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儿歌(新)(DOC)
第二章儿歌2
(5)带加减计算的儿歌,如孙华文的《数学歌》
(6)运用比喻表现数字形象的,如郭明志《数字歌》 (7)与量词结合的儿歌,如王晨湖的《量词歌》
一字歌
一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飞呀,飞呀。 二只小耗子呀,跑到粮仓里呀,吃呀,吃呀。 三只小花猫呀,去抓小耗子呀,追呀,追呀。 四只小花狗呀,去找小花猫呀,玩呀,玩呀。
2.特点
(1)用于稳定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入眠;
(2)即兴性、民族性、地域性强;
(3)声调亲切悠扬,节奏轻柔摇曳,营造静 谧温馨安全的氛围;
(4)大都以母亲的口吻吟唱,表达母亲的祝福 和希望,常有“睡觉”“宝宝”等字眼; (5)重“声”而不重“语”,也有很多摇篮曲
没有歌词只有声调;
(6)歌词浅显简单,结构严谨自然。民间创作 的摇篮曲语言质朴,作家创作的语言比较典雅。
音乐性具体表现在节奏和韵律两个方面。 节奏和韵律主要通过儿歌的分节、句式、
节拍和押韵等表现出来。
1.儿歌的分节
儿歌常见的有一节、二节、多节等三种
(1)一节式
一节式儿歌,分行不分节。如《大头》 :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2)二节式
前后两节对比或重叠,有呼应效果。
如江苏、山东一带流行的儿歌
《饶是康衢童谣》“立我蒸民,莫匪而极。不识不知,
顺帝之则”
收录儿歌的历史悠久,儿歌散见于古代各种典籍
之中 。
时政歌 :如宋真宗时童谣:“欲得天下宁,须拔 眼中钉。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
明代,1593年,吕坤搜集整理第一本个人儿 歌专集《演小儿语》,这是一本专门为幼儿编 写的儿歌式的韵语读物
第二章 儿歌
第二节 儿歌的特点
问题
儿歌的特点有哪些?
儿歌的主要特点:
1.语言浅显,明白易懂 2.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3.具体形象,趣味盎然 4.音韵和谐,好记易诵
1.语言浅显,明白易懂 如:
天河宽, 天河长。 牛郎坐火箭, 去把织女访, 四万年才相会—— 海哟哟, 牛郎已经老掉牙, 织女白发三千丈!
2.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第二章 儿歌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 你拍二,我拍二,两只小鸭上河沿; 你拍三,我拍三,三只大雁飞上天; 你拍四,我拍四,四只熊猫吃竹子; 你拍五,我拍五,五只小猫抓老鼠; 你拍六,我拍六,六只小猴打悠悠; 你拍七,我拍七,七只蝴蝶真美丽; 你拍八,我拍八,八只青蛙叫呱呱; 你拍九,我拍九,九只小鸭齐步走; 你拍十,我拍十,十只蜻蜓抓蚊子。
例2: 一张笑脸庞, 总是朝太阳, 生的儿女多, 谁吃都说香。 (打一植物)
例3: 麻屋子, 红帐子, 里面睡个白胖子。 (打一物)
8.颠倒歌(错了歌、古怪歌、滑稽 歌、稀奇歌、滑稽调、倒唱歌)
特点:正话反说,内容机智,联想丰富。
例1:《四川儿歌》: 河里石头滚上坡, 先生我,后生哥, 生了妈妈生外婆,…… 例2:《四川儿歌》: 一个老头七十七 娶个老婆八十一 生个儿子九十九 得个孙子一百一
传统的连锁调 往往没有明确的意思,但句式简短,连用谐音,节 奏鲜明,韵律感极强,生动有趣,顺口易记.例1:河南 儿歌《盖花楼》: 盖!盖! 盖花楼。 花楼低, 碰着鸡。 鸡下蛋, 碰着雁。 雁叼米, 碰着小孩就是你。
例2:《朱八戒嘴巴长》 朱八戒,嘴巴长, 嘴巴长,吃生姜, 生姜辣,吃西瓜, 西瓜甜,吃捞面, 捞面长,吃谷糠, 谷糠粗,吃豆腐, 豆腐香,做菜汤, 菜汤咸,再加盐, 八戒吃得肚儿圆。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备份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得以产生,五四新文化运动孕育了声势浩大的“歌谣运动”。 代表人物:顾颉刚、周作人、朱自清
儿歌的句式
二言句式 三言句式 句式 五言句式, 六言句式 七言句式 杂言句式 “三三七句式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杂言句式,一般以多 式的形式 呈现 ,每节由三句构成,其中 第一、二句为三言句,第三句为七言句。例《小蚱蜢》
三、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
摇篮曲 陈伯吹 风不吹,浪不高, 风不吹,云不飘, 小小的船儿轻轻摇, 蓝蓝的天空静悄悄, 小宝宝啊要睡觉。 小宝宝啊好好睡一觉。 风不吹,树不摇, 小鸟不飞也不叫, 小宝宝啊快睡觉。
儿歌的功能
增添幼儿生活的乐趣
荡秋千
小朋友们真勇敢,
我像鱼儿往下钻。
一上一下荡秋千。
你像鸟儿飞上天,
画妈妈
小铅笔,手中拿,
今天我来画妈妈。
画双眼睛小秘密,
要是想妈妈,
花个嘴巴笑哈哈。
明天要去幼儿园,
我就看看这张画。(寒枫)
陶冶幼儿的性格
开启幼儿的心智
小蝌蚪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小蝌蚪儿小尾巴,
PART ONE
《广天籁集》,收录儿歌23首。清末,又有学者范寅辑录《越谚》,收集儿歌三十余首。 意大利人韦大利《北京歌谣》,170首 美国人何德兰《孺子歌图》,收集138首。
如明地方志 中就有这样的儿歌:“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杨柳儿发芽,打柭bā儿。 ” 康熙初年,郑旭旦编辑了儿歌集 ,书中收录了吴越地区儿歌48首。 我国童谣的收集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 、 等古代典籍中都有关于童谣的零星记录。
一、儿歌的一般形式
小蚱蜢 张继楼 小蚱蜢, 草一摇, 学跳高, 摔一跤, 一跳跳上狗尾草。 头上跌个大青包。 腿一弹, 脚一跷: “ 哪个有我跳得高!”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
桃花 (金近)
桃花,桃花, 张开嘴巴, 只会笑,不说话, 红红的嘴唇,像个小娃娃。
儿歌的功能
儿歌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 智力、开拓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 识、训练幼儿的语言、培养幼儿的道德, 是其他文学样式难以企及的。
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
•
• •
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童子谣”、“孺子歌 ”、“小儿语”。 明代吕坤编著《演小儿语》,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 的儿歌专集。 清代《天籁集》称儿歌为“天下之妙文”。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征集处,把征集的歌 谣中的儿童歌谣,冠以“儿歌”的名称在《歌谣》周 刊上发表。从此,“儿歌”作为儿童文学的体裁名称 沿用至今。
8、颠倒歌 又叫稀奇歌、滑稽歌、古怪歌、反唱歌,指使 用夸张手法,故意颠倒地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 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达到以表面的荒 诞揭示事物本相和实质目的的传统儿歌形式。
小槐树
小槐树, 结樱桃, 杨柳树上结辣椒, 吹着鼓, 打着号, 抬着大车拉着轿。 蝇子踢死驴, 蚂蚁踩塌桥。 木头沉了底, 石头水中飘。 小鸡叼个饿老雕, 小老鼠拉个大狸猫。 你说好笑不好笑?
4、问答歌 问答歌也叫对歌、盘歌、猜谜调,是通过设问 作答的方式表现内容的一种儿歌。引导孩子认 识事物或一定道理的传统儿歌形式 。
豆儿对歌
什么豆儿圆? 什么豆儿扁? 什么豆儿长? 什么豆儿小不点? 豌豆粒儿圆, 蚕豆粒儿扁, 豇豆粒儿长, 绿豆粒儿小不点儿。
什么花春天最早开
什么花春天最早开? 什么鸟春天最早飞到我家来? 迎春花春天最早开; 小燕子春天飞到我家来。 什么鸟夏天水中住? 什么花夏天开满树? 水翠鸟夏天水中住; 石榴花夏天开满树。
2、游戏歌
游戏类儿歌是配合幼儿游戏内容编写、在幼儿
第四课:第二章 儿歌
• 有规律的句式是使儿歌产生节奏感最重要 的途径。 的途径。 • 句式:整齐的三言、四言、五言、六言、 句式:整齐的三言、四言、五言、六言、 七言、三三七言以及不争气的杂言。 七言、三三七言以及不争气的杂言。 • 例如,课本 例如,课本P45,《蚕姑娘》。 ,《蚕姑娘 ,《蚕姑娘》。 • 句式的变化以及句子字数的变化也是形成 儿歌和谐节奏的手段。 儿歌和谐节奏的手段。 • 例如,P45,《我给小鸡起名字》。 例如, ,《我给小鸡起名字 ,《我给小鸡起名字》。
押韵
• 连韵(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连韵(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 隔行押韵(一般是首行及偶数 隔行押韵( 行押韵) 行押韵) • 几行一转韵(转韵要自然和谐) 几行一转韵(转韵要自然和谐) • 课本 课本P44页的例子《宝石光光》 页的例子《 页的例子 宝石光光》
• 词语、词句的回环复沓以及直接模拟声响 词语、 也是形成儿歌音韵和谐不可忽视的手段。 也是形成儿歌音韵和谐不可忽视的手段。 • 音韵和谐是儿歌的生命。 音韵和谐是儿歌的生命。 • 节奏鲜明是儿歌的灵魂。儿歌的节奏鲜明 节奏鲜明是儿歌的灵魂。 主要通过句式的整饬、 主要通过句式的整饬、句式的变化以及句 子字数的变化等来形成的音乐感。 子字数的变化等来形成的音乐感。 • 儿歌中有规律地出现一定数量的音节,形 儿歌中有规律地出现一定数量的音节, 成一定数量的节拍, 成一定数量的节拍,诵读起来就会形成短 暂自然的停顿,这种停顿就是儿歌的节奏。 暂自然的停顿,这种停顿就是儿歌的节奏。
二、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 • • • • • • • • (一)摇篮曲 (二)游戏歌 (三)数数歌 (四)问答歌 (五)连锁调 (六)绕口令 (七)颠倒歌 (八)字头歌 (九)谜语歌
第四节 儿歌的创作
幼儿文学第二章__儿歌综述
穿衣歌(i韵)
• • • •
花花衣,真美丽,宝宝自己学穿衣。 小手伸进衣袖里,再把领子理一理。 扣子扣进小扣眼,一个一个对整齐。 再把衣襟拉一拉,对着镜子笑眯眯。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得以产生,五四 新文化运动孕育了声势浩大的歌谣运动。 “儿歌” 作为专业术语固定下来,儿歌的研究不止于收集, 开始了专门的创作。如《卖布谣》(刘大白) 新中国:50年代被誉为黄金时期而记载在儿童文学 史上。有一批儿歌作家:鲁兵、圣野等。80年代 开始,儿歌更有新发展。
儿歌来源于民间文学,是在童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 比如,在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
• 一人一马一杆枪,二人马上磨刀枪,
• 三气周瑜芦花荡,四郎探母回家乡,
• 五松打虎井阳冈, 六文龙双枪是虎将,
• 七仙女下凡嫁中郎,八仙过海李成良,
• 九九归一唐三藏,十面埋伏楚霸王。
• 在这首童谣中讲述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民 间故事,极具好奇心的孩子们对这些民间故事中 的传奇人物充满了兴趣。 • 同时,这首童谣每句句尾押“ang”韵,念来响亮 明朗,因此成为孩子们在娱乐中广为传诵的歌谣。 • 周瑜 霸王 四郎探母之铁镜公主 /唐僧
•
• 水仙花 • 水仙娃娃, • 接到我家, • 爱喝清水, 不吃泥巴。(圣野)
• (四)培养幼儿的语言:发音、词汇、句 子、描述能力。 • 刷牙 • 牙刷能刷牙, • 刷牙用牙刷。 • 华华有牙刷不刷牙, • 花花用牙刷会刷牙。 • 华华和花花, • 谁是好娃娃。(钱德慈)
幼儿文学电子教案 第二章 儿歌
字头歌,也称为头字谣,每句尾字几乎完全相同,一韵到底,韵律感很强。
这类儿歌多以“子”“头”“儿”字作为每句结尾,依次称为“子字歌”“头字歌”“儿字歌”。
字头歌往往句式相同,节奏匀称。
9.谜语歌
谜语歌是用儿歌编写的谜语,既是一种游戏材料,也是一种文学样式。
念诵着谜语歌来猜谜,是一种具有文学趣味的益智游戏。
五、讨论
1.交流教材“探讨”栏目中的内容。
2.评析幼儿创编的儿歌《过桥》《刺猬捡松果》(见教材第37-38页)。
六、作业
1.举例说明儿歌的特点。
2.结合作品阐述儿歌的形式类型及其特点。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形式,创编一首好听又好玩的儿歌,并在班级共享。
4.自主作业:分组搜集各种形式类型的儿歌。
(1)在班级开一个儿歌读会分享各组的成果。
子,使其愉悦平静,安然入睡。
摇篮歌一般语言流畅,节奏舒缓,语调柔和。
2.游戏歌
游戏歌是指在游戏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念唱的儿歌。
(1)亲子之间的逗乐歌:是母亲等长者为低幼孩子念唱的儿歌。
一类是安抚孩子的;另一类是亲子之间嬉戏时念唱的。
(2)儿童之间的游戏歌:是儿童同伴之间嬉戏时念唱的儿歌。
一类是在玩手指游戏、踢毽子、跳绳等非对抗性游戏时念唱的;
4.连锁调
连锁调,又称为连珠体或连环体儿歌,主要采用顶针的修辞手法来结构全文。
顶针的方式不止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是上一句或上一节末尾的字、词或短句,做下一句或下一节的开头,或者是使用谐音词作为连接上下文的桥梁,随韵接合,环环相扣。
从主题上看,大部分连锁调的意义并不连贯、完整,各个层次之间基本上没有逻辑联系,但往往洋溢着一种诙谐、荒诞的快乐。
情趣也体现在形式上:富有动感的叙述方式所呈现的口语风格。
幼儿文学人教版 第二章 儿歌
组成
它可以对幼儿进行知识教育;谜语歌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有趣的描述,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儿童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记忆想象、联想能力的提高。
作用
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TEACHING ANALYSIS
谜语歌
谜语歌是由谜面(儿歌本身)谜底(答案)迷木(对答案范围的提示,有的省略)三部分组成。
TEACHING ANALYSIS
绕口令
《墙上挂面鼓》 《刘小柳与牛小妞》
有意识地把一些发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词组成诙谐风趣的儿歌,专门用来训练幼儿发音的。
结构特点
概念
又称古怪歌、错了歌、稀奇歌、滑稽调,指故意把事物的本来面目颠倒过来叙述,使其具有幽默和讽刺意味的儿歌。
代表作品
颠倒歌幽默诙谐,可使儿童愉快,也可训练儿童辨别事物的能力。特点是:正话反说,内容机智,联想丰富
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TEACHING STRATEGY
地位
摇篮曲又称摇篮歌、催眠曲,是人的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
概念
是由母亲或其他长辈哄幼儿睡觉时所哼唱、吟诵的歌谣。
代表作品
节奏柔和、韵律和谐,给幼儿听觉上的享受,其作用主要在于催眠。音调柔和、动听、抒情性强,母爱永远是主旋律。
特点
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选择新的角度
展开想象的翅膀
儿歌的创作
TEACHING STRATEGY
开掘积极的主题
注意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的灵活多样
认真修改,去粗取精
感谢观看
Wish you a new semester
祝同学新学期新气象
1.写出儿歌的“样儿”和“味儿”
句句押韵
第一、二、四句押韵
第二章 儿歌 第一节(幼儿文学北师大版)
新中国成立后:《红色儿童歌谣》《少年歌 谣》等大量儿歌专集。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 儿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十年动乱期间,儿歌被诬为毒草,横遭封锁 禁锢。粉碎“四人帮”进入新时期以后,我国 儿童文学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三、儿歌的功能:
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儿歌日”。
儿歌主要的功能有: (一)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儿歌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 力、培养审美情趣的最佳载体。 首先,儿歌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 (如任溶溶的《我给小鸡起名字》P28) 其次,儿歌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二)启迪幼儿的心智
儿歌包罗万象,涵盖大千世界的各种知识。它像一个 神奇的万花筒,为幼儿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 如北京童谣《小眼睛儿》、虞运来的《小溪》
小眼睛看景致儿, 小鼻子闻香气儿。 小耳朵听好音儿, 小嘴儿吃奶皮儿。 冬天,小溪结冰, 亮晶晶,亮晶晶。 春天,小溪弹琴, 丁丁丁,丁丁丁。
(四)传承民族的文化
看似浅显的儿歌其实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记载 了社会生活习俗、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被誉为“民族 文化的活化石”。 儿歌将民族的优良传统、民俗文化等传递给幼儿。 如《忙年歌》(P30) 同时,儿歌也会给正在成长中的幼儿提供正确的道 德规范。如传统儿歌《小板凳》(P30) 此外,一些儿歌还寄托着家人、社会对幼儿的祝福 和希望等。
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千姿百态的儿歌使幼儿在娱乐中 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锻炼思维、发展想象,启迪心智,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儿歌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训练幼儿正确读音,帮助幼儿矫正发音。 儿歌中的绕口令历来都是语言训练的好材料。如北京 儿歌《四和十》(P29)
了解儿歌的概念; 了解儿歌的发展历程、功能和分类; 掌握儿歌的特征,并学会创编儿歌的方法。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
第一节 儿歌特征、类型
精选课件
一、儿歌的概念
儿歌是指适合幼儿吟唱、欣赏的歌谣, 又称为“歌谣”。所谓“歌谣”,是民歌、 民谣、童谣的总称。是劳动人民口头诗歌 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精选课件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
① 儿歌源于民间,历史悠久。童谣在各种文献中 还有“童子歌”、“儿童谣”“小儿童谣”。 ②到了明代,社会对儿歌的认识有了变化,一些 有识之士从儿歌的时代口耳相传的实际情况出发, 来诠释儿歌的特点及作用,并出现由吕坤个人收 集的我国第一部儿歌专辑《演小儿语》。 ③到了清代,郑旭旦等肯定了儿歌的价值,提出 儿歌 是“天籁”的观点,强调儿歌是天真、活泼、 自然的。
精选课件
一、儿歌的特征
1、主题单纯,篇幅短小 2、形式活泼,富有情趣 3、语言通俗,意蕴简明 4、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精选课件
1.儿歌的音韵和谐,主要是通过句子的押韵、 词句的回环复沓以及模拟声响等手段所形成 的音乐感。音韵和谐是儿歌的生命
精选课件
①押韵:儿歌相关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 或相近,使儿歌读起来产生音韵上的和谐美。 儿歌押韵的方式主要有:
精选课件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
④五四时期,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得以产生, 五四新文化运动孕育了声势浩大的歌谣运动。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征集处,把征集的 歌谣中的儿童歌谣,冠以“儿歌”的名称在《歌 谣》周刊上发表。从此,“儿歌”作为儿童文学 的体裁名称沿用至今。 ⑤“五四”之后,儿歌一词广泛使用,一直沿用 到今
精选课件
河马
河马河马,好说大话: “我的嘴巴,又方又大, 狮子老虎,一口吞下, 鳄鱼乌龟,不够磨牙……” 吹到最后,不会说话。 你猜为啥 ,鳄鱼来了, 河马吓得,张大嘴巴。
学前教育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课件第二章 儿歌
二、儿歌赏析的具体作品
10.点指兵兵(游戏歌) ● 南宁童谣 点指兵兵, 点指贼贼, 点着谁人做大兵, 点着谁人做大贼。
二、儿歌赏析的具体作品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极具地方特色的游戏歌,也相 当于游戏的伴唱和游戏动作的节拍。这是一个抓人游戏, 游戏规则是:一群小孩先围成一个小圈,由一个人来负责 指人,即点兵人,被点到做大贼的人要立刻反应过来,并 跑出圆圈,躲避点兵人的追捕。如果被抓到则成为下一个 点兵人,继续游戏。这个游戏类似于我们熟悉的丢手绢游 戏。
一、要写出儿歌的样
(一)一节式 (二)二节式 (三)多节式
二、要写出儿歌的味
(一)押韵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奏
(1)采用一种节奏,每行字数相等。 (2)节拍不固定,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
三、写出幼儿情趣和情感
(一)从幼儿出发,深入幼儿生活,积累素材 (二)从幼儿出发,选择新的内容、新角度
1.内容新 2.角度新
二、儿歌赏析的具体作品
5.背小猪 ● 鲁兵 背小猪,背小猪, 我的小猪胖嘟嘟。 谁要买,快快来, 妈妈说她不要买。 谁要买,快快来, 外公说他没钱买。 只有外婆眯眯笑: “人家不买我要买。” 她把小猪抱过来, 拍拍小屁股, 摸摸小脑袋, 她叫小猪好乖乖。
二、儿歌赏析的具体作品
【作者简介】鲁兵,1924年生,浙江金华人。中国作 家协会会员。著有《鲁兵童话选》《神奇的旅行》《教育 儿童的文学》等。
二、儿歌赏析的具体作品
4.跳房子(字头歌) ● 台湾 林芳萍 捡石子, 画格子, 丢石子, 一只脚丫子, 跳过两栋大房子。
二、儿歌赏析的具体作品
【作者简介】林芳萍,女,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毕业 于台湾大学中文系,后获得美国休斯敦大学幼教硕士学位, 曾任教清华大学,现为台湾新竹教育大学讲师。她的作品 曾多次获奖,作品共有60余册。
第二章 儿歌(新)
第三章儿歌教学目标:1.把握儿歌得概念2.了解儿歌得功能3.理解儿歌得特点4.把握儿歌得艺术形式5.在改编得基础上创作教学重难点:1.了解儿歌得功能2.理解儿歌得特点3.把握儿歌得艺术形式教学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儿歌作为儿童最早接触得文学样式,被喻为第一粒诗之花种,第一瓢美之甘露,第一束爱之光泽,就是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得金钥匙。
可以启发儿童得思维,丰富儿童得语言,锻炼儿童得表达能力,引导儿童得想象。
有针对性地利用儿歌培养孩子得情感与心智,使孩子们在欢快地欣赏与诵读中获得快乐,健康成长。
一、儿歌概说(一)儿歌得概念就是指适合幼儿吟唱、欣赏得歌谣,又称为“童谣”。
它就是儿童文学中最重要、最成熟得一种文体,也就是婴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得一种文学样式。
生长于民间文学得土壤,口耳相授、代代相传,就是活在孩子们口头得文学。
童谣就是歌谣(民歌、民谣、童谣得总称)得一部分。
儿歌分类:民间流传得童谣与作家创作得儿歌两部分。
(二)儿歌得发展概况儿歌得起源与发展: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童子谣”、“孺子歌”、“小儿语”。
明代吕坤编著《演小儿语》,就是目前发现得我国最早得儿歌专集。
清代《天籁集》称儿歌为“天下之妙文”。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征集处,把征集得歌谣中得儿童歌谣,冠以“儿歌”得名称在《歌谣》周刊上发表。
从此,“儿歌”作为儿童文学得体裁名称沿用至今。
(三)儿歌得功能:启蒙作用1、增添乐趣《跳绳歌》(郑志刚)花儿红,鸟儿叫,柳树底下把绳跳。
单脚跳,又脚跳,脚步越跳越灵巧。
您也跳,我也跳,一个挨着一个跳。
挺起胸,向前瞧,脚儿轻轻别摔跤。
(二)一根绳,两人摇,摇得低,像水池,摇得高,像座桥,摇摇摇,像波涛,三个宝宝排队跳。
跳跳跳跳,鱼蹦高。
您跳我跳大家跳,好像鱼儿水中闹。
跳绳就是孩子们喜欢得一种活动,尤其就是在冬天,可以抵御寒气、锻炼身体。
跳绳有许多种,有单人跳,双人跳,集体跳。
单人跳又分单脚跳,双脚跳。
第二章--儿歌
七个妞妞来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妞妞来摘果, 七个花篮手中提, 七个果子摆七样: 苹果、桃儿、石榴、 柿子、李子、栗子、梨。
4、问答歌
用一问一答形式或几问几答的方式来结构的儿歌, 又叫盘歌、对歌。常通过一组问答来表现互相关联的 事物,引导孩子在比较中观察事物。
第一节 儿歌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儿歌的特点 第三节 儿歌的分类及传统艺术形式 第四节 儿歌的创作
一、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1. 音韵和谐 主要指通过句子的押韵、词句的回环复沓以及
模拟声响等手段所形成的的音乐感。
(1)押韵
指儿歌中相关句子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 相近,使儿歌读起来产生音韵上的和谐美。
九十九个一百。
坐 火 车(柯 岩) 小板凳,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我们的火 车跑得快,/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隆,轰隆 隆隆,呜!呜!) 抱娃娃的靠窗坐,/牵小熊的往后挪,/皮球积 木都摆好,/大家坐稳就开车。/(轰隆隆隆,轰隆 隆隆,呜!呜!) 穿大山,过大河,/火车跑遍全中国。/大站 小站我都停,/注意车站别下错。/(轰隆隆隆, 轰隆隆隆,呜!呜!)
雨铃铛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花园里, 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池塘里,
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田野里,
苗儿乐得向上拔。
一、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2. 节奏明显 主要指通过句式的整齐、句式的变化以及句子
的字数等来形成音乐感。
节奏:儿歌中有规律地出现一定数量的 音节,形成一定数量的节拍,诵读起来 就会形成短暂自然的停顿,称为节奏。
谁的耳朵
第二章儿歌
(四)儿歌是婴幼儿文学教育的需要 儿歌是幼儿文学中的明珠,是幼儿文学中的明珠, 是婴幼儿最早接触到的文学样式。
三、儿歌的主要特点 (一)韵律性 儿歌之所以叫“歌”, 就是其音乐性非常突出。 节奏鲜明、韵律优美, 是儿歌最本质的特征。
(二)趣味性 儿歌总是十分注重具体形象艺术地表现婴幼儿 的生活情趣,字里行间中有着稚拙美。一首情 趣盎然的儿歌,能唤起孩子对事物的快乐联想, 从中得到乐趣。
谜底为“彩虹”的儿歌: 弯弯一座彩色桥, 高高挂在半山腰, 七色鲜艳真正好, 一会儿工夫不见了。
(七)颠倒歌 颠倒歌,也称滑稽歌、古怪歌或倒唱歌,指故 意把事物的本来面目颠倒过来叙述,使其具有 幽默和讽刺意味的儿歌。
《 听我唱个颠倒歌》 : 太阳从西往东落, 听我唱个颠倒歌。 天上打雷没有响, 地下石头滚上坡。 江里骆驼会下蛋, 山上鲤鱼搭成窝。 ……
(八)字头歌 字头歌是传统儿歌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每句最 后一字几乎相同,一韵到底,有很强的韵律感。 一般多见的有子字歌、头字歌、儿字歌等。
《猴子搭戏台子》: “小猴搭起戏台子,穿起一条小裙子, 引出两头小狮子,舞起三个响铃子, 穿过四个小圈子,抛起五顶小帽子, 叠起六把小椅子,摆起七张小桌子, 转动八个小盘子,挂起九面小旗子, 变出十个小果子,人人都夸小猴子。
(九)谜语歌 谜语歌采用寓意的手法,抓住谜底与谜面间的 某种联系,以歌谣形式叙说现象或事物的特征。
(四)问答歌 问答歌,指采取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形式来 叙述事物、反映生活的儿歌。有的采用一问一 答的形式。
《下雨谁高兴》: 下小雨,谁高兴? 满山蘑菇最高兴,举着花伞把雨迎。 下小雨,谁高兴? 山间小溪最高兴,哗啦哗啦赶路程。 雨停了,谁高兴? 河边青蛙最高兴,呱呱呱呱蛙鼓鸣。
第二章第二节 儿歌的分类(幼儿文学北师大版)
树叶树叶飞飞。 就像一群蝴蝶, 张开翅膀追追。
2.自由体儿歌:
指的是行数、每行的数字不受限制、自由的儿歌。例如 钱万成的《小木偶》 走路爸妈抱着走,
吃饭爸妈送到口, 天长长, 日久久, 有手不会拿, 有脚不会走, 变成一个小木偶。
(一)儿歌的吟唱者
1.母歌: 母歌指的是婴儿还不会说话时,听母亲或 其他长辈吟唱的歌谣。 2.儿戏: 儿戏指的是渐渐学会说话的幼儿边嬉戏边 吟唱的歌谣。
返回
下一页
(二)儿歌的创作者
盖!盖! 盖花楼。 1.民间流传的儿歌 花楼低, 例如河南民间儿歌《盖花楼》: 碰着鸡。 鸡下蛋, 碰着雁。 雁叼米, 碰着小孩就是你。 2.作家创作的儿歌 野牵牛,爬高楼; 例如金波的儿歌《野牵牛》:高楼高,爬树梢; 树梢长,爬东墙; 东墙滑,爬篱笆; 篱笆细,不敢爬; 躺在地上吹喇叭: 嘀嗒嘀嘀嗒! 嘀嗒嘀嘀嗒!
5.有的加入了简单的计算,将儿歌与运算融 为一体。 例如孙华文的《数数歌》
6.还有的把月份与蔬菜、水果、花卉等时令 知识结合。 例如内蒙古传统儿歌《十二月菜》
PS:并非出现了数字的儿歌就是数数歌。数 数歌要求儿歌中必须有数的排列,排列形式 是多样的,可以横着排、竖着排、顺着排、 倒着排或斜着排。
6.三三七言
每节有三句,前两句每句有三个字,最后一句 由七个字构成。例如辽宁儿歌《大蜻蜓》:
大蜻蜓, 绿眼睛, 两对翅膀亮晶晶。 飞一飞, 停一停, 飞来飞去捉蚊蝇。
7.杂言
杂言每行字数不固定,一般由三言、五言、七 言等各种句式交替运用。例如北京儿歌《蚕宝 宝》:
蚕宝宝, 真稀奇, 小时像蚂蚁, 大了穿白衣, 吐出丝来长又细, 结成茧儿真美丽。
第二章 儿歌——第三节“儿歌创作”(1)
第三节 儿歌创作
儿歌创作的基本要求
贴近幼儿生活, 贴近幼儿生活,捕捉新颖题材与灵 气; 写出儿歌的“样儿” 味儿” 写出儿歌的同; 借鉴传统儿歌的格式和表现手法; 借鉴传统儿歌的格式和表现手法; 反复修改,去粗取精; 反复修改,去粗取精;
构思以《下雪了》 布置作业—— 构思以《下雪了》为题 布置作业 材的儿歌作品。 材的儿歌作品。
“样儿”——指形式上排列整齐、规范。做到每行的字 样儿” 指形式上排列整齐、 样儿 指形式上排列整齐 规范。 数基本符合儿歌句式规律(三言、四言、五言、六言、 数基本符合儿歌句式规律(三言、四言、五言、六言、 七言、三三七言等)。 七言、三三七言等)。 味儿” 指作品要琅琅上口、 “味儿”——指作品要琅琅上口、富于音乐美。即要押 指作品要琅琅上口 富于音乐美。 或运用重章、叠句、叠词等,和谐动听。 韵,或运用重章、叠句、叠词等,和谐动听。 儿歌押韵规律: 儿歌押韵规律: 1.句句押韵 音乐性最强,但要避免单调的重复); 句句押韵( 1.句句押韵(音乐性最强,但要避免单调的重复); 2.第一 第一、 四句押韵(四行一首的绝句多采用此方式, 2.第一、二、四句押韵(四行一首的绝句多采用此方式, 例李少白的《小狗》 小狗小狗, 尾巴当手, 例李少白的《小狗》:小狗小狗,/尾巴当手,/一摇一 欢迎朋友。); 摇,/欢迎朋友。); 3.双行押韵 多行的儿歌一般双行要押韵,例如《 双行押韵( 3.双行押韵(多行的儿歌一般双行要押韵,例如《狐狸 做衣裳》 做衣裳》); 4.第二 三行押韵(针对三三七言句式而言, 第二、 4.第二、三行押韵(针对三三七言句式而言,例如张继 楼的《小蚱蜢》 张光昌的《送苹果》 楼的《小蚱蜢》、张光昌的《送苹果》)
展开想象,学会续写——既要符 展开想象,学会续写 既要符 合儿歌写作要求, 合儿歌写作要求,又不破坏原来 作品的整体风格,避免文不对题、 作品的整体风格,避免文不对题、 内容重复、形式错位、 内容重复、形式错位、押韵不当 等问题; 等问题; 仍以遨游太空为题材, 仍以遨游太空为题材,并保留上 半部,续写赋予新意的后半部。 半部,续写赋予新意的后半部。
第二章 儿歌
节奏是儿歌的灵魂 节奏是由句子的停顿决定的。一般说来,三字句为两拍,五字 句为三拍,七字句为四拍。
例如吴少山的《想奶奶》是三字句 两拍的: 小树叶, ×× × | 做只船, ×× × | 呼呼呼, ×× × | 像枝箭, ×× × | 接奶奶 ×× × | 回家转。 ×× × |
• 马玉芝的《荷叶圆圆》是四字句三拍的:
• 点评:这首游戏歌配合踢毽游戏,边踢边唱,可以增添游戏的兴味, 又因其鲜明的节奏而带有口令的性质。
3.数数歌
数数歌是按照数序,结合具体事物组成句子的民间童谣。
数数歌的主要功用是:用文学形式来帮助婴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序,训练婴
幼儿的思维和运算能力。这类童谣的特点是计数形象、顺口易记,是对婴
幼儿形象化的数学启蒙教育。
如流传在北京地区的童谣《问答 歌》: 什么尖尖尖上天? 什么尖尖在水边? 什么尖尖街上卖? 什么尖尖姑娘前? 宝塔尖尖尖上天。 菱角尖尖在水边。 粽子尖尖街上卖。 花针尖尖姑娘前。
鉴赏:
孩子们在问和答之间彼此诘难,有 效地激发了婴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 从而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收到发 展智力、训练语言的艺术效果。
6.连锁调
连锁调是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将上句末尾的词语作为下句的开头,随韵接合,环环相扣,一 气呵成的民间童谣。
连锁调的主要功用是:培养婴幼儿连贯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节奏感。民间童谣中的连锁 调,歌词往往不完整,没有明确的意思,但句式简短,连用谐音,节奏鲜明,韵律感极强, 生动有趣,顺口易记,婴幼儿很爱诵唱。其作用正如郭沫若所说:“转辗蝉联而下,有意无 意,无意有意,最是童谣的神妙处。”
3.具体形象,趣味盎然 一首儿歌只有让婴幼儿爱听、爱念唱,才能发挥它的认识和教 育作用。因此,儿歌总是十分注重具体形象艺术地表现婴幼儿 的生活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儿歌教学目标:1.把握儿歌的概念2.了解儿歌的功能3.理解儿歌的特点4.把握儿歌的艺术形式5.在改编的基础上创作教学重难点:1.了解儿歌的功能2.理解儿歌的特点3.把握儿歌的艺术形式教学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儿歌作为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被喻为第一粒诗之花种,第一瓢美之甘露,第一束爱之光泽,是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金钥匙。
可以启发儿童的思维,丰富儿童的语言,锻炼儿童的表达能力,引导儿童的想象。
有针对性地利用儿歌培养孩子的情感和心智,使孩子们在欢快地欣赏和诵读中获得快乐,健康成长。
一、儿歌概说(一)儿歌的概念是指适合幼儿吟唱、欣赏的歌谣,又称为“童谣”。
它是儿童文学中最重要、最成熟的一种文体,也是婴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
生长于民间文学的土壤,口耳相授、代代相传,是活在孩子们口头的文学。
童谣是歌谣(民歌、民谣、童谣的总称)的一部分。
儿歌分类:民间流传的童谣和作家创作的儿歌两部分。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儿歌的起源和发展: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童子谣”、“孺子歌”、“小儿语”。
明代吕坤编著《演小儿语》,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儿歌专集。
清代《天籁集》称儿歌为“天下之妙文”。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征集处,把征集的歌谣中的儿童歌谣,冠以“儿歌”的名称在《歌谣》周刊上发表。
从此,“儿歌”作为儿童文学的体裁名称沿用至今。
(三)儿歌的功能:启蒙作用1.增添乐趣《跳绳歌》(郑志刚)花儿红,鸟儿叫,柳树底下把绳跳。
单脚跳,又脚跳,脚步越跳越灵巧。
你也跳,我也跳,一个挨着一个跳。
挺起胸,向前瞧,脚儿轻轻别摔跤。
(二)一根绳,两人摇,摇得低,像水池,摇得高,像座桥,摇摇摇,像波涛,三个宝宝排队跳。
跳跳跳跳,鱼蹦高。
你跳我跳大家跳,好像鱼儿水中闹。
跳绳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活动,尤其是在冬天,可以抵御寒气、锻炼身体。
跳绳有许多种,有单人跳,双人跳,集体跳。
单人跳又分单脚跳,双脚跳。
这两首不仅描写了单人跳,而且还描写了集体跳大绳的情景,让孩子们一边念儿歌一边跳绳,能增添许多乐趣。
2.陶冶性情儿童听唱儿歌既可以联络与周围人的感情,也可以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抒发,从而调节他们的情绪,使其得到愉悦。
率真自然、健康乐观、活泼风趣《《小板凳》小板凳,真听话,和我一起等妈妈。
妈妈下班回来,我请妈妈快坐下。
这首儿歌抒发了儿童对妈妈的依恋、期盼妈妈早点回家的真实情感,从而使儿童会尊重妈妈,尊重他人,并在外泄感情的过程中获得教益。
〈蘑菇出来戴草帽〉(薛卫民)天上下雨,地上冒泡儿。
蘑菇出来,顶个草帽。
小兔看见,乐得直跳。
挎个小筐儿,边采边笑!雨过天晴,地上冒着水泡,蘑菇吸饱了水,湿淋淋地顶着草帽跑了出来。
“冒”和“顶”字使大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给儿歌增添了无尽的诗意。
目睹此情此景,幼儿定会在“边采边笑”中萌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3.启迪心智认识自然界,认识社会生活,丰富知识,启迪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地球是个运动员胖地球,肚皮圆,身体棒,爱锻炼,自转一周八万里,白天晚上不睡(眠)觉;还要绕着太阳跑,一年转它一大圈。
谁说地球不会动,地球是个长跑运动员。
这首知识儿歌写出了地球的外形特征及“运动”的本质特征,让婴儿童明白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的道理。
作者将地球比作运动员,变抽象为具体形象,让儿童在娱乐认识自然,增长知识。
点点虫(传统儿歌)点点虫,虫会飞。
点点鸡,鸡会啼。
点点鸟,鸟会飞,嘟啦。
它是父母用来逗引婴儿玩时吟诵的。
一般是父母握着孩子的两个食指,说“点点虫”、“点点鸡”、“点点鸟”时,让孩子的两个食指一碰在一起,说下句时两指分开。
这首儿歌里包含了一些基本知识,昆虫会飞,鸡会啼、鸟会飞。
4.训练语言发音训练,学词汇、句子〈鸭与霞〉(阮居平)湾湾水田一片霞,水上游来一群鸭。
霞是五彩霞,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钻进五彩霞,五彩霞网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摇碎了霞,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这是一首难得的的极富文学音乐味的绕口令。
天空的霞光、水上的鸭群、水下的倒影、鸭与霞相互交织,动感十足,展现出一幅江南水乡的丰收景色,兴奋和喜悦的情感充溢其间,意境优美而深远。
画面中虽没有“人”,但“人”对景色的兴奋、喜悦都流淌在字里行间。
儿歌句句押“a”韵,“霞,鸭,麻”三个相近的音交替出现,有助于幼儿练好元音a.二、儿歌的特点1.内容浅显,单纯活泼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掌握的知识、词汇不丰富。
儿歌作为供幼儿吟唱欣赏的一种听觉艺术,内容要一听就明白。
牛郎访织女天河宽,天河长。
牛郎坐火箭,去把织女访,四万年才相会——海哟哟,牛郎已经老掉牙,织女白发三千丈!诗人在儿歌中将民间传说故事和科学知识融合起来,通过简单的情节,向婴幼儿极为自然地介绍了天体中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遥远的距离。
整首儿歌写得轻松风趣,令人过目难忘。
浅显明白的语言,将儿歌的文学性与知识性水乳交融。
扣纽扣(张继楼)扣纽扣一个眼,一个扣,我帮它们手拉手,结成一对好朋友。
在这首儿歌中,诗人赋予纽扣和扣眼以崇高而美好的人的情感。
儿歌非常简短,语言浅显易懂,但读来铿锵悦耳,有强烈的节奏感。
2.通俗易懂,篇幅短小适应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语言的需要,一般在四行至十行之间。
如:《爬》爬台阶,往上跑,往上跑,回头瞧,爸爸妈妈没我高又短短的五行诗,仅十几个字,活脱脱地写出了刚刚学会走路的娃娃热切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的心理特征。
如:《雨点》小雨点,爱干净,马路洗得亮晶晶。
写得短小,集中,洗练,符合幼儿的口吻。
3.音韵和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通过句子的押韵、词句的回环复沓及模拟声响等手段《矮矮的鸭子》一排鸭子,个子矮矮,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
伸长脖子,吃吃青菜。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作者在这首诗里把握住幼儿从直接观察中获得对事物的简单认识,着力描绘鸭子的外形、步态、神情、食性。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在反复中传达出专属于鸭子的幽默趣味。
儿歌4.趣味性、娱乐性强寻求玩的乐趣、满足听觉上的快感,间接得到思维、语言的训练如吴昌烈的《太阳和月亮》太阳月亮两娃娃,打开妈妈化妆匣,太阳拿起胭脂抹,月亮抓到香粉擦,抹呀抹,擦呀擦,一个抹成红脸蛋,一个擦成白脸巴。
三、儿歌的分类及其特殊的艺术形式(一)儿歌的分类1.从儿歌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民间采集的儿歌和作家创作的儿歌在采集民间儿歌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是忠实地记录下来,然后再加以整理。
(旧社会流下来的儿歌,有的带有封建迷信和宿命论色彩;有的庸俗,不堪入耳。
因此,在搜集民间儿歌时,应仔细甄别,摒除那些对儿童有毒害作用或不利影响的篇目或成分。
)2.应注意把儿歌与民歌区别开来.(太阳下山红又红,我劝主人要收工;别人家家吃夜饭,我们还在田当中”,这是民歌.《排排坐》,四川版:“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了留一个”,浙江版:排排坐,吃果果,爸爸买的好果果,弟弟妹妹各一个”。
2.从儿歌的内容看,主要可分为知识儿歌和生活儿歌张继楼的《海马》:是一首简明易懂的知识儿歌。
圣野的《好孩子》:从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的高处着眼,从儿童的生活细节处落笔,简练地勾勒出四个好孩子的可爱形象,并对他们的行为加以表扬,是对儿童的一种积极引导。
3.从儿歌的行数格式看,可以分为四名一首的“绝句型”儿歌和行数自由的儿歌《雪娃娃》(董恒波)门口有个雪娃娃,张着嘴巴不说话,我拿苹果去喂他,中他不要想妈妈。
《小蜡笔》(尹世霖)4.从儿歌每行字数的句式看,可以分为整齐的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三三七言以及杂言《吃饼干》(郑春华)《五指歌》(佚名)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
小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摇篮》(刘饶民)天蓝蓝,海蓝蓝,小小船儿当摇篮。
海是家,浪做伴,白帆带我到处玩。
(二)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摇篮歌,古代称抚儿歌。
是母亲或其他长辈哄孩子睡觉时所哼唱的儿歌。
主要用于催眠,节奏舒缓温柔,韵律和谐优美。
摇篮曲圣洁的母爱,美好的情感,温柔的声调,舒缓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特殊的魅力对将要入睡的孩子摇篮曲的内容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温柔悠扬的声调和有节奏的摇晃所形成的静谧温馨的氛围,能给孩子一种满足感、安全感,从而笑靥进入梦乡。
摇篮曲(黄庆云)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
作者用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四幅温馨优美,富有浪漫色彩的画面,伴着母亲和谐深情的吟唱,孩子能不酣然入睡吗?整首儿歌一韵到底,声音柔和,节奏舒缓,给人以甜美宁静的感觉。
这与歌中所抒发的抚爱之情很协调,收到了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2.游戏歌是配合婴幼儿做游戏时吟唱的歌谣。
婴幼儿天性活泼,他们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游戏儿歌形式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
婴幼儿边游戏,边唱和谐优美的歌谣,有益于身心健康,增长知识。
如:斗虫虫,咬手手,木叽木叽——飞母亲双手握着婴儿的双手,以食指相点,念到“飞”时,把小手分得远一点。
到孩子能说话时,他们自己也会唱了。
〈〈拍手歌〉〉《打麦谣》一箩麦,两箩麦,三箩打大麦。
噼噼啪,噼噼啪,大家来打麦。
麦子好,麦子多,磨面做馍馍。
馍馍甜,馍馍香,大家都来尝。
噼噼啪,噼噼啪,……两个或一群孩子成双对坐,边唱儿歌边交叉拍手游戏,随儿歌内容变换游戏动作,真是唱不厌,玩不够,乐此不疲,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大有益处。
3.数数歌是一种按照数序,结合具体事物造成句子的儿歌。
它可以培养幼儿对数的初步认识,训练儿童的思维和运算能力。
如〈〈数蛤蟆〉〉P55如《七个阿姨不摘果》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这首数数儿歌,于单纯中有变化,不仅有顺数的1到7,而且有倒数的7到1,声韵、形象、节奏都很美。
儿歌中所列举的东西——花篮和水果,都是为孩子们所熟知的。
前面六种果子,每一种都是两个字组成,结尾这一种果子,突然改为一个字——梨,如同弹一支乐曲,有戛然而止的感觉,体现了声律之美。
4.问答歌是通过设问作答的方式内容的一种儿歌。
形式是用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描述儿童可感知的事物,启发儿童的想象与思维,培养他们比较、鉴别事物的能力。
如:你姓啥?我姓黄。
什么黄?草头黄。
什么草?……〈〈比尾巴〉〉P57豆儿对歌(欧澄裁)什么豆儿圆?豌豆粒儿圆,什么豆儿扁?蚕豆粒儿扁,什么豆儿长?豇豆粒儿长,什么豆儿小不点?绿豆粒儿小不点。
以熟悉的各种豆子为主题,孩子们在问和答之间彼此设难,有效地激发了婴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从而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收到发展智力,训练语言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