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
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例如托马斯?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
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这一角色。
2.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理性预期理论及其对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的启示
理性预期理论及其对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的启示[提要] 本文从理性预期理论的源起研究出发,阐述理性预期理论的产生背景、核心思想和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政策主张。
在此基础上,结合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提出理性预期理论对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理性预期;通货膨胀;高校管理一、理性预期理论的起源一种经济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密切相关的,理性预期理论就是这样。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滞涨”阶段,即经济停滞、大量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这种现象是无法用战后的主流经济学流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解释的。
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困境下,以约翰·穆斯和罗伯特·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了自己的政策主张。
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说过,理性预期革命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六次革命,由此可见理性预期理论在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地位。
20世纪六十年代初,约翰·穆斯提出了“理性预期”的概念,这可以看作是该学派的源起。
穆斯认为,所谓理性预期,是相对“适应性预期”而言的,适应性预期就是运用某经济变量的过去记录预测未来,反复检验和修订,采取错了再试的方式,使预期逐渐符合客观的过程。
而理性预期不同,它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
这种预期之所以称“理性的”,因为它是人们参照过去历史提供的所有知识,对这种知识加以最有效利用,并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才做出的一种预期。
经济行为主体的理性预期是主动的,是在事先掌握了充分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判断产生的。
因此,他们的决策是有根据的,不易于被市场中的假象所迷惑。
之后卢卡斯等人循着理性预期的思路,阐发了一系列相关理论,并猛烈批评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理性预期理论实际上是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理性经济人的理性行为分析的扩展与补充,它是沿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思路进一步展开其理论分析的。
传统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假定是指在静态的均衡分析下表现为即时、短期地追求最优化;理性预期指的是在长期动态分析下,经济活动主体仍能够使经济行为不断实现最优化。
第14章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上课)
以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威廉姆森、诺斯和波斯纳等人为代表 的新制度经济学、新经济史学派和法律经济学派。
4.战后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对立
除了上述国家干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相关流派,二战后随 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一些非主流经济流派也获得了长足进 步,比如: 瑞典学派 熊彼特的创新经济理论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加尔布雷的新制度学派 激进经济学派等 都对当今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 (第五版)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 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 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 之大成的理论体系。
一.新古典综合派
用萨缪尔森的话来说就是“星期一、三、五,我可以是一名 萨伊定律的侍从,而星期二、四、六,我却可以是一名凯恩 斯分子。” 萨缪尔森指出,利用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市场 经济活动,能够使一国经济趋于稳定的增长,实现充分就业 。在此前提下,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将再度适用。 1960年代后期滞胀的出现,严重打击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地 位,遭到了新剑桥学派、货币主义的严重抨击。在这种背景 下,萨缪尔森在其第八版《经济学》中,改旗易臶,吸收了 其他学派的观点,加强了对社会总供给的分析,自称“后凯 恩斯主流经济学”。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弗里德曼生于纽约布鲁克林。1932年在拉特格斯大学毕业,1933年获芝加 哥大学硕士学位。1935~1937年在美国自然资源委员会工作,1941~1943年在美 国财政部赋税研究署工作。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去芝加哥大学 任教,1948年任该校教授。1977年退休后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 1967年,任美国经济学协会主席。1969~1971年任尼克松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委 员。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金。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中世纪经济学: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问题。
2、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期,国家支持商业资本,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之源,主张少买多卖积累原始资本。
3、古典主义经济学: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认为生产是社会财富之源,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通过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支配经济生活。
4、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提出了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主张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盲目生产,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一、古代经济学的萌芽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加图、瓦罗、珂鲁麦拉等人的著作中。
古罗马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主要是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二、中世纪的经济学中世纪经济学的主要代表是被奉为“神学泰斗”的托马斯·阿奎纳。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甚至还有退步。
三、重商主义15 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
西方经济学流派题库及答案
一、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二、凯恩斯在哪些方面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进行了革新三、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是如何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的现象的新古典综合派在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现象时主要包含哪些理论四、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五、新剑桥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六、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七、实际工资粘性理论;八、信贷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怎么评价九、现代货币主义者的经济政策主张有哪些十、拉弗曲线;十一、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十二、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十三、科斯定理;十四、什么是逆向选择怎样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十五、委托代理问题及解决途径二、简答题1、什么是李嘉图等价你如何看待该定理2、新古典综合派的含义、代表人物;3、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特点;4、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都有哪几种预期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代表人物;6、弗莱堡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8、供给学派是怎么说明边际税率调整原则三、论述1、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展开了哪些争论2、新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的区别和联系3、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主义,理论和政策上的争论;4、两剑桥之争是指主要争论点在哪一、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1、第一次革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版;批判传统的重商主义,主张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2、第二次革命:19世纪70年的边际革命;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论提出质疑,主张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3、第三次革命: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强调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4、第四次革命:20世纪5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的产生;5、第五次革命: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提出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提出批判;6、第六次革命:20世纪70年代的理性预期革命;二、凯恩斯在哪些方面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进行了革新1、就业领域:反对萨伊定律;2、利息理论:认为利息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供应量;3、工资理论:认为只要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存在“非自愿失业”,而不是由单个的劳动市场供求决定;4、货币理论:有效需求对物价变动起根本作用;5、分析方法上:侧重总量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侧重于总量分析;三、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是如何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的现象的新古典综合派在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现象时主要包含哪些理论1、认为微观经济部门供给的异常变动造成的;2、认为是微观的财政支出结构变化造成的;3、认为是由微观的市场结构特征决定的;四、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核心是“需求管理”思想;通过政府积极的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对社会的总需求进行适时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主要目的是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包括:1、20世纪50年代的补偿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60年代提出充分就业政策;“奥肯定律”中,认为失业率每超过4%自然失业率以上1%,就会带来2.5%左右的产出损失率;3、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失业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政策主张得到进一步完善;主要内容有:1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松紧配合的方式;2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3采取收入政策和分配政策;五、新剑桥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1、改革现有的税收制度,实现收入均等化;2、实行“福利政策”以缓解富裕中的贫困现象;3、对投资进行全面的管制;4、实行进出口管制制度;5、政府实行运用财政预算中的结余来购买私人公司的股票,将部分公司所有权转化到国家手中,从而调整收入分配,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六、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1、市场的不完全性和非市场出清;市场不完全性是指市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无法达到理想的完全竞争状态;非市场出清是指发生供给或需求冲突时,工资和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的状态,而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调整;2、经济当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3、理性预期假设;七、实际工资粘性理论主要包括: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和局内人—局外人模型;1、隐形合同是指:持风险中性态度的厂商与持风险厌恶的工人之间的某种稳定收入的非正式协议;隐含合同论就是运用这种非正式合同即隐性合同来解释工资与非自愿失业之间的关系;2、失业滞留论和局内人—局外人模型失业滞留论提出:长期均衡失业即古典经济学家所说的“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就业率留滞情况相关;他们认为自然失业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受到前期失业率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劳动市场的均衡水平也是随机多样的,而不是唯一的;局内人—局外人模型指出:工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职人员而不是失业工人,而且,长期失业者对工资调整几乎没有影响;3、效率工资论效率工资论注重工资的激励作用;它认为,劳动生产率依赖于厂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保持效率,厂商愿意给工人支付高工资;然而高工资造成了劳动市场不能出清,从而出现失业,总产出只能在低于最优均衡水平上达到均衡,经济处于衰退状态;这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国家会出现高工资和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八、信贷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怎么评价主要内容:1、利率的选择效应和信贷供给由于信贷市场是信息不完全市场,厂商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在所贷款项投资于哪些项目,投资风险和期望收益方面的信息知道的比厂商少,因此银行只能通过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来确定厂商的还款概率,推测贷款的风险;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利率的增加能提高银行的收益,它是利率对银行的直接影响;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较高的贷款利率会使那些有良好资信的厂商不再申请贷款,而那些资信度低,乐于从事风险投资的厂商会继续申请贷款;当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相抵销时的利率是银行的最优利率,这时银行收益达到最大化;通常银行的最优利率低于市场出清时的利率,所以,信贷市场出现配给;即为了增加正向选择效应,贷款利率不会提的特别高;因此,信贷市场通常是通过利率和配给的双重作用下达到均衡;2、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和信贷配给这一效应与贷款的可靠性密切相关;银行一般不通过增加贷款抵押品来满足信贷市场对贷款的超额需求,而是通过贷款抵押品的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来推断贷款的风险性,测定厂商还款概率,确定预期收益;贷款抵押品的正向选择效应:当信贷市场存在超额需求时,银行通过提高贷款抵押品水平来增加贷款可靠性,减少坏账的风险,增加银行收入;同时,控制了借款者对贷款的需求;贷款抵押品的逆向选择效应:贷款抵押品的递增会增加贷款的风险,降低还款的可能性;银行可以根据贷款抵押品的“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来确定最低的抵押品水平;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银行通常将抵押品水平或信贷—证券比控制在最优水平,以鼓励偏好风险的厂商多贷款,限制高风险厂商贷款,信贷市场出现配给;即银行为了实现利率最大化,往往将抵押品水平或贷款—证券比控制在最优水平,以鼓励偏好风险的厂商进行贷款,限制高风险厂商贷款,信贷市场出现配给;评价:1、拓展了西方经济学中信贷市场理论的研究领域;凯恩斯从银行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研究了利率的激励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提出了“信贷配给论”;2、同时凯恩斯指出,在信贷市场中,利率机制和配给机制都起作用;两者之间相互协调来满足信贷市场上的信贷需求;同时,“信贷配给论”还指出,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借款者对经济环境变动的反应具有多样性,信贷市场会出现多重均衡利率;3、“信贷配给论”还指出,政府干预能提高信贷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风险,稳定金融;提出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是,借款者还款概率不可观察,且借款人之间还款概率极不相同;这种差异越大,政府干预的效果越明显;不足:没有将信贷配给论和产品供给论有效的结合;九、现代货币主义者的经济政策主张有哪些1、※“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弗里德曼认为只要控制货币供应量这一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把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固定在同预计的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水平,这样就能避免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2、※“收入指数化”方案;将收入和物价水平相联系,使其根据物价水平的变动而调整;这样就可以消除通货膨胀过程中带来的不公平,减少非法收益,减轻通货膨胀;3、※实行浮动汇率制;认为浮动汇率制是一种自动调节机制;有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均衡的自动维持,能减轻国际收支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这对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发展不受限制的多边贸易极为有利;十、拉弗曲线主要命题是:总是存在着能产生同样税收收益的两种税率;1、当税率为0时,政府税收收入为0;2、当税率为100%时,由于人们的全部收入都会被政府以税收的形式拿走,从而他们不愿再劳动,此时即使税率是100%,但由于人们没有收入来作为税收,此时的政府收入也为0;3、当税率在0---100%之间时,政府才能获得收入;此时,当税率处于一个特定区域时,政府的财政收入随着税率的上升而增加;但是当超过这一个临界点时,由于人们积极性的下降,从而导致生产率下降,创新性下降,从而导致政府的税收收入随着税率的增长而下降;拉弗曲线的图见课本171页十一、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1、货币政策无效性,是指货币供给中的可预期部分对就业、产量和其他实际变量均无影响,其中不能预期的部分或货币供应量的意外的不规则变动,虽然能对上述变量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起作用只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和波动;因此,※政府的经济政策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内都是无效的,其结果都是引起通货膨胀;※2、根据政策无效性命题,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即便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也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垂直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不存在任何的替代关系※;3、在现实生活中,中央银行总是按照某种连续一贯的规则来制定货币政策,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能够了解和掌握这一规则,并据此形成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指导自己的经济决策;因此,即使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也不会降低利息率的效果,只能引起名义利息率的迅速上升;由于价格水平也在同时上升,所以实际利息率和其他实际经济变量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由于人们的理性预期,※政府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无论在何时对于降低利息率、刺激总需求、扩大就业和增加产量等,都将是无效的,其结果只能是通货膨胀;※十二、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巴罗利用理性人假设,认为在本质上,征税和举债是等价的,因而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既不会带来好处,也不会带来坏处;即当政府出售债券以弥补减税的收入损失时,理性预期者认为政府借债只是一种对他推迟了的纳税,他们不是花掉这笔钱而是将因减税得到的这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应付将来的税收负担;因为对总个社会来说,举债的效果跟征税是一样的;十三、科斯定理科斯第一定理:在交易成本和费用为零的状态下,不管产权起初是如何界定的,市场交易都将导致资源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科斯第二定理:一旦考虑到市场的交易成本或费用时,合法权利的原先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都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十四、什么是逆向选择怎样解决逆向选择问题逆向选择:指由于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一般是卖方的信息比买房更多,更准确,市场上会发生质量好的商品被挤出市场,而质量差的商品被留在市场上的情况;其结果是造成市场的萎缩;解决途径:1、设计和制定某种制度、机制和契约,使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愿意公开其私人信息或愿意提供真实的信息,从而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激励私人公开信息2、设法由掌握信息的交易方来制定价格,采用优质优价的原则,并通过契约保证其价格高低与其商品质量的高低相一致,由此保证价格信息的可靠性;具有信息优势者定价,并通过契约来约束3、通过国家或权威部门的计划来代替市场;十五、委托代理问题及解决途径代理人: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委托人:不具有信息优势并且其行动受代理人的私人信息约束的一方;委托代理问题就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的存在,导致代理人的行为结果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值解决途径:设计一种激励机制,诱导代理人去努力实现委托人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具体包括:1、实行利润分成制,委托人和代理人共享利润,共担风险;2、收取租金;3、建立某种激励制度或激励机制,使得代理人的报酬与企业的利润挂钩;总之,要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仍然是从组织,制度,机制和契约等角度来分析;一、名词解释1、科斯定理: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中,由于外部性具有相互性,产权初始的界定状态不会影响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化;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引导外部性所涉及的双方进行产权的相互交易,使资源配置流向高效率的方向,从而导致社会产出的最大化;2、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3、充分就业: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即没有非自愿失业;4、逆向选择: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5、滞胀:即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按相同方向变动,越来越高的通货膨胀率伴随着越来越高的失业率;6、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7、价格粘性: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名义价格粘性指名义价格不能按照名义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化;实际价格粘性是指各类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有粘性;8、萨伊定律:供给创造了它自身的需求,更多的供给表示有更多的需求,需求量始终与供给量作同比例增加,总供给和总需求必然是恒等的;因而不存在需求不足,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和大量的失业;9、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k=y/J ,其中Y 表示国民收入的变化,J 表示支出的变化10、公共选择理论:是当代经济学领域中一个相对较新的理论分支与学说;它帮助人们理解和加深对公共产品、公共权力、公共选择等核心概念的认识,主要从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视角介绍国家的起源、政府的权利和义务、公共所有权、公共资源、公共政策、宪法、宪政、共和、民主和自由、市场与国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或者简单地说,是将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法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等其他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领域11、新剑桥学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发展到20世纪50~60年代时在英国剑桥大学形成的一个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支派;新剑桥学派以将“凯恩斯革命”进行到底作为自己经济理论研究的历史使命,强调历史分析,反对均衡分析;主张经济理论的统一性、反对折中主义;12、理性预期:在决过程中,经济当事人会充分利用他所获得的信息来进行对未来结果的预期;13、拉弗曲线:描述税率与政府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当政府的税率较低,政府税收收入和税率同方向变化,即税收随着税率提高而增加;当政府要求较高的税率,政府税收收入和税率成反方向变化,即税率提高,政府的税收反而减少;14、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二、简答题1、什么是李嘉图等价你如何看待该定理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从表面上看,一税收筹资和以债券筹资并不相同,但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都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从而,在将来偿还的时候,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那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的数量与征税的情况一样;意义:Ⅰ李嘉图等价定理揭示了政府举债的实质,公债无非是以公众未来的税收替代了眼前的税收,消费者的纳税义务并没有消除,只是推迟了而已,即公债是延迟的税收;Ⅱ巴罗提出的当前和未来的每一个消费者都始终关心他自己及后代消费的这一论点,引发出政府是否必须用增加税收的方式来偿还政府债务的问题;Ⅲ公债在现代社会已成为各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Ⅳ 政府债券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公众的消费支出,进而影响国民收入水平;2、新古典综合派的含义、代表人物;含义:只要适当地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就可以使我们混合经济不会过份的繁荣和萧条,能够达到健全的前进的成长;如能理解这个基本点,那么小规模微观经济学的老古典原理,即它缺乏现实妥当性的论点,也就会自然消失;总之,如果坚持收入决定的近代分析,那么也就确认作为古典派基础的价格原理;所以现在的经济学家被认为是能够填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鸿沟;代表人物:阿尔文·汉森、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洛、弗兰克·莫迪利安尼、劳伦斯·克莱因、阿瑟·奥肯;3、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特点;Ⅰ 研究对象:政府干预和福利经济学的缺陷和局限Ⅱ 方法论的特点:1经济学是一门交易科学;公共学派认为,经济学不是一门选择科学或资源配置理论,而是一门交易科学或市场理论;政治市场上的基本活动也是交易,政治是个人、集团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政治过程和经济过程一样,其基础是交易动机、交易行为,是利益的交换;市场是自动交易过程的制度体现或组织全体成员之间的复杂交易或契约;经济学就是研究具有不同利益的个体之间的交易或协商的关系,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组织下通过交易来谋取相互利益,而不同的社会组织就是人们进行合作行动的结果;2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公共选择学派被个人看成是评价、选择与行动的最基本单位,布坎南强调,无论是在集体活动还是在私人活动中、在市场过程还是政治过程中,个人都是最终的决策者、选择者与行动者,而不管产生总体结果的过程与结构有多复杂;3经济人理性原则与利己主义本性;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公共选择活动中,个人同样是追求某种最大个人利益,或者是追求某种值得追求的目标或有价值的东西,它可能是效用,也可能是净财富,还可能是社会地位、名誉等,总之是认为个人总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4、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都有哪几种预期1简单预期:这种预期仅以预测时本期的某一变量为参数决定下期的行动;因此, 这种预期往往是幼稚的、简单的, 但在信息闭塞的乡村却普遍存在;2外推预期:这种预期以过去经济变量的水平为基础, 根据其变化方向的有关信息作出推断;这种预期无疑比简单预期进了一步.3理性预期:在决过程中,经济当事人会充分利用他所获得的信息来进行对未来结果的预期;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代表人物;1政策主张:过多的政府干预只能引起经济的混乱,为保持经济稳定,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政府的任务只是在于为私人经济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可以使人充分了解的环境,因此,需要的是稳定的经济政策,而不是积极行动主义政策;2代表人物:罗伯特·卢卡斯、托马斯·J.萨金特、罗伯特·巴罗、尼尔·华莱士6、弗莱堡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基本观点:弗莱堡学派在欧根提出的“理想类型概念”基础上,创立了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认为社会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全民福利”为基目标;强调社会市场经济秩序要以自由市场机制的调节为主;反对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有任何垄断形式存在,提出自由原则和国家有限干预原则;政策主张:Ⅰ 颁布“防止限制竞争法”;Ⅱ 实行“劳资共同决策”制;Ⅲ 管住货币,稳定物价水平;Ⅳ 力图保持财政预算平衡;Ⅴ 促使工人非无产阶级化;Ⅵ 社会保障政策;8、供给学派是怎么说明边际税率调整原则1供给学派归纳了关于边际税率的三个命题:一,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而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工作积极性;二,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降低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鼓励投资,提高资本存量;三,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量的大小不一定按统一方向变化,甚至还有可能按相反方向变化;2供给学派认为,降低边际效率不但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供给能力,还可能最终解决财政赤字和通胀问题,因而减税成为他们政策主张的核心内容;3供给学派除了分析减税效应,还分析了减税的原则、时机、规模与方式等;在减税方面,他们主张,减税并不是削减平均税率,而是削减边际税率,在此前提下,对所有税收等级的减税百分比都相同,税收的累进性质并未改变;供给学派认为,减税带来的经济增长会扩大税基,从而会使赤字容易弥补,因而减税宜早不。
经济学八次革命
反对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商品中所包含的客观的 劳动量,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这是一种与古典经 济学家截然对立的主观价值论。 边际主义者强调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市场上的定价与资源的稀缺性相关 , 稀缺性与主观评价成正比,从而决定产品或要素的价值。 将高等数学引入经济分析-开创了经济研究方法论的革命。 将生产与流通、国内与国外的各种经济综合为一个整体。(古典经济 学之前偏重流通,古典经济学偏重生产) 均衡分析是经济研究的基本思路。
均衡分析适用于消费者均 衡、生产者均衡,微观均 衡、宏观均衡等等。
DS
6
边际主义学派与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第二次革命
意义:
新古典经济学是古典经济学的延续,但它是以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 来论述自由放任思想。 研究方法论上的革命,使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将资源配置作为经济研究的中心。 使经济学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8
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和凯恩斯革命 —经济学第三次革命
新古典经济学就有两个含义,一个仅指边际效用学派和马歇尔经济学 ,另一个则将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包括在内,统称为新古典经 济学。
在理论上,凯恩斯反对萨伊(1767-1832)定律(属于古典经济学) ,萨伊定律认为供给本身创造自己的需求,需求是供给的函数。凯恩 斯从理论上推翻了这种观点,认为供给是需求的函数,从而抛弃了“ 储蓄会自动地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由于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 向规律,资本边际收益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的作用,导致有效需求 不足,从而必然产生大规模失业,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凯恩斯从理 论上说明了市场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和非均衡趋势。
创立了包括国内与国外经济的比较系统的经济学理论。
经济人理论-奠定了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前提。
经济科技常识
西方经济学理论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古典经济学——从 17世纪中期开始到 19世纪 70 古典经济学 从 世纪中期开始到 世纪 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李嘉 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年代为止 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西尼尔、穆勒、马尔萨斯, 图、西尼尔、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萨 这一阶段以亚当斯密为代表, 亚当斯密为代表 伊。这一阶段以亚当斯密为代表,其 1776年出版 年出版 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 的《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 自由主义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 立了以自由主义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 立了以自由主义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这标志着 经济学的诞生。 经济学的诞生。古典经济学代表性的教科书是穆 勒的《 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 》,这一教科书流行了 20年。 年
新古典经济学——从 19世纪的“边际革命”开始到 20世 从 世纪的 边际革命” 世纪的“ 新古典经济学 世 30 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杰文史、马歇尔、法国经济 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杰文史、 年代为止 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杰文史 马歇尔、 学家瓦尔拉斯。 学家瓦尔拉斯。瓦尔拉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被称为经济 学上的第二次革命,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始。 学上的第二次革命,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始。马歇尔在 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是其代表性的教科书 年发表的《 年发表的 经济学原理》 现代经济学开始于 20世纪 30年代凯恩斯主义,包括英国 世纪 年代凯恩斯主义, 年代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家凯恩斯、 罗宾逊、 经济学家凯恩斯、琼?罗宾逊、斯拉伐,以及美国经济学家 罗宾逊 斯拉伐, 凯恩斯在 萨缪尔森、弗里德曼和卢卡斯。其中凯恩斯 年出版的 萨缪尔森、弗里德曼和卢卡斯。其中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产生,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产生,该书 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 思的《资本论》被人们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四大著作; 思的《资本论》被人们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四大著作;而 年开始发行《 萨缪尔森的 1948年开始发行《经济学》至今已出第十六 年开始发行 经济学》 是一本很好的现代经济学教科书。 版,是一本很好的现代经济学教科书。
经管类专业课复习资料-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很全)
本书体系概略微观部分宏观部分•供求理论宏观经济核算•消费者行为理论凯恩斯模型•生产者行为理论AS-AD模型•市场论通货膨胀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起源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是什么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出生于苏格兰的一个海关官吏家庭,14岁就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先后学习了道德哲学、论理学和数学,自学法学、政治经济学,因为成绩优秀3年后推举到牛津大学学习。
1748年(25岁)开始在大学任教,16年后辞去大学教授的职务,成为当时一位年青贵族(贝克希莱公爵)的私人教授,并陪同公爵赴欧洲大陆游学,期间结识了法国启蒙学派的著名代表伏尔泰,重农学派的首领魁奈和杜阁。
1767年回到英国,1776年经济学巨著《国富论》出版问世。
《国富论》到底讲什么?这部著作以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主线,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的三种收入理论为核心,系统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范畴,几乎包括了经济科学的各方面的内容。
全书共五篇。
第一、二篇论述经济学基本原理,形成一系列经济概念和范畴,第三、四篇着重论述经济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意义和作用,第五篇涉及财政学。
(一)历史背景:特殊的18世纪1、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英国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资本主义工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取得惊人的发展。
2、社会经济关系的重大转变: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
(二)斯密的重要贡献1、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体系,使经济学首次具备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2、首次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置于经济学的中心地位,决定了经济学此后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看不见的手: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下,个体对自己私利的追逐会受到一种无形力量的支配,使这种对私利的追逐实际上导致了最有利于实现社会利益的结果。
近现代货币经济学流派近现代货币理论(一)
在经济学领域,货币理论林林总总,众说纷纭,远欠成熟。
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文·汉森(Alvin H. Hansen)的话说:“货币理论还是待开垦的处女地,甚至还不能给学生一本系统的全面的著作。
”下文简单介绍近现代经济界影响较大的几种货币理论。
近现代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历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称为“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鼻祖。
1776年他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认为“看不见的手”(An Invisible Hand)会有效地调节经济运行,意谓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受自己的利益追求驱使,但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它容许生产力快速增长,市场的茁壮刺激了分工,而这又反过来加强生产力。
他的学说为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根据,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亚当·斯密在货币理论方面,亚当·斯密尽管也看到了货币的储藏、支付、价值尺度等功能,但是他强调的是货币的基本功能:流通功能。
亚当·斯密基于人性自然规律的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曾经促使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卡尔·马克思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中,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职能到货币的本质,逐步展示出一个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或市场经济关系为分析基础的货币理论体系。
他指出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取决于流通中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
其关系式为:M=Y/VM:货币需求量Y:商品价格总额(社会总产出水平)V: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马克思在讨论货币产生与货币形式发展的基础上,为当时的金本位制纸币归纳了五项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开篇介绍经济思想史
经济学说史 4
个性
斯密最具色彩的个性是心不在焉: 斯密最具色彩的个性是心不在焉:在他真的产生了浪漫情 怀的时候他可能在舞会上认不出他的舞伴; 怀的时候他可能在舞会上认不出他的舞伴;在他带着访问者 参观鞣皮厂解释他的劳动分工优势理论时他可能会掉进鞣皮 坑里; 坑里;他沏茶时他可能会把黄油面包放进茶壶里然后抱怨饮 料的味道太差; 料的味道太差;早晨起来他在他的花园里用力吸入新鲜空气 在一阵沉思默想之后,才发现自己穿着睡袍已经到了离家15 在一阵沉思默想之后,才发现自己穿着睡袍已经到了离家15 英里以外的地方了; 英里以外的地方了;在任海关专员时他无数次受到持枪敬礼 的礼遇,可能是试图回礼,他用手杖表演了一番精心的操练。 的礼遇,可能是试图回礼,他用手杖表演了一番精心的操练。
经济学说史 9
四、主要理论
1.利己心理论。 利己心理论。 利己心理论 人性论是斯密认识社会问题的出发点。人的本性包括两个 人性论是斯密认识社会问题的出发点。 方面: 方面: 一方面,在伦理道德领域人们都具有“同情心” 一方面,在伦理道德领域人们都具有“同情心”; 另一方面,在经济活动领域人们都具有“利己心”。 另一方面,在经济活动领域人们都具有“利己心” 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都受“利己心”支配, 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都受“利己心”支配,追求个人利 益是每个“经济人” 的动机和目的。 益是每个“经济人” 的动机和目的。 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有利于生产发展,会自然而然地 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有利于生产发展, 达到社会共同利益。 达到社会共同利益。
经济学说史 8
《国富论》篇章内容。 国富论》篇章内容。
全书共分五篇,三十二章。 全书共分五篇,三十二章。 第一篇,从分工开始进而论及与之有关的交换(货币、价值)、分配 第一篇,从分工开始进而论及与之有关的交换(货币、价值)、分配 )、 工资、利润、地租)等问题。 (工资、利润、地租)等问题。围绕着提高劳动生产力阐述资本主义 生产、流通和分配的规律。认为劳动人数取决于资本量, 生产、流通和分配的规律。认为劳动人数取决于资本量,产品增加是 资本增加的结果。 资本增加的结果。 第二篇,分析资本的性质、资本积累和资本的用途。 第二篇,分析资本的性质、资本积累和资本的用途。 第三篇,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因素, 第三篇,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因素,论述自 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农业受阻抑的情况, 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农业受阻抑的情况,和都市勃兴商业发展的 作用。 作用。 第四篇,评述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四篇,评述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学体系。批判重商主 先肯定后批评重农主义。 义。先肯定后批评重农主义。 第五篇论述国家费用、公共收入来源, 第五篇论述国家费用、公共收入来源,及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对国民财 富增长的影响,主张限制君主和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富增长的影响,主张限制君主和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实行经济自 由主义。 由主义。
经济学发展史的六次革命与三次大综合——新经济学革命与大科学体系经济学(二)
新 经济学革命 与 大科 学体 系经 济学( ) 二
黄 锦 奎
( 圳 市人 民政 府 , 东 深 圳 58 0 ) 深 广 1 0 1
用价值论提 出了质疑与否定。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所说 的 边际主义革命 ” 8 1 。1 7 年杰文斯 出版 了《 政治经济学原理》 门 , 综观西方经济 学的发展历史 ,大致可分为重 商主义 阶段 、 “ 格尔 的《 国民经济学原理 》 同时问世 , 后三年即 17 也 过 84年 , 瓦 古典经 济学奠 基与发展 的时代 、边 际主义 的新古典 经济 学时 尔拉 的《 纯粹经济学要义 》 出版 。 三本著作各 自独立地创立 了效 代、 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 时代和诸子 百家时代 。西 方经济学 发现 了边 际效用递 减原理 。这一影 响深远的概念 和 从近代重商 主义学说 出现 以来 , 以说一共 经历 了经 济学理论 用价值论 , 可 原理 成为现代微观经 济学 的核心 , 也成为宏 观经济学进行总量 体系六次大 的“ 革命性 ” 的事件与 变化 , 也就是经济学 理论体系 分析 的前 提与基础 , 有人认 为这就是古典经济 学与现代经济学 的“ 六次革命” 。 并视 为现代经济学 的标志 。“ 边际主义革命 ” 的影 响 ( )7 6年亚 当・ 一 17 斯密 的代 表著作《 民财 富的性质和原 的分水岭 , 国 直 持续 到 2 0世纪初 期英 国新 古典 经济学 大师 阿尔弗雷 德 ・ 因的研究 》 即《 ( 国富论》 的 出版标 志着 近现代西方经 济学发展 ) 马歇 尔的经济学体系的形成 , 最终 成为“ 新古典经济学体 系” 。 史上 的“ 第一次革命 ” ——“ 古典经济学革命” 效用 价值论三位 奠基 人不约而见地 公开否定劳动价值 论 , 17 7 6年 , 典经济学 的奠基者 亚 当・ 古 斯密发 表 了他 的划时 代经 典之作 《 国民财 富的性质和原 因 的研究 》 在 这部著 作 中 , 用效 用的眼光来判 断各种物 品的价值 。在研究 的内容 结构上 , , 劳动创造财 富 、 劳动创造 价值 成为全 书的思想基础 。这部著作 边 际主义效用价值论 经济学与传统 的经济学有着显著 的不同 。 集西方经济 思想之大成 , 并用一个思想 即经济 自由主义思想去 以穆 勒为代 表 的传统经 济学 主要 研究 劳动价值 论与经 济增 长 而 边 的推进 , 动价值论 被 由边 际原 理 劳 贯通 整个经 济学理论 体系 ,成 为科 学发展 史一座 宏伟 的里程 等 问题 , 随着 “ 际革命 ” 经济学 的核心 问题 变 碑。 斯密在 这部著作 中批判 了当时居 于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经 为原 则的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所代替 。 济 思 想 与 政 策 主 张 , 主 实 行 经 济 自 由 主 义 , 对 国 家 干 预 经 成 了在数量 的资 源 的约束 内如何 找 到满足或 实现 消费者和 生 力 反 边 济生 活 , 第一次发现 了“ 看不见 的手” 以此为基础创 立 了比较 产者 收益最大化的均衡点 的问题 。 际主义在研究方法 上与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 统经 济学也有重大的 区别 。 在给定数量 的资源 约束 内寻找最 优 完整 的古 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 系。 它为古典经济学从多方面奠 从 定 了丰富 的理论基础 , 开辟 了经 济学发展 的方 向 , 开创 了经济 点的问题 的提出为经济学利用数学进行论证提供 了条件 。 这 种意义上可 以说 , 际革 命标志着现代经 济分析的开始 。于是 边 学说 史上一 个崭新 的时代 , 志着西方经 济学 说史上 的“ 标 第一 经济文献 中开始 出现数学 公式 、 立方程 , 联 布满 了数 学符号 与 次革命 ” 。 曲 线 图 。 由 于边 际 分 析 的 引进 , 积 分 成 为 经 济 分 析 的有 力 工 微 回顾 2 0多年多来斯密 这部著作对经济 学的杰 出贡献 , 0 我 边 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一 场大范围的经济学说 们可 以说 , 迄今 对经 济思想 与经济政策仍 有 巨大 的影 响 , 由此 具。“ 际革命 ” 的创新活动 。 从总体上来看 ,9世纪 7 1 0年 代以后边 际学派的发 开创 的经济 自由主义思想仍 然是经济思想 中主要组成 部分 , 并 展主要有 两个 支流 :一个是 以心理 学为分 析基础 的心理学 学 成 为众 多经济学家进一 步精 心雕 琢各种经济学说 的基础 。 方 西 以 一 学者 特伦斯 ・ 哈奇森 T rneW.uc i n 认 为 “ w・ eec H t s ) ho 斯密 的《 国 派 , 奥 地 利 学 派 的 门 格 尔 为 代 表 ; 个 是 以 数 学 为 分 析 工 具 的数理学派 , 以杰文斯和瓦尔拉斯 、 帕累托为代表。其后美国的 富论 》 标志着经 济思想史上 的一个新纪元 或者说 一场革命 。” ① ( )9世 纪 7 二 1 0年 代 出现 的 近 现 代 西 方 经 济 学 发 展 史 上 克拉克把边 际效用论与作 为美 国传统 的凯里 的和谐论相结合 , 发 展 了边 际 生 产 力 分 配 论 , 而 形 成 了 美 国特 点 的边 际 效 用 学 从 的“ 第二次 革命 ” 边 际主义革命 ” “ 克 1 9世纪 7 0年 代初 , 国经济 学家威 廉 ・ 坦利 、 英 斯 杰文 斯 、 派 , 拉 克 成 为 美 国学 派 经 济 学 的奠 基 人 。 ( )0世 纪 3 三 2 0年 代 出现 的 近 现 代 西 方 经 济 学 发 展 史 上 瑞 士经济学家莱 昂・ 瓦尔拉斯 与奥 地利经济学 家卡尔 ・ 门格尔 , 第 — 凯 几乎 同时在不 同的 国家各 自独立 地提 出了 主观效用 价值论 和 的 “ 三 次 革 命 ” — “ 恩 斯 革 命 ” 13 9 6年英 国著 名的经济 学家约翰 ・ 梅纳 德 ・ 恩斯 出版 了 凯 边际分析方法 ,认 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决 定于劳动 的消耗量 , 而 就业利息 和货 币通论》 引发 了经济学 史 , 是取决于主观评价 , 从而对古 典经济学 的劳动价值论 和生产费 他最著名 的代表著作《
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六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六次革命西方经济学说这门学问,从16至17世纪的重商主义开始到现在,根据200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归纳地讲,在经济学说史上经过了六次革命,当然这不是指政治上的革命,而是指理论学术观点上的革命。
西方经济学是从重商主义开始的。
马克思断言:“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即是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产生的“那个时代是海盗式的帝国主义时代,贸易与开拓殖民地相联系,与毫无节制地剥削殖民地相联系,与非公开的战争相联系(各国政府尤其是英国政府,往往拒绝为此承担责任),与长期濒于战争边缘的状况相联系。
”所以重商主义作为一个体系,主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按照熊彼特的意见,重商主义体系的基本内容就是出口垄断主义,外汇管制和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君主有权统治经济和铸造货币,有权控制对外贸易。
在这种情况下,重商主义认为国家要干预经济,国家要参预经济活动,对它进行广泛调节;认为国家财富的关键就是金银,输入金银可以润滑工商业的齿轮;在重商主义思想指导下,他们鼓励生产出口品,实行补贴,发展商品输出,限制进口,多搞顺差贸易,以此来换回金银,金银积累的增加,也反映国内财富的增加。
重商主义者蔡尔德(Josiah Child)说过,“对外贸易产生财富,主张上,不是自由贸易,而是建立高度关税壁垒,实行关税保护政策。
可见,重商主义的思想集中在供给方面,是最早的供给学派的经济学。
但是,重商主义的这种指导思想与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带来他们所说的那么美妙的景象,而是出现了生产力的危机。
这样,作为重商主义的整体不能不垮台。
比如法国,它出口的制成品越多,换回的金银越多,结果越穷。
而在非重商主义流行的国家,比如英国,反而民富国强。
经济生活的实践预示着经济学说将面临一次革命。
重商主义的研究对象必然在流通过程,而“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
”一、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产生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即《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西方经济学流派方法论
• 整理:
• 生产性企业:货币的需求理论与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理论是一致的,对某种 生产资料的需求取决于该生产资料的成本、可替代资料的成本、该生产 资料所能产生的产品价值,即企业对于货币的需求就取决于持有货币的 成本、作为货币替代物的资源的价格、每一美元货币所能产生的产品价 值
西方经济学的六次革命
• 1.第一次革命--古典经济学 • 1776年斯密《国富论》标志着第一次革命的到来 • 全书的思想基础是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财富,并用经济自由
主义去贯通经济学理论,力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创 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 • 2.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 • 19世纪70年代,瓦尔拉斯、杰文斯、门格尔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 论和边际分析方法,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劳动创造的,而是取 决于主观评价,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 论提出了质疑
• 3.在经济分析中所广泛采用的政治算术的方法,也就是从个别到 一般的归纳方法,即通过对大量的感性材料和经验事实的数量考 察和比较,从许许多多的个别事实中得出一些一般结论。
• 例:一个专门开采白银的人在一定时间内采掘了20盎司的白银, 另一个专门生产谷物的人在同一时间内生产了20蒲式耳的谷物。 配第认为,在这种条件下,当白银与谷物相比较时,两者的价值 一定相等
•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而且认识到货币在充当价值尺度时, 它本身的价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动, 商品的价格(用货币去表现的商品价值)也会随之变动
• 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能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
方法论特点
• 1.他第一次系统地讨论了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 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 由此把经济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20世纪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回眸合集
载《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第82-92页。
《新华文摘》(2001年第8期)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2001年第10期,F11)转载。
20世纪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回眸1 郑秉文 内容提要:虽然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百年的演进中经历了多次裂变、碰撞和整合,但主张自由市场体制和政府干预两种思潮之间的争斗和抗衡仍然是20世纪发展的一条主线;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张伯伦、凯恩斯和理性预期等三次革命推动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凯恩斯主义对70年代出现的“滞涨”无能为力,退出“正统”地位,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合理预期、新制度学派和公共选择等新自由主义思潮崛起,甚至成为美英等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学的“正统”。
20世纪末出现的以斯蒂格利茨为首的新凯恩斯主义的第四次“整合”为西方经济学一时形成的“正统”理论“真空”注入了生机;20世纪西方经济学在研究方法的演变上曾具有六个倾向,即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和学科交叉的边缘化等。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20世纪 发展 回眸 作者郑秉文,1955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所长。
如同20世纪的经济发展史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百年,西方经济学在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之后,20世纪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此前任何一个世纪都无法达到的高度;20世纪的西方经济学在百年的发展中出现过碰撞、裂变、斗争、困惑,也曾出现过异化、交融、激动、辉煌;可以说,西方经济学在整个20世纪尽现出异彩纷呈,各领风骚,景象万千。
20世纪西方经济学百年学说史向人们昭示,既要承认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功能,即西方经济学对一般市场经济状态的运行规律和特点等共性问题的解释与描述;又要看到其揭示功能,即须将西方经济学置于其社会制度的大背景之下,洞察其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对于前者的某些有用性,采取借鉴、参考和利用的态度将是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而对于后者即西方经济学为资产阶级国家服务的庸俗性,任何盲目崇拜和生搬硬套的做法都将是非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西方经济学流派
2、“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所谓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是指在理论观点、 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三方面基本一致时,我们就 把这一类的经济学家称作是某一流派,如果只是 其中的某一方面保持一致则不能成为某一派别。
3、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与现代西方 经济学思潮的划分标准是有所不同的。现代西方 经济学思潮的划分标准是以对经济活动的基本指 导原则为标准的。而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 标准则要具体一些。
二、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 上的六次革命
纵观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说, 从近代重商主义学说以来,大约一共经历了六次 大的“革命性”的变化。
1、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是
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他的经典性传世之 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 论》)。在这部划时代的巨著中,斯密批判了当时 居于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力主 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一 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国富论》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多方面奠定了理论 基础,开辟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正是斯密的这部 巨著开创了经济学说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所以, 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正式出版标志着经济学说 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新古典经济学对于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变化是
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体的价值理论改变为边际效 用价值论,引进了数学中的边际分析方法,由强 调供给和生产转变为强调需求和消费。这种理论 体系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的马歇尔和皮古。直到20 世纪30年代之前,新古典经济学一直是西方国家 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和学说,被认为是比古 典经济学更为合理、也更为精致的理论体系。但 是,新古典经济学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大 萧条当中,却显得一筹莫展、无能为力。
经济学发展史
经济学发展史经济学发展史(五阶段、六次⾰命、三⼤综合)* (⼀)重商主义(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 1、从流通领域考察经济问题* 2、⾦银财富观(重⾦主义到重⼯主义)* 3、重视国际贸易* 4、国家⼲预经济* 重商主义者(政府管理者、商⼈与学者三位⼀体)* 以英国、法国等国为代表(⼆)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从流通到⽣产* 从⾦银财富观到产品财富观* 劳动价值理论的提出(三个思想来源)* 主张经济⾃由> 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76年发表《国富论》,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个独⽴学科的基础。
-“看不见的⼿”> 经济学发展的第⼀次“⾰命”* 亚当·斯密(1723-1790)不仅是⼀位经济学⼤师,⽽且是⼀位杰出的伦理学家。
他⼀⽣从事学术研究,留下了两部传世佳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1776)与《道德情操论》 (1759)*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把⼈们的⾏为归结于同情,⽽在《国富论》中却把⼈们的⾏为归结于⾃私(斯密问题)(价值悖论)> 李嘉图(Ricardo)—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穆勒(J.Mill)----1821年《政治经济学纲要》,⾸创四分法(第⼀次⼤综合)> 马尔萨斯(Malthus),萨伊(Say)(三分法)成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
重农学派(魁奈、杜尔哥)(三)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19世纪70年代,杰⽂斯、门格尔和⽡尔拉把边际⽅法引⽤到经济分析,形成边际效⽤价值论,是现代西⽅经济学的雏形。
* 奥国学派(门格尔)、数理学派(杰⽂斯与⽡尔拉斯)与英美学派(马歇尔与克拉克)经济学发展的第⼆次“⾰命”(边际⾰命)新古典经济学的特点* 边际分析⽅法(数量分析)* 从供给分析转向消费与需求分析* 边际效⽤价值理论取代劳动价值理论* 主张经济⾃由主义* 形成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边际⾰命→新古典经济学(续)马歇尔(Marshall,1842-1924)《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第⼆次⼤综合) 、⽡尔拉斯(Walras):19世纪末期,新古典经济学代表:形成了消费者⾏为理论、⽣产和成本理论、要素价格理论、⼀般均衡理论等⼀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法解释20世纪30年代的⼤萧条。
关于中西方经济差异的研究讲解
经济理论
经济理论作为制定经济发展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的基础,在一 个国家占据着重要地位。 西方国家的经济理论经历了大致六次重要变革,分别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 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20 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20世纪50年代的货币革命、20世纪60年代的斯 拉法革命以及70年代的理性预期革命,这些理论也是对应着不同时期的国家 政策。 我国的在建国以后的经济理论发展可分为两部分: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 后市场经济时期。
1、1776年亚当 •斯密《国富论》 -----第一次革命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批判了当时居于 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力主实行 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一次创 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国富论》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多方面奠定了理论 基础,开辟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开创了经济学说史 上一个崭新的时代。
经济制度
我国采用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其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 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 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种分 配制度并存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的 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西方各国的经济制度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它是以资本 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 剥削雇佣劳动。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 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劳动者拥有劳 动力所有权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 重要前提条件。
西方经济学自发展史范文
西方经济学自发展到现在就200多年的历史,但是却深深的震撼着世界,使得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为之疯狂。
在最初,人们认为经济学是关于财富的研究,研究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财富,而在早期,人们认为财富就是贵重的金银,而他们又直接来源于流通领域,所以经济学家们就得到了结论要保护流通领域,也就是要保护商业的发展,这就似乎最初的重商主义,也是最原始的国家干预主义。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威廉·配第,他首次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的原始积累的进行和资产阶级革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反映资本主义生产规律的经济思想逐渐产生。
真正的经济学也就从此而产生,这便是古典经济学,重要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萨伊。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鼻祖,他的《国富论》是经济学的千古绝唱。
他认为:任何一个部门的劳动都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提出了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的一整套理论体系,把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到了生产领域,从而提出了自由放任的思想,认为市场上生产者的利己的目的会在客观上达到利他的效果,由此,政府只要作为一个守夜人就行了,不需要去干预经济。
这一时期有大卫·李嘉图的价值学说和分配学说,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和萨伊定律。
这里最重要的可以说是萨伊定律——萨伊的财富生产理论和销售理论:关于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来说是供给决定需求,供给会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即一种产品只要生产出来就一定会有需求。
因为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下供给是小于需求的,社会的供给严重不足。
所以,只要有生产就会有销路。
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劳动价值论,即经济学家认为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价值由劳动决定。
但是还有一批经济学家认为价值;来自于我们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在经济学上称之为效用,这一潮流被称为边际革命。
渐渐地两派不断的开始争论:在边际学派看来,价格取决于需求,需求取决于边际效用。
主流的古典学派认为价格取决于供给,供给取决于生产成本,即劳动时间和节欲的牺牲。
西方经济学四个阶段和六次革命
重商主义(15—17世纪中): (1)主要代表人物:托马斯· 曼(英)、蒙田来克(法) 柯尔 培(法) (2)代表作:托马斯.曼的《英国的对外贸易的财富》;蒙田 来克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3)主要观点:金银形态的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增加财 富的唯一方法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主张国家干预以扩大出 口,限制进口 重农主义(产生于18世纪中叶): 代表人物:魁奈(法) 基本观点:农业是收入与财富的唯一来源;与重商主义相反, 只注重生产领域的研究,反对政府干预,主张自由放任,倡导 “自然秩序”
第 六 次 预 期 革 命
第 五 次 货 币 主 义 革 命
第 四 次 斯 拉 法 革 命
第 三 次 凯 恩 斯 革 命
第 二 次 边 际 革 命
第 一 次 古 典 革 命
其思想和主张反映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 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
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
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代表人物:门格尔(奥)、杰文斯(英)、瓦尔拉斯 (法)、马歇尔(英) 标志: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出版。边际效用 论的出现(边际革命)是经济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核心思想:自由放任是最高准则,资源配置是研究中心, 研究价格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它是古典经济 学的延续和深化,但研究方法和角度都是全新的。 新古典经济学的“科学化”(贵族化)倾向:用一系列 假设、概念、数学建立严谨、精致、标准化的分析框架 使其对现实缺乏解释力。
4.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
标志: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 论》)的发表。凯恩斯因此被称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 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使经济学得到全面而深入的发展。具体又分 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凯恩斯革命时期。凯恩斯革命被称为经济史上的第 三次革命。 第二阶段: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 和新剑桥学派(罗宾逊、斯拉法)的争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 了相当大的影响。斯拉法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被认为是经济 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第三阶段: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货币主义革命被认为是 经济史上的第五次革命;理性预期革命被认为是经济史上的第 六次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综观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从近代重商主义学说以来,大约一共经历了六次大的“革命性”的变化。
1.1776年亚当•斯密代表作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他的经典性传世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
在这部划时代的巨著中,斯密批判了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力主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国富论》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多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正是斯密的这部巨著开创了经济学说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
所以,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正式出版标志着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2.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边际主义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的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瑞士的莱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几乎同时在不同的国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
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所说的“边际主义革命”。
“边际革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最终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学体系”。
事实上,从“边际革命”起,直到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居于支配地位,这也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所以,“边际革命”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3.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发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也就是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革命”在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变革。
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基本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提出在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规律)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有效作用,纠正这种失调。
方法上,凯恩斯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克服了此前传统的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的“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为一体。
这一做法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
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特别是,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功能性的财政预算政策,主张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解决大的经济萧条和危机问题。
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出现确实使西方经济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这也正是“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影响所在。
4.20世纪50年代货币学派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20世纪50 –6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发起了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
这就是西方经济学家们所说的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弗里德曼的理论体系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稳定,主要是因为货币因素的扰动造成的。
货币是支配资本主义经济中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动的唯一重要因素。
因此,经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货币问题。
从政策方面来说,弗里德曼认为,财政政策对经济只能起到负面作用,只有适当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经济,让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充分就业。
弗里德曼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时所提出了两大思想:其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源;其二,短期内,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对产量具有更大的效应。
这些观点后来为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
现代货币主义的革命使凯恩斯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
5.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五次革命1960年英国经济学家皮罗•斯拉法出版了《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在理论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震动。
该书篇幅不大,但思想深刻,在复兴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进行了批判。
斯拉法的这本书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理论著作。
它造成的影响不亚于一场“革命”。
所以,斯拉法这本书的出版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五次革命。
6.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理性预期学派的挑战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六次革命
在20世纪70年代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过程中,产生了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六次革命。
这就是所谓“理性预期革命”。
理性预期学派在批评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着重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
他们认为,人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具有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行为和理性预期。
因此,对于任何宏观经济政策,他们都会有相应的对策来避免或化解对自己的不利,从而会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
据此,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各种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由市场机制对经济自行加以调节,最终使经济达到自然率的水准。
理性预期的概念已经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并对以往的宏观经济理论模型和政策效果分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理性预期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对西方经济理论界的又一次革命。
以上六次革命大致上反映了西方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发展变化,特别是后面的四次革命反映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各主要流派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