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

合集下载

熟悉常用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

熟悉常用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

熟悉常用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1、钠通道阻滞作用:迅速使电压激活Na+通道失活,限制神经元的持续重复放电。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拉莫三嗪2.钙离子通道阻滞作用:减少T-型钙通道的钙离子流,降低了起搏点的电流。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及苯二氮卓类3.增强抑制性递质作用:增强由 -氨基丁酸介导的突触抑制效应,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提高发作阈值。

丙戊酸钠、苯二氮卓类和托吡酯4.抑制兴奋性氨基酸作用:谷氨酸介导的兴奋作用拉莫三嗪、托吡酯掌握常用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主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用药时的注意事项。

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共同注意事项(1)1.与食物、水或牛奶同服可避免或减轻胃肠道反应,故应在饭后立即服用。

2.应按相等的时间间隔来服药。

3.血药浓度稳定时其疗效最显著,因此有条件时需做血药浓度测定。

4.服药过量无解毒药,可催吐或洗胃。

抗癫痫药物的共同注意事项(2)5. 须按时服用,如果漏服,应尽快补服。

若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则不要补服,恢复正常服药规律,且下次剂量不要加倍。

若漏服两次或更多就一定要和医生联系。

6. 药物不良反应①.轻微的:可随着机体对药物的适应而消失。

②.严重的:应告诉医生。

熟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掌握常用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掌握主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用药时注意事项。

一、“预防窗” 用药-----抗血小板药物阻止血小板聚集是脑血栓的抗栓治疗的基本途径。

1、阿司匹林:环氧化酶抑制剂,抑制血栓烷素(TXA2)合成用量:欧洲150~325 mg/d美国650~1300 mg/d中国40~150 mg/d不良反应:胃肠道出血、阿司匹林哮喘阻止血小板聚集是脑血栓的抗栓治疗的基本途径。

2、噻氯匹定(Ticlopidine,抵克力得、板苏):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胶原、肾上腺素、血小板激活因子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

用量:欧美250~500 mg/d;中国250 mg/d 或250 mg qod阻止血小板聚集是脑血栓的抗栓治疗的基本途径。

人卫版药理学第8版016抗癫痫药

人卫版药理学第8版016抗癫痫药

二、癫痫的发作类型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1. 广谱抗癫痫,对各型发作均有效。 2. 对大发作疗效<苯妥英钠、苯巴比妥; 对精神运动性发作疗效=卡马西平; 对小发作疗效>乙琥胺。 3. 肝毒性大—严重致肝衰竭、死亡,对小发作首选乙琥胺。 4. 大发作合并小发作的首选药。
丙戊酸钠(valproate sodium)
扑米酮(primidone) 又名 抗痫灵(antiepilepsirin)
要点回顾
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 常用抗癫痫药的特点;各型癫痫首选药。 苯妥英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防治。 硫酸镁不同作用途径药理作用的差别。
【Mechanism of Action】
【体内过程】
PO吸收慢慢而不规则;强碱性;不宜im.不同制剂F显著不同,个体差异大; 为肝药酶诱导剂,能加速多种药物代谢,如皮质激素、奎尼丁、左旋多巴、环孢素、茶碱、口服抗凝药 等。
【不良反应】
局部刺激: 胃肠反应;静脉炎。

常用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比较

    常用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比较

常用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比较常用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比较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癫痫药物有多种,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减轻或控制癫痫发作。

本文将比较常用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钠通道抑制剂1. 苯妥英钠苯妥英钠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癫痫药物之一,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GABA的抑制性效应和抑制中枢神经元的钠通道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2. 氟马西尼氟马西尼也是一种具有钠通道抑制作用的抗癫痫药物。

它通过抑制脑细胞中高频率的钠离子进入细胞来减少癫痫发作。

二、钙通道阻滞剂1. 加巴喷丁加巴喷丁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神经元细胞膜上的钙通道,减少钙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和癫痫发作。

2. 左乙拉西坦左乙拉西坦是近年来新上市的抗癫痫药物,其作用机制复杂多样,包括增强GABA的抑制性效应、抑制神经元的钙通道和钠通道,以及调节神经递质释放等作用。

三、GABA作用增强剂1. 苯巴比妥苯巴比妥是一种增强GABA作用的抗癫痫药物,通过增加GABA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浓度,增强抑制性神经传递,从而减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和癫痫发作。

2. 氯硝西泮氯硝西泮是一种短效的增强GABA作用的抗癫痫药物,它通过与GABA受体结合,增强GABA的抑制性效应,从而抑制异常放电和癫痫发作。

四、谷氨酸释放抑制剂1. 卡马西平卡马西平是一种谷氨酸释放抑制剂,通过减少谷氨酸的释放,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抑制癫痫发作。

2. 托吡酯托吡酯也是一种谷氨酸释放抑制剂,通过减少谷氨酸的释放和抑制谷氨酸受体的兴奋性,减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和癫痫发作。

综上所述,常用的抗癫痫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钠通道抑制剂通过增强GABA抑制性效应和抑制钠通道,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内流,GABA作用增强剂通过增加GABA的浓度,谷氨酸释放抑制剂通过减少谷氨酸的释放来减轻癫痫发作。

中国抗癫痫协会考试真题

中国抗癫痫协会考试真题

选择题抗癫痫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 增强神经递质的作用B. 抑制神经递质的作用C. 改变神经元膜的通透性D. 增强脑内葡萄糖代谢下列哪种药物不属于抗癫痫药物的分类?A. 苯巴比妥类B. 苯二氮卓类C. 丙戊酸类D. 磺胺类对于癫痫患者的日常护理,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A. 避免过度劳累B.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C. 饮食中应多摄入高脂肪食物D. 定期进行医学检查癫痫大发作的急救措施中,错误的是:A. 保持呼吸道通畅B. 立即给予抗癫痫药物C. 用力按压患者肢体以制止抽搐D. 防止患者受伤关于癫痫的遗传因素,以下哪项描述是准确的?A. 癫痫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B. 癫痫的遗传率较低C. 所有类型的癫痫都有遗传倾向D. 遗传因素在癫痫发病中不起作用填空题抗癫痫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癫痫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

癫痫患者应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刺激性因素,以免诱发癫痫发作。

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超过__________分钟,或短时间内频繁发作且间歇期意识未完全恢复。

癫痫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脑电图等检查结果。

对于儿童癫痫患者,药物治疗时应特别注意药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简答题请简述癫痫的定义及其主要分类。

描述癫痫大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

列举至少三种抗癫痫药物的名称,并简述其主要的药理作用。

谈谈癫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事项以预防癫痫发作?说明癫痫患者在进行抗癫痫药物治疗时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给出应对措施。

服用德巴金的作用机制有哪些方法

服用德巴金的作用机制有哪些方法

服用德巴金的作用机制有哪些方法
德巴金(Depakine)是一种抗癫痫药物,主要成分为丙戊酸钠。

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钠通道阻滞作用:德巴金能抑制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通道,降低神经细胞内钠离子的内流,从而减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起到抗癫痫的作用。

2. 高选择性GABA转氨酶抑制作用:德巴金能抑制神经细胞中GABA转氨酶的活性,从而增加GABA(γ-氨基丁酸)的浓度。

GAB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具有抑制神经细胞兴奋性的作用。

增加GABA浓度可调节神经活动,达到抗癫痫的效果。

3. 调节神经递质的再摄取:德巴金还可以抑制谷氨酸-γ-羟基丁酸(Glutamate–GABA)转胺酶的活性,减少谷氨酸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从而抑制神经兴奋的传递。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作用机制并不是彻底的了解及详细的解释。

德巴金的确切作用机制仍然是科学家们正在继续研究的课题。

此外,德巴金还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对癫痫产生影响,但目前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抗癫痫药的药理作用及机制-ppt

抗癫痫药的药理作用及机制-ppt

癫痫病常见 发作形式
局限性发作:
(1) 单纯部分性发作: 局灶性癫痫(或局限
性发作), 只表现为局部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 发作不超过1分钟, 意识多不受影响;
(2) 复杂部分性发作: 精神运动性发作, 相
当于颞叶癫痫, 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精神失常, 伴有意识障碍, 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有 的突然暴发冲动,甚至自伤、自杀、杀人等。
常用抗癫痫药物
苯妥英钠(Phenyto 抗癫痫: 不能抑制癫痫病灶异常放电,但可阻止 它向正常组织扩散(可能与抑制PTP有关)
强直阵挛性发作为首选药, 部分性发作有效 失神发作无效, 有时甚至使病情恶化。
2 治疗中枢性疼痛综合症:
对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坐骨神经痛。
顽固性癫痫对人类的危害性
1)生命危险:癫痫持续状态、意外 事故、自杀、不能解释的突然死亡; 2)外伤; 3)癫痫性精神障碍; 4)智力衰退; 5)药物副作用; 6)严重的个人及社会负担。
癫痫病的病理改变过程
发作的主要原因:脑细胞异常活动、产生放电、 且横向扩散性,达到超过自身所耐受最大阈值。 病理过程:引起全区神经细胞高度刺激、兴奋, 特别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出现强直收缩。便 出现抽搐状态。在过度兴奋的同时,也同样发生 抑制,故发生神志不清,不省人事。严重者,支 配全身为运动神经发生强直收缩而无舒张时,可 令肺呼吸受压迫,会发生窒息死亡危险。
药理学
抗癫痫药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癫痫(俗称“羊角疯”)
正常脑组织可能具有产生发作癫痫的 解剖—生理基础,易受各种刺激而触 发,但正常的脑神经源的兴奋和抑制 维持在相对平衡状态。
癫痫是由于脑过度放电所致的反复突 然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异常。病灶处神 经元重复地异常放电并引起相邻局限 区域神经元也出现过度放电是癫痫的 基础。

药理-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精华)

药理-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精华)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癫痫(Epilepsy)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发作时多伴脑局部病灶的神经元兴奋性过高,而产生阵发性的异常高频放电,并向周围扩散而出现大脑功能短暂失调的综合症.表现:突然发作,短暂运动、感觉功能或精神异常,可伴有异常的脑电图.癫痫产生条件及抗癫痫药的作用方式:1、直接抑制异常放电2、遏制异常放电扩散药物作用机制:抑制Na+通道,增强GABA作用,抑制Ca2+通道.苯妥英钠(大仑丁)【作用机制】1、阻滞电压依赖性钠通道2、阻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3、对钙调素激酶系统的影响4、对强直后增强的影响【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1、抗癫痫:除失神小发作外各型有效,大发作及部分发作(首选),癫痫持续状态(iv).2、治疗中枢疼痛综合征:用于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3、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1、急性毒性:(1) 口服有胃肠道刺激反应(宜饭后服);(2)静注可致静脉炎2、慢性毒性:(1)齿龈增生,青少年多见.(2)肝药酶诱导剂→Vit D代谢加速→缺钙,同时也能加速多种药物代谢.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因叶酸吸收和代谢障碍(4)过敏反应: 皮疹、发热、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损害.(5)神经系统反应:运动障碍和视力障碍.(6)致畸:妥因综合症:妊娠早期用药致畸胎,表现为小头症、智能障碍、斜视、眼距过宽、腭裂等.)卡马西平(结构类似三环类抗抑制药;抗癫痫作用类似苯妥英钠,但副作用小;肝药酶诱导剂)临床应用: 除小发作外各型有效,其中精神运动性发作疗效好、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情绪稳定剂乙琥胺失神小发作首选,其它类型癫痫无效。

易引起精神异常:表现焦虑、抑郁、短暂的意识丧失、攻击行为、多动、幻听等。

精神病史者慎用。

丙戊酸钠特点:大发作不及苯妥英钠,小发作优于乙琥胺。

各型癫痫,多用于其他药物未能控制的顽固性癫痫(肝毒性大);情绪稳定剂。

机制:提高Glu脱羧酶活性,使GABA生成增多含量;抑制GABA转胺酶活性,减少其代谢其他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主要用于大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苯二氮卓类(地西泮用于癫痫持续状态;硝西泮用于小发作、肌阵挛发作及婴儿痉挛;氯硝西泮是广谱的抗癫痫药物。

左乙拉西坦片 原理

左乙拉西坦片 原理

左乙拉西坦片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其作用原理独特且复杂。

以下是关于左乙拉西坦片作用原理的详细解释:首先,左乙拉西坦片并不直接作用于神经元或神经递质,而是通过影响神经元的信息传递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在神经元之间,信息是通过突触传递的。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信息在这里传递。

左乙拉西坦片的作用靶点是中枢神经的突触囊泡蛋白SV2A。

SV2A是一种具有12个跨膜域的糖蛋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细胞。

它调节突触囊泡的胞外分泌功能和突触前神经递质的释放。

研究发现,SV2A是左乙拉西坦结合的位点,在癫痫发作中起重要的作用。

左乙拉西坦片通过与SV2A结合,影响突触囊泡的胞外分泌功能和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具体来说,左乙拉西坦片的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左乙拉西坦片通过影响突触囊泡的胞外分泌功能,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降低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强度。

调节离子通道:左乙拉西坦片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元膜上的离子通道,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从而发挥抗癫痫作用。

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左乙拉西坦片通过抑制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和强度,从而改善癫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左乙拉西坦片的作用机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此外,虽然左乙拉西坦片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抗癫痫疗效和耐受性、安全性,但并不意味着它适用于所有癫痫患者。

在使用左乙拉西坦片之前,应咨询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总之,左乙拉西坦片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影响神经元的信息传递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其作用靶点是中枢神经的突触囊泡蛋白SV2A,通过调节突触囊泡的胞外分泌功能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影响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同时,左乙拉西坦片还可能通过调节离子通道和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在使用左乙拉西坦片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个体差异和药物副作用。

丙戊酸钠机制

丙戊酸钠机制

丙戊酸钠机制
丙戊酸钠是一种抗癫痫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加神经元的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浓度,从而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达到抑制癫痫发作的目的。

具体来说,丙戊酸钠可以促进GABA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并增强GABA受体的活性,使神经元膜电位更加稳定,减少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幅度,从而抑制癫痫发作。

此外,丙戊酸钠还可以影响其他神经递质的代谢和释放,如谷氨酸、多巴胺等,进一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除了抗癫痫作用外,丙戊酸钠还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它可以抑制白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对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丙戊酸钠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抗癫痫药物,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不良反应,甚至出现骨髓抑制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在使用丙戊酸钠时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

31抗癫痫药

31抗癫痫药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本品为抗癫癎药、抗心律失常药。

治疗剂量不引起镇静催眠作用,1抗癫癎作用机制尚未阐明,一般认为,增加细胞钠离子外流,减少钠离子内流,而使神经细胞膜稳定,提高兴奋阈,减少病灶高频放电的扩散。

2.另外本品缩短动作电位间期及有效不应期,还可抑制钙离子内流,降低心肌自律性,抑制交感中枢,对心房、心室的异位节律点有抑制作用,提高房颤与室颤阈值。

3.其稳定细胞膜作用及降低突触传递作用,而具抗神经痛及骨骼肌松弛作用。

4.本品可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或)分泌胶原酶。

还可加速维生素D代谢,可引起淋巴结肿大,有抗叶酸作用,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可引起过敏反应,有酶诱导作用,静脉用药可扩张周围血管。

【临床应用】苯妥英钠适用于治疗全身强直-阵孪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颞叶癫癎)、单纯部分性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癫癎持续状态。

也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隐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发作性控制障碍(包括发怒、焦虑和失眠的兴奋过度等的行为障碍疾患),肌强直症及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时心脏传导障碍、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对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疗效较差。

苯妥英钠片:抗癫癎成人常用量:每日250~300mg,开始时100mg,一日二次,1~3周内增加至250~300mg,分三次口服,极量一次300mg,一日500mg。

由于个体差异及饱合药动学特点,用药需个体化。

应用达到控制发作和血药浓度达稳态后,可改用长效(控释)制剂,一次顿服。

如发作频繁,可按体重12~15mg/kg,分2~3次服用,每6小时1次,第二天开始给予100mg(或按体重1.5~2mg/kg),每日3次直到调整至恰当剂量为止。

小儿常用量:开始每日5mg/kg,分2~3次服用,按需调整,以每日不超过250mg为度。

维持量为4~8mg/kg或按体表面积250mg/m2,分2~3次服用,如有条件可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说明书

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说明书

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说明书一、药物介绍抗癫痫药是一类针对癫痫发作进行治疗的药物。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调整神经传递物质的活动,控制大脑过度兴奋,从而减少或阻断癫痫发作。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请依照医生指导正确使用。

二、药物分类抗癫痫药可分为以下几类:1. 钠离子通道阻滞剂:抑制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减少大脑兴奋性神经传递活动,如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

2.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阻止钙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入神经元,抑制神经细胞兴奋,如加巴喷丁、乙琥胺等。

3. 镁离子增强剂:增加神经细胞膜上的镁离子浓度,从而调节神经传递活动,如盐酸氟马西尼等。

4. γ-氨基丁酸(GABA)促进剂:增加GABA的含量或增强其作用,抑制大脑异常兴奋,如苯妥英钠、巴氯芬等。

5. 谷氨酸拮抗剂:抑制谷氨酸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减少异常兴奋,如扑米酮、氨磺必利等。

三、作用机制及作用方式1. 钠离子通道阻滞剂:钠离子通道在神经细胞膜上起着传递神经冲动的重要作用。

抗癫痫药通过抑制钠离子通道的打开,降低神经冲动传递速度,减少癫痫发作机率。

2.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在神经细胞的兴奋传递和调节中扮演关键角色。

抗癫痫药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的打开,减少钙离子进入细胞,从而减轻异常兴奋,抑制癫痫发作。

3. 镁离子增强剂:镁离子在神经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

抗癫痫药能增加神经细胞膜上的镁离子浓度,调节钙离子通道的活性,减少钙离子进入细胞,以达到减少癫痫发作的效果。

4. GABA促进剂:GABA是大脑抑制性神经递质,抗癫痫药可以增加GABA的含量或增强其在神经元之间的作用,从而调节神经传递,减少异常兴奋,避免癫痫的发生。

5. 谷氨酸拮抗剂: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抗癫痫药抑制谷氨酸的传递,减少异常兴奋,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

四、用法用量1. 抗癫痫药的用法:请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来用药。

通常,抗癫痫药需要持续服用,确保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

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摘要]癫痫是一种有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严重脑病。

本文着重从离子通道、神经递质、神经胶质细胞及自身抗体等几个方面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更好地服务于抗癫痫新药的研究。

[关键词]癫痫;作用机制;离子通道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反复性和突发性大脑功能失调。

研究表明,癫痫与离子通道、神经递质、神经胶质细胞[1]及自身抗体[2]等有密切关系。

本文对主要的作用机制加以综述。

1 作用于离子通道离子通道是担负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活动以及形成神经环路的核心构件,任何离子通道的改变都有可能异化通道蛋白的正常功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电活动的失衡,最终诱发异常同步化放电,从而导致癫痫发作。

特别是钙通道功能受损在全身性癫痫的发病过程中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

[3、4]1.1 钙离子通道:钙离子是体内重要的阳离子之一,在稳定内环境和传递生物信息中起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Ca2+浓度为1~2mmol/L左右,细胞内液Ca2+浓度仅10-7mmol/L,相差(1-2)×107倍。

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很低以及细胞膜的钙泵(Ca2+/2H+-ATP酶)可将细胞内液的逆浓度梯度泵出细胞外是导致这种跨膜浓度差的两种机制。

而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oltage-dependentCa2+chanel,VDCCs)的突变可能破坏了这种正常的跨膜浓度差。

早在20多年前,Traub就发现细胞外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减少可能诱发脑组织中痫样动作电位,钙离子的减少现在被认为是反映了通过神经元VDCCs而发生的钙离子内流现象。

1.2 钠离子通道:它可以产生电流、克服膜电容和膜电阻、产生动作电位(上升期)和传播自生动作电位。

另外卢非酰胺(Rufinamide,CGP-33101)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Na+通道相互作用,限制在神经元上高频率的开放,减少癫痫的发作频率。

[5、6]Vimpat(Lacosamide)[7]也被证明具有调节钠离子通道的活性,可以通过降低钠离子通道的过度活性,来控制神经细胞的活性治疗癫痫。

普瑞巴林作用机制

普瑞巴林作用机制

普瑞巴林作用机制普瑞巴林(Pregabalin)是一种用于治疗神经痛和癫痫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谷氨酸能突触的调节。

普瑞巴林属于γ-氨基丁酸(GABA)类似物药物,但与GABA受体的作用机制不同。

GABA是一种神经递质,通过与神经元上的GABA受体结合,可以抑制神经元的活动,从而起到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

普瑞巴林通过与钙离子通道蛋白质α2δ亚基结合来发挥其作用。

钙离子通道蛋白α2δ亚基在神经元突触的前前区域中表达,在突触前膜上形成一个高亲和力的结合位点。

普瑞巴林通过结合到α2δ亚基上,阻断了钙离子通道的开放,从而减少了在神经元中钙离子的内流。

这一作用途径被认为是普瑞巴林抗癫痫和镇痛作用的主要机制。

普瑞巴林通过阻断钙离子的内流,从而减少了GABA和谷氨酸的释放,并降低了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此外,普瑞巴林还可以减少痛觉诱发电流的形成,改变疼痛信号在神经系统中的传导。

虽然普瑞巴林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亲和力较强的α2δ亚基的结合似乎是其关键机制。

该药物的抗疼痛特性可能是通过减少神经系统中的兴奋性、调节痛觉信号的传导和改变突触前区域的功能而得到的,从而减轻神经痛和其他疼痛的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普瑞巴林不是通过作用于中枢GABA受体来发挥其主要作用的,这也意味着它的药理特性与传统的镇静和肌肉松弛剂不同。

因此,相对于其他类似药物,普瑞巴林的镇静作用相对较轻,不会对认知和运动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总之,普瑞巴林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α2δ钙离子通道亚基结合,阻断钙离子的内流,从而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神经递质的释放,降低疼痛信号在神经系统中的传导。

这一作用机制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神经痛和癫痫的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一、糖皮质激素
1、作用机制:脂溶性糖皮质激素透过细胞膜,与胞浆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移位进入细胞核,与特异性DNA位点—糖皮质激素反应成分(GRE)或负性糖皮质激素反应成分(nGRE)结合,启动基因转录,增加或减少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发挥生理或药理作用。

2、根据半衰期长短,糖皮质激素可分为:
短效型:氢化可的松、可的松;
中效型:泼尼松、泼尼松龙;
长效型:倍他米松、地塞米松。

3、药理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 糖代谢:升高血糖(促进糖异生,减少组织对葡糖糖的利用,减慢糖氧化);
- 脂质代谢:升高胆固醇,脂肪向心性分布(大剂量长期应用);
- 蛋白质代谢:促进分解,负氮平衡;抑制合成(大剂量);
- 水和电解质:盐皮质激素样作用,保钠排钾;钙离子排出增加。

2)抗炎作用:
急性抗炎作用:
- 增加炎症抑制蛋白或酶,抑制NOS,COX2,增加脂皮素、血管内皮素等抗炎介质的生成,减少前列腺素、白三烯、NO等炎症介质的生成;
- 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TNFα, IL-1, IL-2, IL-5, IL-6, IL-8;
- 抑制黏附因子的合成;
- 诱导炎症细胞凋亡。

慢性抗炎作用: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蛋白沉积,抑制瘢痕形成防止粘连
3)免疫抑制和抗过敏作用:诱导T淋巴细胞核B淋巴细胞凋亡和DNA降解,抑制DNA 和蛋白质合成;抑制转录因子NF- B;抑制肥大细胞(抗过敏)
4)允许作用:本身对某些组织细胞无作用,但可给其他激素的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如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作用。

5)抗休克:特别是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对内毒素耐受力,改善微循环,稳定溶酶体膜,兴奋心脏。

6)其他作用:解热作用;刺激骨髓造血;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消化;骨质疏松;增强应激能力。

4、临床应用
1)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过敏性反应;
2)严重急性感染或预防炎症后遗症;
3)抗休克治疗:及早、短时、大剂量使用;
4)血液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障、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
5)替代疗法:原发性或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6)局部应用:皮肤病、封闭、滴鼻;
7)恶性肿瘤: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前列腺癌。

5、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2)诱发和加重感染;
3)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
4)诱发或加重溃疡;
5)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伤口愈合迟缓;
6)青光眼;
7)停药反应: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反跳现象。

二、盐皮质激素
三、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