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更妙的物理:专题11 天体运动种种分解

更高更妙的物理:专题11 天体运动种种分解
更高更妙的物理:专题11 天体运动种种分解

专题1l 天体运动种种

卫星、行星、恒星、星团、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各种不同层次的天体世界由小到大组成了整个宇宙,宇宙是那么的广袤浩瀚,深邃奇妙,然而,它们又是有序的,一些基本的规律支配着天体星球的种种行为,开普勒三定律描述了星体的运动学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更揭示出天体运动的动力学原因。 一、牛顿的草图

牛顿在说明人造地球卫星原理时画的草图如图所示,在离地面一定高度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初速度较小时,物体沿椭圆曲线a 落地;当初速度较大时,物体沿椭圆曲线a '落地,落地点较远;当初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时,物体沿圆轨道b 运行;当初速度大于此值时,物体沿椭圆曲线c 绕地运行;当初速度等于第二宇宙速度时,物体沿抛物线轨道d 离开地球不再回来;当初速度大于此速度时,物体沿双曲线e 离开地球。

物体在有心力场中的运动轨迹是圆锥曲线,地球的中心是曲线的焦点,图所示的几条轨道中,圆轨道b 是一个临界轨道,在b 以内的椭圆(如a ),抛出点是椭圆的远地点,在b 以外的椭圆轨道(如c ),抛出点是椭圆的近地点。抛物线轨道d 又是一个临界轨道,在d 以内的轨道(如a 、b 、c )是封闭的椭圆,在d 以外的轨道(如e )是不封闭的双曲线。牛顿的这张草图不仅对于任何一个绕地球运行的卫星是适用的,而且对于任何一个绕中心天体运行的星体都是适用的。 二、守恒定律

支配天体运动最基本的规律当然是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和开普勒定律,除此之外,守恒定律也是十分重要的。 1、机械能守恒

物体只在引力作用下绕中心天体运行,其机械能守恒.引力是保守力,引力场是势场,在平方反比引力场中,质点的引力势能取决于其在有心力场中的位置。 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 的中心天体的引力场中,一质量为m 的物体由点1A (距中心1r )经点2A 、3A 、??????运动到点n A (距中心n r ),M 对它的引力做负功,其大小是

11211111111

lim ()lim lim ()

11 ()

n

n n

i i i i n n n i i i i i i i

i n

r r Mm W G r r GMm GMm r r r r r GMm r r ++→∞→∞→∞===++-=-==-?=-∑∑∑

如果物体从点1A 运动到无限远,即n r →∞,引力做负功1Mm

W G

r =。可见,令无穷远处为零引力势能位置,物体在距中心天体r 处的势能是p Mm

E G r

=-。

在上述引力场中,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是

212Mm mv G r

-=恒量。 天体运动取何种圆锥曲线取决于其总机械能E 。以地球卫星为例,当0E =时地球卫星

的轨迹为抛物线,此时地球卫星到达离地球无限远处时速度变为零,即刚好能脱离地心引力的束缚,设地球半径为R ,卫星在地球表面发射时的初速度用d v 表示,有

2102d Mm mv G R -=

,d v =。 此即卫星脱离地心引力束缚所需最小初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当0E <时地球卫星的轨迹为

椭圆,其中特例是圆,这时有

b v =

=, 此即第一宇宙速度—环绕地球运动的最小初速度,而当0E >时,地球卫星沿双曲线脱离地

心引力,在离地球无限远时动能仍不为零,这种轨道要求初始时速度满足

2e GM

v R

>

。 牛顿曾证明:一个均匀球壳质量M 对球壳内物质的万有引力为零,如图所示,球壳半径为r ,壳内任一位置放质量为m 的质点,通过质点m 作两条夹角极小的弦,作为两个顶点相同的圆锥面的母线,两个圆锥面对质点m 张开的立体角?Ω(在0?Ω→时)相同,两个圆锥面与半径为R 的球面相截所得球壳面积分别是1S ?和2S ?,两面元法线各沿OA 、OB 方向,两面元的质量各为1S σ??和2S σ??,其

中σ为球壳质量面密度,2

4M

R

σπ=

,两面元极小而可看做质点,设两面元到m 的距离分别为1r 和2r ,那么有

1121S m F G r σ???=,22

2

2S m

F G r σ???=, 由几何关系知,两个面元1S ?、2S ?在垂直1r 、2r 方向的投影面积相等,即

2111cos S r α??=??Ω,2222cos S r α??=??Ω,

而12αα=,故有12F F =。

此二力方向相反,合力为零,对球面上其他质量对m 的力均如此,故整个球壳对球壳内物质的万有引力为零。对于一个质量均匀半径为R 的实心球,在距球心r (R <)处质点只受半径为r 的球内质量的万有引力,而r 以外球壳(即以R 为外径、r 为内径的球壳)则对质点无引力的作用。若均匀球质量为M ,则距球心r 处所置质点受到引力大小为

3Mm F G r R

=,

显见引力F 与r 成正比,质点在距球心r (R <)处具有的引力势能可由引力功求得,即

3()2p Mm R r GMm G R r E R R

+??-=- 223(3)2p Mm

E G r R R

=-。

2、动量守恒

两个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如果其他星系离它们很遥远,对它们的作用可以忽略的话,这两个天体的总动量守恒,两个天体从相距很远到相互作用直到远离,它们的始末速度满足弹性碰撞的方程组,那么在它们相互作用的前后相对速度遵守“反射定律”,如果是一·维方向上的“弹性碰撞”,则相对速度等值反向,如同我们在专题9中讨论过的。若一个飞船向外喷气或抛射物体,则系统的动量守恒而机械能不守恒。 3、角动量守恒

在描述物体围绕一定中心的转动情况时,我们常引入角动量的概念,它与描述做平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量一(线)动量p mv =相当。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质点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其位置可用从圆心O 到质点的有向线段r 来表示,矢量r 称位置矢量,或称矢径。做圆周运动的质点,矢径大小等于轨迹圆半径,方向从圆心指向质点所在位置。质点的线速度矢量为v ,方向沿切线方向,则质点的(线)动量为p mv =,方向

总是与矢径r 垂直,我们定义质点动量大小mv 与矢径大小r 的乘积为质点对定点(圆心)

O

的角动量,即

L pr =。

当p 与r 方向不垂直而成角度θ时,例如行星绕日在椭圆轨道运动(除经近日点或远日点)时。如图所示,行星在公转轨道任意位置A 时,动量p 与矢径r 成θ角,此时,行星对O 点的角动量大小为

sin L pr θ=。

即等于动量大小与O 点到动量矢量p 的垂直距离的乘积。角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垂直于矢径r 与动量p 所在平面,遵守右手螺旋定则,角动量定义的矢量式写作

L r p =?,

它表示角动量矢量是动量与矢径两矢量的矢积。我们看到角动量的表达式与力矩的表达式

sin M FL θ=(或M r F =?)是置换对称的,故角动量也常称做动量矩。

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对某定点的力矩为零,则质点对该定点的角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质点的角动量守恒定律。物体在受有心力作用而绕着中心天体运动,或几个天体互相绕其系统质心运动时,由于有心力必过力心,对力心的力矩为零,故系统的角动量守恒。即

sin mvr θ=∑恒量。

三、常用模型与方法 处理天体运动问题,不仅需要必要的有关天体运动规律的知识,而且需要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有用的模型与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理想化方法

由于天体运行规律相当复杂,所以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忽略次要因素,使问题简化,比如宇宙尘埃凝聚成星球时假设它们之间不互相超越,彗星绕日运行时忽略行星对它的引力,飞船着陆时忽略其登陆细节等,这样使实际问题在较理想的情景下进行处理。 2、轨道极限模型

物体在中心天体的引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时,其运动是加速度变化的变速运动,可以将它看做绕中心天体的椭圆轨道运动,将此椭圆轨道短轴取为无限小,即中心天体为力心的有心力作用下物体的直线运动是椭圆运动的极限。 3、微元方法与矢量方法

天体运动问题的计算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等效变换。运用微元法或进行矢量运算,使原本复杂的计算问题得以在初等数学的范围内解决.下面我们列举天体运动的一些典型问题,整合天体运动问题的常用模型与处理方法。 【例1】试推导地球上的第三宇宙速度3v 。

【分析与解】以多大的初速度3v 从地球上发射物体。可以使物体挣脱太阳的引力而逃逸出太阳系?对太阳这个中心天体而言,原处于太阳系中地球轨道位置的物体要离开太阳系所需对太阳而言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2

42.1/v km s '==, 式中S M 是太阳的质量,R 是地球公转轨道半径。这是以日为参考系之速度,而地球对太阳的公转速度为29.8/v km s =地日;则以地球为参考系,物体要脱离太阳束缚所需速度为

(2v v '-地日),而由能量守恒可知,质量为m 的物体从地球发射时要满足

2

232

11()22

M m mv G m v v R '-=-地地日地,

则 316.7/v km s ==。 故地球上的第三宇宙速度大小是16.7/km s 。

【例2】要发射一台探测太阳的探测器,使其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绕日运动周期,以便发射一年后又将与地球相遇而发回探测资料。由地球发射这样一台探测器,应使其具有多大的绕日速度?

【分析与解】如图所示,地球绕日运动轨道理想化为以太阳为中心的圆O ,探测器绕日轨道应设计为近日点接近焦点—太阳的一个椭圆,设发射点为P 。由于探测器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绕日周期,故椭圆轨道半长轴a 与日地距离R 相等(开普勒第三定律)

,即OP R =,可知P 点为椭圆轨道半短轴b 的顶点。发射时应使探测器绕行速度沿椭圆上P 点切线

方向(平行于长轴)。图中,P v 表示探测器发射时相对太阳的速度,0v 表示地球公转速度。现在来求探测器的发射速度P v 。

设想从发射经极短的时间t ?,此间矢径OP 扫过一个极小的角度θ?,由于θ?之小,使我们可以将OP 在圆和椭圆上扫过的两个曲边三角形面积近似地以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之,并且认为在这极短时间内,探测器速度未及改变,所以有

012S v t R ?=

???圆,1

2

P S v t b ?=???椭; 又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

2

R S t T π?=

??圆;ab

Rb

S t t T

T

ππ?=

??=

??椭;

联立求解得 02P R

v v T

π==。

即探测器发射速度应与地球的公转速度的大小相等。

【例3】火箭从地面上以第一宇宙速度竖直向上发射,返回时落回离发射场不远处。空气阻力不计,试估算火箭飞行的时间,地球半径取6400R km =。

【分析与解】火箭向上发射又落回地面,它在地心力场中的运动轨道是以地心为一个焦点、最高点为远地点的椭圆的一部分,如图所示,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火箭在空中运动时间正比于矢径扫过的面积,由于落地点离发射点不远,可见轨道椭圆很“扁”,其焦点即力心离轨道近地点很近,则物体上升的最高点与地心成为轨道椭圆长轴的两个端点。

设轨道椭圆的长轴为r ,火箭在远地点时速度可认为零,由机械能守恒关系可得,火箭发射时总机械能与到达离地面最高处总机械能满足方程

212Mm Mm

mv G G R r

'-=-, 式中M 、m 分别表示地球与火箭的质量,1v

是第一宇宙速度1v ,可得轨道椭圆的长轴2r R =。再设火箭在长轴为2R 的扁椭圆轨道运动周期为0T ,而在空中段运动时间为t ,

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得

00S S

T t

=。 式中0S 是轨道椭圆面积,0S Rb π=(b 为该轨道椭圆半短轴);S 是火箭飞行时间t 内,

矢径扫过的图中划斜线部分的面积,它可近似地看做半个椭圆(地面以上部分)与一个三角形(地面以下部分)的面积之和,即

12222

Rb

Rb S R b Rb ππ=

+??=+, 于是得

00002222S Rb Rb t T T T S Rb ππππ

++=

==。 而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因该轨道半长轴与近地轨道半径相同,故周期亦相同,有

02T = 则

322( 4.11102t s s πππ+=?≈+≈

?。

通常情况下,我们忽略了地心引力随引力距离平方

反比递减的极小变化而被看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当要考虑这种变化时,处理方法就如同例3的求解方法。

【例4】竖直上抛运动中,以r 表示到达最高点所用时间,以打表示最高点离地球表面的距离,R 表示地球半径,M 表示地球质量,G 为万有引力常量,不计空气阻力,从考虑万有引力是“平方反比力”出发,确定时间T 的数学表达式。 【分析与解】通常情况下,我们将竖直上抛运动看做加速度为g 的匀变速运动,上升高度H 历时

t ==

从考虑万有引力出发,物体在平方反比力作用下所做的“竖直上抛运

动”,其轨迹应是以地心为焦点的一个狭长的椭圆上的一部分,该椭圆的长轴可取作R H +,假设该椭圆是许多绕地卫星可能的开普勒轨道中的一个,如图所示。

根据开昔勒第三定律可知,在这样的轨道上运动的物体的运行周期T '与沿地表附近的圆轨道运行的周期0T 的关系为

3

2

23

0(

)

2R H T T R +'=, 又

022T == 故

(T R H π'=+ ①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物体沿椭圆轨道运行的时间应与从地心O 引出的矢径所扫过的面积成正比。设物体从P 点被抛出至落回地面Q 点历时t ?,则有

t S

T S ?=''

。 ② 式中S 是图中划斜线部分图形的面积,它是由椭圆冠与一个等腰三角形组成的,S '是轨道椭圆面积,由此式求出t ?,题目所欲求的便是2

t

t ?=

。 解题思路确定后,问题症结在于求出物体飞行期间,其矢径扫过的面积S ,我们用初等数学方法来求解。

先计算等腰三角形部分的面积1S ,设狭长椭圆半短轴为b ,该椭圆在如图所示坐标系中的解析方程为

22

22

1()2

x y R H b +=+, 故可求出Q 点(物体落地点)的横坐标为

x =

则等腰三角形之底边长为

PQ =

由此得

1S R R H

=

?+。

再计算椭圆冠的面积2S ,如图所示,以椭圆中心O '为圆

心作一半径为2

R H

+的辅助圆,连接P 、Q 并延长成为辅助

圆之弦MN ,由于MN 与椭圆长轴垂直,故其在圆及椭圆上

截出的两冠面积满足的关系为

2

2(

)

222

R H S R H R H S b b ππ+''+==

+??。 其中圆冠面积为

21()2arccos 222

R H R H R H S R H +--''=

?+, 故可计算椭圆冠部分面积2S 为

21()arccos 2R H S b R H R H -=+?+,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总面积为12S S S =+,即

1()arccos 2R H S b R H R H

-=+?++ ③

将①、③两式代入②式,然后利用2

t

t ?=便可最终计算得物体从抛出达到最高点所用时间

()arccos 2R H R H t R H +-?

=

??+?

。 上面问题的处理中,我们运用了天体的椭圆轨道模型,巧妙地运用开普勒天体运动学定律求

得结果。下面我们运用动力学规律与矢量方法讨论天体运动问题。

【例5】设想宇宙中有一由质量分别为1m 、2m 、??????、N m 的星体1、2、??????、N 构成的孤立星团,各星体空间位置间距离均为a ,系统总质量为M 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N 个星体将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试问经过多长时间各星体将会相遇?

【分析与解】设系统的质心为O ,由于系统不受外力作用而系统内各质点均受平方反比引力,根据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系统的合加速度为零,用质量为

i

m ∑、加速度为零的质点O 来等效系统的运动,O 称为系统的质心。而对

各质点而言,它们将最终相遇在质心所在位置。先研究质量为1m 的质点1,它将受到其他各质点的引力21F 、31F 、??????、1N F ,这些力均遵守万有引力定律,大小为112

i

i m m F G

a =;方向沿两质点连线而指向对方。如图所示,O 为系统质心位置,1r 、i r 为质点1与质点i 对质心O 的位置矢径。由图可知,1r 与i r 两矢量差的大小为a ,方

向同1i F ,故

1113

()i

i i m m F G

r r a =-, 即

12

21213()m m F G

r r a =-; 1331313()m m

F G r r a

=-;

??????

1113

()N

N N m m F G

r r a =-; 上列各式中,i r (12i N =???,,,)为各质点对质心O 位置的矢径。则,质点1所受合力为 1

111221213()N N N m F G m r m r m r m m m r a ??=++??????+-++????????∑。

由于点O 为质心,0i i m r m

=∑,即0i i

m r =∑,则有

111121133()N m m M

F G m m m r G r a a

??=-++??????=-??∑。 若设矢量1r 的大小为1r ka =,那么质点1所受其他质点引力之合力大小为

3111321

m M m k M

F G ka G a r ==∑。

由上式可知,质点工所受各质点引力之合力等效于在O 点的质量为3

k M 的质点对它发生的

引力,质点1在这个平方反比力作用下,在以O 为一个焦点,以是2

ka

为长半轴而短半轴逼

近于零的“椭圆轨道”运动,初始位置为“远力心点”,经半个周期,到达“近力心点” O 。

对于其他各质点,情况相同,故相遇经历时间为

2T t π=== 【例6】远点在木星轨道而绕日运行的彗星称为木星彗星,它的形成可看成是从无限远处落

向太阳的天体经木星吸引偏转而成为太阳的彗星,求其近日点。(已知木星的公转轨道半径为R )

【分析与解】我们首先将问题理想化为这样一个模型:从无限远处落向太阳的天体在木星轨道经与木星发生“弹性碰撞”改变运动方向进人绕日轨道,如图所示。这里,天体在无限远处的速度取为零,天体质量m 远小于木星质量M ,在与木星发生“弹性碰撞”时,只有木星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而不计其他外力,与木星远离后,则在太阳引力作用下做远地点与木星轨道相切的椭圆运动,成为绕日的彗星。

设木星公转速度为0v ,公转轨道半径为R ,由2

2

M M v G M R R

=日可得

0v =

又由机械能守恒,天体从无限远处被太阳吸引到木星轨道附近时速度v 满足

2

102M m mv G R

-=日, 则

0v =

=。 与木星相互作用过程,理想化为“完全弹性碰撞”,接近速度与分离速度大小相等,其中,

0(见图中矢量三角形)

0,由于木星质量远

大于天体质量,可认为其速度不变,则天体相对太阳的速度为01)v v '=,这也是天体接着做绕日运动在远日点时的速度。此后,忽略远去的木星的作用,天体进入太阳彗星轨道,设其绕日轨道近日点距太阳r ,过近日点时速度为1v ,由机械能守恒有

2211

122M m M m mv G mv G R r

'-=-日日,① 由角动量守恒有

1mv R mv r '=。 ②

由①、②两式消去01

,并代入01)v v '=得

r R =

。 【例7】如图所示,地球沿半径为0R 的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彗星绕太阳沿抛物线轨道运动。已知此抛物线与地球圆轨道一直径的两端相交,不计地球与彗星之间的引力,试求彗星在地球轨道内的运行时间。

【分析与解】本题中,彗星和地球均以太阳为环绕中心(即彗星抛物线轨道的焦点、地球圆轨道的圆心),图的坐标系中给出了两轨道关系。其中,O 为太阳位置,C 为抛物线顶点,00OC R =;由抛物线性质可知,直线0y R =为抛物线准线,0

2

R OC =

。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天体在运行中,其矢径在相同时间t ?内扫过相同面积S ?,那么,彗星沿抛物线轨道ACB 从A 运动到B 历时t 与彗星对太阳的矢径扫过的面积S (即图中划斜线部分)的关系是

S

S t t

?=

??; 而地球沿圆轨道0AC B 从A 运动到B 历时0t 与地球对太阳的矢径扫过的面积0S 的关系是

000

S S t t ?=

??。 比较面积S 与0S 、“面积速度”

S t ??与0

S t ??,可得出t 与0t 的关系而求得t 。

如图,设地球在轨道0C 处的速率为0v ,彗星在C 处速率为v 。若太阳、彗星、地球质量依次为M 、m 、0m ,彗星因机械能守恒,有关系式

20102/2

Mm mv G R -=,

v = 而地球绕日运行有关系式

2

00

200

Mm v G m R R =, 则

0v =

02v v =。 设彗星以速率v 通过其轨道顶点C 历时t ?(0t ?→),这时其矢径扫过的面积为

01

22

R S v t ?=

???, ① 而地球以速率0v 通过其轨道顶点0C 历时0t ?(00t ?→),这时其矢径扫过的面积0S ?为

00001

2

S v t R ?=???。 ②

于是得 000

12S

v

t S v t ??==??。

这就是说,两天体具有相同的“面积速度”。

至于S 与0S ,我们已经知道AB 与抛物线ACB 所围成的弓形面积为

200022

2323

R S R R =

??=, 而半圆面积为 2001

2

S R π=

, 于是有 0004

3S t t t S π

==。

由于地球绕日运动半个圆轨道历时01

2t a =(地球年),那么,彗星在地球轨道以内运行的时间为

2

3t a π

=。 【例8】一卫星在半径为厂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运动,旋转周期为T ,如果给卫星一个附加的径向速度n u 或一个附加的切向速度t u ,卫星都将沿一个椭圆轨道运动。

⑴确定在上述两种情况中卫星的旋转周期;

⑵所附加的径向速度n u 和切向速度t u 必须满足什么关系,才能使两种情况下,卫星旋转周期相等?

【分析与解】⑴卫星在半径为r 的圆上运动时,速度大小为

2r v T π=

=

式中M 设为环绕中心天体的质量。当附加速度n u 为径向时(如图),根据机械能守恒

与角动量守恒有

22

21111()()22n n

v u V GM r r +-=-, n v r V r ?=?,

则 n n

v

r r v u =

±。 上式中n r 是“远地点”或“近地点”的矢径长,V 为对应位置时的速度。若轨道的长半轴以n a 表示,可知

2(

)n n n

v v

a r v u v u =++- 即 2

22

n n

v a r v u =-,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卫星在新轨道的周期0T 与在原轨道上周期关系为

n T T =即

n T = 当附加速度t u 为切向时(如图),由于卫星初位置在椭圆轨道的“近地点”,以t a 表示新轨道长半轴,“远地点”的矢径长为2t a r -,设对应的速度为1V ,同样有

2211111

()()222t t v u V GM r a r

+-=--, 1(2)t v r V a r ?=?-,

则 2

22

2t t t

v a r v vu u =--, 故

t T = ⑵要使n t T T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必须有n t a a =,即

22

222n t t v u v vu u -=--

得径向速度n u 和切向速度t u 须满足

224n t t r

u u u T

π=+

1、设有两个地球人造卫星M 和N 沿同一椭圆轨道运动,地球中心在这椭圆的一个焦点F 上,又设M 和N 相距不远,因此可将椭圆弧看做直线。已知MN 的中点经近地点时

MN a =,近地点到地心的距离为r ,远地点到地心的距离为R ,求M 、N 的中点经远地

点时两颗卫星间的距离。

2、空间两质点的质量分别为1m 和2m ,彼此以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开始时两质点静止,相距0r ,在引力作用下彼此接近并相碰,试求两质点从开始运动到相碰所经历的时间。

3、一质点受一与距离

3

2

次方成反比引力作用而在一直线上运动。试证此质点自无穷远处到达距力心a 处时的速率与从a 处由静止出发,到达4

a

处时的速率相同。

4、有一个质量大而体积小的星球,一个物体离这个星球的距离为r ,物体从静止出发自由落向此星球,求物体落到这个星球上经历多少时间?(已知星球的质量为M )

5、根据某种假设,星球是由星际物质(宇宙尘埃)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经压缩而成的。试估算由密度20

3210/g cm ρ-=?的宇宙尘埃组成的巨大的云团到生成一颗星球需要多长时

间?

6、如行星突然在其轨道上某处停止运动(假定轨道为圆形)则将被吸引而至太阳,试求其所需时间,设太阳的高斯常数(GM )为k ,行星质量为m 。

7、某彗星的轨道为抛物线,其近日点距离为地球轨道(假定为圆轨道)半径的

1

n

,求此彗星运行时,在地球轨道内停留的时间。

8、如图,从地球发射火箭到火星去进行探测,发射后火箭绕太阳椭圆轨道运行。为了节省能源,火箭离开地球的速度方向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方向一致,并且选择适当的发射时机,使火箭椭圆轨道的远日点为火星,轨道近日点为地球。假定地球和火星均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圆轨道半径分别为r 与R ,忽略其他行星对火箭的作用,求火箭应以多大的对地速度离开地球?火箭到达火星要用多长时间?

9、假设地球是一个均匀球体,现在地球的东半球北纬0

30的a 处开一个穿过地轴的直线隧道直通西半球北纬0

30的b 处,如图所示。已知地球的半径是6370km ,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29.8/g m s =,第一宇宙速度17.9/v km s =,假设隧道光滑。现将一个物体以11

3

v v =的初

速度从a 处抛入隧道,问物体从b 处出来后能飞离地面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10、有一航天器(不带动力装置)自远方以速度0v 射向某一行星,计划在行星上着陆,如图。如以b 表示初速度0v 的直线路径与行星的垂直距离(称为瞄准距离),求b 最大值为多少时,航天器可以在行星上着陆。已知航天器质量为m ,行星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

11、如图,一质量为12m t =的太空飞船在围绕月球的圆轨道上旋转,其高度100h km =。为使飞船降落到月球表面,喷气发动机在X 点作一次短时间发动。从喷口喷出的热气流相对飞船的速度为10/u km s =。月球半径1700R km =,月球表面上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为21.7/g m s =月。飞船可用两种不同方式到达月球:

⑴到达月球上的A 点,该点正好与X 点相对,如图(a )所示;⑵在X 点给一指向月球中心的动量后,与月球表面相切于B 点,如图(b )所示。试计算上述两种情况下所需的燃料量。

12、质量为M 的宇航站和与其对接上的质量为m 的飞船一起沿圆形轨道围绕地球运动着,其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R 的n 倍( 1.25n =)。某一瞬间,飞船从宇航站沿运动方向射出后沿椭圆轨道运动,其最远点到地心的距离为8nR 。质量比/m M 为何值时,飞船绕地球运行一周后正好与宇航站相遇?(一般认为M m >)

13、质量为m 的人造卫星沿半径为0r 的圆轨道飞行,地球质量为M 。若卫星运动中受到微弱的摩擦阻力f (大小恒定),则将缓慢地沿一螺旋形轨道接近地球。将每周的旋转近似处理成半径为i r 的圆轨道。试求每旋转一周,轨道半径的改变量r ?及卫星轨道减少一半时减少的机械能。

14、如图,宇宙飞船沿圆轨道绕火星运行,运动速度为0v 。已知火星半径为R ,飞船圆轨道离火星表面的高度为H 。今飞船在极短时间内,沿圆轨道径向向外侧点火喷气,使飞船获得指向火星的径向速度为0av ,a 是远小于1的常数。因喷气量很小,喷气后飞船的质量可视作不变。喷气后,飞船绕火星沿新的轨道运行。试求飞船椭圆轨道近火星点距火星表面的高度A h 和远火星点距火星表面的高度B h ,以及飞船绕椭圆轨道的运行周期。

15、一宇宙飞船环绕一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 ,飞船速率为0v 。飞船上发动

机突然点火,使飞船速率从0v 0,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飞船沿新轨道运动。设?为发动机点火时飞船速度方向与飞船离行星最远处时的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求角?,并画出飞船运动轨迹的图示。

高中物理运动学经典习题30道 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2014?陆丰市校级学业考试)某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2m/s2,下列关于该物体加速度的理解 D 9.(2015?沈阳校级模拟)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则当它下落时,离地的高度为() D 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光照射下,可观察到一个下落的水滴,缓缓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到适当情况,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一般要出现这种现象,照明光源应该满足(g=10m/s2)() 地时的速度之比是 15.(2013秋?忻府区校级期末)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滴水自8m高的屋檐落下,而且看到第五滴水 D

17.(2014秋?成都期末)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的速度为 :2 D: 2 D O点向上抛小球又落至原处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 23.(2014春?金山区校级期末)一只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m处有一小石 2

v0v0D 27.(2013?洪泽县校级模拟)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同一较低a点的时间间隔为T a,两次经 g(T a2﹣T b2)g(T a2﹣T b2)g(T a2﹣T b2)D g(T a﹣T b) 28.(2013秋?平江县校级月考)在以速度V上升的电梯内竖直向上抛出一球,电梯内观者看见小球经t秒后到 h=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天体运动专题练习(含答案)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天体运动专题练习(含答 案) 天体是天生之体或者天然之体的意思,表示未加任何掩盖。查字典物理网整理了天体运动专题练习,请考生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4武威模拟)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神舟十号航天员首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太空授课和天地互动交流等科 普教育活动,这是一大亮点.神舟十号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指令长聂海胜做了一个太空打坐,是因为他不受力 B.悬浮在轨道舱内的水呈现圆球形 C.航天员在轨道舱内能利用弹簧拉力器进行体能锻炼 D.盛满水的敞口瓶,底部开一小孔,水不会喷出 【解析】在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万有引

力充当向心力,飞船及航天员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聂海胜做太空打坐时同样受万有引力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A错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的液体将以圆球形状态存在,所以B正确;完全失重状态下并不影响弹簧的弹力规律,所以拉力器可以用来锻炼体能,所以C正确;因为敞口瓶中的水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即水对瓶底部没有压强,所以水不会喷出,故D正确. 【答案】 A 2.为研究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需要知道太阳的质量,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太阳与地球中心间距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T.则太阳的质量为() A.B. C. D. 【解析】地球表面质量为m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即G=mg,对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有G=m.解得M=,D正确.

【答案】 D 3.(2015温州质检)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命名的神舟星和杨利伟星的轨道均处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已知神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74109 m,杨利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45109 m.假设两行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星相比较() A.神舟星的轨道半径大 B.神舟星的加速度大 C.杨利伟星的公转周期小 D.杨利伟星的公转角速度大 【解析】由万有引力定律有:G=m=ma=m()2r=m2r,得运行速度v=,加速度a=G,公转周期T=2,公转角速度=,由题设知神舟星的运行速度比杨利伟星的运行速度大,神舟星的轨道半径比杨利伟星的轨道半径小,则神舟星的加速度比杨利伟星的加速度大,神舟星的公转周期比杨利伟星的公转周期小,神舟星的公转角速度比杨利伟星的公转角速度大,故选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算题题型1运动学、动力学类问题练习

计算题题型1 运动学、动力学类问题 角度1: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1.(2017·江西吉安一诊)如图所示,在赛车训练场相邻两车道上有黑白两辆车,黑色车辆停在A线位置,某时刻白色车速度以v1=40 m/s通过A线后立即以大小a1=4 m/s2的加速度开始制动减速,黑车4 s后开始以a2=4 m/s2的加速度开始向同一方向匀加速运动,经过一定时间,两车同时在B线位置.两车看成质点.从白色车通过A线位置开始计时,求经过多长时间两车同时在B线位置及在B线位置时黑色车的速度大小. 2.质量M=10 kg的木板A沿水平面向右运动,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当A的速度v0=5 m/s时,在A的左端施加一个恒力F=35 N,如图所示,同时在木板上表面无初速度地放上一个质量m=5 kg的滑块B.已知滑块B右端的木板上表面粗糙,长度为12.5 m,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滑块左端的木板上表面包括滑块所放的位置均光滑,长度为 2.5 m,g 取10 m/s2. (1)至少经过多长时间滑块与木板的速度相等? (2)共经过多长时间滑块与木板分开? 3.(2017·辽宁鞍山一模)如图所示为在某工厂的厂房内用水平传送带将工件的半成品运送到下一工序的示意图.传送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保持v=2 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现将质量

为m=20 kg的半成品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A处,半成品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设传送带足够长,重力加速度g=10 m/s2.试求: (1)半成品工件与传送带相对滑动所经历的时间; (2)半成品工件与传送带间发生的相对位移大小; (3)若每分钟运送的半成品工件为30个,则电动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因运送工件而增加多少? 角度2:带电粒子(带电体)在电场与磁场中的平衡与运动 1.(2017·黑龙江双鸭山一模)如图所示,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小物块处于一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当整个装置被置于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小物块恰好静止.重力加速度取g,sin 37°= 0.6,cos 37°=0.8.求: (1)水平向右电场的电场强度; (2)若将电场强度减小为原来的,物块的加速度是多大? (3)电场强度变化后物块下滑距离L时的动能.

2020高考物理运动学专题练习

直线运动规律及追及问题 一 、 例题 例题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 )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析:同向时2201/6/14 10s m s m t v v a t =-=-= m m t v v s t 71210 4201=?+=?+= 反向时2202/14/14 10s m s m t v v a t -=--=-= m m t v v s t 312 10 4202-=?-=?+= 式中负号表示方向跟规定正方向相反 答案:A 、D 例题2: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快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 ) A 在时刻t 2以及时刻t 5两木块速度相同 B 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 C 在时刻t 3和时刻t 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 在时刻t 4和时刻t 5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解析:首先由图看出:上边那个物体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可以判定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边那个物体很明显地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t 2及t 3时刻两物体位置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等,因此其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相等,这个中间时刻显然在t 3、t 4之间 答案:C 例题3 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 高的平台上跃起,举双臂直立身体离开台面,此时中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 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多少?(g 取10m/s 2 结果保留两位数字) 解析:根据题意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的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且忽略其水平方向 的运动,因此运动员做的是竖直上抛运动,由g v h 22 0=可求出刚离开台面时的速 度 t 1 t 2 t 3 t 4 t 5 t 6 t 7 t 1 t 2 t 3 t 4 t 5 t 6 t 7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 19.[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半径(AU) 1.0 1.5 5.2 9.5 19 30 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 B .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 C .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 D .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 19.BD [解析] 本题考查万有引力知识,开普勒行星第三定律,天体追及问题.因为冲日现象实质上是角速度大的天体转过的弧度恰好比角速度小的天体多出2π,所以不可能每年都出现(A 选项).由开普勒行星第三定律有T 2木T 2地=r 3木 r 3地=140.608,周期的近似比值为12,故木星的周期为12年,由曲线运动追及公式 2πT 1t -2πT 2t =2n π,将n =1代入可得t =12 11年,为木星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所以2015年能看到木星冲日现象, B 正确.同理可算出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1.01年.土星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1.03年.海王星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1.006年,由此可知 C 错误, D 正确. 18.[2014·新课标Ⅱ卷] 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 0,在赤道的大小为g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地球的密度为( ) A.3πGT 2 g 0-g g 0 B.3πGT 2g 0 g 0-g C. 3πGT 2 D.3πGT 2g 0 g 18.B [解析] 在两极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 GMm R 2 =mg 0,在赤道处的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T ,则GMm R 2-mg =m 4π2T 2R ,则密度 ρ=3M 4πR 3=34πR 3 g 0R 2 G =3πg 0GT 2(g 0-g ) .B 正确. 3. [2014·天津卷] 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

高一物理天体运动方面练习题

物理测试 1、 两颗人造卫星A 、B 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周期之比为TA :TB=1:8;则轨道半径之比和运动速率之比分别为( ) A 、RA :RB=4:1 vA :vB=1:2 B、RA :RB=4:1 vA :vB=2:1 C、RA :RB=1:4 vA :vB=1:2 D、RA :RB=1:4 vA :vB=2:1 2、如图,在一个半径为R、质量为M的均匀球体中,紧贴着球的边缘挖去一个半径为R/2的球星空穴后,剩余的 阴影部分对位于球心和空穴中心连线上、与球心相距d的质点m的引力是多大? 3、两个球形的行星A、B各有一个卫星a和b,卫星的圆轨迹接近各行星的表面。如果两行星质量之比为MA/MB=p,两个行星半径之比RA/RB=q,则两卫星周期之比TA/TB为______ 4、一颗人在地球卫星以初速度v发射后,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若使发射速度为2v,该卫星可能( ) A、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变大 B、绕地球运动,轨道变为椭圆 C、不绕地球运动,轨道变为椭圆 D、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 5、如图,有A、B两颗行星绕同一颗恒星做圆周运动,A行星的周期为T1,B行星的周期为T2,在某一时刻两行星相距最近,则 (1)至少经过多长时间,两行星再次相距最近? (2)至少经过多长时间,两行星相距最远? 6、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的自传周期为T,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无线电信号的传播 速度为C,如果你用卫星电话通过地球卫星中的转发器发的无线电信号与对方通话,则在你讲完话后要听到对 方的回话,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 ) A、322244πT gR c ? B 、322242πT gR c ? C 、)4(43222R T gR c -?π D 、)4(23222R T gR c -?π 7、在天体演变过程中,红色巨星发生爆炸后,可以形成中子星,中子星具有极高的密度。 (1)若已知某中子星的密度为ρ,该中子星的卫星绕它作圆周运动,试求该中子星运行的最小周期。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天体运动题型归纳

天体运动题型归纳 李仕才 题型一:天体的自转 【例题1】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怡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 A .1 2 4π3G ρ?? ??? B .1 2 34πG ρ?? ??? C .1 2 πG ρ?? ??? D .1 2 3πG ρ?? ??? 解析:在赤道上2 2 R m mg R Mm G ω+=① 根据题目天体表面压力怡好为零而重力等于压力则①式变为 22R m R Mm G ω=②又 T π ω2= ③ 33 4 R M ρπ= ④ ②③④得:2 3GT π ρ= ④即21 )3(ρπG T =选D 练习 1、已知一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北极与赤道对地面的压力差为ΔN ,假设地球是质量分布 均匀的球体,半径为R 。则地球的自转周期为( ) A. 2T = 2T =R N m T ?=π2 D.N m R T ?=π2 2、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 0,在赤道的大小为g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引力常数为G ,则地球的密度为: A. 0203g g g GT π- B. 0203g g g GT π- C. 23GT π D. 23g g GT πρ=

题型二:近地问题+绕行问题 【例题1】若宇航员在月球表面附近高h 处以初速度0v 水平抛出一个小球,测出小球的水平射程为L 。已知月球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月=hv 2 L 2 B .月球的质量m 月=hR 2v 20 GL C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 v 0 L 2h D .月球的平均密度ρ=3hv 2 2πGL 2R 解析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L =v 0t ,h =12g 月t 2 ,联立解得g 月=2hv 2 0L 2;由mg 月=G mm 月R 2, 解得m 月=2hR 2v 2 0GT 2;由mg 月=m v 2 R ,解得v =v 0L 2hR ;月球的平均密度ρ=m 月43πR 3=3hv 2 2πGL 2R 。 练习:“玉兔号”登月车在月球表面接触的第一步实现了中国人“奔月”的伟大梦想。机器人“玉兔号”在月球表面做了一个自由下落试验,测得物体从静止自由下落h 高度的时间t ,已知月球半径为R ,自转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t 2 2h B .月球第一宇宙速度为 Rh t C .月球质量为hR 2 Gt 2 D .月球同步卫星离月球表面高度 3hR 2T 2 2π2t 2-R 【例题2】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 peg b ”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 peg b ”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1 20 。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A.1 10 B .1 C .5 D .10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21运动学图像专题知识要点

运动学图像专题 主标题:运动学图像专题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 1、考点剖析:运动图像是高考中的热点,多以选择题出现(在计算题中也有应用),难度中等。高考较注重学生对图像的理解,有些题目利用图像分析求解能使问题简化,深刻理解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能从图像中获得有效信息,灵活运用运动学规律公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知识点:利用图像法可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图像法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运动学中常用的图像为v-t图像。在理解图像物理意义的基础上,用图像法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如往返运动、定性分析等)会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解题既直观又方便。 3、题型分类:(主要讨论v-t图像和s-t图像,其他图像的意义在例题中说明) 点:即图像的各种交点;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线:即图像的斜率;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 面:即图像的面积;v-t图像中表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s-t图像中无意义; 例1、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A、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 B、5s~15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m/s2 C、15s~20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 D、质点15s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 【解析】由图像可知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选项A正确;5~15s内做匀加速度运动,加速度为0.8m/s2,选项B错误;15s~20s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选项C错,质点一直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在20s末离出发点最远,选项D错误。 【答案】A 例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x-t)图像,由图像可以看出在0~4s这段时间内( )

2015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

2015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 (2015新课标I-21). 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m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103kg,地球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半径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2,则此探测器 A. 着落前的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m/s B. 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约为2×103N C. 从离开近月圆轨道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 D. 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 【答案】B、D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共应用;环绕速度 【解析】在中心天体表面上万有引力提供重力:= mg , 则可得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月= ≈ 0.17g地= 1.66m/s2 .根据平衡条件,探测器悬停时受到的反作用力F = G探= m探 g月≈ 2×103N,选项B正确;探测器自由下落,由V2=2g月h ,得出着落前瞬间的速度v ≈3.6m/s ,选项A错误;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关闭发动机后,仅在月球引力作用下机械能守恒,而离开近月轨道后还有制动悬停,发动机做了功,机械能不守恒,故选项C错误;在近月圆轨道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m,解得运行的线速度V月= = < , 小于近地卫星线速度,选项D正确。 【2015新课标II-16】16. 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x103/s,某次发 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x103/s,此时 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 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 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 A. 西偏北方向,1.9x103m/s B. 东偏南方向,1.9x103m/s C. 西偏北方向,2.7x103m/s D. 东偏南方向,2.7x103m/s 【答案】B

高中物理天体运动专题练习

2014—2015学年高三复习———《天体运动》练习 1(2014年海淀零模)“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的运行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高度距离地面约340km,则关于飞船的运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飞船处于平衡状态 B.地球对飞船的万有引力提供飞船运行的向心力 C.飞船运行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D.飞船运行的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2014东城零模)“探路者”号宇宙飞船在宇宙深处飞行的过程中,发现A、B两颗均匀球形天体,两天体各有一颗靠近其表面飞行的卫星,测得两颗卫星的周期相等,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两颗卫星的线速度一定相等 B. 天体A、B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C. 天体A 、B的密度一定相等 D. 天体A 、B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一定不相等 3(2014顺义二模)地球赤道上有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A,所受的向心力为F1,向心加速度为a1,线速度为v1,角速度为ω1;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B (离地面的高度忽略)所受的向心力为F2,向心加速度为a2,线速度为v2,角速度为ω2;地球同步卫星C所受的向心力为F3,向心加速度为a3,线速度为v3,角速度为ω3。若上述的A、B、C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第一宇宙速度为v,则() A.F1=F2>F3 B.a1=a2=g>a3 C.ω1=ω3<ω2 D. v1=v2=v>v3 4(2014昌平二模)“马航MH370”客机失联后,我国已紧急调动多颗卫星,利用高分辨率对地成像、可见光拍照等技术对搜寻失联客机提供支持。关于环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轨卫星(环绕半径远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环绕半径)都是相对地球运动的,其环绕速率可能大于7.9km/s B.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球是静止的,可以固定对一个区域拍照,但由于它距地面较远,照片的分辨率会差一些 C.低轨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 D.低轨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 5(2014丰台二模)“嫦娥三号”探测器已成功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实现软着陆,“嫦娥三号”着陆前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经测量得其周期为T。已知引力常量为G,根据这些数据可以估算出() A.月球的质量B.月球的半径 C.月球的平均密度D.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6(2014顺义二模)地球赤道上有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A, 所受的向心力为F1,向心加速度为a1,线速度为v1,角速度 为ω1;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B(离 地面的高度忽略)所受的向心力为F2,向心加速度为a2,线速 度为v2,角速度为ω2;地球同步卫星C所受的向心力为F3,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模型讲解 运动学模型

2013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之模型讲解 运动学模型 【模型概述】 在近年的高考中对各类运动的整合度有所加强,如直线运动之间整合,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整合等,不管如何整合,我们都可以看到共性的东西,就是围绕着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而进行。 【模型回顾】 一、两种直线运动模型 匀速直线运动:两种方法(公式法与图象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2 002 1at t v s at v v t +=+=,,几个推论、比值、两个中点速度和一个v-t 图象。 特例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机械能守恒。 特例2:竖直上抛运动为有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 0;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g 。特点:时间对称(下上t t =)、速率对称(下上v v =);机械能守恒。 二、两种曲线运动模型 平抛运动:水平匀速、竖直方向自由落体 匀速圆周运动: ωωmv mr r mv ma F F =====22 向向法 【模型讲解】 一、匀速直线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组合 例1.一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 ,身高为l 的人以速度v 匀速行走,如图1所示。 (1)试证明人的头顶的影子作匀速运动; (2)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图1 解法1:(1)设t=0时刻,人位于路灯的正下方O 处,在时刻t ,人走到S 处,根据题意有OS=vt ,过路灯P 和人头顶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M 为t 时刻人头顶影子的位置,如图2所示。OM 为人头顶影子到O 点的距离。 图2 由几何关系,有 OS OM l OM h -= 联立解得t l h hv OM -= 因OM 与时间t 成正比,故人头顶的影子作匀速运动。 (2)由图2可知,在时刻t ,人影的长度为SM ,由几何关系,有SM=OM-OS ,由以上各式得 t l h lv SM -= 可见影长SM 与时间t 成正比,所以影长随时间的变化率l h lv k -= 。 解法2:本题也可采用“微元法”。设某一时间人经过AB 处,再经过一微小过程)0(→??t t ,则人由AB 到达A ’B ’,人影顶端C 点到达C ’点,由于t v S AA ?=?'则人影顶端的移动速度:

高考物理天体运动公式归纳

高考物理天体运动公式归纳 高考物理天体运动公式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 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 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 +h)/T2{h&asymp;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强调:(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 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考物理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公式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asymp;0,F分子力&asymp;0,E分子势能&asymp;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 P40〕}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

高中物理天体运动多星问题 (2)

双星模型、三星模型、四星模型 天体物理中的双星,三星,四星,多星系统是自然的天文现象,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遵循万 有引力的规律,他们的运动规律也同样遵循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条基本规律。双星、三星系统的等效质量的计算,运行周期的计算等都是以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为出发点的。双星系统的引力作用遵循牛顿第三定律:F F =',作用力的方向在双星间的连线上,角速度相等,ωωω==21。 【例题1】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双星系统在银 r ,1、 持不变,并沿半径不同的同心轨道作匀速园周运动,设双星间距为L ,质量分别为M 1、M 2,试计算(1)双星的轨道半径(2)双星运动的周期。 解析:双星绕两者连线上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即: 22 21212 21L M L M L M M G ωω==---------? ..L L L =+21-------?由以上两式可得:L M M M L 2121+= ,L M M M L 2 12 2+= 又由1 2212214L T M L M M G π=.----------?得:) (221M M G L L T +=

【例题3】我们的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 1和S 2构成,两 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C 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 ,S 1到C 点的距离为r 1,S 1和S 2的距离为r ,已知引力常量为G .由此可求出S 2的质量为(D ) A .2 12)(4GT r r r -2π B .2 312π4GT r C .2 32π4GT r D .2 122π4GT r r 答案:D , 球A 引球看成似处理 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T 。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且A 对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L m M T m L +=22)( 化简得) (23 m M G L T +=π ⑵将地月看成双星,由⑴得) (23 1m M G L T +=π 将月球看作绕地心做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 L T m L GMm 2 2 )2(π= 化简得GM L T 3 22π=

2014-2018高考物理运动学真题

专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 (2017~2018年) 201803 4.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和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 A.2倍 B.4倍 C.6倍 D.8倍 5.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6.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 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 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

201802 6.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2016~2014年) 1.(2016·全国卷Ⅲ,16,6分)(难度★★)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s t2 B.3s 2t2 C.4s t2 D.8s t2 2.(2016·全国卷Ⅰ,21,6分)(难度★★★)(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运动学部分专题

一.平均速度:任意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的理解 ①t s ??= 一v 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②v =20t V V +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③t V V S t 2 0+=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1.物体由A 沿直线运动到B ,在前一半时间内是速度为v 1的匀速运动,在后一半时间内是速度为v 2的匀速运动.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221v v + B .21v v + C .21212v v v v + D .2 121v v v v + 2.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 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221v v + B .21212v v v v + C .21212v v v v ++ D .2 121v v v v + 3.一辆汽车以速度v 1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 2=20km/h 跑完了其余的2/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 ,则v 1的值为( ) A .32km/h B .345km/h C .56km/h D .90km/h 4.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 1=40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v 2=60km/h 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 1=40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以v 2=60km/h 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A .V 甲=V 乙 B .V 甲 < V 乙 C .V 甲 > V 乙 D .因不知位移和时间故无法确定 二.加速度公式的理解:a=(v t -v 0 )/t 公式中各个部分物理量的理解 匀加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v t >v 0,a 为正,此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匀减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v t <v 0,a 为负,此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1.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变化量也为零 B .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C .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则该物体的速度也越大 D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量越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 .速度改变△V 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C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D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 3.关于加速度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为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B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 C .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增大 D .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反而增大 4.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 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

高考物理力学,运动学实验题

课时作业(二十六)[第26讲本单元实验] 基础热身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合理的一项是________(填序号) A.先将固定在重物上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再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 B.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打点计时器下方,再接通电源 C.先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先取下固定在重物上的打好点的纸带,再切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质量m=1kg的重锤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K26-1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9.8m/s2.则(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①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重锤的速度v B=__________m/s; ②从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_______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ΔE k=__________________J; ③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K26-1 2.在用如图K26-2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26-2 A.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C.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 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速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 技能强化 3.2011·德州模拟关于“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图K26-3 4.2010·安徽卷利用如图K26-3所示装置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0和下落高度h.某班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0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2gh计算出瞬时速度v0

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知识

“万有引力定律”习题归类例析 万有引力定律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习题类型较多,不少学生做这部分习题有一种惧怕感,找不着切入点.实际上,只要掌握了每一类习题的解题技巧,困难就迎刃而解了.下面就本章的不同类型习题的解法作以归类分析. 一、求天体的质量(或密度) 1.根据天体表面上物体的重力近似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由天体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和天体的半径求天体的质量 由mg=G 得.(式中M、g、R分别表示天体的质量、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天体的半径.) [例1]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在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间的距离为L,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M和密度ρ. [解析]此题的关键就是要根据在星球表面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出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再根据星球表面物体的重力等于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求出星球的质量和星球的密度. 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得抛出物体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为 设初始平抛小球的初速度为v,则水平位移为x=vt.有○1 当以2v的速度平抛小球时,水平位移为x'= 2vt.所以有② 在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有mg=G ③ 联立以上三个方程解得 而天体的体积为,由密度公式得天体的密度为。 2.根据绕中心天体运动的卫星的运行周期和轨道半径,求中心天体的质量 卫星绕中心天体运动的向心力由中心天体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若已知卫星的轨道半径r和卫星的运行周期T、角速度或线速度v,可求得中心天体的质量为 [例2]下列几组数据中能算出地球质量的是(万有引力常量G是已知的)() A.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T和地球中心离太阳中心的距离r B.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和地球的半径r C.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和月球中心离地球中心的距离r D.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和轨道半径r [解析]解此题关键是要把式中各字母的含义弄清楚,要区分天体半径和天体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已知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地球的轨道半径只能求出太阳的质量,而不能求出地球的质量,所以A项不对.已知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和地球的半径,不知道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所以不能求地球的质量,所以B 项不对.已知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和轨道半径,由可以求出中心天体地球的质量,所以C项正确.由求得地球质量为,所以D项正确. 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参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问题 根据人造卫星的动力学关系 可得

2020年高考物理《天体运动》专题训练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物理天体运动专题训练卷 1.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金、a 地、a 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 金、v 地、v 火。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R 金< R 地<R 火,由此可以判定 A .a 金>a 地>a 火 B .a 火>a 球>a 金 C .v 地>v 火>v 金 D .v 火>v 地>v 金 解析 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公转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 Mm R 2=ma ,解得a = G M R 2,结合题中R 金<R 地<R 火,可得a 金>a 地>a 火,选项A 正确,B 错误;同理,有G Mm R 2=m v 2R ,解得v = GM R ,再结合题中R 金<R 地<R 火,可得v 金 >v 地>v 火,选项C 、D 均错误。 答案 A 2.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 A .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1/602 B .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1/602 C .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 D .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1/60 解析 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则应满足G Mm r 2=ma ,即加速度a 与距离r 的平方成反比,由题中数据知,选项B 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答案 B 3.(多选)已知人造航天器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 (t 小于航天器的绕行周期),航天器运动的弧长为s ,航天器与月球的中心连线扫过角度为θ,万有

高三物理专题天体运动

高三物理 第5课时 天体运动问题 【专题考纲要求】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I 级要求 计算不做要求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II 级要求 地球表面附近,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第一、二、三宇宙速度 I 级要求 计算仅限于第一宇宙速度 【专题考点分析】 天体运动规律及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是江苏省高考每年必考内容,属于简单题,一般会结合我国的航天事业进行考查;在备考中要注重复习解答天体运动的两条思路、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一、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初步理解;二、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三、宇宙航行活动中卫星的发射、运行、变轨等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有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与圆周运动知识的结合,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等。以近几年中国及世界空间技术和宇宙探索为背景的题目备受青睐,会形成新情景的物理试题。 【活动一】回顾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内容及表达式(回归课本) 1、轨道定律: 2、面积定律: 3、周期定律: (对k 值的理解) {真题再现} 1.[2016·江苏卷4分] 如图1-所示,两质量相等的卫星A 、B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R 、T 、E k 、S 分别表示卫星的轨道半径、周期、动能、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有( ) A .T A >T B B .E kA >E kB C .S A =S B D .R 3A T 2A =R 3 B T 2B 【活动二】掌握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两个突破口 1、 = 2、 在忽略地球自转的情况下,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总结: 【活动三】人造地球卫星运行参量及发射、运行、变轨分析 一、人造卫星 1、最大环绕速度:最小环绕周期: 2、发射速度范围: 3、运行轨道特点: 二、人造地球同步卫星特点: 三、近地卫星的特点及第一宇宙速度推导 四、卫星运行参量: 卫星运行参量(向心加速度、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a= v= ω= T= 总结: {真题再现} 2.(2018·高考江苏卷)我国高分系列卫星的高分辨对地观察能力不断提高.今年5月9日发射的“高分五号”轨道高度约为705 km,之前已运行的“高分四号”轨道高度约为36 000 km,它们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与“高分四号”相比,下列物理量中“高分五号”较小的是() A.周期 B.角速度 C.线速度 D.向心加速度 3.(多选)(2017·高考江苏卷)“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前,“天舟一号”在距地面约380 km的圆轨道上飞行,则其( ) A.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B.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 D.向心加速度小 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五、卫星变轨问题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