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复习

合集下载

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知识点汇总

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知识点汇总

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知识点汇总社会工作者在处理社会问题和提供相关服务时,需要熟悉和了解相应的法规与政策。

对于中级社会工作者来说,掌握相关知识点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中级社会工作者所需了解的法规与政策知识点进行汇总和介绍。

一、社会工作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师法》该法规规定了社会工作师的从业条件、权利与义务、制度建设等相关内容,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和职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中华人民共和国志愿者法》志愿者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力量,该法规对志愿者从业的基本条件、权益保障、服务内容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保障了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3.《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福利法》社会工作者经常接触到儿童相关问题,该法规规定了对儿童的保护、教育、福利及儿童权益的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为社会工作者处理儿童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4.《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社会工作者还需关注老年人权益保障,该法规规定了老年人的基本权益、优待措施、救助制度等内容,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相关的法律支持。

5.《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社会工作者要关注残疾人群体的权益保障,该法规规定了残疾人的基本权益、保障措施、康复教育等内容,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相关的法律依据。

二、社会政策1.救助政策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各级政府的救助政策,包括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形式等。

例如,低保制度、特困人员供养等政策,以及相关政策的操作细则。

2.社工服务政策国家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社会工作者需要熟悉这些政策,了解相关支持、补贴等优惠政策,例如社区社会工作补助政策、社工人员培训政策等。

3.社会保障政策社会工作者要了解社会保障政策,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相关制度和政策,以便为服务对象提供相应指导和帮助。

4.家庭教育政策家庭教育是社会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领域,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家庭教育的相关政策,如家庭教育指导方针、家庭教育支持政策等。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复习整理讲解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复习整理讲解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1、社会政策的特点是政府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而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行动;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其中包括社会性目标和社会性价值;是社会服务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坚持福利性的原则;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的特征2、社会政策与社会需要及社会问题的关系(1)与社会需要:社会政策以满足社会整体需要为其基本目标;通过社会政策能够更有效地满足社会整体需要;社会政策在满足社会整体需要的过程中有其局限性。

(2)与社会问题: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积极作用和复杂性积极作用:解决社会问题是政府的职责,政府能够采取社会政策措施积极地干预,从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是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在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会围绕着解决社会问题的目标而开展各种社会活动;从具体行动看,社会政策行动通过公民参与和民主程序,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必要的技术手段去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保证更加公平和有效地解决各项社会问题;社会政策采取必要立法形式和行政手段,使其解决社会问题的行动具有法律和公共行政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强制性;政府通过社会政策可以进行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能够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并开发新的社会资源,以更加有效地满足社会的需要解决社会问题复杂性:资源有限,有时政府职能首先集中解决最急迫的问题;对政策问题的分析和界定本身可能存在偏差;如果设计和执行不好,也会有负面影响;通过科层组织实施,可能在各个环节中出现走样;实施过程中,协调不好可能目标偏离。

3、社会政策的目标及功能目标: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提高社会生活质量;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进步功能: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行、激励劳动积极性);社会功能(收入再分配、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社会控制);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4、社会政策体系的构成: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5、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重视社会政策;确立社会政策新的目标体系;优化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加强社会政策各个领域中的行动6、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主体(政府和民间组织);实施对象(弱势群体或困难群体);支撑(资源系统)7、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及不同角色政府特点:权威性、严肃性、复杂性、变化性;政府角色:政策制定者、政策实施者、资源提供者、政策管理者、政策教育者;民间组织特点:非营利性、自治性、开放性、可塑性;民间组织角色:参与和实施者、合作伙伴、政策咨询者、社会服务的提供者。

2025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要点速记整理

2025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要点速记整理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第一节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第二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法规与政策第一节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法规政策(1)妇女儿童援助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等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可以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2)学校、医院、人口计生服务机构等需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单位要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畴。

第三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法规政策2.1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对象和范围订合同、指导实施第四节推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法规政策3.1完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管理制度:改进登记方式(专业人员比例、直接登记规定)、强化监督管理、推动信息公开。

第三章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第一节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的一般规定(1)形式(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2)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费用减免);(3)政府购买服务(委托、承包、采购);(4)社会工作服务;(5)对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支持。

1.3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社会融入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心理疏导服务、资源链接服务、宣传倡导服务第二节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救助法规与政策坚持适度保障;坚持社会参与。

2.3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绩效评价指标:工作保障、工作管理、工作效果、工作创新第三节受灾人员救助与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3.1受灾人员救助法规与政策第四节教育救助与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4.1教育救助法规与政策政策;免费教育范围(师范生);学校的责任(提取经费)。

第五节就业救助、临时救助与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第四章特定人群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第一节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第二节妇女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第三节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3.1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主要内容和方法a.主要内容: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b.保障途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临时监护和长期监护)、司法保护。

3.2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预防与矫治a.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不良行为的界定、预防措施;b.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严重不良行为的界定;第四节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第五章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第一节婚姻家庭关系法规与政策观点a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姓名权、职业、学习和社会活动自由权、日常家事代理权、抚养的权利义务、继承权。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归纳重点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归纳重点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一、法规的主要种类1、国家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各种法律的总称。

2、行政法规: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3、国务院部门规章:指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已发按照《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制定的规章。

4、地方性法规: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立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交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称“实施办法”或“条例”。

5、地方政府规章: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一般称“规定”或“办法”。

6、“社会政策的主体: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

7、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中最重要的主体是政府行政部门。

8、普惠型社会政策模式:指一项社会政策面对所有的民众,或有关群体中的全体成员,提供基本相同的福利待遇或服务。

9、特惠型(又称选择型)社会政策:则是只向具有某些特殊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特殊的福利待遇和社会服务,例如:为城乡困难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为困境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10、社会政策的资源调动方式: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是主渠道11、慈善事业也有一定的再分配功能,被称为市场初次分配和政府再次分配之外的“第三次分配”。

12、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论述: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原则。

13、十七大报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十八大报告:将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并列,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提出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目标,将社会建设纳入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行动体系中。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社会建设领域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要以“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为基本目标,以“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为基本导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为主要任务。

2024年社会工作者中级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第三章OK)

2024年社会工作者中级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第三章OK)

2024年社会工作者中级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第三章)第三章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第一节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的一般规定知识点1:社会救助总体要求(一)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原则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二)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国务院下设的民政部、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和城乡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退役军人事务、应急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相关行政部门统称为社会救助管理部门。

(三)社会救助协调机制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救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社会救助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政府安排的社会救助资金和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四)社会救助资金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五)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建立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知识点2:社会救助类型和社会工作参与(一)社会救助的主要类型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

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二)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1.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形式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救助。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重点知识)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重点知识)

《社会政策法规与政策》复习备考重点整理人:方舒单选1:社会政策的概念起源于欧洲2: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3:英国是战后最早实施"福利政策〞的国家4: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各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5:社会政策的核心环节和步骤是社会政策的实施6:政府财政经费的投入是社会政策行动的主要经费来源7:农村五保供养分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两种形式8:《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最低保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9:政府和社会对贫困人口患病而无经济能力治疗的人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的行为叫做医疗救助10:我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人均面积不得超过当地人均住房面积的60%11:各级政府部分组织力量,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12:民政部门进入三级响应时,灾区省级部门每4小时需向民政部门报告新灾情;民政部门进入二级和一级响应时,灾区省级部门每2小时需向民政部门报告新灾情.13: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14:妇女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禁止溺,弃,残害女婴;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孕的妇女;禁止用迷信,暴力的手段残害妇女;禁止虐待,遗弃老年妇女,绑架妇女;禁止收买被拐卖,绑架的妇女.15:生存权指作为独立的,有尊严的人类成员在社会中生活和存在的权利.16:每年的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17:结婚年龄:男子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男25;女23 晚育:女;2418: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19:离婚后,若住房权归一方所有,那另一方如果要暂住的话,最长期限为2年.20: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21: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双方年龄应相差40周岁以上22:收养年满10周岁以上的维持未成年人,应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2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2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25:社区矫正的特点:福利性、社会性和专业性26:社区矫正的任务:行刑、矫正和安置救济27:社区矫正的内容:行为督导、教育矫正和组织公益劳动28:抚恤一般是指国家对因公伤残人员、因公死亡一击病故人员家属所采取的一种物质抚慰形式.29:现役军人死亡,由县级民政部门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是:烈士,80个人工资;因公牺牲,40个人工资;病故,20个月工资. 30:定期抚恤金的数量也有一定的标准,该标准应当参照全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确定.31:残疾等级被划分为十级.32:居民委员会是我国法定的居民自治组织.33: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为三年.34:居民会议的决定,由出席的人过半数通过.35:《劳动法》规定,我国劳动者享有一系列的劳动权利.36:《劳动法》在对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作出规定的同时,也对劳动者的劳动义务作出了规定.多选题1:所谓政策行动,是指政府制定,实施,修改政策等行动的总和.2:政策行动的特点:〔1〕是有组织的活动〔2〕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3〕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是制定与修订政策和事实政策的相结合3:社会福利的基本含义:〔1〕一般指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和总体上的利益.〔2〕广义上:指人们实际需要的财富分配和服务提供方式.〔3〕狭义上:指对特殊社会成员提供专门的服务方式.4: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1〕国家立法机关,政府行政机构和具有管理职能的社会工作行业组织为规X社会工作组织建设,人员管理和职业活动等事项,并促经社会工作发展而制定和发布的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业规X文件.〔2〕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涉与到国家法律,政府法规的政策文件.5:社会政策是一个由社会政策制定,实施,评估.调整,四个阶段过程构成的.6: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中的角色:倡导者,服务提供者,行政传递者7: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常用的方法:基本需求法〔菜篮子法〕,恩格尔系数法,比例法8: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目标: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9: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内容:〔1〕婚姻家庭权〔2〕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3〕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10: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方法: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学校保护,司法保护11:孤儿安置形势:〔1〕孤儿委托家庭养育〔2〕孤儿集中安置或家庭寄养〔3〕孤儿收养〔4〕流浪未成年人由流浪未成年人保护机构或儿童福利机构安置〔5〕其他未成年人安置12: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有如下相互权利与义务〔1〕相互尊重〔2〕相互忠诚;禁止配偶与他人同居〔3〕相互影响和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力13:亲子关系指〔1〕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2〕抱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的关系〔3〕弃父母与弃子女之间的关系〔4〕通过人工生殖技术产生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14:起诉离婚的条件:〔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15: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的申请条件〔必须具备5个条件〕申请廉租住房保障以家庭为单位,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一〕申请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取得市区内非农业常住户口超过5年;<二>申请家庭年收入、人均住房面积符合廉租住房保障规定标准;<三>申请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者抚养关系. 16: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由农民自愿缴纳、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的民办公助社会性资金.18:社区矫正涉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19:我国现役军人的死亡性质分为烈士、因公牺牲和病故三种. 20:残疾军人的抚恤金待遇分为三种情况:残疾军人死亡;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由国家终身供养;配置辅助器械21: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基层性、群众性、自治性22: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办法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产生;二是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三是由每个居民小组先选举出2~3名代表,再由他们选举产生23:《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对居民会议的相关事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居民会议的组成;居民会议的举行和决定;居民会议的召集和主持;居民会议的职权.24: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规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三种.25:法定解除的情形有即时辞职、预告辞职、即时辞退、预告辞退、经济性裁员五种.26:我国法定的休假有法定节假日、年休假、产假和婚丧假.名词解释1:政策的基本含义答:概念定义为: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目标而指定的总体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行动的总和.2:社会政策的主要功能答:指社会政策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中能够发挥作用.3:社会政策的主体答:指直接或间接的参与社会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直接参与社会政策的制定者.4:社会政策的对象答:指社会政策的接受者.5:社会政策的资源答:指社会政策过程,尤其是政府实施社会政策所需要的物质的或有形的基础,其内容包括人力,物力,财力.6:社会政策的资源调动方式答: 指社会政策过程,尤其是政府实施社会政策时策划,调集和筹措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策略与方法.7: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对象答:指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的人员.8:收养关系答:指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拟定的一种亲子关系,这种关系的成立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的准则和法律程序,而收养关系一旦成立,则具备了一定的效力.9: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答:一般是指社会政策各环节的组成方式和发挥作用的方式.其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涵盖了社会政策的所有环节,而狭义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则是指社会服务的具体传递方式,也就是指社会服务提供的方式.10:城市社区建设政策答:所谓城市社区建设政策即有关在城市加强社区建设的政策,包括社区建设的原则和方法、社区建设的内容和领域等的政策规定. 11:劳动争议的调解,是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当事人自愿申请调解的劳动争议,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通过说服、劝导和教育,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协议,化解劳动纠纷. 12: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对当事人请求解决的劳动争议,在查明事实、明确是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法就争议的事实和当事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作出裁决的活动.13:劳动争议诉讼,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依法起诉,法院依法受理后,在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劳动争议案件的活动.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与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简答1:社会问题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答:社会问题可以被认为是对社会成和社会整体造成的负面影响,且不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所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社会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问题.〔含义〕社会问题具有客观性,主观性,过程性,社会性.2:荒情调查的主要内容答:灾民和特困户的基本情况,当年或上年的灾害损失情况,灾民自救能力,春夏荒或冬令间的口粮,衣食,住房,治病等方面的困难情况,与各级政府实施救助的工作情况等.3:妇女财产权利的主要内容答:〔1〕妇女合法拥有在婚姻,家庭中的共有财产.〔2〕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公婆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3〕丧偶妇女有权处理继承的财产,任何人不得干涉.〔4〕在农村,妇女在划分责任田,口粮田等,以与批准宅基地方面与男子享有平等权利,妇女结婚,离婚后,其责任田,口粮田和宅基地,应当享有保障.4:遗嘱的形势要求答:公立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5:遗嘱的实质要求:答: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具备万物按的民事行为;遗嘱是立遗嘱人真实,自愿的意思表示;遗嘱只能处理遗嘱人个人的财产;遗嘱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有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保留一定的遗产份额;6:人民调解必须遵守的纪律:答:不得徇私舞弊;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不得侮辱、处罚当事人;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不得吃请送礼.7:关于转业安置的条件:答:服现役满10年的服现役期间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服现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被评为二等、三等伤残等级的服现役未满10年,国家建设需要调出部队的符合退休条件,地方需要和本人自愿转业的8:相关法规就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答:村民委员会负责人均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的任期和选举时间的要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实行普遍性原则;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办法和程序;对妨害或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处理办法.9: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答: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论述题1:社会政策评估,按评估取向进行分类答:按评估取向分类社会政策评估的方法有三种〔1〕个案评估:是一种具体的社会政策项目或社会政策实施机构的深入细致地描述与解释,还可以是对某一特定地区的社会政策决策和实施效果的描述和阐释,个人评估方法就是期待透过单一的研究对象来加深研究者对社会政策情况,具体实施过程和特定效果的深入理解.〔2〕制度分析:是在评估过程中,将各种可能影响的要素加以分类,并深入分析他们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呈现的不同效果.〔3〕比较分析:是近年来国际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研究中兴起的一种主导型的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比较使研究者改善有关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实践.同时也有利于改善这种政策的评估效果,为推动社会政策的实践的科学性和效率.2: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答: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分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一般方法:〔1〕要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积极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3〕健全法律完善制度,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4〕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社会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具体方法:有关部门的保护,司法的保护,有关组织的保护.3:论述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中的社会保护答:〔1〕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全社会应该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国家应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事业组织或其他个人和组织,开展多种形式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2〕维护受教育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并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受教育的权利.〔3〕预防网瘾国际应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组织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的新技术.〔4〕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泄露未成年人的隐私,对未成年人的日记,信件等,不得隐匿,毁弃,对无能力的未成年人应由监护人代为拆开.〔5〕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与名誉权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名誉权不受侵犯.〔6〕为未成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7〕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8〕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消费和娱乐产品〔9〕净化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10〕为未成年人实施特殊的劳动保护〔11〕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和生命安全〔12〕为特殊需要的未成年人提供社会救助〔13〕加强卫生保健与预防疾病〔14〕支持鼓励发展幼儿教育〔15〕为完成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未成年人提供职业教育。

2023年社会工作者中级法规与政策考纲

2023年社会工作者中级法规与政策考纲

2023年社会工作者中级法规与政策考纲
2023年社会工作者中级法规与政策考纲
一、社会工作法律法规与政策基础知识
1. 社会工作法律法规的概念与特点
2. 社会工作者的法律法规职责与权利
3. 社会工作领域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与道德
1. 社会工作伦理与道德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
2. 社会工作者的道德规范与职业操守
3. 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伦理困境与处理方法
三、社会福利政策与制度
1. 社会福利政策与制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2. 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组成和发展趋势
3. 社会福利政策与制度的扶贫、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情况
四、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与政策
1. 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
2. 社会保障政策与实施情况
3. 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
五、社会救助法律法规与政策
1. 社会救助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2. 社会救助政策与实施情况
3. 社会救助法律法规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
六、社会工作与儿童、青少年保护
1. 儿童、青少年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2. 社会工作在儿童、青少年保护中的职责与作用
3. 社会工作者在儿童、青少年保护领域的工作方法与实践案例
七、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
1. 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社区治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要求
3.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和职责
以上即为2023年社会工作者中级法规与政策考纲的主要内容。

请考生们针对考纲中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2023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整理

2023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整理

第一章1.特点: ①政府满足群众基本需要提供服务旳行动②社会性(社会目旳和社会价值)③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结合旳政策体系④福利性⑤社会目旳与经济目旳相协调。

2.社会政策以满足社会整体需要为其基本目旳之一。

3.社会问题: 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各国共同面临社会问题: ①社会不平等贫困②老龄③犯罪④歧视⑤健康与疾病⑥居住环境及其他。

4.目旳:①满足组员基本需要, 提高生活质量②处理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③维护社会公平、增进社会整合和社会进步。

5.功能: ①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整经济运行*鼓励劳动者积极性②社会功能*再分派*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社会控制③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整群体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

6.原则: ①兼顾公平与效率②以人为本、尊重人权③社会保护④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7、我国社发展趋势: ①经济增长模式②公众对社会公平旳关注度③劳动力转移和都市化发展。

8、我国发展社旳基本趋势: ①深入重视②确立新旳目旳体系③优化基本原则④加强在各个领域中旳行动。

第二章社会政策旳运行1.狭义旳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是指社会服务旳详细传递方式, 重要包括: ①资金旳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旳提供方式③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体系中旳分工合作关系。

2.政府作为社会政策主体旳特点: 权威性;严厉性;复杂性;变化性;*角色: 政策制定者;实行者;管理者教育者;资源提供者。

3.民间组织为主体特点: 非营利性;自治性;开放性;可塑性。

角色: 参与和实行者;合作伙伴;政策征询者;社会服务旳提供者。

4.社会政策实行程序重要包括: ①确定实行旳详细细节和重要环节②对社会政策详细项目旳规划③社会政策各个详细行动旳实行程序④对特定问题和复杂情境旳特殊阐明或规定。

5.服务传递机制包括:①确定基本旳服务方式②确定社会服务旳组织方式③确定资金旳分派和使用方式④建立多种规范和机制, 以提高服务质量。

6.社会政策制定过程: ①内容*优先次序;对象;服务原则;资源旳筹措方式和规划;运行机制;实现服务和对象旳衔接②重要影响原因*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旳影响;政府资源旳限制;政党理念和社会价值观旳影响;社会成本旳考虑;社会事件旳影响;社会精英旳参与作用③重要环节: 社会问题旳公共议论和影响;研究者和决策部门对社会政策旳前期研究;设计社会政策方案;社会政策旳试验;社会政策旳文本草拟和审批。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复习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复习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复习重点第二章1.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的要求:(1)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2)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3)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4)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第三章1:低保对象资格:a.户籍状况(户籍所在地,持有当地常住户口的居民)b.家庭收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标准)c.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注: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规定期限内的全部可支配收入。

家庭财产是指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动产和不动产。

2.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1)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两类)一类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另一类是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注:各个城市的医疗救助对象的具体条件由地方民政部门会同卫生、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制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2)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两类)一类是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另一类是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

注:各地农村医疗救助对象的具体条件由地方各级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3.代理: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民事权益的第五章1.继承权的丧失:(一)继承权丧失的原因:(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二)继承权丧失的种类:(1)继承权的相对丧失。

(2)继承权的绝对丧失。

2.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注:继承开始后,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备考攻略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备考攻略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备考攻略一、了解《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内容构成:一是社会政策、法规概述和社会建设的一般政策。

该内容是第一章,根据历年考试情况,该部分内容在考试中占分值比例很小。

其中重点是我国法规体系、社会政策体系和社会建设的一般规定。

二是规范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组织的相关法规与政策。

该内容是第二章,根据历年考试情况,该部分内容在考试中也占很小的分值比例。

其中重点是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和人才使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具体规定。

三是开展社会工作实务需要掌握、熟悉和了解的法规与政策。

该内容是第三至十四章,是整个课程的主体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具体包括社会保障法规政策;社会工作服务开展所依托的社会资源和载体,也就是“五社联动”所需要熟悉了解的法规政策;其他相关社会工作实务领域所涉及的法规政策。

二、、考试情况分析(一)题型题量及赋分规则《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由60个单项选择题、20个多项选择题组成。

其中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最优答案,选对1分,选错0分;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有5个选项,至少2个正确选项,至少1个错误选项,错选不得分,漏选每选对1个得0.5分。

(二)考题特点题量分布有重点章节,但具体考点比较分散,每年会有调整。

(三)考题思路一是考试难度逐年加大,但由于只有选择题题型,所以能够较好地把握。

二是因内容多是在平时工作与生活中有所接触了解,从而决定了《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在中级考试三个科目中学习起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是该课程章节的不连贯和不成体系的主体内容决定了对复习的要求一定要全面。

四是重要章节内容必须透彻理解和系统把握,如第三章、第五章、第八章、第十二章,第十章慈善组织和第十一章社会组织要统筹整合学习。

三、学习方法一是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保证每天学习任务完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以充实自己的心态学习;坚持是致胜的关键,要注意学习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并保证效率。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点整理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点整理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点整理一、引言社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职业,旨在改善个人和社会的福祉。

为了保障社会工作的进行,各国纷纷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本文将针对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一些重要法规和政策进行整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二、社会工作法规1. 社会工作行业管理办法社会工作行业管理办法作为社会工作领域的基本法规,对社会工作的定义、职责、权限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它为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2. 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是社会工作者从事工作时应遵循的伦理准则,也是保证社会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证。

其中包括对服务对象权益的尊重、保密工作的要求等。

3. 青少年保护法青少年保护法是为保障未成年人权益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社会工作者在青少年工作中需了解和遵守该法,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4. 妇女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为了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社会工作者在妇女工作中需遵循该法,推动妇女权益的实现。

5. 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社会工作者在义务教育领域的工作职责和权益保障措施。

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并积极参与到学生发展教育中。

三、社会工作政策1. 社会援助政策社会援助政策旨在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

社会工作者需熟悉和应用该政策,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有效的援助。

2. 劳动就业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是为了促进就业和改善职工待遇而制定的政策。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了解和宣传该政策,帮助失业人员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3.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经济援助和其他支持。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宣传该政策,帮助有需求的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4. 社会福利政策社会福利政策是为了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而制定的政策。

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和应用该政策,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5. 志愿服务政策志愿服务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复习辅导(doc57张)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复习辅导(doc57张)
(四)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的原则
政府应居主导地位,承担基本责任;在政策 过程中应注重调动各类民间组织参与;政 府与民间组织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和合 理分工。
社会政策的运行方式
社会政策及其各个环节运行的制度化方式为社会政策 的运行方式。
(一)资金的筹措方式
政府财政开支。各级政府的责任划分和分担。
(二)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
2010年真题示例: 社会政策评估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某一个
具体的社政项目或社政实施机构进行深入 细致的描述和解释。这种方法属于()。 A.比较分析 B.结果分析 C.个案评估 D.制度分析
答案:C
居民陈某身体虚弱,经常打针吃药,已参加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低保对象王某, 身体健康,未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居民李 某,因家中失火,财产损失殆尽,本人严 重烧伤,欠下巨额医疗费用,已参加基本 医疗保险。上述三人中属于城市医疗救助 对象的是( )。
(二)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首先要满足人的基本 需求;其次要促进人的发展;再次要帮助 人们抵御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
尊重人权在于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经 济与社会权利,政策知情权及参与政策过 程的权利。
(三)社会保护的原则
通过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 弱某些社会群体所受到的利益损害。分社 会关照和社会补偿两方面。
国际社会政策发展、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
第二部分、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 内容和体系
特点、主要内容、体系、法规与政策与社会工 作实践的关系
括号中为2010年考试的考分分布。
第一部分 社会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
一、社会政策的特点 满足基本需要
社会性目标+社会性价值 福利性原则

社工中级政策与法规必背知识点

社工中级政策与法规必背知识点

一、选择题1.根据我国社会工作相关政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不包括:A.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正确答案)B.培养大量兼职从事社会工作的志愿者C.形成科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体制D.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2.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基本准则?A.恪守职业道德,履行社会工作职责B.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严守服务对象的秘密C.公开服务对象的所有信息,以便社会资源介入(正确答案)D.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3.《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规定,社会工作者应如何对待服务对象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A.加以改造,使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尊重并保护服务对象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正确答案)C.忽略不计,专注于提供专业服务D.强制改变,以适应社会环境4.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使用和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B.注重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使用与评价相结合C.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主要依据学历和职称(正确答案)D.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聘用持有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5.下列哪项政策或法规明确规定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范围和职业要求?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B.《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正确答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6.社会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保密原则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工作者可以随意透露服务对象的所有信息B.社会工作者在服务结束后,应将服务对象的所有信息公之于众C.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和信息,不得泄露(正确答案)D.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是否透露服务对象的信息7.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激励和保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需要额外的激励和保障措施B.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和保障措施(正确答案)C.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薪酬应低于其他职业D.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8.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A.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答案)B.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C.坚持注重基层,促进均衡发展D.坚持立足国情,改革创新。

社会工作师考试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社会工作师考试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社会工作师考试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以下哪项不属于社会工作师考试中的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范围?A、社会救助法规政策B、社会团体法规政策C、社会工作专业法规政策D、国际法规政策2、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B、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6周岁的公民C、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4周岁的公民D、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2周岁的公民3、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临时救助的托底性制度安排是指()。

A、急难型救助B、临时救助C、支出型救助D、托底性救助4、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不属于困境儿童的是()。

A、孤儿B、弃婴C、父母一方失踪的儿童D、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5、下列关于社会工作师考试法规与政策中,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定的内容?A、慈善组织的活动范围B、慈善资金的来源与使用C、慈善捐助的管理D、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6、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内容,哪项是错误的?A、国家鼓励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B、政府应当保障残疾人享受特殊教育C、残疾人福利机构应提高财政投入比例D、雇主不得因残疾人职业能力限制而拒绝录用7、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保护内容?()A. 保障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B. 保护未成年人免受非法侵害C. 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利D. 保障未成年人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8、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的婚姻无效的情形?()A. 重婚B. 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C. 未到法定婚龄D. 男女双方自愿结婚9、下列关于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的说法,错误的是(A)。

A、老年人参加劳动所得应当归个人所有,但单位可以支付给老年人与其健康状况、劳动强度相对应的合理劳动报酬,而并非必须支付。

2023年中级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考点分析及备考策略

2023年中级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考点分析及备考策略

2023年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考点分析及备考策略一、考试内容分析01了解考纲要求根据考试大纲的规定,本科目主要考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和执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能力。

建议考生花些时间认真通读一遍考试大纲,这样便于对整个考试要点有个大概了解。

在通读教材的时候能够对照考试大纲要求迅速找到重要考点,然后进行理解记忆。

02熟悉教材结构《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教材共十四章,内容繁多,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主要介绍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基本概念,这部分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社会工作法规政策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第二部分是第二章,介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政策,这部分要求考生掌握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相关规定,了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体制机制、目标任务等内容;第三部分是第三章至第十四章,介绍我国社会工作主要业务领域中的相关法规与政策,这12章是考试的主要内容,考生不仅要熟记相关法规政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条款,更重要的是能运用这些法规与政策解决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提醒考生特别要注意的是,最近两年修订或新出台了一些法规政策,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志愿服务条例》,如果教材中没有该部分内容,考生应找到法规原文学习了解。

03掌握课程特点《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内容有几个特点:一是知识量大、信息量大、零碎知识点多;二是各章节相对独立,不能像其他两门课程那样融会贯通地学习;三是需要更多记忆和理解;四是这些法规政策考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所接触和了解。

这些特点决定了复习要全面、透彻和熟练把握。

二、历年考点分布和考试题型01考点分布虽然在培训中一再跟学员强调一定要以教材为本,认真通读教材。

但是毕竟考试只有80道题,涵盖不了考试大纲规定的所有考点,因此通过对历年考题进行整理分析,还是可以总结出历年考试出题较多的章节。

把章节的重点程度进行分类,有助于帮助大家更有效率地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复习重点第二章1.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的要求:(1)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2)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3)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4)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第三章1:低保对象资格:a.户籍状况(户籍所在地,持有当地常住户口的居民)b.家庭收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标准)c.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注: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规定期限内的全部可支配收入。

家庭财产是指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动产和不动产。

2.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1)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两类)一类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另一类是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注:各个城市的医疗救助对象的具体条件由地方民政部门会同卫生、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制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2)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两类)一类是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另一类是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

注:各地农村医疗救助对象的具体条件由地方各级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3.代理: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民事权益的第五章1.继承权的丧失:(一)继承权丧失的原因:(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二)继承权丧失的种类:(1)继承权的相对丧失。

(2)继承权的绝对丧失。

2.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注:继承开始后,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者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或者丧失继承权而全部不能参加继承时,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1)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

包括配偶,子女,父母。

此外,丧偶儿媳对公婆和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以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继承公婆或者岳父母的遗产。

(2)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

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第六章1.调解协议的内容、效力及确认(一)调解协议的内容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

当事人认为无须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

调解协议须载明下列事项:一是当时人的基本情况;二是纠纷的主要事实、争议事项以及各方当事人的责任;三是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履行的方式、期限。

(二)调解协议的效力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之日起生效。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调解协议的确认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项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完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二章(一)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1.平等自愿原则: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法律地位时平等的,任何一方都不具有法律上的特权,也不会听命于另一方。

2.协商一致原则:协商一致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应进行充分的平等协商,在双方意思表示完全一致时签订的劳动合同。

3.合法公平原则:是指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主体、内容、程序等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劳动合同规定的内容对双方当事人应当公平合理。

4.诚实信用原则: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都应恪守诚信原则,不得以欺诈或胁迫方式骗取对方信任或迫使对方签订劳动合同。

(二)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纪律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①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②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③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④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⑤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劳动合同无效的。

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论述题】注: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的最后一道论述题做了调整,原来三个题目不要准备了,因为审核没有通过。

改为以下三个(PPT上都有)。

另外,PPT上有些只是提纲式的要点,大家根据要点具体发挥些内容;论述题不能太简单,大概500字左右。

1.结合相关的法规与政策,请谈谈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存在的问题。

1、社会工作岗位设置不足、岗位门槛高、岗位待遇低导致人才流失大当前的社会工作岗设置大多在党政部门和事业单位:民政、社保、劳动和工青妇群众团体等,工作岗位属于国家公务员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或者事业单位编制。

在当前国家机构人员精简、岗位准入门槛高的情况下,新生社会工作人才很难进入这些岗位。

2、社会工作岗位定位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大部分非专业人士简单地认为社会工作岗位就是社区工作、福利服务等等,从而缩小了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范围。

在政府或事业单位设置的社会工作岗位虽然有行政权力的支持,但是往往他们的工作既没有“专管”的事又没有“管不到”的事;而社会工作机构中社会工作岗位权力的不明确也造成了一系列尴尬:非政府官员讲话做事没权利、群众认可度低下。

服务不到位导致社会对这一岗位的低认同度。

3、社会工作岗位缺乏保障激励机制虽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等政策的颁布推动了社会工作职业评价制度的建立。

但其他相应的编制、培养、评估、使用、激励机制尚未建立。

例如岗位的设置与开发、入职资格规范、入职培训、编制、福利待遇、职业保护等制度,都还未建立。

而保障激励机制是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的重要内容,一个工作岗位的健全必须要具有健全的人才激励体制。

4、社会工作岗位专业化程度低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其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导致社会工作发展处于行政化的体制之下,呈现半专业化的特征。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推行是通过行政化的手段展开的,甚至纳入了行政考核指标。

但面临日趋复杂的社会状况和矛盾以及日趋复杂的社会交往,专业化、本土化的社会工作队伍是必不可少的。

5、社会工作岗位社会认同度低中国传统文化体制以及陈旧观念的影响,社会工作概念及理论知识尚未普及,虽然国家和政府对社会工作专业已经明确认可,但目前大众(包括某些基层政府)对社会工作的职业、地位和功能都认识不足,导致一些部门不重视社会工作,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国家的政策文件无法转化成具体行动,这样,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也难以有所进展,社会工作的服务就难以普及。

同时,群众也较少有机会通过直接接受高质量的社会工作服务而从中受益,公众也不会有意识去接受、学习或者深入了解什么是社会工作,这就可能导致社会工作发展的边缘化。

6、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总体不平衡虽然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但是许多地方特别是西部偏远地区,基本上还是靠财政拨款,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根本无法提高。

再从社会工作的角度看,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存在的问题肯定比城镇多,而农民的各项需求也大于城镇,导致社会工作的需求也比城镇大,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十分必要。

而基层政府在推进社会工作,扩大岗位设置的同时所面临的财务压力将是阻碍这一工作的最大因素。

2.结合相关的法规与政策,谈谈社会工作职业困境的具体体现。

(一)价值观冲突1、与用人单位的价值观冲突用人单位的价值观和利益与社工的专业理念两者往往很难平衡,这就造成社工在工作中不免会发生专业价值观与用人单位价值观的冲突。

例如在企业社工领域,企业管理者要求社工多开展一些有关教导工人服从工厂管理、安分地工作之类的讲座,不要开展如何维护劳工权益等方面的讲座,以免员工学精、变牛气。

2、与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冲突熟人社会是费孝通先生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的基本概括,在熟人社会里开展社会工作,社工往往很难把握社工与服务对象的关系的亲密程度,专业所要求的社工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只服务过程中存在,一旦结案,社工与服务对象不再有联系实际上很难实现。

这样的理念,在中国人看来,是很难理解的。

(二)专业支持不足虽然社工具有高校专业教育的背景,但是社工把在学校所习得的知识和技巧拿到实践中去运用时会发现仅有的并不够用。

目前年轻的社工大都是刚从学校毕业出来,在工作开展上感到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持和在工作开展中感到缺乏足够的人力支持,缺乏足够的空间实践社工实务、过去的实习经验不足以应付现实工作中的难题、在工作中无人问津等等。

(三)职业倦怠1、工作态度偏消极2、缺乏归属感(四)工作行政化一方面,工作行政化破坏了社工期望中的社会工作形象,影响了社工的工作态度与行为;另一方面,工作行政化也消耗了社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花在帮助服务对象的时间与精力也就相对减少。

工作行政化首先表现为工作环境的行政化其次表现为工作内容的行政化。

3.结合相关的法规与政策,请谈谈我国目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1)数量与我国社会发展不匹配2)专业化发展有所欠缺(社会工作实践的专业化)3)职业化水平有待提高4)制度化建设存在漏洞5)缺乏完善的评估机制6)稳定性和社会化薄弱◆考试题型:单选题 1分*10多选题 2分*10辨析题 5分*4简答题 10分*2论述题 30分*1选择题PPT上都有,大家还是结合PPT一块复习吧!(以上是结合同学已发文件及老师PPT整理而成,若有影响成绩的情况出现,本人概不负责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