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7上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

合集下载

专题01《论语》十二章(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1《论语》十二章(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1 《论语》十二章(一)(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元好问列传(节选)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①。

淹贯②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

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

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

…… 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③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

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阻而止。

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④而不传。

”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

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遮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

(节选自《金史》,有删减)【注释】①举业:指科举时代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

②淹贯:深通广晓。

③金源氏:指金国。

④泯:灭,尽。

1.【甲】文出自儒家经典著作《___________》,【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主人日再食.( )(2)因名.曰《野史》 (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的画线句。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根据以上作品内容,完成表格。

5.【甲】文孔子对“不义而富且贵”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面对同舍生。

专题01 《论语》12章(七上)(原卷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专题01 《论语》12章(七上)(原卷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专题01 《论语》12章(七上)一、文言文阅读(共13题)1.(黄冈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

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⑥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③不日进则日退________ ④若既不出户________(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3)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共同之处:________不同之处: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宰予①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②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公冶长》)【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阅读题

《论语》十二章阅读题

一《论语》十二章基础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7)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8)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9)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0)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2)曲肱而枕之肱:胳膊(13)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15)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16)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7)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8)仁在其中矣仁:仁德2.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1)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 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递进)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做)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二《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达官显贵地位优越 B洛阳纸贵价格高C物以稀为贵珍贵 D春雨贵如油珍贵2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B)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

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

《论语十二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期中前古文】

《论语十二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期中前古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前古文习题带答案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课内简答题:1、《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最新部编版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有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有答案)

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①虞人:侍卫。

1.解释加点词语解释(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去后乃.至天又雨.,公将焉之是.日,饮酒乐2..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解释下列词语。

(4分)过中不至.尊君..在不?孤往者尝为.邺令孔子亦不师.周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阅读分析理解问答题与理解性默写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阅读分析理解问答题与理解性默写汇总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阅读分析问答题与理解性默写汇总一、阅读分析问答: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2.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则,阐述了学习的三种态度,其中哪种学习态度最重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2分)最重要的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

6.谈谈你对“吾日三省吾身”的理解。

这句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这是一种严于律己、敢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和求学方面得到提高。

7.用自己的话表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在温习旧的知识中并有所发现,才能达到融会贯通。

8.赏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不义”得来的“富贵”比喻为“浮云”,生动形象。

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追求富贵,也含有自警意味,要不慕富贵,淡泊名利。

9.“贤哉,回也!”是孔子对颜回的赞誉之词。

这一则孔子所举的事例中,能体现颜回怎样的品质?体现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表明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10.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文中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11.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体会。

12.如果从文中句子中选出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1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理解。

14.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课文中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15.简要概括各章内容第一章:阐述学习知识的方法和修养方面的宽以待人与忠实守信。

第二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算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子贡①问政②。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节选自《论语·颜渊》)【注释】①子贡:孔子的弟子。

②政:治理国家的方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吾日三省吾身省:(2)人不堪其忧堪:(3)民信之矣信:(4)自古皆有死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3.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简要阐述。

4.【甲】【乙】两文都强调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注释]①行部:巡视州郡。

②西河美楼: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史。

【2018年部编版秋季课程 初一语文】第13讲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教案

【2018年部编版秋季课程 初一语文】第13讲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教案
学而时习之:代学过的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学问和知识。
曲肱而枕之:代胳膊。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三人的有点和长处。
②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
于我如浮云:对于。
③其
人不堪其忧:他的,代词,代颜回。
乐亦在其中矣:它的,代词,代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代词,代前面提到的三人。
④而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解析】(1)注意①说是通假字,通“悦” 愉快。
(2)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如:罔,迷惑。殆,疑惑。
(3)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时根据所选的句子的意思来谈启示,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即可。
(今)彼此友好的人。
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对别人的尊称。
可以:(古)两个词。可以,凭借。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三:(古)表示多,虚指。
(今)表示确数。
罔:(古)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
(今)蒙蔽,没有。
殆:(古)有害。
(今)危险。
疏:(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4)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
【解析】(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A项中的“说”前者读“yuè”,通“悦”,意思为“愉快”;后者意思为“讲,谈论,叙述”。B项中两个“虽”前者是“虽然”的意思;后者是“即使”的意思。C项中两个“则”前者是连词,可译为“就”或不译;后者表示假设,是“如果”的意思。D项中两个“其”都是代词,代指“他的”。因此本题选D。

《论语》十二章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7套)

《论语》十二章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7套)

《论语》十二章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7套)(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已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注释】①商:“商”和下文的“赐”,分别是孔子的弟子子夏与子贡。

②益:进步。

③损:退步。

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 (2)四十而不惑.惑:______ (3)商好.与贤己者处好:______ (4)如.入芝兰之室如: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3)从【甲】选段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请分点概括。

(4)【甲】【乙】两个选段都涉及交友这一话题,但谈论的角度不一样,请简要分析。

答案:(1)(1)生气,恼怒(2)迷惑,疑惑(3)喜欢,喜好(4)好像(2)(1)(我们)选择他们好的方面来学习。

(如果也有)他们不好的方面就加以改正。

(2)(如果)不了解做儿子的,那么看看他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一个人,看看他的朋友(就可以了)。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丙]XXX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子张》)7.以上三段文字都是出自《论语》,主要讲述的是什么内容?(2分)答:以上三段文字都是讲述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8.请简述甲段文字的含义。

(3分)答:知道一件事情不如喜欢这件事情,喜欢这件事情不如享受这件事情。

9.请简述乙段文字的含义。

(3分)答:研究时需要思考,否则就会一无所获;但仅仅思考而不去研究,也会有害无益。

10.请简述丙段文字的含义。

(3分)答:好学的人每天都会学到新的知识,同时也不会忘记自己已经学会的知识。

11.请结合以上三段文字,谈谈你对研究的态度和方法的看法。

(4分)答:我认为研究需要有喜欢和享受的态度,同时也需要思考和实践。

每天都要有所研究,同时也要不断复和巩固已经学会的知识。

同时,选择好的研究方法也很重要,比如可以采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如阅读、观看视频、听讲座等。

XXX参观周庙时,发现了一个倾斜的器皿,他向守庙的人询问这是什么器皿,得知是宥座器。

XXX问守庙的人关于宥座器的特点,得知盛满水会倾覆,空了会斜着,装到一半时会垂直。

XXX让XXX取水来试,果然XXX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

XXX感叹:“哎呀,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这启示我们要谦虚不自满。

这些文章都与研究有关,[甲]和[丙]谈的是研究态度和思维方面的问题,[乙]谈的是研究方法,XXX认为研究过程中应该相结合。

XXX让XXX取水试之是为了验证宥座器的特点,这样做是有必要的,因为只有亲眼验证才能确认。

莫逾自厌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答案】A12.下列句子中,哪一个是表达了“研究贵在善于思考”的意思?(B)A.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B.XXX‘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C.或谓君不善学,信乎?D.XXX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精编】部编语文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在最后)1

【精编】部编语文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在最后)1

部编语文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在最后)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和《王冕读书》完成下面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乙】《王冕读书》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①,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②复如初。

母日:“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④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

(《王冕读书》)【注释】①已:止,罢。

②已而:过后。

③曷:何,怎么,为什么。

④依:投靠。

⑤恬:安然。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相委而去() (2)辄默记()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太丘舍去冕因去 B.元方入门不顾窃入学舍C.未若柳絮因风起冕因去 D.下车引之父怒挞之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甲】文主要表现元方的特点。

【乙】文主要表现王冕的品质。

5.两篇文章同是刻画儿童形象的,但写法却不尽相同,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二、阅读《诫子书》和《诫兄子严敦书》完成下面问题。

【甲】《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須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換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诫兄子严敦书》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6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6篇)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一】【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

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请。

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

”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

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2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温故.而知新⑵亦皆有以.⑶弗.知也⑷是知.也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⑵子知子之所以中乎?23.选段二中,向关尹子学习的子列子主动采用了选段一中的两种学习方法:;。

但整体看选段二,作者从中得出的学习方法是:。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共12组,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共12组,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安怜翁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

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

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未若柳絮因.风起因:(2)遂遣之.之:2.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A.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B.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C.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D.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阿奴欲放去邪?4.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在《咏雪》一文中看到童年谢道韫是一个(1)____________的人;而《谢安怜翁》中童年谢安则是一个(2)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比较阅读两文,《谢安怜翁》中“奕于是改容”,体现了谢奕对幼弟怎样的态度?这与《咏雪》中谢安对待子侄辈的态度有何异同?(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05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2024)

05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2024)

05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回①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②死。

孔子哭之恸③,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于熟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俞死矣令也则亡。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注释】①回;颜回,又称颜渊。

②蚤;同“早”。

③恸(tòng),哀痛之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以.为师矣( )(2)必有我师焉.( )(3)门人益.亲( )2.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孔子哭之.恸B.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C.有颜回者好.学乐之者不如好.之者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自吾有.回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弟子孰为好学?4.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5.【甲】文中,点明求学应该谦虚的句子是:,【乙】文中,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

(用原文语句填空)6.【甲】【乙】两段文字,孔子分别赞扬了颜回怎样的品质?【答案】1.以:凭,凭借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益:更,更加2.C 3.①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疑惑。

②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4.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迁怒不贰过6.示例:甲文:安贫乐道。

(同义词都给分比如不怕贫穷)乙文:勤奋好学。

(答出勤奋好学,自律自省都)【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七年级上册(原卷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七年级上册(原卷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共35组)一、咏雪(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安怜翁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

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

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未若柳絮因.风起因:(2)遂遣之.之:2.用“/”标注画线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A.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B.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C.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D.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阿奴欲放去邪?4.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在《咏雪》一文中看到童年谢道韫是一个(1)____________的人;而《谢安怜翁》中童年谢安则是一个(2)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比较阅读两文,《谢安怜翁》中“奕于是改容”,体现了谢奕对幼弟怎样的态度?这与《咏雪》中谢安对待子侄辈的态度有何异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论语十二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默写、简答、阅读【部编版七上】

《论语十二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默写、简答、阅读【部编版七上】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前古文习题带答案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尊君在不②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今异义,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今义:⑩陈太丘与友期.行: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⑪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⑫友人惭.: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一词多义:相:①相委而去: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时:①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若:①未若.柳絮因风起:如。

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好像。

是: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表示肯定的判断。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

而:①俄而.雪骤:与“俄”合用,不久,一会儿。

②相委而.去:连,表顺承。

3、判断文言句式:①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省略句,省略介词。

②撒盐(于)空中差可拟:省略句,省略介词。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课件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课件
人际关系:《论语》中的人际交往原则和技巧对现代人际关系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传承:《论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对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领导力:《论语》中的领导理念和领导方式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论语十二章》中的思想内涵。
对比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孔子的教育理念和道德观。
社会责任:关注社会,贡献力量
道德修养:修身养性,明辨是非
个人成长:自我提升,实现价值
《论语》全文阅读:***
** 《论语》注释版:***
** 《论语》英文翻译:***论语/
《论语》相关研究论文:***
学生理解和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
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和意义
对比阅读的方法和效果
交流分享:与同学、朋友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原文: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孔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实践?”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也是一个君子吗?”
对比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对比阅读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古文版:以古文为基础,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和内涵
现代文版:以现代汉语为基础,易于理解,适合初学者
英文版:以英文为基础,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
注释版: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注释,便于理解原文的意思和背景

论语十二章 对比阅读训练

论语十二章  对比阅读训练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训练题《论语》十二章》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学而时.习之(按时)B、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C、有朋自.远方来(自己)D、.不亦君子..乎(有才德的人)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吾日三.省吾身(多次)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C、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D、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怀疑)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学而不思则罔.(迷惑)B、思而不学则殆.(疑惑)C、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D、.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快乐)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可以.为师矣(凭借)B、人不堪.其忧(能忍受)C、饭.疏食饮水(米饭)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于此,兼词)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不义..而富且贵(采取不正当的手段)B、于.我如浮云(对)C、.择其善者..而近思(急切地提问)..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D、切问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子在川.上曰(山脉)B、三军..可夺帅也(军队)C、匹夫..不可夺志也(平民百姓)D、博学而笃.志(坚定)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吾日.三省吾身(每天)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与“无”相反)C、可以为.师矣(做,当)D、为.人谋而不忠乎(替)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B、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C、必有我师焉.杀鸡焉.用牛刀D、有朋自.远方来自.以为是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B、不耻.下问(可耻)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C、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D、为人谋而不忠乎谋:计谋11、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3分)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2、下列有关《论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关于学习的方法的;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关于学习态度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
一、【甲】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乙】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子张》) (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可谓好.学也已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二、【甲】(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为政》)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解】①敧(qī):倾斜。

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哪里,怎么。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
(1)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闻.宥座器(4)满则覆.
2.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3.【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句子(1)和[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_________方面的问题;[甲]的第(2)句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___与_________应该相结合。

(2分)
三、【甲】《论语十二章》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
【注释】①还:同“旋”,掉转身。

②故:特意。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⑴不亦说乎?⑵李生说之曰⑶莫逾自厌⑷
王生益愠
2.下列句中的“之”与“夫君子之行”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 择善而从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学而/不思则罔
B. 可以为师/矣
C. 盖/学贵善思
D. 请铭之坐/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

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