。
而西方的君主制度则是在制度混乱、宗教改革、国家分裂和税收危机等背景下产生的。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国王通过建立中央集权、背离教会和使用民族语言等手段逐渐巩固了君主制度的地位。
二、政治制度明朝的政治制度以皇权至高为特征,皇帝作为天下所有的主宰,制定重要政策和行政法规,并任命官员进行统治。
此外,明朝政府实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形成一种以文化才干为核心的官僚制。
而西方国王除了具备类似明朝皇帝的特征外,还面临各种封建贵族、国会和教会等力量的制约和挑战。
在这种环境下,国王需要建立一套既能保持自己权威又能应对各种变化的宪法和议会制度。
三、法律制度明朝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着重于维护权力,强调行政命令的权威性和执行效率。
明朝政府采用了律令法、引证法和九章律师等方式来建立起官法系统。
而西方君主制度的法律制度注重平衡权力,以法律的普遍性和公正性为目标,通过各种合法的程序和审判机制,保障个人和集体权利。
西方君主制度逐渐发展出君主立宪、民主法制和独立司法等制度和原则。
四、经济制度明朝的经济制度在封建经济基础上,通过严格的物种主义思想、重商轻农政策和多种限制措施来加强对民间经济的控制。
同时,明朝政府注重财政管理和经济建设,通过实行均田制、扩大农业生产和发展海外贸易等措施,促进了国家经济繁荣。
而西方君主制度的经济制度个性更为复杂和多样,国王需要与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市民和殖民地居民等利益集团协商和交锋。
明朝内阁
英国内阁的工作流程:内阁提案——议会审批——首相签署——元首颁布
将两者对比,我们发现,在明朝内阁中皇帝可以罢黜或提升阁员,事实上充当了“议会”和“元首”两个角色。而“议会”的公平性代表着社会的民主程度。明朝皇帝虽然会忌惮内阁,但远未到达“统而不治”的地步。由此可以看出,明朝的内阁制虽然起到了牵制皇权的作用,但其仍然是独裁政治的一种形式。
内阁制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很快到了大明宣德朝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虽有大明正统朝末年的反复,但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之际,内阁制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大明正德朝浪漫好战,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主撑内阁未成大乱,经过大明嘉靖、隆庆朝的发展,大明万历朝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他的实际上已经接近于现代首相的地位。
以前,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在皇帝的掌控之下,内阁与六部各司其职,国家最高行政命令从紫禁城发出,通过全国1936处驿站,全长143700公里的驿道,层层下发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首先,当时的大明万历皇帝还是个孩子,张居正身为皇帝的老师,很容易影响皇帝的决策。
再者,万历帝的“批红”是在司礼监冯保指导下完成,而冯保跟张居正关系密切。
内阁首相张居正把自己的意见授意他人,写成奏章,再由自己“票拟”赞同。幼年皇帝的批红自然毫无问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1--6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中英内阁制度的主要,异同?
中英内阁制度的主要,异同?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英内阁制度的主要,异同?篇一:英国内阁制度和明朝内阁制度的主要差异比较英国内阁制度和明朝内阁制度的主要差异比较篇二:西方政府制度的异同西方政府制度的异同通常可以把西方国家的政府制度分为总统制政府、内阁制政府和委员会制政府三种类型。
美国、法国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采用总统制,多数欧洲国家采用内阁制。
瑞士采用委员会制。
(一)西方主要国家政府制度“西方主要国家政府制度”,是指美国的总统制政府制度和英国的内阁制政府制度。
由于这两种政府制度都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因此,它们有诸多相同之处:1.遵循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美国人在争取独立和制定宪法的过程中,接受并发挥了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形成了美国式的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以及相应的政府制度。
它统摄纵向分权和横向分权两个层面。
纵向分权即为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权力划分,这就是联邦制。
横向分权即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分立,美国宪法将联邦政府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将它们授予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相互独立,相互平衡,但在行使权力时又相互依赖,相互重叠。
在英国,虽然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议会在形式上处于主导地位,但在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构建方面与美国一样,遵循分立与平衡的原则。
2.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无论是在美国总统制政府制度下,还是在英国内阁制政府制度下,政府都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即执政党)出来组阁,当选的总统和首相一般都要任命本党政治家为内阁成员(人们称英国的内阁制为“政党内阁制”)。
所以,政府实际上是由执政党把持的政府。
执政党通过掌管政府,就能在内政外交各方面推行本党的政策和主张,通过各种途径为其所代表的阶级、阶层和集团服务,这也可说是现代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核心内容。
3.总统和首相都拥有巨大的权力。
这首先表现为二者都拥有控制议会的权力。
他们既可以通过议会中的本党党员,提出法律议案和预算案,又可以根据宪法行使国情咨文权,还可以运用否决权干预议会的立法活动。
2024年最新仁爱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魏B. 蜀C. 晋D. 吴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李渊B. 李世民C. 李隆基D. 李治A. 沈括B. 王安石C. 苏轼D. 欧阳修4. 元朝的建立者是?A. 成吉思汗B. 忽必烈C. 铁木真D. 耶律楚材5. 明朝的“靖难之役”是由谁发起的?A. 朱元璋B. 朱棣C. 朱标D. 朱厚照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秦始皇是秦朝的第二位皇帝。
()2. 《史记》是由司马光所著。
()3. 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指唐玄宗的治理时期。
()4. 宋代的“庆历新政”是由王安石主导的。
()5. 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____、____、____、____。
2. 唐朝的都城是____,而宋朝的都城是____。
3. 元朝的疆域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等地。
4. 明朝的“一条鞭法”是由____提出的。
5. 清朝的“康乾盛世”是指____、____、____三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
2. 请简要介绍唐朝的开元盛世。
3. 宋代为什么会出现“重文轻武”的现象?4. 明朝的“永乐盛世”有哪些特点?5. 请简要说明清朝的“摊丁入亩”政策。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假设你是秦始皇,你会如何巩固统一后的国家?2. 请以唐朝的“安史之乱”为例,说明其对唐朝的影响。
3. 分析宋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4. 请结合明朝的“土木堡之变”,谈谈你对明朝衰败的看法。
5. 请谈谈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的影响。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2. 请结合历史事件,分析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你以历史地图为依据,绘制一幅唐朝的疆域图。
对中外内阁制度发展的认识
对中外内阁制度发展的认识<!-- 在知识上写文章的初衷就是给读者提供有价值的观点和深入的分析,这次我将为您撰写一篇关于中外内阁制度发展的文章。
在撰写过程中,我将从内阁制度的起源开始,逐步展开对于其在中外国家中的演变和影响的评估,最后总结并分享自己对于这个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您能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中外内阁制度的发展。
-->标题:探索中外内阁制度:演变、影响与个人观点导语:内阁制度作为现代政治中的核心机构,始于西方,而后逐渐被世界各国接纳和改进。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内阁制度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内阁制度的起源开始,对中外内阁制度的演变和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内阁制度的起源及演变1.1 内阁制度起源于英国- 介绍英国内阁制度的起源,强调其与英国民主传统的紧密联系 - 分析英国内阁制度的特点和运作方式1.2 内阁制度在中国的引入- 回顾中国近代史,阐述内阁制度引入中国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中国内阁制度的实施过程和特点二、中外内阁制度的异同2.1 内阁组成与权力分配的差异- 对比中外内阁制度在内阁成员组成上的不同- 分析中外内阁制度中权力分配的异同2.2 内阁制度对政治决策和政策实施的影响- 借鉴国际例子,探讨内阁制度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 分析中外内阁制度对政治稳定和民主发展的影响三、内阁制度的议题管理与全球化挑战3.1 内阁制度中的议题管理- 探讨内阁制度如何有效地管理议题,并提高政府效能- 分析议题管理在中外不同内阁制度中的实践与成效3.2 内阁制度面临的全球化挑战-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内阁制度面临的挑战和适应方向- 探讨中外内阁制度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变革和挑战四、个人观点和理解4.1 解读内阁制度的优势和局限性- 分享个人对内阁制度在政府运作中优势和局限性的理解- 强调内阁制度的发展需要根据国情进行改进和完善4.2 探索内阁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内阁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结语:通过本文对中外内阁制度的演变和影响进行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内阁制度在不同国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妙用比较法分析中西方内阁制度
妙用比较法分析中西方内阁制度比较法分析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国家或制度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在比较法分析中,我们会选择所要研究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和差异,进而从中发现问题和优点。
本文将对中西方内阁制度进行比较法分析,探讨它们的异同点。
西方内阁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英国,这种制度通过民主方式来选举或选拔议会中的某些人成为内阁成员,内阁是执掌政府行政的最高领导机构。
而中国的内阁制度则是在清朝时期开始形成的,内阁是皇帝的重要顾问团,负责决策和执行国家政策。
这两种内阁制度的成因各不相同,但具有相似的特点:都由政府的高级官员组成,决策具有权威性和行政执行力。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从几个角度来比较分析中西方内阁制度的异同点。
首先,内阁成员的选拔方式。
在西方国家,内阁成员通常是从代表民意的议会中选出来的,他们在议会中拥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力。
中国的内阁成员则是由皇帝或皇后直接任命,建立在皇帝的信任之上。
这样的区别反映了两种制度的根本差异:西方内阁制度是民主制度的一部分,其成员有民选的背景,代表了民众利益;而中国内阁制度则是一种封建制度,成员完全由皇帝提拔,政治权力由少数人掌握。
其次,内阁成员的职责和权力。
在西方国家,内阁成员通常有自己的特定领域,如外交、经济、环境保护等,他们的职责和权力明确,相对独立。
中国的内阁成员则不同,他们的职责和权力并不区分那么清楚,往往会公开支持皇帝的意见,缺乏独立的思考和表达。
封建内阁的性质往往是垂直的,而不是分工的。
再次,内阁制度的角色和作用。
内阁是政府行政机构的中枢,在西方国家中,内阁通常担任着重要的统筹协调作用,能够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增强行政效率。
而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内阁则没有这样的角色和作用,往往是皇帝的辅助机构,依附于皇帝的制度体系上。
内阁成员的想法往往不被重视,内阁决策往往需要得到皇帝的个人批准,避免制度出现“坐而论道”的现象。
最后,内阁制度的反腐机制。
中国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有什么区别
中国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有什么区别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内阁制度,而英国如今也有内阁制,那对比两国的内阁,有什么区别吗?下面是分享的中国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总揽全国政务。
不过明太祖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会导致“天下骚乱”。
于是他「令革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作为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由六部尚书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并立下祖训不许再立丞相。
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据学者统计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并且遇到重大向题也无人商量。
面对如此繁多的政事,朱元璋自作一首诗概叹道:“百僚未起朕已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
于是,他仿宋制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侍从顾问,不过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与决断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
明成祖时,选拔了几名翰林院的官员(正五品)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重务。
文渊阁地处宫廷之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左右,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后来,阁臣的官秩不断提高并超过了六部(官秩变成从一品,超过了六部尚书的正二品官阶),职权也不断扩大,地位逐渐上升,可以得替皇帝草拟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明宣宗以前,内外诸臣的奏章均由皇帝亲自批答。
明宣宗时,始将大臣的奏硫交给阁臣,让他们拟出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在各奏疏面上。
呈给皇帝,称为“票拟”。
然后由皇帝亲自审定,让太监用红笔仿照阁票抄写,交给有关部门施行,称为“批红’。
明英宗时、票拟制度化成为内阁的一项专责。
从此,内阁成为辅佐级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到明中后期,某些主持阁务的大学;;首辅,威权显赫,权压众臣‘虽无相名,实有相权”,‘赫然为真宰相”。
六部级不隶属于内阁,但必须按照内阁票拟的谕旨办事,其地位反在内阁之下了。
但是,明朝的内阁始终是一个皇帝的顾问班子派生的机构,而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小结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小结【自主学习】一、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层含义。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
中央集权是指国家结构形式(相对地方分权而言),具体说就是全国的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君主专制是政体,体现君臣关系;中央集权是国家结构形式,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联系: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二者相辅相成,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君主与中央的绝对权威。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略)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概况(略)——其发展演变过程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兴衰。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1、封建自然经济要求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其发展。
(①地主阶级加强对农民的统治,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
②分散的小农经济保护其生产的需要。
③.农耕文明抵御周边民族进攻,发展社会经济的需要。
)2、统一多民族国家要求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巩固和发展。
3、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儒家思想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终身,皇权神化,皇帝的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各级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是皇帝的奴仆。
3、以文化专制巩固政治专制。
4、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5、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结合,中央严格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6、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但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君主专制日益强化,明清时达到高峰。
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1、积极影响:(主要是中央集权)(1)政治:利于平叛分裂割据、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外交往。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
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宋]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二
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
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 与中书先后上殿。 ——[元]脱脱等《宋史》 材料三 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世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
提示:(1)根本上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2)明太祖认为宰相制
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3)废除行中书省 后,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随之扩大。
2.据材料二分析明朝内阁与近代西方内阁制的区别。 (材料二信息: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一旦阁权与君权、部 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
(材料三信息:魏源认为,科举制不看门第,以考试成绩决定录 用与否,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比较公平的。) 提示:(1)利: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破除了世家 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 一部分有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后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掌
管辖内军政要务。
2.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代。
决策、司法、行政 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①汉初:丞相集_________________ 尚书令、侍中等,以削弱相权。 ②武帝:重用身边侍从担任______
(2)魏晋南北朝: 握有实权的先后是尚书省、 中书省和门下省, 三省 体制。 逐步形成______ (3)隋唐时期。
【史论要旨】从汉到元我国选官制度在主要标准方面由家世、 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于公开、公正。选 拔方式由举荐或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 学。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典型材料题
中国古代史(政治文明史)(岳麓版)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12分)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材料一: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请回答:(1)根据材料归纳有关加强中央集权的焦点问题。
(2分)皇权与相权问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
(2分)(2)西周、秦、元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周代实行分封制;秦实行郡县制;元代实行行省制度。
(3分)(3)为保证中枢权力体系和地方控制网络的畅通,秦朝、西汉、北宋、明朝是怎样逐步完善监察制度,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监督?(4分)秦朝:中央设御使大夫,监察百官。
西汉:承袭秦朝在中央设御使大夫;并在各州设剌史,监察地方。
北宋: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监督地方。
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监督百官,镇压人民。
(4分)(4)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设想一下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处理朝政时哪一位权力最大?为什么?(3分)明太祖权力最大。
明太祖废除丞相,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分)2.(12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制的三幅图:图三图一 图二(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些朝代的哪种制度?(3分)西周:分封制;唐:三省六部制;元:行省制度(3分)(2)上述三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分封制:有利于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维护周朝统治(2分)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2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中外内阁制度发展的认识
中外内阁制度发展的认识中外内阁制度发展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内阁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内阁制度起源于英国,历经数百年的演变,已成为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的内阁制度对其他国家,特别是民主国家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和政治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内阁制度。
2. 内阁制度的组织架构:英国的内阁制度以首相为核心,成员包括各部部长和其他重要政府官员。
内阁负责制定政策、协调政府部门的工作,并对议会负责。
在我国,内阁制度的发展历程中,明代内阁制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明成祖时期,选拔一批亲信的大臣进入内阁,预处理国家政务,内阁制度基本形成。
3. 内阁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内阁制度在西方国家政治体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利于加强政府决策效率,推动国家发展。
在中国,明代内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皇帝的政务压力,提高了决策效率。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内阁制度的发展相对较慢,直到清末才逐渐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内阁制度。
4. 内阁制度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英国内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工业革命和殖民主义的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而我国内阁制度的发展,尤其是在明代,使得君主专制加强到顶峰,封建制度开始没落。
这也导致了中国在近代史上落后于西方国家。
5. 内阁制度在现代社会的变革:随着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推进,内阁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各国政府纷纷调整内阁制度,以适应国家发展和民生需求。
在我国,近年来,政府也对内阁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中外内阁制度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趋势,但都为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国应根据自身国情,不断调整和完善内阁制度,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 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 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 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
请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是宰相吗?宰相制 与内阁制有何区别?
宰相
性质 一级行政机构
内阁
内侍机构
职权
行政、决策
【例 4】(2014 上海)根据右侧图示及所学知识, 军机处是(
C
)
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 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
【解析】图示反映的是清朝雍正以后的中央权力 分配图,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军机 大臣跪受笔录,辅助皇帝行使权力,总揽全国军政要 务,传达皇帝命令意旨给地方和各部;内阁与军机处 同为中枢机构。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 起到制约作用。而西方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 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 形式。 2. 明清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与 影响 (1)特点:强化君主权力。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废 除了中书省、宰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由皇帝控 制。为了加强对官吏和人民的监督和镇压,明朝还设 立了厂卫特务机构。明代除将军国大权集中于皇帝手 中外,又将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废除中书省、设立 三司,使三司之间互不统辖,直接归中央管辖。清朝 时尽力保证满洲贵族在政权中的核心地位。清初中央 官职基本沿用明朝,如内阁、六部,但内阁已无实权。 雍正时期增设军机处, 作为全国最高的军事决策机构。 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皇权再次加强。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形成) 两汉(巩固) 隋唐(完善)
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地方:郡县制 中央:汉武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地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加强
明朝内阁制度
内阁的出现:为减轻皇帝沉重的政务,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十作为侍从顾问,但他们很少能参与决策政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人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届机构;内阁的性质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因此,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内阁的设立:1、原因: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②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③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成祖时期确立内阁制度2、过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明宣宗,授予内阁票拟权;明成历年间,“部权尽归内阁”;3、实质: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5、职能: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阁臣升降、职权大小存在不确定性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用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6、地位: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内阁与丞相的本质区别:是否限制皇权明清时期内阁创立与终消亡:1、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废除了丞相制度;后由于臣务繁多,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待从顾问,为后来的内阁制度,奠定了基础;2、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由于文渊阁处在宫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臣帝,故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3、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更是权倾朝野;4、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康熙亲政后,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雍正时期内阁名存实亡;。
中西政治制度的对比
中西政治制度的对比一、中国农耕文明与希腊商业文明
二、三省六部制、三权分立制对比
三:明朝内阁制、英国内阁制的区别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与古希腊的政治对比
1、政治趋势:
希腊城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古典世界;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则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
2、经济:
希腊城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农、工、商并重;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家则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3、政治体制:
希腊城邦普遍实行共和政体,王权衰微,有的城邦甚至建立了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王权日益强大,最后发展成为君主专制制度.
4、体系性质:
希腊城邦之间是联盟性质而非统一政体,没有统一的上级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局面形成前就存在统一“天下”的观念,并且存在周礼的维系.
中国近现代政治
中共四次重大会议对比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比较:
两次国共合作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表2: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表3: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表4:欧美各国资产阶级政体对比
表5“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比较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的内阁制度的差异
与万二同时代的沈万三就没那么乖巧、幸运了。
朱元璋惦记上了他的“聚宝盆”,修
筑南京城墙时,沈万三慷慨截囊,先资助了白银一万三千两;工程超支后,又追加了一万
三千两。
皇帝仍然不买帐,逼他献出聚宝盆,沈万三摇头了,把家财深埋在苏州周庄的地下,夹起聚宝盆远遁他乡。
最后还是落到了朱元璋手里,没有杀,远远地发配到云南充军
去了。
《周庄镇志》记载: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我国的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过十几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
史称这一时期为“十六国”。
此后,439-581年,大约与南朝同一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
现少数民族建立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5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
北朝与南
朝长期对峙,合称南北朝。
明穆宗,这小子得批评下,就知道后宫淫乱,连个诗都没留下,关键是人家有厉害的
管家啊,徐阶、高拱、张居正。
2020年西藏一级建造师准考证打印时间:2020年9月18日至9月23日,通过资格
初审并已交费的考生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自行打印准考证。
内阁作为政府机构始于英国,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
变而来的。
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
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
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
告工作,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
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
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
军队土地流失的最大危害,就是大量士兵流离失所,或者沦为军官家里的佃农。
有的
无地士兵为了活路,不得不给权贵家当杂役、奴仆,到了嘉靖朝中期,甚至达官贵人家修
楼盖庙,也就直接调部队当苦力,保卫大明江山的百万雄兵,就这样沦为了苦役、杂役、
佃农。
这样的军队要战斗力,显然不可能。
结果,就有了明军战场上屡战屡败的情景。
由此可见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而西方内
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王熙凤说过,“大有大的难处”,皇帝作为天下第一家,自然难处也最大。
后宫人员多,靠吃“大锅饭”,无节制地花销,再厚的底子也受不了,必须引入“工资”制,在清朝,那不叫工资,叫宫份。
宫份是多少呢?分不同等级,据档案记载,皇太后年金二十两、银两千两,皇后年银一千两。
少得可怜。
除了现金,还有实物工资,比如皇后每年可得大
卷江2匹、妆缎4匹、倭缎4匹等布料,此外还有棉花40斤、里貂皮40张、乌拉貂皮50张等,非常具体。
最神奇的是,皇后每日发猪肉16斤、羊肉一盘、小牲口2只,连萝卜、白菜给多少,都有明文规定。
曾经或是看似遥远的梦,随着工作的感受和学习的感悟而逐渐明朗,甚至是近在咫尺。
亦如对党员先进性的认识和理解愈加深刻。
开展先进性教育,学习先进事迹是为了能够认知、保持和发扬。
所以从教育活动开展至今,对我感触最深的依然是那最直白的究问:当
初入党为什么?现在为党做什么? 看似简单两个问题,却是需要用一生来作答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