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药学的名词解释中药

药学的名词解释中药

药学的名词解释中药药学的名词解释:中药药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起源、性质、制备、配伍、药效、药物代谢以及药物在人体中的作用机制的学科。

其中,中药是药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中国传统药物的使用和疗效。

中药,顾名思义,是指中国传统的药物,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并且在中医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与西药(即西方医学药物)相比,中药的特点是多成分、多靶点、综合调节,适用范围广泛。

中药的制备常使用植物、动物的部分或全部,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皮肤、骨骼、灵芝、鹿茸等。

在制备过程中,常常采用煎煮、蒸馏、浸泡等传统方法,以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与西药相比,中药的制备方法更为复杂,但也保留了更多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

中药的药效主要通过对人体的整体调节来发挥作用。

传统上,中药配伍应用的经验是基于教皇黄帝内经的理论。

根据中医的观点,人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其健康取决于人体内环境的协调。

中药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平衡阴阳来治疗疾病,并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

在现代药学领域,中药的研究和开发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的药效成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鉴定。

例如,科学家们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揭示了中药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为进一步探索中药的药理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中药的临床应用也逐渐得到了国际认可。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中医药的研究和进口。

在中国,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药理学研究,一些中药已经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标准治疗药物。

一些中药甚至经过合成改造,成为独立的药物,而非传统的中药复方。

尽管中药在药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药的配方复杂,成分繁多,难以准确掌握其药理作用。

其次,中药的药理机制没有得到全面解析,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最后,中药的质量控制问题也需要更加重视,以保证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中药作为药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贡献。

中药材相关名词解释

中药材相关名词解释

1.镶嵌细胞:槟榔2.铜皮铁骨狮子头:质优的田三七。

三七表面光亮灰黄似铜色,断面棕黑似铁色,质坚如骨。

3.怀中抱月: 怀中抱月常指鳞茎类药材鳞茎的结合状态。

其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指川贝母中松贝的外层鳞叶2瓣,一大一小,大瓣紧抱小辩,未抱合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4.挂甲: 又叫“透甲”。

指牛黄用清水调和后,涂于指甲上,能使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的现象。

5.云锦花纹云锦花纹指药材横切面上散列的云朵状花纹,并具色彩。

多指根类药材外侧皮部的异型维管束。

(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横切面花纹如云锦(云朵)状,俗称“云锦花纹”或“云朵花纹。

”)6.乌金衣:乌金衣指牛黄药材外部挂有的黑色光亮薄膜7.走油:是指将加工好的原料放入滚油之中迅速拖过,为继后的烹调提供前沿基础的加工方法。

8.错入组织:种子类中药概述中提到肉豆蔻的外胚乳伸入内胚乳,棉纱,形成“错入组织”。

9.星点:星点指大黄根茎横断面可见的暗红橙色的放射状小点,环列或散在。

如星星点缀。

其为大黄根茎髓部的异常维管束,放射状纹理是异常维管束的射线。

10.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11.芦头:人参的顶端根茎。

12.通天眼:顶端部分光滑,内有细孔道直通角尖。

13.当门子:气香强烈而特异,成颗粒状者俗称"当门子",滤纸;,14.蝴蝶片:川芎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加工纵切成饮片后,由于边缘不整齐,片形似蝴蝶。

15. 过桥:味连表面黄褐色,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及须根或须根痕,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桥”。

(又称过江枝。

指黄连根茎的节间呈细长光滑圆柱状;两端节部略膨大,其细长部分称过桥或过桥杆,桥杆又称跳秆。

)16. 狮子盘头:指药材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如“狮子盘头。

”如西党参等。

17. 珠贝:浙贝按大小分两种规格,大的加工成“大贝”,小的不摘除心芽加工成“珠贝”。

中药学的名词解释

中药学的名词解释

中药学的名词解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起源、药用植物、药物性质、药物制备与应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大量的名词术语,为了更好地理解中药学的相关概念,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

1. 中药中药是指使用天然药物制成的药物。

这些药物主要由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材料组成。

中药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2. 药用植物药用植物是指具有药理活性成分的植物,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

这些植物通常可以在自然界中生长,并通过合适的采摘和加工工艺得到药用材料。

3. 药物性质药物性质是指药物的特征和性能。

中药的药物性质通常体现在其味、性、归经等方面。

例如,味分为五味:酸、甘、苦、辛、咸;性分为寒、凉、平、温、热;归经则指药物对五脏的影响。

4. 药物制备药物制备是指将中药材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炮制和提取等工艺过程制成可供临床使用的药物剂型。

这些工艺包括研磨、蒸馏、浸提、炮制等,旨在提取和改变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以增强药效、改善药物性质。

5. 药物应用药物应用是指中药在临床医学中的使用。

中药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和其他药物进行联合应用,以达到治疗、调节和保健的目的。

药物应用的方法主要有口服、外用、注射、吸入等。

6. 中药学经典中药学经典是中医药领域中具有重要思想和理论指导作用的著作。

这些经典包括《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

这些经典记录了古代医药学家的研究和经验,对于指导现代中药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7.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指将药材进行一定的加工和炮制处理,以改变药材的性质、增强药效或去除毒性。

炮制的方法有炒、熬、焙、炙等,不同的炮制方法和条件可以使药材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药物的药理活性。

8. 中药鉴别中药鉴别是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气味、颜色和质地等特征,结合显微镜等仪器手段,确定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种类。

中药鉴别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中药疗效和安全性具有关键作用。

9. 中药药效中药药效是指中药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

中药鉴定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名词解释

1、中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合成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车轮纹,药材断面纹理呈车辐状,如防己。

3、菊花心,指根和根茎的横切面的中心部位具有类似菊花瓣状的放射状纹理,如黄芪。

4、星点,指大黄髓部的异常维管束。

5、云锦状花纹,何首乌的花朵状纹理。

6、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有很多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

7、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片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

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8、朱砂点,指具有红色或红棕色的油细胞或油室。

9、鹦哥嘴,天麻顶端有红棕色至深红棕色的干枯芽苞。

10、等面叶,上下表皮均有栅栏组织的叶子。

11、气孔指数:叶单位面积上气孔数占表皮细胞数与气孔数之和的百分比。

12、晶鞘纤维,纤维束四周的薄壁细胞中常有草酸钙方晶。

13、嵌晶纤维14、粉性,药材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

15、挂甲,牛黄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

16、乌金衣,牛黄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

17、当门子,麝香仁野生品质软油润,疏松,其中不规则球形或颗粒状者。

18、翘鼻子,蕲蛇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翘起。

19、佛指甲,蕲蛇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

20、镜口胶面,僵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棕色或黑色有光泽。

20,、起霜,苍术暴露梢久,可析出白色状结晶,习称起霜21、颗粒状,组织中富有石细胞群的皮,折断面常呈颗粒状突起22、纤维状,组织中富含纤维的皮,折断面多显细的纤维状物或刺状物突出,如桑白皮,合欢皮23、芦头,人参顶端的根茎称为芦头。

24、条痕,矿物生药在白色瓷板上划过后留下的粉末痕迹。

25、错入组织,个别种子外胚乳或外胚乳或种皮的折合层不规则的深入内胚乳中。

26、脉岛数,叶片上每平方毫米中脉岛的数目。

27、栅表比,叶片的一个表皮细胞下栅栏细胞的平均数目。

28、子实体,真菌生殖时期形成有一定形状和结构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

中药学重点名词解释

中药学重点名词解释

中药学名词解释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

)2.本草:本:是根本;草:除根本以外的其他植物。

重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

但中药来源以植物类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故在古代将药物称为本草。

3.官药:由国家专营的、正规中药书上有记载的,称为官药。

4.草药:相对官药而言,一些流传在民间,在一些正规的药学著作上没有记载的药物,即为草药。

5.民族药:是指少数民族地区所习用的药物,是在吸收中医药及外国医药学相关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发展形成具有本民族医药特色和较强地域性的药物。

6.中成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的一定剂型,并且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以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定的药物。

7.中药学:是指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史的一门学科。

8.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历史悠久,炮制独特,疗效突出,具有明显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9.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等。

10.炒:将药物置锅中加热不断翻动,炒至一定程度时取出,根据火候大小分为炒黄、炒焦、炒炭。

11.烫:与砂或滑石、蛤粉同炒的方法习称烫。

12.炙: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

13.煅:将药物直接放入无烟炉火中或置于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方法,称为煅法。

14.煨:取净药物用湿面皮或湿纸包裹,或用吸油纸均匀的隔层分放,进行加热处理,或将药物与麦麸同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的方法。

15.燀:将药物放入沸水中,翻动片刻,立即取出的方法。

中药的名词解释分析

中药的名词解释分析

中药的名词解释分析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使用。

中药根据其功效和成分分类繁多,有许多名词需要解释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几个常见的中药名词进行解释和分析。

1. 人参 (ginseng)人参是一种拥有悠久历史的中药,它通常被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加精力和改善认知功能。

人参被认为具有“补气血、开窍益智”的功效,一些研究也证实了它的积极作用。

人参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人参皂苷和多糖,这些物质可以调节神经递质和抗氧化,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2. 黄芪 (astragalus)黄芪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药,被认为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疲劳和抗氧化。

黄芪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

这些成分可以促进免疫细胞活性,增加抗氧化能力,并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黄芪还可以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减轻疲劳感。

3. 当归 (angelica sinensis)当归是一种常用的补血中药,在妇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当归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姜黄素和维生素C。

当归具有调节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再生和增加红细胞数量的作用。

此外,当归还具有一些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

4. 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丹参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和减少血栓形成。

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和丹参酸,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血管功能的作用。

丹参也常用于保护心脏和脑部组织,减轻心脑血管疾病对机体的伤害。

5. 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五味子是一种受欢迎的中药,被用于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和抗衰老。

五味子中富含的活性成分包括五味子酸和五味子苷。

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促进细胞再生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此外,五味子还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和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药中的一些名词可以通过解释和分析更好地理解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中药名词解释

中药名词解释

1.风化是指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现象。

中药风化是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矿物类药物,因与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脱水而成为粉末状态,风化了的药物是由于失去了结晶水,改变了成分结构而发生的其质量和药性也随之改变风化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例如,日常生活中碱块(Na2CO3·10H2O)变成碱面(Na2CO3),就是风化现象。

加热结晶水合物使它们失去结晶水的现象不叫风化,而叫失水。

2,潮解指的是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使得表面逐渐变得潮湿、滑润,最后物质就会从固体变为该物质的溶液。

(物质溶解当然是化学变化,NACl溶解在水中要断离子键)3.泛油指中药材所含的油份在一些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溢出表面,呈油润状态或质地发生变化,或色质加深,或有哈喇味现像4.泛油”的产生不仅会导致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内部组织破坏、糖分和蛋白质流失、脂肪酸败,而且更会严重地影响药物应有的疗效,使药物的疗效降低或消失。

所以,我们的零售仓库及门店应在仓储工作中合理储备、定期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

“泛油”多发生于夏季高温、潮湿季节,或者因某些中药材及其饮片储藏过久引起。

所以说,零售仓库与门店在制定采购计划时,一定要根据具体销售情况进货,对库存量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以减少因货物积压而产生的“泛油”。

对于已经“泛油”的中药材及其饮片应当根据具体的“泛油”程度和中药材及其饮片自身所具有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调理。

一般使用:1、晾晒法:常用于植物类药材,易“泛油”的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受潮时,一般都采用晾晒的方法。

如当归、防风、党参、黄芪、牛膝、麦门冬、柏子仁、枸杞、太子参等。

如柏子仁,当“泛油”程度不严重时,可以晾晒几小时,待凉后再装包储藏;如果程度较为严重则可采用冷藏处理。

2、烘干法:烘干法的使用应分别对待,对含挥发油较多的中药材及其饮片应将温度控制在50℃以下;对于昆虫类、动物类药材应控制温度,防止出现烘焦、肢体断裂等。

中药学名词解释

中药学名词解释

中药学名词解释1.苦寒败胃:指大苦大寒之品损伤胃气,使脾胃之气受损,运化无力,而致食欲不振、饮食不消,甚至腹痛腹泻等症。

如黄连苦寒性重,大量久服,就会败胃而出现上述不良反应。

2.引火归原:是指药物使肾阳虚而上浮的虚阳下归于肾的一种治疗作用,适用于肾阳大亏虚阳上浮的病证。

代表药物如肉桂。

3.升提中气:指药性升浮,能使下陷的中气得以上升的一种治疗作用,适用于中气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等病证。

药如柴胡,升麻,黄芪等。

4.柔肝:是指滋补阴血之品,使肝体得养,肝气柔和条达,肝用恢复,疏泄如常的一种治疗作用,主要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及筋脉失养而致的手足挛急作痛。

药如白芍。

5.回阳救逆:指恢复阳气,挽救厥逆,用于大汗淋漓、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的亡阳证。

药如附子。

6.安蛔:是指安定蛔虫,制止扰动的作用,用于蛔厥腹痛、呕吐。

药如乌梅。

7.滋腻碍胃:是指补虚药中补血、补阴药质腻多汁,可助湿,妨碍脾胃纳运功能,引起不思饮食,脘腹胀闷,腹泻,苔腻待豆腐皮。

药如熟地黄、阿胶等。

8.渗湿止泻:利小便而止泄泻之意,又称“利小便以实大便”,用于小便短少,大便稀溏或水泻。

药如车前子,泽泻等。

9.引火下行:指泄降上炎之火,使之下行,用于火热上炎之眩晕、头痛、目赤、口疮、咽喉肿痛及吐衄等证。

药如牛膝。

10.甘可壅中:指甘味明显的补虚药,多用久用,能壅滞脾胃之气,影响运化功能,出现腕腹痞满,食欲下降,甚至腹泻等症候。

药如熟地、甘草等。

11.通淋:指通利水道,解除小便淋漓涩痛的一种治疗作用,用于淋证。

药如车前子,木通等12.祛瘀生新:指瘀血阻滞,血行不畅,影响新血生长,应用活血祛瘀药以利于新血生长。

药如丹参,桃仁。

13.回乳消胀:指药物具有中断乳汁分泌、消除乳房胀痛的作用,为治疗断乳乳房胀痛的一种方法。

药如麦芽。

14.托毒生肌:指促使疮疡脓毒向外托出,使新肉生长的一种治疗作用,适用于气血不足或阳虚阴盛,疮疡经久难溃或溃后久不收口。

药如黄芪、鹿茸。

中药名词解释

中药名词解释

中药名词解释升降沉浮: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煨法: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入热火灰中加热,或用草纸与饮片隔层分放加热的方法。

淬法: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水或液体中,使其酥脆的方法。

水飞:药物与水共研,细粉随水倾出,粗粉继续加水研磨,多次分离放置后得极细粉的方法。

炙法: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

煅法: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

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

火制: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分为炒、炙、煅、煨、烘焙。

水火共制:指包括蒸蒸日上、煮、禅、淬等炮制方法。

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治疗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谓之解表药清热药: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谓之清热药。

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祛风湿药:凡以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风湿,解除风湿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祛化湿药:凡气味芳香,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湿邪内阻证的药物,称化湿药,又称芳香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作用,治疗水湿内停的药物,谓之利水渗温里药: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谓之温里药。

引火归原:是指药物具有使肾阳亏虚而上浮的虚阳(虚火)下归于肾的作用,为治疗虚阳上浮证的一种方法。

药如肉桂、附止血药: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一、名词解释1、发汗:指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积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2、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的物.3、车论纹:指广防己等药材横切面的木部有放射状纹理,形如“车论纹”4、星点:指大黄根茎髓部环列或散在的异常维管束。

5、云锦花纹:指何首乌皮部的异常维管束,横切面如云朵状的花纹。

6、罗盘纹:商陆的异常维管束,横切面排列数个同心环列的纹理,形似罗盘纹7、菊花心:指根或根茎的横切面的中心部位具有类似菊花瓣状的放射性纹理.如当归、白芍、党参。

8、过桥:黄连的节间长而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9、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如党参、黄芪、板蓝根10、珍珠疙瘩:指人参须根上的疣状突起11、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芽痕的顶端呈凹下圆点状,习称狮子盘头12、铁线纹:人参表面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习称“铁线纹"13、油头:指药材根头有黑色发粘的胶状物,习称油头。

14、起霜:指茅苍术等药材断面暴露在空气中,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15、怀中包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16、马牙嘴:指炉贝外面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开口习称马牙嘴.17、虎皮斑:指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浅棕***,有的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18、鹦哥嘴:天麻顶端具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19、凹肚脐:天麻末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圆脐形疤痕,习称凹肚脐。

20、连三朵:款冬花单生2-3个基部花序连在一起,习称连三朵。

21、镶嵌细胞:指伞形科药材的内表面上可见5到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个群以斜角相连成镶嵌状。

22、错入组织:槟榔种皮内层与外胚乳的折合层常不规则地插入到内胚乳中,形成错如组织23、白颈:地龙第14-16环为生殖带,习称白颈。

中药名词解释

中药名词解释
71.副作用: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
72.升降沉浮:指药物在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泄利等作用。
73.四气: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74.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4.清热燥湿:药性苦寒,既能清热,又能燥湿,治疗湿热所致的泻痢、黄疸、带下、淋浊、湿疮等证的作用或治法,称为清热燥湿。
5.清热凉血: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治疗温热病邪入营血,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斑疹,以及舌绛心烦或神昏谵语等血分实热证的作用或治法,称为清热凉血。
6.清热药: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45.安神药: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作用,用治心神不安病证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46.平肝潜阳:部分介类和矿石类药物,质重,有镇潜沉降之性,具显著的平肝阳作用,称为平肝潜阳。
47.平肝息风:平抑肝阳、息风止痉之义,是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或肝风内动之痉挛抽搐的作用或治法。
48.息风止痉:平息肝风、制止痉挛之义,是治疗肝风内动所致的痉挛抽搐的作用或治法。
34.祛瘀生新:瘀血阻滞于体内,影响新血的生长,使用活血化瘀药,祛除瘀血以利新血生长,称为祛瘀生新。
35.活血调经:具有活血祛瘀,调畅血脉而通调月经,治疗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的药物功效。
36.破血:药物活血力强,具有破癥消瘀的功效,主要用于癥瘕、闭经等证。
37.引血下行:为引火下行的一个方面。凡血热上冲之证,可以通过降泄之药,使血下行而治疗血热妄行、迫血上溢之吐血、衄血等。
1.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2.辛温解表:性味辛温,有发散风寒之功,发汗力较强的药物,用于风寒表证。称为辛温解表。

中药名词解释

中药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用来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物质。

中药学:主要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与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草:由中药以植物性药材居多,所以古往今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

地道药材:在同种药材中公认的具有明显地域性,品种良,质量优,疗效好的药材。

四气:也称四性,是指药效所反应的寒热温凉(平)四种药性。

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热证。

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用于寒证(温经通络、回阳救逆)五味:是药物因作用不同而具有辛甘酸(涩)苦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

辛:能散、能行,可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甘:能补、能缓、能和,即具有补益、缓和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

还有解药食中毒之功。

酸:能收、能涩,用于收敛固涩,兼能生津。

涩:作用与酸味相似但不能生津。

苦:能泄、能燥,能坚阴。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

升降沉浮: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毒:分为广义毒,古代乃一切药物的总称以及指药物的偏性;狭义的毒专指药物对人体的毒性和副作用。

配伍:有目的的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性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

七情:指药的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以偏纠偏: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去性留用: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适应病情的需要。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煨法: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入热火灰中加热,或用草纸与饮片隔层分放加热的方法。

淬法: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水或液体中,使其酥脆的方法。

水飞:药物与水共研,细粉随水倾出,粗粉继续加水研磨,多次分离放置后得极细粉的方法。

炙法: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

中药鉴定学的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的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中药鉴定学一、名词解释1.药物:凡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2.生药: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类药材。

3.本草: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4.中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 成方制剂 ) 。

5.中药材:指切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临床使用,或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6.草药:一般是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7.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

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 ( 药材 ) 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

8.民族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的民间药物称为“民族药”。

9.有效成分:指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

10.辅成分:指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成分。

11.无效成分:指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没有医疗作用的成分。

12.真伪鉴定:是鉴定所用的药材是否与规定的或实际需要的品种相符。

13.纯度鉴定:是检查药材中可能混入的各类杂质以及杂质的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

14.品质优良度鉴定:是确定生药是否符合药用标准。

生药的品质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的含量 .15.正品:其来源与药典收载相符的品种。

16.伪品:是指来源和药效均与正品不同的品种。

它主要是由于采药人员认识上的错误或者是故意以假充真造成。

17.习用品:它是与正品不同的,但在某地区使用历史较久、沿用成习的品种,实际上也属于混淆品种。

18.代用品:在来源上与正品不同,但已经过系统的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证明有与正品相似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并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品种 .19.同名异物:指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 ( 或动物 ) 作相同的药物使用。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翘鼻子】蕲蛇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子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形似菊花。

【车轮纹】指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

【云锦花纹】何首乌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

【金井玉栏】又称金心玉栏。

指根类药材的横断面外围白,内心黄,中间有一棕色的形成层环,俗称金井玉栏,如黄芪。

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如山参。

指川木香药材根头部黑色发粘的胶状物。

【怀中抱月】指松贝的外层鳞叶2瓣,大瓣紧抱小瓣,未抱合的部分呈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狮子盘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孢,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蚯蚓头】指药材的根头部由叶柄脱落后留下的明显密集的横向环纹,因似虹蝴的头颈部而习称虹划头,如防风等。

【吐脂(起霜)】指苍术饮片暴露稍久后,析出的结晶,因呈毛状,色白如脂霜,而称吐脂或起霜。

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具有的异形维管束,其内侧为韧皮部,外侧为木质部,射线呈星芒状射出。

【鹦哥嘴】天麻(冬麻)顶端具红棕色芽苞,习称“鹦哥嘴”。

【过桥杆】黄连根茎中段常有细长圆柱状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

【金包头】药材根头部一端残留淡黄色的叶基,习称“金包头”如知母。

中药调剂的名词解释

中药调剂的名词解释

中药调剂的名词解释
1. 中药:中医学指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等自然界原料,以及经过加工制作后符合中药学要求的药材或药品。

2. 药材:指中药的原料,经过采集、加工等工序制成的植物、动物、矿物等各种自然界物质。

3. 中药炮制:指将药材经过加工处理后制成符合临床使用要求的中药制剂的过程。

4. 中药制剂:指将经过中药炮制的药材或药材的提取物制成的具有特定剂型和用途的中药成品。

5. 中药配方:指将不同的中药制剂按一定比例配伍使用,以达到治疗特定疾病的效果。

6. 中药标准化:指对中药制剂进行质量控制和规范化处理的过程,旨在保证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 中药调剂:指根据医师的处方和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药材、中药制剂、中药配方,调配制成符合治疗需求的中药药物的过程。

中草药名词解释

中草药名词解释

中草药种养及采摘统计的名词解说甘草:别名 : 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

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

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 厘米,直径 0.6~3.5 厘米。

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

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

气微,味甜而特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喜灰暗湿润,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天气。

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荒漠边沿和黄土丘陵地带。

人参 : 又称为亚洲参,在中国东北土名“棒槌”,人参是拥有肉质的根,可药用。

人参属于五加科,主要生长在东亚,特别是严寒地域。

人参用于愈后恢复、增强体力、调理荷尔蒙、降低血糖和控制血压、控制肝指数和肝功能保健等。

人参根部所含皂苷是其有效成分,中国长白山野参皂苷成分较高,但获得不易,价钱高昂。

古柯,别名 : 古加、高柯,通用英文为 Coca ,古柯科 ; 古柯属 ; 乔木或灌木。

单叶互生,托叶常位于叶柄内侧,早落。

花两性,簇生,花萼宿存,内面常有舌状隶属体,生擅长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古柯科植物的叶子,主产地位于秘鲁、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和哥伦比亚等国。

能够入药,主要成分为多种生物碱,入药功能为补肾助阳,镇痛。

也是爽口可乐的重要配方。

古柯叶来自古柯树,古柯树原产于秘鲁、玻利维亚,及哥伦比亚。

树叶长度约一至四英寸,每年三月、六月、十一月采收。

原产地居民嚼食古柯叶的传统已逾数世纪。

咀嚼叶片刻常佐以用石灰为基本物质做成的混淆物,藉由此混淆物使古柯碱由叶片中开释出来。

咀嚼过程中使用者的情绪因奇妙而长时间连续开释的药效而感觉欢乐。

除此以外,古柯叶开释的药效还可以够刺激身体、增添体力、减低食欲。

原产地居民喜用它来治疗胃部不适、头痛,及其余痛苦。

当归: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多年生草本,高 0.4-1 米。

花期 6-7 月,果期 7-9 月。

中药名词解释

中药名词解释

中药名词解释
1. 啥是“当归”呀?就好比你在外漂泊久了,是不是特别渴望有个归宿呀?当归就是给人一种能找到归属的感觉。

比如你身体虚弱,它就能帮你调养回来,让你有“归”的状态哟!
2. “黄芪”知道不?这就像你需要力量的时候,突然有人给了你一把劲!像那些容易疲劳、没精神的人,用点黄芪就能变得精神多啦!
3. 嘿,“熟地”可有意思了!它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友,能在你身体需要的时候提供稳稳的支持。

比如血虚啦,熟地就能大显身手啦!
4. 说说“白术”吧!你想想,要是身体像个杂乱的房间,白术就像是那个来帮忙整理的人,让一切都变得有条理,肠胃不好的时候它就能发挥作用咯!
5. “白芍”呀,就好像是你的贴心小棉袄呢!能在你不舒服,比如肚子疼的时候,给你温暖和安慰,让你好受很多哟!
6. “川芎”,这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就如同是交通指挥员,能让身体里的气血运行得更顺畅,头疼的时候就很需要它啦!
7. “人参”啊,那可是宝贝呀!好比是给身体注入了一股超强的能量,身体虚弱的人用了它,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有精神呢!
8. “甘草”,就像是个和事佬!在各种中药里起到调和的作用,让它们能更好地合作,为你的健康服务呀!
9. “枸杞”,大家都熟悉吧!就像生活中的小确幸,日常泡泡水喝,就能给身体带来好处,眼睛疲劳的时候就找它呀!
10. 最后说说“山药”,这就像一个默默守护你的伙伴,能健脾益胃,让你的身体更健康呢!
我觉得中药名词真的很神奇,这些中药都有着独特的功效和作用,能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真的值得我们去了解和认识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中药:按中医理论应用的药物。

2、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医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
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3、本草:本:根本,草:除根本以外的其它植物。

重要包括植物、
动物矿物,但以植物药为最多,使用也更普遍,所以相沿把中药叫“本草”。

4、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位以上
的药物配合同用。

5、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
除。

6、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7、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
甚至丧失。

8、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9、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10、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药为
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11、炮制: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的必要加工处理过程。

12、水飞法: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13、煅法: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宜于粉碎,
以便充分发挥疗效。

14、煨法:利用湿面粉、湿纸或黄泥包裹药物,置热火灰加热至面
获纸焦黑、或泥巴焦枯为度,可减轻药物的烈性、副作用或加强止泻的作用。

15、淬法: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十七酥脆的
方法。

16、潬法: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一种方法。

17、灸法: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渐渗入药材内部
的炮制方法。

18、中药性能:又称药性。

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
性等内容,它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19、四气:亦称四性,指的是药物寒热不同的性质,具体内容包括
寒、热、温、凉、平。

20、五味:是指药物的滋味,具体内容包括辛、甘、酸、苦、咸、
涩、淡。

21、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升浮指上升、发散,即向
上向外的作用趋向;沉指收敛泄利,降指下降,即向下向内的作用趋向。

22、归经: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
经络的概称。

23、道地药材:具有地方特色,质量优良的药物即为道地药材,也
称“地道药材”。

24、剂量: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用量。

25、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
物,称为解表药。

26、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27、祛风湿药:凡以祛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祛
风湿药。

28、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
芳香化湿药。

29、利水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30、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
泻下药。

31、温里药:凡能温湿里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32、理气药:凡以梳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为理气药,又叫行气药。

33、消失药:凡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为主要作用
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34、活血祛瘀药:凡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
血祛瘀药。

35、化痰药:凡能祛痰或消痰作用,治疗痰证的药物,成为化痰药。

36、止咳平喘药:凡能止咳,平喘,治疗咳嗽、气喘的药物,称为
止咳平喘药。

37、平肝息风药:凡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主治肝阳上亢或肝
风内动病症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

38、开窍药: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位主要功效的药物,
称为开窍药。

39、安神药:凡能安神定志,治疗神志失常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40、补虚药:凡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
药。

41、平抑肝阳药:凡能平抑肝阳,治疗肝阳上亢病症的药物,称平
抑肝阳药。

42、息风止痉药:凡以平息肝风为主要作用,用治肝风内动,痉厥
抽搐病症的药物,称为息风止痉药。

43、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

44、止血药: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45、驱虫药: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
驱虫药,
46、涌吐药:凡以促使呕吐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涌吐药,又称
催吐药。

47、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凡以解毒疗疮,攻毒杀虫,燥湿止痒为
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48、拔毒化腐生肌药:凡以拔毒化腐,生肌敛疮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成为拔毒化腐生肌药。

49、毒性:狭义的毒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损害性,广义的毒是指药物
的偏性。

50、烊化:用热的汤药将胶质类药物以及不宜煎煮的药物熔化的方
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