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皮中提取果胶工艺条件研究(王文娇)

合集下载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实验报告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实验报告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实验报告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以柑橘皮为原料,采用酸抽提法提取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获得高品质的果胶。

二、实验原料
入料:新鲜的柑子皮样品;
抽提溶液:硫酸钠溶液,质量浓度为0.25mol/L。

三、实验方法
1. 将柑子皮采样,切成片状,放入容器,加入适量的抽提溶液。

2. 振荡混合物,控制反应温度为65℃,振荡时间为90min,振荡频率为180rpm。

3. 用旋转蒸馏仪进行蒸馏,蒸馏后的溶液中含有果胶。

4. 将果胶冷却后,过筛,进行干燥,收集得到果胶样品。

四、实验结果
1. 果胶收率为20%。

2. 果胶的纯度检测结果为40%。

3. 果胶的光泽度检测结果为90%。

4. 果胶的粘度检测结果为200cps。

五、实验结论
本实验以柑橘皮为原料,采用酸抽提法提取果胶,按照设定的工艺条件,果胶收率、纯度、光泽度和粘度均符合要求,获得了高品质
的果胶样品。

认为柑橘皮的酸抽提法可用于提取高品质的果胶。

柑桔皮果胶的提取工艺研究

柑桔皮果胶的提取工艺研究

柑桔皮果胶的提取工艺研究引言果胶本身为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稍有特异气味,在二十倍的水中几乎完全溶解,形成一种含负电荷的粘性液体。

果胶的一个最重要性质是其胶凝化作用,在食品工业中被用作胶冻稳定剂和增稠剂;在医药中用来制造止血剂、血浆代用品等;在轻工业中还可以用来制造化妆品及代替琼脂做部分微生物的培养基,应用非常广泛[1-2]。

柑桔为我国著名果品之一,柑桔皮中果胶含量约占20%~30%。

从柑桔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酯化度在70%以上,提取的果胶不仅安全优质而且是对柑桔皮的“废物利用”,不仅可解决废物处理问题,还可提高柑桔生产加工的经济效益,是柑桔综合利用的很好途径[3]。

1.果胶的提取原理在植物体中,果胶一般以不溶于水的原果胶形式存在。

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原果胶在果胶酶的作用下逐渐分解为可溶性果胶,最后分解成不溶于水的果胶酸。

原料经酸、碱或果胶酶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形成可溶性果胶,然后在果胶液中加入乙醇或多价金属盐类,使果胶沉淀析出,经漂洗、干燥、精制而形成产品[4]。

酸法提取是柑桔皮先用清水清洗,再用0.3%的盐酸溶液处理已达到灭酶目的,同时除去泥土、杂质、色素等。

然后用乙醇,调节PH值使果胶沉淀、烘干,即得到产品。

2.实验部分[5-6]2.1 实验材料:2.1.1 仪器与设备:电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真空抽滤机,抽滤瓶,玻璃棒,滤纸、纱布若干,精密pH试纸,烘箱,真空干燥箱,纱布,烧杯(100ml、250m1、500ml),锥形瓶,量筒(100ml),剪刀等。

2.1.2 原料及主要试剂:新鲜柑桔皮20g,去离子水,0.2mol/L盐酸溶液,6mol/L稀氨水溶液,95%乙醇、去离子水、活性炭。

2.2 实验过程:2.2.1原料预处理:将新鲜柑桔皮20g用去离子水洗净后,置于250ml烧杯中加约120ml去离子水,加热至90℃保持10min,使酶失活,防止果胶分解。

用纱布过滤,取出柑桔皮,水冲洗后切碎(3~5mm大小的颗粒)。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工艺研究_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工艺研究_

2 结果与分析
2. 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 1. 1 料液比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 1 可知, 随料 液比增加, 果胶提取率逐渐增大, 当料液比为 1 20时, 提 取率最大。
图 1 料液比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
2. 1. 2
pH对果胶 提取率 的影响
由图 2可知, pH为
图 4 时间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 表 2 正交试验结果
[ 14]
社, 2003. [ 2] 王黎明. 具有降血糖活性的茶多糖组分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D ]. 无锡: 江南大学, 2006 . [ 3] 周志. 茶叶有效成分复合提取工艺研究 [ D ]. 武汉: 华中农业 大学, 2001 . [ 4] 王元凤. 茶多糖的分离纯化、 结构及构效关系研究 [D ]. 无锡: 江南大学, 2005 . [ 5] 倪德江. 乌龙茶多糖的形成特征、 结构、 降血糖作用及其机理 [D ].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03. [ 6] 张冬英. 普洱茶降糖降脂活性成分的研究 [ D]. 长沙: 湖南农 业大学, 2006 . [ 7] 赖明 志, 颜禧强. 茶叶研 究法 [ M ]. 厦门 : 厦门 大学出 版 社, 1999 . [ 8] 施兆鹏 . 茶叶加工学 ( 第二版 ) [M ]. 北京: 中国农 业出版 社, 1997. [ 9] 金心怡, 孙云, 孙威江, 等. 清香型乌龙茶生产加工新技术专题 (一 ) 清香型乌龙茶品质特征与发展现状 [ J]. 中国茶叶, 2007, ( 1): 12~ 13. [ 10] 傅博强, 谢明勇, 聂少平 , 等. 茶叶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 J]. 食 品科学, 2001, 22( 11): 69~ 73 . [ 1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茶树生理及茶叶生化实验手册 [M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3 . 203~ 204 . [ 12] 傅冬和. 茯砖茶中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及功能研究 [ D]. 长沙 : 湖南农业大学, 2007 . [ 13] 丁阳平. 茶黄素类分离纯化技术及其生理活性研究 [ D ]. 长 沙: 湖南农业大学, 2005. [ 14] 徐仲溪, 王坤波 . 茶多糖化学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 J]. 茶叶科 学, 2004 , 24 ( 2 ) : 75~ 81 .

酸水解法提取柑橘皮果胶的工艺优化

酸水解法提取柑橘皮果胶的工艺优化

酸水解法提取柑橘皮果胶的工艺优化
柑橘皮是一种富含果胶的副产品,其果胶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水解法是一种常用的柑橘皮果胶提取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酸水解
法的工艺优化,提高柑橘皮果胶的提取率。

首先,选择柑橘皮为原料,经过清洗、去除杂质及水分等预处理
工艺后,将柑橘皮切碎、粉碎成均匀状态备用。

其次,以硫酸为酸化剂,探究不同酸化剂浓度、酸化时间、温度、液料比等因素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

通过单因素试验后,得到最优工
艺参数为:酸化剂浓度1.5%、酸化时间3h、温度87℃、液料比1:25。

最后,将最优工艺应用于柑橘皮果胶提取实验中,操作得到柑橘
皮果胶的平均提取率为7.2%。

综上,通过酸水解法的工艺优化,成功地提高了柑橘皮果胶的提
取率,为柑橘皮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果皮提取果胶实验报告

果皮提取果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从果皮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2. 了解果胶的性质和提取原理。

3. 掌握果胶的提取工艺和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多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是植物细胞之间的重要连接物质。

在果皮中,果胶含量较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增稠、凝胶、稳定等。

本实验通过酸水解、脱色、沉淀、干燥等步骤,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柑橘皮- 95%乙醇- 无水乙醇- 6 mol/L盐酸溶液- 3 mol/L氨水- 活性炭- 硅藻土- 尼龙布- 烧杯- 恒温水浴锅- 布氏漏斗- 抽滤瓶- 玻璃棒- 电子天平- 真空泵2. 实验仪器- 恒温水浴锅- 布氏漏斗- 抽滤瓶- 玻璃棒- 电子天平- 小刀- 真空泵四、实验步骤1. 预处理- 称取新鲜柑橘皮20 g(干品为8 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 mL烧杯中,加120 mL水,加热至90℃,保温5~10 min,使酶失活。

- 用水冲洗后切成3~5 mm大小的颗粒,用50℃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

- 每次漂洗都要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再进行下一次漂洗。

2. 酸水解- 将预处理后的果皮颗粒放入烧杯中,加入195%乙醇,使果皮与乙醇的比例为1:10。

- 将烧杯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60℃,保温1 h,使果胶溶解。

3. 脱色- 将酸水解后的溶液过滤,滤液用活性炭脱色。

- 脱色后的溶液用滤纸过滤,去除活性炭。

- 将脱色后的溶液用3 mol/L氨水调节pH值至4.5~5.0。

- 将溶液静置过夜,使果胶沉淀。

5. 过滤- 将沉淀后的溶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液。

6. 干燥- 将滤液放入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至恒重。

7. 果胶含量测定- 取一定量的干燥果胶,用蒸馏水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 使用双波长法测定溶液中果胶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胶提取率本实验中,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率为15.6%。

2. 果胶含量本实验中,提取的果胶含量为86.2%。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与检验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与检验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与检验摘要:果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等细胞壁中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果胶是人体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的主要成份,且具有良好的抗腹泻、抗癌、治疗糖尿病和减肥等多种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学、纺织、印染、烟草、冶金等领域。

本文主要采用醇析法提取柑橘皮中的果胶,并对提取出的果胶进行检验.关键字:果胶提取检验前言果胶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

例如苹果(以湿品计)中含量为0.7-1.5%,蔬菜中则以南瓜中含量最多,含7%-17%。

其主要用途是用作酸性食品的胶凝剂。

目前果酱、果子冻、桔子果冻仍然是世界上果胶的主要产品。

但随着果胶在了业上作为胶凝剂、增调剂以及保护胶体等用途的发展,用以制果酱的果胶的百分数必然减少。

果胶是一种每个分子含有几百到几干个结构单元的线性多糖,平均分子量大约在50000-180000之间,其基本结构是以α—l,4苷链结合的聚半乳糖醛酸,在聚半乳糖醛酸中,部分羧基被甲醇酯化,剩余的部分与钾、钠或铵等离子结合。

高甲氧基化果胶分子的部分链节如下:在果蔬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

原果胶中,聚半乳糖醛酸可被甲基部分地酯化,并且以金属离子桥(特别是钙离子)与多聚半乳糖醛酸分子残基上的游离羧基相连结。

其结构为: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水解时这种金属离子桥(离子键)被破坏,即得到可溶性果胶。

再进行纯化和干燥即为商品果胶。

甲氧基化的半乳糖醛酸残基数与半乳糖醛酸残基总数的比值称为甲氧基比度或酯化度。

果胶的胶凝强度的大小是果胶的重要质量标准之一。

影响胶凝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果胶的分子量及酯化度。

酯化度增大.胶凝强度增大,同时胶凝速度也加快。

理论上完全酯化的聚半乳糖醛酸的甲氧基含量是16.32%,这时酯化度为100%,但实际上能得到的甲氧基含量最高值是12%—14%。

一般规定甲氧基含量大于7%的为高甲氧基果胶,小于和等于7%的为低甲氧基果胶。

从天然原料中提取的果胶最高酯比度为75%,食品化工中常用高甲氧基果胶来制果冻、果酱和糖果等.以及在汁液类食品中作增稠剂、乳化剂等,更高酯化度的果胶可通过用甲醇甲氧基化来获得。

从柑桔皮中提取果胶的研究——优化工艺条件探讨

从柑桔皮中提取果胶的研究——优化工艺条件探讨

作者: 黄秀山;高凤芹
作者机构: 重庆三峡学院化工系;重庆三峡学院化工系 重庆万州404000;重庆万州404000出版物刊名: 重庆高教研究
页码: 38-42页
主题词: 柑桔皮;果胶;提取;沉淀
摘要:以柑桔皮为原料 ,采用酸法提取、真空浓缩、乙醇沉淀工艺提取果胶 ;优化工艺条件为:水料比为 2 0∶1、pH值为 2 .1、提取温度为 75℃、提取时间为 60min ,真空浓缩后体积约占原液的 1 0 % ,混合后乙醇浓度约为 5 0 % ;按最后确定的提胶工艺方案做了试验 ,结果为 :2 0g 干柑桔皮产果胶 3.5 8g ,产率为 1 7.9% ;实验表明 :所选工艺条件是可行的 ,果胶质量符合要求 ,其产率也是理想的 ,对果胶生产有重要意义。

柑橘皮果胶提取工艺优化 柑橘皮中果胶提取最佳工艺的研究

柑橘皮果胶提取工艺优化 柑橘皮中果胶提取最佳工艺的研究

柑橘皮果胶提取工艺优化柑橘皮中果胶提取最佳工艺的研究(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吉林吉林 132000)摘要:文章通过对影响柑橘皮中果胶提取工艺的三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进行正交试验,最终确定柑橘皮中果胶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pH为2.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80min。

柑橘皮;果胶;最佳工艺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anco),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柑橘原产于我国,在我国柑橘资源丰富,优良品种繁多,有4000多年栽培历史。

柑橘果实营养丰富,色香味兼优,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以果汁为主的各种加工制品。

柑橘产量居百果之首,柑橘汁占果汁的3/4,广受消费者的青睐。

柑橘皮为柑橘的副产物之一,目前有研究介绍柑橘皮中有降血压成分,其药理活性较高,同时柑橘皮内还含有大量的果胶类物质,是果胶提取的天然资源库之一。

本文将从柑橘皮中对果胶提取,为果胶的开发利用提供有一个新来源。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柑橘皮,蒸馏水,乙醇,盐酸,酚酞,酒石酸等。

其中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干燥箱,中药粉碎机等。

1.3 试验方法1.3.1 原料处理将新鲜的柑橘皮成小块,然后再干燥箱内烘干,于105℃灭酶10min,然后低温烘至恒重。

1.3.2 果胶提取工艺处理好的柑橘皮→粉碎→过筛→称量→加入盐酸→恒温水浴→离心→加入5%酒石酸乙醇→静止→过滤→洗涤→烘干→果胶。

1.3.3 pH值在酸解过程中,改变盐酸的pH分别为1.0、1.5、2.0、2.5、3.0在75℃条件下水浴70min,研究pH对果胶产率的影响。

1.3.4 提取温度在pH为2.0的条件下,分别设定70℃、75℃、80℃、85℃等不同的稳定,水浴70min,研究提取温度对果胶产率的影响。

1.3.5 浸提时间在pH为2.0,75℃条件下分别水浴70min、75min、80min、85min,研究浸提时间对果胶产率的影响。

实训8:柑橘皮果胶的提取及检测 (1)

实训8:柑橘皮果胶的提取及检测 (1)

综合实训8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及检测摘要:为提高果胶质量,本实验拟采用酸性乙醇沉淀法协同酶法提取柑橘皮中的果胶,从而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柑橘皮果胶酸性乙醇沉淀酶法1 前言果胶本身为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稍有特异气味,在二十倍的水中几乎完全溶解,形成一种含负电荷的粘性液体。

果胶的一个最重要性质是其胶凝化作用,在食品工业中被用作胶冻稳定剂和增稠剂;在医药中用来制造止血剂、血浆代用品等;在轻工业中还可以用来制造化妆品及代替琼脂做部分微生物的培养基,应用非常广泛。

柑橘为我国著名果品之一,柑橘皮中果胶含量约占20%~30%。

从柑橘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酯化度在70%以上,提取的果胶不仅安全优质而且是对柑橘皮的“废物利用”,不仅可解决废物处理问题,还可提高柑橘生产加工的经济效益,是柑橘综合利用的很好途径。

2 实验目的掌握酸性乙醇沉淀法[1]协同酶法[2] [3]提取果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咔唑比色法[4]测定果胶含量的基本方法和操作3 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植物胶体,分布于果蔬类植物中,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内层,是细胞壁的一种组成成分。

不同的果蔬中果胶的质量和含量不同,在未成熟的水果和果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果胶,再经乙醇沉淀、洗涤,即得果胶粗提液。

纤维素酶是酶的一种,具有高度专一性,能够在分解纤维素时发挥催化作用,在果胶提取的过程中加入纤维素酶可破坏细胞壁,从而增加果胶的提取率。

(本次实验不用纤维素酶)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和糖原,从而提高果胶的纯度。

综合利用两种酶辅助酶解提取果胶,可显著提高果胶质量。

果胶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质量法、容量法、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比色法等。

咔唑比色法快速简单易行,可对果胶粗品进行检测,从而对果胶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

其测定果胶含量的原理是果胶在硫酸的作用下水解成半乳糖醛酸,在硫酸溶液中与咔唑试剂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在525nm处有最大吸收峰。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实验方案一、目的要求:1.学习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2.进一步了解果胶质的有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 :果胶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主要分布于细胞壁之间的中胶层,尤其以果蔬中含量为多。

不同的果蔬含果胶物质的量不同,山楂约为%,柑橘约为~%,南瓜含量较多,约为 7%~17%。

在果蔬中,尤其是在未成熟的水果和果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果胶,再进行脱色、沉淀、干燥即得商品果胶。

从柑橘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在食品工业中常用来制作果酱、果冻等食品。

三、实验药品:仪器:恒温水浴、布氏漏斗、抽滤瓶、玻棒、尼龙布、表面皿、精密 pH 试纸、烧杯、电子天平、小刀、真空泵。

材料:柑橘皮(新鲜)。

试剂:1.95%乙醇、无水乙醇。

2. mol/L 盐酸溶液。

3.6 mol/L 氨水。

4.活性炭。

四、操作步骤 :1.称取新鲜柑橘皮20 g(干品为8 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 mL 烧杯中,加120 mL 水,加热至90 ℃保温5~10 min,使酶失活。

用水冲洗后切成3~5 mm 大小的颗粒,用50 ℃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

每次漂洗都要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再进行下一次漂洗。

2.将处理过的果皮粒放入烧杯中,加入 mol/L 的盐酸以浸没果皮为度,调溶液的pH ~之间。

加热至90 ℃,在恒温水浴中保温40 min,保温期间要不断地搅动,趁热用垫有尼龙布(100目)的布氏漏斗抽滤,收集滤液。

3.在滤液中加入%~1%的活性炭,加热至80 ℃,脱色20 min,趁热抽滤(如橘皮漂洗干净,滤液清沏,则可不脱色)。

4.滤液冷却后,用6 mol/L 氨水调至 pH 3~4,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地加入95%酒精溶液,加入乙醇的量为原滤液体积的倍(使其中酒精的质量分数达50%~60%)。

酸水解法提取柑橘皮果胶的工艺优化

酸水解法提取柑橘皮果胶的工艺优化

酸水解法提取柑橘皮果胶的工艺优化
柑橘皮是一种富含果胶的资源,通过酸水解法提取果胶是常用的方法。

本文旨在优化酸水解法提取柑橘皮果胶的工艺参数,以提高果
胶的产量。

实验采用柑橘皮为原料,硫酸为催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分别研究了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料液比对果胶产量的
影响。

结果表明,以酸浓度为例,当酸浓度为1.5 mol/L时,果胶的
产量最高,随着酸浓度的升高或降低,果胶产量均有所下降。

通过响
应面法优化,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为酸浓度1.5 mol/L、反应温度
85 ℃、反应时间3 h、料液比1:15,此时果胶的产量最高,达到了XX g/L。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实现了酸水解法提取柑橘皮果胶产量的提高,为柑橘皮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1概述
柑橘皮中果胶是柑橘类植物体内的有机多糖,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粘结特性,是食品、医药、油墨和化妆品的重要原料。

柑橘果胶的提取工艺是柑橘果胶的生产中非常关键的步骤,所以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2研究条件
柑橘果胶的提取工艺条件取决于提取剂的种类、温度、时间、比例等。

其中,提取剂选用乙醇水混合物及碱性溶液,温度一般在
50℃~90℃,提取时间一般在2~24小时,提取剂与反应物质比例一般在10:1~50:1之间。

3研究结论
经过对柑橘果胶的提取条件研究,提取剂选用乙醇水混合物及碱性溶液,温度设定在50℃~90℃,提取时间为2~24小时,提取剂与反应物质比例优化在25:1的条件下能够获得最佳的柑橘果胶提取效果。

柑橘皮果胶提取工艺的研究

柑橘皮果胶提取工艺的研究

柑橘皮果胶提取工艺的研究作者:苏文峥来源:《品牌与标准化》2014年第06期【摘要】我国产橘量大,其中柑橘皮含有大量果胶。

本文以柑橘皮为原料,研究果胶在不同方法、条件下的产量。

并通过正交实验选择一个最佳工艺条件,即用研磨的预处理的方法,酸法提取,物料比5:1,提取ph值为2.0,提取温度为100℃,提取时间为1.5h,结果为20g柑橘皮产湿果胶为23.64g。

实验表明,所选工艺可行,对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果胶提取本实验采用酸提取乙醇法和微波加热的方法,对橘皮中的果胶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获得了最佳的提取工艺,使柑橘皮中的果胶的提取率为112%(湿基),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1 材料(1)材料:柑橘(2)试剂:稀盐酸、稀氨水、95%乙醇、PH试纸(3)仪器:冰箱、恒温水浴锅、粉碎机、微波炉、超声波仪器、天平2 方法(1)柑橘皮的预处理:柑橘皮用蒸馏水洗净,控干水分,称取20g,用不同的粉碎方式(研磨、反复冻融法、组织捣碎法、超声波破碎法)粉碎成2mm~3mm的颗粒。

(2)灭酶:粉碎好的柑橘皮转移至烧杯,加入少许蒸馏水,放入85℃的恒温水浴锅中水浴30min灭酶,防止果胶被分解。

(3)漂洗:灭酶后的柑橘皮在蒸馏水中浸泡30min,再转移到50℃的蒸馏水中继续漂洗,直至无色,为的是进一步除去糖、有机酸、苦味、色素等。

最后用绸布过滤,滤渣备用。

(4)萃取●直接加热提取法:根据果胶在稀盐酸下加热可以变成水溶性果胶的原理。

把处理后的柑橘皮放入不同比例的水中(5:1、10:1、15:1、20:1、25:1),控制温度(80℃、85℃、90℃、95℃、100℃),用1:1稀盐酸调整pH2.0,并且提取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搅拌同时也要控制好搅拌的时间(30min、60min、90min、120min),进行提取,然后用绸布过滤两次,滤液留用。

●微波协同提取法:根据果胶在稀盐酸下加热可以变成水溶性果胶的原理,把处理好的柑橘皮放入10:1的蒸馏水中,温度85℃,用1:1的稀盐酸调整pH值2.0,然后用微波加热(2min、4min、6min、8min、10min)进行提取。

柑橘皮天然果胶的提取与果酱的制备

柑橘皮天然果胶的提取与果酱的制备

柑橘皮天然果胶的提取与果酱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果胶提取的原理2.学习胶冻制备的工艺二、实验原理果胶分三类,其基本结构是多聚半乳糖醛酸,其中部分羧基被甲醇酯化为甲氧基。

一般植物中的果胶甲氧基含量占全部多聚半乳糖醛酸结构中可被酯化的羧基的7%~14%。

甲氧基含量高于7%的果胶称为高甲氧基果胶,即普通果胶。

甲氧基含量低于7%的果胶,几乎无胶凝力,但在多价离子钙、镁、铝等离子存在时可生成胶冻。

多价离子起到了果胶分子胶联剂的作用。

原果胶不溶于水,主要存在于初生细胞壁中,在稀酸长时间的煮沸处理下(或与果胶酶作用),原果胶发生水解,甲酯化程度降低,苷键断裂而溶于水。

根据果胶不溶于乙醇的性质,用乙醇沉淀提取果胶,最后干燥即得商品果胶。

三、仪器,原料和试剂仪器:烧杯、量筒,电炉、纱布等原料:柑橘皮试剂: 0.25% HCl、95%乙醇、柠檬酸、蔗糖四、操作步骤(一)果胶提取1.原材料预处理:取新鲜橘皮30g,置于250mL烧杯中加水120ml,煮沸10min,使酶失活,用水冲洗后,将果皮切成细小的颗粒(约3mm)。

用50℃左右的热水漂洗至无色为止(去除糖类,色素,苦味物质等非果胶成分),用四层纱布挤干。

2.酸水解萃取:将处理好的皮渣放入烧杯中,加入0.25%的HCl60ml,以浸没果皮为度,煮沸15min,趁热用四层纱布过滤,挤干,弃去废渣,滤液再过滤一次。

3.醇沉:滤液冷却后,调节pH至3~4,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2倍量的95%乙醇,用玻璃棒搅匀后静置10min,待果胶呈棉絮状沉淀后,用四层纱布过滤,用滤纸吸去水分,滤渣即为粗制果胶。

(二)胶冻制作果胶为亲水胶体,pH2.0~2.5,蔗糖含量65%左右的条件下,适当浓度的果胶水溶液可以形成一定强度的三维网状结构凝胶。

基于此特性,果胶用于食品工业制造果酱、果冻、糖果、冰激淋、雪糕等。

称取0.5g果胶适量于50ml烧杯中,加水20ml,加热使果胶溶解,加入柠檬酸0.5g,蔗糖20g(分次加入),边搅匀边加热煮沸数分钟,冷却并放置数小时后即得凝胶。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与检验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与检验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与检验摘要:果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等细胞壁中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果胶是人体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的主要成份,且具有良好的抗腹泻、抗癌、治疗糖尿病和减肥等多种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学、纺织、印染、烟草、冶金等领域。

本文主要采用醇析法提取柑橘皮中的果胶,并对提取出的果胶进行检验.关键字:果胶提取检验前言果胶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

例如苹果(以湿品计)中含量为0.7-1.5%,蔬菜中则以南瓜中含量最多,含7%-17%。

其主要用途是用作酸性食品的胶凝剂。

目前果酱、果子冻、桔子果冻仍然是世界上果胶的主要产品。

但随着果胶在了业上作为胶凝剂、增调剂以及保护胶体等用途的发展,用以制果酱的果胶的百分数必然减少。

果胶是一种每个分子含有几百到几干个结构单元的线性多糖,平均分子量大约在50000-180000之间,其基本结构是以α—l,4苷链结合的聚半乳糖醛酸,在聚半乳糖醛酸中,部分羧基被甲醇酯化,剩余的部分与钾、钠或铵等离子结合。

高甲氧基化果胶分子的部分链节如下:在果蔬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

原果胶中,聚半乳糖醛酸可被甲基部分地酯化,并且以金属离子桥(特别是钙离子)与多聚半乳糖醛酸分子残基上的游离羧基相连结。

其结构为: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水解时这种金属离子桥(离子键)被破坏,即得到可溶性果胶。

再进行纯化和干燥即为商品果胶。

甲氧基化的半乳糖醛酸残基数与半乳糖醛酸残基总数的比值称为甲氧基比度或酯化度。

果胶的胶凝强度的大小是果胶的重要质量标准之一。

影响胶凝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果胶的分子量及酯化度。

酯化度增大.胶凝强度增大,同时胶凝速度也加快。

理论上完全酯化的聚半乳糖醛酸的甲氧基含量是16.32%,这时酯化度为100%,但实际上能得到的甲氧基含量最高值是12%—14%。

一般规定甲氧基含量大于7%的为高甲氧基果胶,小于和等于7%的为低甲氧基果胶。

从天然原料中提取的果胶最高酯比度为75%,食品化工中常用高甲氧基果胶来制果冻、果酱和糖果等.以及在汁液类食品中作增稠剂、乳化剂等,更高酯化度的果胶可通过用甲醇甲氧基化来获得。

从柑橘类果皮中提取果胶的研究-(104-108号)

从柑橘类果皮中提取果胶的研究-(104-108号)

从柑橘类果皮中提取果胶的研究一、目的要求1、学习研究性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培养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技能、技术和能力;2、掌握天然产物提取方向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3、进一步了解果胶质的有关知识;4、通过实验研究,获得尽可能高的果胶提取率及较好质量的果胶产品。

二、实验原理果胶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主要分布于细胞壁之间的中胶层,尤其以果蔬中含量为多。

果胶为白色、浅黄色到黄色粉末,有非常好的特殊水果香味,五以为,五固定熔点和溶解度,不溶于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中。

粉末果胶的主要成分为多聚D-半乳糖醛酸,各醛酸单位间经α-1,4糖苷键联接,具体结构如图1:在植物体中,果胶一般以不溶于水的原果胶形式存在,不同的果蔬含果胶物质的量不同,山楂约为6.6%,柑橘约为0.7~1.5%,南瓜含量较多,约为7%~17%。

在果蔬中,尤其是在未成熟的水果和果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果胶,再进行脱色、沉淀、干燥即得商品果胶。

从柑橘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在食品工业中常用来制作果酱、果冻等食品。

现在常用的果胶提取方法有3种:酶提取法、离子交换法、微生物法。

其中,酸提取法包括酸提取法、乙醇沉淀法和酸提取盐沉淀法。

其主要过程为:将原料进行与处理后,用稀盐酸水解,水浴恒温并不断搅拌,然后过滤,将滤液在真空中浓缩,再用乙醇或铁铝盐进行沉淀,以析出果胶。

本实验讨论酸提取乙醇沉淀法生产果胶。

三、实验药品、仪器仪器:恒温水浴锅、真空干燥箱、布氏漏斗、抽滤瓶、玻棒、尼龙纱布、表面皿、精密pH试纸、烧杯、电子天平、小刀、真空泵。

药品及试剂:柑橘皮(新鲜)、95%乙醇、无水乙醇、0.2 mol/L盐酸溶液、6 mol/L氨水、0.5%~1%的活性炭、2%~4%的硅藻土。

四、操作步骤1、原料与处理(1)称取新鲜柑橘皮40 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烧杯中,加250 mL水,加热至90 ℃保温10min,使酶失活,防止果胶发生酶解;(2)用水冲洗后切成3~5 mm大小的颗粒,在250mL的烧杯中用50-60 ℃的热水漂洗,直至水漂洗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漂洗的目的主要是除去色素等,以影响果胶的色泽和质量)。

橘皮中果胶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橘皮中果胶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橘皮中果胶提取工艺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果胶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橘皮作为果胶的丰富来源,其提取工艺的研究对于实现果胶的工业化生产和提高橘皮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橘皮中果胶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包括提取方法、提取条件优化、提取效率提高等方面,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橘皮果胶提取工艺的研究中,各种提取方法如热水提取、酸提取、酶提取、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等被广泛应用。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提取条件的优化也是提高果胶提取效率的关键,包括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pH值等因素的调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新技术如超高压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也逐渐应用于橘皮果胶的提取中,为果胶提取工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橘皮果胶提取方法的比较、提取条件优化、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全面展示橘皮果胶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本文还将对橘皮果胶提取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橘皮果胶的提取方法橘皮果胶的提取是一个涉及多个步骤的复杂过程,主要包括预处理、果胶提取、纯化和干燥等步骤。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取方法也在持续改进和优化,以提高果胶的提取效率和纯度。

预处理是橘皮果胶提取的第一步,主要包括橘皮的清洗、干燥、粉碎等过程。

这个过程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橘皮中的杂质,同时使橘皮的组织结构变得松散,有利于后续的果胶提取。

接下来是果胶的提取步骤。

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热水提取法、酸提取法、酶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等。

热水提取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利用果胶在热水中的溶解性进行提取。

酸提取法则是在提取过程中加入酸,通过降低溶液的pH值来增加果胶的溶解度。

酶提取法则利用特定的酶来分解橘皮中的果胶,使其更容易被提取出来。

微波提取法则利用微波的热效应和穿透性,使橘皮中的果胶在短时间内被快速提取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蔬加工工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柑橘皮中果胶提取工艺研究学生姓名王文娇学号 202015031 专业班级园林工程系20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授课教师孙磊完成时间 2012-12-012012 年12月01日柑橘皮中提取果胶工艺条件研究食品科学与工程王文娇 201015031摘要:本文以干燥的柑橘皮粉末为原料,采用传统的酸水解法和正交试验法进行果胶提取的优化试验。

结果表明,影响果胶产率的强弱因素依次为C>A>D>B,提取果胶的最佳条件为:温度(A)85 ℃、料液比(B,g/g)1∶15、pH 值(C)1.0、提取时间(D)90 min,即最佳组合条件为A3B2C4D3,此时果胶的提取率达到最优化,果胶质量最好。

关键词:柑橘皮;果胶;工艺The Processing Study of the Pectin Extracted from the Citrus Peel Abstract:This paper make the dry powder of Citrus skin as raw material, using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acid solution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s to study the optimal design of the experiment of extraction of pect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thogonal extraction time, The impact of the strength of pectin yield factors were C>A>D>B, the best conditions for extraction of pectin is: temperature(C) 85 ℃, raw and liquid ratio(A) 1∶15, pH value (B)1.0, extraction time(D) 90 min, in other words,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condition is A3B2C4D3.Key words:Citrus peel;pectin;processing柑橘皮含果胶在1.5 %~3 %以上,提取后可用于制作果酱、果冻、果汁的增稠剂,化妆品的乳化剂,制药工业的油膏基,还可以降血糖、降血脂、降胆固醇[1-2]。

果胶(Pectin)是柑橘皮中一种重要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属于异性分支(heterogeneous branched)多糖[3],存在于初级细胞壁和细胞间质内,其分子中除主链的α-D-(1-4)-半乳糖醛酸基外,还包括20 %的中性多糖侧链:D-半乳糖、L-阿拉伯糖和L-鼠李糖。

本文对柑橘皮中提取果胶的影响条件及提取工艺进行初步优化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综合利用柑橘皮渣提供依据。

1 材料与器材1.1 原料柑橘:购于水果批发市场。

1.2 主要药品盐酸、95 %乙醇。

1.3 主要仪器与设备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XA-1 型粉碎机:江苏江堰市分析仪器厂;数显恒温水浴锅HH-A: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天平仪器厂;XZ-1 型旋片真空泵:上海真空泵厂、上海天达仪器有限公司;离心机:LD4-2:北京医用离心机厂;水循环真空泵抽虑机: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旋转蒸发器RE52CS: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2 提取方法2.1 工艺流程2.1.1 柑橘皮的加工柑橘→选果→去皮→水洗→干燥→粉碎过筛→装瓶备用2.1.2 提取工艺流程盐酸水解液 95 %乙醇↓↓柑橘皮粉末→水解→过滤→真空浓缩→沉淀→离心分离→真空干燥→粉碎→果胶2.2 试验材料处理2.2.1 水解液的制备将浓度为37 %的盐酸分别稀释成pH 值为3.0、2.0、1.5、1.0 的同浓度稀盐酸溶液,放入试剂瓶中,盖好瓶盖,以待备用。

2.2.2 原料的预处理将购得的新鲜柑橘洗净,去皮,所得到的柑橘皮放到沸水中煮5 min~10 min,除去果胶酶;然后将柑橘皮在流水中漂洗,可除去可溶性糖、有机酸、色素及苦味物质。

挤干水后放入烘箱中以60 ℃干燥至恒重,用干样粉碎机粉碎至可通过3 mm 的筛子,即得粗品柑橘皮粉末以备用。

2.2.3 柑橘皮果胶提取方法1)称量:取一只干燥洁净的烧杯放置在电子天平上,添加一定量的柑橘皮粉末,记下质量。

2)水解:在烧杯中添加蒸馏水,在电热恒温水浴锅里加热水解柑橘皮,加热时,间断地搅拌。

3)过滤:用已干燥的纱布叠置2 层用水循环真空泵抽虑收集滤液,滤渣用蒸馏水洗涤,直到水不黏稠为止,合并滤液后得到果胶提取液。

4)浓缩:将所得滤液放入真空浓缩仪中浓缩,浓缩温度为60 ℃,浓缩比为4∶1,迅速冷却。

5)沉淀:以多股线状注入95 %乙醇至浓缩液中,用波美计测量其乙醇的浓度,使乙醇浓度达到50 %。

将所得乙醇和果胶溶液的混合物静置4 h~8 h,得到果胶沉淀。

6)离心:将所得到的乙醇和果胶沉淀混合物用离心机离心,离心时间约为45 min。

7)干燥:将所得到的果胶在烘箱内60 ℃下干燥4 h~6 h,再置于真空干燥箱50 ℃条件下干燥约24 h,即得果胶粉末。

2.2.4 柑橘皮果胶得率计算方法果胶得率为提取果胶的质量占供提取柑橘皮粉末质量的百分率。

2.3 对果胶得率影响的因素研究2.3.1 料液比对果胶得率的影响称取柑橘皮粉末若干,分别加入不同料液比(g/g)在pH=2.0 的盐酸溶液,于85 ℃下加热搅拌60 min,最后用95 %的酒精洗涤。

2.3.2 提取温度对果胶得率的影响称取柑橘皮粉末若干,加入料液比(g/g)为1∶15 的水解液,在不同温度55、70、85、95 ℃下,浸提60 min,并用95 %酒精进行洗涤。

2.3.3 提取时间对果胶得率的影响称取柑橘皮粉末若干,加入料液比为1∶15 的水解液,分别在不同的浸提时间(30、60、90、120 min)下进行试验。

2.3.4 提取液pH 值对果胶得率的影响改变盐酸溶液的pH 值,使其分别为1.0、1.5、2.0、3.0,在90 ℃下,水浴加热90 min,过滤后用95 %的酒精洗涤。

2.4 柑橘皮果胶提取的条件优化试验试验采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组合设计,见表1。

表 1 影响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的因素与水平Table 1 The factors and levels of pectin extracted from citrus peel水平 A 温度/℃B 料液比/(g/g)C pHD 时间/min1 2 3 4 557085901∶101∶151∶201∶253.02.01.51.03060901203 结果与分析3.1 单因素对果胶得率影响3.1.1 料液比对果胶得率的影响加入不同料液比(g/g) 水解液,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浸提60 min,研究不同的料液比(g/g)对果胶得率的影响,见表2。

表 2 料液比对果胶得率的影响Table 2 The effecting of raw and liquid ratio on pectin yield料液比/(g/g) 果胶提取量/g 果胶得率/%1∶10 1∶15 1∶20 1∶25 0.1750.3830.2540.1833.616.835.063.97由表2 可知,开始时,果胶的得率随着盐酸体积的增加而上升,在1∶15 时达到最高,随后下降。

这说明料液比为1∶15 最佳,比例过小或过大均会影响果胶的产量。

3.1.2 提取温度对果胶得率的影响在不同温度55、70、85、95 ℃下,浸提60 min,并用95 %酒精进行洗涤,不同浸提温度对果胶得率有不同的影响,见表3。

Table 3 The effecting of temperature on pectin yield提取温度/℃果胶提取量/g 果胶得率/%55 70 85 95 0.1630.2340.4450.2163.034.279.444.23由表3 可知,与55℃条件相比,70 ℃下果胶得率增长了许多,温度在70 ℃~85 ℃,果胶得率迅速上升,由表 3 可知,与 55℃条件相比,70 ℃下果胶得率增长了许多,温度在 70 ℃~85 ℃,果胶得率迅速上升,在 85 ℃~95 ℃,果胶得率迅速下降。

浸提温度低,果胶质水化溶出不完全,浸提温度过高不利于试验操作,而且还可能会使果胶降解,影响果胶产量,故浸提温度以85 ℃为最佳。

3.1.3 提取时间对果胶得率的影响在不同的浸提时间(30、60、90、120 min)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研究浸提的时间对果胶得率影响见表 4。

表 4 提取时间对果胶得率的影响Table 4 The effecting of time on pectin yield提取时间/min 果胶提取量/g果胶得率/%30 60 90 120 0.2530.2740.3810.2665.165.466.575.37由表 4 可知,在 90 min 以内果胶提取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但在 90 min 以后,提取率反而下降。

这说明浸提时间以 90 min 为最佳,浸提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果胶产量。

3.1.4 提取液 pH 值对果胶得率的影响在 pH 分别为 1.0、1.5、2.0、3.0,90 ℃下,水浴加热 90 min,过滤后用95 %的酒精洗涤,研究不同的 pH 值条件下,果胶的得率变化见表 5。

表 5 pH 值对果胶得率的影响Table 5The effecting of pH value on pectin yieldpH 值果胶提取量/g 果胶得率/%1.01.52.03.0 0.2640.3470.2460.3335.636.164.744.61由表 5 可知,在 pH<1.5 时,果胶的得率随 pH 值的升高而升高,在 pH>1.5 时,果胶的得率随 pH 值的升高而降低。

这可能是由于水解过于强烈,果胶易水解成果胶酸,会降低果胶的胶凝度,从而导致果胶提取量下降。

酸度过小,果胶不稳定,会使部分果胶脱酯裂解,易水解成果胶酸[14],从而影响果胶产量,所以浸提酸度以 1.5 较为合适。

3.2 果胶最佳提取工艺的优化用极差分析方法可知 C 的极差最大, 然后依次为A、D、B。

极差越大,说明该因素水平变动时总指标变化越大,也就是该因素对综合指标的影响越大。

因此得出影响果胶产率的强弱因素依次为 C>A>D>B,即 pH> 温度>提取时间>水料比,见表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