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病毒感染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病毒在细胞内寄生 * 病毒抗原变异和抗原结构复杂 * 损伤免疫细胞 * 病毒降低抗原表达
四、病毒感染与肿瘤
(一)比较肯定的病毒 人疣---HPV 人T细胞白血病---HTLV
(二)关系密切相关的病毒 肝癌---HBV,HCV 鼻咽癌和淋巴瘤---EBV 宫颈癌---HSV-2,HPV-16 or 18
垂直传播方式和常见病原体
类型
途径
病原体
产前 围产期
胎盘 产道
风疹病毒,CMV 梅毒螺旋体,弓 形体
衣原体,淋球菌
产后 生殖细胞
哺乳等密切 接触
含病毒核酸
HBV,CMV 反转录病毒(HIV)
二、传播途径
粘膜传播: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生 殖道粘膜等。
皮肤传播: 其他:注射、输血、动物咬伤、节肢动物叮咬、
失去接触抑制,细胞表面出现新Ag等 * 细胞转化与病毒的致肿瘤性关系密切
细胞凋亡
包涵体—内基小体 (Nigri body,细胞质内 )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1、体液免疫的病理作用: * 病毒诱发细胞产生新Ag,Ag-Ab,在补体
参与下引起细胞破坏,属II型超敏反应; * 病毒Ag-Ab复合物:引起 III型超敏反应。
一般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 恢复后机体内不在存在病毒。
分类: 1)、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并未完 全清除, 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 外,或经输血、注射而传播。病程长达数 月至数十年。
特点:病程长
2)、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组存在于一定的组 织或细胞内,不产生病毒颗粒不表现临床症 状,以后由于生理或病理性因素的影响,使 潜伏病毒激活而发生增殖,产生病毒颗粒, 才出现临床症状。 特点:反复发作。
二)适应性免疫效应机制 (一)体液免疫
抑制病毒黏附,调理吞噬作用,中和病毒感 染性,抗体和补体的联合溶病毒作用,抗体 依耐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二)细胞免疫(以此为主) (1)CTL: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受MHC限制。 (2)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诱导产生细胞免疫
迟发超敏反应,抗病毒感染。
机械性损伤。
多数以一种途径,少数是多途径(HIV)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
(一)隐性感染(inapparent viral infection): 病毒进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症状。
(二)显性感染(apparent ~): 表现出临床症状的感染。可表现为局部感染
或全身感染。显性感染发生率见下表! 1、急性病毒感染(acute ~):
带状疱疹,VZV 单纯疱疹,HSV-1
3)、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 又称迟发感染,病毒感染后潜伏期长,有的可达
数月、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一旦症状出现,多为亚 急性、进行性,并往往造成死亡。 特点:潜伏期特别长
如AIDS, Kuru病,SSPE(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 phalitis,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β 干扰素:人成纤维细胞产生 新发现的是和干扰素 基因定位:第9对染色体 * II型干扰素 γ 干扰素:由Th1和NK细胞产生 基因定位:第12对染色体 分子量小,对热比较稳定,可被蛋白酶破坏,具有 抗原性和种属特异性。
2、抗病毒活性:不能直接杀病毒!
干扰素与邻近细胞膜上的干扰素受体(具种属
特异性)结合 使编码抗病毒蛋白的细胞基
Biblioteka Baidu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一、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1、杀细胞型感染(cytocidal effect): 多见于无包膜病毒,其机制主要有: 阻断细胞大分子的合成 病毒蛋白的直接毒性作用 破坏溶酶体,使细胞自溶 细胞器的改变
多数杀细胞病毒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可改 变细胞形态、大小、排列,称为细胞病变 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2、稳定状态感染(steady infection): 多见于包膜病毒。一般不破坏细胞,但可引 起细胞膜组分的改变,使细胞表面出现新的 抗原成分,或细胞融合。
二、天然免疫免疫
(一)干扰素(Interferon,IFN) 概念:IFN是由病毒或其它诱生剂刺激人或
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 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 活性。 1957年,Isaacs等研究病毒干扰现象时发现。
1、种类与性质 (根据抗原性分α 、β 、γ 干扰素) * I型干扰素 α 干扰素:由人白细胞产生,14亚型
第19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p.215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与感染类型
一、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指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传播。 2、 垂直传播(vertical ~):
指病毒通过生殖细胞、胎盘、产道、 哺 乳及密切接触由亲代直接传给子 代。 如风疹病毒、HIV、HBV、HCMV等。
但不是病毒感染的必然结局!!
重点内容:
1.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2. 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类型及主要特点
第三节 抗病毒免疫
一、概述
包括固有性(天然)免疫和适应性(特异)免疫 一)固有性免疫机制 (一)屏障结构 1、皮肤与粘膜的屏障作用:机械阻挡、分泌杀病毒
物质、正常菌群的拮抗 2、血脑屏障:紧密连接和微弱的吞饮作用 3、胎盘屏障:主要是妊娠3月内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
细胞病变 (Cytopathic effect, CPE)
细胞团缩、裂解、肿胀、变圆 细胞融合或聚集成葡萄串样等
正常细胞
病变细胞
3、细胞凋亡 (apoptosis) 4、包涵体的形成(inclusion body) 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 转化细胞的主要变化:生长快、分裂失控,
2、细胞免疫病理作用: CTL可杀伤病毒感染并带新抗原的靶细胞,可引 起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如HBV感染的肝细胞损 伤。
3、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如麻疹病毒、风疹病毒、HCMV、HIV。
4、病毒蛋白与宿主组织蛋白共同的抗原决定簇 (4%): 如SSPE
三、病毒的免疫逃逸
1、概念:escape of immune response 2、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