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地理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2020高中地理: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知识点梳理

2020高中地理: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知识点梳理自转运动1、方向、周期、速度:(1)方向:三种方向(在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在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西向东;侧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

)(2)周期:两个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扩展思维:用圆盘演示另三种情况时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关系。

A、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西向东时:恒星日>太阳日(23小时52分8秒)B、当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C、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3)速度:角速度:每小时转过的角度。

ω=3600/24小时即150/小时或4分钟/10,南北极点除外处处都相等。

线速度:每小时转过的弧长。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V=2πcosΦR(周长)/24小时(时间)结论: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2、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作图判断: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

判断晨线和昏线。

(图略)(2)产生地方时差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

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

规律: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

C、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度D、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E、算时区:经度数/150(四舍五入)区时: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

区时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乌鲁木齐时间:新疆采用的东六区的区时。

世界时:0度经线上的地方时。

日界线:原则上规定1800经线为日界线,但实际的日界线是曲折的★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是1800和零时经线中国跨五个时区:(东五——东九)(730E——1350E)(3)产生偏向作图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情况。

2020-2021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程标准: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

4.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人口措施。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时间差异(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差异性3.空间差异(1)特点: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2)表现:兴旺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1)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基数共同决定的,即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因此不能仅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来比拟人口自然增长数量。

(2)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是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1)构成指标:图中A出生率;B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征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空间差异①以欧美为代表的兴旺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

②大多数开展中国家: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③我国:目前已根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④全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兴旺国家的人口死亡率不一定比开展中国家的低许多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仍属于“传统型〞模式,且人口的死亡率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

相反一些兴旺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虽然已经属于“现代型〞模式,但是由于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大,在不同年龄段人口死亡率中老年人口的死亡率比拟高,往往使这些兴旺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反而比开展中国家的高。

(2)开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不一定属于“传统型〞模式当前,绝大多数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传统型〞模式,但有些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转变为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如古巴。

2020-2021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含解析

2020-2021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1单元第2节第1课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含解析第二节地球公转的意义第1课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

通过模拟演示,了解地球公转的特征。

(地理实践力)2.理解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综合思维)3.结合“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

(综合思维) 4.运用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初步树立物质运动的世界观。

(人地协调观)一、地球公转的特征1.概念: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的轨道平面叫黄道平面.2.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

(2)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称为1恒星年。

(4)速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特征近日点1月初速度较快远日点7月初速度较慢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黄赤交角(1)概念: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2)图示:黄赤交角(如下图)(3)表现: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移动轨迹(2)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作1回归年.[特别提醒](1)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的度数(2)黄赤交角度数+极圈度数=90°(3)黄赤交角度数=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1.概念(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

2.变化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3.变化规律(1)纬度分布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节气最大值地区最小值地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各纬度地区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北半球各纬度地区二分日赤道极点(1)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北半球是夏季;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北半球是冬季。

中考地理公式大全(打印版)

中考地理公式大全(打印版)

中考地理公式大全(打印版)
一、地理定位公式
1. 经纬度转换公式:
- 经度 = 东经起点线 + 时差 * 15°
- 纬度 = 北纬起点线 + 时差 * 15°
2. 时差计算公式:
- 时差 = (当地经度 - 东经起点线) / 15
二、地球形状与尺度公式
1. 地球周长计算公式:
- 周长= 2 * π * 地球半径
2. 地球表面积计算公式:
- 表面积= 4 * π * 地球半径^2
三、气候与天气公式
1. 求平均气温公式:
- 平均气温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2
2. 计算相对湿度公式:
- 相对湿度 = (水蒸气压 / 饱和水蒸气压) × 100%
四、经济地理公式
1. 人口密度计算公式:
- 人口密度 = 人口数量 / 地区面积
2. 城市化率计算公式:
- 城市化率 = 城市人口 / 总人口 × 100%
五、地理环境与资源公式
1. 全球资源消耗率公式:
- 资源消耗率 = 资源消耗量 / 世界总人口 × 100%
2. 可再生资源损失公式:
- 可再生资源损失 = 可再生资源总量 - 可再生资源利用量
六、自然地理公式
1. 海拔高度计算公式:
- 海拔高度 = 气压差 / 气压梯度
2. 河流流量计算公式:
- 河流流量 = 断面流速 ×断面面积
以上是中考地理公式大全的打印版,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2020高中地理地球光照图计算题规律总结

2020高中地理地球光照图计算题规律总结

高中地理地球光照图计算题规律总结1.在全球范围内(H为正午太阳高度):(1)H=90°-纬度差(纬度差是指观察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2)H二分=90°-观察点纬度(3)Hmax-Hmin:①Hmax-Hmin=黄赤交角×2=23°26′×2=46°52ˊ(非回归线之间)②Hmax-Hmin=黄赤交角+观察点纬度(南北回归线之间)(4)H差=纬度差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H差=纬度差(两观察点在直射点同侧)②同一地点不同时间,H差=纬度差(两直射点在观察点同侧)(5)当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时:①H=90°-集热板倾角②集热板倾角=纬度差(纬度差是指观察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2.在极昼范围内的重要公式(H为太阳高度):(1)H12点=90°-(观察点纬度-直射点纬度)(2)H0点=(观察点纬度+直射点纬度)-90°(3)H极点=直射点纬度(极点与直射点在赤道同侧,极点太阳高度在一天内保持不变)(4)H12点差=H0点差=纬度差(大小对调)(5)观察点纬度=[180°-(H12点-H0点)]÷2(6)直射点纬度=(H12点+H0点)÷2(7)极昼圈纬度=极夜圈纬度=90°-直射点纬度(极昼圈与直射点在赤道同侧、极夜圈与直射点在赤道异侧)3.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夹角:(1)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直射点纬度(2)晨昏线与纬线的夹角=90°-直射点纬度4.北极星高度:北极星高度=观察点纬度(北纬为正能看到北极星,南纬为负不能看到北极星,赤道为0°看到北极星位于地平线)5.日升日落偏角:日升日落偏角=直射点纬度(在有昼夜交替的地方,日升日落偏向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一致)6.日升日落早晚:(1)经度因素:地方时早晚(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日出也先日落)(2)纬度因素:昼夜长短(同一经线上,昼越长则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昼越短则日出越晚日落越早)7.昼夜长短的最大差值与纬度正相关(1)南北纬20°的昼夜最大差值=2小时26分钟;(2)南北纬40°的昼夜最大差值=5小时42分钟;(3)南北纬60°的昼夜最大差值=12小时58分钟。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的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的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的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世界人口分布1.主干知识(1)人口分布衡量指标: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

(2)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也不尽相同。

2.思维提示(1)从大洲来看: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

从各大洲来看,亚洲人口最多,占一半以上;亚洲连同非洲和拉丁美洲,则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

(2)从地区来看(如下表):人口分布地区原因人口稠密区东亚(中国东部、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东亚和南亚有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南亚西欧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区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人口稀少区北美洲和亚洲的高山地形崎岖,气候寒冷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气候干热,水资源缺乏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气候湿热南极洲、北冰洋沿岸寒冷地带气候寒冷世界人口的分布图(3)从国家来看: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

3.能力提升(1)一个地区人口密度大好,还是人口密度小好?人口分布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

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能说明和决定这个地区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只有把人口的数量、密度和经济条件结合起来,才能说明问题。

例如,有些地区人口过密,劳动力过剩,就业发生问题;有些地区人口过稀,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影响经济发展。

这些问题就涉及人口分布的问题。

因此,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人口的发展和人口的分布能够与之相适应,这是一个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2)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如下图所示:图中两个地区的面积相同,都是一平方千米,总人口数都是5,根据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可以求出两地的人口密度都是5人/平方千米。

高中地理 新高考2020年(全国Ⅰ卷)地理考试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

高中地理 新高考2020年(全国Ⅰ卷)地理考试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地理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由于新高考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考试的模式由原来的文科综合考试变成了单科考试。

新高考地理试卷与过去的全国卷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高考地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目前安排在第四天(10号)15:30-17:00(新高考全国Ⅰ卷)。

新高考地理试卷整体结构(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选择题题型分析: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选择题考点分析:选择题总体分析:①从选择题题型上来看上看,自然地理有关试题共有8道,人文地理有关试题共有7道。

从占比来看,新高考与过去全国卷相比(自然地理6道选择题,人文地理5道选择题,总共11道选择题【大致每年这样分布,可能小有差异】),基本上保持一致。

15道选择题中有13道是中国地理试题,2道世界地理试题,显然,中国地理占比较大,这一点与过去全国卷基本保持一致,中国地理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一个重中之重。

②从考点上来看,涉及到的自然地理知识有地质构造、水文特征、自然带、时差计算、地形剖面图,这与过去全国Ⅰ卷基本保持一致。

这两年减少了对太阳运动和大气运动的考察,对于水文地理,地质构造,自然带等知识加大了考察力度,难度上有所降低。

③人文地理考察的是三大核心主干知识,城市化、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从考题设置上,题目比较常规,主要是农业与工业发展的条件与区位因素的考察,与过去全国卷相比基本上保持一致,这也体现了高考试卷的稳定性。

④总体来看,选择题部分在题量上与过去相比有所增加,但是在考点上基本保持稳定,考试内容仍然避开了较为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有利于考生的稳定发挥。

同时,新高考除了第二组选择题,其他题目均配有相关地图,图文材料题与过去相比有所增加,需要学生能够从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这一点在平时训练中也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非选择题题型分析: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非选择题考点分析:非选择题总体分析:①从题型来看,自然地理有3道大题,人文地理有1道大题,显然自然地理的占比更大,而自然地理中水文地理占据了2道大题,锋面与气候占据了1道大题。

高中地理的计算题

高中地理的计算题

高中地理的计算题
高中地理的计算题通常涉及地理坐标、时区、距离、面积、人口等方面的计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地理计算题示例:
1.经纬度计算:
给定两个地点的经纬度,计算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或相对方位。

例如:A地的经纬度为(30°N, 120°E),B地的经纬度为(40°N, 130°E),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2.时区计算:
给定一个地点的经度和标准时区,计算该地点所属的时区。

例如:某地的经度为110°E,求该地所属的时区。

3.面积计算:
给定一个地理区域的经纬度范围,计算该区域的面积。

例如:某地区的经纬度范围为(30°N-40°N, 110°E-120°E),求该地区的面积。

4.人口密度计算:
给定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面积,计算该地区的人口密度。

例如:某地区的人口为100万,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求该地区的人口密度。

5.海拔计算:
给定两个地点的海拔和它们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其中一个地点的海拔。

例如:A地的海拔为1000米,B地在A地上方500米,求B地的海拔。

这些只是高中地理计算题的一些示例,实际考试中可能还有其他类型的计算题。

为了应对这些计算题,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和计算方法,并多做练习题以提高解题能力。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讲 地图与地理图像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讲 地图与地理图像

第2讲地图与地理图像初中课标·内容要求新课程·素养要求初中教材·对应内容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世界地理]上册—2.常见地理图像:区域图、示意图、统计图、等值线图、景观图等。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初高中地理各册山东卷22幅图;北京卷20幅图;天津卷28幅图;海南卷12幅图;浙江卷35幅图;上海卷14幅图一、地图基本要素1.比例尺(1)比例尺的基本含义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方法数字式1∶7 000 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7 000 000厘米,即70千米线段式(2)利用比例尺量算两点间的距离第一步:量算两点间的图上距离,单位一般为厘米;第二步:找出图中的比例尺;第三步:统一单位后再套用公式,计算两点间的实地距离,单位一般为米或千米。

[易误辨析]绘制地图时,比例尺是否可以随意选取?提示不可以。

绘制地图时,比例尺大小的选取需要综合考虑地图所表达内容的详略、所表示地区实际面积的大小以及所绘图的图幅大小等。

2.方向判读图示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四个方向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与箭头相反的方向为南方,垂直于箭头方向左侧是西方,右侧是东方3.图例和注记(1)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2)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来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

二、地图的选择1.根据目的选择地图2.根据需要选择地图三、常见地理图像1.区域分布图区域分布图突出“知地明理”,是提供地理信息的重要方式,可以涉及不同的区域。

这类图用各种图例、文字、数字等来记载和传递地理信息。

主要类型如下:联分布图地理事物分布内在联系 区域地理环境或地理事物演变分布图区域地理环境演变 区域地理事物的演变2.地理示意图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显示地理事物的结构或相互之间的联系。

2020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2020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高中地理中的计算大全

高中地理中的计算大全

高中地理中的计算大全
1.人口密度的计算:
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地区面积
2.城市化率的计算:
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总人口×100%
3.城市增长率的计算:
城市增长率=(现在城市人口-过去城市人口)/过去城市人口×100% 4.增长速率的计算:
增长速率=(现在数值-过去数值)/过去数值×100%
5.总产值的计算:
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服务业总产值
6.土地利用率的计算:
土地利用率=用于农业的土地面积/总土地面积×100%
7.农业人口比例的计算:
农业人口比例=农业人口/总人口×100%
8.城市人口比例的计算:
城市人口比例=城市人口/总人口×100%
9.铁路网密度的计算:
铁路网密度=铁路总长度/地区面积
10.公路密度的计算:
公路密度=公路总长度/地区面积
11.电力消耗量的计算:
电力消耗量=电力用量/人口数量
12.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
水资源供需平衡=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量
13.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
GDP=消费+投资+净出口
14.人均GDP的计算:
人均GDP=GDP/总人口
15.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经济增长率=(现在GDP-过去GDP)/过去GDP×100%
16.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
17.教育程度指数的计算:
教育程度指数=(大学生人数/总人口)×100%。

教育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20年修订

教育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20年修订

教育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地理学不仅关注宏观地理环境的演变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还关注微观地理环境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为了切实提高高中地理教育的质量,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教育部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了2020年的修订。

二、修订目的1. 适应时代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地理科学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修订课程标准可以使地理教育更加接近新的地理领域,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提高学生对地理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2. 满足社会需求:新时代对高中毕业生地理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地理科学的研究成果需要更多地应用到社会和生产实践中,修订课程标准可以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

3. 提高教学质量:修订后的新课程标准更具前瞻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可以推动地理教学更加深入、生动、灵活、多样,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课程内容1. 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2 地图的基本原理和表达方法1.3 地球与地图的结合应用2. 宇宙中的地球2.1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环境2.2 地球与宇宙的关系3. 地理区域划分3.1 地球的物理地理区划3.2 地球的人文地理区划4.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4.1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2 自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 人口与城市6. 区域可持续发展四、课程教学要求1.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际能力。

2. 提倡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际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5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5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5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新课标·内容要求新课程·素养要求新教材·对应节次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自转)的地理意义。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选择性必修1]1.1;1.2北京卷第6题;浙江卷第20题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1)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4.周期时间旋转角度意义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360°59′昼夜交替周期5.速度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为15°/h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零[思考] 航天发射基地为什么多选择在低纬度地区,并且选择海拔较高的地区? 提示 ①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②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发射时节省燃料。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弧线AOB 为晨线。

(2)形成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地球不停地自转(3)交替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易误辨析] 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有何区别?提示 昼夜现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是由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决定的。

昼夜交替是一个动态概念,主要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2)规律⎩⎨⎧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3)时区与区时 名称区时时区属性时间范围产生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关系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3.国际日界线(1)目的: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

2020年高考一轮(4)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

2020年高考一轮(4)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基础巩固 4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基础夯实)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轨道与速度1.如何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提示①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 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 7月初,夏至日为 6月22日前后。

②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

(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移动,形成四季更替。

2.如何区分春分和秋分?提示春分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秋分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

②决定了五带的范围a.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b.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③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a.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

b.南、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3.若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提示若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则热带范围将增加(减少)2°,寒带范围将增加(减少)2°,温带范围将减少(增加)4°。

4.若黄赤交角变为0°,对气候、四季和五带有什么影响?提示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将不会再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就不会形成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地球上将不会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也不会出现五带。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专题04 “计算类”选择题答题技巧-2024年高考地理(原卷版)

专题04  “计算类”选择题答题技巧-2024年高考地理(原卷版)

专题04 “计算类”选择题答题技巧关于地理计算类问题,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加以介绍和归纳讲解,但在以能力考察为命题原则的高考中,却经常会考察考生运用数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地理事物需要进行数字统计、测量、计算,才能得出结论。

【题型分析】高考中的地理计算一般考查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需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但是因为此类问题的题干常以图表或材料的形式呈现,需要从图表或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然后进行计算,所以难度较大。

【命题方向】(1)地球运动类(包括:时间计算、太阳直射点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昼夜长短计算等)(2)比例尺、经纬网计算类(3)人口问题类计算(包括:人口密度计算、自然增长率计算、城市化水平计算)这类题除需临发挥外,更需要考生在平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狠抓规律和原理的应用。

一.地球运动类计算(一)计算时间和日期范围的模式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以及日期范围的计算使用的都是同一个计算模式。

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根据材料提供的已知地点及时间,推算某地是某时(或根据时间推算在某地)。

具体的解题步骤:【解题步骤】① 找出两地经度,将东经度放东边,西经度放西边的模式进行分布。

① 据经度差计算时间差:15°=1h,1°=4min① 东加西减。

超过24,加一天,负数加24,日期减一天。

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1、时区数=经度/15(如果出现小数就四舍五入)2、时区数=经度/15=商……余数(如果余数小于7.5度,则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度,所在时区=商数+1)注意: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如:东经100度在(东七区)100/15约=7 或100/15=6……10(余数大于7.5度)所以东经100度在东七区。

【扩展】根据时间推算在某地的原理相同,根据东早西晚原理,把时间大的放东边,时间小的放西边。

根据时间差推算经度差,即可根据已经地点的经度进行推算。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0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0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02020年,中国教育部正式发布了《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个新的标准对国家高中地理教育改革带来了重大变化。

该标准旨在促进中国高中地理教育的全面、系统、有效发展,并特别强调加强高中生地理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科技应用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0》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强调对地球系统相关知识、现象和问题的系统性认知和分析。

同时,在课程内容中着重介绍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人文地理,中国的特色文化和自然环境,以及世界各地的地理现象和空间结构特征。

在此基础上,学生将学习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如地图学、遥感学、地理信息系统等,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信息应用技术。

学生还将学习全球化时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期增强青少年负责任的环境意识。

其次,《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0》强调要加强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和科学研究能力。

学生将学习不同地理学术分支的实践方法,了解基本的科学研究过程,并能够根据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设计地理教材和实验,并能够进行有效的地理实验演示,以及实施地理实践教学活动。

最后,《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0》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数字地理思维能力。

在这个方面,学生将学习地理信息编辑和分析能力,以及从多种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并要求他们能够使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来实现地理教学。

总之,《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0》的出台对中国高中地理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学习内容,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行动空间。

未来,通过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0》,中国高中地理教育将取得长足进步,为青少年培养全面实际的地理知识和技术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江苏省2020年高中地理 暑期作业第1讲 点击四穴位疏通等高线地形图(高考复习适用)

江苏省2020年高中地理 暑期作业第1讲 点击四穴位疏通等高线地形图(高考复习适用)

第1讲点击四穴位疏通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球地图部分的重点学问,是最常见的高考图。

数值、弯曲、疏密、闭合,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四个穴位,点中即把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领,能精确解读试题,这也是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最重要环节。

一、点中“数值”穴,疏通凹凸关系数值是等高线地形图最重要的信息,抓住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和变化,可全面把握等高线所示区域的主要信息。

1.推断地势凹凸(1)主要依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

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

如下图中河流四周地势低,西北角地势高。

(2)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有时又叫降坡线。

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可依据示坡线来推断地势降低的方向。

如下图中ABE为高点,CD为低点。

2.判读地形类型等高线的数值反映了区域的地形类型和特征。

推断地形类型需生疏五种基本地形。

(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

(2)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3)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

(4)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

(5)盆地:海拔没有肯定标准。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6)海岸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3.推断相对高度计算公式:H相=H大-H小(适用于位于不同等高线上的两个点);(n-1)d≤H相 <(n+1)d(适用于不在等高线上的两个点)说明:n代表所求两点之间等高线的数量,d代表等高距。

例1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Ⅰ);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Ⅱ)。

据图Ⅱ,描述图Ⅰ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

总结感悟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地形凹凸由数值大小打算,数值大小辨别一方面依据五种地形的高度范围,另一方面依据同一幅图中不同区域数值大小比较,判定凹凸。

二、点中“弯曲”穴,疏通岭谷河脊实际地形区的等高线大多不是规章的同心圆,而是局部有较大弯曲,这些地形部位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以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地理试题为例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以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地理试题为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是各学科高中教材编写、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1]不仅是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验证课程改革是否有效落实的重要依据。

因此,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应努力契合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内容要求,保障试题的质量,进而通过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业能力,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

国外对课程标准与测评试题之间的一致性研究较为成熟,且部分研究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检验,如美国学者波特等人研究开发的实施课程调查(以下简称“SEC”)工具,[2]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对于研究我国如何有效命制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试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采用SEC工具对2020年新高考地理全国I卷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之间的一致性水平进行量化分析,结合一致性分析模型的数据结果,对高中地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高中地理教师日常测评提出改进建议,为落实新高考制度提供研究依据。

一、研究方法1. SEC 一致性分析范式SEC一致性分析范式是一个通用的量化研究范式,首先根据研究对象构建“内容主题×认知水平”二维矩阵,然后通过波特一致性公式的计算结果来检验研究对象之间的一致性水平,是量化分析课堂教学、新课标、测评等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中的任意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关系的重要工具。

为了验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试题与新课标之间的一致性,本研究将新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和2020年新高考全国I卷地理试题分别编码到二维矩阵中,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波特一致性系数。

公式中,P为一致性系数,结合矩阵中的每个单元格数据,即X i ,Y i 值,能够以内容图谱的形式反映出新课标与高中地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试题在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上的不同重点之间的差异。

[3]此外,矩阵表格中行、列的小计部分的数据仍然具有统计意义,因此结合该部分的数据绘制柱状图,对高中地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试题与新课标进行比较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时间的计算
1、求时区:
时区数=已知经度/15°(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2、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3、求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经度差(东加西减)
二、太阳高度的计算
1、求正午太阳高度:
H=90°-︱纬度差︱(纬度差指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之间的差)
2、求子夜太阳高度:
H=︱纬度和︱-90°(纬度和指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之间的和)
3、求南北两楼的楼间距:
L=h•cotH(h为楼高,H为该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
三、昼夜长短的计算
1、求昼长:
(1)昼长=昼弧∕15°
(2)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3)昼长=24-夜长
(4)昼长=(12-日出地方时)×2
(5)昼长=(日落地方时-12)
2、求夜长
(1)夜长=夜弧∕15°
(2)夜长=24-昼长
(3)夜长=(24-日落地方时)×2
(4)北半球某纬度的夜长=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
四、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1、求日出时刻:
(1)日出时刻=当地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
(2)日出时刻=12-昼长∕2
2、求日落时刻:
(1)日落时刻=当地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2)日落时刻=12+昼长∕2
五、球面距离的计算
(1)赤道和经线上的距离111Km×度数
(2)纬线上的距离=111Km×度数•COSθ(θ为当地的纬度)
(3)对趾点的计算:经度互补,一东一西;纬度相等,一南一北。

六、比例尺的计算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缩放图幅面积=原图幅面积×比例尺缩放的平方
七、相对高度的计算
(1)陡崖相对高度:(n-1)d≤H<(n+1)d(n为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H=T∕6°×1000米(H为两地相对高度,T为两地温差)
八、有关人口的计算
(1)人口密度=人口数∕总面积
(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3)生育率=出生人口数∕育龄妇女数
九、地理坐标的计算
(1)利用正午太阳公式求当地纬度
(2)当地纬度=北极星的仰角
(3)当地经度=已知经度±1°∕4分钟×时差
十、地球自转速度的计算
(1)角速度=360°∕24小时=15°∕小时
(2)线速度=周长∕时间=2∏RCOSθ∕24小时(R 为地球半径,θ为当地纬度)
1、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奋斗,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

20.6.156.15.202021:4921:49:56Jun-2021:49
2、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

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五日2020年6月15日星期一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21:496.15.202021:496.15.202021:4921:49:566.15.202021:496.15.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6.15.20206.15.202021:4921:4921:49:5621:49:56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Monday, June 15, 2020June 20Monday, June 15, 20206/15/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9时49分9时49分15-Jun-206.15.2020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20.6.1520.6.1520.6.15。

2020年6月15日星期一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五日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21:4921:49:566.15.2020Monday, June 15, 2020 亲爱的用户: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