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合集下载

佛法解脱的原理与行法

佛法解脱的原理与行法

佛法解脱的原理与行法
佛法解脱的原理与行法源自佛陀的教导和教诲。

佛陀认为,众生在生命中所经历的苦难与痛苦,根源于无明、贪欲和瞋恨等烦恼心理的存在。

要实现解脱,就必须通过修行摆脱这些烦恼心理的束缚。

佛法解脱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因缘果报:佛法认为,众生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因果循环所致。

因此,要从苦难中解脱,就必须根据自己过去的行为来修正和改善现在的行为,以便创造积极的因缘。

2. 无我观:佛法教导众生要认识到一切事物的无常、无我和痛苦的本质。

这种观念的转变能够帮助众生从执著和執著中解脱出来,实现超越个体存在的状态。

3. 中道:佛法主张遵循中道,避免极端的思维和行为。

佛陀教导众生要远离贪欲和瞋恨,而寻求平衡和和谐的生活方式。

佛法解脱的行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三学:佛法教导众生要修习戒、定、慧三学。

戒指是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免造下恶业;定指的是修习冥想等提升集中力和内心平静的方法;慧则是指开发智慧观照事物真相的能力。

2. 功德布施:佛法鼓励众生通过布施来积累功德,以便得到福报和因缘的改善。

布施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捐赠,也可以是精神
上的帮助和关爱。

3. 冥想与正念:佛陀教导众生通过冥想和正念来觉察和观察自己的身心状态。

冥想可以帮助众生培养平静和集中的内心状态,正念则可以帮助众生警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总之,佛法解脱的原理与行法在于通过修行和培养内心的善念和正念,摧毁烦恼和执著的根源,逐渐达到超脱生老病死的境界,实现心灵的解脱与安宁。

(四、抉择能趣解脱道性)

(四、抉择能趣解脱道性)

(四、抉择能趣解脱道性)第四抉择能趣解脱道性者。

第四、要抉择能趣向解脱的正道的体性。

从前我们都是往恶趣里跑,往善趣里跑,这些都是在生死系缚中,而现在我们要走一条别样的路,也就是要修一种道,它能够去到解脱涅槃处,能够息灭一切苦和苦因,所以首先必须要了解这条道的体性,之后真正在心里安立这一妙道,这样才能获得寂灭之果,因此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发心趣向、怎么才能断定必须要修一条无谬、圆满的道,这是我们进入前的观念准备。

这些心理上的准备完成了以后,就能顺理成章地役使着心行持这条道,然后再去抉择这个道的自性并在自身上一一地修集,这样就称为真实的解脱道行者。

如室利胜逝友云:“沉溺三有流,苦海无边底,喜掉无厌畏,何物在我心?贫难求护坏,离及病老衰,入恒炽然火,觉乐宁非狂?”这里要按照大德室利胜逝友所说,自己痛加鞭策、呵骂自身的这种顽固不变、乐著生死的心,一直要观修生死的过患,由此痛定思痛发起猛利的出离心。

如果没有把握住这个意乐的根源,解脱道不会成功,甚至连边都沾不上。

就像室利胜逝友所作教导的,我们要这样作自我呵斥:沉溺在无尽的三有苦流当中,这样的苦海没有边涯、见不到底,我们却还是这样欢喜着、掉举着,毫无厌离和畏惧,是什么东西在我心中蒙乱我的心智,使我竟然变得如此地颠倒?我们整日都有贫乏苦、求不得苦,对这世上的名利、男女充满了欲望,然而却很难求得。

求到了又有非常多的守护之苦,一旦失坏的时候又灰心、忧苦,心里无法承受,或者即使与所爱会合,然而还是要离别。

在这个过程中,老、病、衰等各种苦纷纷降临在身上。

这个身是个苦器,你只能看到它不断地在发生各种苦,且不说苦苦,就是所谓的快乐也尽是苦性,所谓的平静也都是埋伏着苦因。

我们就处在这样的大苦包围当中,落在了恒常为猛火所烧的三有火宅中,却觉得这里有快乐,难道不是疯狂?又云:“噫世具眼盲,虽现前常见,后仍不略思,汝心岂金刚?”当自策励,修习生死所有过患。

又说:世间睁着眼睛的盲人,虽然现前常常见到苦和集,但仍然不肯稍加思虑,这个心难道是金刚?在我们这个蕴体上周遍都是苦和集,充满了以萨迦耶见发起的无数烦恼,没有其他的东西。

开显解脱道第2课思考题答案

开显解脱道第2课思考题答案

开显解脱道第2课思考题答案科目:佛教题型:选择题1.什么是四圣谛?A.苦谛、无明谛、空谛、痛苦谛B.苦谛、集谛、灭谛、道谛C.苦谛、有情谛、自性谛、涅槃谛D.无明谛、善逝谛、有为谛、痛苦谛答案:B2.十善业中的“不偷盗”,以下哪种行为算偷盗?A.有意识地拿别人东西,打算私自占有。

B.有意识地拿别人东西,但是只是想借用,没打算私藏。

C.不小心拿了别人东西,不知情的归还。

D.搬运东西时不小心碰到别人东西掉下来,也算偷盗。

答案:A3.以下哪个不是八正道的组成部分?A.说正法B.修正念C.发正见D.持正业答案:C4.六度是指以下哪六件事?A.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B.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喜舍、般若C.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心、般若D.布施、持戒、禁语、精进、禅定、般若答案:B5.成佛是指哪个解脱?A.增上觉B.辟支佛C.阿罗汉D.六度圆满答案:A题型:填空题1. 一切众生皆拥有起________(六字),唯佛是起________(六字)。

答案:唯一性无因性2. 三十二相中的“圆满相”是指什么?答案:佛陀的完美无瑕的身体。

3.五浊恶世中,恶业增长最快的地方在于________(两个字)。

答案:口业4.精进是名为率________(一字),熟练________(一字),名为精进。

答案:动心5.释迦牟尼佛三阶段修行的第一阶段是出________(一字),第二阶段是住________(一字),第三阶段是舍________(一字)。

答案:出家修道慧命题型:判断题1.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不曾讲过一字不闻谁世间而念出《般若心经》的话。

答案:错误2. 持戒、精进、念佛、禅定、般若等也是六度。

答案:错误3.菩萨的诸行无常,菩萨实体永恒不灭。

答案:错误4.般若心经出自《大智度论》。

答案:错误5.《法华经》是佛教三大经之一。

答案:正确题型:简答题1. 什么是无我?请结合佛教教义进行解释。

答案:佛陀指出一切事物都是无我,即没有永久,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

解脱歌-大愚法师

解脱歌-大愚法师

解脱歌--大愚法师觉后乐,乐如何?听我教唱解脱歌,不让古人风调高,我今何妨拈句和。

本无妄,亦无真,原来二法空无性,无性无相不着空,即是如来真实性。

见实相,诸法空,刹那顿悟万法同,一旦风光藏不住,赤裸裸的颊面逢。

决定说,佛心印,有人不肯如实信,直截根源当下了,摘叶寻枝渐教人。

几回生,几回死,亘古亘今常如此,神头鬼面有多般,返本还元没些子。

习显教,修密宗,方便门异归原同,自从踏遍涅盘路,了知生死本来空。

行也空,坐也空,语默动静无不空,纵将白刃临头颅,犹如利剑斩春风。

顿觉了,妙心源,无名壳裂总一般,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圣凡。

烦恼本,即菩提,罪福没性何处觅,无绳自缚解脱后,大摇大摆大休息。

莫攀缘,莫执着,随缘随份随饮啄,不变随缘行无碍,自在随心大安乐。

但得本,莫愁末,妙用纵横活泼泼,弹指敲开不二门,升堂直入如来屋。

宗亦通,说亦通,团团杲日丽晴空,百千三昧无量义,只在寻常日用中。

觉心体,生佛同,有情无情共鼻孔,无缚无脱无遮障,迷时无碍悟自通。

无形相,极灵妙,非亲证知那能晓,镜里看影虽不难,水底捉月怎办到!狮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咋舌,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狮子儿,众随后,三岁即能大啸吼,若是野犴逐法王,百千妖怪虚开口。

谁无念,谁无生,莫将镜影认作真,若以断灭为究竟,何以外道邪见人。

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非但能摧外道心,并且破除邪魔见。

震法雷,击法鼓,海水奔腾须弥舞,毛头许里乾坤定,大千沙界寸土无。

让他谤,任他毁,把火烧天徒自累,我闻恰是空中风,何碍甚深大三昧!一切声,皆实相,恶言善语无二样,不因谤赞别冤亲,方契本心平等相。

赞无增,谤无减,空中鸟迹著云天,太虚饮光消契阔,幽谷回声话晚烟。

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有人问我解何宗,我为摩诃般若客。

昔曾说,今懒说,山河大地广长舌,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常独行,常独步,脚底草鞋狞似虎,举趾粉碎金刚地,不觉踏断来时路。

疯癫汉,无字经,信口掉舌说不尽,海底金乌天上日,目中童子眼前人。

通论解脱道

通论解脱道

通论解脱道,经于种熟脱,修证有迟速,非由利钝别。

能证这四谛与缘起法的圣者,想简略的叙述一下。

首先,不问声闻,缘觉,菩萨,「通」泛的「论」起来,每一圣者,在「解脱道」的修行中,都是「经」历了「种熟脱」三阶段的。

一、初听佛法,生起厌离心,从此种下了解脱的善根,如种下种子一样。

如没有出离心种,怎么听法修行,都是不会解脱的。

二、以后,见佛,听法,修持,使解脱心种渐渐的成熟起来,如种子的生芽,发叶,开花一样。

到末后,一切成熟,才能证果,如开花而结果实一样。

有些佛弟子,一听佛法,当下悟入而证果;有的勤苦的修学了一生,还是不能得道。

今生修行而能不能证入,证入的迟入或者速入,那是决定于过去生中的修习。

如过去没有种下解脱心种,现生初生厌离心而修行,就想迅速证果,正像种下种子,就想结果,那怎么成呢,如前生已修到了成熟阶段,那今生一出头来,见佛闻法,便能证悟了(甚至有不必再用功行,就会圆证的)。

所以,在今生「修证」过程中,「有迟速」的不同,但这是决定于前生的准备如何,并「非由」于「利钝」的差「别」。

利根与钝根,当然是有的,那就是上面说过的信行人与法行人了。

着重于依师学习,以信为先的是钝根;着重于自力学习,以慧为先的是利根;但这都是要经历种熟脱三阶的。

依现生的修证而论,是不能以证入的迟速来决定他是利或钝的。

近代的佛教界,有许多观念,都是与经论相反的。

他们以现生的修证努力,或悟证迟速来分别利钝,而不知恰好相反。

重信与重慧的差别以外,凡急求速成的,才是钝根;大器晚成的,才是利根。

如以三乘来说,声闻根性是钝,缘觉根性是中,菩萨根性是利。

声闻是钝根,从发心到解脱,快些的是三生,最迟也不过六十劫。

缘觉的根性要利些,从发心到解脱,最快的也要四生,最迟的要一百劫。

菩萨是利根,他要修三大阿僧只劫才究竟解脱呢!关于根性的利钝,在大乘不共法的申述中,再依经论来说明。

丙二丁一戊一:见此正法者,初名须陀洹,三结断无余,无量生死息。

再来叙述圣者证入的次第。

丁思维三界苦多以自具德摄解脱道

丁思维三界苦多以自具德摄解脱道

丁二、思维三界苦多,以自具德摄解脱道万千炽燃火聚亦难比,三有随生何处万苦聚,厌患此后寂凉解脱道,莫少耽延以自具德取。

“万千炽燃火聚亦难比”,表示三有十分苦,非常炽燃的三苦在猛利相续,没有歇息,恒常热恼。

想一想这个譬喻,万千的烈火烈焰腾腾,非常灼热,人在里面很难受,一点清凉也得不到,而且相续不断,不会暂时止息。

再者,在这种烧灼当中热恼不安,没有安歇之地,这表示三有的状况,它是苦的自性。

生在三有任何处都是这般样子,每一处都是万苦聚,万万千千的苦一个接一个,从地狱到天宫之间无不如此。

假使这里面有一处清凉之处,我们也可以不离开三有,既然有可安歇处何必要出去?然而三有之中一无是处,它的所有点上都是三苦炽燃不已、连绵不断,一点点真实的乐都没有。

基于这种认识,就想到的确太可怕、太恶浊了,我要离开它,这就生了厌患心。

在三有上上下下无论怎么流转,哪个地方都是万千苦聚之处,只有一苦连一苦的份,没有乐的希望可得。

这样就知道,原来一到三有,就好像长久病发的机制,永远要发生无量无数的苦,除了这种命运之外再没别的东西,这就厌患了。

所谓的“患”指苦患、轮转的事实、苦的难受体性,或者没有寂静清凉。

对于这种长久的过患、最大的生死病患认识透彻以后,再也没有喜欢的心了,就叫“厌患”。

我们现在愚痴,就在于不认识苦的真相,以为里面有好多真实可得的、令人心喜的安乐,在这里迷惑了。

譬如现代人以为此世最低浅庸俗的五欲之乐、情爱之乐、事业之乐、名声之乐等等是真乐,实际一点乐得不到。

由于人们幻想这里有乐,所以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热爱,有特别多的追求,总是幻想不已,以为前面有乐可得,我要得到了。

这就是不认识苦,发生了非常大的乐颠倒想。

不仅如此,有些宗教家、修炼家对来世寄予热望,以为来世升天做神仙或者得到富贵人身就实现了安乐。

实际也是一种痴望,因为来世一样是万苦连绵的体性。

由于他不能认识苦,所以不死心,没有“厌患”两字,这样就没有真正的出离心,全部属于世间道。

莲师 清净修行道上的疾病、神魔、秽气及各种违缘障碍的窍诀

莲师  清净修行道上的疾病、神魔、秽气及各种违缘障碍的窍诀

莲师清净修行道上的疾病、神魔、秽气及各种违缘障碍的窍诀莲师心要建言第六章除障珍宝宝库答复益西措嘉的提问。

措嘉再次提问:请鉴知我,殊胜的上师!禅修尚未稳定的瑜伽士不是应该致力于净治障碍吗?行者应该如何清净修行道上的障碍呢? 莲花生大师答道:听着,措嘉!关于净治修道上的障碍,有四个部分:净治三摩地暂时体验的障碍;清净身体疾病和疼痛的障碍;清净概念性思维及心中神魔的障碍;清净由违缘引起的暂时染污所生的障碍。

第一部分,关于净治三摩地暂时体验的障碍:昏沉意味着无法体现灿然的明觉,无法以明性的体验充分融会其中。

由于困倦之故,昏沉于是又混杂了昏睡的状态。

掉举不安意指心识向外移转到某个对境,或是追逐某件事物。

外移指的是专注力无法保持镇静。

散逸就是陷在对某个他物的感知中。

不定就是可以镇静一小段时间,但无法长时间地维持。

潜流是你的注意力未被注意到正在移动着,但你却以为注意力仍然维持静止不动。

掉举不安有两种。

“他物引起的掉举不安”意味着由于某些情境,意识变得激扰不安。

另一种是“自身造成的掉举不安”,则是在禅修之中生起了一种想着“真安静!真清明!”的细微觉受。

昏沉与掉举是由无法专心、不知不觉陷入漫不经心之中所造成的主要过失。

感到昏沉时,要将注意力引导到心间。

专一且如如不动地禅修时,要保持专心和全神贯注。

透过这样的方式,你将不会屈从于昏沉或昏睡无力,而是能保持在修道上。

当感到掉举、扰动不安时,要将注意力引导到脐下部位,保持专心与全神贯注,并如如不动地禅修。

透过这样的方式,你会变得全然专注一心,而不会成为掉举或散逸等过失的猎物。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注意力很专一且完全集中的话,是不可能会变得昏沉或是掉举的。

现在要说的是利用对三摩地有益的事物作为道用。

乐、明、无念的善妙三摩地;慈爱、悲心或出离心,抑或坚决、明确的虔敬心,这些全都有着透过身体和言语的戏论造作而来的体验之味。

这些体验是风息,经由嘴部穿梭,其中也会发生成为我执猎物的危险,因此使用口诀心要来体受这些体验,是异常重要的。

无染觉性直观自解脱之道-石育智

无染觉性直观自解脱之道-石育智

無染覺性直觀自解脫之道── 蓮花生大士著石育智漢譯一、出處本文源自《深法寂靜忿怒尊密意自解》中之《無染覺性直觀自解脫之道》,是直指本來覺性的無上法要。

二、敬禮頂禮覺性自明清淨三身尊。

三、述意我將開示《深法寂靜忿怒尊密意自解》中之《無染覺性直觀自解脫之道》。

真誠地,在此介紹你自身的本來覺性,有緣善男子,應如善觀察!三昧耶,密,密,密。

四、直指心性奇異哉(Emaho)!惟一心性包含了輪迴與涅槃。

雖然從一開始本性早已存在,你卻不認識它;雖然它的清淨與顯現是沒有間斷的,但你還未遇過它的真面目;雖然它處處皆無礙的升起,你卻不能領會它。

因此,這直指開示是為了引領你認識自心。

除非你懂得本來覺性,否則三世諸佛宣說了八萬四千法門也是難以理解。

事實上,除了了悟覺性之外諸佛並未教導其他的道理。

經典遍滿虛空不可計量,關於究竟義,有三項要訣將介紹你自身的本來覺性。

為進入修行之道,將以下列方式來揭露諸佛顯現的本來狀態,此法既無前行,也無後修。

五、捨離偏見善哉(Kye Ho)!有緣弟子且諦聽!雖然稱之為心者是廣泛地受尊敬與討論,但是它不被了解或它被誤解或只以片面的方式了解它。

由於未能正確如實地了解,故產生了無量的宗派與學說。

此外,由於一般世俗的人們不了解它,不識他們的本性,所以不斷流轉於三界六道中歷經折磨。

因此不悟本心是非常嚴重的缺失。

雖然聲聞獨覺希望以無我教義的觀點了解它,他們仍然不能了解自己的心性。

其他也存在著執著個人意見與釋義的人,在這些執著的束縛下不能感受到清淨光明。

煩惱的聲聞獨覺執著能所而成障礙。

中觀學派執著二諦邊見成為障。

事部密續與瑜珈密續執著事相儀軌的修持成為障。

摩訶瑜珈與阿努瑜珈執著空與覺成為障。

於無二義分之為二(空與覺),他們便落入了偏差。

若兩者不能融合為一,將不能證得佛果。

以你本心的觀點而言,每個人正如此情況,輪迴與涅槃是不二的。

儘管如此,由於你堅持在攝受與恆常的執著、憎惡,你將不斷地流轉於輪迴。

因此,先放下你現行與未行的佛事。

二项抉择赖耶为染净依甲总标

二项抉择赖耶为染净依甲总标

第一念 眼識(心王) 觸、作意、受、想、思 貪煩惱(心所)
阿賴耶識
179
第二念 耳識(心王) 觸、作意、受、想、思 貪煩惱(心所)
阿賴耶識
180
第三念 眼識(心王) 觸、作意、受、想、思 貪煩惱(心所)
阿賴耶識
181
從此先滅、餘識所間、現無有體眼識與彼貪等俱生,不應道 理,以彼過去現無體故。
二果、三果向:斷分別我執及欲界九品愛煩惱中四至 六品(未得禪定)
三果:斷分別我執及欲界九品愛煩惱盡斷,因為他成 就了禪定之故
阿羅漢:分別、俱生我執盡斷,並斷三界愛煩惱 以上聖人,入定時,這一念心都與真如理相應;出定
後,還有種種世間識生。 阿羅漢入聚落時,眼見色已,不取其相,不取隨好,
心住最上捨
194
丙、業雜染非賴耶不成
云何為業雜染不成?行為緣識不相應故。 此若無者,取為緣有亦不相應。
行為緣識:前一世的業熏習在阿賴耶識,是這一 世果報現前的因識
取為緣有:這一世因為愛煩惱增上──取,令前 行支所熏習種子成熟,能得下一世的果報
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 不承認有阿賴耶識,十二緣起這二支不能成立
………… ………… …………
末那→ 阿賴耶識→
末那→ 阿賴耶識→
末那→ 阿賴耶識→
末那→ 阿賴耶識→
末那→ 阿賴耶識→
185
二、離欲後退煩惱雜染不成
復次,從無想等上諸地沒來生此間,爾時 煩惱及隨煩惱所染初識,此識生時應無種 子,由所依止及彼熏習並已過去,現無體 故。
所依止:即不承認阿賴耶識者所指的第六識
186
前一生
無想天
無、第六識合 作的貪、瞋、癡一起活 動
若不承認阿賴耶識,
第一念第六識及煩惱從 哪裡生起?

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不论你在修行与否,不妨寻觅一番修持之人,
若遍寻而不得修持之主体,
你的修持便顿现其穷,而自然瓦解。
修持一旦放下,便是你重生的一刻。
你若能既不落幻境,也不昏沉散乱,
当下无染的觉性自现光明朗净,
这毫不造作的觉照,便是专一定境。
如此,入定或不入定,本非二境。
三昧耶 嘎嘎嘎
即使天界神祇及其境界出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各种净念出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证入无念的定境,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观得万物光影交错,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证入色无边处定或识无边处定,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证入一多不二,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一切色与一切空毕现于前,这也是心性的流露。
天空却无觉性,它的空虚好似死尸一般地空虚,
了无生命,
因此,心性的真相,是无法以天空作譬的。
总之,能毫不散乱地任心性安住本然便是。
二十四
何况纷纭万象,也具有俗谛(相对性的真理)的价值。
没有任何现象真正地存在,它们迟早会消逝。
涅盘及娑婆中的一切事物现象,
没有任何境相,不是出自心性。
二十七
正因自性无碍的本质,境相才能不断生起,
有如大海及波浪本是一体。
因此凡是生起之现象,必将在心性内自然解脱,
不论你用多少不同的名相去指称它,
由究竟观之,心性不曾离开过一切而存在。
这一体性并非建筑在任何有形基础上的,
它虽是一,你却无法由任何一边而得其全貌。
它也不是存在某处的实体,因为它不由造作。
它也不是虚无,因它的光明及觉性光辉遍照。
它更不是各种形色,因为空性与光明是不可分割的。

心的依止2·修行-第三章

心的依止2·修行-第三章

第三章在佛陀的眼里,没有什么比得上调伏柔顺的心。

只有在禅定中才可能调伏自己的心,那是很特殊的训练。

就好像打网球一样,我们要不断地跟教练练习,直到我们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和擅长的地方,才能真正地去和别人比赛。

而调伏心的比赛场地就在日常生活--我们所遇到的每个状况里。

我们最大的支柱就是念住,也就是时时活在当下。

假如心是专注的话,它就不会杜撰任何故事,例如这世界是不公平的、某人对你是不公平的、或是自己的欲望或悲伤。

这些故事可能千变万化,可是当心念专住时,这些妄想都会停止。

念住也就是指完全溶入这个时刻,注尘不染。

我们完全活在当下--不论行住坐卧,感觉喜悦或痛苦--我们都维持着不起分别的觉照,“只是知道”。

清晰的理解力意味着观照:理解自己的想法、言词和行为的目的,而且知道那是善巧方便或是实际达到所追求的结果。

我们必须跟自己保持一些距离,才能冷静地去观照,因为假如我们完全认同某件事的话,几乎不可能客观地评定。

念住和清晰的理解力是并肩而行的,能让我们和“我”保持距离。

我们任何的苦,不管程度大小、持续或间断,都是由心所生的。

我们的心创造了一切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和别人没有关系。

每个人都在这舞台上扮演着他自己的角色,这就叫“生命”。

有时候别人刚好在附近,我们就会想象是他要为我的不幸负责。

可是事实上,我们的所有造作都是来自我们的内心。

在禅定中,我们越观察自己的念头,观照的力量就会越强。

当我们观察到自己的心是刹那刹那地生起、暂住和息灭时,在思维过程中就会产生离欲,让我们不起执著。

念头总是不停地来来去去,就像呼吸一样。

假如一旦我们和它产生关系,就会有问题产生。

我们相信我们拥有自己的念头,而且应该回应它们,特别是当它们有负面价值的时候。

这就是苦的起源。

佛陀对努力修行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恶念未生令不生,恶念已生速令断。

善念未生令生起,善念已生令增长。

这方法用得越纯熟,对我们就越有好处。

这是我们的禅修训练之一。

当学会了在禅定中不理会念头的生起,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去处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妄念。

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 d ʔ
ක ‫׳‬ d
ׂ d ʔ
本 覺 。 要
生生 已 見見 奇 ࡌ ʔ व 點
。。明 , ዆ ա ᜄ 有

ி ˼૩三


之 境 , 並
Ъ ྤ଱: f ‫ה‬༦
‫ݑ‬d

d







9
因在七 它這 不本 生生 覺 及內 空, 性法 ,報 故化 是三 法 身身 身身 圓 ;滿
︵ 一一
或圓;義我性各派
覺切
佛滿 ;;;形所
︶ 。
種 ;
種智 ;慧
各推 式崇

的。



8
此當若無 如 覺下僅思 此 空只僅無 的
τ И
Σ ͊
૶ ৰ
現六 在 為
明是純念 覺 ຅ Ը ཀ 你
無純粹地 照 ɨ ʘ ̘ 開
染 粹 的 觀 實 ː ׂ ʘ 示示
,的觀照 在 非非 覺 察 自自 平 由照,我 凡 他 而而 唯 , 無
仔中絃仔鏡何仔像化仔河本仔
細的萬細能外細微無細流智細
觀 雲 象 觀 反 境 觀 風風 常 觀 水水 , 觀
照 彩 , 照 映 生生 照 一一 , 照 一一 真 照
一一 自自 真 一一 出 起 一一 般 真 一一 般 的 一一
下 行行 的 下 一一 , 下 難 的 下 永 是 下
自自 生生 都 自自 切 真 自自 以 不 自自 無 不 自自
只 、 持 本 們 , 進 , 能 的 說 , 自自
是 自自 一一 是 一一 無 入入 不 說 主 你 己己
徒然無圓籌為空修此體找 的
然 圓 所 滿 莫 無 境 不 念 根 不 心心

当下重生开悟之教言 无染觉性直观解脱之道

当下重生开悟之教言   无染觉性直观解脱之道
十二
这本来圆满的净光,自始便非源自他物,
乃由觉性自生,本身却无父无母,真是不可思议!
自生之无上觉性,亦非由他物所造,真是不可思议!
它既无生,故也无由而灭,真是不可思议!
它虽无所不在,却无人得见真相,真是不可思议!
纵然流转于娑婆世界,却无损其身,真是不可思议!
纵使得证佛性,对它亦无所增益,真是不可思议!
你应该仔细观照自己的心性,审思再三。
十一
当你外观身外虚空,
若无杂念,亦不受外界所染;
你再内观自性,
亦无念者以念向外造境,
那么,那微妙的心性,便空明朗净,无垢无染。
你的本觉净光,即是法界本身,
好似无云晴空中的太阳,
阳光虽无形无相,却光明遍照。
不论你了解与否,此乃最胜法义。
好似江河流水一般永无止尽,
你不妨仔细观照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
心念变化无常,真的不是我们的意念所能尽解,
它们就像微风一般难以捉摸,
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
不论任何外境生起,真的就是本体显现,
就像明镜能反映出一切外境似的,
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
世上纷纭万象,真的都在它的自身内解脱,
如此方是真正观察实相之道。

在这本觉内,法报化三身圆满如一。
因它不生及空性,故是法身;
因空性圆具光明朗净,故是报身;
因它能够自在显现,故是化身。
这圆满一体的法报化三身,便是觉性的本质。

谛听这殊胜的开示,
你顿见自己当下的本觉原是如此,
本来空明,纤毫未染,
你怎能说,你不了解自己的心性?
就像空中的云彩自行生出又自行寂灭,

哲学宗教

哲学宗教

类目编号文件名哲学宗教1992《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扫描版[PDF]哲学宗教1993《机会的概率有多大》扫描版[PDF]哲学宗教1994《60位必知的世界哲学大师》扫描版[PDF]哲学宗教1995《禅宗全书(全101册)》扫描版[PDF]哲学宗教1996《一口气读完道教史》(尹梦飞)扫描版[PDF]哲学宗教1997《生活中的财富哲学-用脑袋赚钱的70堂智慧课程》(The Secrets 哲学宗教1998《佛经密码 全彩典藏图本》全彩典藏图本[PDF]哲学宗教1999《门萨横向思维与逻辑推理》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00《塔木德:犹太人的处世智慧和赚钱哲学(经典珍藏版)》扫描版哲学宗教2001《小逻辑(缩译彩图本)》高清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02《世界十大宗教》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03《画说佛学系列》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04《庄子全鉴》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05《继祖传灯 》华藏净宗学会电子书[PDF]哲学宗教2006《图解易经六十四卦:断易天机·彩图版》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07《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08《哲学系列:德国哲学选读——张志伟》 更新完毕[压缩包]哲学宗教2009《哲学系列:重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聂锦芳》[压缩包]哲学宗教2010《中华大藏经》(中华大藏经)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11《DK 哲学书》(The Philosophy Book)文字插图版[PDF]哲学宗教2012《明心宝鉴 珍藏本》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13《中华经典藏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14《图解中国著名佛教寺院》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15《国学基本教材:孟子大学中庸卷》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16《北大哲学课》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17《净土丛书(全48册)》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18《反哲学入门》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19《漫画智者系列》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20《沉思录大全集》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21《李叔同谈禅论佛·彩图版》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22《现代社会的处世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23《第一本哲学漫画书-尼采的哲学思想》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24《图解易经:一本终于可以读懂的易经·彩图版》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25《悟道》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26《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27《谁为伊斯兰讲话?十几亿穆斯大的真实想法》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28《实验室·庙宇·市场:对科学、宗教和发展的交互作用的反思》哲学宗教2029《40堂哲学公开课》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30《哲学与人生专辑》[PDF]哲学宗教2031《尼采的锤子 哲学大师的25种思维工具》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32《南怀瑾选集》[PDF]哲学宗教2033《图解相术 读懂易经的生活智慧》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34《张其成全解道德经》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35《漫话哲学》全彩版[PDF]哲学宗教2036《少年哲学奇思录》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37《漫画经典系列》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38《李计忠解周易系列:周易一卦多断入门/点窍等(5册)》扫描版哲学宗教2039《活在当下 静心修行》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40《不可不读的6部中华古典智慧全集》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41《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第8卷.现代英美分析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42《哲学系列:康德专题研究——邓晓芒》[压缩包]哲学宗教2043《佛教美术全集(共17册) 》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44《易经与现代生活》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45《阴阳五要奇书-下(全本)》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46《西方哲学史(第七版)》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47《决定一生的8种做人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48《科技哲学十五讲》(林德宏)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49《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名著--哲学类》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50《学好易经》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51《上帝之死》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52《图解金刚经:认识一部最伟大的佛经》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53《我思故我在:你应该知道的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54《品牌文化:商品文化意蕴、哲学理念与表现》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55《思想的想象:图说世界哲学通史》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5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Karl Marx and Frederick Engels)PDF哲学宗教2057《每天读点《菜根谭》》高清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58《西方哲学十五讲》(张志伟)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59《菜根谭精粹大全集》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60《微笑着读完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61《柏拉图十讲(插入珍藏本)》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62《一本书读懂中国哲学史》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63《《道德经》品读》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64《皇极经世书今说(上下册)》([宋]邵康节原著 & 阎修篆辑哲学宗教2065《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66《走出思维的迷宫:中外著名哲学悖论解析》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67《菜根谭(人生百事)智慧》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68《强力意志》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69《中国哲学十九讲》(牟宗三)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70《虚云老和尚法汇》中国近现代佛学大师著述系列[PDF]哲学宗教2071《水之道-水的无为自然哲学与处世立业之道》(The Way of Water 哲学宗教2072《西方哲学史(学术版)》(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凤凰哲学宗教2073《改变人类心灵的十大哲学观念》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74《宽心》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75《敦煌石窟全集 》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76《西方哲学》哲学宗教2077《生活禅语》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78《华严宗哲学》影印版[PDF]哲学宗教2079《逆境中的自在》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80《[Toiffer收藏]邓晓芒讲哲学——康德、黑格尔、费希特、谢林等哲学宗教2081《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全35册)》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82《学习女德的心得报告(陈静瑜老师主讲)》[MP4]哲学宗教2083《DK目击者指南:宗教(英文原版)》(DK eyewitness companion 哲学宗教2084《图说天下·典藏中国系列:图说老子道德经》全彩版[PDF]哲学宗教2085《新编鬼谷子全书》(房立中)文字版[PDF]哲学宗教2086《天台宗全书(全25册)》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87《中国名寺高僧·彩图版》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88《左手易经,右手道德经》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89《枕边哲理故事全集》全彩版[PDF]哲学宗教2090《这个世界的真相》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91《解读《存在与时间》》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92《沉思录(中英双语)·典藏本》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93《狂热分子:码头工人哲学家的沉思录(社会学经典著作) 》((美)霍哲学宗教2094《鬼谷子无字天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95《白话鬼谷子》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96《哲学:100位重要的思想家》(Philosophy: 100 Essential Thin 哲学宗教2097《老子说》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98《中华佛教百科全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099《高标做人的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00《道家的智慧》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01《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02《改变人生的哲学教室》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03《美国思想史》及《20世纪美国宗教与政治》等[PDF]哲学宗教210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集注》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05《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 》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06《查拉特斯彻如是说》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07《半知一解:世界经典趣味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08《佛家的人生三悟》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09《DK目击者指南:哲学(英文原版)》(DK eyewitness companion 哲学宗教2110《儒佛道三家名言品鉴》影印版[PDF]哲学宗教2111《中华律藏(共60册)》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12《神话与镜像 关于精神X的艺术与思想》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13《拯救人类的哲学》影印版[PDF]哲学宗教2114《告别“蜗居”,不做“蚁族”:80后的X条买房哲学》高清扫描版哲学宗教2115《对逻辑的思考-逻辑哲学导论》(Thinking About Logic)((英)斯哲学宗教2116《参透人生便是禅》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17《哲学工具书系列》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18《两极理X:德国人的哲学智慧》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19《图说中国佛教史》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20《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修订第8版)》扫描版[PD 哲学宗教2121《文化哲学十五讲》(衣俊卿)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22《念佛与十大愿王》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23《最简洁的哲学:智慧的历史》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24《唤醒内在的智慧》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25《自然哲学》((德)黑格尔)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26《般若莲花处处开:听佛学大师讲心经》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27《存在·自我·神X:印度哲学与宗教思想研究》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28《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死亡》(Open Yale course—Philoso 哲学宗教2129《一生的保证:中国人自己的成功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30《易经杂说》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31《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清华大学学术专著)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32《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哲学宗教2133《做人要学道家 做事要学儒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34《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35《文化·伦理与管理:中国现代化的哲学省思》((美)成中英)扫哲学宗教2136《知已》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37《逻辑学导论(国外经典哲学教材译丛)》(Introduction to Logic 哲学宗教2138《大长今的成功哲学》(林一)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39《哲学是这样走来的:你应该知道的哲学史上50个经典命题》(李晓哲学宗教2140《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E·博登海默)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41《若要佛法兴 唯有僧赞僧 》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42《旅游宗教文化》(沈祖祥)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43《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44《马云的人生哲学》(郭明涛)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45《历史哲学》(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清晰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46《人文社会科学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47《价值世界的哲学追问与沉思》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48《拿得起放得下:一门平衡得与失的人生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49《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全十卷)》(涂纪亮等)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50《世界宗教警语宝库》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51《哲学家和狼》(The Philosopher and the Wolf)((英)罗兰德)扫哲学宗教2152《启示的理X:欧洲哲学与基督宗教思想》(张宪)高清晰扫描版[PD 哲学宗教2153《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冯俊等)中译本,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54《问不倒的导游:佛教》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55《维特根斯坦的拨火棍:两位大哲学家十分钟争吵的故事》(Wittg 哲学宗教2156《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张汝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57《宗教哲学研究:当代观念、关键环节及其方法论批判(增订版)》哲学宗教2158《生命之书——365天克里希那穆提禅修》文字版[PDF]哲学宗教2159《熊十力哲学研究》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60《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李泽厚)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61《弗洛伊德心理哲学》(弗洛伊德)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62《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当代中国丛书 人的价值》(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哲学宗教2163《禅学大师讲金刚经》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64《和尚与哲学家—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勒维尔 & 里卡尔哲学宗教2165《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100个让人想破头的哲学问题-》扫描版[P 哲学宗教2166《哲学的历史》希望出版社,2004年版(彩色人文历史珍藏版)哲学宗教2167《静境的思维 证严法师说》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68《中国历代观音文献集成(共10册)》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69《科学哲学:当代进阶教程》((美)亚历克斯·罗森堡)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70《海德格尔论尼采: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71《宗教学是什么》(WHAT IS RELICOUS STUDIES?)(张志刚)扫描版哲学宗教2172《草根读书2007第005期(中国哲学思想论集 全八册)》DJVU哲学宗教2173《论希腊哲学》(陈康)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74《对话的文明:谈和平的希望哲学》影印版[PDF]哲学宗教2175《麦克米兰-哲学百科全书》(MacMillan - Encyclopedia of Phi 哲学宗教2176《中国人民大学:西方哲学智慧》 更新完毕[压缩包]哲学宗教2177《女人不可不知的办公室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78《梵语课本》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79《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方克立)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80《复杂X与系统科学的哲学探索》 超星学术视频[FLV]哲学宗教2181《老人言》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82《中国历代禅师传记资料汇编》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83《科学艺术哲学断想》(赵鑫珊)增补修订新版,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84《哲学笔记》(列宁)中译本,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85《禅里禅外悟人生》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86《解脱之道》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87《阿弥陀经浅释宗要》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88《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47本 [PDF]哲学宗教2189《思想的力量:哲学导论(第6版)》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90《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德)考夫曼 & 哈斯默尔)扫描哲学宗教2191《金刚经修心课 不焦虑的活法》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92《哲学是爱智慧》(朱正琳)高清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93《罗曼·罗兰文钞》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94《我是谁——对人的心理哲学思考》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95《超越解构:建设X后现代哲学的奠基者》(Founders of Construc 哲学宗教2196《敦煌艺术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97《梵语诗文图解》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198《哲学的慰藉》(The Consoations of Philosophy)((英)阿兰·德哲学宗教2199《当代哲学人类学》(四卷)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00《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死亡》(Open Yale course—Philos 哲学宗教2201《灵魂的功课》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02《牛津西方哲学史 插图本》2009年9月28日更新[PDF]哲学宗教2203《中国哲学史》(北大哲学系)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04《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影印版[PDF]哲学宗教2205《维特根斯坦哲学导论》((荷兰)范坡伊森)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06《狂喜之后》文字版[PDF]哲学宗教2207《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瓦尔特·本雅明)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08《麻省理工开放课程:电影哲学》(MIT Philosophy of Film) [网哲学宗教2209《西方哲学史(第七版)》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10《信仰的力量》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11《王阳明全集 新增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PDF哲学宗教2212《阿弥陀佛的故事》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13《激情:感情的哲学与智慧教程》(TTC The Passions Philosophy 哲学宗教2214《非理X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Irrational Man)((美)威廉·哲学宗教2215《政治哲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耶鲁哲学宗教2216《马斯洛人本哲学》((美)马斯洛)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17《走向21世纪的人与哲学:寻求新的人X》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18《能量学与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19《哲学著作系列》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20《织梦人:一个男孩穿越现实的哲学之旅》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21《众妙之门-女权主义的生命哲学批判》(蔡新乐 & 李卫国)扫哲学宗教2222《巫术的踪影:后现代时期的比较宗教研究 》(A Magic Still Dwe 哲学宗教2223《现代X的哲学话语》(Der Philosophische Diskurs der Moderne 哲学宗教2224《宗教与人生 神通与人通》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25《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26《你的第一本哲学书》((美)托马斯·内格尔)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27《超星学术视频:俄罗斯哲学》 更新完毕/共4讲[FLV]哲学宗教2228《现代X的困境-哲学、文化和反文化》(The Dilemma of Modernit 哲学宗教2229《哲学的邀请:人生的追问》(an invitation to philosophy)扫描哲学宗教2230《每天学点哲学常识》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31《空间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32《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死亡 26课全 》(Death—Profess 哲学宗教2233《牛津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概论》(General Philosophy) 共17课更哲学宗教2234《生活中的佛教》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35《大哲学家 卡尔·雅斯贝尔斯(著)》(Die grossen Philosophen 哲学宗教2236《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死亡》(Open Yale course—Philoso 哲学宗教2237《成为你自己》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38《印度哲学史略》(汤用彤)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39《哲学入门》(Philosophy for Beginners) 牛津大学开放课程/共哲学宗教2240《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Wahrheit und Methode)哲学宗教2241《[Toiffer收藏]中国民间宗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PDF]哲学宗教2242《知识的拱门-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历史导论》(The Arch of Kn 哲学宗教2243《平常禅》(Being Zen: Bringing Meditation to Life)扫描版[P 哲学宗教2244《维特根斯坦:一种后哲学的文化》(江怡)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45《哲学的改造》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46《启蒙的时代:十八世纪哲学家》((英)以赛亚·伯林)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47《了凡四训讲记》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48《历史哲学教程》(翦伯赞)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49《生态主义法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50《喜悦之路:世界属灵与灵修大师的幸福箴言》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51《在家律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52《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清晰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53《货币哲学》(The Philosophy of Money)(Georg Simmel)扫描版[哲学宗教2254《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 》(G·希尔贝克)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55《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哲学上科学方法应用的一个领域》(O 哲学宗教2256《海德格尔哲学概论》(陈嘉映)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57《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注释汇编》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58《诗与哲学之争》((美)罗森)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59《逻辑哲学讲演录》现场录音版[光盘镜像]哲学宗教2260《愣伽经讲记》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61《哲学修养十五讲》(孙正聿)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62《前世今生的迷与惑》高清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63《伊斯兰教思想历程-凯拉姆•神秘主义•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64《麻省理工开放课程:西方世界的爱情哲学》(MIT open course:P 哲学宗教2265《牛津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概论》(General Philosophy) [TLF字幕哲学宗教2266《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波兰)多曼斯卡)扫描版[PD 哲学宗教2267《【家常读书·哲学系】马丁·海德格尔作品选(面向思的事情;哲学宗教2268《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夏勇)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69《西方法哲学史纲》(张乃根)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70《思考与超越:哲学对话录》(俞吾金)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71《政治哲学关键词》(张凤阳等)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72《最简洁的哲学:智慧的历史》清晰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73《西方哲学史(英文版)》((英)罗素)文字版[PDF]哲学宗教2274《新儒家哲学十八讲》影印版[PDF]哲学宗教2275《记忆与光照:奥古斯丁神哲学研究》(周伟驰&卓新平)扫哲学宗教2276《原始儒家道家哲学》影印版[PDF]哲学宗教2277《往生净土传辑要》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78《理则学-----国学书库·哲学类丛》(牟宗三)修订版[PDF]哲学宗教2279《厨房里的哲学家》((法)萨瓦兰)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80《生活哲学》(李学知)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81《权力秘经:关于权力的哲学思考 》(汪太理)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82《中国哲学大辞典》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83《头条新闻背后的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84《市场经济与现代社会的公共理X研究 当代“公共哲学”的理论视哲学宗教2285《快乐学哲学:减轻哲学的不能承受之重》2009年9月27日更新[PD 哲学宗教2286《陀思妥耶夫斯基哲学-系统论述》(Die Philosophie Dostojewsk 哲学宗教2287《南山律在家备览述要》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88《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世界中的哲学》(Mind, Language and 哲学宗教2289《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美)卡尔·J·弗里德里希)扫描版哲学宗教2290《金刚经浅易》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91《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精校文字版[PDF]哲学宗教2292《西方哲学史》((英)罗素)文字版[PDF]哲学宗教2293《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杨国荣)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94《理由与求知-科学哲学研究文集》(Reason and the Search for 哲学宗教2295《楞严经二十五圆通 楞严经纲要》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96《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导论(第三版)》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97《临床哲学思维》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98《学哲学 用哲学(上下)》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299《哲学解释学》(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德)汉斯-格奥尔哲学宗教2300《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死亡》(Open Yale course—Philoso 哲学宗教2301《日本哲学史》(朱谦之)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02《外国哲学大辞典》[PDF]哲学宗教2303《笛卡尔哲学原理》(斯宾诺莎)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04《后现代X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赛义德 》(汪民安)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05《中国哲学史》完整课件[压缩包]哲学宗教2306《往生有分 妙莲老和尚开示》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07《剑桥哲学字典》(The.Cambridge.Dictionary.of.Philosophy)(R哲学宗教2308《现代X的困境:哲学、文化和反文化》影印版[PDF]哲学宗教2309《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10《农业技术哲学概论》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11《后现代宗教》((美)大卫·雷·格进而芬)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12《难行能行:大行普贤菩萨》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13《政治哲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耶鲁哲学宗教2314《中国哲学名著选读》(方克立 & 李兰芝)文字版[PDF]哲学宗教2315《第一哲学沉思集》(Méditations sur la philosophie première哲学宗教2316《语言哲学》(陈嘉映)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17《政治哲学史--列奥·施特劳斯》哲学宗教2318《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19《德国哲学十论》(张汝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20《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Eros and Civiliza哲学宗教2321《方东美先生的哲学》影印版[PDF]哲学宗教2322《黑客帝国与哲学: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23《结构人类学-巫术・宗教・艺术・神话》(Structural Anthroplogy)((哲学宗教2324《二十世纪英美哲学》(张庆熊&周林东&徐英瑾)哲学宗教2325《智慧的河流:谈西洋哲学的发展》((台)卓心美)高清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26《新哲学-亨利·伯格森》(A New Philosophy: Henri Bergson)(哲学宗教2327《麻省理工开放课程:西方世界的爱情哲学》(Philosophy of Lov哲学宗教2328《麻省理工开放课程:电影哲学》(MIT Philosophy of Film) 全4哲学宗教2329《禅宗哲学象征》(吴言生)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30《人际同构的法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31《剑桥指南哲学丛书系列-亚理斯多德》(the Cambridge Companio哲学宗教2332《政治的正义X: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德)赫费)扫描版[哲学宗教2333《永恒的活火-古希腊哲学新论》(叶秀山)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34《科普勒斯顿哲学史》(A History of Philosophy)(Frederick Co哲学宗教2335《法律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36《科学哲学与人生》影印版[PDF]哲学宗教2337《宗教与美国法律百科》(Religion and American Law:An Encycl哲学宗教2338《后现代法哲学》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39《音乐美的哲学思考》(杨琦)文字版,精确还原[PDF]哲学宗教2340《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陈越)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41《哲学是什么》(胡军)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42《和平、人生与哲学—池田大作与基辛格对谈集》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43《哲学普及系列》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44《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 》(张文显)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45《黑格尔--历史哲学》繁体[PDF]哲学宗教2346《指环王与哲学 》(the lord of the rings and philosophy)扫描哲学宗教2347《佛教生活的艺术》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48《关于惩罚的哲学:刑罚根据论》(邱兴隆)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49《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科注(上下册)》扫描版[PDF 哲学宗教2350《不烦恼的生活》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51《当代政治哲学》(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2nd ed 哲学宗教2352《伍迪·艾伦与哲学:你说我的谬论一无是处》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53《艺术哲学》清晰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54《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55《邓晓芒-古希腊哲学讲座》(Lecture of Graeco Philosophy )[M 哲学宗教2356《新宗教的诞生》(The Invention of a New Religion)((英)B.H.哲学宗教2357《圣一法师禅七开示》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58《人生隽语大观:一句话里的智慧(全三册)》 扫描版 [PDF]哲学宗教2359《中国民权哲学》(夏勇)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60《西方死亡哲学》 扫描版 [PDF]哲学宗教2361《西方哲学史(第七版)》 扫描版 [PDF]哲学宗教2362《鲸鱼哲学:积极人际关系的力量》 扫描版 [PDF]哲学宗教2363《西方哲学史(第七版)》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64《易经与人生》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65《中国佛教百科:第1卷——历史.人物.典籍》 扫描版 [PDF]哲学宗教2366《外国哲学大辞典》 扫描版 [PDF]哲学宗教2367《美国的本质:基督新教支配的国家和外交》扫描版[PDF]哲学宗教2368《空雨衣——变革时代的商务哲学》 扫描版 [PDF]哲学宗教2369《熊十力哲学研究》 扫描版 [PDF]/file/66649906解密密码:20147988。

智慧决定本来清净解脱见

智慧决定本来清净解脱见

《智慧决定本来清净解脱见》敬礼智慧法界尊世出世法尽无余从本不生亦不灭智慧法性平等中二取分别尽无余从本解脱自解脱本来清净大智慧离心造作自解脱自解脱王为法身解脱于余无对待如我亲自之所证于诸徒众如是云诸法之连即有无正见本净离中边任何表示不能显离低建立亦无有断常四边自解脱寻求不得亦不见无取诸法越诸边离世出世之方分超越以思所行境无自宗派无他界空即不空有即无证即无证事无事刹那于边亦无取遍于虚空不能计世出世法集于一无作无生本菩提从本任运无生灭不能言诠不能思法性从来无垢净世出世法以无缘离心智慧法身遍此即平等大圆谛心本不系亦不解无所从来无所往去向亦无离边表本解无境无受因诸法如幻如游戏圣凡执取无余法苦乐如梦无实境世出世法无自性无有自性即法身离心安放无实执法界大种无实境所有生灭诸缘起于境刹那无自性所现诸法如幻灭一如琵琶如谷响一如水月如镜影本无执有之自心错乱显现太虚妄当其认识离边时说为解脱并无舍无所从来亦无灭亦无住自离认识如梦如幻之色境于彼而竟执实已不善巧子乃错乱当于本净上解脱坚执不着次第松虚幻之法不成佛佛陀正法本离心若不了知离心智一切所作成有为错误所作为欺骗当于不错面任运错误自与离心处心作处与所作处于彼错乱上励力仅一刹那亦不成法尔本解住本地凡有所作一切法如画工所绘画然虽具上妙之颜色不常安住渐次无如是由心所作法惟此即名为佛陀无疑而有希求心虽欲解脱实自缚通达大乐而离心本大解脱即是佛离于事相大智慧以心造作不成办无作普遍大安住于彼无有取与舍所说之垢刹那无本来无有诸法中智慧任运即法身任运圆满诸功德智慧法界即是佛如是了别大智慧平等性智解脱中离心所作之诸法无事普遍大圆满法尔空中得决定世出世相自解中佛陀与彼有情众法尔义中皆无实凡所显现越心境一切平等大位中彼彼各种心作法不知此义各别执由作取舍心错乱欲知无事智慧义所取所舍亦无有一切本来解脱中心解脱因亦无有故当安住无事体无事体中松缓住自然显现大乐王无显而了一切义本无见因诸法中所见之相自解脱无相离心赤裸体能所思边皆离开无有名相不安立安住广大普遍中此即诸佛之密意本来清静离戏中无有高低之诸见亦无能修与所修离一切事之心者即大圆满之真谛法身普遍之智中谁证谁见谁分别本自解脱密意显平等大圆满智中谁饮谁食谁尝试世出世解密意显大圆满之离事果如彼境行及彼果各各造作与执着离事之体被盖复智慧密意中了知无事圆满本性义离事智慧密义中无有境行无有果无见无修亦无行即是果位之佛陀法界宫中次第松无事各住于自然离于生灭与中边惟是成就独一密广大普遍之作者大圆离事得果位不去而能到佛位得大圆满果心要无作之作大智慧自心从本任运具任运佛位甚稀奇法身移喜磋嘉者此见自生亦自显此中密义已如上离中边智而出生汝等无余空行众此见即是明空体无垢自性本清净明中若离于认识自入离心大乐中从本来空心无执离心而住大智慧能执所执之心识世出世间一切法于境无实不了知是为二取错乱心无错之大本净中离执相之离垢心无分别垢赤裸现安住无事自显现从本以来是佛陀若离于心而解脱解脱之法无对待无有解脱离疑求安住无事自显现以作为心损无修心执着边面自缚由着贪嗔有生死执持生死之自性无作自解能了知世出世妄皆无有贤善本尊恶鬼魅本净体中无分别本来清净大智中后垢普显赤裸现即佛佛子之本体世出世二法所显所谓现与离等二有事以及无事等显现二现之诸法从初习气坚固者于境无实以心取能取所取世出世取舍之因亦无有无事智慧之法王无思无修无所缘无言无说无做作安住智慧自显中普遍广大智慧中此中无有能言诠超越言诠与思议当住无说无诠中能了别之大乐王凡有所作皆不得无住无事自显中无事离心本体现自生自显是正见修此自生与自显说为自生自显现异生法中无真实无事体中自安住法亦从本净中生住亦从本净中住解亦从本净中解本净广大任运中说为自生与自显超越明空离心边离边大乐智慧中所谓能所取与舍过失功德皆不染大乐无执本性中无动亦复无有变无变动之大智中说为正见自生显无执无着无无为若无所作诸法因说为离事之正修自生自显殊性修离事勤勇住本体无事唯是安住此此修是修自生显所取所舍法无有无执自解上修持自住离事大圆满于彼安住士夫者大圆果位自显现自显法王之佛陀无事亦复无有作离世出世能所体离本能修真实上是即离事大圆满自生自显行胜法此即无取亦无舍离取舍住本性修所谓自生自显者凡所显现法尔王自显亦从法尔显法尔广大解脱中见修无异无自性见在自生自显中修亦自生显庄严行在自生自显中离于断证之果者自生自显自圆满此即离事大圆满大圆离事谁通达普贤佛位不行到法身佛位不持持通达堪能之士夫所谓佛智即是此离心住体为重要不怕死者之心要大圆正见最深秘是足堪能正士夫通达即利普贤位彼无所行甚稀奇甚深最极殊胜见为自生显之精华离于疑惑之真谛现在如我心中藏空前无有殊妙法今乃于汝而交付于法界中自生显移喜磋嘉心秘藏金刚亥母密义中堪能母其善修持教你如何用WORD文档 (2012-06-27 192246)转载?杂谈标签:1. 问:WORD 里边怎样设置每页不同的页眉,如何使不同的章节显示的页眉不同,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

般若花

般若花

般若花当代佛教大德徐恒志老人圆寂后最惊人的是留下完整的舌头舍利而且是舌顶上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徐恒志老人的般若花增订版!祈愿国泰民安!正法久住!愿所有听闻者早证菩提!坐禅品第五师示众云:「此门坐禅,(禅,chan)元不著心(心本不有),亦不著净(著净即妄),亦不是不动(静相即非)。

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

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

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

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六祖坛经眉注-摘自徐恒志老人般若花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要心不动,非形体不动)。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

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

」——六祖坛经眉注-摘自徐恒志老人般若花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外若著相,内心即乱。

外若离相,心即不乱。

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

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

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

』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六祖坛经眉注-摘自徐恒志老人般若花忏悔品第六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音数),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事中起。

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不辜负)到此。

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

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

」(五分法身香,理事两种忏悔,无相则无罪,罪性本空,放下便了)众胡跪。

(胡人右膝著地为跪)——六祖坛经眉注-摘自徐恒志老人般若花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莲华生大士作

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莲华生大士作

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蓮華生大士作本文是開示本來覺性最直接的法要,源自「寧靜忿怒尊無上自性解脫最勝教敕」。

一敬禮法報化三身,敬禮一切圓證空明覺性之諸佛。

二我將開示『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源自『寧靜忿怒尊無上自性解脫最勝教敕』它為你真實解說自己的本來覺性。

有幸佛子,諦聽覺照!三何其奧妙!娑婆與涅槃同時圓具於一心之內,它的本性亙古即然,你卻無緣得識。

它空明無染,永世不滅,你卻無緣一睹它的丰釆。

它處處顯現無礙,你卻視而不睹。

因此著文,為解說自己的心性。

若不了解內在自性,三世諸佛所開示之八萬四千法門,無人得識其中奧義,此言不虛。

大雄諸佛之密意盡在於此矣!佛法經典縱然遍滿虛空,究竟教誨終歸於導入自性的三要訣。

今開顯諸佛自性,下文解說修持要訣,此法既無前行,也無續修。

四諦聽!有幸佛子,諦聽!常人雖也重視心性的問題,且廣加研究,對它仍然茫然無知,或落妄見,或入邊見。

乃因彼等未能正視心性之本身,只知發展為各種哲學觀念及學說,深奧難解使一般人錯失了認識自性的機緣,以致輪迴流轉於六道三界,受盡諸苦。

由此可知,不覺自己的心性,是十分可悲的謬誤。

縱然聲聞緣覺試由無我的道理深入,卻無法了解自性之本來面目。

其他行者亦各執一論,自作纏縛,無緣得見淨光。

聲聞緣覺受到主客二元之分別見所障,中觀派則蔽於真俗二諦的執著,事乘與瑜伽乘因執著本尊外相而受縛,大瑜伽(方便父續)及隨瑜伽(般若母續)則因分別空性與覺性為二而生惑,從不二的究竟義觀之,他們因分別空覺為二而步入歧途,唯有先識破空性與覺性不二,方能證入佛性無礙。

由自性觀之,不論凡俗,娑婆與涅槃本來不二,只因你不斷造作貪瞋諸毒,故至今仍然流轉於娑婆世界。

因此,暫且放下你現行或未行的佛學法事,藉今日開示『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的因緣,你終將明白,所有佛法都在這無上自性解脫中得以圓滿。

不論你修持何法,均將融入大圓滿的究竟境界。

五那光明燦爛的覺性,也就是所謂的心性,有人視它為具體存在,實際上它並非實存。

断种性者自相续与解脱、一切种智之道别别分离故,绝断

断种性者自相续与解脱、一切种智之道别别分离故,绝断

断种性者:自相续与解脱、一切种智之道别别分离故,绝断种性,或者此八随一产生的话,解脱三菩提之绿芽成为干枯后,绝离解脱种性故,称为断种性。

断种性的八无暇,先解释“断种性”的涵义。

相对而言,缘品是从内外缘而发生修法的障难,处在无暇中,心品指内在自相续跟解脱和一切种智的道背离,以此断掉了出世道的种性。

具体而言就是“厌患小”等八种,随便产生哪一种,解脱——声闻、缘觉、佛陀三种菩提的绿芽就成了干枯,没了发展的种性力量。

这就是断绝了种性,处在无机缘修出世道的状况中。

厌患小之对治者,了知三有三界之过患后,发起出离之心。

如果厌患三有过患的心很薄弱,那就没有求解脱的心力,在每一次修法时都不是一心求解脱和成佛,这样不具等起的缘故,所修之法最多落于成办轮回安乐上,从出世道的层面看,修再多的法也根本落不到上面,所以成为无暇状态。

知道后,要对治掉断绝解脱种性的贪染世间之心。

如何对治呢?必须了解欲、色、无色三有或三界充满过患,唯一是苦的自性,就像三苦炽然的火宅一样,一心从中出离。

由此起了出离心,包括小出离心、大出离心等,既有从三界中出离,也有帮一切众生从轮涅两边中出离的心,以此心摄持,每一种法行就都落在解脱和成佛之道中,都成了这上面的意义,这才拥有了修法的闲暇或充足的缘起。

因此,需要励力观修轮回过患,发出离心。

无信之对治者,于法及上师思维功德而持不退转之信心。

信心是出世道的源头,没有信心就无法趣入修持。

特别是对法和上师,假使不具信心,那必然不会依师教授修持所传授的法,这样在修法上就成了没有机缘,是由于自相续跟道的根源背离了,导致三菩提的绿芽变成干枯。

对治方法是思维法和上师的功德,持着不退转的信心,一直以信心为根子。

由于起了深忍信的缘故,每传一法都能依师教而修,这才会有修法的机缘。

否则任由你听多少,只要不具信心都是虚假的,不会在内心中真正出生菩提的根芽。

所以,要对治掉无信,它是由于不见功德而见过失,阻绝了修法的道。

反面来说必须作清净观,对法和上师唯一只能观德不能观过,必须反复思维功德和恩德生起信心和敬重,才有修法成就的机会,这是非常大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现在的位置:道德 >>道德书籍 >>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莲花生大士作刘巧玲译1.本文叙述《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这是开示本来觉性最直接的法要,源自《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敕》。

2.敬礼法报化三身,敬礼一切圆证空明觉性之诸佛。

3.我将开示《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源自《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敕》,它为你真实解说自己的本来觉性。

有幸佛子,谛听觉照!4.三昧耶!5.何其奥妙!娑婆与涅槃同时圆具于一心之内,它的本性亘古即然,你却无缘得识。

它空明无染,永世不灭,你却无缘一睹它的丰采。

它处处显现无碍,你却视而不睹。

因此著文,为你解说自己的心性。

若不了解内在自性,三世诸佛所开示之八万四千法门,无人得识其中奥义。

此言不虚,大雄诸佛之密意尽在于此矣!佛法经典纵然遍满虚空,究竟教诲终归于导入自性的三要诀。

今开显诸佛自性,下文解说修持要诀,此法既无前行,也无续修。

谛听!有幸佛子,谛听!6.常人虽也重视心性的问题,且广加研究,对它仍然茫然无知,或落妄见,或入边见。

乃因彼等未能正视心性之本身,只知发展为各种哲学观念及学说,深奥难解,使一般人错失了认识自性的机缘,以致轮回流转于六道三界,受尽诸苦。

由此可知,不觉自己的心性,是十分可悲的谬误。

纵然声闻缘觉试由无我的道理深入,却无法了解自性之本来面目。

其他行者亦各执一论,自作缠缚,无缘得见净光。

声闻缘觉受到主客(能所)二元之分别见所障,中观派则蔽于真俗二谛的执著,事乘与瑜珈乘因执著本尊外相而受缚,大瑜珈(方便父续)及随瑜珈(般若母续)则因分别空性与觉性为二而生惑。

从不二的究竟义观之,他们因分别空觉为二而步入歧途,唯有先识破空性与觉性不二,方能证入佛性无碍。

由自性观之,不论凡俗,娑婆与涅槃本来不二,只因你不断造作贪瞋诸毒,故至今仍然流转于娑婆世界。

7.因此,暂且放下你现行或未行的佛学法事,藉今日开示《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的因缘,你终将明白,所有佛法都在这无上自性解脱中得以圆满。

不论你修持何法,均将融入大圆满的究竟境界。

8.三昧耶!9.那光明灿烂的觉性,也就是所谓的心性,有人视它为具体存在,实际上它并非实存。

然而它又是一切之始,涅槃极乐及娑婆苦海的根源。

它一向被密宗十一学派所推崇。

从名相来讲,它具有各形各式的名称:有人称它为心,或心性;有人称它为梵,或大我;有人视它为无我的教义;有人直称它为心而已;有人称它为般若,或圆满智慧;有人称它为如来藏,或佛种;有人称为大手印;有人称为唯一本体;有人称为法界;有人称为阿赖耶,或一切种;有人只称它为平常心(觉)。

10.现在为你开示本觉,要点有三:清除过去之念,不留纤毫痕迹;向未来之念开放,不受他境所染;安住当下心境,不修整造作。

11.如此的觉照实在平凡无奇,无思无念地观照自我,若仅仅纯粹的观照,唯见明空之境,并无任何观者存在,当下只是纯粹的觉照而已。

此觉空明无染,非由他生。

它真实无杂,明空不二,它既非永恒,亦非受造,然而它绝非虚无,因它光明遍在。

它也不是单一的实体,因它明显地遍存万物。

然而它亦不似一般物质和合而成,因它不可分割,只具一味。

总之,我们本具的自觉,绝非源自任何外物。

如此方是真正观察实相之道。

12.在这本觉内,法报化三身圆满如一。

因它不生及空性,故是法身;因空性圆具光明朗净,故是报身;因它能够自在显现,故是化身;这圆满一体的法报化三身,便是觉性的本质。

13.谛听这殊胜的开示。

你顿见自己当下的本觉原是如此,本来空明,纤毫未染,你怎能说,你不了解自己的心性?你的修持本无所执,亦无所求,你怎能说,你修持不佳?既然你的本觉就是这个,你怎能说,你寻不着自己的心性?心性原本就是那一念,你百般寻找,为何仍说找不到那个起心动念的人?14.由是可见,起心动念的主体根本不存在,然而此念确有,你怎能说此念未生?你只需随任此念生灭,不修不整,你为何还说自己无法进入空境?既然你只需顺其自然,无为无作,你为何还说,你对它们一筹莫展?何况明、空、觉性,本是圆满不可分的一体,你怎能说,自己的修持一无所成?既然本觉是自然出生、自然圆满,不受前因或外境所限,你怎能说,一切功夫只是徒然?既然所有念头都是当下生起,当下寂灭解脱,你为何还说,你不知对治之道?既然当下的觉性本来如此,你为何还不识自己的本性?15.自性本空,它真的无实无根,你的自性也如虚空,你不妨仔细观照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

你真的不用先入为主地秉持着空观,那自然生起的本觉,从无始以来一直空明朗净,好似太阳一般,由核心自然发出光热,你不妨仔细观照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

这本觉本智,真的是不灭的,好似江河流水一般永无止尽,你不妨仔细观照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

心念变化无常,真的不是我们的意念所能尽解,它们就像微风一般难以捉摸,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

不论任何外境生起,真的就是本体显现,就像明镜能反映出一切外境似的。

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

世上纷纭万象,真的都在它的自身内解脱,就像空中的云彩自行生出又自行寂灭,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

16.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在修持之外,岂另有修持之人?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在行事之外,岂另有行者之存在?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除了三昧耶戒之外,岂另有守戒之人?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除了证果之外,岂另有悟者之存在?你应该仔细观照自己的心性,审思再三。

17.当你外观身外虚空,若无杂念,亦不受外境所染;你再内观自性,亦无念者以念向外造境,那么,那微妙的心性,便空明朗净,无垢无染。

你的本觉净光,即是法界本身,好似无云晴空中的太阳,阳光虽无形无象,却光明遍照,不论你了解与否,此乃最胜法义。

18.这本来圆满的净光,自始便非源自他物,乃由觉性自生,本身却无父无母,真是不可思议!自生之无上觉性,亦非由他物所造,真是不可思议!它既无生,故也无由而灭,真是不可思议!它虽无所不在,却无人得见真相,真是不可思议!纵然流转于娑婆世界,却无损其身,真是不可思议!纵使得证佛性,对它亦无所增益,真是不可思议!它存在每个人内,却无人认出它来,真是不可思议!然而你还冀望成就其他外在的证果,真是不可思议!明知它在自身之内,你却四处寻觅,真是不可思议!19.何其奥妙!这当下的本觉空明朗净,无实可执,仅此,即是无上的知见。

它涵括一切,却不受任何观念事物所羁,仅此,即是无上的修持。

它不修不整,又是言语道断,仅此,即是无上的道行。

无需四处追求,它本来圆满具足,仅此,即是无上的证果。

20.殊胜之正道有四:殊胜的正见:正因当下觉性光明朗净,此光明净性又无瑕无疵,故可称之为道。

殊胜的正修:正因当下觉性本具此光明,此光明净性又无瑕无疵,故可称之为道。

殊胜的正行:正因当下觉性本具此光明,此光明净性又无瑕无疵,故可称之为道。

殊胜的正果:正因当下觉性就是这光明朗净,此光明净性又无瑕无疵,故可称之为道。

21.今开示三世不易的四定法:不易之正见,是为一法,当下常在的觉性,光明朗净,三世不易,故称为定法。

不易之正修,是为一法,当下常在的觉性,光明朗净,三世不易,故称为定法。

不易之正行,是为一法,当下常在的觉性,光明朗净,三世不易,故称为定法。

不易之正果,是为一法,当下常在的觉性,光明朗净,三世不易,故称为定法。

22.既然你已领受三世如一的秘密教诲,便应尽拋过去的知见及一切,断除未来的冀望及筹划,眼前这一刻,纵有念头生起,不执不取,心如虚空。

既然,由究竟观之,根本无法可修,故无需修持。

既然,那儿本不散乱,你只需心不散乱地安住此境。

不修不整也不散乱,只是觉照一切,你的觉性便本知本明,光明灿烂。

当它生起时,称为菩提心,亦即悟性。

因无所修整,故超越一切外在知识,因无所散乱,它是本体的光明净性,外境外相,既无自性,故自然解脱。

明空不二,是为法界。

一旦悟及佛性无道可及,无法可悟,不证自明,便得如实而见金刚萨埵!23.下面的开示,将为你穷究六种边见,并推翻其说。

不论当前的知见学说,立论何等分歧,所谓的心性,便是你的本觉,它是自然生起的无上觉性。

应知,观者及观照本来不二!当你观照,不妨寻找观者为谁,若遍寻不得,此一妄见便顿现其穷而自然瓦解。

这妄见一了,即是你重生的一刻!知见及持此知见之人并无分别,若能不落入空见或空境,当下的觉性顿显空明,这便是大圆满见。

于是,不论识与不识,亦无分别。

24.不论当前的修行方法,立论何等分歧,你的日常觉心具有透视观照的能力。

应知,修持与修持者本来不二!不论你在修行与否,不妨寻觅一番修持之人,若遍寻而不得修持之主体,你的修持便顿现其穷而自然瓦解。

修持一旦放下,便是你重生的一刻!你若能既不落幻境,也不昏沉散乱,当下无染的觉性自现光明朗净,这毫不造作的觉照,便是专一定境。

如此,入定或不入定,本非二境。

25.不论当前的行事标准,是何等分歧,你本具的元觉,却是唯一本体。

应知,行为与行者本非二事!不论你正在造作或无事,不妨观察一下,是否有一行者存在,若遍寻行者而不可得,你的行事便顿现其穷,而自然瓦解。

造作停止的那一刻,便是你的新生!无始以来,行事与行事之人本无分别,你若能不落入妄见,染着习气,当下的觉性刹那归于清净无染。

既不相应,也不排斥,随顺事务,不加修整,惟此道行,方称清净无染。

如此,净行与不净行,亦本来不二。

26.不论当前的悟境证果,是何等的分歧,心性的本质就是本觉,亦即本来圆满的法报化三身。

应知,悟境与悟者本来不二!你不妨寻找一下悟境及悟者,若遍寻悟者而不可得,你的悟境便顿现其穷,而自然瓦解。

悟境一旦寂灭,便是你新生的一刻!悟境与悟者皆觅不可得,你又不落于执著或贪瞋惧情,当下的觉性便归于本来的清净无染。

只要了悟法报化三身圆具于你内,此即无上佛果!27.本觉是不受不灭论或空见诸种边见所染的,此即所谓不落两边的中道。

本觉原来就是清净无碍的常存觉性,它又是空性之核心,因此被称为如来性,即佛心或佛种。

你若明了此究竟奥义,便已超越一切论说,因此它又被称为般若波罗密多,即圆满智慧。

又因它超越了理性及观念的范畴,因此又被称为大手印,即无上的象征奥义。

因此,不论你了解与否,它皆自适其所。

由于它是涅槃极乐与娑婆苦海的根源,故被称为阿赖耶,意即一切种。

由于它本来面目平凡无奇,这空明常在的觉性,又被称为平常心(觉)。

不论它具有多少个深奥而美妙的名相,最终所指,不过是这当下觉性而已!28.于此心外,向外驰求,就好比外出追寻象迹,其实你的象正安居家中。

即使你通晓整个宇宙,也无法穷究这奥秘的究竟。

如果你不了解万象皆出自一心,便无由证得佛果。

不知识取本觉之人,自然向外驰求,一味向身外寻求自我的人,怎会找到自己?好比一个笨人,进入人群中,便受到外境所惑而忘失了自己,一旦忘失自我,便四处乱寻,不断误将他人当作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