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清代诗词

合集下载

第一-三章 清代叶诗文词

第一-三章  清代叶诗文词

2、朱彝尊 与王士禛同时驰名诗坛时有“南朱北王”之称,又称 “南北两大诗人” 。 (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晚年自号小长芦 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嘉兴)人。参修《明 史》,一生饱读诗书,著书甚丰。除《经义考》二百卷外, 尚有《明诗综》一百卷,《词综》三十卷,又有文集《曝 书亭集》八十卷,其中诗二十二卷,词七卷,文五十卷, 赋一卷。 其论诗,早期宗唐黜宋,年则由唐入宋。 早年诗作多抒发个人不平之愤。如《寂寞行》: 节物惊人往事非,愁看燕子又来归。 春风无限伤心地,莫近乌衣巷口飞。 后期多歌功颂德、交际应酬之作。
四、王士禛与康熙诗坛 康熙时期,统领诗坛的有施闰章、宋琬、王士禛、朱彝尊、 查慎行、赵执信等,一般称之为“清初六家”。 1、王士禛 A生平:(1634-1711),字子真,又字贻上,号阮亭, 又号渔洋山人,死后因避雍正(胤禛)讳,改称士正,乾 隆朝改士祯,原籍山东诸城,祖上迁居新城(今桓台县)。 著有《带经堂集》,又有选本《渔洋山人精华录》,此外 有《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渔洋诗 话》等多种笔记。 B评价: 钱谦益称其诗“文富理繁,衔华佩实,感时之作,恻怆于 杜陵;缘情之会,缠绵于义山” 。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洎乎晚岁,文章愈富,名位 愈高,海内能诗者,几无不出共门下。主持风雅近五十年, 过于钱、吴远矣。”
从后期诗歌的主题来看,可分为两大类: 其一是以明末清初的历史现实为题材,志在以诗存 史。《永和宫词》、《洛阳行》、《临淮老妓行》、 《楚两生行》 、《捉船行》、《打冰词》、《临江参 军》、《圆圆曲》等。 另一主题是对痛失名节的悲吟。临终四绝其一: “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应填 补,总比鸿毛也不如。”其四“奸党刊章谤告天,事 成糜烂岂徒然。圣朝反坐无冤狱,纵死深恩荷保全。” 赵翼《瓯北诗话》评云:“梅村出处之际,固不无 可议。然其顾惜身名,自渐自悔,究是本心不昧。”

清代文学第一章

清代文学第一章

• 《赠朱鉴纪四辅》云:十载江南事已非, 与君辛苦各生归。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 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 旧征衣。东京朱祐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 微。 • 沈德潜评曰:“词必己出,事必精当, 风霜之气,松柏之质,两者兼有。就诗品 论,亦不肯作第二流人。”(《明诗别裁》 卷十一)
江苏昆山顾炎武故居
要之接迹唐、归无愧色也。”
• 一、侯方域散文
• 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河南商丘人。与陈 贞慧、冒辟疆、方以智被誉为“为天下持大义者” 的“南明四公子”。他与陈贞慧、吴次尾作《留都 防乱公揭》,历列阮大铖之罪,声震南都。有《壮 悔堂集》10卷。代表作《李姬传》、《马伶传》。 散文往往将班马传记、韩欧古文和传奇小说手法熔 为一炉,形成清新奇峭风格,而尤以传记散文见长。
• 陈鼎《留溪外传》:“嘉纪独好书,尝拥书陋轩。 陋轩者,草屋一楹,环堵不蔽,与冷风凉月为邻, 荒草寒烟为伍,故人尽呼嘉纪为‘野人’,而野 人因自号焉。野人每晨起,即拥书枯坐。” • 洪亮吉《论诗绝句》:“偶然落笔并天真,前有 宁人后野人。金石气同姜桂气,始知天壤两遗 民。”
• 顾炎武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金石掷 地有声。吴氏写身边琐事而真情勃发,真实亲切 如姜桂之气。
• 至于那些虽自称为遗民、或以遗民自居, 诗文作品中也抒发兴亡之感、寄寓故国之 思,但实际上却有过短暂的出仕新朝经历 的人,我们将其归入贰臣行列。
• 最早的遗民:商周之际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 首阳山。 • 中国历史上的两代“遗民”:宋代、明代
• 宋代:林景熙、郑思肖、谢翱、谢枋得等
• 明代: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屈大均、吴嘉纪等 • “遗民”产生的原因: • 二、士人的“君亲”、“君父”观念 •

第一章 清初的诗词文.doc

第一章  清初的诗词文.doc

第一章清初的诗词文第一节清初诗歌一、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吴嘉纪、屈大均、申涵光等。

二、仕清诗人: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等。

“梅村体”三、国朝诗人:“南朱北王”、“南施北宋”“神韵”说。

两大审美特色。

一是重实;二是感伤。

一、遗民诗人:矢志不渝的期待者——顾炎武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入清后更名炎武,字宁人,江苏昆山人。

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又是著名的抗清志士。

有《亭林诗文集》,另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论著。

■顾炎武诗学主张:1、认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2、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

■诗作概况顾炎武的诗歌创作正是实践他的主张,在民族斗争激烈的年代里托事感时,洋溢着崇高的民族气节,高昂的战斗热情。

代表作有《京口即事》、《秋山》等。

这些诗作于清兵南下之初,作品中表达诗人不屈的意志,揭露清兵的残暴罪行。

在清初遗民诗人中成就最为突出。

他存诗四百多首,收在《亭林诗文集》中。

顾炎武诗歌特点一是围绕抒发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的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其诗突出的色调。

绝少世俗应酬之作,即便是拟古、咏史、写景、唱和之作也是如此。

二是取材广阔。

三是诗风雄浑悲壮,苍凉沉郁。

这个特点,也是清初遗民诗人黄宗羲、王夫之、归庄等所共有的。

一、遗民诗人:投笔从戎,只是为了恢复明朝大业——黄宗羲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

明末以反对阉党著名,清兵入关,积极投身抗清斗争,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

黄宗羲■黄宗羲诗学主张和诗歌特点:1、强调诗写现实;2、注重学问,推崇宋诗,与吴之振等选辑《宋诗钞》,扩大宋诗影响,推动浙派形成;3、诗歌感情真实,沉著朴素,具有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

一、遗民诗人:隐而著述——王夫之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湖南衡阳人。

明崇祯举人,曾从永历桂王举兵抗清,南明灭后隐遁归山,埋首著述,博通经学、史学和文学,贡献卓著,学者称船山先生。

《全清代诗词集》34500篇大全集卷1(1-200)

《全清代诗词集》34500篇大全集卷1(1-200)

《全清代诗词集》34500篇大全集卷1(1-200)颜渊山庄2021-01-26 19:29:53清代诗是指清代诗人创作的诗歌。

清代诗人善于借鉴前代,扬长补短,对于古典诗歌有所发展。

风格多样,其成就是超过元明两代,足以下启近代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后劲的。

清代诗人、流派众多。

虽然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但仍不乏反映社会矛盾、暴露现实黑暗的作品,现实主义传统在一些具有进步思想和民族意识的作家中仍有继承和发展。

在技巧形式上不断追求创新,也为诗歌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经验。

清初“遗民”诗人的作品大都敢于正视现实,反映那个时代的民族斗争,表现不忘故国的思想感情。

清代诗人善于借鉴前代,扬长补短,对于古典诗歌有所发展。

但清代的文字狱,使有些诗人畏惧政治的迫害,同时又迷惑于表面的承平,冲淡了对社会矛盾的深入观察和揭露,限制了清诗获得更高的成就。

然而总的看来,清代诗人不满于元诗的绮弱,明诗的复古和轻浅、狭窄的毛病,在技巧上兼学唐宋诗的长处,不断追求创新,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流派纷呈,风格多样,其成就是超过元明两代,足以下启近代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后劲的。

清初诗坛的主流是“遗民诗”。

在当时汉族人民和清朝统治者之间存在尖锐的民族矛盾的情况下,具有反清思想的明朝“遗民”诗人,他们有的直接参加抗清的政治、军事斗争,甚至以身殉难。

有的以流亡隐居或削发为僧保持气节,志行皎然。

他们写了不少表现民族大义、闪耀战斗光芒的诗篇。

有的诗篇因受禁锢而失传,但流传下来的还是富有反抗精神的。

这些诗人,主要有阎尔梅、傅山、黄宗羲、杜濬、钱澄之、归庄、顾炎武、吴嘉纪、王夫之、吕留良、屈大均、陈恭尹等。

其中如顾炎武的诗,宗法杜甫,以写易代之痛,词意坚实,风骨劲健。

王夫之的诗如正、补《落花诗》等,瑰丽奥衍,纵横排奡,寄托亦深。

阎尔梅吊古咏时之作,抒发黍离之悲,感情强烈。

钱澄之诗题材较广,抒写故国之思的作品激越苍凉,描写人民疾苦的诗凄急幽奥。

诗词欣赏清代诗选读

诗词欣赏清代诗选读

诗词欣赏清代诗选读诗词欣赏清代诗选读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独特的时期,其文化、文学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个时代,许多杰出的诗人以其才华横溢的作品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读者精选一些清代诗词作品进行欣赏。

清代文人以诗词为自己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媒介。

他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意象和精湛的技巧,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景、人间的疾苦以及内心的感伤。

他们运用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和题材,创作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以下是我们为您摘录的几首代表性的清代诗词作品:1. 《秋登宣城谢朓楼》——龚自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表达壮志凌云意境的七绝,作者龚自珍通过描绘壮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追求和对事业的豪情壮志。

2.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一首以园林为背景的五绝,作者叶绍翁通过描绘游园的场景,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花开花落的感慨。

3. 《虞美人·听雨》——李煜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一首以雨夜为背景的词作,作者李煜通过雨的意象,抒发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沧桑的思考。

4.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是一首以长恨思乡为主题的长篇叙事诗,作者白居易通过赋予杨贵妃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场景描写,表达了对宫廷生活和权力游戏的批判。

第一章 清代诗文词的发展繁荣

第一章 清代诗文词的发展繁荣

他一方面以“义理、书卷、经济”的行文之 实扩大、充实言有物的内容;一方面对“神、 气、音节”等行文之道给予高度重视,大大 突破了言有序的范围。 二是提出了因声求气说,把“神气”与音节、 字句联系起来,为探寻义法奥妙揭示出门径, 使其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何为“因声求气”?
刘大櫆《论文偶记》
次,词家风格多样,流派纷呈。第三, 清词自有新品貌,新气象。 康雍乾时期的词作染上了一层凄苦迷离 的色彩。嘉道以后,词风激切尔幽愤。 清人之词大多都有审美理论为指导,使 清词创作更具理性色彩。
文字狱下词的兴盛
清,异族多猜,迭兴文狱。才子学士,既
不以科举热中,复不敢言辞贾祸,敛形远 害,群遁于朴实艰僻之途,是以考据笺疏 至兹物大。词本倚声,较难驰骋,幽微要 眇,可托孤愤。国初诸贤致力于此者,盖 欲消磨豪迈,自忘天下,固不徒寄感兴亡 之际也。(《清十一家词选· 自序》中正书局
四、王士祯及神韵说
王士禛(1634-1711),字贻上,号阮
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康熙 诗坛之主盟,标榜“神韵”说,获得 “清代第一诗人”(谭献《复堂日记》) 之称。 他认为诗的妙处要象南宗大画家所说的 “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那 样,“略具笔墨”即可,以为闻此可得 诗家三昧。
2)翁方纲与肌理说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奚,直
隶大兴人。 所谓的肌理,包括以儒学经籍为基础的义理和 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要求以学问为作诗的根 底,以考证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文理统一, 思想和文辞谐和,做到外表空灵,内容质实。 结果客观上引导诗人脱离现实,从故纸堆中寻 找诗材。后来的学人之诗和宋诗运动,都由翁 氏肌理说推动而来。
在艺术成就上,陈词以豪放为主,风格

清代诗文词(第一章 第七章)

清代诗文词(第一章  第七章)

袁枚(1716—1797)
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人,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 笔记小说《子不语》。 论诗标举性灵说,与沈德潜、翁方 纲的格调说和肌理说相抗衡,影响 甚大,形成了性灵派。
袁枚论诗崇尚性灵。所谓“性灵”包括 性情、个性和诗才。主张诗歌创作应抒写 性情(“性情以外本无诗”),表现诗人 的独特个性(“作诗不可无我”,“有人 无我,是傀儡也”),追求独创、自然, 重视作家的诗才,认为艺术构思中的灵机 与才气、天分与学识要结合并重。
以陈维崧为宗的词派。思想上尊崇词 体,摒弃词为“小道”“艳科”的传统观 念,继承《诗经》与白居易“新乐府”的 精神,创作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有“词史”之称。风格上,学习苏、辛以 豪放为主,有《迦陵词》《陈迦陵文集》 等。该派主要成员有:万树、蒋景祁、吏 唯园、陈维岳等。
朱彝尊(1629~1709)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 昔长如玦。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 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 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斜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中期领袖:厉鹗
浙西词派咏物词承朱彝尊而来,着力追求穷 形尽相,更有进境,形成盛况。
弊端:取材范围较窄,意境追求也较单一,重在
字句声律上用功夫,限制了创造的天地,给浙西 派带来堆填弄巧的风气,易走向枯寂、琐碎。
(一)张惠言(1761~1802) 是学者,又是古文“阳湖三家”之一, 更是著名词人。他与兄弟张琦合编《词选》 阐发了他的词学思想。

第一章 清代诗文的繁荣

第一章   清代诗文的繁荣

王夫之的“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 心自照人”,表明其缅怀明朝,不与清 统治者合作的思想。 B 、都有进步的思想。 C、在学术上开一代之风气。
他们都反对“王学”的空疏,提倡 经世致用。在文学上要求文学反映现实。
第二类诗人事业是由明入清的,但这 些人或者降清,或者参加清朝科举,又都 为清政权服务了。其中钱谦益、吴伟业、 王士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有《通志堂集》、《纳兰词》等传世。浣溪沙·ຫໍສະໝຸດ 念西风独自凉纳兰性德· 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 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纳兰性德· 清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 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
C 、袁枚的“性灵说” 袁 枚 ( 1716——1797 ) , 字 子
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于诗,倡言“性灵”,自
由书写,不拘格套,与公安派主张 相似。
其诗清新隽永,雅洁灵巧,认 为“灵犀一点是吾师”,但有琐细 单薄之嫌。
3 清代词
清代出现了词的创作的中兴局面,出 现了较多的名作家和优秀作品,词论方面 也颇有建树。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派和 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是较有影响的两 个词派。
打破晚明以来词坛独尊花间的传统,扩大了词表现 生活的领域,在继承传统方面也有进一步的拓展,初步 走向了对前代对综合继承。
满族词人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 满洲正黄旗人。他是一个贵公子,工为词,直抒胸臆, 自然流丽,风格近似李煜。因任康熙皇帝侍卫,多次 奉命出塞,其中部分抒写边塞生活的小令,较有特色。
C、王士祯

清代诗文

清代诗文
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有封建卫道气。诗选、诗 评影响颇大。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 《明诗别裁集》《国朝诗别裁集》《说诗啐 语》。

天恢 命 关 江亡 顾 下复 北 后 苏后 炎 兴, 方 在 昆改 武 亡晚 , 江 山炎 ( , 年 考 南 人 武 16 匹 终 察 参 。 , 13 夫老 山 与 明字 有 于 川 抗 末 宁 16 责 陕 , 清 加 人 82 。西 寻 活 入, ) ”华 访 动 复世 , 阴 豪 , 社称 初 。 杰 失 ,亭 名 倡 , 败 清林 绛 导 图 后 兵先 , “ 谋 亡 入生 明 ” ,
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吴梅村字画
(三)国朝诗人

Hale Waihona Puke 《亭林诗文集》传世,存诗四百多首,拟古、 咏怀、游览、即景等均围绕着抒发民族感情和 爱国思想的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其诗 突出的特色。 《秋山》《海上》《精卫》等, 抒写亡国之痛和复国决心,对清初和晚清诗坛 影响巨大。 一、十之八九寓有强烈的家国兴亡之感,绝少 世俗应酬之作。 二、取材广阔。 三、风格雄浑悲壮,苍凉沉郁,语言却又朴素 自然,兼有杜甫和陶潜的优长,并带有学者的 气质。
清代的图书大整理有三个作用: 第一,拉拢和控制了大批学者,当时的许多 学者都是常年埋头故纸堆不问世事。 第二,对全国的图书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检 查,并且命令各地查缴“违碍”书籍,然后 销毁。从这个角度看这是文化专制造成的图 书厄运。 第三,使古代图书典籍得到整理和保存,也 方便了学者研究和使用。

清代文学一

清代文学一

长生殿》 桃花扇》 第二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
一、清初期至中叶戏曲 洪昇与《长生殿》 二、洪昇与《长生殿》 孔尚任与《桃花扇》 三、孔尚任与《桃花扇》
一、清初期至中叶戏曲 1、李玉(1591?-1671?) 、李玉( ? ?) 清忠谱》 合著) 《清忠谱》(合著) 2、李渔(1611-1680) 、李渔( ) 填词非末技, “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流而异派者 也。”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 清中期以后, 清中期以后,以昆曲形式演出的杂剧和 传奇(雅部)逐渐衰落,以弋阳腔、梆子腔、 传奇(雅部)逐渐衰落,以弋阳腔、梆子腔、 秦腔等为主的地方戏(花部、乱弹) 秦腔等为主的地方戏(花部、乱弹)日渐兴 盛。道光年间(1821-1850)出现“京戏”, 道光年间( )出现“京戏” 地方戏取得压倒“雅部”的优势。 地《桃花扇》 1、孔尚任(1648-1718) 、孔尚任( - ) 2、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 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 “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 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 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 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 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 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 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 世之一救矣。 桃花扇小引》 世之一救矣。”(《桃花扇小引》) 3、艺术创新 、 人物: 侯方域, 人物:李香君 ,侯方域,阮大铖 情节: 情节:围绕扇子展开
二、《聊斋志异》的文化内涵 聊斋志异》 1、取士制度的反思 、 司文郎》 贾奉雉》 王子安》 《司文郎》, 《贾奉雉》,《王子安》 2、爱情的百花园 、 阿宝》 孙子楚, 《阿宝》,孙子楚,情痴 香玉》 婴宁》 《香玉》,《婴宁》 知己之爱, 连城》 知己之爱, 《连城》 柏拉图式爱情, 娇娜》 孔雪笠与娇娜 柏拉图式爱情,《娇娜》 ,孔雪笠与娇娜 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 “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 3、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倒影 、 促织》 梦狼》 公孙九娘》 《促织》 ,《梦狼》,《公孙九娘》 4、讽刺丑陋世态 、 骂鸭》 《骂鸭》 5、寄寓人生哲理 、 劳山道士》 画皮》 《劳山道士》, 《画皮》

清代诗文词(第一章 第七章)PPT课件

清代诗文词(第一章  第七章)PPT课件
(3)以诗明志,于凄楚里见其高风亮节。
(四)其他遗民诗人
吴嘉纪 屈大均
二、钱谦益和虞山诗派
(一)钱谦益(1582~1664)
字受之,一字牧斋,晚号 蒙叟、绛云老人、东涧遗 老等,江苏常熟人。
剃发降清 抗清自赎
钱谦益是个思想和性格都比较复杂的 人。
2.诗歌创作
(1)诗学中提出重“学问”的要求,转益多 师,主张革新诗歌, “必有为而作”。
袁枚(1716—1797)
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人,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 笔记小说《子不语》。
论诗标举性灵说,与沈德潜、翁方 纲的格调说和肌理说相抗衡,影响 甚大,形成了性灵派。
性灵说
袁枚论诗崇尚性灵。所谓“性灵”包括 性情、个性和诗才。主张诗歌创作应抒写 性情(“性情以外本无诗”),表现诗人 的独特个性(“作诗不可无我”,“有人 无我,是傀儡也”),追求独创、自然, 重视作家的诗才,认为艺术构思中的灵机 与才气、天分与学识要结合并重。
有《带经堂集》,后人所辑有 《带经堂诗话》,是其诗论的 代表作。
2.“神韵说”
神韵说是王士禛的论诗主张。其论诗吸取司 空图“韵外之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与 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理论,主张“兴 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以清淡玄远的风 神韵致为诗歌的最高境界,要求诗歌要有含蓄深 蕴,言尽而意不尽的特点,以王维、孟浩然为诗 歌创作的典范。
原名绛,入清后,改名炎武, 字宁人,学者尊为亭林先生。 江苏昆山人。参加抗清,始终 不仕于清朝。
《亭林诗文集》《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2.诗歌理论:
(1)强调诗歌反映社会现实 的政治功能,“文须有益于 天下”;

清代诗词500首

清代诗词500首

清代诗词500首清代诗是指清代诗人创作的诗歌。

清代诗人善于借鉴前代,扬长补短,对于古典诗歌有所发展。

风格多样,其成就是超过元明两代,足以下启近代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后劲的。

清代诗人、流派众多. 虽然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但仍不乏反映社会矛盾、暴露现实黑暗的作品,现实主义传统在一些具有进步思想和民族意识的作家中仍有继承和发展.在技巧形式上不断追求创新,也为诗歌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经验.清初“遗民”诗人的作品大都敢于正视现实,反映那个时代的民族斗争,表现不忘故国的思想感情.如顾炎武的诗托物寄兴,吊古伤今,充满爱国激情.他认为“诗主性情,不贵奇巧”(《日知录》),其诗作沉雄悲壮,苍凉沉郁,具有纯朴自然之美. 黄宗羲的诗多故国之悲,怀旧之感,慷慨激越. 王夫之的诗追怀往事,感慨生平,流露反抗精神,寄托亦深;他以情景交融论诗,影响颇大.另有杜濬、钱澄之、归庄、申涵光、吴嘉纪、屈大均等,其诗作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疾苦,具有现实意义.以明臣而仕清的诗人,以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为最著名,称“ 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反对明代“复古派”,提倡“情真”、“情至”。

擅七律,诗风接近晚唐和宋诗.入清后的一些诗,如《后秋兴》等,感慨兴亡,深沉苍劲.吴伟业的诗不满现实,又不敢明白直陈,诗风显得委婉含蓄,感染力很强.龚鼎孳诗较少特色.清初较早的诗人还有应试出仕诗人宋琬和施闰章,有“ 南施北宋”之称.宋琬诗多有感伤忧患之作,诗风磊落雄健.施闰章诗现实性比宋琬为强,诗风气象浑厚,真挚沉痛.这一时期的诗人,以王士祯最负盛名.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诗作大多脱离现实,缺乏社会内容,风格含蓄、冲和、淡远,艺术上有新的特色;但过于典雅,流为空调,适应了清王朝粉饰太平,点缀升平的需要.继王士祯之后以诗名者,还有查慎行和赵执信.查慎行早年诗作多记行旅,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诗以白描见长,用笔劲炼,不尚藻丽.赵执信论诗与王士祯意见不合,作《谈龙录》,对“ 神韵说”表示不满.主张诗中有人,诗外有事,以言志为主.诗风清新峭拔,但蕴藉不足.清中叶诗人沈德潜,提倡“ 温柔敦厚”的诗教,主“ 格调说”,效法汉魏盛唐.其诗多为歌功颂德之语,部分诗作反映了一定现实.他的诗选如《唐诗别裁》、《古诗源》等,流传颇广.厉鹗为浙西诗派领袖,风格清秀恬淡,曾主盟江南江北诗坛数十年.号称诗、书、画“三绝”的郑燮,许多诗篇同情人民疾苦,反映社会黑暗,吐露襟怀性情,清新流畅,自成一派.号称“乾隆三大家”的袁枚、赵翼和蒋士铨,诗论、诗作出现新气象.袁枚倡“性灵”说,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对当时的拟古主义与形式主义诗风,起了很大的冲击作用.其诗多抒发个人的闲情逸致或叹古讽今,富于情趣,清新灵巧.赵翼诗论主张与袁枚接近,诗风清晰明畅,较有特色.蒋士铨诗多直抒胸臆,风格直朴,功力不及袁、赵.另有黄景仁诗,注重意境,情调感伤低沉、极富感染力. 翁方纲倡“肌理”说,主张义理与文词结合,其诗多为“学问诗”。

清代文学第一、七章清代的诗词文

清代文学第一、七章清代的诗词文
第一、七章 清代的诗词文
第一、七章 清代的诗文词
一、清诗
(一)清初的诗
清初诗人以其生活道路、政治 态度、诗歌风格分为两大类。第一 类为不肯与清王朝合作的明遗民 ; 另一类诗人。他们虽也为明遗民, 但都降清、顺清和仕清。
1、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
之 ;吴嘉纪和屈大均;“归奇顾怪” 2、清后入仕的诗人钱谦益、吴伟业 “梅村体” : 王士禛及其神韵说 “钱王代兴” :王士禛是继遗 民诗人之后最有名的诗人,在康熙 诗坛上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并受到钱谦益的赞许,希望他可以 代自己而出,即所谓的“钱王代
性灵派:+以袁枚为代表,在文学创作上
承接明代公安派的文学思想,主张直抒 “性灵”。情是其诗论的核心,强调诗 人要具备真情、个性、诗才,在艺术构 思中主张与才气、天分与学识要结合并 重。推重独创,反对模拟。他的笔触相 当广泛,反映现实、咏物怀古、描绘山 川自然和表现个人志趣,大都不受传统 思想束缚和正宗格调限制,而且清灵隽 妙,具有感情奔放、议论新颖、笔调活 泼、语言晓畅、句法灵巧等特点,从内 容到形式都有一定的创新。
阳湖派,代表人物恽敬和张惠言 汪中及其他骈文家
汪中是清代骈文成就最高的一 位。《哀盐船文》是骈文中的绝作。
流派。创始人方苞,刘大槐继之,姚鼐 集大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因而得 名。他们继承了古文传统,提出“义 (文章内容)法(文章作法)”主张, 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 散文创作也取得可观成就。桐城派由清 初发端,兴盛于中叶,余绪直至晚清。
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狱中
杂记》等。姚鼐的《登泰山记》
(二)清中叶的词 张惠言-常州词派 《词选序》主要有两点:
一,反对把词当作小道,主张 词与诗赋有同等地位; 二,强调词要有内容,但内容 不宜直露,要用比兴寄托,达到 “意内言外”。

第1章清代诗词文

第1章清代诗词文

• 清初后期诗人,随着清朝封建政权的 日益巩固,在一些新起的诗人作品里, 民族感情逐渐淡薄,他们论诗作诗多 重形式技巧,喜立派别门户,诗歌内 容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 谐相处。主要诗人有王士祯、朱彝尊、 赵执信、查慎行等。其中以王士祯影 响最大。
• (一) 清初遗民诗人
• 据卓尔堪《遗民诗》统计,清除遗民诗人有400多人, 作品近3000首。这些诗的共同特点是坚持民族气节, 揭露清兵暴行,颂扬抗清英烈,寄托故国哀思。表现 百姓在明清战乱中的流离之苦和故国之痛,诗风慷慨 苍凉,激昂悲壮。表现出回归诗骚和汉魏风骨传统的 趋向。主要诗人有黄宗羲、顾炎武、杜淆、阎尔梅、 钱澄之、屈大均、吴嘉纪等,其中以顾炎武、屈大均、 吴嘉纪成就最高。
• 3.诗体发展。清诗的叙事功能较前代有了较大的开拓。 大量的新型乐府体、五七言体等长篇叙事诗的出现, 弥补了我国长期以来诗歌偏尚抒情而叙事相对薄弱的 缺陷。还出现了各种诗体的组诗,记事、抒情、写景, 挥洒自如,规模宏大为“有诗以来所未有”。
• 4.形成了两大审美特色:一是重实;二是感伤。 “重实”原于明清易代鼎革重创下的文人心态 的被迫收敛;“感伤”原于民族耻辱和个人情 怀的压抑。前者看重宋诗的淳实,后者崇尚唐 诗的缠绵,但清诗的尊唐宗宋并不像明代那么 绝对,而是显出包容的胸怀,二者往往相互渗 透,并非水火不容。
• 2、吴伟业(1609 — 1671),字骏公,号梅村,江苏 太仓人,明末复社成员,官至少詹事(掌皇后、太子 家事),因与马、阮不合,辞归。明亡后被清世祖强 逼入京,任宏文院侍讲,迁国子监祭酒。后借口母病, 还乡归隐。
• 吴伟业和钱谦益不同的是,他政治上并无很强的用世

• 心,入清后出于保全家族,不得已违心仕清,但又感 受到传统名节观念的沉重负担,自悔愧负平生之志, 内心十分痛苦。为表示对违心仕清的忏悔自赎,吴伟 业把《梅村家藏稿》以仕清分为前后两集,“立意截 然分明”,表示不回避和掩饰自己的污点,临终时要 求家人殓以僧装,在墓碑上只题“诗人吴梅村之墓”, 用以摆脱社会所加的政治身份,表示身仕二姓的悔恨 和自赎的真心。

清代诗词精选300首

清代诗词精选300首

1.村居[作者] 高鼎[朝代] 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己亥杂诗(其五)[作者] 龚自珍[朝代] 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竹石[作者] 郑燮[朝代] 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所见[作者] 袁枚[朝代] 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己亥杂诗·其一二五[作者] 龚自珍[朝代] 清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6.狱中题壁[作者] 谭嗣同[朝代] 清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7.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8.论诗五首·其二[作者] 赵翼[朝代] 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9.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10.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作者] 林则徐[朝代] 清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11.长相思·山一程[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2.舟夜书所见[作者] 查慎行[朝代] 清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3.苔[作者] 袁枚[朝代] 清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4.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作者] 王国维[朝代] 清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

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

姚鼐在美学上提出用“阳刚”、“阴柔”区别文章风格。

“阳刚”即豪放,“阴柔”即婉约。

两大风格相互配合,相互调剂,生出多样风格。

姚鼐又发展了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 为文章八要。

从掌握形式(格、律、声、色进而重视精神(神、理、气、味,最终达到高境。

姚鼐著有《惜抱轩全集》,所编《古文辞类纂》风行一时,有力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

姚鼐代表作《登泰山记》:主要描绘泰山风雪初霁的壮丽景色。

写作特点:以时间为顺序,以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作者游泰山的历程和所见到的景色,剪裁得体,详略分明;描写泰山景色时重点突出;描写处处显示时令特色。

阳湖派: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是“桐城派”的分支。

古文理论与“桐城派”基本相同,但文章较有气势,不拘谨枯淡。

三、汪中及其他骈文作家清初骈文家:有陈维崧、吴绮、章藻、毛奇龄等。

清中叶骈文家:有胡天游、汪中、阮元、孔广森、洪亮吉等。

清代骈文家主张骈散并重,人称“汉魏派”。

其中,以汪中成就最高。

汪中,骈文不拟古人,不堆辞
藻,“长于讽谕”,气势浑厚,感情真挚,独具一格。

传世名篇是《哀盐船文》《广陵对》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 清代文学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 清代文学整理

第八编清代文学(1644-1839)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清前期(1644—1735)清入关——雍正末,包括顺治、康熙、雍正几朝清中叶(1736—1839)乾隆初——道光19年,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前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历史进入近代。

这之后的文学是近代文学。

第一章清代诗词文第一节清代诗歌一、清初诗歌(一)清初遗民诗人:1.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

其诗抒发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的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突出色调,格调质实坚苍,沉雄悲壮,往往接近杜甫。

《秋山》、《精卫》、《海上》等,抒写亡国之痛和复国决心,对清初和晚清诗坛影响巨大。

黄宗羲诗歌情感真实,沉著朴素,具有爱国精神和高尚的情操;王夫之善用香草美人寄托情怀,表现“孤愤”是其诗突出的内容。

三人以气节高尚被后世敬仰。

2. 吴嘉纪、屈大均遗民诗人可与顾、黄、王并肩的,当推吴嘉纪和屈大均。

吴多作危苦之词,如《过兵行》;纯用白描,幽淡似陶,沉痛似杜,形成质朴古淡的苍劲风格,如《绝句》。

屈则富于浪漫幻想,兼学屈原《离骚》和李白、杜甫,诗歌奔放激昂;五律出色,如《大同感叹》。

屈大均在清初影响颇大,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

(二)清初入仕诗人1.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钱谦益在明朝时期仕途坎坷,《初学集》中诗歌愤郁苦闷;入清后其诗除了悲悼明朝、反对清廷和恢复故国的主调外,还弥漫着“羁囚”哀音,如《有学集》《投笔集》等。

他主张转益多师,建立“诗有本”的真情论。

其诗叙事抒情,各体兼擅,尤工近体。

七言律诗情词怆恻,沉雄苍凉,入杜堂奥,学得神髓,如《后秋兴》。

虞山诗派受钱谦益影响,代表人物:冯班。

2. 吴伟业和“梅村体”叙事诗吴伟业,号梅村,感慨兴亡和悲叹失节是其吟咏的主要内容。

他以唐诗为宗,五七言律绝具有声律妍秀、华艳动人的风格特色。

他最大贡献在七言歌行,在继承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影响深远,代表作《圆圆曲》《永和宫词》等。

002第一章 清初诗文词

002第一章 清初诗文词

第一章清初诗文词第一节顾炎武等爱国作家的诗文清朝入关以后,实行残酷的封建统治和民族压迫,引起了全国人民风起云涌的反抗,各地抗清的武装斗争一直延续了四十年。

除明朝的残馀势力还在竭力抵抗外,江南一带士大夫的抗清运动前仆后继,壮烈牺牲,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

还有很多明末的遗民虽未参加武装斗争,却始终坚持不合作态度,不赴考试,不受官职,宁甘老死于山林岩穴之下。

他们中间有不少著名的诗人或文人,都亲身经历过巨大的世变,因而在作品中常常反映了那时代的民族斗争,充分表现了不忘故国的思想感情。

当然,这些爱国遗民的思想立场主要还是封建主义的,他们抗清的言论或行动基本上是从忠于明王朝出发的。

他们不但不和农民军合作,反而诋毁他们,所以没有成就。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江苏昆山人。

早年与归庄同入复社。

明亡后,曾游历山东、河北、山西诸边塞,考察山川形势,又垦荒于雁门之北,以为恢复故国的准备。

晚年定居华阴,卒于曲活。

顾炎武痛感明亡之后,士大夫民族气节丧尽,乃倡在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思想和志气。

这对于后来汉族人民不断起义反清的革命运动起了很大的影响。

后来有人想荐举他修明史并应博学鸿儒考试,他都坚决拒绝。

他主张学以经世致用为本,反对空谈心性。

他认为“文须有益于天下”,反对一切神怪无稽、剿袭、佞谀之文。

认为言志为诗之本,观民风为诗之用,而赞成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所以说:“诗主性情,不贵奇巧”(以上见《日知录》)。

顾炎武的诗多写国家民族兴亡大事,托物寄兴,吊古伤今,充满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表现了建立功业、恢复故国的热烈希望。

当清兵南下之际,他写了一系列的诗篇。

在《感事》中,对南京拥立新主寄予莫大的希望:“须知六军出,一扫定神州。

”在《京口即事》中,述史可法督师扬州,把他比作“祖生多意气,击楫正中流”。

在《秋山》中,历述江阴、昆山、嘉定等处抗清失败以及被屠杀劫掠的惨状:“一朝长平败,伏尸篇冈峦。

第一章清代诗词文.

第一章清代诗词文.

第一章清代诗词文.第一章清代诗词文第一节清代诗歌(1)数量巨大。

徐世昌《晚晴诗汇》收录诗人6l00多人,诗作27600多首。

(2)流派众多。

清初有爱国派,尊唐派,宗宋派,神韵派;清中叶有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

各派主张不同,诗风各异。

(3)诗体发展。

叙事功能有较大开拓。

大量新型乐府体、五七言体等长篇叙事诗,各种诗体的组诗,记事、抒情、写景,挥洒自如。

(4)两大审美特色。

一是重实;二是感伤。

一、清初诗歌清初80年,诗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人:分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

遗民诗人保持气节,关注现实;入仕诗人出处尴尬,多表现伤感情怀;后期诗人:多重形式技巧,喜立派别门户,与现政权和谐相处。

主要有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等。

以王士祯影响最大。

(一)清初遗民诗人:1、顾炎武:有《亭林诗文集》传世,存诗四百多首。

他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诗主性情,不贵奇巧”,反对摹拟。

其诗抚事感时,同情人民悲惨遭遇,充满深厚民族感情,格调慷慨悲壮,苍劲沉郁。

《秋山》、《海上》、《精卫》等,抒写亡国之痛和复国决心,对清初和晚清诗坛影响巨大。

2、屈大均:有《道援堂诗集》。

其诗富于民族意识,多故国之悲,如《鲁连台》、《大同咏叹》;也有关心民瘼之作如《民谣》。

屈诗长于五律,悲歌慷慨,气势纵横,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3、吴嘉纪:著有《陋轩集》。

其诗内容充实,反映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绝句》《挽船行》《过兵行》,继承乐府歌辞和杜甫、白居易诗歌传统,以深厚工力、质朴语言、白描手法、遵劲风格而特色独具。

(二)清初入仕诗人:1、钱谦益:清初宗宋派领袖。

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

主张“转益多师”,“有本”(性情)、“有物”(学问),其诗词藻华美,才气纵横,尤工七律。

《投笔集》中怀念故国,悔恨平生,颇有佳作。

《后秋兴》:大型七律组诗,叠杜甫《秋兴》八首原韵,8首一组,13组共104首。

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令时人难望项背。

2、吴伟业:清初尊唐派领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苔》: ▪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第五节:龚自珍
▪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别署羽琌山民,浙 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自称“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其三),其诗多用象征影喻, 想象奇特,文辞瑰玮,受庄子与屈原的影响较大,然而其中 贯穿一种诗人独有的凌厉剽悍之气。 ▪ 《咏史》 ▪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 《己亥杂诗》其170首 ▪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 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倾市侠收奇用,策动宫娥报旧恩。
▪ 多见摄衣称上客,几人刎颈送王孙。
▪ 死生总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
▪ 自注:“朝宗归德人,贻书约终隐不出,余为世所逼,有负 夙诺,故及之。”
第三节:王士禛与康熙诗坛
▪ 王士禛(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 东新城(今桓台县)人。
▪ 神韵说:《蚕尾续集序》:“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 可无酸咸,而其美常在酸咸之外,酸咸之外者何?味外味也; 味外味者,神韵也。” ▪ 《再过露筋祠》 ▪ 翠羽明珰尚伊然,湖云祠树碧于烟。 ▪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 《登白帝城》: ▪ 赤甲白盐相向生,丹青绝壁斗峥嵘。 ▪ 千江一线虎须口,万里孤帆鱼复城。 ▪ 跃马雄图余垒迹,卧龙遗庙枕潮声。 ▪ 飞楼直上闻哀角,落日涛头气不平。
第六节:陈维崧和阳羡词派
▪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 宜兴人。学习苏、辛,使豪放词大放异彩。 ▪ 《醉落魄·咏鹰》
▪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 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 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第二节:清初江左三大家
▪ 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 ▪ 一、钱谦益 ▪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一字牧斋,晚号蒙叟、绛云
老人、东涧遗老等,江苏常熟人。受其影响,在常熟产生了 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人。 ▪ 《狱中杂诗三十首》其十一 ▪ 三韩残破似辽西,并海缘边尽鼓鼙。 ▪ 东国已非箕子国,高骊今作下句骊。 ▪ 中华未必忧寒齿,群虏何当悔噬脐? ▪ 莫倚居庸三路险,请封函谷一丸泥。
▪ 二、吴伟业
▪ 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擅长 歌行,“梅村体”,代表作《圆圆曲》,p455。《四库全书 总目提要》评:“其中歌行一体,尤所擅长。格律本乎四杰 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感均顽 艳,一时尤称绝调。”
▪ 《怀古兼吊侯朝宗》
▪ 河洛烽烟万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门。
▪ 《灵隐寺月夜》 ▪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 三、翁方纲的肌理说
▪ 翁方纲(1733-1818)论诗倡肌理说,主张“为学 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志言集 序》)“肌理”二字源于杜甫《丽人行》“肌理细 腻骨肉匀”之句,用来论诗,包括义理与文理。义 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 规范的思想与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 结构、章句等作诗之法。义理为本,通变于法,以 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 为一。
第一节:清初遗民诗
▪ 一、顾炎武 ▪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
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 ▪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 《海上》四首其一:
▪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
▪ 《绝句》 ▪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 四、岭南三大家 ▪ 屈大均(1630-1696)、陈恭尹(1631-1700)、梁
佩兰(1629-1705)合称“岭南三大家” 。
▪ 屈大均《通州望海》 ▪ 狼山牧草满,鱼海暮云黄。 ▪ 日月相吞吐,乾坤自混茫。 ▪ 乘槎无汉使,鞭石有秦皇。 ▪ 万里扶桑客,何时返故乡?
▪ 四、袁枚对性灵说的发展 ▪ 袁枚思想颇具离经叛道、反叛传统的色彩。他宣扬性情至上,
肯定情欲合理,在性与情上,主张即“情”求“性”(《书 复性书后》),突出尊情;在言志与言情上,认为“诗言志, 言诗之必本乎性情也”(《随园诗话》卷三)。他强调情是 其诗论的核心,男女是真情本源。
▪ 《马嵬》其二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 二、黄宗羲 ▪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浙
江余姚人。推崇宋诗,与吴之振等选辑《宋诗钞》。
▪ 《山居杂咏》 ▪ 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 ▪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着多。 ▪ 三、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号野人,江南泰州 (今属江苏)人。
第四节:清中叶诗坛
▪ 一、沈德潜的格调说 ▪ 沈德潜(1673-1769)论诗原本叶燮,经其推演,以儒家诗
教为本,倡导格调说,尊唐抑宋,使诗歌“去淫滥以归于雅 正”(《唐诗别裁集序》),起到“和性情、厚人伦、匡政 治”的教化作用。 ▪ 二、厉鹗(1692-1752)继朱彝尊、查慎行为浙派盟主,主 张作诗参以书卷,学习宋人,好用宋代典故,有《宋诗纪 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