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陈维崧词异同初论文
辛弃疾的古代诗词鉴赏论文
辛弃疾的古代诗词鉴赏论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辛弃疾的古代诗词鉴赏论文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陈维崧词讲稿之一:从云间到阳羡词风的转变
词是 一种 很奇 妙 的文学 体式 , 它 每一 次 的发展 都 与时 代 的变 故 有 非 常密 切 的关 系 。在 中 国文 学 史 上, 词 开始 的 时候是 配合 着音 乐 歌唱 的歌 词 , 所 以很 多 文人 对 词 本 来 就 有一 种 轻 视 的态 度 , 称之为“ 小 词 ”, 又说 词是 “ 小道 ” 。最早 给词 造成 改变 的是 李后 主 , 因为 国破 家亡 , 在词 里 真 正写 了他 自己的遭 遇 、 自己的感情 。王 国维说 : “ 词 至李 后 主而 眼界 始 大 , 感慨遂深 , 始 变伶 工 之 词 而为 士 大 夫之 词 ” | l 』 ( 眦 , 所 以词 的第 一 次重要 改 变是从 李后 主 开始 。但是 李 后 主 的改 变不 是 自己 主动 的 , 而 是 因为 外 在 的环 境 改 变使 他 的词 改变 了 。后 来 的苏轼 则 是有 心要 改 变 的 , 苏 轼 曾经 给朋 友 写 信 说 : “ 近却 颇 作 小 词 , 虽 无 柳七 郎 风味 , 亦 自是一 家 。 ” _ 2 ¨ ( H 所 以从 整体 的文 学史 来看 , 词 的演 进有 两 大原 因 : 一 个是 外 在 环境 的
西北 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1 4年 3月 , 第4 4卷第 2期 , M a r . , 2 0 1 4 , V o 1 . 4 4 , N o . 2
J o u r n a l o f N o  ̄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从隐含作者角度比较分析唐寅与陈维崧的《怅怅词》
关键词:隐含作者;唐寅;陈维崧;怅怅词作者简介:程龙(1993.3-),男,江西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2本论文将从作者编码、文本生产、读者解码这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两首《怅怅词》的隐含作者身份,通过文本细读和隐含作者身份分析,展示唐寅和陈维崧在《怅怅词》中表现出来的不同身份和文化心态。
读者在解码隐含作者的过程中需要依托作者所创造的出来的隐含作者形象,丰富作者形象与性格,使之更具张力。
一、作者编码:相似的生平际遇和人生阶段往往同一个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渗透着不同时的特点和风格,那么两首《怅怅词》分别是作于何时呢?有人认为唐寅是在初为诸生也就是十七岁的时候创作了《怅怅词》,“《吴郡二科志》:寅初为诸生,尝作《怅怅诗》,其词曰:怅怅莫怪少时年,百丈游丝易惹牵;何岁逢春不惆怅?何处逢情不可怜?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钵院门前。
允与其事合,盖诗谶也。
按:此诗收入《六如居士全集》卷一,作《伥伥词》,字句微有差别。
”[2]但是也有认为是在“科考舞弊案”之后所作,“《四友斋丛话》中载他(唐寅)废归后‘尝作《怅怅词》,其词日:怅怅莫怪少时年……衲衣持钵院门前。
’”[3]通过对《怅怅词》文本的细读会发现,这首词不会是一个年仅十多岁的“诸生”所能创作的,骆明玉也提出这种说法是不可信的,“到他三十岁那年,赴北京参加会试,因牵涉科场舞弊案,彻底失去了在政治上进取的希望。
人到中年,经历严重挫折,难免要回顾往事,计较一生得失。
《怅怅词》就是他三十多岁时回顾少年生活的诗(有人说作于诸生时,不确)。
”[4]因此根据目前掌握的史料大致可以确定,《怅怅词》是在唐寅三十多岁遭遇人生挫折后回首少年往事时创作的作品。
陈维崧早年,“时家境优裕,其年不无声华裙屐之好,多为柔媚侧艳之词。
初中辛弃疾词与陆游诗比较鉴赏论文
初中辛弃疾词与陆游诗的比较鉴赏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042-01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录了辛弃疾的两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陆游的两首诗《游山西村》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在对这两首诗词进行纵横比较后发现,有许多的共同点,本文对其进行归纳整理,以期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与《游山西村》《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在革职后隐居江西上饶农村所作,《游山西村》为陆游罢官后退居故乡山阴所写;两首均是农村生活的风情画卷,且生活气息浓郁,均在景物描写之中流露出浓浓的热爱之情。
文题较相似“夜行黄沙道中”的“行”字和“游山西村”里的“游”字作用相同,文中无一“行”字、无一“游”字,但均扣住“行”或“游”写,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1、一路风景一路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的是一个夏天的夜晚,行走在有山、有水、蝉鸣、蛙唱的黄沙道中。
描写了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为读者展示一首优美的夏夜圆舞曲。
作者陶醉在优美的自然景物之中。
在欣赏夏夜美景的同时,憧憬着丰收的美景,在欣赏夏夜美景的同时,感悟着农民的幸福。
《游山西村》中时间是一个融融的春日,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山西村,事情是在山村中游乐。
诗人也选用了人们熟悉的腊酒、鸡黍、青山、绿水、柳林、繁花、萧鼓、春社、明月,勾勒了一幅朴实鲜明的画卷。
透过画卷,我们领略到了一种流动的美,与诗人一起体悟着游山西村的乐趣,一起感受着农民的热情好客,朴实淳厚。
悄静的夏夜图,热闹的春日景,流露着辛弃疾与陆游一样真挚的热爱农村、赞美农村的情感。
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首诗,一首词,同为革职罢官之作,同为年事已高(革职时辛弃疾年已五十,陆游年已六十有八),同样的宋金对峙,同样的南宋苟且偷安。
时隔三年,先后完成这两个作品(《破阵子》写于1189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于1192年)。
谈陈维崧词中的英雄情结和悲凉意蕴
2019年第6期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NO.62019(总126期)JOURNAL OF U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General No.126谈陈维耘词中的英雄情结和悲凉意蕴都昕蕾(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省阜新市123000)播要:陈维楼是清代初期的词人代表,他的豪放词继承和发扬了苏轼、辛弃疾的词风,在张扬个性、抒写豪情方而形成了肖己独特的风格。
丈学作品往往是反映作者的思想侑志的,主要通过分析隊维楼词中描写的英雄形象和带有英雄代质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结合陈维瑕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悄感,分析其词中体现的英雄1#结的内涵和悲凉情减的意兹.从而東入理解清初丈人创作的精神内核和侑感触因,形成对清初词坛创作情况的整体观廉。
关键词:陈维爆;词;英雄;悲凍中图分类号:1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898(2019)06-0019-02陈维宓,字其年,是清初词坛的重要代表,阳羡词派的领袖人物。
他岀身于明末书香世家,其父为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
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他幼时就因文章优异而扬名,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之一。
如果没有遇到明清易代,可能陈维楼一生都会是一个吟风弄月、潇洒简旷的风雅公子。
陈维宓的豪放词在清代词坛成就极高,发扬了宋代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风,并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
在他的豪放词,他多次提及了古代的很多英雄侠义之士,自己在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多带有英雄狂傲之气,可以看出陈维松的豪放词精神内核之一就是英雄情结,这种英雄情结又往往伴随着“英雄竟死”的悲凉喟叹,为陈维松的豪放词增添了一抹残阳如血的苍凉悲怆气韵。
一、对古今英雄形象的的敬畫和想往之情陈维松精通文史,在他的词中,引经据典,提到了很多古代乃至近代(相对陈维忠时代而言)的英雄人物,如荆轲、高渐离、豫让、冯唐、侯贏、刘黑岡、尉迟敬德、对抗魏忠贤阉党的苏州五位市民英雄等,这些英雄形象有的是一诺千金、重义轻躯的游侠刺客,有的是逢乱必出、横行无忌的乱世枭雄,有的是不平则鸣、舍己为人的平民英雄。
清代诗文流派
清代诗文流派:阳羡派1.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
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
2.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浙西派1.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等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
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
2.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
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3.厉鹗继承了以朱彝尊为的主张,认为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胜过以辛弃疾为代表的慷慨豪放词风。
与朱彝尊所不同的是,他的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更为突出。
常州派1.乾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到此风气影响,这时期的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
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便是这种差异的表现。
2.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出的恢复**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
他的词气势雄健,风格俊逸。
词风较为质实,但其内容范围仍然比较狭窄。
桐城派1.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2.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3.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
刘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
陈维崧诗的艺术特色
陈维崧诗的艺术特色
陈维崧(1902-198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陈维崧的诗歌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优美:陈维崧的诗歌语言优美,语言富有感情色彩。
他善于运用语言的清新、优美、豪放等语言特点,使诗歌的感情表达更加生动、感人。
视角独特:陈维崧的诗歌视角独特,他善于从不同的视角描绘世界,观察人生,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
意义。
风格多样:陈维崧的诗歌风格多样,他擅长运用各种诗体,能写出豪放的长句诗,也能写出简洁的短句诗。
他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感性的情感表达,也有理性的思想探讨。
内容丰富:陈维崧的诗歌内容丰富,他描写的内容广泛,
既有反映时代现实的题材,也有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
他的诗歌内容深刻,富有哲理性。
总之,陈维崧的诗歌艺术特色表现在语言优美、视角独特、风格多样、内容丰富等方面。
论陈维崧诗歌的艺术风格
论陈维崧诗歌的艺术风格作者:刘飞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5年第02期内容摘要:陈维崧不仅是清初著名词人,而且是著名的诗人。
本文从诗歌体裁出发,分析了陈维崧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
陈维崧的诗歌风格因体裁不同也不尽一致,古体诗婉转流畅,风华典赡;律诗沉郁顿挫,格调苍老;七绝又哀艳流逸,惆怅缠绵;五绝清新淡雅,鲜丽活泼,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陈维崧诗歌艺术风格陈维崧的诗歌极具艺术个性,在作法上既承云间、娄东诸派,又受唐代韩愈、宋代苏轼等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任源祥云:“《湖海楼集》,古诗似三谢,近体似岑李,歌行似初唐四子,又似太白。
……而昔之飘逸者变为雄浑,昔之婉缛者变为清苍,昔所专其好于太白者,今乃兼子美而两擅其长,甚矣,陈子之善变也。
”可见,其年诗之风格变化多样。
一.古体诗:婉转流畅,风华典赡迦陵古诗源出梅村,在当时得到诗界承认。
杨际昌《国朝诗话》中就肯定“歌行佳者似梅村”。
现代著名学者张炯、邓绍基在《中国文学通典·诗歌通典》中也充分肯定:“陈氏工于七言,七古歌行学梅村,婉转流畅,风华典赡。
”的确,陈迦陵诗学梅村,突出表现就在古体歌行上,尤其是七古。
试看《耕岩草堂歌》一诗:耕岩先生天下无,耕岩草堂岩壑殊。
琪花瑶草自窈窕,丹崖绀巘纷萦纡。
金支翠华白玉铺,矫首便欲凌新郎。
新都芙蓉三十六,朵朵倒插红珊瑚。
……呜呼!耕岩草堂岩壑殊,耕岩先生天下无。
整首诗分四小段,第一段从首句到“下骑琴高双鲤鱼”止,描摹草堂远近的景物,花草美丽鲜艳,高山弯曲盘绕,歌声、乐声一片和谐,景色明丽。
第二、三段到“丞相并欲磔汝徒”则生动地描绘了沈耕岩的英雄杀敌、不畏强暴,操守坚正的英雄气概。
最后一段,诗人又描绘了主人公归隐名山,峰峦猿鹤都表迎迓的画卷。
正如周韶九所注:“这首七古,造语健美,声调昂扬,句句押韵,一韵到底,起结尤为别致。
”可谓“调既流转,语复典赡”。
由于生活时代和个人遭际、性情的不同,陈维崧的古体歌行虽似梅村,婉转流畅,风华典赡,但中间多了些“风力”。
20世纪辛弃疾词研究论辩
20世纪辛弃疾词研究论辩20世纪,中国古典诗歌的花朵终于开放,辛弃疾的名篇也根深蒂固地植根于国人的心中,他的词更是深受评论界的津津乐道。
辛弃疾的词,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精彩的作品,使我们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也带领我们进入清朝词的美妙乐土。
其实,辛弃疾的古典词作,不仅受到当时学者的热捧,即今天依然令人称赞。
本文旨在从辛弃疾词的研究出发,探究其表现出来的精彩之处,以及其文学成就。
首先,从辛弃疾词的表现出来的精彩之处来看,它在表达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他融汇了古今中外文学思想,结合自身文学特征,谱写出美丽动人的词句,凸显了优美忧郁的情绪。
辛弃疾用其丰富宏大的气势,笔耕不辍,用文字抒发对生活的热情,充分地表达了他的个人情感,他的词能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心声。
此外,他的词竟可就一件简单的小事,勾勒出气势磅礴的蒙太古的精神象征,强烈地营造出宏伟的氛围,把他的词放在中国文学史的高度之上。
其次,辛弃疾词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学成就,他的词不仅流传至今,而且它们还激发着人们的思维和艺术思维。
他的词作足以证明,他有着强烈的现实意识,他研究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深入体察人性的普遍性,表达了他的时代观点。
辛弃疾的词,在中国诗歌史上立足不移,而今仍可在众多词唱中领跑,从而获得和周边朋友及后代一致认可。
最后,辛弃疾词的精彩,与其背后的光辉成就相映衬,是它深刻的意境和庄严的情绪,令人不胜欣赏,产生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当今,辛弃疾词,仍是文学精品,深受赞誉。
正如此文所说,辛弃疾的词里,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彰显出作家的高超文学技艺,堪称流芳百世的伟大著作,深受世人称赞。
本文以辛弃疾词研究论辩为核心,论点明确,结构清晰,从其光辉成就及精彩之处两个侧面对辛弃疾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此探究辛弃疾词的精彩,以及其文学成就。
陈维崧论文:陈维崧清诗艺术特色梅村体文体
陈维崧论文:陈维崧清诗艺术特色梅村体文体【中文摘要】陈维崧,为明末清初的大才子,于诗、词、文诸体皆有较高的成就,被誉为阳羡词宗、清词中兴之巨擘。
维崧一生作诗颇多,清人对其诗歌评价甚高,然其诗名为词名所掩,故学界对陈诗研究甚少。
在立足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本文以陈维崧诗歌艺术为主题,力图展现其诗歌成就,【英文摘要】Chen Wei-song has the huge achievement in poesy, Ci-Poetry and classical prose and rhythmical prose in transitional period. As is well-known to all, he has promotes the prosperity of Ci-Poetry of the Qing and is called leader of Yang Xian school. Chen Wei-song is the famous poet, however the educational world studies really few to it. According to recent information, the paper analyses the poetry, and tries hard to reveal his poesy achievement, restore his fame, and anticipated the people know him comprehensively. The paper resumes domestic relevant research dynamic of Chen Wei-song’s song, and chooses two points of penetration.The chapter one illustrates the blending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poesy, which 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i-Poetry and classical prose and rhythmical prose. In order to make it clear, I’d like to discuss from four aspects. Firstly, Chen Wei-song consciously makes use of his creative experience of Ci-Poetry and puts it into poetrycreation, forming its intervention in luxuriant language feature of poetry, building a gorgeous Language style. Secondly, he learns classical prose and rhythmical prose’s experience, and uses the skill of Fu affected the expressional method of poem. Thirdly, his poetry tends to make comments, that because of his personality and experiences. last but not the least, I want to talk about the poetic style of Chen Wei-song. It is necessary to illustrate various factors, and these factors weigh heavily on Chen Wei-song’s poetry’s style too. One centers on the flourishing social economy in late Ming Dynasty and a free, open and individual culture atmosphere, and the other on the regions with distinctive customs and beliefs in Yi Xing. In addition, the human association element and Chen Wei-song’s life-history also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s creative, for example, he has lived in the town of Rugao eight years, and made his home in the town of Zhongzhou last four years, For these reasons, Chen Wei-song’s song’s style are sad, dreary and energetic.The second chapter analyses that Chen Wei-song learned and developed Mei-Cun style. Chen Wei-song has learnt from Wu Wei-ye when he was twenty years. At the same time, the mainstream discourse of poetry is transformate from Tang Dynasty poesy words to Qing Dynasty poesy words in the firstof Qing Dynasty. By this kind of cultural atmosphere, he aspects Wu Weiye’s ideas, the activities he learning from Mei-Cun style present in the aspects of realistic spirit, flowers of speech and ups and downs in structural form. On the other hand, Chen Wei-song has developed his teacher’s poetry, and it embodies in two sides. At first, he is good at narrating in detail, and liking to describe magnificent views so that his poetry forms a different style, that is a powerful robust vigorous style. What’s more, Chen Wei-song also learns from the poesy of Song Dynasty, such as taking writings as poem, and comments as poem, sometimes, his poetry run over with humorous andself-deprecating.【关键词】陈维崧清诗艺术特色梅村体文体【英文关键词】Chen Wei-song Poetry in the Qing Dynasty Artistic feature Mei-Cun style literature style【目录】陈维崧诗歌艺术论摘要4-5Abstract5-6绪论8-120.1 陈维崧诗歌研究动态8-100.2 选题目的和意义100.3 论题设计10-12第1章诗词文诸体融合的艺术特色12-31 1.1 引言12 1.2 赋的手法,时用散文章法12-18 1.2.1 赋的手法12-16 1.2.2 散文章法的运用16-18 1.3 议论说理18-21 1.4 词采华丽21-23 1.4.1 词中语汇入诗,诗歌呈现出富丽堂皇的气象21-23 1.4.2 惯用修饰语,善于着色,时对偶工整23 1.5 悲沉刚健的艺术风格23-31 1.5.1 悲沉刚健的诗风成因24-26 1.5.2 悲沉刚健的诗风26-31第2章对“梅村体”的继承与发展31-42 2.1 引言31 2.2 对“梅村体”的继承31-36 2.2.1 题材内容的现实性31-32 2.2.2 语言华美,工对偶,好用典故32-34 2.2.3 结构跌宕34-36 2.3 对“梅村体”的发展36-42 2.3.1 敷张扬厉,气势雄健36-37 2.3.2 时入宋调37-42结语42-43参考文献43-44致谢44-45附录A 个人简历45-46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6【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陈维崧的词风是怎样的
陈维崧的词风是怎样的陈维崧是明末清初的代表词人,那么陈维崧的词风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陈维崧的词风,希望对你有帮助!陈维崧的词风众所周知,宋代是词风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词的风格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以此来判断的话,陈维崧的词风无疑是豪放派。
如果稍加注意的话会发现,陈维崧的词风并不局限于豪放派,他的词作品中透露着一种强劲霸悍之气。
陈维崧的词风之所以有这种气势,这与他个人阅历是分不开的。
明朝灭亡时,陈维崧正值20岁,而后陈维崧游走四方,寄情于山水之间。
所以他的词风大多豪迈霸气,并流露出自由主义。
其次,陈维崧精通历史,他的诗词作品中,大多运用了洞照古今的手法,将抒情与叙事更加结合在了一起,给人一种富含深意的感觉。
虽说陈维崧是豪放派词人代表,但是陈维崧的词风不同于苏轼和辛弃疾的风格特征,这一点可以从陈维崧的词作中看出来。
“太息韶华,想繁吹、凭空千尺。
其中贮、邯郸歌舞,燕齐技击。
”。
这首词是陈维崧描写汉梁孝王生活的场景,在词的上阕,陈维崧借用典故,将汉梁孝王奢华的生活场景进行了刻画了描写,以此来感叹韶华易逝,世事变迁。
诸如“邯郸歌舞”就是陈维崧借用典故的表现,春秋战国时期,邯郸是赵国的国都,而生活在赵国的赵女们擅长歌舞,所以在这首词作中,陈维崧借用了一些典故,让词作意象意境深远,词作所表达的思想更加耐人寻味。
清代陈维崧简介清代陈维崧生于公元1625年,卒于公元1682年,是江苏宜兴人士。
清代陈维崧是一位杰出词人,素有“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之称。
陈维崧在文学上有很大的建树,是阳羡词派的领军人物。
陈维崧生于公元1625年,准确地来说,陈维崧生于明末年间,生活于清朝初年。
陈维崧是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的儿子,陈维崧自幼深受父亲的熏陶,所以为日后文学上的造诣奠定了基础。
陈维崧少年时期,就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小才子。
陈维崧十七岁时,参加了童子试,拔得童子试第一名。
陈维崧在文学诗词领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之一。
研究论文:辛弃疾农村词探析
159549 农村研究论文辛弃疾农村词探析纵观辛弃疾一生的文学创作,他的农村词在其全部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然而这些词作所反映和揭示的生活深度却是宋代其他词人的作品无法比拟的。
辛弃疾的这些农村词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向人们展示了宋代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宋代农村的风土人情、田园风光。
这些风格朴素自然,题材丰富多彩的农村词,固然与辛弃疾过人的才华分不开,但更深刻的原因是由于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和农村的风土人情有真切的感受。
他在这些农村词中表达了自己对农村田园风光的赞美,对农民淳朴勤劳品格的敬爱。
一、淳朴忙碌的农民形象白发老翁、青年农民、采桑姑娘、浣纱少妇以及村野顽童等生动可亲的农民形象都是辛弃疾在其农村词中展现给读者的。
辛弃疾的农村词使农民第一次成为文学中的主人翁,不同于以往词人的大方自然之风、绮罗香泽之态,辛弃疾以饱含深情地笔墨尽情的描绘了农民群像,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生动丰满的农民形象,他们的淳朴、悠闲、劳作、乐趣都成为辛弃疾农村词中动人的一笔。
如他脍炙人口的《清平乐?茅檐低小》: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栩栩如生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农家乐的温馨画面:低小的茅屋,溪旁是大片的青草,白发的老翁、老妪喝了点酒,微醺中喋喋私语、情深意长,身强力壮的大儿子正在溪边锄豆子,心灵手巧的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年少贪嘴的小儿子则正憨态可掬的睡卧在溪边剥莲蓬。
一家人和睦温馨,平淡却不失情趣的生活实在令人羡慕。
整首词淳朴清新,画面生动自然,一家五口老少各异、各具形象,诗人读词如观画,无论是老翁、老妪还是他们的三个儿子都栩栩如生,尤其是微醺软语的老人和憨态可掬卧剥莲蓬的小儿,词人从他们各自的年龄特点出发,写的尤为传神。
辛弃疾另一首描写浣纱少妇的词作也颇为动人:《清平乐?柳边飞?》:柳边飞?,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分析辛弃疾的词作风格特点
分析辛弃疾的词作风格特点分析辛弃疾的词作风格特点引言:辛弃疾是南宋时期一位以豪放见长的词家,他的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
下面就是小编分享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宋词由北宋苏轼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的风格。
这种风格,随着南宋初期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等人以抗金雪耻为主题的词得到继承。
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成就,写出许多具有雄浑、阔大气势的作品,而且敢于破除陈规,以其过人的才华,进行极富特色的创造,成为南宋豪放派的领军人物。
他融会经史子集,创作出多种多样的风格,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尽管婉约派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彦等早于李清照,成就同样卓著;尽管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成就巨大、影响深远,清·王士祯却认为:婉约派以李清照为宗,豪放派以辛弃疾为首。
这是因为辛词在豪放派中毕竟更胜一筹,从其风格特点中可窥见一斑:一、贯穿他的全部词作的基本思想和主线,就是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辛词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辛弃疾与苏轼相比,有英雄与学士之别。
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味人生,常表现出具有哲理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
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烈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雄视人生,在抒发报国之志时,辛词常常显示出武将的英雄气慨,像《水调歌头》“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贺新郎》“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等,无不豪情飞扬,气冲斗牛,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辛弃疾为抗金复国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和壮志未酬的现实,带来的内心激愤和痛楚,这成为辛词的又一特点。
如《水龙吟》“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浪淘沙》“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使人感受到他心中“补天裂”的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磨灭的痛苦。
论辛弃疾词的多元风格及相反相成的艺术特质
tn e n s f n SCi o mss e t a eb e r a e y d s r y n imn s n o g n s e m so i n k l ,b t c e d r e so Xi ’ - e e m O h v e n c e t db e to i g fr e sa d t u h e si t r fwrt g s i s u — p n i l a t a l h y a er o e n Xi ’ e s n l fe t n n l es c ssn i g a d d n ig wih g rsa d h v n e r t o e s o l m— u ly t e r o t d i n S p r o a f c i si f u h a i gn n a cn t i n a i g s c e v r .S e a o i l l nt n a c s ,al s n n ie t e s a o td i i CiP e r o l me t r O e c t e iy a d s r a m l i s a d d r c n s d p e n h s — o ms a e c mp e n a y t a h o h r. u o
一
切 野 心 家 共 有 的 野 心 。[ 质 言 之 , 一 流 的 文 学 ”1 第
一文4000字,为你说透苏东坡、辛弃疾豪放词风的异同
一文4000字,为你说透苏东坡、辛弃疾豪放词风的异同中国的小词本来只是歌筵酒席之间歌妓唱歌用的,但是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从民间传入士大夫文人如冯延巳、欧阳修等人之手,原本歌唱的小词,不自觉便融入了他们的学识、修养和品格,于是小词便有了新的境界。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也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词不断诗化的过程。
至北宋苏东坡,词的诗化达到顶峰,彻底摆脱了“词为艳科”的牢笼。
词在苏东坡笔下,变成了诗一样的文体,可以言志,可以抒发自己的抱负。
于是在婉约派的对面,苏东坡树立起一杆豪放派的大旗。
在苏轼之后,南宋辛弃疾的词亦被被称为“剪红刻翠之外,别树一帜”。
故此世人以苏东坡和辛弃疾为豪放派的领军人物,二人并称“苏辛”。
但是熟悉苏东坡、辛弃疾的人都知道,两人虽然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但因其人生遭遇、学识修养、理想抱负均不同,故而两人的豪放词风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把宋词看作一场江湖,而把豪放派看作其中一个江湖门派,则苏东坡乃气宗,辛弃疾为剑宗。
一个“气”字和“剑”字恰好能反应二人的豪放词风之特点。
苏东坡——豪放派“气宗”读苏轼的豪放词,读的从来不是一字一句的精妙,而是这句诗、这首词背后传达的一种精神境界。
这种精神是由心出发,由内而外扩散的,故而苏东坡的词带给我们的感受和影响也是由内而外的,就像体内产生的一股真气,慢慢走遍全身。
苏轼本身不会剑法,他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但唯独他不会剑法,所以他的词没有剑锋,但是却内劲十足,他用内劲运笔,书写《赤壁三绝》,豪放千秋。
所以用豪放派的“气宗”来论苏东坡可谓恰如其分,而这种豪放之气就是一种达观自在的心态,是一种超然洒脱的襟怀。
但这种豪放之气不是天生就有的,得慢慢修炼。
苏东坡出生在天府之国四川眉山,小时候在和母亲一起读到《汉书·范滂传》时,苏轼就立志要成为像范滂那样为了理想敢于牺牲的时代巨人。
所以直到被贬黄州之前,他的词里面都是儒家的用世志意。
陈维崧诗歌研究
AbstractChen Weisong, a famous writer from the beginning years of Qing Dynasty. He was literary talented and famous when he was young, an d was honoured as ‘the big three of the beginning years of Qing Dynasty’ with Zhu Yinzun and Nalan Xingde. His works, especially the ci poetry, were well-known by the world. He was the suzerain of Yangxian School, and had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ci-circle in the Qing Dynasty. Regrettably, the scholars pay much attention on his ci poetry and article, but they ignore his poetry, and has less research production which mismathches his splendid creation. In this paper, the poetry of Chen Weisong is our study object. We discuss the poetical thoughts, creation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from multiple angles, combing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makes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poetical thoughts of Chen Weisong. We try to form the the poetry of Chen Weisong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source of the poetry of Chen Weisong, the analysis on the ‘the poetry expresses true thinking and feeling ’, the exploration on the notion of ‘loud and clear syllable and misty circumstances’. In the second part, we analyze the categorization from its content. His poems, which contains the scope rise and fall, the sufferings of the flower and sad history, the experience of travelling among the splendid landscape and the experience of grief , have multiplical themes and abundant contents. These poems write down the image of the poet's life experience and feeling,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poet's life history and JEERO. According to the J-Teisai, we discuss the artistic style and figurative language of his poems. His poems have different style according to its J-Teisai. His classical poems are liquid and fluent; his octaves are depressed cadent, bleak-styled; His Qijue is mournful but flowery, and very fluent and implicit; His Wujue is pure and fresh, simple and elegant, floridity and agility, which has heartshaking artistic infectivity.Keywords: Chen Weisong; Poetic Thoughts; Poems; Poetical styl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陈维崧研究综述 (1)0.1研究现状 (1)0.1.1家世生平研究 (1)0.1.2词研究 (1)0.1.3骈文研究 (4)0.1.4诗研究 (4)0.2诗歌创作状况 (5)0.3本文研究方法 (5)第1章陈维崧的诗学渊源与诗学思想 (6)1.1陈维崧诗学渊源 (6)1.1.1 陈维崧与吴应箕 (6)1.1.2 陈维崧与吴伟业 (10)1.1.3 陈维崧与陈子龙、李雯 (13)1.2 诗学思想 (16)1.2.1 承渊云间取法盛唐 (16)1.2.2 复古中求创新:音节圆亮境地缥缈 (19)1.2.3 诗言心声诗言真情 (20)第2章陈维崧的诗歌内容 (22)2.1 怆怀故国寄寓兴亡之感 (22)2.2 关心民瘼表现民生疾苦 (25)2.3 感伤身世抒发漂泊之情 (28)2.4 历游山水描绘自然风光 (31)2.5 悲伤哀悼道尽伤逝之痛 (33)第3章陈维崧诗歌的艺术风格 (37)3.1 古体诗:婉转流畅风华典赡 (37)3.2 七律:沉郁顿挫格调苍老 (38)3.3 七绝:哀艳流逸含蓄蕴藉 (41)3.4 五绝:清新淡雅鲜丽活泼 (42)附录:陈维崧诗歌的叠字艺术 (45)结语 (48)参考文献 (48)致谢 (50)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0)绪论陈维崧研究综述陈维崧(1625- 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词与陈维崧词异同初论
自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于词风轻靡外别开豪放一路,苏轼继之而壮美,辛弃疾乃臻顶峰,有宋两朝,鲜有可与相提并论者。
然豪放之风,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后世文人骚客,亦多有通变。
明末清初陈维崧,尤为殊绝。
其词近稼轩而能独辟一径,不得不为之区处如下。
辛词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陈词举《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
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
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及《醉落魄·咏鹰》: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观辛陈以上三词,可知二人剪裁取舍之大要。
辛陈词俱属豪放
一脉,其所咏歌,指陈时世,宣泄孤愤,俱凌厉纵横,言词虽止而意气尤续,是其所同也。
然同中有异,是亦自然常理。
其异有五,如下:
一、典故与具象
稼轩好用典故,迦陵多取具象,是历史景象与现实景象之分别也。
《永遇乐》几乎句句用典,如“孙仲谋”、“寄奴”、“金戈铁马”、“狼居胥”、“烽火扬州路”、“廉颇”,皆为历史故实,以古喻今。
《点绛唇》、《醉落魄》几乎句句眼前之景,略近即可手握。
是一典故、一具象尔。
观夫稼轩它词,亦合此论。
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贺新郎·赋琵琶》:“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辽阳驿使音尘绝”、“想沉香亭北繁华歇”,等等,典故繁密。
迦陵不好用典,亦有它证。
如《南乡子·江南杂咏》:天水沦涟,穿篱一只撅头船。
万灶炊烟都不起。
芒履,落日捞虾水田里。
通篇眼前之景,无一处故实。
二、明托与暗指
稼轩旨意明白晓畅,其用典亦切实易解,不涉侸仃,不事佶屈,故能令人一览之下,即悟其旨意所在。
如“人道寄奴曾住”、“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故国凋零之伤、壮志未酬之愤,显然了然。
迦陵不然,其意象纷披而收敛,
常须抽丝剥茧、层层剖析,乃能得其词意所及。
如“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其伤物及身之情,非细咂慢摸,难以见义。
是一明托、一暗指尔。
三、豪横与浓重
就风格论,稼轩豪横无羁,思之所至,辞亦相随,如神龙之入化境。
如其发语则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结语又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也;迦陵则浓重悍厉,张力毕现而气势浑厚,如苍鹰之凌空待发。
如“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一语,极具张力,浓重逼人。
是一豪横、一浓重尔。
四、通达与顿挫
观稼轩词,字句通达流畅,朗朗上口,每一读之,有一气呵成之感,如《永遇乐》上阙“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韵律天成,不假雕琢,通畅如怡,若风行水上然;迦陵词不然,字句之间多有抑扬,其停顿转折、舒放收敛,每每顿挫,出人意料。
如“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其转折张弛,法度非可臆测也。
是一通达、一顿挫尔。
五、近取与跳跃
就其词句上下勾连而论,稼轩多近取,其上下词句之间,常有关联,故能一贯而下,淋漓尽致,如“仓皇北顾”、“烽火扬州”、“可堪回首”诸语,其情既同,转承更顺,是近取之便捷也;迦陵取词,
则不循常律,非但具象各异,其浓淡、张弛、舒敛、轻重,皆跳之跃之,不拘一格。
如“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
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
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全词意象奔突往来,有尺幅千里之势。
是一近取、一跳跃尔。
以上辛陈词之相异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