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7文明史观(解析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七大史观

高中历史七大史观

高中历史“七大史观”详析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2020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2 革命史观(解析版)

2020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2  革命史观(解析版)

革命史观【概念内涵】所谓革命史观,又称阶级斗争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主要内容】(1)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2)在近代中国和近代世界,从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也属于革命史观。

【关键词】矛盾、阶级、斗争、运动、侵略、压迫、【真题回顾】1.(2019.4·浙江高考·9)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

甲午战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 )①邱逢甲②徐骧③刘永福④丁日昌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丘逢甲,1895年任义勇军统领,与日军展开抗战,故①正确;徐骧,清末台湾抗日义军将领,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新竹保卫战中壮烈殉国,故②正确;刘永福,在台湾割让后,继续领导台湾民众抗日,故③正确;丁日昌,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甲午战争前去世,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2.(2019·天津高考·7)《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

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中“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可知湖北革命军的革命目标非常明确,故选B项;通过题干可知,该公告的针对对象是士兵,并且,辛亥革命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依靠对象仅是军队,排除A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其他国家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排除C项;根据题干中“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知辛亥革命并没有反帝,排除D项。

名师解读2020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文明史观(全国版含解析)

名师解读2020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文明史观(全国版含解析)

文明史观【概念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主要内容】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关键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非洲文明、中华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

【真题回顾】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2.(2019·江苏高考·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答案】D【解析】唐朝皇亲国戚和宗室子弟屡试不中,体现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故D项正确;唐朝科举考试重视考生诗才,故A项错误;科举考试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没有阻止贵族入仕,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宗室特权在科举取士中无法体现,没有涉及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故C项错误。

高考历史复习之“七大史观”

高考历史复习之“七大史观”
?1革命史观考查的多是通过题目渗透着革命史观看待历史事件的现象考查其中蕴含着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
1.全球史观
• (1)含义:又称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
• 面看待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转变的过程。 • 这一转变开始于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其贯穿的主线是生产力 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 • 简单的说就是注重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 联系和互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 决定性因素,全球史观重视从全球范围内整体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 历史进程,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 (2)备考视角:
(1)明确社会史观包含的主要内容: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 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其 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 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 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2)归纳教材中涉及的社会史观问题:如美国罗斯福新政稳定 社会的改革措施、苏联新经济政策、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 经济的调整、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等。 (3)理解社会民生问题,明确当今世界面临重大社会问题,如 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安全等。
4.社会史观

(1)含义: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 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政治问题、经济 问题、文化问题等社会问题,关注社会经济变迁及其 对民众生存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关注社会进步。社会 史观认为,研究历史不仅“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 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 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件(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本质上体现了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

高考热点:历史“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高考热点:历史“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高考史观题一、现代化(近代化)的含义及其内容:(见前打印稿)二、在认识近代化(现代化)史观时要防止几种偏差:(一)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

因为现代化(近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

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等,后来西方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了纠正,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已成为人的权利。

还有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

(二)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

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

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三)现代化与近代化的关系。

一般来说,近代化就是现代化,二者只是在时间上的差别而已。

附表2 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参见表格“古今不同的政治文明与贡献”)三、典型例析:例1:法治社会取代人治社会,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条道路上,中国人民的历史实践,对人类法治建设的进步有着巨大贡献。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审,则上尊而不侵……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材料二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汝(其孙)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大明律》⑴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答: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的核心是“刑罚”;要适时调整刑罚的轻重程度以维护君主权威,保障君主专制统治。

材料三“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四“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⑵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历史大题只会答一两点“七大史观”助你面面俱到素材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历史大题只会答一两点“七大史观”助你面面俱到素材

历史大题只会答一两点?“七大史观”助你面面俱到!现在对于历史学习考试中的一些简单题,我们经常会用各种史观来解答相应的题目,但有些同学对于各种史观却不清楚,答题也只能答出一两点,不能全面。

针对这个问题,历史君今天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这几大史观!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高中历史学习中常见的史观

高中历史学习中常见的史观

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使用方法: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具体案例:例1: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工业文明的历史,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例2:把近代史上的各次侵华战争放置在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认识。

(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具体案例:中国近代化的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具体案例: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属于唯物史观具体案例:英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阶级斗争在推动。

盘点这些高中历史史观

盘点这些高中历史史观

盘点这些高中历史史观高中历史史观还是非常丰富的,高中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详析。

但是有些同学连什么是史观都不清楚,针对这个问题,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几大史观吧!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高中历史七大史观

高中历史七大史观

高中历史“七大史观”详析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高中专题课件:历史学习涉及的七种史观及部分跟踪练习(新人教)

高中专题课件:历史学习涉及的七种史观及部分跟踪练习(新人教)

跟踪巩固练习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就如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
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 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 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 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斯塔夫里 阿诺斯所强调的是, 阿诺斯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四)社会史观
【理论阐释】 理论阐释】 社会史范式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 ( 1 ) 社会史范式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 , 着重 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 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 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 2 ) 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 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 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 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 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 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 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 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4)准确理解现代化
①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 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 是既要保留民族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是既要保留民族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是动态的。 ②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是动态的。只要在工业经 济时代,现代化就在进行、就在变化。 济时代,现代化就在进行、就在变化。 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为转移。 现代化并不等同于社会进步。作为一种历史进程, ④现代化并不等同于社会进步。作为一种历史进程, 它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 它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 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 ⑤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民族独立是现 代化的产物。 代化的产物。

高 考 史 观 题

高 考 史 观 题

高考史观题1、近(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

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经济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

2、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当代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整体化的发展。

3、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

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

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不同的文明之间不断交流和融合。

4、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5、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

6、革命史观的要点革命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的一种具体形态。

革命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人类历史就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高考热点:历史“近代化(现代化)史观”一、现代化(近代化)的含义及其内容: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名师解读2020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 生态史观(全国版含解析)

名师解读2020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 生态史观(全国版含解析)

生态史观【概念内涵】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者的关系。

生产力是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桥粱。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能力。

生态史观认为,评估历史流变中人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和自然(包括各物种乃至整个地球)、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利益。

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御的责任。

【主要内容】(1)从纵向看:在渔猎时代,人类数量有限,生产生活方式原始,对自然的影响(保护和破坏)都十分有限。

在农业时代,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首先是地表),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局部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在工业时代,人类更大规模更广泛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内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在未来时代(后工业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时代),我们应充满信心地相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时代一定会到来。

(2)从横向看,: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与气候的关系、人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人与水资源(江河湖海等)的关系、人与生物资源的关系、人与矿产资源的关系等方面,更具体地分析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得与失。

【关键词】温室效应、森林资源毁灭、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资源危机、垃圾成灾、环境污染。

【真题回顾】1.(2019·江苏高考·17)“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绘了扫烟囱孩子,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

这首诗歌()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B.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C.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D.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答案】A【解析】“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

高考热点:历史“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高考热点:历史“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高考史观题1、近(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

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经济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

2、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当代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整体化的发展。

3、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

人类文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

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不同的文明之间不断交流和融合。

4、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5、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

6、革命史观的要点革命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的一种具体形态。

革命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隆重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复习中国近代史一定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去剖析这两大历史事件。

高考热点:历史“近代化(现代化)史观”一、现代化(近代化)的含义及其内容: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2020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 全球史观(解析版)

2020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  全球史观(解析版)

全球史观【概念内涵】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

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主要内容】(1)世界发展“从分散到整体”、“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2)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外扩展;(4)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扩展;(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6)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

【关键词】全球化、联系、整体、交流【真题回顾】1.(2019·江苏高考·20)“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

”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答案】A【解析】“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表明作者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故A 项正确;文化要多元化,理念不能趋同,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重视商业的文化功能,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重视外来文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

2.(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史观【概念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主要内容】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关键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非洲文明、中华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

【真题回顾】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答案】 A【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2.(2019·江苏高考·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答案】 D【解析】唐朝皇亲国戚和宗室子弟屡试不中,体现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故D项正确;唐朝科举考试重视考生诗才,故A项错误;科举考试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没有阻止贵族入仕,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宗室特权在科举取士中无法体现,没有涉及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故C项错误。

3.(2019·北京高考·20)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

这说明,古希腊( )A.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B.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C.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分裂 D.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答案】 D【解析】由材料“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可知古希腊赋予妇女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权力,故选D项;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神,排除A项;古希腊妇女没有政治权利,排除B 项;材料强调的是性别区分而非阶级区别,排除C项。

4.(2019.4·浙江高考·17)论及雅典城邦制度,有学者认为,雅典“无法扩张自己……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

”这说明雅典城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认识的是( )A.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B.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C.公民权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D.“五百人会议”享有很大的权力【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雅典直接民主仅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疆域广大,不利于公民长途跋涉参与政治,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是雅典的扩张问题,“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体现的是雅典民主制下官员的选任,排除B项;同理,材料与公民和奴隶间的关系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同理,排除D项。

5.(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

这说明(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 B【解析】据材料“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并进行最终判决”结合所学陪审法庭由公民抽签产生,这体现主权在民原则,故选B项;材料涉及的是陪审法庭执行判决权,不是法律服从民众意愿,排除 A项;陪审法庭是抽签产生不是全体公民,排除 C项;材料涉及的是陪审法庭的作用而不是法律,排除D项。

6.(2019·天津高考·3)公元58年,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指挥官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你难道可以合法地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指挥官有些诧异:“我花了许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

”对方说:“我生来就是。

”这表明此时罗马公民( )A.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 B.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C.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 D.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答案】 A【解析】通过题干可知,能够获得罗马公民身份有不同的途径,其一是缴纳很多银子成为公民,其二是生来就是罗马公民,故选A项;根据题干可知,有一些人生来就是罗马公民,不一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时间点是公元58年,处于罗马帝国时期,不是共和国时期,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具有人人平等、公平公正、法律至上等法律理念,即罗马公民也不可能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排除D项。

7.(2019·北京高考·22)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

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 )A.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 B.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C.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 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答案】 B【解析】由材料“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可知议会已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这时政府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故选B项;结合所学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就要垮台,排除A项;英国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掌握最高权力,排除C项;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下总可以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排除D项。

8.(2019·天津高考·5)“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

这说明英国(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答案】 D【解析】通过题干中“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可知英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故选D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之后,《权利法案》通过限制国王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权力,即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在议会,排除A项;普选权是说对任何一个成年人而言,无论他的性别、年龄、种族、信仰等情况,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但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选举,排除B项;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它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组织形式,不属于专制独裁范畴,排除C项。

9.(2019·江苏高考·16)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右图。

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答案】 A【解析】“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可知体现的是在宪法确立过程中矛盾和分歧较大,这也说明联邦体制经历艰难历程,故A项正确;各州的矛盾和分歧无法消除,因而后来爆发了南北战争,故B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的矛盾,故C项错误;邦联政治体制在美国独立后就正式建立,故D项错误。

10.(2019·天津高考·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两幅青铜器插图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属于三星堆文化的典型代表,在题干地图中表示为③,故选C项;①为山东省,排除A项;②为河南省,排除B项;④为湖南省,排除D 项。

11.(2019·北京高考·12)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

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答案】 A【解析】由材料“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可知东周时期已掌握丝织技艺,产品传播范围广泛,故选A项;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的起点,丝绸之路起点是长安,排除B项;“没有交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生活方式趋同”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2.(2019.4·浙江高考·3)一说“china”的发音源出唐朝时期的昌南(今景德镇)。

唐朝昌南除出产青瓷之外,名列前茅的瓷器还有( )A.粉彩瓷 B.黑瓷C.青花瓷D.白瓷【答案】 D【解析】唐朝,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又吸收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行销海内外,故选D项;粉彩瓷是清代典型的瓷器类型,排除A项;唐代黑瓷多见于山西河南一带,如浑源窑、交城窑、鲁山窑,排除B项;青花瓷是元代彩瓷的典型瓷器类型,排除C项。

13.(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图3 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答案】 A【解析】由材料可知15世纪欧洲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印书坊的城市,印刷术的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这是欧洲文化发展活跃的表现,故选A项;17、18世纪欧洲各国纷纷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变革加速,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世纪伴随欧洲城市兴起出现了市民阶级,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教传播是在宗教改革后,而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D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