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教案
2.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韵律、修辞手法,学会品味诗词意境,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独立创作诗词,展现个性,培养审美创造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掌握诗词的格律、韵脚、对仗等基本知识,理解诗歌手法及表达技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格律、韵脚、对仗等。这些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欣赏诗词的关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将分析《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望》这三首诗。这些案例展示了古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表达,以及他们如何运用诗词来记录自己的感受。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展示。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学会欣赏古人的智慧,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诗词鉴赏中表现积极,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为了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我将在下次教学中增加实验操作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诗词鉴赏方法。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增强自信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基本格律和意境创造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词的用词和构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及练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及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课外古诗词”,旨在引导学生领略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培养他们热爱古典文学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七个古诗词,分别是《春晓》、《夜书所见》、《竹石》、《石灰吟》、《泊船瓜洲》、《游园不值》和《己亥杂诗》。
这些诗词类型各异,有写景、咏物、抒情等,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一些古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辨别诗词的类型,理解诗词大意。
但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仍需提高,对诗词中的意境、情感和手法等方面的理解尚有不足。
此外,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有待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七个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的情感,领略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七个古诗词,理解诗词大意,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对古诗词中的意境、情感和手法等方面的深入理解,提高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对比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诗词的类型、特点和表达手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七个古诗词的课件,展示诗词的原文、译文和图片等。
2.参考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古诗词鉴赏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拓展学习。
3.录音设备:用于播放古诗词的朗读录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七个古诗词的题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另外,我也注意到学生们在课外阅读古诗词方面做得不够。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阅读任务,并定期检查他们的阅读笔记,以此激发他们在课外主动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课外古诗词诵读》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诵读、分析、讨论等环节,他们能够逐渐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古诗词的韵律美,虽然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把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关注这部分学生,采用更为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如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期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收获满满。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与同事们多交流,吸取他们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课外古诗词诵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被一首诗或一句话深深打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词的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诵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复习教案繁华初级中学王汝霞一.复习目标:复习目标:1.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的意境。
3. 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你喜欢的诗词句。
二.资料链接:1.作者介绍: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
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
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
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
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
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世称“王右丞”。
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2.诗歌鉴赏中考要求:①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 诗歌分类: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叙事诗写景诗等。
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三.复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孔子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兴”指诗歌能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
“观”指诗歌可使人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
“群”指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思想交流,相互感染,从而保持社会群体的和谐。
“怨”指诗歌可以对不良政治的种种表现表示出否定性的情感态度。
)“不学诗,无以言。
”会吟诗、会品诗、会做诗,是人的一个重要的人文素养,它可以滋润、提高和升华人的精神气质,使人变得高雅脱俗,因而说的话就不庸俗、不卑劣、不低级趣味。
有宋代诗人卢梅坡《雪梅》诗为证: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这篇课文选取了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旨在让学生通过诵读这些诗词,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一些古代诗词有所接触,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些诗词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层次,难以深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此外,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哲理,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代诗词,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古代诗词,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古代文化的价值,培养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代诗词。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哲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哲理。
2.比较法:教师通过比较不同的古代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3.实践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写作,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包括古代诗词的文本、注释和翻译。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古代诗词的名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所学的古代诗词,让学生初步感知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意境。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哲理。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3篇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3篇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4.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对诗歌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读诗的情趣。
6.借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直抒胸臆的构思,理解《未选择的路》一诗中的象征手法,逐步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反复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联系自身实际,深刻体会两首诗的思想意义。
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同步提高。
比较鉴赏法。
尊重学生鉴赏主体地位,以个人欣赏体验为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并说明理由,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味诗人因选择人生之路的慎重与无奈而引发的感慨,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瞬(shùn)息伫(zhù)立荒草萋萋(qī)幽寂(yōu jì)延绵(yán mián)解释词语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延续不断。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忧郁愁闷。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二、赏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创设情景,激趣引读。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如何面对人生的。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复习课教学设计课前热身——以诗会友出示诗人名字:陈子昂、杜甫、王安石、陆游、龚自珍。
同学们能背出这些诗人的作品吗?请任意挑一位诗人背一首他的作品。
一、导入新课这些文人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英阶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叫做“士”,古代士大夫精神认为,士人应当“弘毅”,任重道远,应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士大夫精神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
他们的精神品格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通过他们诗歌来探求士人们的精神。
二、出示目标1、演说品析,字斟句酌,理解内容。
2、了解背景,比较分析,体会情感。
三、授课过程(一)微信朋友圈互动假如你和课本的五位诗人是微信好友,现在诗人要任选一句或一联诗,配上一幅合适的图片发朋友圈。
作者会选择哪一句或哪一联呢?你会怎样回复呢?同桌两人一人模拟诗人发圈,一人作为好友回复。
示例:发圈:文字:丰年留客足鸡豚配图:酒菜满桌、宴席热闹、村民热情招待作者回复1:务观兄家乡的百姓真是热情啊,鸡肉、猪肉、腊酒……我也好想去尝尝!回复2:放翁先生这一“足”字道出了家乡百姓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真乃一字之师啊!回复3:……通过合作学习品析诗歌字词句,理解诗歌内容,初步了解诗歌情感。
(二)微信“搜搜”知其人跟着朋友圈的互动,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风景,体会到了不同的情感。
任何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当它和作者的生平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发现更多。
你知道此时的诗人处在一种怎样的境遇之中吗?用微信“搜一搜”功能,了解诗人境遇,再说一说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呢?1、陈子昂胸怀大志, 24岁便中了进士, 后任右拾遗。
他多次上书批评朝政。
他的忠言不但不被采纳,甚至遭受打击。
武则天延载元年,被诬为“逆党”而下*狱。
出狱时为表明自己为国效力的决心,随建安王武攸宜出。
谁知武攸宜无才无能,且刚愎自用,不听忠言,致前锋大败,更将陈子昂降为军曹。
陈子昂处此境遇下,写了《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七首》。
七下古诗复习电子教案
花幽香浮动。
第3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积累诗句】
(1)秋“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秋“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4)秋“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酒”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能消愁,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能使人心旷神怡,李白说:“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酒能增进友谊,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根据“松竹梅风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写出至少4句相关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春光二月迎新绿,四季常青不老松。”;“潇洒自然成族居,心中有节不全虚。”;“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第1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指导】
请同学们背诵七下古诗,准确、熟练记住题目、作者、全诗内容。
时间:10分钟。
第2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开放性默写】
依据提示填空。(1)诗有形。那是“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
_________”的轻烟淡月;那是“,浅草才能没
马蹄。”的花态草情。
(2)诗有味。“梅须逊雪三分白,。”雪中
【复习建议】
一是背熟,背正确。二是理解记忆。三是正确书写。
背诵是基础理解是核心
书写是关键
全册古诗——《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古诗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分类复习、比较复习、迁移复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古诗文,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古诗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包括绝句、律诗、词、曲等,重点复习各诗体的特点及常见诗人的作品。
2. 古代散文:包括叙事、议论、抒情等,重点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句式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3. 古典名著: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古典名著,提高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文的基本知识点,如诗体、修辞手法、语法句式等。
2. 教学难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对名著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分类复习法,将古诗文按诗体、题材等进行分类,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点。
2. 比较复习法,将相似的古诗文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迁移复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过程:第1-2课时:复习古代诗歌,包括绝句、律诗、词、曲等。
第3-4课时:复习古代散文,包括叙事、议论、抒情等。
第5-6课时:复习古典名著,提高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7-8课时:进行古诗文阅读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第9-10课时:进行古诗文知识测试,检查复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古诗文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的特点和内涵。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复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课外古诗词的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古诗词,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教学内容1. 诗词选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取适合的古诗词进行诵读。
如《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诗词解析:对每首诗词的作者、背景、意境等进行简要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所选古诗词。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
2. 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朗读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词解析:对每首诗词的作者、背景、意境等进行简要介绍。
3. 朗读训练: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5. 展示环节: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展示,其他组成员评价。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背诵所学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水平、讨论表现等。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诗词的情况,以及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4. 期末考试评价:设置有关古诗词的题目,测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表演能力。
2. 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古诗词,扩大阅读面,提高文学素养。
八、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3.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复习课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复习课教学设计居丁初级中学莫能武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能够背诵和默写《木兰诗》和《伤仲永》。
2、能够翻译一些重点语句。
3、能背诵一两首课外古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背诵和默写《木兰诗》和《伤仲永》。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1)、请同学们自读《木兰诗》和《伤仲永》。
(2)、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的诗句是:2、《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3、《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4、《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5、《木兰诗》中的,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3)、重点句子翻译。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文: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译文:(4)、自由朗读《木兰诗》和《伤仲永》(5)、自荐背诵和默写《木兰诗》和《伤仲永》(6)、比一比:看看哪一位同学能背诵出一两首课外古诗?(7)、作业:看看谁默写的古诗多。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复习课教学设计居丁初级中学莫能武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能够背诵和默写《木兰诗》和《伤仲永》。
2、能够翻译一些重点语句。
3、能背诵一两首课外古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背诵和默写《木兰诗》和《伤仲永》。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1)、请同学们自读《木兰诗》和《伤仲永》。
(2)、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的诗句是:2、《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3、《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4、《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5、《木兰诗》中的,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
(3)作者情感的体会: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古人的情感表达,教师可通过讲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在分析杜甫《春望》时,介绍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2)诗词意境的理解:以王维《鸟鸣涧》为例,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象,把握作者表达的意境美。
(3)作者情感的把握:通过分析李白《庐山谣》中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体会作者豪放的情感表达。
(4)朗读技巧的掌握: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词,注重声调、节奏、语气等方面的表达。
2.教学难点
(1)古诗词的韵律: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古诗词的平仄、韵脚有一定难度,教师需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详细讲解,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韵脚运用。
4.情感教育的融入: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诗词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加强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2.课堂互动的把握: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分组讨论、朗读体验等。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
3.教学难点的突破:在讲解古诗词的格律、意境等难点时,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但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这部分内容仍然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细致地讲解,并设计更多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七下古诗课外阅读教案设计
七下古诗课外阅读教案设计教案标题:七下古诗课外阅读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阅读并欣赏一些经典的古代诗歌作品。
3. 进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课本《语文七年级下册》2. 课外古诗选集3. 多媒体设备4. 纸笔和其他写作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古代诗歌的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与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思考古诗对我们的影响。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2. 解释古代诗歌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分享一些古代诗人的名言警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三、阅读欣赏(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一首古代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读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展示个人的朗读技巧。
四、创作活动(20分钟)1. 学生自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模仿创作。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提供写作指导和范例。
3. 学生进行个人创作,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可以选择朗读、演讲或展示图片等形式。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对方的作品,鼓励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更多的古代诗歌进行阅读和欣赏。
2. 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3.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写作比赛,提升自己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古诗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初中阶段所学的古诗文知识点,包括诗歌、散文、辞赋等形式。
2. 重点篇目:如《出师表》、《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
3. 重点知识点:如诗文的背景、作者生平、文学价值、修辞手法等。
三、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回顾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诗文的体裁、韵律、意象等。
2. 第二课时: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首古诗文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诗文的背景、作者生平、文学价值等。
3. 第三课时:个人自学,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首或几首古诗文进行复习,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4. 第四课时:课堂交流,学生分享自学成果,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自学能力:评估学生在个人自学过程中的表现,如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深入分析诗文等。
3. 学生理解能力:通过课堂交流和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古诗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古诗文教材: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材,包括课文和注释。
2. 参考资料:相关古诗文的研究资料、解析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古诗文的知识点和背景资料。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文案例,通过深入分析,使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问题引导: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实践操作: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与导入:通过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七年级下册古诗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诗词背默2、名句赏析及方法3、文学素养培养二、教学过程一、《观刈麦》p238 叙事诗1、本诗描写农民,并见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本篇的主要特点是与融为一体。
2、从领全诗的一句诗是。
描写刈麦场面的诗句是、、、这几句不仅展示了农民辛苦劳动的场面,而且更深入到他们内心进行刻画,写事与写心理完美统一。
3、、两句不仅展示了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而且写出了人们矛盾的心理。
、直接表现了农民的苦难生活,而、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深深的自责之情。
(主旨句)4、本诗的语言特点是。
二、《破阵子》p2411、这首词是辛弃疾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诗中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
2、叙述战场上三件事的句子是、通过视觉和的句子是、。
3、沙场秋点兵的“秋”字,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又为战士出征增添了的气氛。
4、词中两个字告诉我们,以下描写的战争场面,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表达词人要建功立业、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5、词中点题的句子是,表现了作者的抑郁、悲愤之情。
6、题目中的“壮词”意思是。
7、划分节奏并翻译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翻译:8、诗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9、古诗词中描写军旅生活的句子很多,如《木兰诗》中的、,辛弃疾《破阵子》中的、。
10、“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营造了一种,的氛围。
三、《使至塞上》p260 边塞诗1、全是三层意思、、与题目紧紧相扣。
2、本篇与相结合。
但重点笔墨在于。
以、为背景,以、、、、为空间实体,组成一幅图。
意境气象博大。
3、诗中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
气势雄伟的千古名句是,。
赏析:与《渔家傲.秋思》中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
4、从内容看,本诗属于诗。
诗中表明边塞局势紧张的是、。
5、本诗作者,苏轼曾说本诗的特点是、色彩鲜明、意境恬淡。
6、本诗既叙事又写景。
在叙事与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教学设计(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教学设计(内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选入了六首古诗词,分别是《春晓》、《宿建德江》、《登鹳雀楼》、《乌衣巷》、《竹里馆》和《鹿柴》。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古诗词的深度理解和鉴赏能力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这六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这六首古诗词,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六首古诗词,学生能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这六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诗词的意义、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2.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鉴赏法: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形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六首古诗词的课件,包括诗词的原文、注释、译文、图片等。
2.教材:准备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材。
3.参考资料:准备一些关于这六首古诗词的参考资料,包括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这六首古诗词的原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词的内容。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3篇(二)教案标题:探究外国诗二首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外国诗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了解外国诗歌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3. 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掌握外国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朗读技巧。
2. 能够理解外国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复习教案繁华初级中学王汝霞一.复习目标:复习目标:1.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的意境。
3. 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你喜欢的诗词句。
二.资料链接:1.作者介绍: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
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
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
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
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
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世称“王右丞”。
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2.诗歌鉴赏中考要求:①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 诗歌分类: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叙事诗写景诗等。
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三.复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孔子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兴”指诗歌能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
“观”指诗歌可使人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
“群”指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思想交流,相互感染,从而保持社会群体的和谐。
“怨”指诗歌可以对不良政治的种种表现表示出否定性的情感态度。
)“不学诗,无以言。
”会吟诗、会品诗、会做诗,是人的一个重要的人文素养,它可以滋润、提高和升华人的精神气质,使人变得高雅脱俗,因而说的话就不庸俗、不卑劣、不低级趣味。
有宋代诗人卢梅坡《雪梅》诗为证: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共同领略我中华诗词之魅力。
(二)自主复习:1.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背诵十首诗词。
温馨提示:记准题目、作者,背诵全诗的同时加强名句记忆与理解;能够准确、熟练默写。
2.尝试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你喜欢的诗词句。
方法导航: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五种题型及解析A.品味炼字类[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叠词等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B.名句赏析类[题目形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C.主旨情感类[题目形式](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
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D.想象描述类[题目形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E.表达技巧类[题目形式](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就个人的诗词赏析进行交流,探究。
温馨提示:(1)交流得意之见解。
(2)探究个人赏析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3)将小组探究中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向相邻小组请教。
仍然解决不了的组长记下,班内交流。
得意之见解:生成问题:四.精讲点拨,构建知识网络:温馨提示: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至少展示一个得意之作,提出问题,自己小组解答,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或反驳;每个小组至少生成一个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可心回答。
教师准备:《山中杂诗》:1. 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窥”字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林之青葱茂密,表现诗人山中住所的清幽。
2. 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遥远的山边飘来袅袅烟霭,茂密的竹林缝隙里看到了金色落日。
自由的鸟儿轻捷地飞向屋檐,洁白的云儿似乎从窗里飘出。
3. 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远近结合,“山际”在远方,“竹中”在近处,这让诗的画面有了层次感,立体感;而“来烟”与“落日”,又使静静的“山际”“竹中”平添了生气。
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静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竹里馆》: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诗歌以动衬静,写出月夜竹林之幽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月来相照,映衬出自己清幽的心境。
全诗借景抒情,表现诗人宁静、淡泊之心境。
诗歌语言自然中见至味,平淡中见高韵。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之下,与竹林、明月本身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幽然相会,我与物会,情与景合,月夜幽林,空明澄净,人,尘虑皆空,安闲自得。
可谓妙手天成,匠心独运。
《峨眉山月歌》:语言浅近,意境清朗秀美。
1. 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入”和“流”两个动词,形象写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连用五个地域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构思精巧,自然流畅,被前人称为“千秋绝调。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春夜洛城闻笛》: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你喜欢哪些词语,请作赏析。
“暗”,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满”,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突出笛声带给诗人心灵的震撼。
《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这两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既表现了诗人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两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诗人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
”(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构建知识树:五.达标检测:(一)根据理解填写诗句:1.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
2. 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富有情趣的两句是,。
3.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4.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5.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6.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7.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8.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二)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对的打“”,错误的打“×”(14分)1.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吴均的《山中杂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其中最有趣的诗句“云从窗里出”说的是云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王维的诗《竹里馆》是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全诗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峨眉山月歌》是杜甫的作品,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分别为峨眉、平姜、清溪、三峡和渝州,构思精巧,不着痕迹。
()4.《春夜洛城闻笛》是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引起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而作。
()5.《逢入京使》是诗人赴安西途中所作,全诗率兴而成,用语自然本色,韵味淳厚隽永。
()(三)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方法1.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与你共勉:与你共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同学们,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灿若星河,让我们钻进诗海里遨游吧。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让我们把中华民族的诗歌文化发扬光大,也做一个高雅脱俗的诗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