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公路改造项目简介

合集下载

三级路面工程施工方案(3篇)

三级路面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三级公路路面工程,全长XX公里,路面宽度为7.5米,设计时速为30公里/小时。

路面结构为:基层、底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

本方案旨在指导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成立项目部,负责工程的全面管理。

项目部下设施工队、材料科、技术科、质量科等职能部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 施工材料(1)基层:选用石灰稳定土,应符合GB/T 14685-2011《石灰土》标准。

(2)底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砂砾,应符合GB/T 14685-2011《水泥土》标准。

(3)沥青混凝土面层:选用AC-20C中粒式沥青砼,应符合GB/T 15180-2016《沥青混凝土》标准。

3. 施工设备(1)基层施工设备:压路机、摊铺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等。

(2)底基层施工设备:压路机、摊铺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等。

(3)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设备:沥青混凝土拌合楼、摊铺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等。

三、施工工艺1. 基层施工(1)材料拌合: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确保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稳定砂砾的质量。

(2)摊铺: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厚度均匀,表面平整。

(3)碾压: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基层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2. 底基层施工(1)材料拌合: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确保水泥稳定砂砾的质量。

(2)摊铺: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厚度均匀,表面平整。

(3)碾压: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底基层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3.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1)材料拌合: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确保沥青混凝土的质量。

(2)摊铺: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厚度均匀,表面平整。

(3)碾压: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沥青混凝土面层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四、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范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 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3. 施工过程中,加强材料、设备、人员的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公路改建工程优秀设计说明

公路改建工程优秀设计说明

说明书一、概述重庆市万盛至南川三级公路改建工程,位于重庆市境内。

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服务水平,发挥路网整体效益,改善出行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市万盛至南川三级公路改建工程路线全长2.768596公里。

本项目设计内容包括路线设计(平、纵),路基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桥涵,挡墙设计等工作。

1、任务依据(1)《毕业设计指导书》;(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运输部颁布的有关勘测、设计标准、规范等。

2、设计标准(1)公路等级:三级公路(2)设计行车速度:40km/h(3)路基路面宽度:路基宽度8.5米,路面宽度2x3.5米。

(4)桥涵设计荷载:新建桥涵设计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

(5)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50,小桥、涵洞为1/25。

3、执行的标准、规范、规定、规则《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交通运输部及重庆市交通、建设部门的其它现行勘察设计标准、规范、规程、办法等。

设计说明3级公路

设计说明3级公路

设计说明3级公路设计说明:三级公路一、概述三级公路是指连接城市与县镇、乡村的次干道,其交通流量较大,服务范围广,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设计说明将围绕三级公路的道路设计、交通设施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道路设计1.道路纵横向布局:三级公路应根据地形地貌、交通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确保道路的通行性和便捷性。

2.道路宽度:根据交通流量预测和车辆类型,确定道路主干线和支线的宽度,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3.车道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通行能力,设置合理的车道数目,确保车辆顺畅通行。

4.路面设计:采用合适的路面材料和结构设计,确保道路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5.路肩和人行道:设置宽度适中的路肩和人行道,方便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增加道路的安全性。

6.路灯设置:在需要的路段设置路灯,确保道路的照明条件,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三、交通设施规划1.路口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要求,合理设置交叉口、环岛和立交桥等交通设施。

2.交通信号灯:在交通流量大的路段设置交通信号灯,引导和控制车辆的通行。

3.标志和标线:设置道路标志和标线,指示车辆行驶方向和注意事项,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4.公交站点:根据公交需求,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公交站点,便利市民出行。

5.服务区和停车场:设置服务区和停车场,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休息和停车的便利条件。

四、环境保护1.绿化设计: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增加道路的美观性和生态效益,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

2.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道路在雨季能够顺畅排水,防止积水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3.噪音控制:采取隔音屏障、路面减振等措施,降低道路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环保材料使用:选择环保材料进行道路建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总结三级公路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重要交通通道,设计和规划应充分考虑道路的通行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本设计说明从道路设计、交通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三级公路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三级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方案

三级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XX省XX市XX县三级公路改建工程,路线全长XX公里,起点位于XX镇,终点位于XX镇,途经XX、XX、XX等乡镇。

本项目主要改建内容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排水、交通安全设施等。

二、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组织架构本项目施工组织架构分为项目经理部、各施工标段项目经理部、各施工班组。

项目经理部负责全面协调、管理、监督各施工标段及施工班组的工作。

2. 施工人员配备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要求,本项目施工人员配备如下:(1)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1名,技术负责人1名,质量负责人1名,安全负责人1名,其他管理人员若干名。

(2)各施工标段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1名,技术负责人1名,质量负责人1名,安全负责人1名,施工员、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等若干名。

(3)各施工班组:班组长1名,施工员、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等若干名。

3. 施工进度管理(1)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工期和关键线路。

(2)实行施工进度日报制度,及时掌握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3)定期召开施工进度协调会,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施工技术方案1. 路基施工(1)路基填筑:采用分层填筑,严格控制填料质量,确保路基压实度。

(2)路基排水:设置排水沟、边沟、涵洞等排水设施,确保路基排水畅通。

(3)路基防护: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砌石、混凝土等材料进行路基防护。

2. 路面施工(1)路面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确保基层质量。

(2)路面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面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3)路面结构层施工:严格控制路面结构层厚度,确保路面平整度。

3. 桥梁施工(1)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确保基础承载力。

(2)桥梁主体结构: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现场拼装,确保桥梁质量。

(3)桥梁桥面:采用沥青混凝土桥面,确保桥面平整、耐磨。

4. 涵洞施工(1)涵洞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确保基础承载力。

(2)涵洞主体结构: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现场拼装,确保涵洞质量。

三级公路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沥青混凝土路面)

三级公路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沥青混凝土路面)

三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第一节工程概况和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某市,共由16条道路组成,为便于区分,设计时暂以A路、B路、C路、D路、E路、F路、G路、H路、J路、K路、L路、M路、N路、P路、Q路来命名。

道路总长39227.353米,路宽9至42米不等。

其中F路、M路全段和C路、K路、L路的部分路段属于新建道路,其余属于改建道路。

二、沿线现状A路:该路全长2326.071m,起点与B路相交,自工程起点至K1+68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5.5m;K1+680至K2+225段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12m;K2+225至K2+225段现状道路为双幅路,两侧车行道各宽12m,中央分隔带宽18米,总宽42米。

均为沥青路面。

工程起点至K2+225段道路两侧均为农田、荒地,K2+225至工程终点道路两侧有警察局等单位。

B路:该路全长3234.486m,起点与A路相交,工程起点至K2+150、K2+820-K3+20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9m;K1+680至K2+820段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11m。

均为沥青路面。

工程起点至K1+200段道路两侧均为农田、荒地,K1+200至工程终点道路两侧有部分民房。

在K0+825处现状有一道1.5m宽的小涵洞横穿设计道路,在K2+925处现状有一道5m宽的小桥涵横穿设计道路。

C路:该路全长1836.408m,工程起点至K0+185、K0+445-K0+90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沥青路面,宽约7m;其余路段为一条宽约3m的土路。

设计道路两侧沿线为民房。

在K1+757处现状有一道0.9m宽的小桥涵横穿设计道路,在K1+793处现状有一道小涵洞横穿设计道路。

D路:该路全长785.749m,工程起点至K0+24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4m;K0+500至工程终点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7m;K0+240- K0+500现状道路为双幅路,两侧车行道各宽5m,中央分隔带宽2米,总宽12米。

三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三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三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一、项目概况该项目为一条三级公路,全长10公里,起点县城,终点乡镇。

公路线路沿山区布置,路线上有部分平地和山岭,山体较陡峭,表土松软,存在滑坡和落石等地质灾害风险。

二、施工组织设计目标本次施工组织设计旨在合理安排施工工程,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同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1.施工方案设计根据施工线路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序,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方法应考虑到山路狭窄、山体陡峭的特点,采用挖土路基、拓宽路段、修复山体等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2.人员配置根据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施工人员的数量和职责分工。

施工工人数量应根据施工强度和施工工序的需要合理分配,并配备专业监理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

3.机械设备配置针对该项目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机械设备。

包括挖土机、推土机、石方拆除机、喷涂机等。

同时还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垂直深孔打锚机、施工防护网等。

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可以提高工效,减少人工劳动强度。

4.安全防护措施针对地质灾害的风险,制定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

包括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定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疏导险情、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检查等。

同时,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5.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采取控制扬尘、减少噪音、恢复原貌等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要加强施工现场卫生管理,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

6.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加强对材料的验收和使用,确保施工质量。

设立专门负责质量检测和验收的岗位,加强工程质量检查和质量验收工作。

四、施工的关键节点1.路基施工路基的施工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节点,要确保路基施工的质量和稳定性。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土壤质量控制和排水设施的建设。

2.山体加固由于地质条件较差,山体加固也是一个关键节点。

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如钢筋混凝土墙、护坡等,确保山体的稳定性。

三级公路施工方案设计

三级公路施工方案设计

三级公路施工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在城市化进程中,公路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三级公路的建设成为了各地政府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对三级公路施工方案进行设计,以满足交通需求,提升交通效率。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条符合三级公路标准的道路,提供便捷的道路交通,改善交通状况,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以低成本建设一条质量可靠、安全高效的道路;2.缩短通行时间,提高交通效率;3.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4.提高公路的承载能力,以适应未来交通需求的增长。

三、项目内容1.论证阶段:确定道路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评估项目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影响,进行项目论证。

2.方案设计:根据道路所经过的地形、交通流量和需求等综合因素,确定道路的纵横断面和线形,进行道路设计。

3.施工准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定施工队伍和材料供应计划,准备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4.施工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道路的开挖、填土、路基处理、路面铺设等工序,完成道路的实施。

5.验收和交付:对道路进行验收,确保道路满足设计标准和交通要求,交付使用。

四、施工工艺1.道路设计:根据地形情况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纵横断面和线形。

设计道路的道路宽度、弯道半径、上下坡度等,并考虑交通标线和交通标志的设置。

2.路基处理:对土方进行开挖、填土、夯实等处理,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路面铺设:选择适当的路面材料进行铺设,如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4.排水系统:设置适当的排水系统,保证道路在雨后不积水,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5.绿化工程:在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美化道路环境。

五、施工安全措施1.建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2.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3.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器材,如安全帽、反光衣、劳保鞋等,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三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三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2)第二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 9第三章工期保证措施及保证体系 (224)第四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35)第五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37)第六章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38第七章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46第八章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48)第九章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51)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第一节工程概况和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段工程全长841.2米,全线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度9米,路面宽度6.5米,路面结构采用沥青砼路面,工程内容为:路基、路面、涵洞及旧桥加固工程。

二、地质地貌及气候项目沿线地貌地势平坦,全线处于锦州市义县县郊。

本项目所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多雪严寒,春季多风干旱,秋季阴雨连绵。

年平均气温9.9ºC,极端最低气温-29 ºC,极端坐高气温37 ºC,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最大冻土深度65厘米,无霜期195天。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05三、编制依据(一)、段工程的施工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技术规范、补遗书及标前会议内容。

(二)、对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

(三)、有关国产、进口设备的性能及台班定额。

(四)、现行的国家及交通部颁发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第二节施工总体布署一、奋斗目标1、质量目标:按照业主的要求,圆满实现工程施工质量一次性合格。

2、工期目标:按业主要求工期圆满地完成工程施工。

3、安全目标:确保不发生人身重大伤亡事故和机械被损事故。

4、文明施工目标:严格执行环保法有关规定,避免环境污染,防止水土流失。

二、施工组织机构项目部领导班子由2人组成,即项目经理1人,技术负责人(即总工程师)1人。

项目经理部内设工程技术部、办公室、质检实验部、合同部、财务部、工程部、机材部等职能部门。

经理部下设3个施工队完成全线工程项目的施工。

项目说明

项目说明

附件2 项目说明项目说明一、项目概况:江门市国省道(国道G325、五邑路等)PPP项目-省道路面改造、文明示范路工程包括①省道S367冲恩线台山冲蒌至恩平恩城段路面大修工程(恩平段K53+386~K65+306.985);②省道S369圣贵线恩平朗底至双悦段(K22+074~K33+158)路面改造工程;③江门市国道 G325 线改造(养护)示范工程-G325线恩平段(K130+819~K175+409);④江门市国道 G325 线改造(养护)示范工程-G325线开平段(K88+411~K130+819);⑤江门市国道 G325 线改造(养护)示范工程-G325线鹤山段(K39+270~K88+305);⑥省道S274稔广线开平蓢畔至杜溪段路面改造工程;⑦省道S273高铜线开平红花至台山板岗段路面改造工程;⑧省道S274稔广线三合婆山至端芬上泽段(K89+600~K99+000)路面改造工程。

①省道S367冲恩线台山冲蒌至恩平恩城段路面大修工程(恩平段K53+386~K65+306.985)(1)建设规模本项目分期实施,本期实施恩平段 K53+386 ~K65+306.985,路线全长约 11.921km。

项目起点位于冲恩线开平和恩平分界 K53+386处,终点止于恩城 K65+306.985。

共有桥梁 6座,其中小桥 4座、中桥 1座、大桥 1座。

涵洞 40 道,其中圆管涵 23 座,盖板涵 17道。

经过的主要城镇:恩平市东成镇、东安镇和恩城。

主要控制点:现状桥梁及沿线村落、镇区。

(2)技术标准该项目为路面大修,基本维持原旧路三级公路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设计速度:40km/h(局部 20~30 km/h);2.设计使用年限:15年;3.标准路基宽度:8.5m;4.路面结构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5.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 1/50,小桥涵及路基 1/25;考虑到本项目为路面大修项目,应明确新建桥涵采用现行公路-Ⅱ级标准,旧桥沿用原(汽-20 级、挂-100 级)标准。

乡镇三级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计划

乡镇三级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计划

乡镇三级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计划第一章工程概况1.1 总体简介:1.2工程基本概况:灰坝筑坝材料拟采用灰场库区内的粘性土及长石砂岩。

运灰道路需在原有乡村小道路基的基础上扩建路基并修建,运灰道路设计等级为三级,沥青路面,路面宽度为7m,总长约3.8KM。

灰场管理站办公室本结构为砖混一层,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

屋面做法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放水屋面;地面:办公室、食堂采用陶瓷地砖地面,卫生间采用陶瓷地砖卫生间地面,车库采用水泥砂浆地面。

外墙采用涂料外墙。

施工目标及部署2.1质量目标确保本工程达到国家检验评定优良标准。

2.2工期目标运灰道路70天,灰坝及辅助工程120天2.3施工指导思想我们施工的指导思想是:以质量和环境为中心,采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环境管理保证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工程项目质量保证计划,选配素质高的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及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按项目法组织施工。

2.4施工总体安排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将其总体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包括设备、临时设施搭设,临水、临电施工等。

第二阶段:本工程及全面施工阶段。

第三阶段:竣工验收。

第四阶段:工程回访及保修。

2.5施工段划分根据该工程的具体情况,将该工程填埋区分为一个施工段。

2.6施工顺序工程施工遵循先下、后上的原则进行。

其施工顺序为:测量放线→场地排水清淤、平整清基→碾压→卵石盲沟施工、土工布铺设→堆土坝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植狗牙草播种→养护。

施工组织应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土建、安装密切配合,互创条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搞好平行立体交叉施工,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三章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通过建设单位与规划部门联系进行水准点高程、设置永久性控制网测量标志。

清理现场障碍物,进行场地平整。

组织施工队伍进场。

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规划,进行临时道路和临时供水、供电管线的铺设以及临时设施的搭设。

三级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级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级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交通运输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人们对便捷交通的需求,三级公路工程逐渐受到关注。

本次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评估三级公路工程的可行性,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项目概述三、市场需求分析1.交通状况:目前该地区交通状况较为拥堵,交通效率较低,限制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2.旅游需求:该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景点,需求量大,但由于交通不便,游客流失严重。

3.农产品流通:该地区农产品产量大,但由于交通不畅,农产品运输成本高,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1.土地利用:本项目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但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且已经获得相关土地审批手续。

2.地质勘察:对项目所经过的土地进行了地质勘察,具备一定的地基条件,适合建设公路。

3.施工技术:本项目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具备较高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保障。

五、经济可行性分析1.投资估算:根据初步设计方案,预计本项目总投资为XX万元,其中包括土建、设备、材料等费用。

2.收益分析:通过文献调研和就地调查,预计在建成后的三年内,本项目年平均车流量为XX辆,每辆车每年的通行费用为XX元,预计年收入为XX万元。

3.投资回收期:按照项目总投资和年收入计算,预计投资回收期为X 年,具备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六、社会环境可行性分析1.用地征收:本项目用地范围内没有涉及重要的农田、生态环境和居民聚集区,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环境影响较小。

2.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建设将有效改善当地交通状况,提高通行效率,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3.环境保护: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将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

七、风险分析与对策1.技术风险: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需要科学合理地应对。

3.规划风险: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规划和法规,以避免违规行为带来的法律风险。

项目总结本次三级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环境可行性的分析,初步认定该项目具备良好的可行性。

三级公路节地案例

三级公路节地案例

三级公路节地案例
案例一:湖南省娄底市S222线石井至白竹铺公路改建工程
1. 节地成效:本项目采用双向两车道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米,全长公里。

通过优化路线,避开了大面积的良田,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

2. 具体做法:
优化线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对路线进行优化,尽量利用现有道路,减少对良田的占用。

生态保护: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土地复垦:项目完成后,对占用的土地进行复垦,恢复其原有功能。

案例二:浙江省台州市S226(75省道)黄岩北城至温岭泽国段公路改建工程
1. 节地成效:本项目全长约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

通过优化设计,减少了土地占用面积,实现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2. 具体做法:
桥代路:在河流密集的路段,采用桥梁代替路基的方式,减少了对土地的占用。

隧道:在山岭地区,采用隧道代替路基的方式,避免了开山炸石,保护了生态环境。

排水设计:优化排水系统设计,减少了对周边土地的冲刷和污染。

环保材料:使用环保材料进行施工,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以上两个案例均体现了三级公路在节地方面的努力和成效,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三级公路路面施工方案

三级公路路面施工方案

三级公路路面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与特点本工程为三级公路路面施工,全长XX公里,设计时速为XX公里/小时。

主要特点包括:沿线地形复杂,有较多的山地和丘陵地带;路面结构设计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舒适性;施工期间需保障交通疏导,减少对周边居民和交通的影响。

二、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沿线地形、地质、气候等条件。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人员配置、机械设备调配等。

准备充足的施工材料,如砂石、沥青、水泥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连续供应。

配置必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等,确保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路基土石方施工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采用合适的挖掘和填筑方法,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对填筑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和质量控制,确保填筑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填筑过程中,采取分层填筑、分层碾压的方式,确保每层填筑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四、路面结构与材料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舒适性。

对沥青混凝土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和质量控制,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根据不同路段的交通量和轴载情况,选择合适的路面结构设计方案。

五、路面施工方法与工艺采用机械化施工方法,如摊铺机、压路机等,确保施工效率和质量。

摊铺过程中,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温度、厚度和平整度,确保路面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压路过程中,根据沥青混凝土的性质和厚度,选择合适的压路机型号和碾压遍数,确保路面的压实度和平整度。

六、质量控制与检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

对施工材料、施工过程、成品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和检测,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对不合格的工程部位进行及时整改和修复,确保整体工程质量。

七、安全保障与环保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采取环保措施,如减少噪音、粉尘和废水的排放,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公路工程项目建议书

公路工程项目建议书

公路工程项目建议书公路工程项目建议书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x市xxx县xxx镇芹菜岭—松树峪三级公路改造工程。

2、项目建设单位xxx市xxx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建设地点xxx市xxx县xxx镇芹菜岭—松树峪三级公路位于xxx县东北部,南起101国道由松树峪向北经辛庄接琉辛公路向西至芹菜岭。

4、建设内容与规模芹菜岭—松树峪三级公路改造主要是在原来路由的基础上进行彻底改建和翻建,包括原旧路豁松、路基刨除、路面铣刨、旧路缘石拆除及翻浆处路基处理,按设计完成新路的铺砌、路肩、边坡、排水沟、三座公路Ⅱ级桥梁拆除和新建及道路两侧环境整治和绿化。

该改造工程设计长度约12796米,包括重建桥梁3座。

5、工程进度计划工程计划在2005年3月底完成建设前期程序和初步设计,2005年4月前完成施工图设计,2005年8月中旬完工,配套交通设施和道路工程同步实施。

6、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芹菜岭—松树峪三级公路改造工程设计长度约12796米,总投资1816.76万元,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7、资金筹集及来源本项目总投资1816.76万元,拟通过xxx市政府、xxx县二级政府财政解决。

其中,xxx市政府财政支持1000万元,约占项目总投资的55%;xxx县政府自筹资金816.76万元,约占总投资的45%。

二、编制原则1、在xxx县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确保乡镇道路发展规划能够顺利实施。

2、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及交通设施,完善乡镇道路的整体功能,发挥xxx县主干道的交通作用。

3、方案选择本着尽可能利用旧路,减少开挖的工程量,尽量少的占用农田和损伤农田、植被。

4、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的原则,建设期间坚持最大程度不影响老百姓正常出行和道路通畅的原则。

建成后在改善、增强交通设施的同时,加强交通的控制与管理,充分发挥三级道路的交通运行功能。

5、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编制依据1、《xxx县县域规划》(20xx年)2、《xxx县十一五总体规划》(报批稿)。

三级公路施工方案方案大全

三级公路施工方案方案大全

三级公路施工方案方案大全第一部分:项目背景本文档旨在提供三级公路施工方案的全面概述和指导。

三级公路是连接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重要交通路线,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基础设施起着关键作用。

为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性,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部分:施工前准备1. 项目规划- 完成地形勘测和设计图纸,明确道路的线路和布局。

- 确定施工时间表和里程碑,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2. 材料和设备准备- 预先准备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确保货源充足。

- 检查和维护现有机械设备,确保其在施工中的正常运行。

3. 人员组织和培训- 安排施工人员的岗位分工和职责,确保施工团队的协作和高效运作。

- 提供必要的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三部分:施工流程1. 清理和平整工作- 清理施工现场,清除障碍物和不可利用的杂物。

- 平整路基,确保道路基础的稳固性和平整度。

2. 基础工程建设- 进行路基填筑和夯实,确保道路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 安装和调整排水系统,确保道路排水畅通。

3. 铺设路面- 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进行路面施工并进行压实。

- 安排标线和交通标志,确保道路使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4. 完善配套设施- 安装照明设施和交通信号灯,提高道路的可见性和交通安全。

- 设置路边护栏和防撞设施,保护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第四部分:施工后监测1. 质量检查- 对施工质量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 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保证施工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提高。

2. 交接和维护- 完成施工任务后,进行相关手续和文件的交接。

- 建立维护计划,进行路面和设施的定期检修和维护。

第五部分:安全管理1. 安全意识培训-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 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安全监控和防范- 配备安全监控设备,及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

- 设立安全警示标识和隔离措施,预防施工事故的发生。

三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汇报.doc

三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汇报.doc

三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汇报XXXX年月至年月。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万元。

编制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公路钢。

3、章总论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项目名称:X线临泽至梨园口三级公路改建工程建设单位:甘肃省张掖公路分局X线临泽至梨园口三级公路改建工程起点位于国道线K+,终点位于省道线K+处。

项目概况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建设内容及规模X线临泽至梨园口三级公路改建工程起点位于临泽县西G线K+,终点位于S线K+。

路线平面布设见下图。

实施期项目建设期个月,建设期从年月至年月。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万元。

编制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编制原则、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政策,遵照国家颁布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突出。

4、段路面破损非常严重,基本为砂砾路面。

公路通行能力很差,见图、图。

图路面情况图路面情况()路基排水设施不完善原路只在个别路段有排水设施,但已经破损,不能完全利用。

大多数路段没有排水设施。

雨水对路基危害比较严重,由于路基较低,雨水往往对路面也造成危害。

全线大多数涵洞净高较低,淤塞严重,排洪能力很差。

见图、图。

图涵洞情况图涵洞情况()桥梁状况全线共有小桥座,完全利用座,可维修利用座,建议拆除重建座。

拆除重建小桥桩号为K+,防洪号桥,原桥为米钢筋砼板桥。

该桥原为二类桥,经过年板体注胶后,利用至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级公路改造项目简介
三级公路改造建设项目经市镇两级五年多来的共同努力,终于于2011年12月列入国家交通部“十二五”红色旅游公路建设规划,也被市委、市政府列入今年五大战役的民生项目,根据宁德市交通局的计划安排,要求今年6月开工建设。

该项目建成后可大大方便3万多老区人民群众出行,又能从根本上改善溪柄柏柱洋红色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是溪柄老区人民盼望已久的民生项目。

项目前期工作情况。

从2011年上半年,我镇即着手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和施工初步设计工作,目前正进行环评、水土保持、林业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及建设规划许可、用地许可申请等,预计于今年6月将可全面完成前期工作。

项目建设规模及路线走向。

项目全长18.08公里,总投资7727万元(不含前期费用)。

路线起点位于福安市溪柄镇扆山村,终点于溪柄柏柱洋(楼下村)。

该项目由两大部分组成:(1)溪楼三级公路全长11.88公里,拟投资515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544万元(每公里补助130万元),其余要求地方配套:路线起点溪柄镇扆山村,沿茜洋溪防洪堤路至溪楼公路坂边段相衔接,经东坑店、寨下、老蛇岗,溪南、茜洋、竹柄、立新、田头、三村、斗面、大洋中,终点至楼下村。

(2)溪茜四级公路(红色旅游回头路)全长6.2公里,拟投资2572万元,均为自筹。

公路起点扆山村北侧G104,向东沿现有水泥路经大桥头、槟树下、甲厝村、马盾中桥、下楼坂,利用现有桥梁于溪南村接上溪楼公路,全长6.2公里。

项目设计建设标准。

溪楼段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5米,路面宽度6.5米,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路基、小桥、涵洞的设计洪水频率为1/25。

溪茜段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6米,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

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共51个涵洞、四个中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