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件:佛山城镇空间发展演变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改革开放以前,佛山的行政区划调整较为频繁,佛山老 城区一度成为省直辖地级市,其空间形态也主要以佛山 老城区的孤立发展为主。
– 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大佛山”,改变了原佛山城区发展 空间受限、顺德南海各自为政孤立拓展的局面,为佛山 市城市功能与空间重组创造了历史性机遇。现阶段中心 城区、顺德新城、东平新城等规划建设彻底改变了佛山 城镇空间格局,逐步形成有序而协调的空间布局。
二、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轨迹
1、孤立发展期(1980年代以前)
3、1978--2003年:多元推动、独立发展
– 在不同发展模式带动下,南海和顺德得到迅速发展,经 济实力远远高于其它县市(图1-1,图1-2)。多元模式 和独立发展吹响了佛山新一轮发展号角,共同推动佛山 快速发展。
500 400 300 200 100
0
% 禅城区 南海区 顺德区 三水区 高明区
• (4)鸦片战争后:中心地位日渐衰落
– 鸦片战争后,佛山万物萧条,冶铁、纺织、陶瓷在洋铁、 洋布、洋搪瓷的冲击下急剧衰落,城市迅速衰落。
– 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交通中心易位。“五口通商”局面形 成后,西、北江的水运地位下降,穗-澳经济轴线让位于 穗-港经济轴线。佛山依托内航河涌而发展起来的交通中 心城镇地位,被潭州水道和顺德水道所取代,交通中心 易位。广三铁路的建成以及粤汉线的通车,佛山都仅为 一般过路站,交通优势衰落。中心地位的下降使得佛山 的城镇空间拓展在鸦片战争后期停滞不前。
佛山城镇空间发展演变历程
一、佛山城镇发展的历史变迁 二、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轨迹 三、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启示
一、佛山城镇发展的历史 变迁
1、1949年以前:重镇兴起、城市形成
• (1)唐宋之前:渔耕和制陶为主的早期原始文明
– 佛山的人类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 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而来在此定居, 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
– 至秦汉时Hale Waihona Puke Baidu这里已成为颇具规模的农渔业居民聚居村落。 – 到东晋时期,剡宾国(现克什米尔)三藏法师航海东来,
到此建寺传教。这个历史阶段佛山被称为“季华乡”。
1、1949年以前:重镇兴起、城市形成
• (2)唐宋时期:内河航运的兴起,城市经济活动活 跃
• 隋唐宋元期间,由于中原战乱,大量移民从湖南、江西沿 清远、韶关迁入广东,佛山于是成为一个主要的定居地。 中原文明带来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 在唐宋时期,佛山经济已颇具规模,制陶业、纺织业、商 业尤为发达,石湾窑在南方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制陶业进 入第一个全盛发展期。佛山就成为了我国南方的商贸重镇。
• 此时的佛山因为内河交通航运而得以兴起。西南涌和佛山 涌都是西北江进入广州的通道,广州港市迅猛发展中,需 要寻求一个内港作为转换口岸,佛山借地缘之利承担了这 一角色。佛山依靠其自身河涌密布、紧邻广州的地理条件, 逐步集聚人口与经济活动,并以便利的河运交通为前提组 织城镇空间布局。
3、1978--2003年:多元推动、独立发展
– 南海市在改革初期全面发展各种所有制企业,形成“六 轮齐转(镇、公社、村、生产队、个体、联合体企业), 各显神通”的南海模式,奠定了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 格局。
– 顺德市在80年代进行有效的改革,90年代则重点进行以 产权改革为突破口的整体推进,发展乡镇企业,提出以 “公有经济为主,工业为主,骨干企业为主”的“三为 主”工业化发展思路,经过改制后逐渐以本地民营资本 为主导地位,形成“中间(乡镇企业)突破,带动两头(市 属、村办企业)”的顺德模式。
• 外港澳门兴起后,与西北江流域的贸易必须借道佛山,佛 山水运中心的地位更加显著。
• 宋元明时期佛山以西向、西南向和东南向拓展方向为主; 清朝时期以南向和东向拓展为主。虽然明清是佛山发展的 鼎盛时期,但从珠三角古镇群落的演化形态看,珠江两岸 群雄并起,竞争格局已在迅速培育,这种格局影响延续至
1、1949年以前:重镇兴起、城市形成
3、1978--2003年:多元推动、独立发展
– 改革伊始,佛山的工业发展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 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为起步,通过大力引 进外资和技术,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开拓了外部市场。 各县市由于相对行政独立性,在各自不同条件下,经多 年摸索形成各自不同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最具特 色的是南海模式和顺德模式。
1、1949年以前:重镇兴起、城市形成
• 小结:
– 古代的佛山城市发展源于中原文明的南播和内港地位的 确立。佛山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因河道的中心地位优势而 兴,也因河道的交通衰落而败。
2、1949--1978年:渐进扩散、缓慢发展
– 建国后,佛山基本继承历史上的优势,纺织、陶瓷等产 业成为城市的主题。但此阶段受城市生产生活受政治环 境的影响较大,城镇建设相对缓慢,城镇空间发展以渐 进扩散,缓慢发展为主要特征。
1994年GDP
2001年GDP
4、2003年至今:撤市设区、走向融合
– 2002年12月,佛山调整行政区划,撤销原佛山市辖区以 及县级南海市、顺德市、三水市和高明市,设立佛山市 禅城区(原佛山市区及南庄镇)、南海区(原南海市除南庄 镇外)、顺德区(原顺德市)、三水区(原三水市)和高明区 (原高明市)5区。至2009年5月,佛山市辖5个市辖区、11 个街道、20个镇。
1、1949年以前:重镇兴起、城市形成
• (3)明清时期:外港贸易发展的牵动,水运中心地 位确立
– 明清时期,佛山的经济步入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确 立了“四大名镇”(汉口、景德、朱仙、佛山)、天下 “四聚”(佛山、北京、汉口、苏州)的经济地位,享 有“广纱中心”、“南国陶都”、“岭南药材发祥地” 的美誉,形成了商业、纺织业、陶瓷业、冶铸业、医药 业五大支柱。
3、1978--2003年:多元推动、独立发展
– 1978年以来佛山行政区划不断调整。 – 1983年佛山实行市带县的体制,撤销佛山地区,建立了
佛山地级市。 – 从1992年到1994年,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分别设立
为省直辖的县级市。行政区划上的相对独立,为各市根 据自身条件寻求发展提供了机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