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历年中考鉴赏试题
《如梦令》李清照赏析习题及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作者】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所以后人又称她为李易安,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代表作品有《漱玉词》等。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年生活优越,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主旨】这首词形象生动逼真,语言自然优美,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深美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显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词人形象。
【名句赏析】这首小令是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话,却似一幅图。
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深美而自然,笔调跌宕而有致。
写景:“雨疏风骤”,雨小而风急;写人:“浓睡”、“残酒”,睡得香甜而残醉未醒;写花:“绿肥红瘦”,绿代指叶,红代指花,暮春时节,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如此精心刻意地选择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词语,相彰并比地渲染和形容,给读者更加鲜明醒豁的印象.其中尤以“绿肥红瘦”一语最为清新、色泽浓艳,形象逼真,从来没有为人道过.甚至在用韵上,依律上、去可以互押,但作者哪怕在这方面也用心做到上去递换使用,象∶“骤”、“酒”、“旧”、“否”、“瘦”,抑扬相间,跌宕入耳。
再看词中的问答。
“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试问卷帘人”,引出女主人公与侍女的一番对话.“却道海棠依旧”,是答语,问语省去,从答语中可知问的是:“经过一夜风雨的海棠究竟怎么样了?”问答显然不相称,问得多悄,答得淡漠,因答语的漫不经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知否”来.《如梦令》小词,安顿两个叠句短语最难,然而这里的“知否?知否”,口气宛然,浑成天巧,非圣于词者不能到此。
《如梦令》李清照赏析习题及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作者】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所以后人又称她为李易安,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代表作品有《漱玉词》等。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年生活优越,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主旨】这首词形象生动逼真,语言自然优美,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深美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显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词人形象。
【名句赏析】这首小令是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话,却似一幅图。
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深美而自然,笔调跌宕而有致。
写景:“雨疏风骤”,雨小而风急;写人:“浓睡”、“残酒”,睡得香甜而残醉未醒;写花:“绿肥红瘦”,绿代指叶,红代指花,暮春时节,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如此精心刻意地选择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词语,相彰并比地渲染和形容,给读者更加鲜明醒豁的印象.其中尤以“绿肥红瘦”一语最为清新、色泽浓艳,形象逼真,从来没有为人道过.甚至在用韵上,依律上、去可以互押,但作者哪怕在这方面也用心做到上去递换使用,象∶“骤”、“酒”、“旧”、“否”、“瘦”,抑扬相间,跌宕入耳。
再看词中的问答。
“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试问卷帘人”,引出女主人公与侍女的一番对话.“却道海棠依旧”,是答语,问语省去,从答语中可知问的是:“经过一夜风雨的海棠究竟怎么样了?”问答显然不相称,问得多悄,答得淡漠,因答语的漫不经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知否”来.《如梦令》小词,安顿两个叠句短语最难,然而这里的“知否?知否”,口气宛然,浑成天巧,非圣于词者不能到此。
如梦令李清照阅读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阅读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阅读答案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注,——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题目:
1.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
2.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3.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
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案:
1.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风”“雨”情态各1分)
2 。
B
3.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
4.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5)“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6)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如梦令李清照阅读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注,——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
1、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2.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1、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
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意近即可)3.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二:1.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2.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3.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1.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风”“雨”情态各1分)2 。
B3.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4.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5)“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如梦令阅读答案
如梦令阅读答案如梦令阅读答案篇一:如梦令(6分)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22.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2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三)私心19.(5分) ①就②比作③可是,但是④这,这样⑤说,称20.(4分) ①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私心吗?”(2分) (关键词“或”“公” 未译或错译,每处扣1分) ②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即使)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2分)。
(关键词“疾”“省视”“竟夕”未译或错译,每处扣1分,扣完为止。
)21. (3分) 这样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说明了他严于自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
)(四) 如梦令22.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23.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如梦令阅读答案篇二:《如梦令》两首练习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知多少1、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____。
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曲调即____《如梦令》是____,这两首词都是按照同一个曲调来写的。
2、李清照(1084——约1155),号___,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__代女词人。
其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
给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
现传____。
二、请比较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异同。
三、默写《如梦令》两首。
四、收集李清照后期作品,如《声声慢》等。
附答案:一、文学常识:1、长短句“词牌”词牌名2、易安居士宋《漱玉词》二、比较异同同:从内容上说,对生活的态度。
闲适,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从语言上说,都擅长白描,善用口语。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全词译文及鉴赏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全词译文及鉴赏答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所写的,词中的那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我相信同学们肯定不会陌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这首词的相关知识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作者: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注释】(1)疏:指稀疏。
(2)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4)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4)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5)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翻译】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
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9.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
答:
10.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参考答案:
9.(2分)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风”“雨”情态各1分)
10 。
b。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注,——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
1、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2.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1、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
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意近即可)3.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二:1.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2.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3.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1.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风”“雨”情态各1分)2 。
B3.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4.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5)“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题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题答案原文《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歌解读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惊世之作。
闺中女主人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关切着美好的事物,无忧无虑,敏感多情。
我们从《如梦令》中是否能得到如上印象?“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是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中的主人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消尽昨晚尽情饮酒的醉意。
然而她却有所关切,想到“昨夜雨疏风骤”,“试问卷帘人”,小院里的海棠怎样了?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时她根据季节、根据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急切的更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请看,女主人是多么关切她周围美好的事物。
词的遣词造句又把女主人活泼好逗。
情趣雅致性格的另一面表现了出来。
“试问卷帘人”,其实是明知故问,她要逗逗身边这个憨而粗疏的小丫头,果然灵验,小丫头不经意地回答“海棠依旧”。
这一下,女主人乐了!你知道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应该是叶子更绿了,花儿却残了。
二字叠句“知否”把女主人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
“绿肥红瘦”用了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
仅此四字,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为文坛之绝无仅有。
练习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__叶的茂盛_ 和__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_。
3.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A.叶茂花残B.红花绿叶相映衬C.红花绿叶很艳丽D.绿叶红花茂盛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B.“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
C.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
D.这首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伤感情绪。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注,——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
1、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
2.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5.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6.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7.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参考答案】1、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
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绿叶茂红花凋零(意近即可)3.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4.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风”“雨”情态各1分)5.B6.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7.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注,——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
1、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
2.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5.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6.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7.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参考答案】1、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
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绿叶茂红花凋零(意近即可)3.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4.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风”“雨”情态各1分)5.B6.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7.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专题三 中考复习之古诗词赏析
语文中考复习专题三古诗词赏析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2题。
(4分)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3-4题。
(4分)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2分)A 晚春B初夏C晚秋D初冬4、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
(2分)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5—6题。
(4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 )”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分)6.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4分)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7.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
(2分)8.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9-10题。
(4分)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9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如梦令词李清照阅读答案
如梦令词李清照阅读答案如梦令词李清照阅读答案「篇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疏:指稀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①浓睡不消残酒:睡得很好,但还有残余的酒意末消。
②卷帘人:指侍女。
这时她正在卷帘。
③ “知否”三句:女主人纠正侍女的话说:“你知道吗?海棠不是‘依旧’,该是绿叶多,红花少了”【鉴赏提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
前期作品的反映面比较狭隘,限于闺情一类。
后期由于凄凉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风格突变,大都反映南渡人士辞乡别土、破国亡家的共同哀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翁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
"绿肥红瘦",用语简练,又很形象化。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扩写】昨天夜里风很大,天上落下的雨滴却显得稀疏。
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情,觉得沉闷,于是我一个人喝了点酒,可能是贪杯喝多了,头晕晕的,丫鬟便扶我到床上睡了,睡得很沉不曾醒酒。
次日醒来恰见服侍我的丫鬟卷帘进来。
我问她:“经昨夜风雨之后,外面的海棠怎么样了?”她却跟我说:“夫人,海棠还是跟以前一样。
”我摇了摇头,说道:“不对,不对。
应该是叶子变肥了,花变瘦了才对。
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①浓睡不消残酒:睡得很好,但还有残余的酒意末消。
②卷帘人:指侍女。
这时她正在卷帘。
③“知否”三句:女主人纠正侍女的话说:“你知道吗?海棠不是‘依旧’,该是绿叶多,红花少了”[鉴赏提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
前期作品的反映面比较狭隘,限于闺情一类。
后期由于凄凉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风格突变,大都反映南渡人士辞乡别土、破国亡家的共同哀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翁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
“绿肥红瘦",用语简练,又很形象化。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扩写昨天夜里风很大,天上落下的雨滴却显得稀疏。
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情,觉得沉闷,于是我一个人喝了点酒,可能是贪杯喝多了,头晕晕的,丫鬟便扶我到床上睡了,睡得很沉不曾醒酒。
次日醒来恰见服侍我的丫鬟卷帘进来。
我问她:“经昨夜风雨之后,外面的海棠怎么样了?”她却跟我说:“夫人,海棠还是跟以前一样。
”我摇了摇头,说道:“不对,不对。
应该是叶子变肥了,花变瘦了才对。
知道吗?”赏析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小令,自其诞生日起至今,历来为人称赏,论者甚多,今又拈出,实有班门弄斧之嫌。
惜花伤春确为此首小词透辟出来的情愫,也为历来论者所共道。
文人伤春,自古而然。
唐孟浩然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此乃妇孺皆知,童叟能诵的千古名篇。
词学家唐圭璋将此篇小令与《春晓》比较说:“二人时代虽不同,诗与词体格虽不同,朴素与凝炼之表现手法虽不同,但二人爱花心灵之美则完全一致,宜乎并垂不朽云。
初中宋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初中宋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下一句是“浓睡不消残酒”。
2.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把酒问青天”。
3.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下一句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选择题
1. 以下哪首词是李清照的作品?
A. 《念奴娇·赤壁怀古》
B. 《如梦令》
C. 《水调歌头》
D. 《青玉案·元夕》
答案:B
2. 《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亲人的思念
B. 对友人的祝愿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A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句词表达了词人在热闹的元宵夜市中,对心爱之人的深切思
念和寻觅。
词人通过“千百度”的反复寻觅,展现了对情感的执着和
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2. 苏轼《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所蕴含的哲理是什么?
答案:这句词蕴含的哲理是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苏轼通
过提问“明月几时有”,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与亲人共
度美好时光的渴望。
四、赏析题
请赏析李清照《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意境。
答案:这句词描绘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通过“雨疏风骤”形象地
表现了风雨的猛烈和无情。
词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孤独和
凄凉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无奈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完整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历年中考鉴赏试题
完整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历年中考鉴赏试题《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题译文:昨天夜里雨点诚然稀罕,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但是醒来此后依旧感觉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怎样,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旺盛,红花凋谢。
1. 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肥”“瘦”分别形容:叶的旺盛和花的凋谢。
(2)作者采用寓情于景 ( 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 ) 的写法,表达了对春花的沉迷和惜其余伤感之情。
(3)作者采用宛转宛转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沉迷和惜其余一种伤感情绪。
(4)“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酣睡。
2. 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述了怎样一幅画面?答:写出了春天夜晚,雨点冷淡,风刮得很强烈的情况。
( 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3. 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答:意思是叶子肥大了 , 花儿更罕见了。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绿指代叶子 , 红指代花儿。
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比较鲜亮的词语, 增强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色,给人以鲜亮的印象。
4. 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作者采用寓情于景 ( 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 ) 的写法,表达了对春花的沉迷和惜其余伤感之情。
5.“不用”在词中的意义是什么?答:“不用”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本质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6.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关切与神往美好事物,无忧无虑的情怀。
7.“绿肥红瘦”妙语天成,为文坛之绝唱。
请结合详尽内容作简要赏析。
答:“绿”“红”:用颜色来借代海棠的叶和花,“肥”“瘦”:用拟人描述雨后海棠的花叶形态。
有创意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表现了女主人与众不同样的文雅情深。
8.在毛毛雨潇潇,风湿强烈的暮春天节,词人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词人会产生这样的心情?答:烦闷伤感;以花自喻,由花的凋谢联想到自己的青春易逝。
绛县诗词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绛县诗词考试题及答案详解1. 下列关于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一句,正确的解释是:A. 昨夜的雨下得很大,风也刮得很猛。
B. 昨夜的雨下得很少,风却刮得很急。
C. 昨夜的雨下得很大,风却刮得很急。
D. 昨夜的雨下得很少,风也刮得很猛。
答案:B解析:此句中的“雨疏”意指雨下得少,“风骤”则指风刮得急。
因此,正确理解应该是昨夜的雨下得很少,风却刮得很急。
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述的是哪种景象?A. 早晨太阳初升的景象。
B. 傍晚太阳落山的景象。
C. 正午阳光直射的景象。
D. 深夜月光皎洁的景象。
答案:B解析:诗句“白日依山尽”描绘的是夕阳西下,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落下的景象,因此正确答案是傍晚太阳落山的景象。
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对国家兴盛的赞美。
B. 对自然景观的欣赏。
C. 对国家破败的哀痛。
D. 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答案:C解析:杜甫在《春望》中通过“国破山河在”表达了对国家遭受战乱、破败不堪的深切哀痛,以及对山河依旧在的无奈和悲怆。
4.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拟人B. 夸张C. 比喻D. 对偶答案:B解析:此句通过“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描述,形象地表现了黄河水势的浩大,给人以黄河水从天而降的夸张印象,因此运用的是夸张手法。
5.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把酒问青天”一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A. 欢快愉悦B. 孤独寂寞C. 愤世嫉俗D. 豁达开朗答案:B解析: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把酒问青天”表达了在中秋之夜,面对明月独自饮酒时的孤独与寂寞心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试题]中国最可怕的一首诗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试题]中国最可怕的一首诗《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歌解读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惊世之作。
闺中女主人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关切着美好的事物,无忧无虑,敏感多情。
我们从《如梦令》中是否能得到如上印象?“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是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中的主人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消尽昨晚尽情饮酒的醉意。
然而她却有所关切,想到“昨夜雨疏风骤”,“试问卷帘人”,小院里的海棠怎样了?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时她根据季节、根据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急切的更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请看,女主人是多么关切她周围美好的事物。
词的遣词造句又把女主人活泼好逗。
情趣雅致性格的另一面表现了出来。
“试问卷帘人”,其实是明知故问,她要逗逗身边这个憨而粗疏的小丫头,果然灵验,小丫头不经意地回答“海棠依旧”。
这一下,女主人乐了!你知道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应该是叶子更绿了,花儿却残了。
二字叠句“知否”把女主人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
“绿肥红瘦”用了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
仅此四字,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为文坛之绝无仅有。
练习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__叶的茂盛_和__花的凋零。
3.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A.叶茂花残B.红花绿叶相映衬C.红花绿叶很艳丽D.绿叶红花茂盛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B.“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
C.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
5、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题
译文: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写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伤感之情。
(3)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4)“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酣睡。
2.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答:写出了春天晚上,雨点疏落,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
(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
3.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答: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
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作者采用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写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伤感之情。
5.“不消”在词中的意义是什么?
答:“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6.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关切与憧憬美好事物,无忧无虑的情怀。
7.“绿肥红瘦”妙语天成,为文坛之绝唱。
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
答:“绿”“红”:用颜色来借代海棠的叶和花,“肥”“瘦”:用拟人描绘雨后海棠的花叶形态。
有创意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
8.在细雨潇潇,风湿猛烈的暮春季节,词人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词人会产生这样的心情?答:苦闷伤感;以花自喻,由花的凋零联想到自己的青春易逝。
9.这首词通过对爱花惜花行为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词人的怎样情怀?
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既有爱花惜花的情感,又有对春光流逝的眷恋和红颜易老的感伤。
10.诗人爱花惜花的行为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试问“卷帘人”。
11.理解性背诵。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运用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神采的句子是:
12.选择题。
(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B.“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
C.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
D.这首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伤感情绪。
(2)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