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稻束》(16张)(长春版九年级上)(课堂PPT)

合集下载

金黄的稻束地之子ppt

金黄的稻束地之子ppt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2.如何理解《地之子》的结语“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 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 提示诗人从反面着笔,以自己对“天”的姿态,来反衬自己对大地的 崇敬和热爱。 诗人十分清楚:天国是虚幻之乡,只能仰望,只能用来寄寓希冀和 梦想;若企图脱离大地而寄身天国,那么“我”将失去天国——天国会 因不堪承载真实而垮塌。 同时诗人像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一样从大地母亲的怀中吸取 信念和力量,只要与大地母亲接触,他便力量无穷,所向无敌;而一旦 被对手举到空中,他就失去了力量。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1.“金黄的稻束”象征了什么? 提示“金黄的稻束”在诗中有深邃的意蕴。这里“金黄的稻束”,不 仅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而且指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 秘地契合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而产生的一个象征。它首先是收 获的象征,进而诗人把它与创造此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自然地 联系起来了,而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成为 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启示人们重新思考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2.如何理解《地之子》一诗中的“大地”? 提示这“大地”可以理解为诗人赖以成长、生活的故乡家园,广袤 富饶的土地;也可理解为养育自己的祖国母亲,具有深厚的文明积 累的民族土壤;也可以理解为生生不息的饱含了全部意义的人间。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目标二赏析语言,把握诗歌艺术特色 1.《金黄的稻束》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提示这首诗由于独特的对色彩与声音的把握和表达,使语言带有 一种雕塑般的质感和光辉。诗人用“金黄”修饰“稻束”,既是基于稻 束本身的质感,也是出于一种对内在精神的把握,“金黄”是高贵的色 调。而三个“静默”预示着母亲的美丽与坚忍已超出了一切言说,此 时无声胜有声。这有“声”有“色”的语言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

《金黄的稻束》ppt课件

《金黄的稻束》ppt课件
金黄的稻束
郑敏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歌的丰富含义。 (3)了解诗人托物寄情的 表达手法。
作者:郑 敏 : 1920 年生,诗 人、学者。 诗集《寻 觅 》《 心 象》等
3、给下列字注音: 束( )耸( )巅( ) 暮( )默( )荷( ) 魄( )渺( )皱( )
朗读、感知:
1.作者借稻束来赞美 什么?
2.本诗在表达上有什 么特点?
欣赏理解:
1.怎样理解前两行诗句? 2雕像”一词?
4.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 一句的主体是什么?
5.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末句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 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 站在那儿/将成了人类的 一个思想”?
本文的写作特点
1、 象征手法 2、 联想丰富,稻束和母亲二 者来回闪动,融入了深深的 沉思。
3、 语言优美

《金黄的稻束》公开课ppt(有配套教案)

《金黄的稻束》公开课ppt(有配套教案)
意味着收获;同时,金黄又给稻束这一意象增 添了一种高贵的美感。 “堆”只是客观的描述, 而 “站”运用拟人修辞,写出了稻束挺立秋天 田野的身姿,是收获的见证和象征。
2021/4/16
“疲倦的母亲”与“皱了的美丽的脸”有 何关系?
母亲赋予生命,母亲是劳动者,母亲肩负生 命的艰辛和希望,母亲因此而疲倦;
思考探究
• 1、“金黄的稻束”象征什么? • 2、诗人是如何将“诗”(意象和语言)与“思”(对
人类存在的思考)融合在一起的? • 3、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意象的重叠,但为何不给
人零乱、费解的感觉?
2021/4/16
1、“金黄的稻束”象征什么?
• “金黄的稻束”在诗中有深邃的意蕴。它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稻束,而是象征。
“满月”除了作为背景, 还有何深层含义?
在用“满月”“ 远山”为“稻束” 添加了美丽的背景之后,诗人为什么 要将稻束的意象转化为雕像?
没有一个 2021/4/16 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 金黄”修饰“稻束”,有什么意味? “站”与“立”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何 不• 同金?黄,是成熟的稻束的颜色。金黄的稻束,
一、有“声”有“色”的语言
这首诗由于独特的色彩与声音的把握和表达,而使 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诗人用“金黄”修饰 “稻束”,既是基于稻束本身的质感,也是一种内在精神 的把握,“金黄”是高贵的色调。在技巧上,它一方面体 现了现代主义具体意象和抽象观念的叠加所产生的特殊效 果,也沟通了古典诗歌对意境的要求,体现了对传统的情 境关系的重视。而三个“静默”预示着母亲的美丽与坚忍 已超出了一切言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有“声”有“色” 的语言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
2021/4/16
从建国初到1979年郑敏中断了新诗写作。 直到“三中全会”以后,在时代的感召和友 人的鼓励下又写起了新诗,出版诗集《心 象》、《寻觅集》和诗学专著《诗与哲学是 近邻》。

金黄的稻束ppt

金黄的稻束ppt

问题探究


二、如何理解本诗的结语“因为住在天 国时/便失掉了天国,/且失掉了我的母 亲,这土地”? 诗人像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一样从大 地母亲的怀中吸取信念和力量,只要与 大地母亲接触,他便力量无穷,所向无 敌;而一旦被对手举到空中,他就失去 了力量。诗人用反衬跌宕的艺术手法, 进一步肯定诗人作为“地之子”对大地 的热爱,将感情推到极点,以加强读者 感受,深化诗作的内涵。
品味鉴赏
“站”运用拟人修辞,写出了稻束挺立秋天 田野的身姿,是收获的见证和象征。 “疲倦”“皱”写出了母亲的辛勤和衰老; “美丽”写出了母亲精神伟大,意志的坚韧。
“满月”写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欣喜,烘托 了母亲的无私胸怀。
品味鉴赏
“暮色” “远山”“满月挂在树巅” 等勾勒了苍茫辽远的背景。 “这”指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李广田

李广田(1906—1968),字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 山东邹平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次年开始发 表诗文。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 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之一。这时期的散文辑为 《画廊集》《银狐集》和《雀蓑记》,大多抒写内心感 怀和乡土人生,追求恬淡静美的文风和浓厚的泥土气息。 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于西南内地,先后在一些中学和 西南联大任教,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随着生活的变 迁和思想进步,所作散文集《圈外》《回声》和《日边 随笔》,视野较前开阔,静美的氛围渐为感奋的心曲和 警策的理趣所代替,文笔更为练达简洁。同时著有长篇 小说《引力》、短篇小说集《金坛子》和评论集《文学 枝叶》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任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云南大学校长。著有诗集《普城集》 和散文《花潮》《山色》等。还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学的 研究,整理彝族支系撒尼人的长篇叙事诗《阿诗玛》和 傣族长篇叙事诗《线秀》等。一生著述大多收入《李广 田文集》。

鲁人选修《中国当代诗歌选读》课件:第20课《金黄的稻束》 (共38张PPT)

鲁人选修《中国当代诗歌选读》课件:第20课《金黄的稻束》 (共38张PPT)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从第十句到诗歌最后,作者给低首 沉思的“稻束”拍了一个拟人化的特写, 使本诗形象直露、鲜明,同时点明本诗的 思想,“收获”必须以长期的辛勤劳动作 为代价。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品味鉴赏
“伟大的疲倦”写出了作者对劳动者的辛勤和坚强的 赞美,紧承上文。
“低首沉思”指稻束沉思,暗示作者沉思,自然过渡。
——郑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郑敏(1920--- ), 福建闽侯人,1943年 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1952年在美国布朗大学研究 院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工作。1960年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讲 授英美文学至今。1949年出版《诗集:1942--1947》, 成为“九叶”诗派中一位重要女诗人。
“那儿”代历史的小河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品味鉴赏
“不过”“而”的语气表明稻束(母亲)的精神 超越了历史,这种坚韧美丽的精神是人类历史进程中 的一种永恒的思想结晶。
第二部分:母亲无言的坚韧和美丽激起 我们对生命和历史作深刻的思考,深刻阐释 了金黄的稻束的象征意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金黄的稻束”象征什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导入新课
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金黄的稻束》的出现带来了一 种语言的突破,一种雕塑的质感,一种将“思”与 “诗”融为一体的可喜的努力,今天我们学习《金黄 的稻束》了解诗人郑敏是怎样将“诗”(诗的意向和 语言的美)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完美的融 为一体的。
从第五句到第九句,诗歌拉开镜头,展现 了伫立的稻束的背景,为后面诗人的深思奠定 了基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吉林省长市九年级语文上册6金黄的稻束课件长版

吉林省长市九年级语文上册6金黄的稻束课件长版
第三页,共9页。
读文章,整体 (zhěngtǐ)感知
读后,黄昏收割过的田野里“金黄的稻束”这一意 象像静默的雕像一样令人难忘,而母亲的疲倦、母亲 的无言的坚忍和美丽又激起我们对历史和生命的无尽 的沉思。值得(zhí dé)称道的还有这首诗的语言,它们 不仅很美,而且富有雕塑的质感和深长的意味。
第四页,共9页。
第Hale Waihona Puke 页,共9页。祝同学们学习(xuéxí) 愉快!
第九页,共9页。
九年级上册
6.金黄 (jīnhuáng)的稻 束
第一页,共9页。
读文章(wénzhāng), 整体感知
1、“金黄( jīnhuáng)的稻束”象征着什么? “金黄的稻束”,不仅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
而是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秘的契合交 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而产生的一个象征。它 首先是收获的象征,进而诗人把它与创造此丰收成 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作为孕育 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biàn shì)其中的典型,成 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
第七页,共9页。
语言(yǔyán)品味
2、融合(rónghé)传统与现代经验的意象 诗中的意象具有如下两个特征:第一,以强烈的主观态度
对实存的生活形态作具体描述,如“金黄的稻束”“疲倦的 母亲”“收获日的满月”“高耸的山巅”;第二,通过诗人 的感官转化把抽象的事物变形为具体感知的形象,如“历史” 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无论哪种方法所形成的意 象都具有独创性,而且它们也是通过诗人心理的印证或想象 才得以实现的。诗人对意象的理解与创造,吸收了中国古代 和西方现代的经验,并且有所融合(rónghé)、创造。
第二页,共9页。
读文章,整体(zhěngtǐ) 感知

《金黄的稻束》ppt课件

《金黄的稻束》ppt课件

2、融合传统与现代经验的意象 诗中的意象具有如下两个特征:第一,以强 烈的主观态度对实存的生活形态作具体描述, 如“金黄的稻束”“疲倦的母亲”“收获日 的满月”“高耸的山巅”;第二,通过诗人 的感官转化把抽象的事物变形为具体感知的 形象,如“历史”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 小河”。无论哪种方法所形成的意象都具有 独创性,而且它们也是通过诗人心理的印证 或想象才得以实现的。诗人对意象的理解与 创造,吸收了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的经验, 并且有所融合、创造。
这得益于诗人意象创造的技巧圆熟,尤其是组织得非常 和谐。它在跳跃的地方都作有机的过渡,用一根无形的 线索把数个意象贯串起来。诗的前两行写大自然的“稻 束”,一个跳跃,却又写起了“皱了的美丽的脸”的 “疲倦的母亲”。从稻束到母亲,是两个意象的重叠, 但其中用“我想起……我看见”作了暗过渡,所以虽然 跳跃,却不感突兀。在省略中我们能感到诗人在这里作 出了一个重要的暗示:全诗把“稻束”与“疲倦的母亲” 连了起来。这联结的线索就是由诗人对那个一切都被颠 倒了的社会中的一个社会问题的认识引起的,即为什么 劳动者却是贫穷者,对社会贡献得越多,自己却丧失得 越多。
2、诗人是如何将“诗”(诗的意象和语言的美) 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融合在一起的?
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默、 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因而具有一种更 为感人的力量。在具体写法上,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 “金黄的稻束”直接比为“母亲”,或是直接比为“雕 像”,而是在这两者之间来回闪动,展开联想和沉思。 它们在诗中同时存在,相映样一根艺术线索贯穿起艺术形象, 表现了出来。
语言品味
• 1、有“声”有“色”的语言 • 这首诗由于独特的色彩与声音的把握和表达,而 使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诗人用“金 黄”修饰“稻束”,既是基于稻束本身的质感, 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把握,“金黄”是高贵的色 调。在技巧上,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主义具体意 象和抽象观念的叠加所产生的特殊效果,也沟通 了古典诗歌对意境的要求,体现了对传统的情境 关系的重视。而三个“静默”预示着母亲的美丽 与坚忍已超出了一切言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这 有“声”有“色”的语言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

金黄的稻束.ppt

金黄的稻束.ppt

这首诗是写在20世纪40年代,当时诗人就读于 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在一个金色的黄昏中, 诗人看见了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的稻束, 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使作者想起安于奉献 的疲倦的母亲们,当这一情景触动作者灵魂时,使 作者不由自主地写起这首诗来。
一个昆明常有的金色黄昏,我从郊外往小西门里小 街旁的女生宿舍走去,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丛走着时,忽 然右手闪进我的视野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的 稻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 似的金黄,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 儿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 们。举目看远处,只见微蓝色的远山,似远又似近地围绕 着,那流水有声无声地汩汩流过,它的消逝感和金黄的稻 束们的沉思凝静形成对比,显得不那么伟大,而稻束们的 沉思却更是我们永久的一个思想。
——郑敏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仔细品读
1、“金黄的稻束”象征着什么?“站”字用了什么修辞? 有何作用? 2、 诗人从金黄的稻束联想到了谁的形象?他们之间是一种 什么关系? 3、 “皱”和“美丽”并举,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4、“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中“这”指代什么?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 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 “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 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 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 “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 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长春版九上《金黄的稻束》精品课件

长春版九上《金黄的稻束》精品课件
(杭约 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 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 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 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九叶诗派
• 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 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 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 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 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 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 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 发展做出了贡献。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 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 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 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 束”。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只能是“你们” 即“稻束”。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 “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只能是母亲劳动的结晶 ──“金黄的稻束”。)
鉴赏诗歌
• 《一代人》一诗既是这一代人的自我阐释, 又是这一代人不屈精神的写照。十年浩劫, 是漫漫长夜,没有星斗,没有月光,甚至 连磷火也没有。黑暗要扼杀一个人明亮的 眼睛,但黑暗的扼杀却没有达到它的目的 反而创造了它的对立物;黑色的眼睛;是 黑暗使一代人觉醒,使一代人产生更强烈 的寻找光明的愿望与毅力。正是这坚毅的 寻找,才使他们看到掩盖在生活表象之下 的、使人难以接受的本质。
仔细品读
• 郑敏(1920---),福建闽侯人,1943 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1952年 在美国布朗大学研究院获英国文学 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在中国社会科 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60年后在 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讲授英美文学 至今。1949年出版《诗集:1942-1947》,成为“九叶”诗派中一位 重要女诗人。

诗歌赏析-郑敏《金黄的稻束》课件PPT(41页)

诗歌赏析-郑敏《金黄的稻束》课件PPT(41页)


赞美的对象。





04
写作特点
XIEZUO TEDIAN
-《金黄的稻束》
写作特点
XIEZUOTEDIAN
一、运用联想和象征手法。
诗人由低垂的稻束联想到疲倦的母亲;由稻束剪影般的形象,联想到静 默的雕像;由稻束静默的形象,联想到人低首沉思的形象。低首的稻束,引 发了我们对流动的历史的沉思,对孕育和守望生命的默默无闻的母性的讴歌。
作为“九叶派”的重要诗人,郑敏女士的作品对中 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金黄的稻束》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是指20世纪中国的一个现代诗流派,代 表人物有辛笛、陈敬容、唐祈、穆旦等。其于1940年代 末创办《中国新诗》,在新诗写作中追求现实与艺术、 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
-《金黄的稻束》
“疲倦”写出了母亲的辛勤。
我割金 想过黄 起的的 无秋稻 数天束 个的站 疲田在 倦里 的, 母 亲
-《金黄的稻束》
内容探究
“皱”和“美丽”两个词语的意味
“皱”是因为疲倦,也是因为时光的流逝。“美 丽”,是对母性伟大、无私、坚忍精神的动情赞扬。 秋日的收获与老去的母亲,映射出令人心酸的美丽。
黄我 昏想 的起 路无 上数 我个 看疲 见倦 那的 皱母 了亲 的, 美 丽 的 脸
写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作者自己如是说:“一个昆明常有的金色黄昏,我从郊外往 小西门里小街旁的女生宿舍走去,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从走着时,忽然右手闪进我的 视野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的稻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 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 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举目看远处,只见微蓝色的远山,似 远又似近地围绕着,那流水有声无声地流过,它的消逝和金黄的稻束们的沉思凝静形 成对比,显得不那么伟大,而稻束们的沉思却更是我们永久的一个思想。”

最新《金色的稻束》课件(16张PPT)(长春版九年级上)

最新《金色的稻束》课件(16张PPT)(长春版九年级上)
而你们,站在那 儿,
将成了人类的一 个思想。
初读思考
(学生自读,作旁注。)
1. 作者由金黄的稻束联想 到了什么?
2. 你认为诗歌中哪些地方 运用了联想构思?
初读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评 论。
教师归纳:稻束——疲倦的 母亲——沉默的雕像——沉 思——人类的一个思想。
再读思考
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他们之间有怎样的 “相关性”?
诵读诗歌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作品的情感意蕴形成自己的理一个昆明常有的金色黄昏我从郊外往小西门里小街旁的女生宿舍走去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手闪进我的视野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的稻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
难点讨论
1. 文中的“你们”指的是谁? 2. 怎样理解稻束的沉思令“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3.“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这是怎样的一 种思想?
(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允许学生保留自己 的见解。分析详见教师教学用书。)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站”运用拟人修辞,写出了稻束挺 立秋天田野的身姿,是收获的见证 和象征
九叶诗派
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 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 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 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 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 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 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 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写作背景
作者自述
一个昆明常有的金色黄昏,我从郊 外往小西门里小街旁的女生宿舍走去, 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 手闪进我的视野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 束束收割下的稻束,散开,站立在收割 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 黄,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 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 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举目 看远处,只见微蓝色的远山,似远又似 近地围绕着,那流水有声无声地汩汩流 过,它的消逝感和金黄的稻束们的沉思 凝静形成对比,显得不那么伟大,而稻 束们的沉思却更是我们永久的一个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