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宁县简介

(2006-07-01 17:04:22)

转载

会宁是位于甘肃中部的一个以雨养农业为主的贫困大县,素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其一,人口压力大。全县辖32乡、1镇、356村(居)、2613社,总人口57.75万人,是甘肃省第一人口大县,农业人口55.53万人,占96.1%,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目前,贫困山区仍有3万多人尚未解决温饱。其二,自然条件严酷。十年十旱是会宁的基本气候特征,年均降水量312毫米,而蒸发量高达1800毫米,干旱缺水是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最大制约因素。但也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优势。6439平方公里总面积中,水土流失面积达65%。228万亩耕地中,旱山地占90%;现有水地24.82万亩,梯田119.63万亩。其三,? 已探明可开采的矿藏只有藏量600万吨的芒硝、1亿吨的石灰石、年涌出量7万吨的优质天然矿泉水。其四,财政十分困难。1999年县乡级财政收入仅为1928万元,而支出为6910万元,自给率仅为27.9%,累计赤字高达6323万元,亏空一年的财力。

会宁是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方

会宁是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方,有独特的政治优势。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新转折点,十大元帅中有6位到过会宁。会师圣地有邓小平同志题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和由120多名将

军题词的“将帅碑林”,徐向前题写的“红军联欢会址”,刘华清同志题名由红军长征途中遵义会址、延安宝塔等19个景点组成的“红军长征胜利景园”。红军会师楼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宣部确定的全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和国家安全教育基地。

会宁县是一个教育大县,西北的高考“状元县”

会宁是一个教育大县,西北的高考“状元县”有教育人才优势。会宁有崇文修德、尊师重教的传统。科教兴县是全县上下的共识,县上财政每年财力支出的50.2%用于教育事业。形成了“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三苦”精神。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学校733所,教职工5638人,在校学生12.84万人。恢复高考以来,已向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近1.8万多人。向社会输送初高中生10余万人。据不完全统计,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已有500人,仅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区就有240多名会宁学子。

会宁县是出产多种农副土特产品的农业大县

会宁是出产多种农副土特产品的农业大县,有绿色产品优势。由于土层深厚,光照充足,全县具有生产绿色食品的优越条件。

全县每年出产洋芋15万吨,豌扁豆、荞麦、莜麦等小杂粮3.5万吨,玉米20万吨,大板凤眼黑瓜籽7000吨。年出栏肉牛1.2万头、羊10万只、猪15万头。4万亩杏基地已初具规模,5000亩国列仁用杏示范栽培项目已完成3600亩,2000年全面完成。用当地杏仁和矿泉水配制生产的年生产能力3000吨“万里缘”杏仁露经省、市考核估评,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年产4万平方米的仿古地毯,是外贸出口的免检商品。

会宁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党和国家尤为关注。建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重视、关怀和支持会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70年代初的特大旱灾使敬爱的周总理听了动容流泪,并派出工作组帮助救灾;1971年,甘肃省委决定以工代赈、生产自救修建了靖会电力引黄提灌工程;80年代初的旱灾,中央领导亲临会宁视察后,把会宁列为“三西”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90年代以来,中央领导十分关注会宁的扶贫开发工作,1995年6月,在遭受60年不遇特大干旱的关键时期,温家宝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考察

了会宁的农业的农村工作,推动了“121”雨水集流工程等

会宁人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同心同德,团结胜利”的红军长征精神,顽强地与严酷的自然条件做斗争,改造山河,治穷致富,使会宁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会宁紧紧抓住一切有利机遇,通过“修梯田、打水窖、铺地膜、兴科技、搞劳务”等项目的实施,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扶贫开发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6元,农村贫困面由97年的24.5%下降到4.9%,1999年全县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5872万元,工农业总产值完成88081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2600万元,全县财政收入大口径完成2328.5万元,县乡级财政收入完成1928万元,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5332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0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519万元。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10‰。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已超前启动,完成建设投资1647.95万元的50.84%,种植紫花苜蓿26.3万亩,总规模达到40万亩。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超额完成任务,建成郭城等30个有线电视网络工程和109个地面卫星接收有线电视站;实现了乡乡通电、通公路,村社通电率分别为100%、92.4%,村社通公路率分? 1993年开始招商引资、动工兴建的桃花山新区位于会宁县城南大门,国道312线穿城而过,居兰州、白银、天水、平凉、固原、定西六地市的几何中心。目前,新区已形成一处以第三产业为龙头,以集市贸易、交通储运、文化旅游、房地产开发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各业并举的综合性开发小区。新启动的小杂粮、洋芋两个市场发挥了大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展现出新型商城的生机与风采。

尽管会宁的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发展制约因素较多,但本届县委、县政府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从会宁实际出发,进一步明晰了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扶贫攻坚和财源建设为中心,根据“生态改观,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社会进步”四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四大主题,按照“改革活县,开发富县,产业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的目标,全力组织实施好国家扶贫基础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建设三大工程项目,以项目推动扶贫开发,以项目促进

一、坚持走好扶贫开发的路子。强化“一个基础”:就是坚持不懈地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抓好改土造田,人机结合新修高标准梯田15万亩。二是抓水兴水,新打水窑1.5万眼,配套集雨补灌面积3万亩,全面完成黄灌区460公里斗渠衬砌任务。

二、坚持走兴工强县的路子。即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扬长补短,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本着“带、改、调、争、上、创”的基本思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体经济,构筑多元化的财源体系,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坚持走好财源建设的六条路子。一是培植新型骨干财源的路子,着力抓好杏仁露、白灵菇两个省列财源建设项目;二是“财政田”建设的路子,新开发水地5000至10000亩;三是农业基础财源建设的路子;四是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路子;五是壮大基础骨干财源的路子;六是非公有制经济财源建设的路子。

会宁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有发展旅游资源的政治优势,有以原料形式出售、尚待加工增值的绿色产品优势。会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住、但求常来,为关心会宁发展的有志之士提供广阔的舞台;采取先发展规范、先上车后买票、先挣钱后收费,为来会宁投资经营者以优惠的政策,努力为投资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