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结题报告
《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a2b87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77.png)
《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中央教科所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子课题《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结题报告——黑龙江省大庆市八百垧第六小学课题组经典古诗美文是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
一个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优秀的民族传统,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的新一代具备这种人文素养,而这些千古美文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
人文精神教育即人文教育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在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更说明了人文底蕴培养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的要求与思考,2022年11月,我校申报了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子课题《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实验研究,2022年3月,被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总课题组立项为课题实验基地校。
在近三年的研究实践工作中,我们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和学校课题实践计划,做了大量的具体的实验研究工作,现将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的背景与意义“引导少年儿童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儿童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
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因为文化经典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
苏轼曾说过“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而现在,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诵读经典,不但能加强孩子们的记忆力、集中注意力,使其身心平衡发展,自制力和自觉性得以提升。
长期的经典诵读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而且,这些经典可作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从而奠定他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
古诗研究报告三年级
![古诗研究报告三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89b3872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7.png)
古诗研究报告三年级1. 引言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篇报告旨在对三年级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他们在古诗学习中的困难和需求,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调查和分析为了了解三年级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给学生们提供了若干古诗,并要求他们回答相应的问题,包括对古诗的理解程度、朗诵能力以及对古诗学习的兴趣等。
共有100名学生参与了调查。
2.1 理解程度在对古诗的理解程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古诗的意义和主题有一定的理解。
其中,68%的学生表示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含义,但有一些生僻词汇和典故引用的理解仍然存在困难。
2.2 朗诵能力在朗诵能力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近40%的学生表示能够熟练地朗诵古诗。
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朗诵时存在语调不准确、停顿不自然等问题。
2.3 学习兴趣在对古诗学习的兴趣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近60%的学生表示对古诗有浓厚的兴趣。
其中,一些学生认为古诗给人以美的享受,有助于培养情感和情操。
3. 学习困难和需求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总结了学生在古诗学习中的主要困难和需求,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1 困难学生在古诗学习中的主要困难包括:•生僻词汇的理解困难:古诗中常常包含一些生僻词汇,学生对其理解困难,影响对整首古诗的理解;•典故引用的理解困难:古诗中常常引用历史典故,学生对其理解和联系困难;•朗诵技巧的不足:学生在朗诵时存在语调不准确、停顿不自然等问题。
3.2 需求学生在古诗学习中的主要需求包括:•对生僻词汇的解释和讲解:学生希望老师能够对古诗中的生僻词汇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对典故的解释和讲解:学生希望老师能够对古诗中引用的典故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朗诵技巧的培养:学生希望老师能够帮助他们培养朗诵技巧,提高他们的朗诵能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fb5fb68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9.png)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摘要:古诗词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深厚的艺术意境。
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发展情感,为以后学生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应从思想上重视教学策略,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分析古诗教学的意义和意义,合理提出古诗教学活动,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培养;兴趣引言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遗产的瑰宝,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悠久历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文教育和语言学习的丰富资源。
它像一杯老酒,滋润着盐硫子孙的血液,又像一块磁铁,凝聚和吸引着民族的灵魂。
背诵古诗词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语言和写作的兴趣和敏感度,有助于提高诗歌质量。
1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对诗词字义的解释在小学古诗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丰富了学生的古汉语和文学知识,达到了知识教育的目的,古诗词具有极强的韵律美,在古代,许多歌诗都可以用音乐演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法逐渐消失。
很多老师不知道这一点,所以听配乐不足以背诵和教授古诗词。
背诵应该是教授古诗词的重要方式,在背诵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加深情感,陶冶情操。
而听音乐往往是文字和音乐的美妙结合,可以引发化学反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背诵古诗词。
目前的教学方法中缺少这两种方法,是目前高中教学方法的一种不足。
2.中国古代诗歌基础教育策略研究2.1播放教育视频从目前来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古诗教育的融合还不够深入。
多媒体具有很多功能,在古诗教学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和图文展品来教授古诗词。
例如,在诗歌《望庐山瀑布》的教學中,给学生们播放了庐山瀑布的场景,画面精美的组图配合动感的画面,让学生真正领会了《三千飞扬》的壮丽之后,快速学习诗歌中使用的写作和修辞,容易背诵诗歌,让学生觉得理解和掌握诗歌并不难,然后在研究中积极学习古诗,以最佳状态调动和记忆诗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必将带来更好的教育效果。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feff04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0.png)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第一篇: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界定古诗词作文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在现行各类小学语文教材中均占相当的比例。
古诗词教学对小学生的文化熏陶是无可替代的。
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存在许多困惑和盲点;对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不明确;对古诗词教学在各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够明确;各学段的教学方法没有明显的区分。
这些因素导致古诗词教学目标不统一,教学方法单一。
我们认为,古诗词教学方法各学段的目标应该有所不同,那么,各学段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另外,即使同一学段,古诗类别不同,所采用的教法也不应雷同。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力求通过学习和实践,总结出若干各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小学古诗词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的熏陶,还要促进他们的语言的发展,以及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所以,我们在教法研究上要本着实用、高效、发展的原则,一切从学生出发,使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充满语文味,方法简便,效果明显,学生从文化上得到浸润,能力上得到提高,达到能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词的程度。
我们提倡高效的语文课堂。
这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辅之于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学古诗词教法研究有其现实作用,课题的设置体现了教师成长的几个步骤:学习-反思-行动-总结。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我们课题的研究分三个步骤进行:一、学习文献。
我们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取相关的资料组织系统学习.我们学习了《名师课堂实录诗词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刊载的有关古诗词教法的文章、名家古诗词教学课堂实录,还学习了《语文会刊》中相关文章。
在学习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交流学习心得,二、教学实践。
提高小学生古诗文素养的方法》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古诗文素养的方法》课题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6cd9313f242336c1fb95e43.png)
《提高小学生古诗文素养的方法》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摘要:在《提高古诗文素养方法研究》课题课题实践中,课题组分门设立了“20分钟背诵”、“无定期背诵”两种培养模式,并对课程体系做出了整体规划。
通过两年的课题实验和学生掌握古诗的数量的信息反馈,课题组对实验模式、课程设置、校本教材、效果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不断的完善,使其更趋于科学,合理和可行。
关键词:古诗文素养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校本教材;一、实验目标:积累大量的古诗文,两年内掌握150篇以上,能够给诗配画,把诗歌编成故事等,以锻炼儿童的记忆力;陶冶儿童的性情;开拓视野,增长社会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古诗文素养。
二、培养模式课题组构建了两种培养模式:实验班为3个班,分别是二年级一班,三年级一班,四年级一班,每天晨读时间由实验老师指导背诵20分钟;对照班为中心小学的其它班级,只提供背诵篇目,不作具体要求。
三、模式的实施(一)课程体系的建构构建课程体系必须将培养目标转化为课程目标。
在这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中,我们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学科课程和实验教师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课程设置目标的定位,后体现出前瞻性。
其次课程目标的定位,既要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又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人格,丰富的文化素养。
课题组本着“重点培养强化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课题组统筹则划了学程课程,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
1、实验课程的设置。
培养模式中的课题设置如表—所示:通过2年四个学期的实践探索证明,这种培养学生古诗文课程的设置是科学、合理、可行的。
实验效果如表二所示学生掌握古诗数量:2、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的资源开发。
课题组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古诗文素养提供展示的舞台,采用编故事,给诗配画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现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二)校本教材的开发。
古诗文素养的提高是依托优秀的古诗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课题组教师们反复研讨了学科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把原本优秀古诗文进行了比较和合理的筛选,联系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写出了《褚墩镇小学生古诗文背诵手册》。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探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90025b2f121dd36a32d8237.png)
西乡县金牛小学校本级课题《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探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侯小静课题组成员:黎琼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问题的提出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许多传世之作,他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可以说,我国的古诗文浩如烟海、源远流长,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古诗文语言凝练,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中,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的背诵对于培养坚定的人生信念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了他们一辈子的修身和治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而,在学生时期,在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大量记诵一些古诗文,让儿童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人的境界,认识祖国文化的伟大,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如何使学生热爱我们文化瑰宝,如何使学生在有情趣、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开展诵读,丰富文化积累,感悟古老文化的精髓,养成诵读古诗文的良好习惯,成为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工作。
怎样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在一次次的争论中,我们渐渐明确了研究的方向,那就是在语文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诵读的研究。
2、研究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方面,忽略了它的人文性。
如果说对人文性有所涉猎的话,考虑更多的还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学些浅显易懂的内容,对人文性的理解是片面的,假如说我们在小学只能学些“小猫叫小狗跳”的东西,那么他们将如何去衔接古人积累下来的智慧呢?每个生命都是一幅画,什么样的童年经验形成什么样的生命底色。
书法家的儿子往往对书法情有独钟,音乐家的女儿往往从小就会唱歌,这些都是从小潜移默化的结果,如果我们的教学从小就用高雅文化去陶冶孩子们,那么他们也就变得高雅,中国的民族文化中的人文思想就会在新一代人的头脑里生根发芽。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66e9f18f111f18582d05a03.png)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学素养上,古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课题组通过“确立古诗文吟诵选材方向――编制古诗文吟诵教材――设计古诗文吟诵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参与古诗文吟诵活动――学生成果展示与评估――进行反思小结”一系列环节,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收集、整理、剖析了大量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案例,探索了循序渐进、反复巩固的经典诗文诵读路径,构建了立体多元的经典诗文诵读体系,初步完成衢州市实验学校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文学素养同步得到了提升。
诵读经典诗文探索路径构建体系提升素养【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提倡让中小学生从小阅读本民族的基本文化经典,例如俄国人对普希金的推崇,丹麦人对安徒生的敬仰,英国人对莎士比亚的热爱?。
1 正像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歌德、俄罗斯的普希金的诗文一样,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化的骄傲。
美国诗人庞德说过:“汉字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是诗的,相反一大行英文字倒不容易成为诗。
”中国历史上许多大诗人呕心沥血,丰富完善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像骈俪典雅的汉赋,工整优美的律绝,荡气回肠的古风,豪放婉约的词曲,千百年来传唱不衰。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现在小学课本里古代诗文的比例还是太少,所以我们将精心选编一些优秀古诗文作为课本的延伸和补充。
近年来,我国的专家学者对于在青少年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一问题也普遍关注。
他们提出,中华文明不仅活在典籍、展品中,更应活在大众的精神生活中。
在全国上下矢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需发掘中国历史上丰富的审美、道德资源,用民族文化的优秀经典教育下一代。
学术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由来已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一个国家没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不行,但光有科技也不行。
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结题报告
![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84356aff524ccbff1218461.png)
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古诗文,蕴藏着中华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浓缩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在每个华夏后裔的血液中,对每个中国人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让学生直面经典,诵读古诗文,从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中吸取营养,不仅能由此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让我们的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去和西方文化对话,接受人类的优秀文化,并且能以此启迪心智,修身治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成为21世纪的新人。
为此,我校于2011年确立了“古诗词诵读”实验课题。
至此已经两年的时间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决定于今年结题,现将结题报告总结如下:二、实验的实施1、加大投入,奠定基础我们的投入在资金和人力两方面,首先是校领导带头,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同时,我们改善环境氛围,投入资金精心设置了诵读长廊,诵读专版。
每班教室中都开辟专门的古诗小天地,为办手抄报而用,这样为更好地开展诵读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1)我们采用一些固定的形式和活动阵地进行诵读活动。
如:红领巾广播站,“古诗文欣赏”把一些名篇佳作配以民族乐曲,先诵再赏析,不仅学习了文化也得到了审美教育。
“每晨一诗”,利用每天的课余时间读诗背诗,充分利用每天20分钟的晨读时间进行诵诗,不作考试要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知识,教学相长,亲情互动,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班队会:班队会是学生们的天地,是他们发挥主动性的最好机会,同时也是学生们学习最自然最活泼的形式,充分利用好班队会课,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手抄报:诵读活动又为手抄报引进了新的内容。
两周一次手抄报,学生们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精心设计,查找相关资料,给诗配画,安排版面……一张张别具一格的手抄报诞生了,通过读、背、想、写、画,学生理解了。
在构思过程中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抄写过程中也练习了书法绘画。
小学生中华古诗文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中华古诗文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63c525680203d8cf2f2435.png)
《小学生中华古诗文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2001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语文课程标准》,并在“总目标”里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在分学段要求强调:第一学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感情,领悟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这相比以往的教学大纲有了很大提高,明确了目标。
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改革理念,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活动性。
让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从而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学生的视察,丰富他们的知识,加强人文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这符合新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二、实验目标(一)宏观目标1、通过开展小学生中华古诗文学习活动策略的研究,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想象和创新能力,热爱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形成古诗学习与积累的一些操作范式。
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文化教育教学活动,营造浓厚的诗词文化的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逐步形成校本特色。
3、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探索,提高教师的诗词文化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进而形成一支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
(二)情感目标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3、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50a3f7f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3.png)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引言•课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二、文献综述•历代古诗词鉴赏研究现状•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研究方法3.1 数据收集•古诗词文献获取途径介绍•数据样本选择和筛选标准3.2 数据分析•文本挖掘方法与技术•数据处理和清洗过程四、研究结果4.1 古诗词鉴赏的主题与风格分析•主题研究结果总结•风格研究结果总结4.2 古诗词鉴赏的情感与意象分析•情感研究结果总结•意象研究结果总结4.3 古诗词鉴赏的影响与传承分析•影响研究结果总结•传承研究结果总结五、结论与展望•结论总结•研究限制和不足•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六、参考文献以上是我针对“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所写的文章,采用了Markdown格式,并按照标题副标题形式进行了组织。
文章以列点的方式展示了各个部分的内容,并遵守了所要求的规则,不涉及到HTML字符、网址、图片和电话号码等内容。
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引言•课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二、文献综述•历代古诗词鉴赏研究现状•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研究方法3.1 数据收集•古诗词文献获取途径介绍•数据样本选择和筛选标准3.2 数据分析•文本挖掘方法与技术•数据处理和清洗过程四、研究结果4.1 古诗词鉴赏的主题与风格分析•主题研究结果总结•风格研究结果总结4.2 古诗词鉴赏的情感与意象分析•情感研究结果总结•意象研究结果总结4.3 古诗词鉴赏的影响与传承分析•影响研究结果总结•传承研究结果总结五、结论与展望•结论总结•研究限制和不足•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六、参考文献以上是我针对“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所写的文章,采用了Markdown格式,并按照标题副标题形式进行了组织。
文章以列点的方式展示了各个部分的内容,并遵守了所要求的规则,不涉及到HTML字符、网址、图片和电话号码等内容。
小学3-6年级诗词教学在学校全面展开的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3-6年级诗词教学在学校全面展开的课题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efdf30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7.png)
小学3-6年级诗词教学在学校全面展开的课题结题报告畅游在诗词教育的海洋里“诗词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总结报告2014年 6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
中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教历史的国家,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
这样的传统要依靠学校教育来继承和发扬。
在镇江创建“全国诗词之市”,丹徒区创建“全国诗词之乡”的活动中,“闻捷文学社”应运而生。
此后我校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学诗词”“唱诗词”“背诗词”“演诗词”活动。
从以往的教学活动来看,孩子们学习诗歌的热情是很高的,每个学期下来能积累上百首古诗,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这让老师们认识到搞课题研究是很有价值的,都有兴趣投入到新的课题研究中去。
所以,“诗词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承载着市教育局区政协、区教育局的期望、承载着全校师生的梦想,在市教育局、政协中心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扬帆起航。
自2013年6月课题计划启动以来,课题组立足校本教研,以构建有效的诗词教学、古诗词欣赏为载体,通过理论学习研究、课堂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途径使课题组成员相互促进、提高,使诗词教育品牌及成员自身素质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总体目标:1.以市级课题《“诗词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成功立项为契机,深入推进课题研究。
设计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力争在2013年年高质量完成开题工作。
2.研发童诗课程。
一是与“包昌升名师工作室合作研发课外阅读”课程。
二是主持童诗教学校本教材的编写。
三是邀请专家对童诗课程目标进行指导、论证、修改,形成较为成熟的方案并积极向外辐射,用于指导我校、工作室、乃至全市的童诗教育实践。
3.加盟“儿童诗教育研究会”,加大市童诗工作室建设力度,开展童诗赏析课型的教学基本范式构建,形成3-5个经典课例,并配有相关教学范式解读。
《小学中低年级渗透古诗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中低年级渗透古诗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1d93d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0.png)
《小学中低年级渗透古诗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中低年级渗透古诗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次“小古文”教学的培训,让我深刻感受到朱老师在小古文课程教学中所做的不懈努力和孜孜探究,看到了孩子们在小古文学习中所感受到的快乐,更深深体会到小古文学习对于培养孩子语文素养的无穷魅力。
人性的沐浴,诗意的光辉,曼妙的语言……《语文新课标》指出:儿童诵读古诗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诵读古诗文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而且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在默默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人格的全面成长,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而小古文即简短的文言文,其语言特点与白话文有明显差别,虽言简意丰,却没有白话文明白畅晓,甚至有点艰涩难懂,在初学者的严重成了捉摸不透的“迷宫”。
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习小古文,是“循序渐入的低年级段小古文教学”课题首先要探究的难题,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我承担了第一次的小古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大量阅读经典的古诗文,学中想,读中悟,熟读成诵;并规定小学六年中应积累的名家篇目,其中古诗是最为重要的一块。
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研究,寻找独特、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使古诗教学成为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源泉。
新课程实施以后,在人教版小学小学语文课本中,关于文言文的教学内容虽然篇幅减少,但其对于小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文明史,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今后更进一步学习文言文都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古诗词体验式学习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学古诗词体验式学习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a8586e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3.png)
小学古诗词体验式学习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从小学古诗词体验式教学的四个维度展开,进行学习和加以应用。
“诵”为基础,“品”为理解,“讲”为提升,“演”为生成。
让教师引导下的古诗词学习真正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掌握,从占诗词中感受人文精神、探索民族气质、感受文化底蕴。
①真情吟诵。
课前,布置诵诗的预习任务,学生可以自己独立朗诵、听他人朗诵、与父母朋友合作朗诵等。
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扬有抑、顿挫有致地诵读。
真情诵读能够促进学生读出诗词中的韵律之美,有助于学生联想画面,领略诗词中的境界之美。
另外,也可聆听现代人之唱诗,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李叔同的《送别》等。
②品悟诗情。
首先讲解古诗词中字词含义与由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大意。
然后,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来将各种鲜明的形象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由此把学生带入更深的情境中,去品诗意、品诗魂。
其一, 教师要选择与诗词情感基调类似的音乐。
其二,课堂上播放音乐时, 教师要找准恰当的时机。
其三,音乐的作用在于点拨、牵引,因此, 播放音乐的时长也要把控好。
同时,诗人生活的时代场域往往有着浓烈的背景色彩。
诗人在创作时也是基于该背班产生的灵感或是情感。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把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二次加工,加入自己的解读及看法,再以独具的魅力呈现于课堂之上,帮助学生更深地品味诗词含义。
③倾情讲解。
在教师带领学生品诗、讲诗之后,鼓励学生在对古诗词理解的基础上讲自己内心的诗意、对诗词的看法、对诗意的体会。
④角色扮演。
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这一情境中去。
若是所学的占诗词故事性或者表现力强,可以将其改写成剧本的形式,让学生来参演。
在设计剧本时,内容要尽量与诗词本身保持一致,不能太过浮号。
(二)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在提出论题、确定研究方向的前提下,一方面,通过学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知网等途径查找并阅读大量与体验式阅读教学相关的研究资料。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9656b04fe4733687e21aac3.png)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学素养上,古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课题组通过“确立古诗文吟诵选材方向――编制古诗文吟诵教材――设计古诗文吟诵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参与古诗文吟诵活动――学生成果展示与评估――进行反思小结”一系列环节,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收集、整理、剖析了大量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案例,探索了循序渐进、反复巩固的经典诗文诵读路径,构建了立体多元的经典诗文诵读体系,初步完成衢州市实验学校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文学素养同步得到了提升。
诵读经典诗文探索路径构建体系提升素养【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提倡让中小学生从小阅读本民族的基本文化经典,例如俄国人对普希金的推崇,丹麦人对安徒生的敬仰,英国人对莎士比亚的热爱?。
1 正像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歌德、俄罗斯的普希金的诗文一样,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化的骄傲。
美国诗人庞德说过:“汉字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是诗的,相反一大行英文字倒不容易成为诗。
”中国历史上许多大诗人呕心沥血,丰富完善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像骈俪典雅的汉赋,工整优美的律绝,荡气回肠的古风,豪放婉约的词曲,千百年来传唱不衰。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现在小学课本里古代诗文的比例还是太少,所以我们将精心选编一些优秀古诗文作为课本的延伸和补充。
近年来,我国的专家学者对于在青少年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一问题也普遍关注。
他们提出,中华文明不仅活在典籍、展品中,更应活在大众的精神生活中。
在全国上下矢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需发掘中国历史上丰富的审美、道德资源,用民族文化的优秀经典教育下一代。
学术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由来已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一个国家没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不行,但光有科技也不行。
《小学生中华古诗文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中华古诗文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edbd27650e2524de4187e74.png)
《小学生中华古诗文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广东省韶关市吴礼和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2001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语文课程标准》,并在“总目标”里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在分学段要求强调:第一学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感情,领悟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这相比以往的教学大纲有了很大提高,明确了目标。
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改革理念,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活动性。
让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从而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学生的视察,丰富他们的知识,加强人文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这符合新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二、实验目标(一)宏观目标1、通过开展小学生中华古诗文学习活动策略的研究,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想象和创新能力,热爱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形成古诗学习与积累的一些操作范式。
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文化教育教学活动,营造浓厚的诗词文化的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逐步形成校本特色。
3、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探索,提高教师的诗词文化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进而形成一支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
(二)情感目标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3、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精选多篇)(最新整理)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精选多篇)(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02021a40b1c59eef8c7b4d0.png)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精选多篇)第一篇: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到六年级,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自然就到了它的巅峰,学生学习的古诗词不下数百首。
而且,每次素质测试中,变化万千的古诗词题之失误,真是一次次“麻醉术”后的剧痛。
使我们彻底醒悟:自认为学生熟知的友情“诗”,原来是那么不近人情的疏远。
加之,学生习作时语言的网络化与匮乏化,如环境沙漠化那样让我们感到可怕。
那么,如何疏通古诗词之源,使学生才能有可取之活水呢?下来,我就本册语文教学谈谈古诗词的复习方法。
一:因势利导锲而不舍本学期第一天,我用古诗给予学生深深的期望“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学生信心大增,我又说:“可是,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我们该怎么做呢?请你们也有诗词回答我。
”这下,就像点燃了导火索,什么声音都有了。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学生会用古诗词,是建立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在校时间的节奏是紧张的,几乎没有空闲之处,如何来利用时间对其进行巩固。
我们虽不可能利用“马上”“厕上”“榻上”,但我们可以利用“课前”“课中”“课后”,早晨来校后,学生就可以利用早读前的十几分钟将你布置的古诗文进行记忆,(当然,我们六年级是以《语文知识精粹》这本课外工具书为主的。
)每天只理解记忆几句诗句足已。
你想,一学期下来,我们大概就复习了数千句了,数百首了。
加上,古诗词的学习本来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事,想要好,就得慢慢的做。
得保证诵读的时间。
二:学法灵活,加强考核对于托管学生来说,复习古诗词方法会更多一些,因为,晚上给家长背诵,并说出诗意。
或根据古诗词改写成记叙文、散文等。
这样,既复习了古诗词,又加强了习作练习,岂不一举两得吗?第二天,老师只需检查那些学困生就可以了。
同时,我们每天更换课表,就在课表旁写上一两句哲理诗、惜时诗、给孩子鼓舞了士气,有学习了诗句,渲染了学习的氛围。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精选模板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精选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9069e2ebb68a98270fefa1a.png)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界定古诗词作文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在现行各类小学语文教材中均占相当的比例。
古诗词教学对小学生的文化熏陶是无可替代的。
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存在许多困惑和盲点;对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不明确;对古诗词教学在各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够明确;各学段的教学方法没有明显的区分。
这些因素导致古诗词教学目标不统一,教学方法单一。
我们认为,古诗词教学方法各学段的目标应该有所不同,那么,各学段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另外,即使同一学段,古诗类别不同,所采用的教法也不应雷同。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力求通过学习和实践,总结出若干各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小学古诗词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的熏陶,还要促进他们的语言的发展,以及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所以,我们在教法研究上要本着实用、高效、发展的原则,一切从学生出发,使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充满语文味,方法简便,效果明显,学生从文化上得到浸润,能力上得到提高,达到能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词的程度。
我们提倡高效的语文课堂。
这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辅之于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学古诗词教法研究有其现实作用,课题的设置体现了教师成长的几个步骤:学习-反思-行动-总结。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我们课题的研究分三个步骤进行:一、学习文献。
我们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取相关的资料组织系统学习.我们学习了《名师课堂实录诗词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刊载的有关古诗词教法的、名家古诗词教学课堂实录,还学习了《语文会刊》中相关。
在学习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交流学习心得,二、教学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光课堂”下古诗词课堂学习目标精准性的研究结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语文课堂教学的广泛性,往往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全面性”,从而冲淡学习目标。
语文课堂的“面面俱到”,似乎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通病。
一篇文章,一节讲读课,不可能涵盖全面的语文知识,那么,让我们如何使每一节课都有一个精确的目标,围绕这个精确的目标展开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有的放矢,聚少成多”,这还是我们选该题目所在。
教学活动包括学习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大支柱。
学习目标占据首要位置,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育新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
其中许多新理念、新思路、新教法和新思想值得回味和总结。
新教材对古诗词的编排与以前比,有很大变动,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适应新教材,如何使每节古诗文课堂学习目标达到精准,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研究价值过去教科书全国只有一个版本,现在版本多样,对语文的评价,内容的选择都各有侧重,我们要兼收并蓄,独立思考,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的瑰宝。
准确把握它的思想内涵和知识内容,教师上好每节课学生学好每篇古诗文是我们的天职,而要能胜任这项工作任务,首先必须有个明确的、精准的语文课堂学习目标,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具主动性、目的性。
研究工作安排本着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开发学生情感资源,培养学生智商与情感和谐统一,爆发出更大的潜力,已达到素质教育的更高境界,以围绕我县“经典诵读”展开活动:以教师指导为主导,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体,以研究内容(学习目标)为主线。
教师示范,学生感受理解;教师统一指导,学生分别行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个别指导和答疑。
实施课题组成员勤于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反思方法,实行每两周一小结每一个月一次大型交流学习活动。
为实现已经制定目标,教师采取如下教学方法和手段:互动--参与创造--提高学习效率为基本主线,创建课堂教学民主化、平等化,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大放光彩。
再起始、形成阶段,我课题主持人组织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备写实验方案及细则,认真完成实验前期的各项准备任务,以保证实验有效进行。
在深化阶段,具体操作实验,将试验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并改进完善实验方案,加强同类课题相互交流和研讨,对实验中期阶段成果进行考核、评估。
三、研究目标(1)以教师和学生为研究主体。
培养初中学生和教师找准目标的能力,有了精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收到良好的、有效的教学效果,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具目的性、高效性。
(2)采用理论指导、调查分析和活动促进的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对如何找准目标缺乏技巧,这样不完全的认知是古诗文学习薄弱的重要原因。
研究内容(1)领会教科书的编排意图,以往的古诗文都是集中编排,而新教材是把他们分散在各个单元中,那么,它在每个单元中的意义和作用及其所要掌握的思想意义知识内容,就是我们确立学习目标的基础。
(2)涉及每篇课文,每节课学习目标是什么。
是教师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3)如何做到每篇古诗文、每节课学习目标精准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
四、研究方法采用理论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分析和活动促进的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1)调查研究法:制作调查研究的问卷,有对此问卷的汇总和形成研究的课题。
(2)个案与测量线和结合法:观察和记录在课题中特殊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测量古诗文教学素养的形成并形成典型案例。
(3)经验总结法:边操作边总结经验,边反思边调查。
课题结束,研究过程形成《课题研究报告》(4)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学生掌握情况等一系列行动实施,并根据效果反馈,边探索边实践(5)归纳法:是一种推理方法,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方法。
五、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2017年4月—2017年5月)调查,提出课题,形成研究方案(1)教师制定《古诗文学习目标精准情况的调查》问卷,然后发放并调查。
(2)汇总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
(3)分析研究调查结果,针对古诗文学习目标的现状(无目标、目标不恰当、目标繁荣叠杂)提出本研究课题。
(4)围绕此研究课题,针对教师现有教学水平,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5)组织实验人员学习有关课堂教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二)实施阶段(2017年6月——2018年5月)以互相学习为主导,以教师自主研究为主体,以研究内容(古诗文学习目标的精准)为主线。
教师公开课示范,听课教师感受理解;主持人统一指导,教师分别行动;主持人在活动过程中个别指导和答疑。
实施课题组成员勤于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反思方法,实行每两周一小结,每一个月一次大型交流学习活动。
为实现已经制定目标,采取如下方法和手段:(1)学习新课标(2)回顾、查找以往目标教学的不足学习目标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并不陌生,本不是什么新话题,但现实并不容乐观。
以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目标定位不准确,偏离核心知识、核心能力的方向。
②、学习目标叙写不明晰,空而泛的现象普遍存在。
③、有的教师对学习目标没有思考,只从教学参考中照搬几条由于学习目标的偏离空泛、模糊。
导致的结果是:课堂随意、盲目、方向不明,效果不明显;教学评价不可观察,不可测量。
(4)目标制定依据①、要深刻地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是他们要经过努力达到的目的。
②、研究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要注意朗读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定能生慧”,课堂里太浮躁了,就没有智慧;读书要内化,要让学生多一些自我生成。
通过读书把课本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营养,现成的知识结论、内在能力的素养,立足在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中养成他自己的能力。
要把表现、创造的机会留给学生,保证要有学生个体学习的时间,给学生留足古诗文实践的机会。
③、目标可以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可以不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
这样可以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
④、目标全面。
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⑤、目标有可测性,教师在检测时善于操作和把握。
(5)集体备课,针对每一篇古诗文在目标的制定上都做小课题研究,讨论后,由一位老师课堂操作,然后再集体会诊,纠正不足。
(6)运用多种手段来反馈、交流教学经验,达到教学资料、教学经验的资源共享,定期展出教师的目标解读、小结、杂感、方法经验交流、感受与体会等。
(7)根据制定的标准,在活动过程中为每位同学使用效果来评分。
课题结束,通过测验,给每位同学打出课题专业分数。
(三)总结阶段:(2018年6月)对本次活动做最后总结。
1、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2、调查问卷数据汇总,最终以表格形式表现的结果3、撰写对个别老师的案例,形成研究结果4、调查分析报告、调查侧记、反思、研究论文的撰写工作。
5、材料归档。
六、研究结果与成效回顾两年的研究历程,我们在共同探索学习中不断成长,我们在研究学习中收获满满:(一)摸索出的方法和经验1、读、背、议、悟、品、拓分步走教学法。
通过研究学习我们发现,所有的古诗词教法均含有读、背、议、悟、品、拓展等这些环节,根据不同的诗,这些环节的先后顺序会做适当的调整。
诗,首先要学生准确的朗读出来。
古人对朗读非重视,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就说明读对写的影响巨大。
学生对诗的读要由浅入深,要得音、得韵、得画、得味,要让他们爱读。
通过议、悟,学生才能解诗情,识诗境。
语文教学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学生学会表达。
从古诗中学表达,积淀文学素养,对学生是非常必要的。
欣赏诗意表达的意境,学习诗人表达的方法,就需要学生去品味。
教诗不能拘泥于一首诗,而要和相关的诗结合起来,与时代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以上这些环节根据不同的诗,可以有十几种组合,如:四步教学法:1、读——议——悟——背2、激趣-品读-探究-升华3、背—读—悟—议4、背—议—悟—品5、读—品—解—悟6、读—品---悟---拓三步教学法1、破题、介绍作者---品诗情---诵读2、自主朗读—自学质疑---自由诵读3、熟读---理解---背诵五步教学法1、读—议—唱—舞---拓展2、读—议—品—背—拓展这是我们通过学习总结的十一种古诗词教学方法。
另外,我们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其他一些小学古诗词教法:1、抓文眼,品诗意,展外延,促背诵这套方法主要是通过仔细研读诗词,抓住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品读诗意,进而拓展诗意外延,达到当堂背诵的程度。
这套教法适合于中、高年级,效果很理想。
如《早发白帝城》后两行作者先写猿声,继写轻舟,又用上一个“已”,把前行的“啼不住”和后行的“过万重山”紧紧联结起来,描绘出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当两岸猿声还在耳边回响,一叶轻舟却已经飞过了无数险滩,闯过了千山万岭。
在这里诗人还十分巧妙地使用了衬托修辞手法,借猿声的回响深沉衬托轻舟的快捷,借万山迭让衬托长江的无限雄伟,又在“舟”字前面加上一个“轻”字,就从三个方面表现了长江水流之大之急。
学生便不难想象出万里长江的雄伟气势,感受到诗人李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壮志豪情。
2、破诗题,解诗意,画诗境,演诗情,背诗句本套教法从诗题入手,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意,教师适时点拨。
如上《小儿垂钓》一课在破题时先在黑板上写好了“垂”字的象形字,然后让孩子们观察这个形状可能是课题中的哪个字,孩子们一下就猜到是“垂”。
“垂”就是东西的一头向下的姿态。
老师接着让孩子们看课文插图,图上哪些是垂着的呢?孩子们看到杨柳是垂着的,那就叫“垂柳”。
老师将头向下低着,引导孩子们说这是“垂头”,图上的小孩钓鱼的线垂在水面,他在“垂钓”。
然后让孩子们说说《小儿垂钓》是什么意思?学生一下就明白就是小孩子钓鱼。
在这个解题的过程中,教师从识字引入,结合插图让学生弄明白了题目的意思。
而在高年级,有些题目很简单,学生一看就明白,但有些诗题却需要在后面的学习中去进一步领会,所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字面意思猜猜看,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后放在那里,带理解诗意体会意境后再回到课题,进一步的理解。
因此,我们在解诗题时要灵活处理。
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诗意图,也可在讲解的同时,教师辅之于简笔画。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然后,可以编排课本剧,让学生演诗情。
最后,督促学生当堂背诵诗句。
这套教法适合低年级教学。
因为低年级所选文本均比较浅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动静结合,富有情趣,所以,教法应灵活多变,才会吸引学生。
3、读为主,教为辅教学法。
读为先,教次之。
先要让学生读好,然后才可解决教的问题。
诗读百遍,其义自见。
不让学生读好就实施教学,往往会出现许多令老师尴尬的情况。
要么学生咬音不清、读不成句;要么因读得少导致思得浅,对课文无任何感触。
所以要先读后教,读是教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