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与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椎板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关 键 词 : 椎 ; 行 性 疾 病 ; 柱 融 合 术 ; 压 腰 退 脊 减 中 图分 类 号 : 8 . 7 文 献 标 识 码 : R6 1 5 B
对部分腰椎退行性疾病选择性采用椎体问融合术治疗,
( s r ru brne oyf i ,LF , 手术 创伤 大 , p t i m a i r d s nP I)该 o eo l tb uo
d mi d su y J . o eJ it u g Am) 2 0 , 1 o z t d [ ] JB n on r ( e S , 0 9 9
( : 03 — 0 . 5) 1 3 1 41
[ ] Gu e Ko a gu B, e e , ta . e u e o 3 v n O, c o l B z r M e 1 Th s f
J u n l fPrcia t o a dc 11 , . ,u . 0 1 o r a o a t lOrh p e isVo . 7 No 7 J 1 2 1 c
文 章 编 号 :0 8 5 2 2 1 )7 O2 O 1 0 —5 7 ( 0 1 0 一 6 8 3
椎 板 减 压 经椎 问孔椎 体 问融合 治 疗腰 椎 退 行性 疾 病
1 资料与方法
r ] Mi ls MR, th r RP, a in 1 ke Scu Grza o GP. o t r r n P se i i o
侧下肢痛 2 7例, 其中肌力及感觉减弱 2 例; 1 双侧下肢痛 7
例, 其中 4例下肢肌力、 感觉减退; 4例腰腿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烈, 行走困
难 ̄3 1 例有间歇性跛行; 大小便功能障碍 2 例。 12 影像学检查 全部病例术前均拍摄腰椎正侧位、 . 过屈 过伸位及双斜位 x线片, 腰椎不稳参照Wh e i 诊断标准。 T t C 或M I R 检查发现,7 3 例有腰椎问盘突出, 其中3 例突出偏 O
两种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
痛, 其 中合并 间歇性 跛行 3 9例 。1 2 3例 均 经 正 侧 位 、 双斜位及 屈伸动态 侧位 x线 , 结 合 MR I 检查 确诊 , 符合 《 脊 柱 外 科 治 疗 原 则 》中 关 于 退 行 性 腰 椎 滑 脱 症 的诊 断标 准 J , 排除手术禁忌证 、 严 重骨 质疏松 、 高血压 、 糖 尿病 及 不 能 耐 受 手 术 等 患 者 。采 用 随 机
道 如下 。 1 资料 与 方法
1 . 1 一 般 资料 : 选择 2 0 1 0年 1月至 2 0 1 3年 1月 腰椎 滑脱 症住 院患者 1 2 3例 , 男7 4例 , 女4 9例 ; 年龄 4 8~ 7 4岁 , 平均 ( 6 1 . 5±8 . 7 ) 岁 。第 4腰 椎 或 第 5腰 椎 滑
中 国实 用 医 刊 2 0 1 4年 4月第 4 1 卷 第 8期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Ap r .2 0 1 4, V o 1 . 4 1 , N o . 8
・
73 ・
于P L I F组 ( 7 7 . 0 5 %)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T L I F组 优 良 率 ( 9 1 . 9 4 % )明 显 优 于 P L I F 组
( 7 8 . 6 9 % ), 差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P< 0 . 0 5 ) 。 结 论 椎 弓根 螺 钉 复 位 固 定 后 行 T L I F术 治 疗 退 行 性 腰 椎 滑 脱 症 效果 确切 , 具有 减 压充 分 、 复 位理 想 、 植 骨 融合 率 高。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
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
宋建康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7(033)019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引流量、出血量、手术时间和CPK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宋建康
【作者单位】610000 四川成都双楠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比较 [J], 邓桂;李宁;梁届东
2.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J], 李懿;詹友达;李洪兵;谢勇
3.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
病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J], 冯建宏;辛欣
4.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比较研究 [J], 蔡奋忠
5.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对比分析 [J], 徐新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间盘疾病、腰椎滑脱和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张 涛, 徐建广 , 周 蔚 , 维清 , 孔 王 亭 , 曾炳 芳
【 摘要 】 目的
方法
探讨后路椎体 间融合 ( LF 治疗退变性腰 间盘疾病 、 滑脱和腰椎 手术失 败综合 征 的疗 效 比较。 PI) 腰椎
16例应用 P I 2 LF手术治疗患者 , 其 D D)5 dgn r i l b r s ds ss, D te u dc e 2例 、 腰椎滑
脱 (pn y ltei,L 4 s d li hs S ) 3例 、 o os s 腰椎 手术 失败综 合征(al aksreysn rm ,B S 3 例 , f e b c ugr do e F S ) 1 术前 和术后行 O w s y id y s et r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ꎻ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ꎻ疼痛程度ꎻ腰椎功能障碍
〔 中图分类号〕 R687 3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5 ̄9202(2020)21 ̄4564 ̄04ꎻdoi:10 3969 / j issn 1005 ̄9202 2020 21 027
〔1〕
ꎮ 目前临床对
于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ꎬ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ꎬ研究
显示ꎬ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TLIF) 可获得较
好神经减压及节段固定融合ꎬ可取得一定效果ꎮ 传
统 TLIF 一直以来被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ꎬ但其具有
一定局限性ꎬ如创伤大ꎬ术中出血量多ꎬ术后恢复慢
等ꎬ不利于预后
〔2〕
ꎮ 近年来ꎬ随着微创技术不断应
4565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 TLIF 治疗ꎮ 术前常规
放置明胶海绵ꎮ 给予患者单侧减压ꎬ对侧给予经皮
术前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ꎬ指导其注意事项ꎮ 全
在导航仪器辅助下加压固定ꎬ再次确认位置是否良
禁食禁饮 6 ~ 8 hꎬ完善心电图、血常规等基本检查ꎬ
用ꎬ微创 TLIF 因其具有创伤小、对肌肉等软组织牵
拉少ꎬ患者恢复快等优点ꎬ受到广大患者及医师青
睐
〔3〕
ꎮ 目前临床对于微创 TLIF 治疗老年腰椎退行
性疾病患者的效果研究并不多见ꎬ基于此ꎬ本研究旨
在探讨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 TLIF 治疗的
效果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 2018 年 1 月至 2019
伴钙化 6 例、腰椎退变性滑脱症 13 例、腰椎间盘突
出症伴腰椎失稳 12 例ꎮ 实验组男 26 例ꎬ女 22 例ꎻ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通过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法中,以腰椎融合运用最为广泛。
其中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伴有节段明显失稳的患者,腰椎融合术已成为其治疗首选[1,2]。
腰椎融合术根据手术入路、植骨融合位置、减压内固定置入的不同可分为多种术式类别,而各类术式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优缺点不尽相同。
现对各类腰椎融合术式在腰椎退行性疾病运用上的研究进展作以下报道。
1腰椎椎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在摘除椎间盘后,通过植骨或内置物使椎体间相融合。
该术式最早用于椎体结核的治疗,1953年Cloward 首次将其用于下腰痛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腰椎间融合根据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遂宁市中医院骨科,四川遂宁629000*通讯作者:陈泽,Email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李笑峰,蒋曼,陈泽*,熊福生[摘要]腰椎退行性疾病是由椎间盘退变、椎间小关节增生紊乱、腰椎韧带松弛以及肌肉劳损等原因相互作用引起的以腰椎自然退化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给众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腰椎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临床上腰椎融合术式种类多样,而各类术式有其自身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优缺点,各家研究报道结果不一,使得临床医师在不同术式的选择上一直存在争议,难以达成共识。
现就临床上各类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融合术;综述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1.02.025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f different lumbar fusion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I Xiao⁃feng ,JIANG Man ,CHEN Ze ,XIONG Fu⁃sheng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uin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Suining ,Sichuan 629000,China Coresponding author :CHEN Ze ,****************[Abstract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is a common disease ,caused by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ntervertebral facet hyperplasia and disorder ,lumbar ligament relaxation ,and muscle strai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umbar natural degeneration.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aging process ,the clinical incidence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which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of many elderly people.Lumbar fusion surger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Although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lumbar fusion in clinic ,each type of lumbar fusion has its own indica⁃tions ,contraindication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studies are different.As a result ,clinicians have been controversial on the choice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reach a consensus.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on all kinds of lumbar fusion is reported as follows.[Key word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lumbar fusion ;review手术入路可以分为经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极外侧腰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XLIF)。
三种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滑脱比较
【 中图分 类号】R 8 . 6 73
【 标识 码】B 文献
【 编号】1 7 — 7 1 2 1 )4 0 4 — 2 文章 6 3 9 0 (0 2 0 — 0 4 0
椎 间盘退 行 滑脱 是 由于 长期 的生活 和 劳动 中 , 椎发 生 腰 反 复 的屈伸 和扭 转动 作 , 屈 伸剪 切及 扭 转负 荷 在椎 间盘上 而 产 生 的应 力 要 比轴 向产 生 的负 荷 大 , 导致 关 节 退 变 和增 生 , 进 而使 维持 椎 间盘 高度 和稳 定性 的韧带 松 弛 , 终 导致 椎体 最 滑 动和 动力 不稳 定… 。目前 , 内外 主要 采 用腰 椎椎 体 间植 骨 国 融合 术 辅 以椎 弓根 钉 内固定 加 以治 疗 , 常用 的融 合 方法 包 括
Th r a m e t f r l m b r s O d l l t e i t h e u g r e te t n o u a p n y 0 i h ss wih t r e s r e y me h d : s t o sa
c m p io t y o ars n sud
【 sr c]Ob et eT o aeteefc o et n rlmb rso d1l tei b LF P I n LF Meh d Ab ta t jci ocmp r h f t f rame t u a p n yoi h s yA I, L Fa dT I . to s v e t o f s s R t se t ea a s h l ia dt f 8 p t nswt u b rs0 d ll tei 2 o L F( op A , 5frP I er pci n l i teci cl a o ai t i lm a pn y0ih s , 9frA I g u ) 3 LF o v ys n a 9 e h s s r o (ru )a d3 rT I go pC , l pt nsweef lw d u r1ya, n h f c,u i ae it v r ba go p B n 4f LF(ru ) a ai t r o o e - p f er a d tee et fs n rt, ne e e rl o l e l o f o rt
DLSS治疗选择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选择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病变,也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之一。
随着影像学技术、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其治疗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诊断治疗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和争议。
以循证医学为依据重视退行性腰椎狭窄症的诊断和治疗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2007年,北美脊柱外科学会组织20多名专家学者回顾分析近10年发表的SCI文献,发布了“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循证医学指南”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1 自然病史通过长达10多年的随访发现1/3-2/3的轻中度患者即使不治疗也可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轻中度患者的症状一般不会迅速发展,而重度患者由于大多进行了手术治疗,故目前其自然发展过程不明。
2 治疗方法选择和疗效传统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理疗、按摩、硬膜外注射药物、腰骶部支具、牵引。
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很少有证据表明药物治疗可以提供长期的疗效,包括常用的降钙素,甲钴胺等;物理治疗方面,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单独采用物理治疗和锻炼可以获得疗效,其仅对某些患者有一定的症状症状缓解作用,例如有些患者在一段时间规律的倒行锻炼后症状有所缓解;按摩对症状缓解作用的证据不足;在影像学辅助下硬膜外注射激素或者神经营养药物可以获得短期疗效,如果进行多次注射可以对下肢症状患者产生长期疗效;腰骶部支具治疗通过支撑腰部、增加局部的稳定性可以改善症状,但没有证据表明去除支具以后效果会继续维持;没有证据表明牵引对缓解症状有作用。
在各种非手术治疗方法中,在影像学辅助下的多次硬膜外药物注射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长期疗效。
对于轻度患者,非手术治疗可以获得60-80%的有效率;对于中度的患者,手术治疗较非手术治疗更有效。
3 手术指征1.经正规系统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持续加重,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2.压迫产生明显的神经根痛,伴/不伴腰背痛;3.影响功能的腿痛,行走距离明显缩短4.进行性神经功能缺失;5.出现马尾神经损害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王炤;潘兵;卢一生;许文根
【期刊名称】《东南国防医药》
【年(卷),期】2008(10)1
【摘要】目的观察后路椎体间植骨辅以短节段复位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体骨行椎体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系统短节段撑开复位固定治疗4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随访12~60个月,定期摄X线片观察其融合率与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在术后12~18个月获得骨性融合,其中32例在9个月后融合.滑移复位情况:36例术后滑移程度小于5%,6例小于15%.临床效果评价:优26例,良16例.结论后路椎间植骨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较好方法 ,具有神经根、硬膜囊减压彻底及融合可靠的特点.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王炤;潘兵;卢一生;许文根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17医院骨科,浙江杭州,310013;解放军第117医院骨科,浙江杭州,310013;解放军第117医院骨科,浙江杭州,310013;解放军第117医院骨科,浙江杭州,31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
【相关文献】
1.RF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分析 [J], 杜国聪;李启中;杨朝华;郭海欧;艾福志
2.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J], 张斌;李中连;周森叶;张春雷;冯冬前;张春阳;王黎明
3.探究两种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 [J], 陈举
4.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Meta分析 [J], 吴翔;徐晓华;杨志华
5.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J], 许占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入路方式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比较
单节段 阅杂曰 盂保守治疗 猿 个月无效遥 排除标准院 淤合并严重 骨质疏松者曰 于既往存在腹部尧 腰部手术史者曰 盂合并脊柱肿 瘤尧 脊柱结核者遥 将行 孕蕴陨云 治疗的 猿怨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袁 将 行 韵蕴陨云 治疗的 猿怨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遥 对照组中男 圆远 例袁 女 员猿 例曰 年龄 源猿 耀 愿园 岁袁 平均年龄 渊远园援圆愿 依 圆援园源冤 岁曰 滑脱分 级院 玉级 圆圆 例袁 域级 员苑 例遥 观察组中男 圆源 例袁 女 员缘 例曰 年 龄 源圆 耀 苑愿 岁袁 平均年龄 渊远园援圆缘 依 圆援园员冤 岁曰 滑脱分级院 玉级 圆园 例袁 域级 员怨 例遥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袁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渊孕 跃园援园缘冤袁 具有可比性遥 员援圆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 孕蕴陨云 治疗院 患者全麻后取俯卧位袁 术前 悦 臂机定位目标节段袁 沿棘突作正中直线切口袁 切口范围 包括上下各一正常椎节袁 逐层暴露横突尧 上下关节突关节袁 按 照 宰藻蚤灶泽贼藻蚤灶 解剖定位法袁 于 悦 臂机下在滑椎及其下位椎体中 置入 圆 枚椎弓根螺钉曰 椎板咬骨钳去除上位椎板下半部分尧 部 分上关节突曰 硬膜囊及神经根剥离后显露纤维环尧 椎间盘袁 切 开纤维环袁 清理椎隙袁 使用椎间融合器试模从小到大依次撑开 椎间隙袁 满意后选择合适椎间融合器袁 将同种异体骨置入椎间
差异 渊孕 跃园援园缘冤遥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渊孕 跃园援园缘冤遥 结论 孕蕴陨云尧 韵蕴陨云 均可有效改善 阅杂 患者的腰椎功能袁 且安全性
相当袁 但 韵蕴陨云 治疗的切口长度较小尧 术中出血量较少尧 手术用时与住院时间均较短袁 更利于患者的恢复遥
揖关键词铱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曰 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曰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中图分类号院 R681.5
前路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比较
支撑 , 符 合L I F和 P L I F治 疗 下腰 椎 不 稳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 观
察 2种 手术 入路 方式 的效 果 , 现 作报 道 。 1 资 料与 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2 0 0 9年 7月至 2 0 1 1年 9月 , 茂 名
3个 月 内禁止 剧烈 运动 。 1 . 3 评价 方 法 比较 2组 患者 手术情 况 ; 对 2组 患 者进 行 1 5个 月 随 访 , 测量 O s w e s t r y功 能 障 碍 指 数
石 化 医 院收治 的单 节 段 下 腰 椎 不 稳 ( 含 I度 滑脱 ) 患者 9 0例 , 其 中男 5 6例 , 女3 4例 ; 年龄 3 0~ 6 4岁 。
均随访 1 5个 月 ,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 椎 间融合率 1 0 0 . 0 %; 治疗组治疗优 良率与对 照组差异无统计 学差异 ( P> 0 . 0 5 ) , 但 治疗 组手术时 间及术 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 ( P<0 . 0 1 ) 。2组患者治疗后 O D I 和V A S 均较治疗前 明显 降低 ( P< 0 . O 1 ) , 椎 间高度
根、 硬 膜囊 , 于后 外侧 切 除椎 问盘 、 上 下终 板软 骨 , 撑 开椎 问高度 , 试模 测试 , 选 用合适 高度 和大 小 的 2枚 腰椎 后路融 合器 , 填充 同种 异体 松质 骨 , 撑 开椎 间隙 击入 椎 问融 合器 , 使融 合器 紧密 嵌合 于椎 体 间 , 安装 连接 棒 , 适 当压 缩 椎 间 隙 , 紧 固钉 棒 , x线 透 视 椎 间 隙高 度恢 复及 融合 器 螺钉 位 置 满 意后 , 将椎 板 开 窗 之骨 粒植入 椎 间空 隙处 并 捶 紧 , 硬 膜 表 面 填塞 明胶 海棉 , 负压 引流 , 关 闭切 口。2组 患 者术 后 3 d应 用 抗 生 素预 防 染 , 并 对 症 治 疗 。2 4~ 4 8 h拔 除 引 流 ,
Topping-off手术与后路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Topping-off手术与后路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王玮;潘福敏;孔超;孙祥耀;侯晓飞;鲁世保【期刊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22(43)4【摘要】目的比较Topping-off手术与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P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因DLD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Topping-off术式治疗的40例患者为Topping-off组,按照组间主要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选择采用PIF术式治疗的60例患者为PIF组。
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腰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进行评分,使用屈伸位腰椎X线片测量L2/3、L3/4及L2-4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使用改良Pfirrmann评分评估术前术后L2/3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
结果Topping-off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ping-off组术中出血量小于PI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年Topping-off组L3/4节段ROM较术前降低(P<0.05),L2/3节段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而PIF组L2/3节段RO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
两组间L2-4节段术后2年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术后2年,PIF组L2/3节段改良Pfirrmann评分较Topping-off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opping-off术与PIF术均能显著改善DLD预后,但Topping-off手术能预防或延缓邻近节段退变发生,对临床诊疗策略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TLIF与O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TLIF与O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罗金伟;徐国康;屠玉兰;苏棋;沈童;张弘;陈飞;陈子航【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24(26)1【摘要】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11月65例行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OLIF组),30例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TLIF组)。
记录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术前、术后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
结果与TLIF组比较,OLIF 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术后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VAS评分、ODI指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有优势(P<0.05)。
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椎间隙及椎间孔恢复更具有优势,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更快,在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治疗效果更优。
【总页数】3页(P93-95)【作者】罗金伟;徐国康;屠玉兰;苏棋;沈童;张弘;陈飞;陈子航【作者单位】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相关文献】1.可扩张通道下OLIF入路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2.OLIF 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分析3.显微镜下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短期疗效比较4.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与传统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对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LIF 与 PLIF 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TLIF 与 PLIF 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邢永军;邢少华;刘增亮【摘要】目的:比较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TLIF)与椎弓根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PLIF)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中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TLIF组与PLIF组。
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
结果:TLIF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与术后卧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均有一定程度的缺失,但TLIF组缺失程度明显低于BLIF组( P<0.05)。
且TLIF组的VAS与ODI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低于BLIF组,表明TLIF组术后患者恢复情况优于B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T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86%,B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故TLIF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LIF组( P<0.05)。
结论:TLIF与BLIF在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但TLIF在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更好的优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oderate to severe spondylolisthesis b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 an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 PLIF) .Method:We studied 68 case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spondylolisthesis from Aug.2011 to Jan.2013 in our hospital,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LIF group and PLIF par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Result: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bleeding amount,drainage flow,and postoperative bed time of TLIF group was significantlydecreased.The intervertebral disc height of the two groups had a certain degree of loss after six months, but the lack of TLIF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PLIF group ( P<0.05) .The decreased degree of VAS and ODI score of TLIF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PLIF group, indicating the TLIF group ha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han the PLIF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At the same time,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LIF group was only 2.86%,while BLIF group was 21.21%,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LIF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LIF group ( P <0.05) .Conclusion: TLIF and PLIF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spondylolisthesis.However TLIF could lessen surgical trauma,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promote patients recovery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which is an ideal operation method.【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4页(P1432-1435)【关键词】TLIF;PLIF;腰椎滑脱症【作者】邢永军;邢少华;刘增亮【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医院骨科,陕西榆林 719000;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医院骨科,陕西榆林 719000;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医院骨科,陕西榆林 719000【正文语种】中文腰椎滑脱症是指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其中一个腰椎的椎体相对与邻近的腰椎向前滑移,即为腰椎滑脱。
两种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两种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发表时间:2016-04-15T11:51:14.7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作者:俞海亮[导读] 湘潭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腰椎滑脱症是由于腰椎不稳、小关节突退变增生以及椎间盘退变等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腰椎滑脱。
俞海亮湘潭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湖南湘潭 411100【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1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
观察组给予PLIF(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对照组给予PLF(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
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92.73%)与对照组(90.91%)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术后2年椎间高度、椎间面积、骨性融合率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PLF比较,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创伤小、术后骨性融合率高,且脊柱的生理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腰椎后外侧融合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腰椎滑脱症是由于腰椎不稳、小关节突退变增生以及椎间盘退变等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腰椎滑脱[1],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多用腰椎融合术治疗,其中PLIF(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与PLF(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是两种常用方法。
本文对以上两种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方法进行比较。
一、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我院从2013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
观察组55例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43~79岁,平均(66.54±2.81)岁,其中37例腰椎滑脱在L4~5间,18例在L5~S1,椎管狭窄者29例,椎间盘突出者26例,Meyerding分级Ⅰ度12例,Ⅱ度31例,Ⅲ度12例;对照组55例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45~79岁,平均(66.12±2.56)岁,其中36例腰椎滑脱在L4~5间,19例在L5~S1,椎管狭窄者28例,椎间盘突出者27例,Ⅰ度13例,Ⅱ度30例,Ⅲ度12例。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的比较
北方药学 2 1 0 2年第 9卷第 8期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的比较
刘 锐 (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骨科 南宁 501) 301
摘要 : 目的: 比较 P I T I LF与 L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退 变性腰椎 滑脱合并腰椎管狭 窄症的临床 效果。 方法 : 选择 我院近两年收 治的 2 例 老 年 退 变性 腰 椎 滑脱 合 并 腰 椎 管狭 窄患 者 , 别 行椎 管 减压 + 路 椎 弓根 螺钉 固定+ 8 分 后 经后 路 椎 体 间融合 术( UF ( P )A组 1 ) 管减压+ 3例 和椎 后路椎 弓根螺钉 固定加改良的经椎 间孔腰椎椎体 间融合术( LF ( T I )B组 1 例 ) 5 。结果:8 患者均达到良好的 2例 融合 效 果 ; 实施 P I LF患者 ,rl 功 能 和症 状 评 分分 别 为 1 6和 1 8 术前 腰 椎 滑脱 角为 4 . 术后 恢 复 至 1. Poo . 3 . ; 4 6 %, 9 46 %。实施 改 良 T F u 患者 ,r o Po 功能和症状评分分别为 1 5和 1 3 术前腰椎滑脱角为 4 . 术后恢复至 2 . l . 7 .; 6 5 %, 2 63 %。结论 : 用腰椎后路椎 弓根 内固 应 定 系统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 牢固稳 定, 在保持腰椎功能恢复方面, 良T I 于 P I , 临床 结果差异不明显。 改 LF优 LF 但 关键词 : 腰椎 脊柱融合 术 退 变性腰椎滑脱 减压术 中图分类号 l 6 1 8. R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2 8 5 ( 0 )8 0 5 — 2 1 7— 3 12 1 0 — 02 0 2
退变性腰椎滑脱 即椎 弓完整 的脊椎滑脱 , 以下 腰痛、 神经 21 . 据随访结果 : 所有 患者 , 平均 随访 时间为 2 个 月。P I 4 LF和 根性疼痛 、 间歇性跛行 为主要 临床表现 , 是骨科 常见病之一 , ILF两个不 同术式组 ,患者的年龄 、性别、全身情况和术前 TI 中老年人好发 ,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应用椎 弓根螺钉 Poo rl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 LF及 P I P o 5 。P I 0 LF术式组 内固定术结合经后路椎 体融合 ( uF 及经椎 间孔腰椎椎 体融 手术前后滑移率、 r o P ) Po 评分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l.5 。 l P0 ) <0 表 1 LF与改 良 T I P I LF治疗组术前情 况比较 合 ( L 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 脱合并腰椎管 狭窄取得了较 1 ) ] 好的临床效果 , 现对相关 问题加 以探讨 。现报道如下。 1资料 与方法 11 . 一般资料 :选 自我 院 2 1 0 0年 1 2 1 月~ 0 2年 1月 2 8例退变 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 ,所有患者 均表现为间歇性 注 : 良与 P I 改 LF治疗 组 比较 ,> .5 P0 。 0 腰部钝 痛 , 站立 和行走后 , 痛频率逐 渐增加 , 疼 并伴有 间歇性 表 2 P I 改良 T I LF与 L F手术治疗后的疗 效比较 跛行 。 为 A B 分 、 两组 。分别行椎管减压 、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 加经后路椎体间融合 (uF 和椎管减压+ P ) 后路椎弓根螺钉 固定 加改 良的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 ( UF 。A组 1 例 ,平均 T ) 3 4. 2 5岁。B组 1 , 5例 平均 4 .岁。两组滑脱主要部位为 L/l 61 S , S 滑脱度为 Ⅱ至 Ⅲ度 ,所有 患者临床 检查结合平 片 、 T及 MR C I 检查均支持腰椎滑脱 的诊 断。经 严格 的保 守治疗 ,如 卧床休 息、 抗炎药物治疗 、 理疗无效后才选择手术治疗 。两组患 者在 . 3例患者 ,术前平均滑脱度为 性别、 年龄、 滑脱程度等无统计学差异 ( Oo )具有可比性. 22A组 :经后路 椎体间融合 1 .5 , 4 . 术后平均滑脱度为 1. 6 %; 9 4 %。术前 Po 功能分级评价平 6 ro l 1 方法 . 2 . 3 .分 ro l 1 .术前准备 : .1 2 完善术前检查 , 排除患者有一些不能耐受手术 均值 1 6分 ,术 后 41 。术前 Po 症 状分级评 价平均值 1 8分 ,术后 3 . 4 . 。B组 1 患者 ,术前平 均滑脱 度 为 8分 5例 的疾病及合并症 , 避免 患者在手术 中出现其他意外。 4 . 术后平均滑脱度 为 2 . 52 %; 63 %。术前 P o活动分级评价平 ml 1 .手术方 法 : .2 2 患者全麻后取俯 卧位 , 切除椎间两侧 的椎板 、 . 7 . 。术前 Po 疼 痛分级评 价平均值 2分 ro l 关节突 、 黄韧带 , 双侧侧隐窝充分减压 , 暴露神经根 , 根据人字 均值 1 5分 ,术 后 3 . 6 术后 36 。与术前各项 比较 , .分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嵴 的定位方法完成置钉 ,在滑椎及上下位椎体 的椎 弓根处打 1 3分 , 人 6 直径 6 in, 枚 .l l长度 4 0 i 5l 0 5 H m椎 弓根螺钉 ( 国枢法模 3讨 论 美 . 1 退 公 司 Lgc 椎 弓根钉棒系统 )将 固定棒预弯 , 帽固定 , eay , 螺 复位 3 退行性腰椎 滑脱症 的病例特点 : 变性 腰椎滑脱始动于椎 纤维环 向椎管 内膨 出, 周围韧 滑脱椎体 , 要保持腰椎 的生理 曲度和椎 间高度 。A组患者行经 间盘 的退行性改变椎间 隙变 窄 , 造成椎 间的异常活动导致椎体 向前滑 后路椎体 间融合 , 除暴露侧 椎间盘组织和相邻椎体软骨板 , 带亦相应地退变松弛 , 切 随着病情 的进展椎体边缘 骨赘形成 、 关 切 开纤维环 , 用髓核 钳取 出髓 核去除椎 间盘及软骨组 织 , 留 移侵 占椎管和侧 隐窝 , 保 使 前后径进一步 终板。B组患者行改 良的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 , 有症状 节 突增生 内聚黄韧 带增 生肥厚 、 缛椎 管横径 、 从 侧 的上位椎体棘突与椎板交界处开 始到关节突 内缘 ,去 除 变小导致腰椎管狭窄进行性 加重 ,而引起硬膜囊和神经根受 压 。因此术 中行椎 管及 神经根管的彻底减压是取得术后满意 椎板 间黄韧带 , 完全暴露侧椎管。 1. .3术后 : 2 所有患者 术后卧床 3周一 个月 , 1 随后佩 戴腰 围下 疗效 的保证 。 3 . 2脊椎的不稳定和退 变的最终结果是骨赘的形成 ,以达到稳 床活动 , 术后第 1 即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 周 定的目的。该 时期为僵硬 畸形期。僵硬变形和新骨形成是力学 13 .评价 1 .融合的成功标准 : .1 3 ①腰椎无异常活动 ; 内固定周围无骨 稳定 的最终结果 ,该阶段包括多节段 的椎管狭窄和脊柱强直 , ② 所导致的中央管和神经管狭窄为骨性狭窄。 如单侧腰腿痛行半 吸收表现 ; ③融合节段之 间出现连续骨小梁 。 双侧或双侧交替行全椎板切除术。 全准板切除破坏了 1. .2随访 :对患者在术后 136 1 、4个月后进行定期随访, 椎板切除 , 3 、 、、2 2 如保留椎板则会 因为减压不彻底导 根据影像学查看腰椎滑脱复位 的稳定性及内固定物的位置。根 脊柱后柱引起腰椎的稳定性, 据 Po 等的评价指标 , ro l 分别给予术前和术后功能和症状评分 。 致术后症状残留。因此要充分认识影响脊 柱稳定 的各种因素。 又要做到充分地减压。 1 统计学标准 : ( s统计数据 。两组间的计量资料 比较 即要最大限度地保持脊柱 的稳定性 , . 4 采用 _ ) 垃 . 为独立样本 t 检验 , 每个组 的手术前后 的计量资料 比较为配对 33本组临床研 究表 明应 用腰椎 后路 内固定系统结合 椎间融 合 的方法是治 疗成人腰椎 滑 两组术前 的计数资料 比较用 X 检验。 <. 为差 2 P0 5 0 较 P 方 法获得 了更强 的稳定性 和持 久性 , uF 但两组在 临床 结 异有统计学意义。 果上, 尚无 明显 的统计学意 义。 由于研究人数有限 , 因此本次 2结 果
三种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滑脱比较
三种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滑脱比较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分别联合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滑脱的适应证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下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98例,其中29例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组)、35例行后路椎间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34例行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 组),并进行随访1年,对三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以及手术前后疼痛V 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比较。
结果随访1年后,B、C组在ODI、V AS评分方面显著好于A组(P <0.05),B和C 组不存在差别,C组在术后椎间隙高度上显著好于A组和B组,三组在术后融合率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的理想术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for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by ALIF, PLIF and TLIF.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clinical data of 98 patients with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29 for ALIF (group A), 35 for PLIF (group B) and 34 for TLIF (group C),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or 1 year, and the effect, fusion rate, intervertebral height and scores of ODI and V AS were compared. Results Groups B、C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ores of OID and V AS than A and C (P <0.05),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fusion rate. Conclusion TLIF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Key words]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Surgical approach; Interbody fusion; Pedicle screw fixation椎间盘退行滑脱是由于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腰椎发生反复的屈伸和扭转动作,而屈伸剪切及扭转负荷在椎间盘上产生的应力要比轴向产生的负荷大,导致关节退变和增生,进而使维持椎间盘高度和稳定性的韧带松弛,最终导致椎体滑动和动力不稳定[1]。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融 合 (o tr rhmbritro yfs n P F 、 外 侧 植 骨 p sei u e neb d ui , I ) 后 o o I 融 合 (o trl ea lmb r uin P F 是 最 常用 的 2种 手 术 p seoa r|u a s , L ) t f o
方 式 , 们 选 取 2 0 年 2月 ~ 2 1 我 06 0 0年 2月 期 间 收 治 的 退 行 性腰椎滑脱症患者 6 6例 , 用 后 路 椎 间植 骨 融 合 与 后 外 侧 植 采 骨 融 合 治 疗 , 对 其 临 床 症 状 改 善 及 滑 脱 复位 、 合 等 情 况 进 并 融 行 比较 , 总 结 分 析 报 道 如 下 。 现
对照组 3 3例 采 取 后 外 侧 植 骨 融合 术 式 , 两 组 术 后 临床 效 果 及 J A 评 分 进 行 比较 。结 果 随 访 1 ~ 对 O 4 3 6个 月 , 均 (8 7 1 6 个 月 , 察 组 的植 骨 融 合 率 9 . 7 高 于 对 照 组 的 8 . 2 , 察 组 在 椎 间 隙 平 1.± . ) 观 69% 18 观 高 度 维 持 、 脱 角 丢 失 等 方 面 明 显 优 于对 照 组 ( 滑 P< 0 0 ) 两 组 手 术 时 间 、 中 出血 量 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 .5 ; 术 义 ( > 00) J P . 5 ; OA 评 分 改 善 , 组相 比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两 P . 5 。结论 后 路 椎 间植 骨 融 合 术
退 行 性 腰 椎 滑 脱 症 (e eeai p n yoi h s S 是 dgn rt eso d l s eiD ) v lt s
指 因 腰 椎 退 变 引 起 损 害 节 段 的 上 位 椎 体 向前 或 向后 滑 动 , 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者 简介 : 浩 , , 9 2年 9月 生 , 主 任 医师 , 西 省 儿 孙 男 17 副 山
童 医 院 , 3 01 00 3
经椎 间孔 椎体 间融合 与后 路 椎体 间融合 治 疗腰椎 退 行 性疾 病 的疗 效 比较
中 国 医科 大 学 附属 盛 京 医院 (1 0 4 陈 之 光 1 00 )
<O0 . 5为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2 结 果
白细 胞 介 素 一 8变 化 的 意 义.实 用 儿 科 I 1 临床 杂 志 , O O 2 2 l, 5
( 8 1 01 1 0 . 1 ): 4 - 4 3
淋 巴细 胞 分 化 , 制 抗 体 合 成 及 细 胞 毒 性 T 细 胞 的 作 用 ; 抑
C 4 D 和 C 8 D 在 体 内 起 着 相 互 调 节 和 相 互 制 约 的 作 用 ,
传 播 , 发 于 5岁 以下 儿 童 , 以 3岁 以 内 发 病 率 最 高 。病 好 尤
原微生物以柯萨奇 A组 1 型 、 道病毒 7 6 肠 1型 、 可 病 毒 多 埃 见 。临 床 表 现 有 发 热 , 、 部 皮 疹 , 手 足 口腔 黏 膜 疱 疹 , 分 患 部 者 可 弓起 心 肌 炎 、 经 源 性 肺 水 肿 、 毒 性 脑 炎 等 并 发 症 。 I 神 病 目前 重 症 手 足 口病 的 致 病 机 制 尚 不 清 楚 , 学 者 推 测 机 体 有
例 患者 中有 1 因腰 椎 间 盘 突 出单 纯 髓 核 摘 除术 后 复 发 行 例 二次 P I L F手 术 治 疗 。见 表 1 。
衰 1 2组 患 者 临床 资料 比较 ( 士 )
1 2 手 术 方 法 及 术 后 处 理 .
P I F手术 方 法 : 者 全 身 麻 醉 后 取 俯 卧 位 并 保 持 腹 部 I 患
体 液 免疫 系统 发 挥 免 疫 监 视 与 防御 作 用 , 机 体 特 异 是
性 免 疫 的 重要 组成 部 分 。IM 是 初 次 体 液 免 疫 反 应 早 期 阶 g 段 的 主 要 免 疫 球 蛋 白 , 全 身 感 染 的 作 用 较 强 。 IG 是 再 抗 g 次 体 液 免 疫 反 应 的 主要 免 疫 球 蛋 白 , 机 体 免 疫 防 御 中 起 在
两 大 类 亚 群 , D 抗 原 是 成 熟 T 细 胞 的 重 要 表 面 标 志 , C 3 代 表 细 胞 免 疫 的 总 体 水 平 , D 为 辅 助 性 T 淋 巴 细 胞 , 助 C 4 辅 其 他 细 胞 参 与 免 疫 应 答 , 有 激 活 巨噬 细 胞 、 进 B淋 巴 细 具 促 胞 和 N 细 胞 的 功 能 ; D 为 抑 制 性 T 淋 巴 细 胞 , 制 B K C 8 抑
表 2 2组 患 儿 体液 免 疫 表 达 水 平 ( ± s )
统 。因 此 T 淋 巴 细胞 亚 群 的检 测 对 于疾 病 的 发 生 、 展 过 发 程 的 研 究 有 着 极 为 重要 的 意 义 。
本 研 究 发 现 , 足 口病 合 并 病 毒 性 脑 炎 组 患 儿 外 周 血 手 中 性 粒 细 胞 C K、 D 、 D 、 D 的表 达 显 著低 于 对 照 I C 3 C 4 C 8 组 。提示 病毒 性 感 染 引起 T 淋 巴细 胞 及 其 亚 群 数 量 与 功 能
3 讨 论
减 低 , 细 胞 免 疫 功 能 低 下 , 延 迟 病 毒 清 除 , 致 病 毒 扩 而 可 导 散 , 成 持 续 炎 症 反 应 。本 研 究 结 果 与 曾 慧 慧 等 报 道 部 造
分 相 一致 。
手 足 口病 主 要 通 过 消 化 道 , 吸 道 和 密 切 接 触 等 途 径 呼
于 关 节 突及 横 突 间植 骨 , 人 负 压 引流 管 , 层缝 合 切 口 。 放 逐
越 高则 功 能 障 碍越 严 重 。
13 2 影 像 学 评 估 : 次 随访 时 行 腰 椎 正 侧 位 及 过 伸 过 屈 .. 末 位 x线 检 查 , 用 Sh h 采 e u e等 口 标 准 评 估 植 骨 融 合 率 : 3个 评 估 指 标 包 括 骨 桥 形 成 , 终 板 间 连 续 性 骨 连 接 , 入 物 周 两 植 围透 亮 带 消失 。若 3 指 标 阳性 判 定 为 “ 合 ”2个 指 标 阳 个 融 ; 性 为“ 能 融 合 ” 1 指 标 阳 性 为 “ 能 不 融 合 ” 植 入 物 周 可 ;个 可 ; 围 出 现 透 亮 带 为 “ 融 合 ” 不 。 14 统 计 学 处 理 . 使 用 S S 6 0软件 包 进 行 统 计 学 分 析 。计 量 资 料 以 P S1 . ±S 示 , 术 前 术 后 OD 指 数 评 分 和 VAS疼 痛 评 分 比 表 2组 I 较 采用 配对 检 验 , 间 影 像 学 评 估 及 OD 指 数 、 2组 I VAS疼 痛 评 分 、 术 时 间 、 中 出血 量 比较 采 用 独 立 样 本 t 验 , 手 术 检 P
综 上 所述 , 足 口 病 合 并 病 毒 性 脑 炎 患 儿 发 病 与 机 体 手
免 疫 功 能 紊 乱 有关 , 床 治 疗 应 合 理 使 用 免 疫 调 节 剂 。 临
参 考 文 献
[] 曹焕珍 , 怀立。 晓明, . 症肠道病毒 7 1 王 赵 等 重 1型 感 染 患 儿 血 清
_ 山 垦垦茎 垒查
± 旦箜 鲞 1_  ̄g月 S axMe ,c br 02V 1 4 , o1 。 it o目 - 其 hn i d O t e 21 ,0. 1N .0t Fr J o h s
表 1 2组 患 儿 T 淋 巴 细 胞 亚 群分 子表 达 水 平 ( ± )
( 稿 日期 : 0 20 — 1 收 2 1 - 80 )
诱 导 的杀 伤 细 胞 ) 节 和增 强机 体 免 疫 功 能 , 时 表 达 T 细 调 同 胞 表 面 抗 原 及 自然 杀 伤 细 胞 表 面标 志 , 分 泌 自细 胞 介 素 可 (L 一 、L 6 干 扰 素 (F 一 I )2 I- 、 IN)7多 种 因 子 , 活 机 体 免 疫 系 激
山西医药杂志21 年 1 月第4 卷第 1 02 0 1 0
±旦 兰 型 ! : ! ! 』Q ! ! !
: : : !!旦 坠 ! ! ! :
间 盘 疾 病 ; 经 过 至 少 3个 月 正 规 保 守 治 疗 无 效 。排 除 标 ④ 准 : 急性 腰 椎 外 伤 、 染 、 瘤 ; 严 重 骨 质 疏 松 者 。 12 ① 感 肿 ② 1
E ] 曾 慧 慧 , 燕 , 雪 飞 , . 足 口病患 儿 外 周 血 T 淋 巴 细 胞 亚 2 顾 段 等 手
群 的 I 研究 . 临床 中华 传 染 病 杂 志 ,O O 2 ( )8 —5 2 l ,82 :28 .
C 4 C 8 比值 是 重 要 的 免疫 状 态 检 测 指 标 , 比例 的 降 D / D 其 低 是 疾 病 严 重 程 度 及 预 后 不 良的 标 志 之 一 。CK( I 细胞 因 子
评 定 问 卷 (s sr i blyid x owetyds it e ,OD 1评 估 患 者 功 能 a i n D[ 恢 复情 况 , 量 表 包 含 1 该 O个 问 题 , 个 问题 分 值 0 5分 , 每 ~
OD 指 数 一 ( 得 分 数 /5 回 答 的 问 题 数 ) 0 % , 数 I 所 × ×1 0 指
[ 椎 C 或 腰椎 磁共 振 成 像 ( 13 实 存 在 腰 椎 退 变 性 腰 T MR ) 证
疾 病 , 退 变 性 腰 椎 不 稳 、 椎 滑 脱 、 管 狭 窄 或 退 变 性 腰 如 腰 椎
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信 作 者 : 勤 , malf q s— o p t1o g 付 E i:u @ ih s i . r a
后 路 椎 体 间 融 合 术 ( L F 或 经 椎 间 孔 椎 体 间 融 合 术 P I)
( L F 治 疗 腰 椎 退 变 性 疾 病 ( L 1 2例 , 对 2种 术 式 T I) D D) 1 并
例 , L F组 5 T I 4例 , 部 患 者 均 完 成 1 随访 , 全 年 2组 在 年 龄 、 性别 、 病 分 类 及 所 处 理 节段 方 面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疾 P
很 大 作用 。而 IA 则 在 黏 膜 局 部 发 挥 抗 菌 、 病 毒 和 局 部 g 抗 免 疫 作 用 。本 研 究 发现 手足 口病 合 并 病 毒 性 脑 炎 患 儿 IA g 较 对 照 组 明 显 减低 , 明 手 足 口病 组 患 儿 体 液 免 疫 存 在 功 表 能 障 碍 , A 较 IG、 M 在 病 毒 感 染 时 可 能 发 挥 更 为 重 要 I g g I g
本 文 回顾 性 分 析 了我 院 2 1 0 0年 7月 至 2 1 0 1年 5月 行
付 勤
21 年 7 至 21 00 月 0 1年 5月 期 间 于 本 院 采 用 P I L F或 T I 术 治 疗 腰 椎 退 变 性 疾 病 1 2例 , 中 P I L F技 1 其 L F组 5 8
的作用 。
免 疫 功 能 在 发 病 机 制 中 扮 演 了 重要 的 角 色I 。 1 ]
目前 , 断 细 胞 免 疫 功 能 比较 准 确 的 方 法 是 T 细 胞 亚 判 群 测 定 T 淋 巴 细 胞 是 机 体 免 疫 系 统 中 的 主 要 效 应 细 胞 ,
在 机 体 细 胞 免 疫 中发 挥 重 要 的 免 疫 应 答 和 免 疫 调 节 作 用 。 T 细胞 按 在 细 胞 表 面 分 化 群 抗 原 主 要 分 为 C 4 D 和 C 8。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