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坐标系的概念及其性质(含答案)

极坐标系的概念及其性质(含答案)
极坐标系的概念及其性质(含答案)

极坐标系的概念及其性质

典题探究

例1写出图中A ,B ,C ,D ,E ,F ,G 各点的极坐标)20,0(πθρ<≤>.

例2在下面的极坐标系里描出下列各点

π

(3,0)(6,2)(3,)

245(5,

(3,

(4,)

36

5(6,3A B C D E F G π

πππππ

例3 如图,用点A ,B ,C ,D ,E 分别表示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实验楼,办公楼的位置.建立适当的极坐标系,写出各点的极坐标.

例4已知点),(θρQ ,分别按下列要求求出点P 的一个极坐标.

(1)P 是点Q 关于极点O 的对称点; (2)P 是点Q 关于极轴的对称点.

演练方阵

A 档(巩固专练)

A .(5,?)

B .(5,)

C .(5,?)

D .(?5,?)

A .(?2,3)

B .(?2,3)

C .(2,?3

) D .(2,?3)

4.在极坐标系中,与(ρ,θ)关于极轴对称的点是( ) A .),(θρ B .),(θρ-C .),(πθρ+D .),(θπρ-

5.如图,在平面内取一个O ,叫做;自极点O 引一条射线Ox ,叫做;在选定一个及其计

算角度的 (通常取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

6.设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 与M 的距离||OM 叫做点M 的,记为;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角xOM 叫做点M 的,记为。有序数对叫做点M 的,记作。 7.)6

,

4(π

A 、)65,

4(πB )67,4(πC )6,4(π-D )6

13,4(πE 表示同一个点的是.

8.写出图中各点的极坐标:

9.如图,在极坐标系中,写出点A ,B ,C 的极坐标,并标出点)3

5,5.3(),43,

4(),6

,2(πππ

F E D 所在的位置

.

10.中央气象台在2004年7月15日10:30发布的一则台风消息:今年第9号热带风暴“圆规”的中心今天上午八点钟已经移到了广东省汕尾市东南方大约440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请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出该台风中心的位置.

B 档(提升精练) 1.已知5,

3M π??

???,下列所给出的能表示该点的坐标的是( ) A .???

?

?-

3,5π B .??? ??34,5π C .??? ?

?-32,5π D .55,3π?

?

- ???

2. 在极坐标系中,与点(-3,

6

π

)重合的点是( ) A.(3, 6π ) B. (-3, -6

π) C. (3, -56π) D. (-3, -56π

)

3.在极坐标系中,与点(-8, 6

π

)关于极点对称的点的一个坐标是( )

A.(8,6π)

B. (8, -56π)

C. (-8,56π)

D.(-8, -6

π)

4.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的极坐标分别为A (4,0°), B (-4,-120°), C (23+2, 30°),则△ABC 为.

5.在极坐标系中,点)6

,

5(π

M 关于直线4

π

θ=

的对称点的一个极坐标是.

6.在极坐标系中,点),(θρ与),(θπρ+的位置关系是. 7.在极坐标系中,设O 是极点,A 、B 两点的极坐标分别是)3

,

4(π

、)6

5,5(π

-

,则⊿OAB 的

面积是.

8.在极坐标系中,已知)34,

8(),3,

6(π

π

B A ,则线段AB 中点的极坐标是.

9.在极坐标系中,求)3,3(πA 与)3

2,

1(π

B 两点间的距离.

10.边长为a 的正六边形OABCDE 在极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求这个正六边形各顶点的极坐标.

C 档(跨越导练)

1.在极坐标中,若等边?ABC 的两个顶点是)4

,2(π

A 、)4

5,

2(π

B ,那么顶点

C 的坐标可能是( )

)4

3,

4.(π

A )4

3,

32(πB ),32.(πC

),3.(πD

2.在极坐标系内,点)2

,3(π

关于直线.6

π

θ=

)(R ∈ρ的对称点坐标为( )

A (3,0)

)2,3(π

B

)3

2,

3(π-C

)6

11,3(πD

3.若)3

,2(π

-

-P 是极坐标系中的一点,则).3

5,2()..38,2()..32,

2(πππ-M R Q

A B

)3

52,2(π

π-

k N )(Z k ∈四点中与P 重合的点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设点P 对应的复数为-3+3i ,以原点为极点,实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点P 的极坐标为( )

A.(23,π43

) B. (π45) C. (3,π45) D. (3,π4

3) 5.点),(θρP 关于直线2

π

θ=

的对称点的一个极坐标是.

6.在极坐标系中,已知两点)3

2,

1(),3

,3(π

π

B A -,则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 7.已知两点的极坐标)6

,3(),2,3(π

π

B A ,则|AB|=______,AB 与极轴正方向所成的角为________.

8.极坐标系中,点A 的极坐标是)6

,

3(π

,则

(1)点A 关于极轴对称的点是_______;

(2)点A 关于极点对称的点的极坐标是___; (3)点A 关于直线2

π

θ=

的对称点的极坐标是________.(规定:)

0(>ρ[)πθ2,0∈

9.在极坐标系中,描出点)3

,

2(π

M ,并写出点M 的统一极坐标。

10.在极坐标系中,已知△ABC 三个顶点的极坐标为A (2,10°),B (-4,220°),C (3,100°),(1)求△ABC 的面积;(2)求△ABC 的边AB 的的长度.

极坐标系的概念及其性质参考答案

X

典题探究

例1解: ),6

5,1(),2,3(),4,

2(),0,3(π

ππ

D C B A )35,4(),34,5(),,5.2(πππG F

E . 例2解:

例3解:),3

,120(),060(),0,0(πC ,B A )43,50(),2,360(ππE D .

例4解:(1)),(θπρ+;(2)),(θρ-

演练方阵

A 档(巩固专练)

1.【答案】 C[解析]极坐标系中,同一个点,极角可以不同,一个点可由多个极坐标表示.

2.【答案】 A[解析]根据极坐标系的定义判断即可.

3.【答案】 D[解析]在极坐标系中,与点P (2 ,3

π

)关于极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 , ?

23

π) 4.【答案】 B[解析] 在极坐标系中,与(ρ,θ)关于极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与(ρ,-θ)

5.【答案】定点,极点,极轴,单位长度,正方向,极坐标系.

6.【答案】极径,ρ,极角,θ,坐标,(ρ,θ). 7.【答案】A 、E.

8.解:),6

5,5(),2,4(),4,2(),0,4(π

ππD C B A )35,3(),34,5(),,3(πππG F E . 9. 解:)3

4,5(),2,4(),0,1(π

πC B A ,

10.解:以汕尾市为极点,正东方向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台风中心的极坐标为)4

7,440(π

.

B 档(提升精练)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A . 4.【答案】等腰直角三角形. 5.【答案】)3

,

5(π

.

6.【答案】关于极点对称. 7.【答案】5[解析]56

5sin 5421=???=πS . 8.【答案】)3

4,

1(π. 9.解:73

cos 1321322=???-+=π

AB ;

10.解:O (0,0),A (a,3

π

-),B ,6

π

-

),C (2a ,0),D ,

6π),F (a ,3

π

).

C 档(跨越导练)

1.【答案】B .

2.【答案】D . 3.【答案】C . 4.【答案】A[解析] 先求出点P 的直角坐标,P 到原点的距离r ,根据点P 的位置和极角的定义求出极角,从而得到点P 的极坐标. 5.【答案】),(θπρ-. 6.【答案】4. 7.【答案】3,

6

5π.[解析]根据极坐标的定义可得|AO|=|BO|=3,∠AOB=600

,即?AOB 为等边三

角形,所以|AB|=|AO|=|BO|=3, ∠ACX=65π 8. 【答案】(1)11(3,

)6

π

; (2)7(3,)6π ;(3)5(3,)6π. 9.解:点)3

,

2(π

M 的统一极坐标表示式为)3

2,2(π

π+

k ,如果允许0<ρ,还可以表示为

)3

)12(,2(π

π+

+-k 。

10. 解:(1)△ABC 的AB 边上的高h=328+ S △ABC =S △OAB +S △OBC -S △OAC =2+33-3=33-1, (2)|AB |=2325-.

极坐标系的概念教案复习过程

课题:选修4-4《1.2.1极坐标系的概念》 执教人:高朝孟 执教班级:高二年级(18,26,27)班 执教时间:2016年06月18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极坐标的概念,弄清极坐标系的结构(建立极坐标系的四要素);(2)理解广义极坐标系下点的极坐标(ρ,θ)与点之间的多对一的对应关系;(3)已知一点的极坐标会在极坐标系中描点,以及已知点能写出它的极坐标。 2、过程与方法: 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体会在极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数轴、平面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积累了一定类比、归纳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对极坐标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极坐标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确定点位置。 三、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1:钓鱼岛问题:中国海警如何确定日本渔船? 3:利用数学建模,从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分析利用方向、距离确定位置,

引出另一种更简单的坐标思想—极坐标的思想。 二、讲解新课: 1、合作探究,概念形成。 (1)学生阅读教材P8-P10页; (2)学生表述极坐标的建立,教师结合学生表述,展示PPT对极坐标的概念作深入分析。 极坐标系的建立: 在平面上取一个定点O,自点O引一条射线OX,同时确定一个单位长度和计算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其中O称为极点,射线OX称为极轴。) 强调:极点、极轴、长度单位、角度单位和它的方向构成极坐标系的四要素,缺一不可。极坐标系就是用长度和角度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 2、极坐标系内一点的极坐标的表示 对于平面上任意一点M,用ρ表示线段OM的长度,用θ表示从OX到OM的角度,ρ叫做点M的,θ叫做点M的,有序数对(,) ρθ就叫做M的 . 强调:一般地,不作特殊说明时,我们认为ρ≥0,θ可取任意实数.特别地,当点M在极点时,它的极坐标为(0,θ),θ可以取任 意实数. 3、典型例题 例1 写出下图中各点的一个极坐标 A()B()C() D()E()F()G() 【反思感悟】 (1)写点的极坐标要注意顺序:极径ρ在前,极角θ在后,不能

各种坐标系的定义

各种坐标系的定义 一: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位于参考椭球的中心,Z轴指向参考椭球的北极,X 轴指向起始子午面与赤道的交点, Y轴位于赤道面上切按右手系于X轴呈90度夹角,某点中的坐标可用该点在此坐标系的各个坐标轴上的投影来表示。 空间直角坐标系可用如下图所示: 二: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是采用大地纬度、经度和大地高程来描述空间位置的。纬度是空间的点与参考椭球面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经度是空间的点与参考椭球的自转轴所在的面与参考椭球的起始子午面的夹角;大地高是空间的点沿着参考椭球的法线方向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 附:经度和纬度的详细概念,呵呵。 经度和纬度都是一种角度。经度是个面面角,是两个经线平面的夹角。因所有经线都是一样长,为了度量经度选取一个起点面,经1884年国际会议协商,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近郊、泰晤士河南岸的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旧址)的一台主要子午仪十字丝的那条经线为起始经线,称为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平面是起点面,终点面是本地经线平面。某一点的经度,就是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间的夹角。在赤道上度量,自本初子午线平面作为起点面,分别往东往西度量,往东量值称为东经度,往西量值称为西经度。由此可见,一地的经度是该地对于本初子午线的方向和角距离。本初子午线是0°经度,东经度的最大值为180°,西经度的最大值为180°,东、西经180°经线是同一根经线,因此不分东经或西经,而统称180°经线。 纬度是个线面角。起点面是赤道平面,线是本地的地面法线。所谓法线,即垂直于参考扁球体表面的线。某地的纬度就是该地的法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纬度在本地经线上 三:平面坐标系(这里主要将gis中高斯-克吕格尔平面直角坐标系,不是数学里面的平面坐标系) 高斯-克吕格尔平面直角坐标系 Gauss-Krüger plane rectangular coordinates system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教学设计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圆是初中几何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本节通过第一课时建立圆的基本概念,认识圆的轴对称性与中心对称性。讲解时将观察与思考、操作与实践等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掌握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第三课时加深学生对弦、弧、圆心角之间关系的认识;第四课时的重点是圆周角,通过圆周角定理及其推理的推理论证,从而把圆周角、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发现结论,再通过推理的方式说明结论的正确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最终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电子白板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探索与分析,讨论与归纳等数学活动是学习的主要方式。 教学目标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总目标: 1、理解圆、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的概念,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理解弧、弦、圆心角、圆周角之间的关系; 2、掌握垂径定理及推论的意义及应用,掌握圆心角与弧、弦关系定理意义及应用,掌握圆周角定理及推论的意义和应用; 3、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弧、弦的关系,理解并会证明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理解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圆的形成过程,理解圆的概念, 2、能在图形中准确识别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半圆、等圆、等弧等; 3、认识圆的对称性,知道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抽象和建立圆的概念、探究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过程,熟记圆及有关概念; 2、通过折叠、旋转的动手实验,多观察、探索、发现圆中圆心、弧、弦之间的关系,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探索圆及其有关结论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察及思考能力以及问题的提出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2)揭示与圆有关的本质属性。 难点: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圆的定义。 学情分析

余数性质及同余定理(B级) 1

一、 带余除法的定义及性质 1. 定义:一般地,如果a 是整数,b 是整数(b ≠0),若有a ÷b =q ……r ,也就是a =b ×q +r , 0≤r <b ;我们称上面的除法算式为一个带余除法算式。这里: (1)当0r =时:我们称a 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完全商 (2)当0r ≠时:我们称a 不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不完全商 一个完美的带余除法讲解模型:如图 这是一堆书,共有a 本,这个a 就可以理解为被除数,现在要求按照b 本一捆打包,那么b 就是除数的角色,经过打包后共打包了c 捆,那么这个c 就是商,最后还剩余d 本,这个d 就是余数。 这个图能够让学生清晰的明白带余除法算式中4个量的关系。并且可以看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 余数的性质 ⑴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⑵ 余数小于除数. 二、 余数定理: 1.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和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和,或这个和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39除以5的余数等于4,即两个余数的和3+1. 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和再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23+19=42除以5的余数等于3+4=7除以5的余数为 2 2.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差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差。 知识框架 余数性质及同余定理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7除以5的余数等于2,两个余数差3-1= 2. 当余数的差不够减时时,补上除数再减。 例如:23,14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23-14=9除以5的余数等于4,两个余数差为3+5-4=4 3.余数的乘法定理 a与b的乘积除以c的余数,等于a,b分别除以c的余数的积,或者这个积除以c所得的余数。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除以5的余数等于3×1=3。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积再除以c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23×19除以5的余数等于3×4除以5的余数,即2. 乘方:如果a与b除以m的余数相同,那么n a与n b除以m的余数也相同. 一、同余定理 1、定义 整数a和b,除以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m所得余数相同,就称a和b对于模m同余或称a和b在模m下同余,即a≡b(modm) 2、同余的重要性质及举例。 〈1〉a≡a(modm)(a为任意自然); 〈2〉若a≡b(modm),则b≡a(modm) 〈3〉若a≡b(modm),b≡c(modm)则a≡c(modm); 〈4〉若a≡b(modm),则ac≡bc(modm) 〈5〉若a≡b(modm),c≡d(modm),则ac=bd(modm); 〈6〉若a≡b(modm)则an≡bm(modm) 其中性质〈3〉常被称为"同余的可传递性",性质〈4〉、〈5〉常被称为"同余的可乘性,"性质〈6〉常被称为"同余的可开方性" 注意:一般地同余没有"可除性",但是:如果:ac=bc(modm)且(c,m)=1则a≡b(modm)3、整数分类: 〈1〉用2来将整数分类,分为两类: 1,3,5,7,9,……(奇数); 0,2,4,6,8,……(偶数) 〈2〉用3来将整数分类,分为三类: 0,3,6,9,12,……(被3除余数是0) 1,4,7,10,13,……(被3除余数是1) 2,5,8,11,14,……(被3除余数是2)

高中数学选修4--4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教案

三 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课 题: 1、圆的极坐标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极坐标方程的意义 2、能在极坐标中给出简单图形的极坐标方程 教学重点、极坐标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极坐标方程的意义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情境 1、直角坐标系建立可以描述点的位置极坐标也有同样作用? 2、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可以求曲线的方程 极坐标系的建立是否可以求曲线方程? 学生回顾 1、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中怎样描述点的位置? 2、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直角坐标系中)定义 3、求曲线方程的步骤 4、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关系式: 二、讲解新课: 1、引例.如图,在极坐标系下半径为a 的圆的圆心坐标为 (a ,0)(a >0),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圆上任意一点, 的极坐标(ρ,θ)满足的条件? 解:设M (ρ,θ)是圆上O 、A 以外的任意一点,连接AM , 则有:OM=OAcos θ,即:ρ=2acos θ ①, 2、提问: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这个方程吗? 可以验证点O(0,π/2)、A(2a ,0)满足①式. 等式①就是圆上任意一点的极坐标满足的条件. 反之,适合等式①的点都在这个圆上. 3、定义:一般地,如果一条曲线上任意一点都有一个极坐标适合方程 0),(=θρf 的点在曲线上,那么这个方程称为这条曲线的极坐标方程,这条曲线称为这个极坐标方程的曲线。 例1、已知圆O 的半径为r ,建立怎样的坐标系, 可以使圆的极坐标方程更简单? ①建系; ②设点;M (ρ,θ) ③列式;OM =r , 即:ρ=r

④证明或说明. 变式练习:求下列圆的极坐标方程 (1)中心在C(a ,0),半径为a ; (2)中心在(a,π/2),半径为a ; (3)中心在C(a ,θ0),半径为a 答案:(1)ρ=2acos θ (2) ρ=2asin θ (3)0cos()a ρθθ-=2 例2.(1)化在直角坐标方程0822=-+y y x 为极坐标方程, (2)化极坐标方程)3cos(6π θρ-= 为直角坐标方程。 三、课堂练习: 1.以极坐标系中的点(1,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的方程是 (C) ()() .2cos .2sin 44.2cos 1.2sin 1A B C D ππρθρθρθρθ????=-=- ? ?? ?? ?=-=- 2.极坐标方程分别是ρ=cos θ和ρ=sin θ的两个圆的圆心距是多少? 2 sin (4)π πρθρθρθρ3.说明下列极坐标方程表示什么曲线 (1)=2cos(-) (2)=cos(-)4 3 (3)=3 =6 2222423020x y x y x y x y x +-+==+==.填空:  (1)直角坐标方程的 极坐标方程为_______ (2)直角坐标方程-+1的极坐标方程为_______ (3)直角坐标方程9的极坐标方程为_____ (4)直角坐标方程3的极坐标方程为_______ 四、课堂小结: 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概念. 2.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一般步骤. 五、课外作业:教材28P 1,2 1.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C 的圆心)6 ,3(π C ,半径3=r , (1)求圆C 的极坐标方程。 (2)若Q 点在圆C 上运动,P 在OQ 的延长线上,且2:3:=OP OQ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知识讲解(提高)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知识讲解(提高)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圆的有关概念和圆的对称性; 2.能力目标:能应用圆半径、直径、弧、弦、弦心距的关系,?圆的对称性进行计算或证明; 3.情感目标:养成学生之间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要点梳理】 要点一、圆的定义及性质 1.圆的定义 (1)动态:如图,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要点诠释: ①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确定一个圆应先确定圆心,再确定半径,二者缺一不可; ②圆是一条封闭曲线. (2)静态: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是平面内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 要点诠释: ①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 ②圆指的是圆周,而不是圆面; ③强调“在一个平面内”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在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球面,一个闭合的曲面. 2.圆的性质 ①旋转不变性:圆是旋转对称图形,绕圆心旋转任一角度都和原来图形重合;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圆心; ②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或者说,经过圆心的任何一条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要点诠释: ①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②因为直径是弦,弦又是线段,而对称轴是直线,所以不能说“圆的对称轴是直径”,而应该说“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两圆的性质 两个圆组成的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连心线(经过两圆圆心的直线叫做两圆连心线). 要点二、与圆有关的概念 1.弦 弦: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余数性质及同余定理(B级)

一、 带余除法的定义及性质 1. 定义:一般地,如果a 是整数,b 是整数(b ≠0),若有a ÷b =q ……r ,也就是a =b ×q +r , 0≤r <b ;我们称上面的除法算式为一个带余除法算式。这里: (1)当0r =时:我们称a 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完全商 (2)当0r ≠时:我们称a 不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不完全商 一个完美的带余除法讲解模型:如图 这是一堆书,共有a 本,这个a 就可以理解为被除数,现在要求按照b 本一捆打包,那么b 就是除数的角色,经过打包后共打包了c 捆,那么这个c 就是商,最后还剩余d 本,这个d 就是余数。 这个图能够让学生清晰的明白带余除法算式中4个量的关系。并且可以看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 余数的性质 ⑴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⑵ 余数小于除数. 一、 余数定理: 1.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和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和,或这个和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39除以5的余数等于4,即两个余数的和3+1. 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和再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23+19=42除以5的余数等于3+4=7除以5的余数为 2 2.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差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差。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7除以5的余数等于2,两个余数差3-1= 2. 当余数的差不够减时时,补上除数再减。 余数性质及定理 知识框架

极坐标系的概念教案

极坐标系的概念教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执教人:高朝孟 执教班级:高二年级(18,26,27)班 执教时间:2016年06月18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极坐标的概念,弄清极坐标系的结构(建立极坐标系的四要素); (2)理解广义极坐标系下点的极坐标(ρ,θ)与点之间的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3)已知一点的极坐标会在极坐标系中描点,以及已知点能写出它的极坐标。 2、过程与方法: 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体会在极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数轴、平面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积累了一定类比、归纳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对极坐标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极坐标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确定点位置。 三、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1:钓鱼岛问题:中国海警如何确定日本渔船? 3:利用数学建模,从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分析利用方向、距离确定位置,引出另一种更简单的坐标思想—极坐标的思想。 二、讲解新课: 1、合作探究,概念形成。 (1)学生阅读教材P8-P10页; (2)学生表述极坐标的建立,教师结合学生表述,展示PPT对极坐标的概念作深入分析。 极坐标系的建立: 在平面上取一个定点O,自点O引一条射线OX,同时确定一个单位长度和计算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其中O称为极点,射线OX称为极轴。) 强调:极点、极轴、长度单位、角度单位和它的方向构成极坐标系的四要素,缺一不可。极坐标系就是用长度和角度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

各种坐标系含义

WGS 84 是常用的经纬度的椭球面,也是一个公开的基准面。 正转换:经纬度-->高斯投影坐标。 大地基准面用于高斯投影,或者高斯分带投影,无论是54,80,还是wgs84,都有可能。 在不同的基准面下,同一个点的经纬度不同,投影坐标也不同。 地理坐标网(经纬网) 为了制作和使用地图的方便,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地图上绘有两种坐标网:地理坐标网和直角坐标网。 在我国1:1万-1:10万地形图上,经纬线只以图廓的形式表现,经纬度数值注记在内图廓的四角,在内外图廓间,绘有黑白相间或仅用短线表示经差、纬差1’的分度带,需要时将对应点相连接,就构成很密的经纬网。在1:20万-1:100万地形图上,直接绘出经纬网,有时还绘有供加密经纬网的加密分割线。纬度注记在东西内外图廓间,经度注记在

南北内外图廓间。 直角坐标网(方里网) 直角坐标网是以每一投影带的中央经线作为纵轴(X轴),赤道作为横轴(Y轴)。纵坐标以赤道我0起算,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我国位于北半球,纵坐标都是正值。横坐标本应以中央经线为0起算,以东为正,以南为负,但因坐标值有正有负,不便于使用,所以又规定凡横坐标值均加500公里,即等于将纵坐标轴向西移500公里。横坐标从此纵轴起算,则都成正值。然后,以公里为单位,按相等的间距作平行于纵、横轴的若干直线,便构成了图面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网,又叫方里网。5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和Projection Coordinate System的区别和联系: 地理坐标系统(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1、首先理解地理坐标系(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直译为地理坐标系统,是以经纬度为地图的存储单位的。很明显,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是球面坐标系统。我们要将地球上的数字化信息存放到球面坐标系统上,如何进行操作呢?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如何将数据信息以科学的方法存放到椭球上?这必然要求 我们找到这样的一个椭球体。这样的椭球体具有特点:可以量化计算的。具有长半轴,短半轴,偏心率。以下几行便是Krasovsky_1940椭球及其相应参数。 Spheroid: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扁率): 298.300000000000010000 然而有了这个椭球体以后还不够,还需要一个大地基准面将这个椭球定位。在坐标系统描述中,可以看到有这么一行:Datum: D_Beijing_1954 表示,大地基准面是D_Beijing_1954。 -------------------------------------------------------------------------------- 有了Spheroid和Datum两个基本条件,地理坐标系统便可以使用。 完整参数: Alias: Abbreviation: Remarks: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9) Prime Meridian(起始经度): 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大地基准面): D_Beijing_1954 Spheroid(参考椭球体):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8.300000000000010000 投影坐标系统(Projection Coordinate System) 2、接下来便是Projection coordinate system(投影坐标系统),首先看看投影坐标系统中的一些参数。Projection: Gauss_Kruger Parameters: False_Easting: 500000.000000 False_Northing: 0.000000 Central_Meridian: 117.000000 Scale_Factor: 1.000000

1.同余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第三章 同余 §1 同余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定义 给定一个正整数m ,若用m 去除两个整数a 和b 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 b 对模m 同余,记作()mod .a b m ≡若余数不同,则称,a b 对模m 不同余,记作 ()\mod a b m ≡. 甲 ()mod . a a m ≡ (甲:jia 3声调; 乙:yi 3声调; 丙:bing 3声调; 丁:ding 1声调; 戊:wu 声调; 己:ji 3声调; 庚:geng 1声调; 辛: xin 1声调 天; 壬: ren 2声调; 癸: gui 3声调.) 乙 若()mod ,a b m ≡则()mod .b a m ≡ 丙 若()()mod ,mod ,a b m b c m ≡≡则()mod .a c m ≡ 定理1 ()mod |.a b m m a b ≡?- 证 设()mod a b m ≡,则12,,0.a mq r b mq r r m =+=+≤<于是, ()12,|.a b m q q m a b -=-- 反之,设|.m a b -由带余除法,111222,0,,0a mq r r m b mq r r m =+≤<=+≤<,于是, ()()1221. r r m q q a b -=-+- 故,12|m r r -,又因12r r m -<,故()12,mod .r r a b m =≡ 丁 若()()1122mod ,mod ,a b m a b m ≡≡则,()1212mod .a a b b m ±≡± 证 只证“+”的情形.因()()1122mod ,mod a b m a b m ≡≡,故1122,m a b m a b --,于是()()()()11221212|m a b a b a a b b -+-=+-+,所以()1212mod .a a b b m +≡+ 推论 若()mod ,a b c m +≡则()mod .a c b m ≡-

坐标系的概念

坐标系的概念 东伪偏移falseEasting falEastng :投影平面中为避免横轴(经度方向)坐标出现负值,而所加的偏移量.我国规定将高斯-克吕格投影各带纵坐标轴西移500公里,因此高斯-克吕格投影东伪偏移值为500公里。如:500000,表示投影的东伪偏移值为500公里。 北伪偏移falseNorthing falNorthng :投影平面中为避免纵轴(纬度方向)坐标出现负值,而所加的偏移量,高斯-克吕格投影需在此注明北伪偏移值,我国高斯-克吕格投影北伪偏移值为0 。如:0,表示投影的北伪偏移值为0 。 一:需要用到的几个基本概念-------- 球面坐标系 1. 几个常涉及到的名词的中英文对照:地形面(Topography);大地水准面(Geoid);参考椭球面(Reference Ellipsoid);基准(Datum); 2. 基准:就是一组用于描述其他量的量,比如,描述空间位置的基准为位置基准;描述时间的基准为时间基准。具体的例子如:位置基准-----椭球有原点、尺度、定向;时间基准-----起点、尺度等。 3. 坐标系转换:首先坐标参照系是由基准和坐标系两部分构成的,坐标系转换实质上是在基准相同的情况下,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比如:在同一基准下(即地球椭球的参数、定位、定向等不变),同一个点既可以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也可以用大地坐标表示;或者在站心坐标系中,同一个点级可以用站心地平坐标表示,也可以用站心极坐标法表示。(从这我们也就很容易地明白了:基准转换实质上是基准发生了变化即椭球及其定位定向发生了改变)(无论基准和坐标系哪一个发生了变化就会导致坐标参照系的改变) 4. 基准转换:实质上是将同一点从某一个基准或坐标参照系下的坐标转换到另一种坐标基准或者坐标参照系下去,即两种基准(椭球参数、定位、定向)之间的转换。比如:旧BJ54坐标系下的坐标和CGCS2000大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因为前者是参心坐标系,后者是地心坐标系) 5. 大地基准:是指用于定义地球参考椭球的一系列参数,主要包括: 椭球的大小和形状-----只要有长半轴a(Semo--major Axis)和扁率f (Flattening)即可(注意扁率和偏心率不是一个概念),其他参数均可由他们两个推导得出; 椭球短半轴(Semi--minor Axis)指向(Orientation):通常与地球的自转轴平行;(另外它还和极移和章动有联系) 椭球中心的位置:根据需要确定,若为地心则称为地心椭球,否则称为参心椭球;(注意参考和参心的不同含义)

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一 本讲学习目标 1、理解圆的概念及性质,能利用圆的概念和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理解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能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与圆周角有关的问题。 3、了解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能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二 重点难点考点分析 1、运用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圆周角的转换和计算问题 3、垂径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计算 三 知识框架 圆的定义 确定一个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的性质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距关系定理及其推论圆心角、弦、弧、弦心对称性 四 概念解析 1、 圆的定义,有两种方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 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 旋转一周,一个端点A 随之旋转说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端点O 叫做圆心,以O 为圆心的圆记作O ,线段OA 叫做半径;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注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 与圆有关的概念: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1所示 线段AB ,BC ,AC 都是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AC 是O 的直径,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弧: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 称弧,如曲线BC,BAC 都是O 中的弧,分别记作BC 和BAC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半圆:圆中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

两条弧,每条弧都叫做半圆,如AC 是半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劣弧和优弧:像BC 这样小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劣弧,像BAC 这样大于 半圆周的圆弧叫做优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等的圆叫做同心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弓形:由弦及其说对的弧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弓形;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等圆和等弧: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圆心角:定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如图1中的∠AOB,∠BOC 是圆心角,圆心角的度数:圆心角的读书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圆周角:定点在圆上,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如图1中的∠BAC,∠ACB 都是圆周角。 3、 圆的有关性质 ①圆的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对称中心,优势旋转对称图形,即旋转任意角度和自身重合。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垂径定理 A.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评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B.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评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如图2 所示。 注意 (1)直径CD ,(2)CD ⊥AB,(3)AM=MB,(4)BD AC =BC ,(5)AD =BD .若 上述5个条件中有2个成立,则另外3个业成立。因此,垂径定理也称五二三定理,即推二知三。(以(1),(3)作条件时,应限制AB 不能为直径)。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A.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B. 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A.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B.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五 例题讲解 例1. 如图所示,C 是⊙O 上一点,O 是圆心,若80AOB =∠,求B A ∠+∠ 的值. 例1题图 A B C O

4.1基本概念及一次同余式

1. 同余方程15x ≡12(mod99)关于模99的解是__ x ≡14,47,80(mod99)_。 2. 同余方程12x+7≡0 (mod 29)的解是__ x ≡26 (mod 29)_____. 3. 同余方程41x≡3(mod 61)的解是__ _ . 4. 同余方程9x+12≡0(mod 37)的解是___ x ≡11(mod 37)______ 5. 同余方程13x ≡5(mod 31)的解是_ x ≡ 29(mod 31)__ 6. 同余方程24x ≡6(mod34)的解是__ x ≡13,30(mod34)__ 7. 同余方程26x+1≡33 (mod 74)的解是__ x ≡24,61 (mod 74)_ 8. 同余方程ax +b ≡0(mod m )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__()b m a ,_ 9. 21x ≡9 (mod 43)的解是_ x ≡25 (mod 43)__ 10. 设同余式()m b ax mod ≡有解()m x x mod 0≡,则其一切解可表示为_ _ . 11. 解同余式()15mod 129≡x 12. 同余式()111mod 1227≡x 关于模11有几个解?( ) A 1 B 2 C 3 D 4 13. 同余式3x ≡2(mod20)解的个数是( B ) A.0 B.1 C.3 D.2 14. 同余式72x ≡27(mod81)的解的个数是_9_个。 15. 同余方程15x ≡12(mod27) 16. 同余方程6x ≡4(mod8)有 个解。 17. 同余式28x ≡21(mod35)解的个数是( B ) A.1 B.7 C.3 D.0 18. 解同余方程:63x ≡27(mod72) 19. 同余方程6x≡7(mod 23)的解是__ _ . 20. 以下同余方程或同余方程组中,无解的是( B ) A.6x ≡10(mod 22) B.6x ≡10(mod 18) C.???≡≡20) 11(mod x 8) 3(mod x D. ???≡≡9) 7(mod x 12) 1(mod x 21. 同余方程12x ≡8(mod 44)的解是x ≡8,19,30,41(mod 44)____ 22. 同余方程20x ≡14(mod 72)的解是 ___ 23. 下列同余方程无解的是( A ) A.2x ≡3(mod6) B.78x ≡30(mod198) C.8x ≡9(mod11) D.111x ≡75(mod321) 24. 解同余方程 17x+6≡0(mod25) 25. 同余方程3x ≡5(mod16) 的解是___ x ≡7(mod16)____ 26. 同余方程3x ≡5(mod14)的解是_ x ≡11(mod14)的解是__。 27. 同余方程3x ≡5(mod13)的解是__ x ≡6(mod13)_________。 28. 下列同余方程有唯一解的是( C )

极坐标系的概念

二、极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极坐标的概念,掌握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关系式 过程与方法: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体会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极坐标的意义,对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关系式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够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确定点位置,互化关系式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情境1:如图为某校园的平面示意图,假设某同学在教学楼处。 (1)他向东偏60°方向走120M后到达什么位置?该位置惟一确定吗? (2)如果有人打听体育馆和办公楼的位置,他应如何描述? 问题1:为了简便地表示上述问题中点的位置,应创建怎样的坐标系呢? 问题2:如何刻画这些点的位置? 这一思考,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背景,体会在某些情况下用距离 与角度来刻画点的位置的方便性,为引入极坐标提供思维基础. 二、讲解新课: 从情镜2中探索出:在生活中人们经常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一点的位置。 这种用方向和距离表示平面上一点的位置的思想,就是极坐标的基本思想。 1、极坐标系的建立: 在平面上取一个定点O,自点O引一条射线OX,同时确定一个单位长度和 计算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 系。(其中O称为极点,射线OX称为极轴。) 强调:极点、极轴、长度单位、角度单位和它的方向构成极坐标系的四要素,缺一不可。极坐标系就是用长度和角度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 2、极坐标系内一点的极坐标的规定 对于平面上任意一点M,用ρ表示线段OM的长度,用θ表示从Ox到OM ρθ就叫做M的的角度,ρ叫做点M的,θ叫做点M的,有序数对(,) . 强调:一般地,不作特殊说明时,我们认为ρ≥0,θ可取任意实数.特别地,当点M在极 点时,它的极坐标为(0,θ),θ可以取任意实数. 三.典型例题 例1 写出下图中各点的极坐标 A()B()C() D()E()F()G() 【反思感悟】(1)写点的极坐标要注意顺序:极径ρ在前, 极角θ在后,不能把顺序搞错了. ①平面上一点的极坐标是否唯一?若不唯一,那有多少种 表示方法?

极坐标系教案

极坐标系的概念 一、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理解极坐标的概念 能力目标: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体会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区别. 德育目标: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极坐标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确定点位置 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情境1:去十八中学怎么走? 方案1:以哈药路为X轴,以新阳路为Y轴... 方案2:从这向南走2000米。 提问:那种回答更简单准确呢? 这一思考,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背景,体会在某些情况下用距离与角度来刻画点的位置的方便性,为引入极坐标提供思维基础. (二)、讲解新课: 从情镜1中探索出:在生活中人们经常用方向和 距离来表示一点的位置。这种用方向和距离表示平面上 一点的位置的思想,就是极坐标的基本思想。 1、极坐标系的建立: 在平面上取一个定点O,自点O引一条射线OX,同时确定一个单位长度和计算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 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其中O称为极点,射线OX称为极轴。) 2、极坐标系内一点的极坐标的规定 对于平面上任意一点M,用ρ表示线段OM的长度,用θ表示从OX到OM 的角度,ρ叫做点M的极径,θ叫做点M的极角,有序数对(ρ,θ)就叫做M的极坐标。

特别强调:由极径的意义可知ρ≥0;当极角θ的取值范围是[0,2π)时,平面上的点(除去极点)就与极坐标(ρ,θ)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 我们约定,极点的极坐标是极径ρ=0,极角是任意角. 3.M (ρ,θ)也可以表示为))12(,()2,(πθρπθρ++-+k k 或 )(z k ∈ (三)、应用导练 例1 写出下图中各点的极坐标(见教材P10页) A (4,0) B (2,2π) C (6,43π ) D (4, -43π ) E (6,0-120 ) F (-6,π3) G (-3,3π2) 反思归纳:(1)、平面上一点的极坐标是否唯一?(2)、若不唯一,那有多少种表示方法?(3)、坐标不唯一是由谁引起的?(4)、不同的极坐标是否可以写出统一表达式。约定:极点的极坐标是ρ=0,θ可以取任意角。 变式训练 :在极坐标系里描出下列各点 A (3,0) B (6,2π) C (3,2 π) D (5,34π) E (3,65π)F (4,π)G (6,3 5π) 练习1.在极坐标系中, 的点的集合构成的曲线是( ) A.圆 B 线段 C 点 D 直线 2.与 表示同一点的是( ) A B C D 3.下列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1)A.B 关于极轴所在直线对称(2)A.C 关于极点对称(3)A.D 关于垂直于极轴且过极点的直线对称。其中正确的是—— 4.已知M 的极坐标为(5,θ)且θ= 3π,写出符合条件的点A 的极坐标:ρ>0, -2π<θ<0 解:当ρ>0时,点A(5, 3π)的极坐标的一般形式为(5,π32Кπ+)(K ∈Z ) 2ρ=36π(,)36π(,-)736π(,)1136π(,-)536π(,)42A 2B(2,-) C(2,) D(2,)3333ππππ(,)

极坐标系教案

《极坐标系》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极坐标,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 2.体会极坐标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间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引进极坐标的必要性; 2.运用类比方法,经历极坐标的建立过程; 3.通过学生动手描点,得出极坐标的多值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培养探究,研讨,综合自学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能进行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难点:理解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的基本思想;点与极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最常用的一种坐标系,但不是唯一的一种坐标系。有时用别的坐 标系比较方便。还有什么坐标系呢?我们先看下面的问题: (投影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引进极坐标的必要性。) 2.在以上问题中,位置是用什么方法确定的? 3.在生活中人们经常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一点的位置:如台风预报、地震预报、测量、 航空、航海等。 这种用方向和距离表示平面上一点的位置的思想,就是极坐标的基本思想。 二、探究新知 问题:类比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怎样建立极坐标系? (学生思考,抽生回答,并补充,最后教师总结。) 1.极坐标系的概念 (1)概念: 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做极点; 自极点O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

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用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2)点的极坐标的规定: 如图:设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叫做点M 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角xOM 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θ;有序实数对( ,ρθ)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为(,)M ρθ; 一般地,不做特殊说明时,我们认为0,ρθ≥∈R 。 (3)极坐标系下点与它的极坐标的对应情况: 问题:在同一极坐标系中描点 这些点有什么关系?你能从中体会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在刻画点的位置时的区别吗? 从以下方面探究: ① 平面上一点的极坐标是否唯一? ② 若不惟一,那有多少种表示方法? ③ 坐标不惟一是由谁引起的? ④同一点不同的极坐标是否可以写出统一表达式? 结论: 1)给定(ρ,θ),在极坐标平面内确定惟一的一点M ; 2)给定平面上一点M ,但却有无数个极坐标与之对应;原因在于:极角有无数个; 3)一般地,极坐标(ρ,θ)与(ρ,θ+2k π) 表示同一个点; 4)特别地,极点O 的坐标为(0,θ)(θ∈R); 5)如果限定ρ>0,0≤θ<2π,那么除极点外,平面内的点和极坐标就可以一一对应了。 2.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问题:平面内的一个点既可以用直角坐标表示,也可以用极坐标表示,那么,这两种 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1)互化的前提: ①极点与直角坐标的原点重合; ②极轴与X 轴的正方向重合; ③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 (2)互化公式: 设M 是平面内任意一点,它的直角坐标是(x,y),极坐标是(ρ,θ)。 则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为: ? ?? ????? ??+??? ??+??? ??πππππππ2-64464264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