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一_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精选-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三_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精选-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三_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三(一)国学片段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

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我是小助手阴:暗中、暗地里。

善路:向善的道路。

恶根:恶,罪恶、不良行为,与“善”相对。

恶根指过失的根源。

机缄:指推动事物运动的造化力量。

抑:压抑。

伸:指舒展。

播弄:玩弄、摆布,含有颠倒是非、胡作非为的意思。

我是小翻译做了坏事怕别人知道的人,虽然是作恶,但还留有通往善良的路径;做了好事却急于想宣扬的人,他做善事的同时就已种下了恶根。

上天的奥秘变幻莫测,有时让人先陷入困境然后再进入顺境,有时又让人先得意而后失意,不论是处于何种境地,都是上天有意在捉弄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谓英雄豪杰。

因此,一个真正的君子,如果能够坚忍地度过外来的困厄和挫折,平安之时不忘危难,那么就连上天也没有办法对他施加任何的伎俩了。

考考你的智慧1.第二段话中的“机缄”,其中“缄”的读音。

2.段2中可以看出,君子的作为是:。

3.结合选文,谈一谈你对善与恶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田忌赛马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比赛的时候,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

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一些,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有一次,田忌又失败了,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

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五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五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朗诵五〔一〕国学片段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交。

好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恐遭媒孽之祸。

我是小助手阻:阻拦。

独见:独到的见解。

快:满意如意、快乐、痛快。

急:急迫。

谗、谮:说坏话诬告别人。

媒孽:拖故诬告人而酿成其罪。

我是小翻译不能够因为大多数人的猜疑而影响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固执己见而不遵照别人的忠实良言,不要因为沉迷小的私欲而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要借公众的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好人不能够急着和他亲近,也不应该早先就去赞美他的美德,为的是防范受到奸邪小人的诽谤和中伤;要想摆脱歹人,不要早先揭发他的恶行,省得碰到报复和诬告。

考考你的智慧1.“毋私小惠而伤大体〞一句包括的成语是:。

2.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一句告诉我们对待别人的意见应该。

3.第二段告诉我们对待好人和对待恶人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弘扬传统文化伯乐荐贤战国时期,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龄大了 !相马的活就不在劳驾您了,你看在您的后辈和弟子之中有谁能够派去追求天下的好马 ?〞伯乐答道:“一般的好第 1 页马可经过形体状貌鉴别,天下特出的好马,忧如假设有假设无,又忧如假设隐假设现。

像那种好马跑起路来不但特其余快,而且不会有尘埃飞扬,也不会马蹄的足迹。

我的儿子和门徒们都是才能一般的人,只好够教会他们鉴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他们鉴别天下特出的千里马。

有一个曾和我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名叫九方皋,这个人他对于马的鉴别本领不在我之下,您能够召见他,让他去完成使命,必然不负所望。

〞秦穆听了伯乐胡介绍,就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出门找马,三个月后九方皋返回,向秦穆公报告说:“在沙丘地带,已经获取了一匹好马。

〞穆公问:“什么样的马?〞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母马。

〞秦穆公甚是快乐,随即派人前去牵来,一看心中不由发呆,原来倒是一匹黑色公马。

秦穆公十分不快乐,便呼喊伯乐前来说:“糟糕,您给我介绍的找马人 !毛色公母都认不得,又怎样知道什么马 ?〞伯乐长长地痛惜道:“哎!他竟然到达了这种地步吗 ?看来他相马的本领比我强千万倍还不仅啊 !〞秦穆公不理解,看了看伯乐,伯乐说道:“像九方皋所观察的,是天地间的巧妙,他获取了那马的精微,却放弃了它的粗糙,观察其内部而忘记其表象,看见了他所应该看见的地方,而没有看见他不用看见的地方,观察了他所应该观察的地方,抛弃了他所不用观察的地方。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二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二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二(一)国学片段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

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

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我是小助手好色:美景。

时和:天气和顺。

啭:鸟的叫声。

头角:比喻才华出众,即“崭露头角”。

兢业:即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尽心尽力的意思。

潇洒:形容行劝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敛束:收敛约束。

秋杀:与春生相对,气象凛冽、毫无生机。

我是小翻译春天来临的时候,天气和顺,花草树木争奇斗艳,为大地铺上一层美丽的景色,连鸟儿也发出婉转动听的鸣叫。

一个读书人如果能通过努力侥幸出人头地,又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却不思考为后世写下不朽的篇章,为世间多做几件善事,那么他即使能活到百岁,也如同没有在世上活过一天一样。

做学问的人要抱有专心治学的心思,行为谨慎勤于事业,还要有大度洒脱不受拘束的情怀,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趣味。

如果一味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过着极端清苦拘束的生活,那么这样的人生就只像秋天一样充满肃杀凄凉之感,而缺乏春天般万木争发的勃勃生机,如何去滋育万物成长呢?考考你的智慧1.“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是()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2.士君子应该,。

3.读过选文第二段,你觉得我们的学习应该是怎样的呢?弘扬传统文化王冕学画古代有一位著名的画家王冕,幼年家境贫寒,很小就放弃读书,靠给地主放牛帮父母减轻负担。

不能到私塾读书的王冕非常喜欢画画,但是家里没有钱供他买画笔和颜料,他只能用木棍在沙地上面画,但但画的特别认真。

有一天下午下过雨,王冕在湖边放牛,微微的湖风吹动碧绿的荷叶,又将清清的荷花香吹遍四野,荷叶上面晶莹的水珠在傍晚阳光的照耀下泛出七彩耀眼光芒,牛儿在湖边吃草的时候,王冕就蹲在一边用木棍画画,巧妙的笔法将眼前的景象画的栩栩如生,他愈加欢喜。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二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二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二(一)国学片段韩柳欧苏,固文人之最著;起翦颇牧,乃武将之多奇。

范仲淹胸中具数万甲兵,楚项羽江东有八千子弟。

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

姜太公有《六韬》,黄石公有《三略》。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毛遂讥众、碌碌无奇。

我是小助手韩柳欧苏:唐代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苏轼。

起翦颇牧:指秦国大将白起、王翦,赵国大将廉颇、李牧。

范仲淹:北宋时任延州知州防御西夏,治军严整,西夏人谓其:“胸中有百万甲兵”。

项羽:于秦末年起兵,率江东八千子弟渡江作战。

孙膑:战国时齐国军事家,著《孙膑兵法》。

吴起:战国时魏国军事家,善于带兵,著有《吴子兵法》。

穰苴(ráng jū):田穰苴(生卒不详),又称司马田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战国时齐国军事家,著有《司马法》。

尉缭:战国是魏国军事家,著有《尉缭子》。

六韬:兵书,有文、武、龙、虎、豹、犬五部分。

相传为姜太公所著。

三略:兵书,相传亦为姜尚所著,汉代黄石公加以完善,传与张良。

我是小翻译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是文人中最著名的人;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是武将中的多奇智的人。

范仲淹能文能武,胸中有数万甲兵;项羽渡江作战时,带过来八千江东子弟。

孙膑和吴起,用兵的谋略值得人们夸赞;穰苴和尉缭,用兵的计谋敌人难以猜测。

姜太公曾经写过《六韬》,黄石公曾经写过《三略》。

韩信领兵打仗,兵越多越好,没有限制;毛遂助平原君说服楚王后,讽刺同去的其他人碌碌无奇。

考考你的智慧1.解释下面字的意思。

著:奇:三略:2.“范仲淹胸中具数万甲兵”中的“数万甲兵”是概数还是实数?这个数目是为了表现什么?3.“韩柳欧苏”指的是谁?他们分别是什么朝代的诗人?你能写出一首代表作的名字吗?弘扬传统文化毛遂自荐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

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

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

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四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四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四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国学片段“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我是小助手气象:气度、气质。

疏狂:狂放不羁的风貌。

缜密:周全、细致。

琐屑:烦杂、烦琐。

偏枯:偏于一方面,照顾不均,失去平衡。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二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二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二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国学片段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韩柳欧苏,固文人之最著;起翦颇牧,乃武将之多奇。

范仲淹胸中具数万甲兵,楚项羽江东有八千子弟。

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

姜太公有《六韬》,黄石公有《三略》。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毛遂讥众、碌碌无奇。

我是小助手韩柳欧苏:唐代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苏轼。

起翦颇牧:指秦国大将白起、王翦,赵国大将廉颇、李牧。

范仲淹:北宋时任延州知州防御西夏,治军严整,西夏人谓其:“胸中有百万甲兵”。

国学经典诵读PPT课件(2024)

国学经典诵读PPT课件(2024)
通过举办诵读比赛、讲座、 展览等文化活动,推广国学 经典,提高公众对国学经典 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创新传播方式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如网络 、电视、广播等,创新国学 经典的传播方式,让更多人 接触和了解国学经典。
加强研究阐发
加强对国学经典的研究和阐 发,挖掘其深层内涵和时代 价值,为国学经典的传承与 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2024/1/29
21
国学经典中的养生之道与现代健康观念
天人合一
国学经典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遵循自然规律进行养生,这 与现代健康观念中的生态平衡、
自然疗法等理念相契合。
饮食有节
国学经典提倡饮食有节、起居有 序,这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与现代健康观念中的合理饮食、
规律作息等建议相符合。
动静结合
05
国学经典与现代生活
19
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与现代社会
仁爱之心
国学经典强调仁爱、宽容和互助 ,这些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 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社会和
谐与人际关系的改善。
礼制规范
国学经典提倡礼仪、尊重和谦让, 这些行为准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 提高个人修养具有积极作用。
中庸之道
国学经典中的中庸思想强调平衡、 调和,对于现代社会中处理复杂问 题、缓解社会矛盾具有启示作用。
通过书籍、文献等文本形式,将国学经典 保存并流传下来。
教育传承
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途径,将国学 经典融入教育体系,实现对后代的传承。
2024/1/29
24
国学经典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发展
2024/1/29
思想道德建设
01
国学经典中的思想道德观念对现代社会仍有重要价值,可用于
指导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八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八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八_人教新课标(一)国学经典再现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是小助手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者:代词,……的人。

好(hào):喜欢,爱好。

乐(lè):以……为乐趣。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肱(gōng):胳膊。

于:对,对于。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我是小翻译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考考你的智慧1.找出文中的两个多音字。

2.从第一句话说明要想办好一件事情,应该。

3.从第三句话说明我们要善于。

4.孔子看待富贵的态度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弘扬传统文化陆游诫子1202年,陆游之子子龙到吉州任司理参军。

吉州在赣西南,靠近井冈山地处偏僻。

当时,曾任任书监的杨万里和益国公周必大当时都告老住在吉州,他们都是陆游的老友。

陆子龙赴任前,希望父亲给杨万里和周必大修书--封,请们对自己多加照顾。

舐犊之情,人皆有之,陆游也不例外。

他希望儿子仕途顺利,又不愿意儿子依靠私人关系向上爬,便冷静地写了一首二百六十字的五言长诗,作为给儿子的临别赠言。

诗中写道:"益公名位重,凛若乔岳峙","得见已足荣,切勿有所启";"又若杨诚斋,清介世莫比","汝但问起居,余事莫挂齿"。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五(一)国学片段冠称元服,衣曰身章。

曰弁曰冔曰冕,皆冠之号;曰履曰舄曰屣,悉鞋之名。

上公命服有九锡,士人初冠有三加。

簪缨缙绅,仕宦之称;章甫缝掖,儒者之服。

布衣即白丁之谓,青衿乃生员之称。

我是小助手冠称元服:冠为帽子,戴在头上,头为元首,所以冠就为元服。

身章:身体的象征和标志。

《左传·闽公二年》:“衣,身之章也。

”弁:古时的一种官帽,通常配礼服用。

赤黑色布做的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

后泛指帽子。

冔[xú]:殷代的冠名。

冕: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

履:本义为行走,后用来指鞋子。

舃:古时最尊贵的鞋,多为帝王大臣穿。

屣:一般的鞋子。

上公:周代官爵分为九个等级,称九命,三公(太师、太傅、太保)的等级是八命,被加封为诸侯时,加一命,称为上公。

九锡:君王赐的九种物品。

三加:士人行冠礼先行戴缁布冠,再戴皮弁,最后戴爵弁,称为三加。

簪: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

缨:系在脖子上的帽带。

缙绅:同“搢绅”。

章甫缝掖:孔子穿戴过章甫冠和缝掖衣,因此用章甫缝掖来指代儒生。

章甫,古代冠名。

缝掖,一种衣服。

我是小翻译冠是戴在头上的服饰,称为元服;衣是穿在身上的文采,称为身章。

冕、弁都是帽子的名称;舃、履都是鞋子的名称。

士人成年行冠礼,要换三次帽子,称为三加。

上公的命服有九等,皆君主所赐叫做九锡。

簪缨、缙绅都是仕宦享有的荣光。

章甫、缝掖皆为读书人所穿的衣服。

布衣就是白丁、平民的称呼;青衿乃是生员、秀才的名称。

考考你的智慧1.给下面的字分别注上读音并选择正确的解释。

(1)弹冠()相庆A.超出众人,居第一位B.帽子(2)冠()军A.超出众人,居第一位B.帽子2.短文中表示是鞋子的词有几个?分别是什么?3.“布衣”和“青衿”分别指的是什么人?弘扬传统文化汉服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一
(一)
国学片段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我是小助手
势利:指权势和利欲,
纷华:指繁华的景色。

不近:不去接近。

洁:品格高尚。

不染:不受感染。

智械机巧:运用心计权谋。

高:品格高尚。

逆耳:刺耳,使人听了不高兴的话。

拂心:不顺心。

砥石:指磨刀石。

鸩毒:鸩,是一种有毒的鸟,其羽毛有剧毒,泡入酒中可制成毒药,成为古时候所谓的鸩酒。

我是小翻译
面对世间众多追逐名利的恶行,不去接近是品格高尚的,然而接近了却不为之所动的人,品格更为高尚;面对权谋诡计,不知道它奸滑手段的人固然是高尚的,而懂得了却不去用这种手段者,则无疑更加高尚可贵。

耳中能够经常听到一些不中听的话,心中常想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这样才是修身养性提高道行的磨砺方法;如果听到的句句话都是顺耳的,遇到的件件事都顺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毒酒中了。

考考你的智慧
1.从“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一句中,你可以想到的花是
2.我们可以把“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一句总结为。

3.“言言悦耳,事事快心;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用关联词把两句连成一句。

4.请你对“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进行反驳,辩证的理解这一句。

弘扬传统文化
品行高洁——屈原
春秋时期,强大的秦国一直想着把楚国和别的诸侯国消灭了,统治中国。

作为楚国三闾大夫的屈原非常热爱他的祖国,热爱楚国的百姓,他就给楚怀王献计献策,如怎样抵抗秦国,保卫自己国家的安全。

屈原还提拔了一些有本事的人来管理国家的一些事情,为国家出力,楚国的国力在逐渐上升。

而楚国的一些士大夫,看到屈原如此受宠,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就特别恨屈原,经常在怀王的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楚怀王来就糊里糊涂,不分好坏,这么一来,就罢黜了屈原。

从那以后,国王不理朝政,寻欢作乐,楚国一天比一天糟。

秦国大兵压境,楚国大败。

这时候,楚怀王不得已才起复屈原。

可没过多少日子,怀王就把屈原流放了。

屈原来到汨罗江边的时候,得了病,身体慢慢不行了。

后来,他又听楚国的首都也让秦国的军队占领了,心里更加悲痛。

他每天吟唱着他写的诗歌,在汨罗江边走来走去。

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汨罗江边上,刮着冷风,屈原对着明亮的江边,看着自己满脑袋的白头发:“唉!自己已经老了,不能再为楚国做事情。

”他恨楚国的那些士大夫,更恨秦国侵占楚国。

屈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祖国让别人糟蹋,就投江自尽了。

就这样,屈原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祖国的人民,悲愤地死了。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人民都非常悲痛,家家户户把粽子,煮熟后,划着船把粽子扔到江里,让鱼吃,为的是不让它们伤害屈原的身体。

打这以后,每年到了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划着龙船,吃着粽子,纪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屈原。

(二)
国学片段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我是小助手
宠利:恩宠与利禄。

毋:不要。

德业:德行、事业。

分外:不在本分之内。

修为:指一个人的修养、素质、道德、涵养、造诣等。

分中:分内。

处世:与世人相处交往。

张本:为事态的发展预先做的安排。

我是小翻译
个人的恩宠利禄不要抢在别人前面,积德修身的事情要不落人后。

享受应得的利益不要超过自己的本分,修身养性时则不要放弃自己应该遵守的标准。

为人处世懂得谦让容忍才是高明的做法,因为退让往往是更好的进步的基础;待人接物能够宽容大度就是有福之人,因为便利别人是为方便自己奠定了的根基。

考考你的智慧
1.第一段话用的修辞手法有()
A.排比
B.对比
C.类比
2.下列对本选段的理解。

对的打“√”,错的打“×”。

(1)对自己的个人得失一定要计算清楚。

()
(2)为人处世懂得谦让容忍。

()
(3)方便别人是在为方便自己打基础。

()
3.你觉得我们的为人处世应该怎样做呢?
弘扬传统文化
让一让,六尺巷
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中有一属张家隙地,向来作过往通道,后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

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就驰书京都,向张英告之此事。

张英阅罢,认为事情简单,
便提笔沾墨.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看诗之后,深感愧疚,毫不迟疑地让出三尺地基,吴家见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深受感动,于是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三尺。

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名谓“六尺巷”。

两家礼让之举亦被传为美谈。

参考答案
(一)1.荷花2.忠言逆耳利于行3. 如果言言悦耳,事事快心,就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4.略
(二)1. A B2.(1) ×(2) √ (3) √ 3.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