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
人教版四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门•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P90-92。
教学目标:1 .通过具体情景,让学生历经平均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对数据的代表性意义。
2 .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能根据数据确定平均数的范围。
3 .初步学会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培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4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白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估算的能力。
5 .浸透初步的统计思想,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统计原理的角度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片、跳绳、彩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一一初步感受平均数的意义L 10秒跳绳比赛,人数相同比输赢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生:喜欢。
师:那我们来个跳绳比赛怎么样?生:好。
师:要•个•个比,估计下课也比不完,这样吧,我们分成男生队和女生队,每队各派三名同学,时间10秒,看看哪队会获胜,行吗?生:行。
师:好,交流一下,请代表上台来。
其他同学一起来当小裁判,谁愿意帮他们数数?师:准备,开始!师:请大家仔细看看。
比比,哪队获胜r?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师:为什么可以直接比总数?(因为人数相同啊)师:看来人数相同比总数,总数多就获胜。
10秒1§魄3男生组跳绳成绩统计表J序号©②③合计个数女生组跳绳成绩统计表序号©②③合计个数I哪个队的成绩好?2.男、女套圈比赛,人数不同比输赢师:同学们,好玩吗?生:好玩!师:不仅好玩,还可以锻炼身体,这样的体育运动我们要经常做。
你看,朱老师班上的同学上周就举行了有趣的套圈比赛,一起去看看吧。
■ 男生组套圈成绩统计表女生组套圈成绩统计表嫩个队的成绩好?二师:经过了十五个回合的激战,比赛已经结束了,让我们来看看比赛成绩!看着两份成绩单, 你还能快速判断出哪一方获胜吗?(如果学生答:女生获胜。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平均数 》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平均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数》是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均数这个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2.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正确地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让学生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正确地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学具:练习本、笔3.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数据,如5个数:5,7,8,10,12。
2.提问: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3.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操练(10分钟)1.教师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求出数据的平均数。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10分钟)1.教师出一道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求出数据的平均数。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8.1 平均数 人教版
例题讲解
例题6.7个数的平均数是50,去掉一个最大数A,其余 6个数的平均数是45。再去掉一个最小数B,剩下5个数 的平均数是48。那么A减B等于_5_0__。 解析:A=50×7–45×6=80, B=45×6–48×5=30, A–B=50。
总结
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基本计算公式。 2.能够将平均数公式进行变形,计算出个数或者其他 数据的平均数。
例题讲解
例题1.丽丽前四次语文测试的平均成绩是89分,第五 次测试的成绩是94分,她五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解析:前四次平均成绩是89,所以前四次总成绩为 89×4=356, 所以五次的总成绩是356+94=450, 所以五次的平均成绩就是450÷5=90。
例题讲解
例题2.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次测验后,将前十名的成 绩按从高到低排成一串数。前四名的平均分是97分, 后六名的平均分比总平均分低2分,那么前十名的总平 均分是____分。
四年级(下册)
平均数
引入
最高分:100 最低分:76 平均分:91 年级平均分:80
知识讲解
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 统计量。
2.平均数的求法: ①移多补少法:从多的数量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量, 使它们的数量相等。 ②公式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例题讲解
例题4.甲、乙、丙三个数中,甲、乙的平均数是34, 乙、丙的平均数是33,甲、丙的平均数是35。这三个 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解析:(34×2+33×2+35×2)÷2÷3=34 或(34+33+35)÷3=34。 答案:34
例题讲解
例题5.2010个连续自然数由小到大排成一排,排在奇 数位上的各数的平均数是2345,那么偶数位上各数的 平均数是____。 解析:2010个连续自然数,连续偶数有1005个,连续 奇数有1005个,由于奇数个等差数列的平均数就是中 间数,所以奇数位上的中间数为2345,那么偶数位上 的数是2346。 评注:本题如果告诉的不是奇数位上的各数的平均数 为2345,而是奇数的平均数是2345,那么结果还可能 是2344,就会出现两种结果,可见审题非常重要。
《平均数》课件PPT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11 10
10
9
8
先合并 再平均分
8 7
7
7
6
5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4 3
3
2
1
0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探究新知
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场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平均数
个数 3
8
7
10 7 (3+8+7+10)÷4=7(个)
个数 3
8
7
2 5 (3+8+7+2)÷4=5(个)
个数 3
8
7
6 6 (3+8+7+6)÷4=6(个)
前三次的数 据没有变化
第四次数据引 起平均数变化
平均数易变化
探究新知
比较一下超过的部分与不到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个数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8 7
6
Hale Waihona Puke 54 33
2
1
0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2+1
个数 15
14
13
12
11
10 9
个数
15
14
13
12
通过移多补少得到的这组同样多的数
11
10 9
叫作这组数的 平均数 。
8
7 6
6
5 4
6是3、8、7这3个数的平均数,它反映
3
2 1
的是这个同学3次投篮个数的整体水平。
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次数
平均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平均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平均数
2.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能够在实践中应用平均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1.平均数的定义
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1.引导学生回忆上次课学习的内容。
2.提问:什么是平均数?
3.学生进行分组探讨并进行回答。
二、讲解新知识
1.讲解平均数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用哪些方法可以求得几个数的平均数。
3.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列举方法。
4.教师进行总结,介绍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
1.通过多个例子进行练习。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并互相检查,并将答案进行对照。
3.找出问题并进行讲解。
四、巩固
1.提供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并要求学生完成。
2.对练习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们互相审查,找出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五、拓展
1.通过游戏的形式分享平均数的知识。
2.通过平均数的应用讲解该知识的实用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等方法来介绍平均数的概念。
在练习环节中,学生能够有机会进行实践并互相改正,从而使得他们更容易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拓展环节中的游戏和应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应用平均数。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们表现出了较好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课件)
• (137+150+143+145+155)÷5
• =730÷5
• =146
• 方法二:移多补少
• 150-137=13(厘米)
• 143-137=6(厘米)
• 145-137=8(厘米)
• 155-137=18(厘米)
• (13+6+8+18)÷5=9(厘米)
例题5 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解析: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因为要求的是“往返” 的平均速度,所以总路程是2个36千米。总时间包括去 的时候的时间和返回的时间共4+2=6 (小时)。
(36x2)÷(4+2)
=72÷6
=12(千米/小时)
答: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
练习5
1、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
(3×46+4×53)÷7 =350÷7 =50(吨) 答:这个炼钢厂平均每天炼钢50吨。
例题 2 晶 晶 的 语 文 前 四 次 测 试 的 平 均 成 绩 是 8 6 分 , 她 想 通 过 第 5 次 测 试 将 五 次 的 平
均成绩提高到88分,那么在第5次测试中,她语文至少要考多少分?
练习 2
A:64个
B:72个 C:96个 D:97个
答案:C
练习 2
有六个数排成一列,他们的平均数为 27,前四个数的平均数为23,后三个 数的平均数为34,第四个数是多少?
(23×4+34×3)-(27×6) =(92+102)-162 =194-162
=32 答:第四个数是32.
例题3
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 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 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时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学生?
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课件
平均数8
5
王小飞
刘东
姓名
李雷 谢明明
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 据的总体情况的一个 很好的统计量。
甲队
想增加一名队 乙队
员,反败为胜。
10+9+5+8=32个
6+7+8=21个
8平 均 数
9 6
想再增加一名队员, 你给他们提什么建 议,为什么?
7
数量/个 16
15
15
14
13
12 11 10 9
套圈个数 6 6 9
6+6+9=21个
乙队可以用哪个数字 来代表整体水平呢?
9 6
7 同样多
共学探究:
甲队套圈成绩
探究要求: 1、独立思考,可以通过写一写、连一 连、移一移等方法来求,把你的想法 记录下来。 2、小组内互相交流想法,将方法汇总。 3、选取代表回答。
交流反馈:
作品1
作品2
作品3
移多补少
回顾反思: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必做题:数学书练习二十二第2题、第4题。 选做题:资源与评价137页第3题、139页第4 题。 实践作业:请课下调查一下你们小组成员的身 高,用统计表表示出来,并求出你们组的平均 身高。
王小飞
刘东
姓名
李雷
谢明明
数量/个
12
11 10
10
9
9
8 7 6
5 4 3
2 1
0
王小飞
刘东
8 5
平均数是8了,那是 不是每个人就都一定 套了8个圈的呢?
姓名
李雷
谢明明
谢明明8和平均数8,这两个8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平均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平均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平均数》主要介绍了平均数的定义、求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均数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对于如何求平均数以及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平均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讲解。
2.准备平均数的相关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他们两个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平均数的定义。
2.呈现(15分钟)讲解平均数的定义,以及如何求平均数。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平均数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点评。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讲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可以举例说明,如统计学中的平均数、平均分等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
四下《平均数》教学设计4篇
四下《平均数》教学设计4篇四下《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平均数(P90-92)【教学目标】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产生的价值,通过分析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发展统计观念,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和经验。
2.掌握并选择合适的方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在具体问题解决中初步体会平均数的敏感性和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并选择合适的方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预设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揭示课题:平均数设疑:你在生活中听说过平均数吗?2.创设情境:四(5)班的男生和女生要组织一次一分钟踢键子比赛,女生队选拔选手时进行测试的成绩如下。
女生队选拔成绩单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引导建立平均数的意义,研究求平均数的方法:设疑:你觉得用哪个数据代表每个女生的成绩比较合适?引导解疑:杨羽一一17个曾诗涵——19个(移多补少)李玲一一18个(合并均分)2.引导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设疑:19个和18个能分别代表曾诗涵和李玲每次踢健子的水平吗?解疑:(1)独立思考,同桌讨论。
(2)组织交流,相机引导: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平均数的虚拟性。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请比较男生队和女生队的比赛成绩,哪个队的成绩更好?(1)看了这个比赛成绩单?你有什么想法?(人数不同,不公平)(2)设疑:该怎么办?(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交流)(3)小结:平均数的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价值。
2.参加踢健子比赛的5名男生年龄如下王小飞:10岁刘东:9岁李雷:10岁谢明明:11岁孙奇:10岁(1)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2)如果40岁的姚老师也加入踢健子游戏中,那么六人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3)计算完毕你有什么想法?(要点:平均数的敏感性及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3.判断说理:王小飞身高1. 4米,一定可以安全趟过一条平均水深1.2米的小河。
2024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第1课时 平均数》教学课件
肯定都是2m。
(×)
(2)某小学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有的队员身
高可能超过160cm,有的队员身高可能不到160cm。( √ )
(3)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组
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 ×)
(教材P90 T4)
2. 两个小组做仰卧起坐。
第一小组4人, 一共做了132个。
就是使4个人收集 的空水瓶的数量同 样多。
合作探究
想一想,试着解决平均每组收集多少个 空水瓶。可以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姓名
小红 小兰
通过移多补少可
以看出平均每人 收集了13个。
小亮
小明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数量 / 个
还有其他方法吗?
要使每人收集的空水瓶数量 同样多,可以先把该小队收 集的瓶子总数量求出来。
2 下面是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成绩。
男生队
女生队
姓名 王小飞 刘东 李雷 谢明明 孙奇
踢毽个数 19 15 16 20 15
姓名 杨羽 曾诗涵 李玲 张倩
踢毽个数 18 20 19 19
哪个队的成绩更好?
比较两队踢毽 的总数。
这样比较不公平,
因为两队的人数 不一样啊!
男生:19+15+16+20+15=85(个) ×
做一做
(教材P88 做一做)
下面是5名学生捐书的情况。
姓名 杨亮 王 波 刘飞 张 丽 唐小东
本数 8
6
9
8
14
平均每人捐了几本?
(8+6+9+8+14)÷5 =45÷5
=9(本) 答:平均每人捐了9本。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8.1《平均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8.1《平均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在小组中进行学习和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什么是平均数?我们为什么要用平均数?”2. 概念讲解(15分钟)•定义:平均数是一组数的总和除以总个数。
•示例: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讲解,如:小明每天跑步的距离为4公里、2公里、6公里,求这三天的平均距离。
3. 计算方法(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自行分组,每组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向全班汇报答案。
•师生互动:老师与学生讨论各组的解答,引导学生找出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和规律。
4. 实际问题解决(20分钟)•组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
•展示讨论: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答案,全班进行讨论和补充。
5. 拓展延伸(10分钟)•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进一步巩固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数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四、课堂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题目,练习计算平均数。
2.自主设计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平均数进行解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巩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2)》课件
第2课时 平均数(2)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会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数据的整体情况,并用求平均数的 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会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移多补少和公式法,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 2 下面是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成绩。 哪个队的成绩好?
姓名 王小飞
刘东 李雷 谢明明 孙奇
踢毽个数 19 15 16 20 15
姓名 杨羽 曾诗涵 李玲 张倩
踢毽个数 18 20 19 19
每个人踢毽的个数 每组的人数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钱数/元 138 176 157 177
(1)哪个小组捐的钱最多,是多少元? 答:第四组捐的钱最多,是177元。
(2)四(1)班平均每组捐多少元? (138+176+157+177)÷4=162(元) 答:四(1)班平均每组捐162元。
+ 3.
第一小组4人, 一共做了100个。
+ 3. 下面是“新苗杯”儿童歌曲大赛成绩统计表,根据统 计表回答下面问题。
选手评委 张老师 刘老师 王老师 平均分 李明 86分 88分 96分 90分 程佳 91分 86分 96分 91分 杨阳 92分 95分 92分 93分
请你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在领奖台上写出第1、2、3名选手的名字。
杨阳
程佳
三班捐了15本,四班捐了22本,平均每班捐图书
( B )本。
A.20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平均数(7)-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平均数(7)-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平均数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实例理解平均数的定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并能够解决与平均数相关的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概念理解。
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 解决与平均数相关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数。
2. 新课导入:讲解平均数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平均数的含义。
3. 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5. 应用:讲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与平均数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板书设计1. 平均数(7)2. 定义: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3. 计算方法:总和÷数据个数=平均数4. 实例:通过实例讲解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数据的平均数。
2. 提高题:解决与平均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3. 拓展题:探讨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结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练习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时1平均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时1平均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
3.辅助教材:练习册、作业纸。
4.教案设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如班级同学身高的平均值等。
2. 讲解•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
3. 操练•给学生提供几道简单的计算平均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解答。
•老师抽查学生的答案,并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4. 深化•引导学生探讨平均数的应用场景,如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平均分等。
5. 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数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五、课堂练习1.计算以下数字的平均数:12, 15, 18, 21, 24。
2.根据以下情景计算平均数:小明连续5天每天跑步的距离分别为2公里,3公里,4公里,5公里,6公里。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中的题目。
2.思考并记录生活中其他可以应用平均数概念的场景。
七、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加强基础概念的讲解。
同时,学生在操练中缺乏合作和交流,需要引导学生多进行小组讨论。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平均数》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
《平均数》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例1、例2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所认识的平均数指算术平均数,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份数所得的商,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具有代表性、虚拟性和敏感性等特性。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分类与整理、数据的收集整理,有对数据进行简单收集与整理的学习经验,具有初步的数据意识,掌握了平均分和除法运算的含义。
但是,平均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居家学习期间同学们缺乏体育锻炼。
于是,复学后,学校打算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运动会。
其中一分钟掷球比赛吸引了四年级的同学。
四1班的张林和其他三名同学进行了一场团体训练赛。
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这队共有四个人,其中张林投中8个,赵琦投中5个,李一博投中11个,王佳硕投中9个。
师:观察分析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会提问题是学好数学的开始。
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
你能提出一个和平均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吗?预设: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球?师:这个问题要求的就是“平均数”。
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设计意图: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召开趣味运动会的情境,自然巧妙地引入新课。
特别是让学生自主提问,开放了课堂,发散了思维,同时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索,建构意义 1.探索平均数的求法。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在练习纸上写出你的答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平均数
姓 名 踢毽个数
王小飞
19
杨羽
18
刘东
15
曾诗涵
20
李雷
16
李玲
19
谢明明
20
张倩
19
孙奇
15
哪个队的成绩更好?
小组交流
1. 怎样判断两队中哪一队的成绩好? 2.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
男生队
姓 名 踢毽个数
王小飞
19
刘东
15
5人
李雷
16
谢明明
20
孙奇
15
女生队
姓 名 踢毽个数
杨羽
18
曾诗涵 李玲
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还可以用“总数÷总份数”的方法求平均数。
132个
小亮
小1明13比个小亮多4个,
可以给小亮2个。
小明
135个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数量 / 个
移多补少法 优点: 求平均数比较形象直观 缺点: 数据较多、较大时,比较麻烦。
试一试
也可以像下面这样算。
用总数除以分的份数。
1先3就总是后这分4法个 数的平均数。
答:小明平均每天上学要花16分钟。
选自教材第90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
3 某小组6名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如下表。
姓名 刘华 李明 高风 陈莉王兵张丽
身高∕cm 139
140
135
138 139 137
体重∕kg 34
38
35
34
36
33
请你算出这些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各是多少。
平均身高: (139+140+135+138+139+137)÷6 =828÷6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平均数 》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平均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及其应用。
2.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平均数的概念,并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四、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括平均数概念定义、计算方法和相关实例的课件。
2.教具:提前准备足够的计算器、黑板、笔等教学工具。
3.作业: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2.概念讲解:在黑板上呈现平均数的定义,并用简单例题引导学生理解。
3.练习:让学生自行计算一些简单的平均数题目,加深理解。
4.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确保学生掌握。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确认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理解。
2.计算方法:介绍不同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逐步计算的技巧。
3.实践: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平均数求解。
4.拓展: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帮助学生将平均数概念更深入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课时1.查漏补缺: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指导。
2.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在实际情境中解决平均数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知识巩固:进行一些巩固练习,检验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掌握情况。
4.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堂课的学习内容。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设计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求解平均数,并写出解题步骤。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平均数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均数时存在困难。
需要更多的实例训练和引导,以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
平均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人教版
教案:平均数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组数据,如:8、10、12、14、16。
2. 请学生观察这组数据,并提问:这组数据有什么特点?3. 引导学生发现这组数据的中间值是12,从而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二、新课1. 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一组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3. 示例:计算8、10、12、14、16的平均数。
平均数= (8 10 12 14 16) ÷ 5平均数= 60 ÷ 5平均数 = 124. 请学生用自己的计算器计算另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如:5、7、9、11、13。
5.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点评。
三、巩固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练习题包括:计算平均数、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等。
3. 学生完成后,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
四、课堂小结1. 请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据、计算平均数,使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平均数的计算方法1. 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王悦5次跳远的总成绩是10m,她每次的跳远成绩肯定
都是2m。
()
×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有的队员身高会 超过160cm,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cm。 ( ) √
(3)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组同 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 )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
授课人:吕英锋
夹球比赛
比赛规则:
1、在30秒的时间内用筷子从一个盘子夹到另一个盘 子里面。
2、掉在盘子外面的球不算数。 3、夹球总数多的队获胜。
学习目标
一、我要指导平均数的意义,并掌 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我要学会用平均数解决生活 中相关的问题。
目标实施一
平均数的特点
1、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代表数值。 2、它比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 ( 要小),比最小的数( 要大 )。 3、它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目标检测一
环保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收集了很多废旧的饮料瓶。
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姓名
小红
14
猜一猜:这个小组平 均每人收集的个数可 能是多少?
小兰
以下是小明一家人投篮情况统计图 (一个图片表示投中一个)
你发现了那些数 学信息呢?
爸爸 妈妈 小明 妹妹
怎样操作才能使 每一个人投中的 都相等呢?
像这样,几个不相等的量,在总数不变的 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会得到一个相等的 数,我们把这几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 平均数。
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①移多补少法 ②总数量÷总份数 =平均数
在我们生活当中,你还遇到什么地方会用到平均数?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求平 均数的方法?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季度
小刚家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 B)
A.(16+24+35+21)÷4
B.(16+24+35+21)÷1122
C.(16+24+35+21)÷365
为什么选 B呢?
在我们生活中,平均数无处不在。
1.泗水今年四月份平均每天气温是15摄氏度。 2.我校四年级学生平均年龄是9岁。 3.我校四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4.西部最缺水的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只有3千克。
12
小亮
11
小明
1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数量 / 个
目目标标检检测测一一
求平均数
(14+12+11+15)÷4 =52÷4 =13(个) 答:环保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废旧饮料瓶。
夹球比赛 目标实施二
那一队赢了呢?
目标检测二
1. 下面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目标检测二
2、一条小河平均水深是110厘米,小明说他身高 140厘米,下河没有危险,你觉得对不对?
我身高140厘米,下水游泳不会有危险。 小吴
目标检测二
3. 选择正确算式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2017年小刚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图
单位:吨
40
35
35
30
24
25
21
20
16
15
10
5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