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内容摘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把这一新的课程理念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科学协调合理分组,既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又能让他们认识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具体指导,教会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索、讨论交流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正文:“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的那种传道、授业、解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学生了。

教师要把开放的课堂还给学生,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学习语文重要方式之一。

因此,我们教师应深刻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语文中的意义和作用,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新的课程理念呢?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需求1、落实新课标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语文教学中的作品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

还有,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

另外,同样要重视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作为探究的对象,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

新课标下有效开展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

新课标下有效开展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

习活动 , 在探究 中发现 问题 、 分析 问题 、 解决 问题 , 从 而
增强学生 的问题意识 , 培养创新 能力 。 比如 , 在教学 《 烛 之武 退秦 师 》 时, 可 创设 这 样 的情 境: 公元前 6 3 0 年, 假 如你 就 是烛 之武 , 才 华横 溢 , 却 没 有得到 国君 重用 。这时 秦 、 晋 合攻 郑 国 , 在 自己的 国家 ( 郑 国) 面 临危难 时 , 郑伯 才来 求你 , 你该 说 什么 ?与强
力。
而且这结果不是唯一 的, 从而给 学生提供 更加 广阔 的思
维空 间 , 挖掘 其思维 的 内在潜 力 , 有效 地激 发学 生学 习
的主动性 。讲授完《 烛之武退秦 师 》 后, 我设计 了一 个开
放性 的拓展题 : 2 0 1 3 年 1 0 月 3日, 日本 、 美国 1 7 年 来首
“ 元芳 , 你怎 么看 ” “ 舌尖 上 ” “ 躺枪 ” “ 高 富帅 ” “ 接地气” “ 北京 咳” “ 硬座宝” “ 法海体 ” “ 剁手族 ” “ 电子 宅娃” “ 中 国 式” “ 左脸原则” “ 洗手操” “ 光盘行动 ” “ 酷抠 族” “ 被考 族 ” “ 网上 阅读焦虑” “ 长颈鹿 效应” 等 。探究后 , 我要求 每个 学生充分调动知识储备 , 将 自己的探 究心得 办成 手抄 杂 志, 从刊物起 名 、 内容安 排 、 版 面设 计 、 插 图等都 是 自主 完成 。一本小 刊物 的问世 , 既是学 生合作探 究集 体智 慧 的结 晶 , 也是 他们 写作 、 编辑 、 排版、 校对 等 多种 能 力 的

的掌握和探 究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好 的作用 。 新课 改背景下 在语 文教 学 中运用 自主 、 合作 、 探 究

《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

《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

如何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读《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有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要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即要求如《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一书中所说的:“语文教师要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那么,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呢?这里结合对《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一书的理论学习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指导课前预习,训练学生自学,在问题情境中萌发探究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断变化或富有新异性的刺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课文通俗易懂,加上初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一遍读下来,便有了粗浅的认识和一定程度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失去深究下去的愿望。

所以,在学生自主阅读前,要制造适度的“认知距离”,让学生萌发阅读探究的欲望,并产生主动质疑问难的心理趋势。

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前,我先让学生理解:文中写了父亲的几次背影,重点写的是哪一次的背影,父亲为什么再三嘱托茶房后还是不放心,亲自送儿子上火车,然后,再让学生思考,文章第二段写到的祖母去世、父亲的失业赋闲、家中的光景惨淡、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这些内容,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对文章的主题有何作用?在完成常规性的预习作业后,学生可自主选择以下作业:(1)在好词佳句旁边的空白处写一些简单的体会;(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最喜欢的段落;(4)学做读书笔记。

学生带着自学后的主观感悟再读课文,有利于对学习内容的“再发现”,点燃自主探究学习的火花。

学生的有些“发现”甚至会让教师措手不及。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认为现行的考试制度跟科举制度有相似之处,现在的学生在学校拼命地学,周末疯狂地补,不就是为了将来能考上一个好的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有很高的收入吗?我觉得这跟孔乙己那个时代的人们读书的目的差不多。

小学语文性学习

小学语文性学习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小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可见, 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新奇愉快的精神体验, 更是一种有趣味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教学实践, 笔者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营造良好探究氛围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 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

因此, 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探究, 要求给每个孩子多鼓励, 让他们从中体验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和成功。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探究氛围。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 要求建立平等对话、合作理解的师生关系。

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时,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俯下身子, 放下架子, 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态要亲切、情绪要饱满、多表扬, 对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 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

2.充分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营造探究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列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拓宽语文学习渠道, 在观察、实践中积极探究。

如第十册实践活动《创办班级图书角》 , 利用班委会,号召全班学生创办班级图书角。

图书管理员全班轮流担任。

大家分工合作, 讨沦、探究怎样为图书登记造册, 设计制作什么样的借书卡, 制订书籍借阅制度等。

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调动。

3.灵活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 营造探究氛围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 探究氛围容易形成。

初中语文七上优化设计答案[论新课程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初中语文七上优化设计答案[论新课程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初中语文七上优化设计答案[论新课程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的培养。

作为教学过程中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是,传统语文作业的单一性、机械性、重复性、封闭性、片面性,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曾说过:“现代的语文教材观,是既要求遴选典范而恰当的课文,又要求设计内容充实而又富有启发性的练习思考题,还要穿插配合必要的图像,以及编写语文知识等。

这是语文课文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同最初的课本的一个重要区别。

”可见,作业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强调作业的优化设计。

笔者谈谈关于作业的优化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一、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可选性教师提供不同内容和难度的作业,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时间来选择当天完成的作业。

多种形式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

所谓“可选性”是指教师为学业程度不同、兴趣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作业,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时间来选择当天完成的作业。

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若尽可能做好预设,提供多样化选择,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作业,不管是学困生还是学优生都能做到一练一得。

而且学生会觉得这样的作业较富有趣味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从作业的形式来说,可以采取“星级作业”和“必做+选做”等形式。

学生可自选一项或多项作业来做,评分也是根据等级和完成的质量而定。

例如《桃花源记》的作业布置如下:一星级:将课文的生字抄写一遍,并背诵。

二星级:归纳总结课文中出现的古今异议词和词义活用现象。

三星级:朗读《桃花源诗》,并想想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策略与方法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策略与方法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策略与方法探究2023年,我国基础教育将迎来新的课程改革,其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将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要想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目标,需要探究一定的实施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行探究,以期对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认识语文课程标准要想实施好语文课程标准,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应当达到的知识、能力、品质等多方面要求的总和,它包括语文学科知识、核心素养、实践能力、思维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课程设计的核心,也是教育教学的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

二、实施策略与方法1、以学生为中心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时,教师需要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资源向学生倾斜,比如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思考、自我表达,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时,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把课本上的内容抄到黑板上,而是需要通过选材、编写教案和设计教学活动,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游戏式学习模式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3、注重实践教学语文学科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以致用,不仅注重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语文技能,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同课异构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学习、实践和产出,提升综合能力。

4、分类教学在语文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类教学来实现学生的因材施教。

分类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水平和能力差异,针对性地核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进步。

三、总结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师需要切实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把握好实施策略和方法,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学生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性,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

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学习语文 , 在掌握知识 内容的同时 , 体验 、 理解 和应 用探 究 问题 的方法 ,培养语 文创 新 能力 。
与传 统 教学 方法 和学 习方式 相 比, 现代 教育 中的探究 性 学 习有着 自己独 特 的特 点 : ( 1 )自主性 。探 究性 学 习是学 生 自觉 地运 用 已有 的知识 经验 , 选 择适 合 自己 的学 习方式 , 利 用各 种学 习 资源进 行探 索和 研究 。( 2 ) 实践性 。语文 是一 门
它不受内容 、 形式 、时空的限制 。 从狭义上理解 , 探究性学 习是 指在 具体 教 学过程 中 , 教 师通 过创设 一 种类 似科 学研 究
的途 径或 情境 ,引导学 生通 过 自己收集 、分 析 、处 理信 息 , 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 进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 解决 问题 的 能力 和创 造能力 , 其 核心 是改 变学 生 的学 习方式 。 小 学语 文探 究 性学 习是 指小 学生 在教 师 的指导 下 , 以类 似科 学
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 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 想启迪 , 享受审美乐趣 。 ”小学语文中的知识一般知性很强 ,
融 感 性 和 理性 两 种情 愫 于 一体 ,需 要学 生 增 强对 生 活 的感 悟 ,语 文教 学课 程 中的探究 性 学习就 是 注重小 学生 的体验 ,
究不只是科学家的专利 ,任何人都具有研究的潜能 ,在小学 语 文学 习 中 , 我们强 调 “ 探究 ” ,旨在让学 生养成 善于发 现问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 “ 善于发现” 能力 为 目标 ,注重 的是 学习过 程 , 而不 是学 习结果 。教师不 再代表知识的权威 ,而是从知识传授者变为指导者和参 与

如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如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如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摘要:甘肃省新课程改革全方位展开,各级学校尤其是初中改革力度很大,这是基于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构建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就如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打造方法语文在各个学科中扮演着基础和决定性作用,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该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体会。

一、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真正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质。

二、教师的教学模式和行为的转变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模式,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

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

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

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此外我们还必须明确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在于面面俱到,我们要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外,然后重点加以突破。

谈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中的运用

谈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中的运用

谈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中的运用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推出,为教育实践的发展和进一步深化提供了新的生长点,注入了新的活力,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还是对基础教育的课程开发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课程规定的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之一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等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设计探究,又如何实施探究,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质呢?一、探究性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步。

探究性学习要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探究内容联系起来,精心设计探究学习活动的问题。

问题的设计是课堂的核心,它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参与思考,将注意力吸引到所学习的内容上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自身发展不同,探究技能、思维力度和操作水平也有所不同。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发展水平,对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由易到难,由点到面,随着探究内容的展开逐渐渗透和深化,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参与探究学习。

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过于简单的问题会使学生失去求知欲;问题也不能过于复杂,过于复杂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适度的问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潜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情境中来,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祝福》时可提出:为什么题目是“祝福”而不是“祥林嫂”或“祥林嫂的悲惨故事”呢?再如《归去来兮辞》,就一个“归”字,教师就可以从几个方面发问:“归”,由何处而归?归向何处?为何而归?如何归?归家时心情如何?归家之后生活怎样?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解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解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解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语文教育的现状和需求也在不断地更迭。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教育部发布了新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以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这一标准的发布,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的教学指导以及学校的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新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该标准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价值观和核心素养,包括了思维品质、情感品质、学习品质、文化品质。

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审美情趣、批判逻辑、交际能力等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优良品质。

该标准还对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和设定。

在新的语文教学标准下,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情感陶冶者。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情感品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品质,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教师还需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新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水平,促进学校语文课堂的创新和改革。

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解脱出来,积极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共同努力,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和理解新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走好自己的成长之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语文教育,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示例: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教学要以培养综合素养为重点。

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运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思维品质、文化传承和创造力等五个方面。

1. 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材、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书面语和口头语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最新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最新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此,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必须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语文课程应该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

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

在语文课程中,应尽可能地注重经典诵读和汉字书写训练。

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

2024年语文新课程标准下载

2024年语文新课程标准下载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包容性和团结向上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语言多样性和多样化的语言素质;
4、引导学生发掘文学思想宝库,培养学生鉴赏文学的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兼顾学生自然和他人的发展;
6、发展学生文化素养和信息利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
1、学习汉语拼音和字词:学习汉语基本拼音及相关字词,以建构正
确的语言习惯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熟悉文字规范:熟悉汉语书写规范,巩固词汇知识,提升文字表
达能力;
3、辨析语境:以文本为载体,结合语境内部剖析文字,探究文本隐
含的思想意蕴;
4、阅读文学:选择中华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深
度阅读,激发学生的思考精神;
5、诗词赏析:学习各类古典诗词,通过赏析古典诗词,引导学生培
养美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6、书法练习:以汉字结构笔画为基础,练习书法,培养学生传统文
化的美感;
7、媒体技术:运用信息技术。

浅谈探究式学习

浅谈探究式学习

学段:小学学科:语文浅谈探究式学习唐建勤耒阳市西湖学校421800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启发性学习、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引导探究式学习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

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它倡导学生的主题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没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没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启发探究的切入点,更可能所提的问题太难等等。

受应试教育下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诵书本知识,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一、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

语文新课程教学应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语文新课程教学应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有 同 学 说 :写 杨 二 嫂 这 个 人 物 ,是 为 了 全 面地 反 映
于培养学生 的合作 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合作 学习 中 ,
由于 有学 习者 的积极参与 ,使 教学 过程 远远不 只是

个 认 知 过 程 ,同 时 还 是 ~ 个 交 流 的过 程 。
探究学 习 即从 学科 领域或 实际社 会生 活 中选择 和 确定 研 究 主 题 ,在 教 学 中创 设 一种 类 似 于 学 术 ( 或科学 )研究 的情境 ,通 过学 生 自主 、独立地 发现
享 、共 进 ,实 现教学 相长 和共 同发展 。学 习鲁 迅小
独立性 ,培养独 立学 习的能 力 。 自主学 习是一种 自
我监控 的学习 。一 个具 备 了 自主 能力 的人 。能够 合 理地利 用 自己的选 择权 利 ,有 明确 的 目标 .能够 做 出正确 的 自我评 价 。在 活动 中能够 自我调 节 、自我 监控 ,在生活 中能够 自我教 育。 合作学 习是指 学生在 小组 或 团队中 ,为 了完 成
说 《 乡》 故 ,让 同学们 结合课文 内容 ,谈谈 自己对杨
二嫂这 个人物 形象 的认识 。经 过思考 、讨论 ,有 同 学说 :文章写 了杨 二嫂把 “ ”母亲 的手套 塞在裤 我 腰里拿走 了 ,后来 又拿 了 “ ”家 的 “ 我 狗气杀 ” ,说 明杨二 嫂有贪 小 自私的心 里 。有 同学说 :杨二嫂 的
语文新课程教学应倡 导新的学习方式
◇ 河北 玉田县玉田镇_学 贾少娟 中
语 文新 课改 应倡 导 学 生 主动参 与 、乐于 探 究 、
问题 、实 验 、操 作 、调 整 、信 息搜 寻与处 理 、表达
与交流等 探索活 动 ,获 得知识 、技 能 、情 感与态度 的发展 。特别是探 索精神 和创新 能力 的发 展的学 习 方 式和学 习过程 。与接 受型学 习相 比,探 究学 习具 有更 强 的专 题性 、实践性 、参 与性 和开放 性 。学生 通过 经历探 究过程 .可 以获得 能力发 展和 深层次 的 情感体 验 。并 掌握知识和解决 问题的方法 。 新 的学 习方式也要求 教师改变 教学方法 ,应 当 从过 去 以知识 量 为 目标 、以讲授 为基 本方 法 、集 中 表现 为 “ 听中学 “ 的填鸭 式教学 转变 为 以能力为 目 标 、以活动 为基 本方法 、集 中表现 为 “ 中学 ”的 做 开 放式 教 学 。新课 程 强调 ,教 学是 教 与学 的交 往 、 互 动 ,师生 双 方相 互交 流 、相互 沟 通 、相互 启 发 、 相互 补充 ,在 这个过 程 中教师 与学生 分享彼 此的思

小学语文课标解读提倡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课标解读提倡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 当学生争论不休没有结果之时,我又适时点拨,拓展学生思 维的空间,学生通过品读,从诗句的对应规则中悟出“长”的正 确读音,并掌握了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更激发了学生今后 继续探究的兴趣。
•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是一个统一 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倡导 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 同探究,让学生有所发现,学有所得,才能真正地凸现学生的主 体地位,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
• 如教学《问银河》一课时,读到“你那里有没有长胡子的小虾?” 有的同学把“长”“zhǎng”读成“cháng”,我抓住时机,让学生讨论 “在这句诗中读‘zhǎng’,还是读‘cháng’对呢?说说理由。”学生七 嘴八舌,争着回答,个个都说得头头是道,谁也不服谁。这时我建议学 生:“你们把上下文两句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看看到底应该读什 么?”老师指点了方向,学生迅速地读起来,经过一遍又一遍地细读, 终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高兴地说:“我认为应该读成‘zhǎng’,因为下 一句是‘穿硬壳衣服的田螺’,读成‘zhǎng’胡子的小虾才是对应的。” 在这个片断教学中,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我及时创设了 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把它作为一个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的切入口,引起学生的阅读思考。
小学语文课标解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小学语文课标的基本理 念之一。有专家断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 会怎样学习的人”,传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单一、被动、接受的特 点,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精神和能力,很多人将成为未 来的“新文盲”,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地、富有个 性地学习,成为会学习的人。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05-01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面对新课改,我们做教师的也曾茫然不知所措:新课改的课到底该怎么上?教师们都在摸索和尝试。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新课程的理念已渐渐深入每个教师的心中。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对《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尝试。

现具体阐述如下:1.背景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严重束缚,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

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教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变教学的主宰者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辅导者。

2.内涵自主学习其主要内涵是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把学习内容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体验学习的过程和自我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各自的学习方法。

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合作学习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内容摘要:学习方式是由课程教育目的和内容决定的,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个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作者从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探索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方法,建立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见解。

关键词:课程标准探究性学习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

学生学习与发展好坏受多种因素制约,而主要因素是看其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学习的实践体验。

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就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实践性的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提出来的。

但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习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以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使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创新意识不足;即使能得高分,但在可贵的高分下隐含着危机,虽然通过了考试,甚至成绩良好,但并没有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素质。

这种单一、被动的传统学习方式,已经成为素质教育进入语文教学的极大障碍。

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它能有效地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不是面对现成的陈述性知识或程式化练习题,而是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

而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它涉及学生的书内外,校内外,家内外的多方面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认识,审美教养,语言文字表达等不一而足,所以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目前,我们要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以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为他们开展探究性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营造一种促进主体意识的探究性学习氛围探究性学习首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时代发展为师生关系注入了新的内涵:民主平等、互相尊重、教学相长。

这种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现代教学论认为,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有助于学习效率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潜能发展,有利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有利于独立人格的形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主体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能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因此探究性学习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努力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和条件,让学生学习充满渴望和新奇。

通过主动参与,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

要创设情景,提供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交流场所,尊重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对于探究过程中的偏差,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在理性精神下争取获得合理解释,充分体验探究过程中的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

注意拓宽学生的自我空间——无论是书面作业、课前演讲、板报作品,课内外的多种内容、形式的展示、交流,为每个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合作,学会体验成功,切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其次要营造适合探究性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

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

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因此,教师要用问题创设情景,用音响渲染情景,用表演展示情景,用语言描写情景等方式,提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话题,组织开展研讨。

研究过程中学会收集相关信息,鉴别、筛选、加工、转化信息。

在研究性学习中插上想象的翅膀,锤炼思维品质,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良好的探究氛围里,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标新立异,出奇制胜。

再次,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觉、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为此,课堂教学应该具有开放性、民主性的特点,重视教与学双向的交流、沟通与和谐,要把学习主体的单向倾听的平面教学模式变为多向自主的立体教学模式。

要抓住热点话题,设计丰富的课堂形式,把学生从教材的樊笼中解放出来。

二.探索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要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除了给学生营造良好课堂情景,还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和技能,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尝试采用不同方法,摸索适合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

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方式过程,使他们运用科学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发展。

1.开放课堂时空,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老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

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

在上海东格致中学刘大年老师的课上,学生可以不举手随时发言。

学生七嘴八舌回答问题的声音似乎有些“嘈杂”,但细听都感到有一股被激发出来的学习热情在涌动。

探索“出声说”教学法的刘教师认为,提倡学生“出声说”,即允许课堂上的学生在兴奋紧张的思维中,把疑问、答案及一切在驱使下的思维活动在情不自禁中脱口而出,不必受传统课堂纪律的“压抑”,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表达欲望和成功欲望,激活学生的即时思维。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

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正像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所说的,“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

因此,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李镇西教师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对所有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a写了什么?b怎样写的?c为什么这样写?d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通过引导学生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发现创新的能力。

教学中,要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像,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带有共性的看法或结论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的结论。

3.尊重学生的劳动,鼓励学生探究。

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想所思,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思。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

有一个学生在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突然发问:“这篇文章的三个事例是作者从大量的生动事迹中精选出来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在哪些方面有代表性?”这一提问,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兴趣。

教师立即给予肯定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思考,看这三个事例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是否相同,这三个事例分别表现出志愿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崇高品质?这样,教师把学生深深地引入到课文的品析之中,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4.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中学会探究的本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

杜威认为,“知识绝不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它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一部分,既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同时又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起点,它始终有待再考察、再检验、再证实,如同人们始终会遇到新的、不明确的、困难的情境一样”。

可见,探究是包括学生学习在内的一切活动的本质属性。

探究赋予学习者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者通过独立、深入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有位教师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发现一些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误把于勒当作小说的主人公。

这位教师没有简单地教给学生结论,而是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从情节的发展过程看,谁是主导者?从人物间的矛盾冲突看,谁是劳动者?从主题思想分析看,小说主要揭示的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品析推敲、综合分析,得出了新的结论:菲利普夫妇才是作者所要刻画的主要人物,因为课文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的态度变化来提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的。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又提出了“如果当时于勒一眼认出眼前向他买牡蛎的人竟是自己的亲哥哥时,那么他会有怎样的心理和行动”的问题。

雪球越滚越大,使探索广泛、更深入。

从提出问题开始,由解决问题再到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使整个学习过程在探索中获得发展,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中学会探究。

三.建立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机制在我们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中,正确的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尝试很重要。

得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我们要改革传统的评价机制,在评价中既看结果又重过程。

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探究性学习实践中的探究精神,评价标准建立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才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上。

我们的评价手段和方式应该多样化。

如可以变一次性的集中考试为分项考核,采用集中与分项相结合、单项测试与综全测试相交叉的考核方法,对识字、写字、词语的运用、句子的理解、阅读能力和写作应用等进行分项考核。

考核时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