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一匹出色的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一匹出色的马》

这堂课的教学让我感觉收获最大的就是来自于学生的课堂质疑,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孩子们灵活的思维力。在讲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观察段落提出疑问,史梓言很快举手提问:“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这个‘马’字为什么加上双引号?”这也正是我希望学生提的,当然,我也没有自己直接给他们答案,而是请其他学生解答,周江诚很快就举手回答:“因为这不是真正的马,而是指柳枝。”

到了这里,我的目的也达到了,正打算继续往下的时候,贺慕林举手了:“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是这个自然段的,就是既然这里的‘马’是加双引号的,那第6自然段中爸爸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这里的‘马’为什么没有加双引号呢?”问题一出,我的心里是惊喜的,因为他问得的确很具思考力!说明他是在认真听课的!但是,紧接着我也头疼了,该怎么和学生解释这个问题呢?这可是我自己在备课过程中或是阅读中不曾想到的问题呀!但我很快冷静下来,先把主动权给孩子们:“贺慕林很会思考,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想不到呢!谁能为他解答一下呢?”有学生举手了,但说不清,是有难度的。说实话,当时我一下子也是不知道如何向学生说清楚的,于是,我便先将问题暂时搁浅,向年级里资历较高的老师请教,并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今天一早的语文课上,我也不急着给学生解释。而是采用引导的方式层层疏通:

“请大家读一读第六自然段爸爸说的话。”没错,就是“这是一匹出色的马”这一句。当学生读完后,我接着问:“‘这’指的是什么?”“柳条!”孩子们很快回答。接着我让他们把柳条代入句子中再读一读,就变成了“柳条是一匹出色的马”。“读这个句子你们发现什么没?”“这是一个比喻句。”敏感度强的孩子很快答到。“是呀,这是一个比喻句,‘弯弯的月亮像一根香蕉’也是一个比喻句,你们见过有给词语加双引号的比喻句么?”没错,自然是没有的,因为在比喻句里,本体是本体,喻体是喻体,根本不存在特别说明的情况,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第七自然段之所以给‘马’加双引号,是因为这不是一个比喻句,而是直接代指柳条。”这一下,总算给孩子们讲清楚了。

此外,在学到第5自然段,妈妈为什么拒绝妹妹要求抱抱的要求,是不是真的累了,也不爱她了的时候,我也将自主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很多孩子认为妈妈是累了但还是爱妹妹的,但讲到理由时却无法阐述清楚,原本看起来理解力不强的胡朱坤却在那时举手说:“因为妈妈要训练妹妹,让她自己回家,学会坚持。”多出色的回答啊!因为他理解了,妈妈这么做是为了培养妹妹的独立能力,让她自己坚持自己走回家,这恰恰是爱妹妹的表现。延伸到有的小朋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否是爸爸妈妈对他们爱的表现时,聪明的孩子们立刻就答道:“那是溺爱!不是真正的爱!”“是呀!所以我们很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像贺慕林的爸爸妈妈,王诗淇、史梓言的爸爸妈妈才会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学习煎鸡蛋,自己打扫卫生,这是希望他们学会独立和坚强,养成好习惯呀,这是真正的

爱!”这篇文章就是一篇爱的教育,我也引导孩子们在这里感受、体会父母对他们的深深爱意。

课堂上,归根到底,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导演要做的就是引导演员“演好戏”,真正体现出学生课堂小主人的价值。作为老师,更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呵护他们每一次提问,给他们表达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得到不断地发展和提升。

同时,我也特别喜欢课堂上提问题的孩子,他们的想法总是和我预设的不太一样,甚至有时候会超出你的想象,可也正因为有孩子们蓬勃的思维力,我们才会不断去反思、求证,以期给他们呈现最清晰易懂的结果。这个过程,实现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