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
中国的会计法规,认可的是实际成本法。
大多数外资企业和国外ERP软件,均要求标准成本法,所以其间产生了矛盾,同时,也产生了需求:在中国投资的国外企业,要求会计体系符合中国会计制度要求,即实际成本法。
同时提供国外母公司的报表要求,即标准成本法。
我们见过这种既能满足标准成本法,同时又能满足实际成本法核算要求的ERP软件吗?可能有人会说,有的,XXX软件就行。
但可能不是这么简单。
应用ERP,并且支持两种差异巨大的会计核算体系,其难度是显而易见。
这里就简单说几点标准成本核算体系和ERP系统设计思路:1、业务数据按单据设计规则,在保存或审核确认时,即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保存在业务系统的凭证库中。
如果业务人员要修改业务数据,会计凭证也随着业务数据的变化而变化;2、采购差异数据、生产差异数据的汇集,是利用业务系统会计凭证传到总账系统中后,财务归集计算得到的。
业务系统不进行成本计算,只作标准成本数据搜集、分析、汇报与管理;3、所以业务数据,必须在作业开始前,先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数据,如标准工时、标准成本等;4、。
这几点,在实际成本法核算体系下,肯定不好用。
当然,实际成本法也有一套类似的管控方法。
但是均是在实际业务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与总结后,再用之检查和指导业务。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实际成本法是先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
而标准成本法,是先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
标准成本法为企业价格战略提供有力的依据,实际成本法在日常生产中发生的记录,最终与标准成本做对比,以监督企业在执行标准成本,从而为修正管理生产过程中的漏洞提供参照。
回复枫桥:标准成本是通过计算材料、人工、费用的构成的基础上得到的,代表了一个特定企业的生产、工艺及现场水平,标准成本水平一般来说,就可以当成市场定价的成本水平。
在与几个外企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特别关注的不是成品的标准成本,而是原料的采购成本,其标准成本不能超出实际成本的10%,否则必须进行调整。
而成品的成本,是根据BOM构成、工艺路线、工资水平等计算得到。
SAP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计算公式
SAP 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计算公式(1)标准成本=标准价*标准量即根据物料主数据上的标准价S*BOM上的物料数量等到标准价,一般来讲我们是通过T-codeCK24 发布出来,即我们在物料主数据成本视图2看到的就是标准价。
(2)目标成本=标准价*实际量,标准价同(1),实际量的来源于T-code CO11N报工后的工时得到。
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成本有误,一定要去查一下是否没有报工。
(3)实际成本=实际价格*实际量,因为你是采用标准价,所以出入库都是标准价格,系统本身并没有实际价格,但是在CO88 结算后会结算出产品差异,即标准价+差异=实际价格。
(4)计划成本=计划价格*计划数量+作业价格*计划数量,计划成本为生产订单计划生产量*计划生产变式中定义的价格,计划成本同目标成本的差别是:目标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需要,计划成本是企业全面预算和计划控制的需要,计划成本核算的时间为计划订单产生时,当你保存订单时已计划成本会自动计算,如果你做出的更改与成本核算有关,则在你保存订单时,会重新计算已计划的成本。
在生产订单中实际成本的计算如下:1、直接材料成本:是为生产订单直接领用的物料成本,等于本张订单领用物料的数量*此物料主数据中的价格,数据来源于MM模块;2、直接人工费:等于本张订单耗用的实际工时*本产品的单位小时人工费率,实际工时在订单确认时输入,单位小时人工费率来自于作业价格,通过工艺路线中的工作中心计算得出,其贷方为对应的成本中心;3、制造费用:等于本张订单耗用的实际工时*本产品的单位小时制造费费率,实际工时在订单确认时输入,单位小时制造费率来自于作业价格,通过工艺路线中的工作中心计算得出,其贷方为对应的成本中心;实际成本同目标成本对比计算差异,以进行成本控制。
假定下面的场景1. 成品A下面需要两个组件B(2个)、 C(3个);2. 原材料B的成本视图有三个价格:标准价格-2元;计划价格-元;移动平均价-元;3. 原材料C的成本视图也有三个价格:标准价格-3元;计划价格-元;移动平均价-元;注:根据核算变式中定义的存取顺序取价4. 成本中心对应的价格为:人工-3元/H; 机器-2元/H ;(KP26中的价格-计划作业价格)5. 工艺路线数据(只有一道工序):人工-小时;机器-小时;6 .有生产订单要生成成品A50件;7. 月末成本中心分割、价格计算、生产订单价格重估后成本中心实际价格为:人工-6元/H; 机器-5元/H,实际工时: 人工,机器 8.入库数量为20件标准成本= 50_ * ( 2*2+3*3 +*3 +*2)这里标准成本的核算变式PPC1是取原材料的标准价计划成本= 50*( 2*+3* +*3 +*2) 这里订单核算变式PPP1取的是原材料的计划价,这里可能修改订单组件目标成本= 20*( 2*2+3*3 +*3 +*2)实际成本= 20*( 2*+3* +*6 +*5) 这里数量和价格都是实际数,原材料取价根据PPP2里面定义的取数逻辑。
标准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是两种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它们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两种成本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指根据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来核算生产成本的方法。
这些标准成本通常是根据历史数据和管理经验确定的,可以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在标准成本法下,企业可以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来评估生产经营的效率和绩效,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与标准成本法相对应的是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是指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来核算生产成本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企业将实际发生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作为生产成本,不考虑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
实际成本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能够准确反映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成本情况,但缺点是无法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也无法对生产经营的效率进行评估和改进。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各有其适用的场景。
标准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相对稳定、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企业,能够通过对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而实际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变动较大的企业,能够准确反映生产成本的实际情况,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并非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可以结合应用的。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这两种成本法,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比如,在生产过程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而在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变动较大的情况下,则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
总之,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成本法,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摘要-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分析
4
Part One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组成及差异
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上图是人工成本差异分析,与材料差异分析是一样的,也包括数量和价格,但 是要清楚的是人工成本中的数量是指生产每一个产品的工作时间,即工时,计 划是100个,实际上是80个,正常情况下,工时按小时算,也就是以前完成这个 生产装配需要100个小时,现在需要80个小时,但是工资率的差异,依旧是人工 成本的价格差异,并不是用一个小时,价格是30或35,而是会界定这个工人或 者这道工序,一个小时给你的工资率是30,35,这个表格中工资率差异这一列标 准成本价格这一行中的30的意思是说原来制定的工资标准一小时给30块钱,但 是改变了工艺和工序之后,一小时给工人的工资是35。 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5
Part One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组成及差异
上图是费用的差异分析,铂略财务培训提示这里的费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 的间接费用。举例,工厂的生产车间有两条生产线,一条生产线是生产桌子, 一条是椅子。以桌子这条生产线为例,费用包括生产桌子这条生产线所耗费的 电,包括所分担的车间的水的费用,夏天的冷气,冬天的供热费用,车间主任, 车间的管理人员分摊到桌子的成本里再加上车间的厂房的折旧,生产线的折旧, 都要在当月生产的每一个桌子,椅子上分摊费用,这个费用就是制造费用,每 一项费用都可以直接分担到每一个产品中,把全月的这些总费用分摊到当月生 产的每一个桌子、椅子上叫做分配率,也就是生产一个桌子一个小时分配的这 个制造费用。表格分配率差异这一行中,在标准成本里是40,在实际成本中是 45是什么概念?原来测定生产这个桌子,每生产一小时要分摊这些费用是40, 但实际上经过更改这个工艺流程,每一小时会多分配5块钱,变成45。分配率会 增加,有的学员会问:只是螺丝的数量改变了,生产的装配的时间减少了,为 什么分配率要增加?如果就是单纯的从财务成本的核算角度来看,可能不会有 变化,因为整个车间的制造费用就是这么多,不会因为工时有多大的变化,也 就是车间主任的工资,桌子生产线的折旧,厂房的折旧还有水电费不会有太大 的波动。原因在于,实质上工时是减少的,每完成一个装配是100小时,现在变 成80,也就是说整个生产车间当月的实际生产工时减少了,但是整个车间的折 旧费用,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并没有变,在整个公司,整个车间制造费用没有 变,生产的小时数减少了析就是说把刚才的用量差异(数量差异)用文 字和一个更具体的材料的用量的一个和数量差异的表格给大家展示材料的成本 差异分析,数量差异方面原来标准成本中数量是用50个,实际是用40个减少了 10个。原来一个螺丝的标准价格是20,少用10个是不是在数量上节约了200块 钱?但同时要看到虽然数量减少了,还有价格差异。标准的价格是20,但是工 艺改变后,实际的价格是30,这样就是一个螺丝要多花10块钱,实际上更改之 后一共要用40个,因为价格的上升,导致材料成本的上升是400。综合考虑是虽 然少用了螺丝10个,但是这个材料的成本是增加的,增加了200。
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的成本差异处理方法
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的成本差异处理方法由于我国会计准则要求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存货的计量,所以在期末对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产生的成本差异进行处理,主要方法有两种:1、结转本期损益法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所有差异转入"利润"账户,或者先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再随同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一起转至"利润"账户。
在成本差异数额不大时采用此种方法为宜。
2、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
采用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
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应由存货和销货成本共同负担。
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选择要考虑许多因素,差异处理的方法要保持历史的一致性,以便使成本数据保持可比性,并防止信息使用人发生误解。
对存货的成本审计一般散落在内控测试和细节测试中。
对存货的内控测试主要包括采购与付款循环(purchase)以及生产和存货循环(costing)。
采购与付款循环主要包括以下流程:请购商品(劳务)è编制订购单è验收商品è储存商品è编制付款凭证è确认与记录负债è付款è记录先进、银行存款支出。
生产与存货循环流程主要由以下流程组成:计划和安排生产环节è发出原材料è生产产品è核算产品成本è储存产成品è发运产成品。
在执行内控测试时,审计人员一般需要与各环节部门人员进行沟通,根据企业的具体业务情况画出流程图/表(walk through),标明每项流程的关键风险点和公司采取的相关控制。
指出该项控制的发生频率以及进行有效性测试的参考底稿编号(reference no.)。
审计人员在画出流程图/表之后还需要取得一套完整的佐证流程图的凭证资料,对于资料上的存货成本的具体数字,需要在备注中重新进行计算。
实际成本法标准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实际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
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能够帮助企业合理核算成本,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分析。
下面将对这两种成本法进行详细介绍。
实际成本法是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来进行核算的方法。
它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实际发生的成本按照发生的时间和数量进行核算,以反映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状况。
实际成本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准确反映实际成本,对于成本控制和决策分析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实际成本法也存在着成本核算周期长、成本波动大、难以预测等缺点,对于一些需要快速决策和成本控制的情况可能不太适用。
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来进行核算的方法。
它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按照预先确定的标准进行核算,以反映企业在标准条件下的成本状况。
标准成本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提前确定成本,有利于成本控制和预测,对于需要快速决策和成本控制的情况有较高的适用性。
然而,标准成本法也存在着与实际情况偏差大、对实际成本的反映不够准确等缺点,需要不断进行标准成本的修订和调整。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法进行核算。
对于生产周期长、成本波动大的情况,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核算,以反映实际成本情况;对于需要快速决策和成本控制的情况,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核算,以提前确定成本并进行控制。
此外,还可以将实际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结合起来进行成本核算,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实际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都是管理会计中重要的成本核算方法,它们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企业的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以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实际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首先,我们来看看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是指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来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方法。
在实际成本法下,每个生产环节的成本都是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来计算的,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成本,有利于对成本的准确控制和管理。
但是,实际成本法也存在着成本波动大、难以预测和计划的缺点,尤其是在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会导致成本核算的不稳定性。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指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来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方法。
在标准成本法下,企业会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情况,设定一个标准的成本水平,然后按照这个标准来进行成本核算和比较。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提前进行成本的预测和计划,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
但是,标准成本法也存在着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时,导致成本控制失效的问题,尤其是在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或者生产工艺变化频繁的情况下,难以及时调整标准成本,影响成本管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实际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各有其优缺点,企业在选择使用哪种成本核算方法时,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市场环境来进行合理的选择。
有些企业可能会结合两种方法,采取混合成本法,以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经营的需要。
总的来说,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会计中的重要内容,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望本文对实际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有所了解的读者能够有所帮助,也希望企业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成本核算方法,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分析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分析大家好,我是杨老师,非常高兴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成本的管理的一些经验,我们今天的题目是,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分析。
如果要说是分析差异呢,那么必须首先要有基础,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基准的话,那你的差异分析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说今天的内容也从这个展开。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第一块内容,标准成本的适用范围及建立,说到标准成本,就不得不说标准化。
标准化它其实很强大,代表低成本和可控制的商业地位。
一个生产的标准化和服务的标准化,现在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法宝。
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是谁呢?大家想一想,对,就是福特,就是标准化的一个鼻祖。
在当今这个竞争非常激烈市场环境里边,为了匹配上新制造技术和市场的迅速响应速度,采用标准成本法,其实是一个标准的管理工具了,特别是在汽配行业里面是特别常见的。
拿这个轿车前座椅安装的问题来说明。
轿车的前座椅呢,它被分解成了七道工序,进行这个安装的这个汽车,拿到流水线上这个速度平均依序地通过这个操作人员,整个工序的时间只有55秒,那如果一个工人在第四道工序,比如说,安装这个前座椅这个螺丝,他先去做第六道工序,那或者说他在40秒之后他还在从事第四道工序,一般来说他可能就超时了。
那这个工人的这个座椅安装,他就违背了标准作业的流程。
为了及时发现这种状况,并加以纠正,精确计量流水线,通过每道路工序的时间和长度,并按照这个通过的时间和长度呢,来做一些现场,标上不同的颜色作业区,如果工人他在超过作业区,进行上一道工序,就是监测器发现,报警,让你去赶紧纠正,细致到这种程度。
那么它除了,其实除了这个生产作业之外,其他的管理工作,比如说这个人员管理培训,建立新模型,更替生产线,设备迁移等等,它都是按照这个方法进行的,比如说这个设备迁移,他将设备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以后,他就必须把这个分解为14个活动。
他每个活动内容、时间、顺序,他都有精确的规定,那么从此可见,这个丰田它把这个标准化确实是做到了一个非常精致、精确这样一个程度。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首先,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材料成本方面,在标准成本中,材料成本是按照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来计算的,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和实际使用量的差异,导致实际材料成本与标准材料成本产生差异。
二、人工成本方面,标准成本中的人工成本是按照标准工时和标准工资计算的,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工人的效率、加班情况等因素,导致实际人工成本与标准人工成本产生差异。
三、制造费用方面,标准成本中的制造费用是按照标准制造费用率和标准产量计算的,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设备故障、能源价格等因素,导致实际制造费用与标准制造费用产生差异。
四、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方面,标准成本中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是按照标准管理费用率和标准销售费用率计算的,而在实际经营中,由于市场竞争、管理效率等因素,导致实际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与标准费用产生差异。
以上是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主要表现,这些差异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会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
如果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就意味着企业的成本控制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其次,这种差异还会影响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
如果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就会影响企业对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
最后,这种差异还会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和成本预算。
如果企业无法准确预测和预算实际成本,就会导致企业经营计划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为了减少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加强成本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成本体系,确保标准成本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二、加强成本控制,通过加强生产管理、优化生产工艺等措施,控制实际成本,减少与标准成本的差异。
三、加强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及时发现并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四、加强成本预测和成本预算,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准确预测和预算实际成本,为企业的经营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
目录成本基础设置 (1)凭证分录 (2)系统运行和人工操作负荷 (3)成本变动 (4)查询报表 (7)开发与开发量 (7)成本分析与控制的复杂程度 (8)成本分析与控制的有效性 (11)总结 (12)物料有数量和金额两种属性,依据对这两种属性的不同处理方式,存在三种成本计算方法:实际成本、标准成本、计划成本。
(1)实际成本,物料在采购时按照实际数量和实际成本金额记录,以后也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处理。
(2)标准成本,物料在采购时按照实际数量和标准成本金额记录,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落入标准成本差异科目。
(3)计划成本,物料在采购时按照标准数量和标准成本金额记录,这种方式在以前手工记账的计划经济时代采用较多,有很多问题,现代基本不用。
下面比较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
成本基础设置(1)实际成本:物料不进行成本金额方面的特别基础设置。
(2)标准成本:物料需要输入一个标准金额,然后设定一个标准成本差异科目。
这里的重点在于⏹每个标准成本物料都需要制定一个标准成本,输入系统。
如果物料较多,这个制定工作可能相当耗费工作量。
⏹为了制定出物料的标准成本,需要财务部门联系兄弟部门通力协作。
举例,需要涉及的部门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部门:实际成本和运费由采购部配合提供;关税、报关费由相应部门提供;如果成品的标准成本除了物料标准成本之外还要包括人工工资和费用的标准成本,那么还需要生产部、人事部配合,等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般物料的标准成本都是指物料的材料价值,对于产品,是否要包括生产这个产品是耗用的人工和费用,这个要慎重考虑。
而且,系统中产品料、工、费的归集直接牵涉到生产模块实施方案的制定,比如,是否启用工艺路线,怎样在生产模块中归集工和费等等,所以,怎样制定产品的标准成本需要通盘考虑,需要倚重生产方案及其制定者。
⏹需要尽早制定一个标准成本维护流程,在标准成本新建、变更时遵循此流程,以提高效率,避免混乱。
⏹标准成本越准确越好,有效期越长越好,变更频率越少越好。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成本差异在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相关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成本差异的类型成本差异按照不同标准可分为以下类型:(1)用量差异与价格差异用量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用量消耗与标准用量消耗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
其计算公式如下: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一标准用量)价格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价格水平与标准价格水平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
其计算公式为:价格差异=(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实际用量(2)纯差异与混合差异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类差异在计算时都需要假定某个因素变动时,其他因素固定在一定基础上不变。
把其他因素固定在标准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差异就是纯差异。
与纯差异相对立的差异就是混合差异。
混合差异又叫联合差异,是指总差异扣除所有的纯差异后的剩余差异。
(3)有利差异与不利差异有利差异,是指因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节约差。
不利差异,则指因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超支差。
但这里的有利与不利是相对的,并不是有利差异越大越好。
例如,不能为了盲目追求成本的有利差异,而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不可控差异,是指与主观努力程度关系不大,主要受客观原因影响而形成的差异,又叫客观差异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
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成本标准”;另一种是“指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成本”。
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消耗量标准×标准单价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分类标准种类含义依据用途按其制定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理想标准成本是指在最优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
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能力利用水平。
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
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是管理会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标准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成本,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制定的,可以作为企业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依据。
而实际成本则是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它反映了实际生产经营的成本状况。
本文将对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标准成本的制定是基于企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计划的,它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标准成本的制定需要考虑生产工艺、生产工时、原材料价格等因素,以确保成本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标准成本的制定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成本预算,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提供依据。
同时,标准成本也可以作为企业的绩效评估的标准,帮助企业进行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其次,实际成本是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它是根据实际发生的生产活动和成本支出来计算的。
实际成本反映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
实际成本的核算可以为企业提供真实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同时,实际成本也可以作为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成本分配的基础,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成本偏差。
成本偏差可以分为有利偏差和不利偏差两种情况。
有利偏差是指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不利偏差是指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
成本偏差的存在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成本控制,因此企业需要及时分析成本偏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和改进。
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地对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监控和比较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
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标准成本的制定方法,提高标准成本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只有通过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管理水平,企业才能更好地实现成本控制和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区别简述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区别简述标准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并⽆优劣之分,关键是根据企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法。
采⽤标准成本相对实际成本核算简单。
简⽽⾔之:
采⽤标准成本法,
⽆论⼊库还是领⽤,
按照确定标准⼊账,
根据发票调整差异;
采⽤实际成本法,
每次⼊库时根据按实际成本记录,
每次⼊库成本都有可能不同,领⽤时就会复杂⼀些,需要按成本计价⽅式计算出库的成本,
增加了出库价格的确定⼯作,
⽐标准成本⼯作量⼤,
⽐如采⽤移动加权平均法时,
每次出库
时的价格都要进⾏计算,
同时还要根据材料领⽤的情况调整存货和在制品。
要是再遇到在制
品转出、材料退回,实际成本法处理起来更加复杂;标准成本要少很多计算过程。
标准成本可以有效进⾏成本控制,
可以实时进⾏诸如环节、
项⽬等的成本控制以及波动
原因的对⽐分析。
实际成本因为计算过程的复杂性,在成本控制的即时性上会弱⼀些。
标准成本法下的计算公式:
“标准成本
-
成本差异
=
实际成本”
,
打破了传统成本会计事后
核算的局限性,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执⾏过程控制、事后对⽐分析,通过标准成本的制定、
⽣产过程中成本差异的检查控制、定期成本分析,把三者统⼀起来,形成成本预测、计划、
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集成的⼀个完整成本管理体系。
实际成本法符合历史成本原则,
数据客观、可靠。
对于原材料价格经常波动、
⽣产⼯艺
变动频繁、
BOM
很难确定的企业,费⽤⼯时经常变化,成本标准难以确定,就应该选⽤实际成本法了。
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的原因
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的原因
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
1.生产效率低下: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如
机器故障、员工缺勤等,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需要重新生产或修复,增加了成本。
2.材料成本上涨:由于原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可能会使得实际采
购成本高于标准成本。
3.人工成本上涨:实际支付的工资高于标准工资,导致人工成本增
加。
4.能源成本上涨:实际能源消耗高于标准消耗,导致能源成本增加。
5.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
浪费,如过多的材料消耗、损坏的零件等,导致实际成本增加。
6.生产过程中的管理问题:生产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如计划不周、
调度不当等,也可能导致实际成本增加。
为了降低实际成本,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优化采购策略等。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二、财务成本核算方法选择
方案二: 方案二:采用完全实际成本 即完全采用实际成本法,所有物料的采购、销售、 即完全采用实际成本法,所有物料的采购、销售、 领用均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领用均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优点:成本维护较简单,实际成本计算较方便。 优点:成本维护较简单,实际成本计算较方便。 缺点:不能有效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重成本核算 缺点:不能有效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 轻成本管理。 、轻成本管理。
‹#›
一、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比较
3. 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比较项目 成本来源 成本核算 标准成本 外购物料:核定 制造物料:成本卷积 可随时评价存货成本,有利于产品价格决策。 多适用于标准化管理基础比较好的制造行业。 但需要维护标准成本,财务人员工作量大。 系统自动产生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间的差异, 通过对差异的分析与控制,使成本管理人员化 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成本控制。 可事先仿真产品成本做为研发、定价及计算销 货毛利的参考,针对各类差异做分析,可协助 管理阶层衡量各部门绩效,找出不利差异发生 之原因据以改善,且有利于正确评价业绩。 与目前核算方式有差异,财务人员需转变思想 观念和管理模式;遵循一贯性原则,无须披露 会计政策变化,有利于简化会计工作,系统实 施相对简单。 实际成本 根据实际业务计算实际成本 不需要维护物料标准成本,可减轻财务人员的 工作量,但会计信息相对滞后,不利于产品价 格决策,多适用于价格变化较大的流通行业。 实际成本有据可查,具有一定的客观真实性。 但会使提供产品部门的成绩或不足转移给使用 部门,不利于责任中心的考核和成本控制。 不能事前仿真产品成本,只能事后分析和考核 ,不利于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不利于正确评 价业绩。 符合目前核算模式,不需要加强用户培训,系 统实施难度主要在于每一物料的期初实际成本 难于取得。
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差异
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ERP软件中一般都有多种成本核算方法可供选择,通常分为两大类: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中一般再分为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等。
说起来各种方法并无优劣之分,然而为什么顾问常常推荐采用标准成本法?为什么企业中(尤其是国有企业)却总有人不喜欢标准成本法?这就成了不得不解释清楚的问题了。
标准成本先进,实际成本落后,前面说过各种方法无优劣之分。
西方多数企业采用标准成本的原因是:o §标准成本简单o §标准成本有效说标准成本简单,对应的就是说实际成本复杂。
事实确实如此,假定遇到以下业务:物料A库存数量为0,有两个采购订单,价格分别是1元和1.1元,数量都是100个。
两个订单到货后,物料A被生产消耗160个,库存剩余40个。
发票收到后,价格略有不同,分别是1元和1.05元。
这样的情景是经常遇到的,来看看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是如何进行帐务处理的,假定相关科目的初始余额都为0。
[u][b]先看标准成本,首先假定物料A标准成本是1元。
那么在入库时,分录如下:[/b][/u][color=blue]借:存货100 -订单1贷:材料采购100-订单1借:存货100 -订单2借:采购价格差异10 -订单2贷:材料采购110 -订单2[b][u]领用时,分录如下:[/u][/b]借:在制品160贷:存货160[b][u]收到发票后,分录如下[/u]:[/b]借:材料采购100 -订单1贷:应付款100-订单1借:材料采购110 -订单2贷:应付款105 -订单2贷:采购价格差异5 -订单2[/color]这时相关科目的余额分别为存货40,在制品160,应付款-205,采购价格差异5,材料采购0。
[b][u]再看一下实际成本,以移动加权平均法为例。
入库时分录如下:[/u][/b][color=blue]借:存货100 -订单1贷:材料采购100-订单1借:存货110 -订单2贷:材料采购110 -订单2[u][b]领用时分录如下:[/b][/u]借:在制品168贷:存货168[u][b]收到发票后分录如下:[/b][/u]借:材料采购100 -订单1贷:应付款100-订单1借:材料采购110 -订单2贷:应付款105 -订单2贷:存货1贷:在制品4[/color]这时相关科目的余额分别为存货41,在制品164,应付款-205,材料采购0。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在成本估算中的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在成本估算中的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在现代企业运营管理中,成本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和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管理成本,许多企业实施了成本管理管理制度。
本文将探讨成本管理管理制度在成本估算中的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作用和关系。
一、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简介成本管理管理制度是为了实现对企业成本的全面控制,促进企业成本降低以及提高经济效益而制定的管理规范和管理程序。
它包括成本估算、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内容。
二、标准成本在成本估算中的作用1.判断成本绩效标准成本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历史数据确定的,它可以作为成本估算的参考标准。
通过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企业可以判断出成本绩效的好坏,进而调整生产过程和管理措施,提高成本效益。
2.设定成本目标标准成本可以帮助企业设定成本目标。
通过分析和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企业可以确定合理的成本目标,并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实现。
3.提高资源利用率标准成本可以鼓励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
通过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企业可以找出资源利用不当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
三、实际成本在成本估算中的作用1.反映实际情况实际成本是企业发生的真实成本,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
通过对实际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企业可以了解到底在哪些方面产生了成本,从而指导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
2.评价成本控制效果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可以帮助企业评价成本控制的效果。
如果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说明企业的成本控制效果较好;反之,则说明成本控制存在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提供决策依据实际成本可以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实际成本进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底在哪些方面产生了成本,从而决策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实现成本的优化和管理。
四、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与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与分析是成本管理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
实际成本法、计划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通常来讲,存货发出时有两种成本计价方式:实际成本计价法和计划成本计价法。
前者又包括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五种计价方法,后者包括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和零售价法。
计划成本法的优点是:可以简化会计处理工作,有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
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虽然计划成本的高低可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对发生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无影响,但如果计划成本脱离实际成本太多,则无法随时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考核采购部门的成果。
所以在制定计划成本时,应尽可能使计划成本接近实际成本。
可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联合财会等有关部门参照同类存货以往实际成本,并根据物价涨幅等相关因素共同研究制定。
当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发生重大差异时,应作调整。
然而,标准成本是根据比较周密精确的调查及技术经济分析后测定的一种产品预计成本。
一般在企业中可按零部件及生产阶段的不同分别对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进行测定。
标准成本的制订可根据所依据的生产经营条件的不同分为理想标准成本(理论上达到最完善的生产经营条件的应达到的标准成本水平)、正常标准成本等。
标准成本法要发挥优势的一个前提就是: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小,或者差异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波动。
如果差异波动很大,则标准成本的有点根本无从谈起。
根据管理的需要来选择成本方法。
企业选择何种成本核算方法,是与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的运作特点相关的。
比如,企业是PC制造,由于零部件产品价格呈现不断下降趋势,采用标准成本可能需要不断调整零部件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差异在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相关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编辑本段成本差异的类型成本差异按照不同标准可分为以下类型:(1)用量差异与价格差异用量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用量消耗与标准用量消耗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
其计算公式如下: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一标准用量)价格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价格水平与标准价格水平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
其计算公式为:价格差异=(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实际用量(2)纯差异与混合差异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类差异在计算时都需要假定某个因素变动时,其他因素固定在一定基础上不变。
把其他因素固定在标准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差异就是纯差异。
与纯差异相对立的差异就是混合差异。
混合差异又叫联合差异,是指总差异扣除所有的纯差异后的剩余差异。
(3)有利差异与不利差异有利差异,是指因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节约差。
不利差异,则指因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超支差。
但这里的有利与不利是相对的,并不是有利差异越大越好。
例如,不能为了盲目追求成本的有利差异,而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4)可控差异与不可控差异可控差异,是指与主观努力程度相联系而形成的差异,又叫主观差异。
它是成本控制的重点所在。
不可控差异,是指与主观努力程度关系不大,主要受客观原因影响而形成的差异,又叫客观差异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
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成本标准”;另一种是“指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成本”。
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消耗量标准×标准单价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许多人都认为成本核算是ERP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正在选型的公司也往往对成本功能非常关注。
我也认为其十分重要,甚至认为应该把成本核算能否自动完成作为ERP实施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ERP软件中一般都有多种成本核算方法可供选择,通常分为两大类: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中一般再分为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等。
说起来各种方法并无优劣之分,然而为什么顾问常常推荐采用标准成本法?为什么企业中(尤其是国有企业)却总有人不喜欢标准成本法?这就成了不得不解释清楚的问题了。
先说说为什么顾问常常推荐采用标准成本法,原因是外资企业多采用标准成本法,或者说在西方国家多数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
我常常听到看到有人这样解释,有时还会加上一句“这是先进管理思想的体现”。
更多的人可能是更糊涂了,因为他们不明白标准成本法何处体现“先进”二字。
我不认为标准成本先进,实际成本落后,前面说过各种方法无优劣之分。
我认为西方多数企业采用标准成本的原因是:§标准成本简单§标准成本有效说标准成本简单,对应的就是说实际成本复杂。
事实确实如此,假定遇到以下业务:物料A库存数量为0,有两个采购订单,价格分别是1元和1.1元,数量都是100个。
两个订单到货后,物料A被生产消耗160个,库存剩余40个。
发票收到后,价格略有不同,分别是1元和1.05元。
这样的情景是经常遇到的,来看看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是如何进行帐务处理的,假定相关科目的初始余额都为0。
先看标准成本,首先假定物料A标准成本是1元。
那么在入库时,分录如下:借:存货100 -订单1贷:材料采购100-订单1借:存货100 -订单2借:采购价格差异10 -订单2贷:材料采购110 -订单2领用时,分录如下:借:在制品160贷:存货160收到发票后,分录如下:借:材料采购100 -订单1贷:应付款100-订单1借:材料采购110 -订单2贷:应付款105 -订单2贷:采购价格差异 5 -订单2这时相关科目的余额分别为存货40,在制品160,应付款-205,采购价格差异5,材料采购0。
再看一下实际成本,以移动加权平均法为例。
入库时分录如下:借:存货100 -订单1贷:材料采购100-订单1借:存货110 -订单2贷:材料采购110 -订单2领用时分录如下:借:在制品168贷:存货168收到发票后分录如下:借:材料采购100 -订单1贷:应付款100-订单1借:材料采购110 -订单2贷:应付款105 -订单2贷:存货 1贷:在制品 4这时相关科目的余额分别为存货41,在制品164,应付款-205,材料采购0。
比较一下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入库业务分录,差不多,标准成本多出一个价格差异而已,一看就懂。
领用业务分录,有区别,标准成本很简单,不作解释了。
移动加权平均法中168如何得来?是1.05 x 160 =168。
单位成本1.05如何得来,是(1 x 100 + 1.1 x 100) / 200 = 1.05。
看起来已经复杂不少了。
再看发票业务分录,标准成本不过是按发票价格调整了价格差异,很容易理解。
移动加权平均法则要根据材料领用的情况调整存货和在制品,也复杂了不少。
有人会说,你做的比较很好,但是实际成本的业务分录我都看得懂,不觉得复杂。
是的,从上面的例子,虽然实际成本有些复杂,但是套上计算公式还能理解。
可是事情没完,在企业的实际业务活动中,不会总是只有这样的情景。
考虑一下如果收到发票时成品加工完毕,在制品已经转出该怎么办?如果收到发票时成品已经发货了,该怎么办?如果是部分成品完工和发货该怎么办?如果部分材料退回供应商该怎么办?采用标准成本法,成品是否完工,是否发货,是部分完工发货还是全部,以上列出的业务分录都没有变化,材料退回供应商,只要把入库分录按退货数量借贷反一下即可。
每天的业务有很多也还是这样,没有什么变化,很简单。
如果采用实际成本法,你得考虑追加多少销售成本,调整成品存货,在制品存货,退货时如何还原,如果是先进先出或后进先出,还要考虑批次。
而且每天的业务不只有两三笔,多了怎么办?采用实际成本法的企业,尤其是采用手工记帐或采用模拟手工记帐的财务软件的企业,有几个能做到按订单核算成本,不都是按月汇总吗?这都是实际成本法中的复杂性造成的。
标准成本有效,对应的就是说实际成本无效,什么地方无效?就是成本控制上无效。
有人说我虽然采用实际成本,可是也设置了计划成本,一样可以体现出偏差多少。
是的,根据计划成本,可以知道偏差多少。
可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首先要知道手上的实际成本是如何计算得出的,然后比较计划成本才可以得出每个需要的控制点-如采购价格、材料用量、人工等等偏差多少。
从前面的叙述可以看出,你如何知道成品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偏差多少出于原材料价格差,多少出于材料消耗差,由于计算过程的复杂性,很多企业只能得出每月的总数,没办法明细到具体的业务,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也没有几个企业能根据计划成本实现真正的控制。
当然,现在有了计算机系统,可以部分减轻人工计算的复杂,但人们对其理解分析的过程还是复杂的。
管理中,简单有效的方法,比复杂有效的方法好,更比复杂无效的方法好。
谁都明白这个道理。
为什么还不在实践中应用呢?? 标准成本法以合理的标准成本为基础,ERP系统自动把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记录成本差异,该差异成为向管理人员发出的一种“警告”,以此为线索,企业可以进一步查明形成差异的原因和责任,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对成本差异的有效控制,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 标准成本法下”标准成本”-”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改变将传统成本会计事后核算的局限性,强调事前计划?执行过程控制?事后分析,通过标准成本的制订、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差异的检查控制、定期的成本分析,把三者统一起来,形成成本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
而平均成本并非实际意义上的实际成本。
例如:B物料两年前采购时为100件×100元,当时的移动加权平均成本为100元,因为特定原因一直存放在仓库,现采购20件×50元,则移动加权平均成本为91.67,则偏离实际成本91.67-50=41.67元,偏差高达83%;若某成品机用到该物料100件,则导致该成品总成本升高为4167元(成本信息偏离市场价格),不能更好的指导销售,而且不利于进行企业边际利润的预测分析。
若使用标准成本,且设定与当前的市场价格相符,即50元,则可以有效的指导企业的销售,并相对合理地进行边际利润分析;原100件×100元因成本核算方法的改变而产生100件×(100元-50元)=5000元差异,期末时在帐务上进行分摊处理,由此即符合存货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的要求,并且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处理,在这一点上,有效的节约了成本控制自身的成本,并且更好的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
? 标准成本法下系统自动记录成本差异,成本分析人员可以据此为线索进行跟踪和分析,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及时地为经营管理层提供有效的成本信息。
加权平均成本法下系统并不自动记录成本差异,对于成本的升高和降低,系统不能提供信息参考,成本差异原因追溯难度大,不利于成本执行过程的及时监控。
例如:A物料期初的移动加权平均成本10×10000件,标准成本为10,采购价格为12元×10000件,采用标准成本时系统自动记录采购价格差异为(12-10)×100=20000元,成本核算人员可以据此分析并监控采购价格变动的情况;若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成本,则入库时系统自动计算其加权平均成本为11元,并不会提供A物料价格变动差异信息,特别是东华机械多达6万多种物料的实际情况下,如果按移动加权平均成本计算方法逐笔业务分析,工作难度和强度很大,不利于及时向经营管理层提供有效的成本信息。
? 制造费用一般属于事后核算,即月终归集当月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再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合理分配,标准成本法或平均成本法都必须预先设定各项制造费用的费率,在这一点上标准成本法和平均成本法是一致的:都必须通过预设费率?实际与预设差异的分摊这一流程。
? ORACLE ERP系统移动加权平均成本计算方法自身也会产生成本差异,也必须相应进行差异的分摊处理。
例如:出现负数的库存时,发票价格与采购订单价格不一致时,杂项事务处理有输入成本且不等于当时加权平均成本时及其他原因等。
? ORACLE-ERP系统平均成本只能使用组织的成本科目,而不能定义子库存的科目和工单帐户科目;标准成本可以依据子库存的属性,定义子库存的科目,可以按科目查询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的的余额。
? ORACLE-ERP系统平均成本法主要用于分销和其它产品成本快速变化的行业,主要适用库存平均成本计算,制造工业一般采用标准成本法,目前使用ERP的制造业,基本上使用标准成本法。